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教材编写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主要区别

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主要区别

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主要区别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校本课程越发得到基层学校的欢迎与喜爱,但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学校都习惯地把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混为一谈,背离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造成了实践中的混乱。

为进一步发挥校本课程的实践功效,实现校本课程的育人目标,本文结合有关研究成果,谈一谈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主要区别。

区别之一: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内涵有本质的不同校本课程的内涵一般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它的本质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课程的权力方面,学校拥有课程自主权;二是在课程开发的主体方面,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三是在课程开发的场所方面,具体学校是课程开发的场所。

校本教材的内涵一般是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

可见,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在内涵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课程,后者是课程实施的媒介,二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区别之二: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在存在范围等方面有明显不同校本课程是基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教育环境等存在很大差异,而我国这种统一管理又往往不能关照各地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学校的教育效果,在此基础上作出的一项课程政策。

校本课程要求每所学校都必须做到,但校本教材则不同,它是校本课程开发后,有些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由校长和教师编制的教材,而非所有学校都必须具备。

换言之,校本课程是落实新课改要求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标准,是所有学校的必l须,校本教材则不一定是所有学校的必备,即便是有些学校编写了一部份校本教材,也因为校本课程的时效性、变化性等特点,使校本教材的使用范围、使用周期和使用效率都受其限制,更何况考虑到教师的时间、学校和学生的经济负担以及课程的成本等因素,不可能使所有的校本课程都配有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何为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

“校本(school-based)” 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在我国,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

近年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制定必修课的课程标准,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介绍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实际需求,由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以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本文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进行详细探讨。

流程概述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需求分析2.材料准备3.课程设计4.课程开发5.试验与修改6.实施与评估下面将对每个阶段进行详细介绍。

需求分析在开发校本课程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和需求。

他们会考虑以下问题:•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什么?•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的背景和特点是什么?•是否有已有的优秀教材可供借鉴?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的交流,以及研究相关文献和教材,收集和整理需求信息。

材料准备在开发校本课程之前,教师需要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包括教材、习题集、实验器材、多媒体素材等。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资料,或者开发自己的课件和实验设计。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部分。

在课程设计阶段,教师需要明确以下内容:1.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2.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内容和顺序,以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层次思考。

4.评估方式:确定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借鉴已有的教学模式和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课程开发在课程设计完成后,教师需要进行课程开发,编写教案和教材。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资源等。

教材则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材料,包括教材内容、习题集等。

教师在开发教案和教材时,需要根据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学习资源。

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教材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试验与修改在课程开发完成后,教师需要进行试验和修改。

教师可以组织小范围的试教,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教学实践。

校本课程相关问答题

校本课程相关问答题

校本课程基本问答1、什么是校本课程?在我国,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2、如何理解校本课程的地位?校本课程以课程门类的形式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如果说国家课程关注共同的基础与统一的要求,那么校本课程则关注学生的差异与兴趣;如果说国家课程由国家规定,体现国家意志,那么校本课程则由学校决定,体现学校的个性;如果说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开发主体是专家,那么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就是教师。

3、校本课程所秉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在澄清校本课程开发内涵的基础上,我们不难理解校本课程所秉持的基本理念:一、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关注点;二、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保持学校与其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从而进行主动而有计划地变革:三、校本课程开发通过对学校和教师赋权,改变了课程权力的结构,优化了课程资源的配置;四、校本课程开发使学校成为课程决策的重地,教师成为开发主体。

4、校本课程的优点是什么?在市场影响下的学校,如果想打造特色、经营品牌,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产品,其建设必然成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国家课程因为其相对封闭性、同质性、反应慢、周期长等弱点,无法及时灵敏地反映、满足此种需求。

校本课程开发拥有国家课程所不具备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元性等优点,必然成为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5、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什么?我国教育正逐渐从数量规模型的普及式发展走向质量规格型的内涵式发展。

教育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促进学生的成长。

通过课程建设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学校的特色文化,这才是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

6、校本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立场,以教师为开发主体,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和发展需求的课程。

因此,关注、研究并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正当兴趣,是校本课程的出发点,也是校本课程的归宿。

学校校本课程编写规定

学校校本课程编写规定

学校校本课程编写规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课程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推动我国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各级教育部门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校本课程编写规定,以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学校校本课程编写规定的意义、主要内容以及问题与挑战。

一、校本课程编写规定的意义学校校本课程编写规定的出台,有助于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教育公平。

通过规范校本课程的编写过程,可以确保校本课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其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此外,校本课程编写规定的制定也为各级学校提供了明确的编写指导,促进了校本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学校校本课程编写规定的主要内容学校校本课程编写规定主要包括课程设计与改进、教材选择与使用、资源调配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课程设计与改进是校本课程编写的核心,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特点,科学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提供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教材选择与使用要求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使用适合本校的优质教材,保证教材与课程内容的紧密结合。

资源调配与管理则需要学校实施有效的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确保校本课程的实施。

三、校本课程编写规定存在的问题尽管学校校本课程编写规定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和引导作用,但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校本课程编写标准不一致,导致质量参差不齐。

其次,一些学校在校本课程编写过程中过分注重知识面的拓展,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校本课程编写规定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的沟通不畅,不利于规定的有效执行。

四、校本课程编写规定的应对策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方面,各级教育部门应统一制定校本课程编写规定的标准和要求,确保各地区、学校之间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学校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在校本课程编写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开发校本课程不是编写校本教材

开发校本课程不是编写校本教材

开发校本课程不是编写校本教材为什么许多人一提到“校本课程”就会想到“校本教材”?为什么将“教师开发课程”理解为“教师编教材”?其实,这是天大的误解。

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把“课程”错误地理解为“教材”。

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理解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呢?校本课程的产品到底指的是什么?第一,校本课程的产品指的是《课程纲要》,而不是教材。

教材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材展开的,以致产生“没有教材,就没有课程”的错觉。

其实,在我国,教材是“指中小学用于课堂教学的教科书(含电子音像教材、图册),及必要的教学辅助资料。

”(《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6月7日教育部令第11号发布)教材是“指列入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学生用书。

”(《国家计委、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价格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价格[2001] 9 45号)它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的编写、出版、发行、选用都必须符合一定的程序,遵守相关的法规。

尽管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对校本课程的产品作出编、审、用的专门规定,但考虑到“学生用书”的特殊性,建议不要将“校本课程的产品”称之为“校本教材”。

同时,考虑到校本课程的价值与定位,建议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部门以及学校不要关注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而应关注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以及教师开发的《课程纲要》(教师或学生的课程材料)。

第二,什么是《课程纲要》?它有何意义?《课程纲要》是指以纲要的形式呈现各种课程元素的文本。

广义来说,大到国家课程方案,小到教师写的教案或活动计划,都是《课程纲要》。

狭义来讲,《课程纲要》是指包含各种课程元素的某门课程的大纲或计划书。

因此,教师开发的某门校本课程的《课程纲要》就是指教师依据《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和相关课程的性质而编写的、包含各种课程元素的某门校本课程的大纲或计划书,它至少需要呈现某门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四个元素。

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主要区别

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主要区别

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主要区别作者:李世春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6年第08期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校本课程越发得到基层学校的欢迎与喜爱,但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学校都习惯地把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混为一谈,背离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造成了实践中的混乱。为进一步发挥校本课程的实践功效,实现校本课程的育人目标,本文结合有关研究成果,谈一谈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主要区别。区别之一: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内涵有本质的不同校本课程的内涵一般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它的本质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课程的权力方面,学校拥有课程自主权;二是在课程开发的主体方面,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三是在课程开发的场所方面,具体学校是课程开发的场所。校本教材的内涵一般是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可见,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在内涵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课程,后者是课程实施的媒介,二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区别之二: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在存在范围等方面有明显不同校本课程是基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教育环境等存在很大差异,而我国这种统一管理又往往不能关照各地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学校的教育效果,在此基础上作出的一项课程政策。校本课程要求每所学校都必须做到,但校本教材则不同,它是校本课程开发后,有些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由校长和教师编制的教材,而非所有学校都必须具备。换言之,校本课程是落实新课改要求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标准,是所有学校的必须,校本教材则不一定是所有学校的必备,即便是有些学校编写了一部份校本教材,也因为校本课程的时效性、变化性等特点,使校本教材的使用范围、使用周期和使用效率都受其限制,更何况考虑到教师的时间、学校和学生的经济负担以及课程的成本等因素,不可能使所有的校本课程都配有校本教材。所以,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在存在范围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区别之三: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在政策的合法性上有根本不同校本课程早在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明确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2001年6月8日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更明确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两个文件中有关课程方面的规定,无疑为这种新生的顺应了国际课程改革和课程决策民主化潮流的校本课程提供了课程政策上的合法性。但与之相比的校本教材则不然,尽管目前我国教材本身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概念,特别是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要求的“编写教材事先须经教材审定结构审定后才能在中小学使用”,“教材的编写、审定实行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行政部门两级管理”。但目前学校编制的校本教材都不具备上述的审定条件,因为校本教材的出现,主要依附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而校本课程自身的时效性、变化性和动态生成等特点,使校本教材的编写必要、使用范围、使用周期、使用效率等方面都极其有限,所以目前出现的校本教材很少要经过行政部门的审批。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本教材是不具备教材政策的合法性。所以,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在政策的合法性上是有根本不同的。(责任编辑关燕云)。

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校本教材的编写

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校本教材的编写

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校本教材的编写目前,我国正在着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则明确指出了学校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其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作为这个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需求自主开发的学校的英语课程;二是对国家或地方英语课程进行校本化加工、补充和完善,从而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这将对中学英语教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校本教材的内涵是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

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以造就一支品德高尚、观念新颖、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为目标,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二、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目标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

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推动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

然而,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课程开发的成效与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即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以期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们将对课程目标的设定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定位与价值追求。

接着,我们将讨论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探讨如何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我们将关注课程实施与评价,研究如何有效实施校本课程,以及如何对课程进行评价与改进。

通过对这些基本问题的探讨,本文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要义,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个基本问题:课程目标的设定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课程目标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这不仅仅因为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更因为明确的目标能帮助我们确定课程的方向、内容和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学校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实际需求、社区的资源与环境等。

课程目标的设定必须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相一致。

教育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它指引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方式。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确保课程的开展符合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是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课程目标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的设定还需要考虑到社区的资源与环境。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地域性和文化性。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融入地方文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纳自己的社区。

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和实施策略

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和实施策略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校本课程即学校课程或学校本位课程.校本课程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地方的教育要求,由学校教师对本校的环境因素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针对本校学生进行编制,实施,评价的课程.要正确理解校本课程的概念,需要澄清以下几个错误认识:一是把校本课程视为国家课程的附属课程,当作升学考试科目的延伸,显然是曲解了校本课程;二是认为校本课程是国家下放课程管理的的一种措施,认为校本课程就是学校随意开设选修课和编写补充教材,简单地理解了校本课程;三是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不顾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要求,孤立地理解了校本课程;四是认为校本课程仅仅是一种表面热闹的课程形式,肤浅对待了校本课程.二、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路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注重校本性、研究性、综合性和创新性.1、校本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从本校的实际出发,这是必须高度重视的.学校处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有着什么样的教育资源,什么样的办学规模,什么样的办学特色,什么样的学生,都是需要校本课程开发者分析和研究的.只有通过分析和研究才能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和起点.起点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决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位.这种定位是不能忽视,也不应该忽视的.我们不是常常要创办特色学校吗不是随便说说什么特色就是什么特色的.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学校的外部地理环境因素,城市学校不同于农村学校,同是城市或农村学校的地理环境也不尽不同.这种地理环境的不同就影响着学校的教育风格.当然,我们不是给环境决定论以借口,而是要重视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作用.学校周围都是电子科技工商业,就应该重视对电子科技课程的开发;学校周围遍布旅游景点,就应该重视对旅游课程资源的开发;学校周围都是种植业,就应该重视生物生长及应用方面课程的开发.另一个问题是学校的内部环境.具体地说,一个是物的环境,一个是人的环境.物的环境是指学校的场地,校舍,装备设施等等,人的因素包括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教师的素质,学校的班级、人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办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要在对学校内外诸种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确定课程的大致走向.这种大致的走向,是要经过广泛而认真地讨论和分析的,因为这是关键性的起点.2、综合性校本课程的综合性,既指学科知识的综合,又指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既指认识能力的综合,又指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是学习过程的学习迁移现象.我们在教学中所倡导的”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就是指的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理论为我们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又一个重要启示: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考虑知识性,也要考虑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这里所说的综合性,既指学科知识的综合,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也指综合实践活动.举例来说,要解决一个学校环境保护的问题,就要运用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社会的,历史的,地理的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就要运用动手的,体验的,测量的多种实践能力.而这种学科内容的交叉与渗透,各种能力的交替运用,正是培养学生学习迁移的有效途径.同时,开阔知识视野,锻炼和提高各种实践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密切联系学生具体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的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素质在以校为本的基础上得到全面提高.值得指出的是,学科内容的交叉与渗透,是整合的,有机的,不能生搬硬套地把各种知识和能力强加在校本课程之中,强加在学生学习之中,而要有序的,有效的,自然的蕴含在校本课程之中.3、研究性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重视研究性.这是因为,校本课程更贴近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过程.只有具备研究性的课程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不能把校本课程看成是物化的,静止的的文本状态,而是要把校本课程视为更加鲜活的,发展的,创新的活动形态.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与创造的,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提升的学习活动过程.只有饱含研究性意义的校本课程,才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开发.正如心理学的实验与研究表明的那样,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不存在哪一种智力重要,哪一种智力不重要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一组智力,以多元的方式存在着,有待于开发和利用.这就是启发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要给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机会.从而使每个学生的强项智力得到充分发展,并由此带动或促进其弱项智力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应该在原来教材的基础上兜圈子,在课程文本的后面多列一些复习思考题.而应该脚踏实地的从本校实际出发,将研究性贯穿于校本课程始终.4、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创新活动.要使这种创新活动落实在实处,就必须确立创新意识.不仅要重视结果的创新,更要重视过程的创新.所谓过程创新,就是指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策略,手段等方面的创新.能使学生在摄取知识的同时,经过新的加工,组合和探索,得到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校本课程的设计,应该是民主的,科学的,开放的.所谓民主的,就是说校本课程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校本课程的编制能体现出一种对话式的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的活动过程.所谓科学的;是指课程的目标、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学生实际的科学性.教师必须依照校情的实际,营造特定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合理、有序地设计课程.所谓开放的,是指校本课程的设计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校本课程不应当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更应当是具有探究性、创新性教学情境的信息.在这种教育信息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可见,校本课程的创新性,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面.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创新了什么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让学生主动地去体验,让学生自己去克服困难,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不断的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1、挖掘人文资源构建校园人文环境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隐形课程,对学生良好情感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形式有:1环保为主题:通过植树、种草,动物模型的合理放置,形成一种氛围,让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2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为主题:学生平常饮用水、洗手器械等方面,体现人文关怀,实现人性化服务;3名人名言为主题:教室内挂名人名言条幅,走廊、过道作一些经典格言渲染,让学生耳濡目染;4实现学生自我价值主题:如艺术长廊学生习作、学生手抄报、黑板报、学生成长影集等;⑸其它主题:如司时播放音乐铃声、开办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有条件的学校制作雕塑等.这些形式都从不同层面反映着一种人文精神,突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的人文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方面.2、多渠道采集信息构建校本课程资源库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资源的共建和开发利用非常重要,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设者、实践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关的校本课程内容.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形成具有校本特性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潜在意识的能力,注重搜集和整理教学中的优秀课例,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校本教学案例资源;再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活动:如小型研讨会、新闻发布会、模拟法庭、班长竞选等形式,丰富校本课程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形成具有校本意义的资源库,再通过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3、利用社区资源构建校本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具有弹性,很容易融进最新出现的相关课题,而且鼓励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表达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要求”,使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校本课程的多向畅通的交流渠道和民主开放的教育氛围,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才会真正成为“以校为本”的课程,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其方法有:1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利用烈士墓、纪念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利用地方名士的影响:请地方名士畅谈人生、漫话家乡变化、搞科学讲座等,培养学生了解、熟悉、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感悟人生哲理,反对迷信,崇尚科学;3利用社区人才资源:主动赢得社区的支持,组建学校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的相关兴趣小组,提高辅导质量,使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长得到彰显;4建实践活动基地:利用当地的工厂、企业、动物园和植物园等特色资源,建立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四、开发校本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空间.我们只有转变观念,积极投入到课改研究,才能使我们永远处于教育改革队伍的前列.1、教师要加强学习.作为21世纪的教师要不断学习,除了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内容以外,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先进文化都要学习.要了解社会,放眼世界,积累知识,这样,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2、教师要善于思考“学而不思罔”,教师要善于把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要善于分析问题和现象,继而作出科学的判断.3、教师要勤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才会发现不足和缺点,检验我们的思路是否正确,以便及时纠正我们错误的做法.4、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交流.21世纪是一个加强合作的时代,不懂合作就无法取得成功.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加强合作,寻找共同研究的课题,团结协作进行研究,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共同提高.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许多教育资源稍纵即逝,每位教师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及时捕捉我们身边的教育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内容.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开发校本课程,就是要以教育目标为宗旨,探求一个为达到教育目标的,行之有效的校本化的途径、方法、手段;换句话说,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选取一个从教育内容和过程到目标的师生之间互动的最佳结合点.。

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编写计划

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编写计划

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编写计划一、开发目的校本教材是一种新的教材形态,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

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报告》,结合汽修行业岗位技能需求,为了给学校、教师专业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学校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特色并结合校企合作,依据汽修专业岗位技能要求,通过调研、论证,与企业共同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能体现职业岗位标准的校本教材。

以学生的技能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认真做好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以带动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开发原则1、贴近学生:校本教材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内容选择使用上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结合企业生产:根据学校的教师力量及教学设施的情况,校本教材的内容要充分结合校企合作企业生产情况,一方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今后零距离就业做提升服务。

3、渗透职业资格证考试:在满足学生今后工作岗位需求,校本教材的开设应渗透职业资格证考试,让学生能将平时学习与技能考级相结合。

4、彰显工学结合特色:发掘学校汽修专业特色实训项目资源——汽车模拟仿真和现有的校企合作水平,突出工学结合思路,打造符合学校条件的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三、拟开发教材的课程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汽车维修仿真实训指导书四、合作开发和实施校本教材的保障机制1、成立以学校领导为核心教材编写研究小组组长:自主填写组员:自主填写全面负责校本教材开发工作,负责教材编写指导工作。

2、成立校企合作教材编写顾问小组附件:《汽车构造与拆装》校本教材编写计划附件:《汽车构造与拆装》校本教材编写计划一、开发目的校本教材是一种新的教材形态,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的误区及对策...通常而言,校本课程开发最首要的任务是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二次开发,通过二次开发,保证能够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国家课程校本化有以下几个主要任务。

一是从“教材”到“课程”。

摆脱教材的束缚,站到课程的高度看待“教”与“学”,拓展教学内容和资源,对教材进行拓展和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课程资源。

二是从“教材”到“学材”。

建立教材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之间的联系,转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三是对课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精准育人。

四是分层和个性化。

因材施教,使统一的国家课程得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当前,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情高涨,但普遍存在下列理念上的误区。

第一,认为校本课程必须具备学校特性,要体现“特色”和“原创”。

每所学校独立开发,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缺少校际借鉴、合作与分享,造成各校开发的课程门类趋同,重复开发,浪费人力、物力,整体效益不高。

第二,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编写教材,且多多益善,形式主义严重。

未能量力而言,着力解决当下学校课程体系之突出问题:课程的丰富性、选择性、探究性、活动性欠缺;学生的选择自主权、实践创新和探究能力较弱。

故而既有“深而窄”,一门课程打天下,又有“广而浅”的课程臃肿症。

第三,认为校本课程就是地方文化类课程,窄化了校本课程内涵。

第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未能做到基于学校特色资源的课程化开发,如学校传统活动的课程化改造等。

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在理念上存在上述误区,而且在开发实践中存在诸多弊端。

弊端之一,盲目跟风,功利主义,为开发而开发,追求短平快,急功近利。

弊端之二,只有极少“精英”参与,校长一声令下,“精英”奉命速成,政治意味深厚。

弊端之三,缺乏规划,东拼西凑“堆积木”,拿来主义缺主见。

弊端之四,课程活动碎片化,实施过程无序化。

弊端之五,将教材内容移花接木,换汤不换药,灌输为主,包装粉饰。

弊端之六,开发手段单一,模式落后。

高职人文专业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与教师校本教育互动探索

高职人文专业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与教师校本教育互动探索
维普资讯
四川T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 [ 季刊 ]
2 0 : 第 0 6笋
高职 人文专 业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教材 编 写 与教 师校本教 育互 动探 索
王光华
( 门职业 技术学院 江 人文_ 科系 } 七 广东 江 门 590 ) 2 0 0
高等教育发展 的一个类别、一个方 向,高职要想树
立 自己的形象 、 找准 自己的位置 和 走可 持 续 发展 的 道 路 ,要 做 的事情 很 多也很 艰 巨 。领 导 、教师 、学 生都 面 临着 不 断 的 自我 创 新 和 提 升 。“ 有 神仙 上 没 帝 ,一切 靠 自己 ”去开 创尤 其 是 首创 原创 。这 应该 是点 中了高职 院校 要走 的路途 穴位 ,也 当是 点燃每
文献标识码 :A
De e o i g o uma itc S h o — a e u s s Co p ln f v lpn f H n s i c o lb s d Co r e , m i g o i S h o . a e e t o k n c o 1b s d Ed c to f a h r n c o 1b s d T x b o sa d S h o . a e u a i n o c e si Te H i h rVo a i n l e h i a l g s g e c to a c n c l T Co l e e
t e eo c o l a e o r e , o c mp l c o lb s d tx b o s n o d c c o lb s d e u a i n f rt a h r , n o f r o d v l p s h o — s d c u s s t o i s h o — a e t o k d t c n u t h o — a e d c t o e c e s a d t o m b e e a o s o

校本教材编写范文

校本教材编写范文

浅谈如何编写校本教材进行课程改革,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编写校本教材。

笔者认为这是个很好的项目,出于对此项目的关心,本人就如何编写校本教材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所谓校本教材就是以校为本,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自行开发出来的特色课程。

能否开发好校本教材,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资源能否充分利用,也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鉴于此,笔者谈一点自己的观点:一、校本教材的编写首先要体现学校的传统与特色每一个学校由于办学历史、环境、师资及管理方式的不同,必然形成各自的传统,校本教材的编写应继承和发扬学校的光荣传统,体现学校特色。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个已有二十多年历史的完全中学。

虽然建校时间不是很长,但却是完全中学中开展各类课程全、课程开展较好、经验丰富的一所学校,目前在完全中学中,校本教材是我们的传统与特色。

学校一直以来非常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而校本教材的编写则更是一大特色。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应注重与课题研究的紧密结合校本教材的编写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而应是通过精心设计方案,扎扎实实的、通过反复论证的。

我校校本教材的编写要特别注重与课题研究的紧密结合,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操。

初中的校本课程怎么写?急!最好有样子看————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设计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方案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依据:校本课程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它对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教育资料源,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具有深远的意义。

根据新课程改革和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和主要依据有:其一、素质教育的需要。

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一个社会没有创新就不能进步,一个学生不能创新就不能高质量的生存。

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特殊的作用。

其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校本课程必须以学生为本,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学生有不同的爱好和兴趣,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和兴趣开发出不同的课程。

其三、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课程开发的需要。

新型教育模式下的教师必须是学者型,科研型教师,同时又是课程开发的参与者,设计者。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充分锻炼和发挥教师的科研、课程开发的能力和水平。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原则针对性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设,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结合本校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出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增进文化科学知识,开发学生智力的校本课。

循序渐进的原则。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课程开发的补充,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生儿”。

它的开发和实施没有统一的现成的模式。

它的开发实施必须建立在边学习边实践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边实践边总结,做到逐渐认识、逐渐提高,逐渐深化,最终实现完美。

主动参与和全面开发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的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和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的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的开发的资源,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与校外团体和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的学生学习需要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的活动,是一种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良过程。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反思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反思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反思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校数学教育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却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难题。

当前的数学校本课程在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上存在着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部分学校数学校本课程的编制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无法真正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生活。

一些学校在数学课程的实践中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普遍的学习压力和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也给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有待提高,需要更加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对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进行研究和反思,不仅有助于促进数学教育的改进和提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对数学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为数学校本课程的实践效果评估和案例分析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通过实践效果评估和案例分析,总结反思经验教训,为未来的课程开发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发现数学课程开发中的不足之处,找到合适的改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促进数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我们也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课程开发策略的优劣,总结成功经验,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旨在推动初中数学课程的优化与创新,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让更多学生受益于优质的数学教育。

2. 正文2.1 课程开发的重要性课程开发是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对于初中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课程开发可以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相匹配,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校本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校本的课程开发校本的课程开发是指学校自主设计和开发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特色。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针对本校情况校本的课程开发是针对学校实际情况而进行的,旨在弥补教材中存在的缺陷,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教育要求。

2. 突出特色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文化传统和教育特色。

在课程开发中,可以突出这些特色,打造具有品牌效应和竞争力的课程体系。

3. 体现创新在传统教材之外,结合新技术、新思维和新方法,创新性地设计出符合时代需求和未来趋势的课程内容。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1. 适应时代变革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快速变革,传统教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今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变革,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实用的教育内容。

2. 突出教育特色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特色。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可以突出这些特色,形成具有品牌效应和竞争力的课程体系。

3. 提高教学质量校本课程开发是针对本校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因此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教育要求。

同时,在课程开发中注重创新性和实用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1. 研究现状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之前,需要对现有教材和课程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 制定目标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特色相一致,同时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趋势。

3. 设计课程在制定目标之后,需要进行课程设计。

这包括选择教材、制定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活动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创新性和实用性,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需求进行差异化设计。

4. 实施评估课程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实施评估。

这包括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

教案编写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案编写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案编写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供教学指导和保证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教案编写中的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于学生所期望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描述。

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那么整个教案的设计和实施都会受到影响。

解决方法:1. 确定清晰的学习目标:教师应明确指出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点、技能和态度,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2. 使用“SMART”原则:学习目标应具备特定、可衡量、可实现、相关和时限性的特点。

这有助于确保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3. 多角度考虑: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先前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二、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的安排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或学习效果不佳。

解决方法:1. 分析学科结构:教师应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并按照认知层次进行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

2. 培养学科思维: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引导他们形成系统、科学的学科观念。

3. 模块设计:将教学内容划分为适当的模块,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和学习兴趣的下降。

解决方法: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等。

2.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案例、举办小组讨论和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

3. 创设情境和探究性学习: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教材编写的几个问题一、校本课程的定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与学校)的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开发出的与学校特点和条件相适应的课程。

是当前课程改革希望建构的新课程体系的三大板块之一。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标准的编制、课程材料的选择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及课程的改进完善等一系列的课程行为。

其行为往往涉及到两大范围:一是开发以校为本的课程。

它开发出的课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模块,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其权利主体是学校。

二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国家、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是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如课程科目的增减、课时比例的调整、不同科目间的整合、统一学科内部内容要求的调整等)。

其权力主体仍是国家,但学校、教师已经是课程的开发者,不同程度地参与课程开发活动。

校本课程的类型——从课程形态上看,可以分理论知识类课程(如中华字经、诗文诵读等)和实践活动类课程(如剪纸工艺等)两类。

从课程的显性程度看,可以分显性课程(如诗文诵读、趣味数学、剪纸工艺等,往往有目标、有教材、有课时分配等要素)和隐性课程(如校园文化环境的设计,有特色的实践活动的开展等,有目标有计划,但却不一定有教材、考评方式等要素)两类。

二、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思路的主要依据(4月份已培训,不再祥述)1、社会、学生的发展需求。

2、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

3、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资源。

4、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特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4月份已培训,不再祥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需要评估(1)学生发展需要评估(2)社会发展需要评估社区发展需要评估2、资源分析课程内容资源分析课程人力资源分析课程经费资源分析课程政策资源分析3、确定开发目标(1)学校汇总需要评估、资源分析情况,理清办学思路,提炼核心理念,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总目标,形成课程开发的总体设想。

(2)成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听取学校需要评估、资源分析情况报告,了解学校办学理念和开发设想,进行初步审议。

(3)学校根据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意见,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课程结构、基本原则和程序、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等。

4、组织项目申报(1)教师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申请开发的课程项目,提供《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要说明想开发什么课程,教学哪些内容,大约需要多少课时,采用什么方式组织教学活动,篇幅大约200字宜。

(2)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组织审议,编制《选修课程目录和课程介绍》,向学生、家长公布各年级想开设的校本课程目录,说明各门课程师资配备、教学条件设施情况,并附各门课程的《课程简介》。

小学最好召开家长会当面向学生、家长介绍说明。

(3)学生在教师指导、家长帮助下自主选课,淘汰不受欢迎的课程项目(选修学生低于10人者淘汰)。

(4)审议委员会再次进行课程项目审议,根据课程选报情况最终决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

5、制定开发方案学校根据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意见,制定《学校校本本课程开发方案》,公布学校最终确定的校本课程开发项目、课程结构、课时安排、教师配备等意见。

此方案应明确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政策依据,学生发展需求和特点,资源条件,办学理念和思路。

(2)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不宜太复杂,3——5条即可。

(3)学校课程的大致结构:包括课程门类,每门课程的课时数和限制性条件等。

常重要,小学有没有必要选课、选课的具体方式,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生选课能力(不同年级大不相同)而定。

6、编写《课程实施纲要》教师根据《学校校本本课程开发方案》编写自己负责开发的课程的《课程实施纲要》。

包括两部分:一是基本项目,简要说明开课教师、教学材料、课程性质或类型、学习时限、参加对象等。

二是具体教学方案,较详细的教学方案一般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专题、内容、活动项目等)、课程实施说明(主要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分配、教学场地安排、教学设施条件、班级规模等)、考核评价方式要求(考核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构成)等。

例:《麒麟文化研究》一般项目课程名称:感受麒麟文化授课对象:初二学生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限选课教学材料:自编纲要教学时间:一学期,每周1课时,共18课时具体方案一、课程目标1、感受麒麟文化(人物、歌谣、古迹、艺术等),提高人文素养。

2、经历麒麟文化研究步骤(选题、收集、整理、利用各种麒麟文化资料,形成麒麟文化研究成果)。

3、选取有关麒麟文化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

二、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第二讲麒麟的传说研究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小组讨论,教师指点。

基本组织形式:分小组讨论。

教学要点:……场地设备:大教室,分5个小组活动。

学生成绩构成:1、学生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各占50%。

2、课程成绩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

6、课程实施……7、教学评价……四、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与方式1、开发类型(1)直接选用●从国家或地方提供的课程项目清单(如《山东省地方课程选用指南》《山东省地方课程学习指导书目录》)中直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项目。

《山东省地方课程选用指南》《山东省地方课程学习指导书目录》包括民族文化、社会探究、自然探究三大类。

●从其他图书资料中选用:《中华字经》《新编三字经》《小学生古诗文诵读》等。

(2)校外引入将外地或其他学校、其他单位开发的课程项目引入自己的学校,作为自己的校本课程。

(3)改编●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如小学普通英语,按照《校编英语课程标准》实施;信息技术教育,三到六年级教学内容整体规划,形成完整的内容系列。

●外地、外校引入项目的改造:旧版《三字经》——《新编三字经》●学校自己开发的项目的改进:(3)创编棉花生产:棉花的种植,棉花的加工,棉花的经营。

巨野剪纸——巨野剪纸文化的历史发展,巨野剪纸工艺的艺术流派与特色,剪纸工艺的手工制作,巨野剪纸工艺的市场调查与产品开发。

《小学语文泛读指导》,已经按照我们自己的阅读指导理念重新设计体例,选择文本,确定指导要点,形成了新的训练体系。

跳绳:跳绳的概况,跳绳的方法,跳绳的比赛规则,跳绳的评价。

2、开发方式(1)教师自主开发——自下而上的开发。

又包括教师个人开发、教师小组合作开发两种。

基本模式为:课程初次设置——学生意见反馈——教师自我反馈——课程二次设置——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完善提高。

(2)学校组织开发——自上而下的开发。

一般由学校领导牵头,组织骨干教师参加。

最初可以是教师首先提出开发设想,领导吸纳后形成开发意见,然后组织骨干教师集体开发;也可以是学校领导首先提出开发意见,骨干教师具体制定开发方案。

(3)校际联合开发——联合前提:办学思想接近,区域跨度小,资源可互补。

联合原则:权责分明,分工合作,双向交流。

联合方式:互补整合式,先各自单独开发,然后相互交流、互补整合;流线作业式,彼此分共开发课程计划中的某些部分,然后整合,共享成果;合并交叉式,联合单位人员合并在一起组成不同的开发小组,分担不同的开发任务。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1、内容范围(1)基础性课程——与国家课程(语文、数学、科学等)范围大致一致,由学科基础知识、学科学习策略课程构成。

前者可以是国家课程内容的更新(改编、新编和拓编),小学生趣味数学、生活数学(木工中的数学);也可以是结构改造(分层建构或横向整合),如小学英语分层走班教学,音乐美术与语文、科学的学科整合。

实质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后者又包括通用学习策略(注意、记忆、组织学习、精加工学习、元认知学习等策略)和学科学习策略(应用题解题策略、课外阅读策略、快速作文策略等)。

(2)丰富性课程——目的是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

包括健身、博识、怡情、励志、广行五类。

健身——培养健身意识和健身习惯,教给健身知识,提高健身能力。

如武术、足球、体操等。

要重视活动方式多样化,活动参与大众化。

博识——目的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如诗词鉴赏、名作欣赏、网页信息浏览、名胜古迹浏览等。

怡情——目的是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

包括艺术怡情(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休闲怡情(摄影、垂钓、插花、集邮、茶道等)。

励志——激发热情,培养意志。

包括成功案例分析、挫折调适、意志训练等。

广行——指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实践课程。

如社区服务(电子报刊制作、网页制作、无线电维修)、新闻采访、环保调查、实验操作等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

(3)发展性课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发创造潜能。

包括两类:一是加深学科知识深度,重视学科知识前沿性,如数学、信息技术技能竞赛、物理奥赛训练,材料科学、国防航空、空间技术、纳米技术等专题研修;二是重在培养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课程,如科技发明、学书小论文、创造技能培养。

2、内容组织形式比较复杂的校本课程一般是选定一个知识领域,根据该领域的知识板块划分成不同的内容专题,形成一个个的活动模块,若干个活动模块组合起来构成课程内容体系。

如茶道,围棋,集邮等等。

如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内容组织思路:内容板块内容专题活动模块使自己积极的人生艺术——使人消极的心理因素分析——调节情绪的方法策略——交谈、倾诉、宣泄、注意转移摆脱孤独等等自我激励的方式与策略制定日程表、我的座右铭使自己快乐的人生艺术——如何应对挫折如何克服嫉妒心理如何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竞争如何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使自己工作高效的人生艺术——如何选择奋斗目标如何安排工作时间如何高效休息如何选择高效的工作方式如何缓解压力如何化解人际冲突等等六、积极探索建立校本课程评价的完善体制(4月份已培训,不再祥述)七、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1、课时安排的基本方式集中式安排,即将所需课时集中在一个时段内安排完,可以是一两个星期只上某一课程,也可以是一两个月中每天的某一个时段,学完某一课程马上考核结束。

如初中、高中入学后的军训。

分散式安排,即把所需课时分散到整个学期或学年中,每周固定安排一定的课时。

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弹性课时制。

山东省是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打通使用。

2、课时安排应注意的问题(1)课时安排一定要具体,要确保落实到位,不能随便被冲击。

(2)课时分配应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学校课时分配实际可能灵活安排。

课程内容特点——总共需要多少课时分配到几个年级、几个学期每个学期安排多少课时每周安排多少课时这些课时时相对集中使用还是分散使用学校课时安排实际可能——从小学段所有课程课时分配的整体着眼不违反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制度规定还要考虑当地季节变化的影响等因素(3)注意整体规划,整散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