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论论文

合集下载

传播学论文

传播学论文

试论大众传播的社会的影响内容摘要:大众传播作为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将对人类和社会带来什么性质的影响,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

本文将从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四大方面来论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大众传播影响一、在论大众传播的社会的影响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大众传播。

(1)大众传播的定义关于什么是大众传播,学者们有各种各样的定义。

这里试举几例:大众传播是“人类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职业工作者(记者、编辑)通过机械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向社会公众公开地、定期传播各种信息的一种社会性信息交流活动”①。

大众传播“指特定的社会集团通过文字(报纸、杂志、书籍),电波(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图像符号等形式,向不特定的多数人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过程”②。

“大众传播即现代印刷和广播、电视等影响和音声媒介组织运用法人资金,借助高科技和产业化手段,在国家调控的范围内向未知的受众提供信息和娱乐产品的实践活动。

”③综上三定义可以看出,学者们对这个概念所做的定义既有类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

实际上大众传播是一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任何一个简短的定义都不可能概括它的全部特征,在这里综合有关传播学的教材对大众传播做出如下界定:“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活动。

”④(2)大众传播的特点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是一个极其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与其他类型的传播相比,大众传播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传播主体的专业化、职业化。

大众传播的媒介组织即大众传播主体包括报社、杂志社、通讯社、出版社、电视台、电台,也包括批量制作各种音乐、影像的文化传播公司等。

这些媒介组织的传播者具有专业的知识、专业技能,具有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等特质,也此作为职业,并遵守一定的职业标准。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研究论文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研究论文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研究论文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媒体的普及,人类已经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

大众传媒如电视、互联网等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娱乐和信息来源,并且对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大众文化研究则是研究大众媒体所传递出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以及这些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大众传媒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首先,大众传媒能够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在同一时间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看同样的节目或读相同的信息,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得以加强。

其次,大众传媒能够不断革新自身,更新世界观和文化形态,并引领大众的审美和文化观念。

最后,大众传媒也能够影响着大众的道德和价值观念,这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大众传媒对我们的影响也存在着负面的一面。

作为商业媒体,大众传媒往往会以追求利益为前提来制作新闻和娱乐节目,而不是关注真相和公平,这就会带来很多的虚假消息和误导。

此外,大众传媒普及过程中也使得电视和互联网成为了不良信息的传播者,如色情、恐怖以及暴力等,让人们的道德和文化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大众文化研究正是针对以上的情况而进行的,它会关注媒体所传达出的文化价值观念、文化形态以及文化认同等问题,并尝试从中找到影响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这种研究还会分析大众媒体所代表的文化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如何在社会结构的不同层面影响着大众的生活、社会关系、消费以及政治信仰等。

在国内,大众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了自己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论。

在学术领域中,大众文化研究更是以其批判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成为了各种大众媒体所传达的各种信息的曝光者。

这种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还在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众传媒背后的意义和真正的文化价值,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知和理解这样的文化形态,从而更好地肯定并推动现代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了当代学术界的热点和关注点。

大众文化论文(共五则范文)

大众文化论文(共五则范文)

大众文化论文(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大众文化论文专题的设计论证回想我们心目中典型的中国动画形象,大家会不假思索的说出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谈”、“牧童”、“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可是很显然,这些作品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了。

在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今天,所有的物质和技术条件都日益优越,但为什么在人们的记忆中留存下来的优秀动漫作品却越来越少?由此我们提出了这一专题:为何中国的动漫无法跟上时代、无法大众化。

首先,我们从一些我们心目中的经典动漫入手,列举了《葫芦娃》、《哪吒脑海》等优秀动漫作品,然后介绍了一部当前比较受欢迎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当然也只是在儿童之间受欢迎,还是无法大众化。

由此,我们联想到日本动漫,他们在大众化这方面比我国强很多,所以简单分析了日本动漫的盛行因素,并介绍了几部当前比较流行的日本动漫《海贼王》、《火影忍者》、《蜡笔小新》等。

紧接着,分析中国动漫的特点和中国动漫发展的几个障碍。

最后介绍了中国两部有所突破的动画《我为歌狂》和《秦时明月》。

《秦时明月》是一部比较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只供儿童观看,所以算是一部有所突破的动画。

创新点:(1)选材方面:选取大家小时候都看过的如《葫芦娃》、《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经典动漫,以及正在热播的日本动漫《海贼王》、《火影忍者》等,能勾起同学们的回忆和兴趣,产生共鸣。

(2)视角方面:从大家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大都是国产片而长大了基本上看日本动漫引发的思考:为什么我国的动画片只适合在儿童时期观看,为何不能使其老少皆宜?由此分析我国动画的不足之处以及日本动漫的盛行原因,然后提出我国动漫可以在哪些方面突破,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足:PPT中没有展现个人对动漫的理解、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方案使中国的动漫老少皆宜,对这个问题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也和我们对动漫这方面不够了解有关,难点:(1)制作PPT不是很熟练,尤其是插入视屏方面,百度试了N种方法,终于弄好了,结果换台电脑就放不了,然后又百度。

大众传播中状况的研讨论文(全文)

大众传播中状况的研讨论文(全文)

大众传播中状况的研讨论文[内容[作为一种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必定现象,信息传播活动自20世纪以来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进展而进入了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为主要媒介的大众传播阶段。

较之以往,大众传播无论在信息传递的容量与质量或是时间与空间上均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并且将随着电脑技术、社区天线、通讯卫星、雷束电波、显像电话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进展和完善,对人类社会产生更为显著的影响力与作用力。

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无疑已成为大众传播链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人们一旦接触大众传播媒介,便会自觉不自觉地、程度不同地接受传播而必定成为大众传播活动得以进行和循环的构成因素。

当人们对这种传播形态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全方位的影响和作用感到欣喜和接纳的同时,也对其强劲的传播势头和力量剥蚀甚至取代着自己原有的、正常而自然的人际传播等信息交流方式所造成的某些迷失和缺憾而感到几分忧虑和不安。

关注和研究大众传播的专家学者们更是对此十分重视,试图从理性的角度对于大众传播过程中并非一日形成也并非一方建构的所谓“异化现象”给予探讨和评述。

所谓“异化”本为德语Entfremdung的意译,属德国古典哲学的术语。

指主体在一定的进展阶段,分裂出它的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力量。

①客观而论,大众传播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化现象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似乎是由作为信息传播活动主体的大众传播所引发的一种不和谐,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

种种情形表明,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异化现象是一个有着复杂原因的社会问题,本文拟就大众传媒与受众这两个大众传播活动的行为主体入手,对此给予一些探讨。

一、大众传播媒介的强势与尴尬大众传播即“职业传播者通过某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向为数众多的不确定人群传递信息的活动”。

②“大众传播是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组成,专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科学手段(如报刊、广播、电影等等)向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的内容”。

③显而易见,大众传播的主旨在于向人们传递信息,它是人类社会进展到具有一定精神文化基础和物质技术条件阶段的必定结果,是与人类社会进展必定需求相吻合的一种自觉行为。

大众传播论论文

大众传播论论文

大众传播论论文0910551204 刘泽宇我对“大众传播学论”的认识说到大众传播活动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兴起,可从两个视角上进行审视,一是历史学的视角,一是社会学的视角。

从历史学的视角看,大众传播是现代文明的衍生物,它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兴起而兴起,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事实上,有史以来人类的传播活动已经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最早是口语传播,接着是突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文字传播,然后是大规模复制信息的印刷传播,最后就是将全球日益连为一体的电子传播,而电子传播又经历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这样一个三级跳。

这里,前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现代文明之前,而后两个阶段即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则都隶属于现代文明。

所谓大众传播,一般指的是印刷传播出现以后的事情。

现代以前的人类传播活动,不管是口语传播还是文字传播,都只能称为小众传播,当时的各类传播活动不仅范围小,信息少,而且影响也非常有限。

这种不发达的传播状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技术方面的,一是社会方面的,技术方面的原因在于传播手段的落后,传播手段在大众传播学里叫媒介或传播媒介,汉语里也称媒体或传媒,当时的传播手段或媒介主要就是口语和文字,其次还有一些辅助性的媒介,如烽火、刻石、驿马、信鸽等,而这些媒介的局限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跟当时的战争规模受制于冷兵器是一个道理。

社会方面的原因,则是指那时人们的生产活动与社会交往都比较简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彼此之间没有多少需要沟通的情况,没有什么需要交流的信息,所谓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

这种情况随着现代文明的兴起而逐渐发生变化。

现代文明起源于5百年前的欧洲,然后通过殖民扩张而一步步向全世界蔓延。

它给人类传播活动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使过去的小众传播逐渐成为现在的大众传播。

其间变化的原因,也可分为技术方面的和社会方面的。

在传播技术方面,近代来出现两次革命性的飞跃,这就是15世纪中叶兴起的活字印刷术和19世纪中叶亮相的电子传播术。

大众传播论文

大众传播论文

内容摘要:记者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尽管所有人都可能成为记者,但真的不是谁都可以成为真正的记者,于是我们感到陌生又无法想象的是记者每时每刻为新闻而战的能力和坚持。

人们一定很好奇,难道记者是神吗,要不然他们怎么能够只要一拿起麦克风只要一遇到人群就有说不完的话就有问不完的问题呢,难道他们有什么法术让所有的采访对象说出他们需要的东西吗,他们写消息写评论写通讯,短则几十字长要几十万字,难道他们真的是魔法师吗,手指一挥新闻作品就出炉了?关键词:记者问题采访对象Abstract:The reporter is a noble occupation, though all may be a reporter, but really not everyone can be a real reporter, so we felt strange and can't imagine is a reporter for news every time fighting ability and adhere to the.People must be very curious, the reporter is God, otherwise how can they just picked up a microphone as long as a crowd has could not say the words have to ask questions, do they have any spell all interviewed say they need something, they write news reviews written communications, the short length to tens of thousands of words, do they really is a magician, fingers gently press works out?Key words:Reporter Problem Interview subjects一、引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互联网时代的大众传播(精选5篇)

互联网时代的大众传播(精选5篇)

互联网时代的大众传播(精选5篇)互联网时代的大众传播范文第1篇首先我想谈一下什么是媒体的互联网思维。

我认为互联网思维并不简单的就是某个网站、某个互联网企业的思维。

而媒体以互联网思维转型升级,也不是把本身变成互联网,而是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受众体验、习惯、偏好的变化,真正从“传播者本位”向“受众本位”变化。

以优质、细分的新闻、资讯、娱乐产品和服务,来聚合目标受众。

进而对市场、生产流程、管理架构、工作方式、盈利模式、价值链乃至整个媒体生态进行解构与重构。

下面以广播、微信为例实在阐述一下以媒体为特色的互联网应用,互联网时代广播的收听特点以及趋势。

2023年上半年在国内30个重点城市的新媒体调研结果显示,广播听众中属于网民的数据超过90%,其中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达92.7%,60.0%的听众使用电脑上网,说明广播与移动互联网的受众重叠度相当高,利用网络平台的特点传播,听众对广播的粘合度会更高。

并且,在超过5亿的移动互联网网民中,收听广播的受众群略超30%,且以年轻群体为主,说明移动互联网受众有可能给广播的新媒体化供给一个新的契机。

移动互联网迅猛的进展,广播的传播渠道与收听通路都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大大提升了广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广播受众群体的听众结构和收听行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播听众已经裂变为三大族群:第一个是传统广播的人群,即使用传统收听终端的人群;第二个是车载的收听人群,随着国内汽车普及率的提升,车载的收听人群日趋呈上升态势,而且渐渐成为重要的广播受众群之一;第三个是新媒听众,即使用网络平台收听广播的听众,这部分人群目前在广播整个收听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在全国范围内用移动互联网收听广播的人群比例在10%—20%之间,但移动互联网网民都将是其潜在受众群,巨大的规模及其进展的速度都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互联网普及后,为广播这样的传统媒体供给了多样的传播平台,现在的广播传播渠道已经从传统的FM/AM电波媒体渠道,进展为多终端、多平台、多入口、多应用等。

大众传播理论(5篇)

大众传播理论(5篇)

大众传播理论(5篇)大众传播理论(5篇)大众传播理论范文第1篇【关键词】受众行为认知科学理论公式化社会影响随着传播科技尤其是网络传播技术的高速进展,传统的传播理论和大众传媒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旧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传播科技的进展和传播形态的变化,新的传播实践也需要传播理论的创新和进展。

本文通过分析传播领域中一些典型的案例,重新总结了近年来大众传播理论在“受众行为”、“熟悉科学或信息处理”、“理论公式化”、“社会影响效果”等方面的转型和变化,进而探讨大众传播理论的最新进展。

一、受众行为的重要作用变得更加清楚和突出1、重视反馈随着媒介对受众反馈的重视和传播技术的进展,受众反馈正在由过去的偶然性、被动式向常常性、主动化进展,反馈的形式和手段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和现代化。

比如电视媒体,收视率调查、聘请节目视听员、定期邀请观众座谈、通过网络调查观众对节目的满足程度、宠爱程度等,都是媒介组织的受众反馈活动。

写信、来访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是传统的反馈形式。

而热线电话、电子邮件、电子论坛、手机短信等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受众反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这些反馈包含了广阔观众对节目的看法、要求、愿望和评价等,为电视台调整节目,改进节目质量,提高收视率,供应了丰富的信息和牢靠的依据。

2、变“受”为“传”,受众开头参加传播过去,受众常参加消遣类、时尚类节目,或是由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受众“代言人”进行间接参加。

其实,在新闻传播中,受众参加也是大有可为的。

由于权威人士的观点当然重要,而受众的参加,更有助于社会各界的沟通沟通。

例如,在抽样调查南京6个民生新闻节目中,有5档新闻节目的市民出镜发言率都超过50%,其中《法治现场》的“有请当事人”,将不起眼的市民纠纷带入了演播室,双方当事人的唇枪舌剑被现场直播,鲜活的市井语言让新闻节目与市民的心贴得更近了。

①同时,受众参加新闻传播,可以扩大新闻线索来源,使节目更加贴近群众和实际,从而提高传播效果的作用。

大众传媒论文[整理]

大众传媒论文[整理]

大众传媒与文化的关系摘要:电视、报纸、网络向我们传递了很多信息,它们都属于传媒。

传递信息的载体就是传媒。

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载体就是大众传媒。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没有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式来传递信息的呢?古代的传媒方式大概有这些种类:口语、体语、文字、书籍、烽火、鸽子、人(如马拉松的来历)、马(驿站)、画等种种方式。

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人们一直在追求信息传递的准确与快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准确度越来越高,方式和手段也越来越多。

现代传媒的种类:报纸、电视、书籍、杂志、互联网、电影、广告、手机、电话、传真、可视电话、广播、短信、CD等等。

传媒的确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入、无处不在。

而在各种媒体的影响中,争议最大的就是互联网!网络给中学生带来利多还是弊多一直是近年来争论不休的话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传媒造福于人类,它的正面影响是主要的。

今天的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能否掌握更多的信息并从信息中获得灵感成为成功的关键!身处这样的时代,同学们应该勇敢地投身于信息大潮中,成为信息高手,最大限度地发挥传媒的优势。

感受大众传媒对个人的影响,知道通过各种媒体和运用新技术能够收集、解释、传递现实社会中的各种信息。

意义:了解传媒对大众生活及社会的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传媒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关键词:正文:大众传播媒介观涉及到他对大众传媒社会功能、社会作用的总体看法,在这方面,他零零散散地主要表述了这样几层意思:1.包括电影、广播、电视等电子传媒在内的通讯技术革命,与交通运输革命一起消除了社会的隔离状态,导致了大众社会的形成和大众文化的出现。

贝尔认为大众传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扩大了相互间的影响和联系,同时也“造成对变化和新奇的渴望,促进了对轰动的追求,导致了文化的融合”(137)。

2.大众传媒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

贝尔指出,“电影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是窥探世界的窗口,又是一组白日梦、幻想、打算、逃避现实和无所不能的示范——具有巨大的感情力量。

大众传播学论文

大众传播学论文

网络时代下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科目:大众传播学姓名:郑支良学号:2008041159班级:文院广播电视新闻系08级2班网络时代下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摘要:“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产生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进入了真正的网络时代,“使用与满足理论”也得到了复兴。

网络传播带来的是人类传播史上一场空前深刻的革命,它同时为“适用于满足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拓展了空间。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网络时代受众播客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将“使用与满足理论”比喻为“自助餐厅”:受众参与传播,犹如在自助餐厅就餐,每个人都将根据自己的口味及食欲来挑选饭菜。

自助餐厅里的主角是受众,媒介只是为受众服务。

也就是说,“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研究媒介——受众之间的一种趋向,这一趋向的核心主张是:受众成员对媒介产品的消费是有目的的,旨在满足某些个人的、经验化的需求,即人们观看电视与电影或阅读报纸与书籍等,实际上都在不同程度的使自己的某些需求得到满足。

①一、网络时代“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一)“使用与满足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复兴当家用电脑开始普及,互联网成为与传统四大媒介并列的传播媒介时,这些科技进步的成果也开始进入传播学研究者的视野。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复兴,也正是源于互联网的发展。

托马斯·鲁杰罗(Thomas Ruggiero)认为,“在每个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产生初期,使用与满足总能提供一种最前沿的研究方法”。

他提出了以计算机为中介的“提供了大量传播行为集合”的互联网的三个特性,供“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者考察:1.交互性“极大地加强了积极地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的核心概念”,因为大众传播中的交互性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传播过程中参与者能够控制和在相互交流中改变角色的程度”,它赋予受众更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2.去一体化是“媒介使用者从一个丰富的菜单中选择的能力……和传统的大众媒介不同的是,互联网之类的新媒介具有选择性,允许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量身定做”。

媒体论文大众传媒论文

媒体论文大众传媒论文

媒体论文大众传媒论文大众传媒视野下高职音乐专业发展之路内容摘要:高职音乐专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多年来一直在复制高等音乐专业教育的办学模式。

近年来,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给音乐人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野。

文章指出,作为与市场密切贴近、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高职音乐专业,如何在当代传媒的新视野下,顺应时代的脚步、适应社会的需求来培养真正学有所用的音乐人才,并由此探索出一条成功的专业发展之路,是高职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大众传媒新视野高职音乐专业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众媒介已深深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之中,音乐,这一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也被赋予了这个时代媒介化的色彩。

多种多样的音乐文化、音乐形式迅速发展,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正日益增加并趋向多元化,音乐人才因此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然而,在传媒时代社会对音乐人才大量需求的背后,音乐人才的培养工作却比较滞后。

音乐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在沿袭几十年来的传统,这样的目标定位看似很合理,但总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寥寥无几的“音乐精英”受到欢迎。

而现实中,现代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不仅有音乐教师与音乐表演人才,还包括音乐技术人才、音乐服务人才等,而这些工作,却不是准音乐教师与准音乐家们所能胜任的,音乐人才的过剩只是个假象。

那么,高等职业教育的音乐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追寻怎样的“自我”呢?纵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其起步较晚、底子较薄,一直问题重重。

高职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尤其困难,人才定位不明、培养模式陈旧,加上学生基础差、师资结构不均衡等问题,导致原本先天不足的高职音乐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艺不精,也不能胜任教师岗位,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陷入一个尴尬的局面。

教师苦于没有艺术施展平台和发展空间,学生厌学情绪泛滥逐渐自暴自弃,这如同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此专业的发展。

论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论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论大众传播社会功能大众传播被定义为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影响之普遍,作用之强大,主要体现在大众传播所具有的多个社会功能,使得它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信息系统。

首先,大众传播具有的环境监视功能使得媒介组织能及时地将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瞬时万变的信息及时地反映给占据多数的社会大众,只有了解了这些信息,社会大众才能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是谁把“图瓦卢将成为首个下沉国家,近半人口出逃无处”的信息传到我们身边,那是媒介组织了解到环境的变化,并把变化的情况合成信息,及时告知给我们这些与图瓦卢相距甚远的社会大众,在这其中,大众传播就执行了“环境监视功能”。

为什么媒介组织要把远在图瓦卢环境变化的信息传播到我们身边,那是因为此信息具有其内在的新闻价值,图瓦卢成为首个下沉国家不仅是图瓦卢的危机,而是全球的危机,大众传播通过执行“环境监视功能”警示社会大众全球变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了解到此信息,才有可能让全世界的人都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家园。

可以试想,如果没有大众传播的环境监视功能,那么图瓦卢就会悄无声息地下沉,那么就没有全球人的觉醒,就不会有哥本哈根协议,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就面临着极大是危机。

第二,大众传播执行了“社会协调功能”,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发达、结构复杂的社会大系统中,社会成员间磕磕碰碰,存在摩擦在所难免,而要实现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更好的相处以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还需要借助大众传播这个有力的工具来执行社会协调的功能。

丰田汽车的召回事件使得汽车消费市场沸沸扬扬,社会大众对汽车产业的信心指数大有所跌,中国消费者更对丰田汽车产生了怀疑,在这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矛盾,消除摩擦呢?丰田汽车的总裁通过新闻发布会公开向中国消费者道歉,而媒介组织就将其表达的歉意转化为信息,传播给每个消费者,帮助消费者重新树立对该品牌的信心。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论文.doc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论文.doc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论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任何人,都要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只不过影响的性质、程度不同。

以下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论文一、对于“大众心理学”的简单概括与理解既然勒庞把那些受集体精神支配的人称之为“乌合之众”,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加入到群体中去,又如何形成大众心理的呢?首先,人们从个体组织成为一个群体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勒庞在书中写道:“一个偶然聚集在公众场所的人,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从心理学意义上说,根本不能算是一个群体。

”[4]所以形成群体要有某种原因的激发,例如国家大事的影响、民族情结的爆发等。

其次,群体行为可以掩盖个人罪过。

正所谓“罪不责众”,群体具有数量上的优势,而个人在群体的庇佑下可以将责任放下,不具约束力地做事。

例如、抗议罢工等行为都是集体去做的,而单个个体是不可能也不敢于做这些事的。

当然这两件事情是需要集体的力量才能成功,但可以想象个体的心理,在集体的行动中他们是无惧的。

如此,人们便会轻易的选择群体,并追随群体了。

在勒庞的大众心理研究中,人们一旦进入群体,便会进入“无意识”状态。

这种“无意识”指的是群体的冲动、急躁、轻信、缺乏理性与推理能力。

当人们作为个体时是具备理性的,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分清善恶好坏,但当进入群体时,这种理性便丧失了,群体可能把一个无辜者作为众矢之的,例如,文革中的一些批斗、殴打行为。

然而,领导群体的一些意识观念并不需要多复杂,只需简单逻辑,例如,在一些推翻帝制的运动中,人们的观念是封建专制压迫人们无法生活,要推翻这种政权。

二十世纪纳粹屠杀犹太人时的观念则是犹太人人性恶劣,是低劣的种族,抢我们的饭碗,所以要消灭他们。

而犹太人是否人性恶劣呢,我们都知道犹太人是非常聪明的人种,而这种屠杀不过是种族主义等因素的结果。

而现今,电视演讲中激昂澎湃的话语使人们疯狂的投票,抗议游行中极具煽动性的词汇让人们奋不顾身,所以不论是历史还是现今,只要了解大众心理的特征,并且善加利用,都会是达到目地的有效手段。

大众传播与新公共性论文(全文)

大众传播与新公共性论文(全文)

大众传播与新公共性论文[在大众传播研究领域,一个最富争议的主题之一,是大众在信息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与政治问题:大众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参与信息的生产与传播过程?是主动地、批判性地接受信息,还是被动地受信息的操纵和引导,乃至完全丧失自己的独立性与主动性,沦落为传媒的奴隶?大众传媒中的信息生产与传播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权力的操控?这种操控的政治与文化后果是什么?等等。

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大致可以归入“大众传媒和公共性”这个主题之下。

本文将在批判性地检讨哈贝马斯和汤普森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就相关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bstrct:Inthefieldofmsscommunictionstudies,oneofthemost disputnttopicsistherolemss-udiencesplyintheprocessofme ningproductionndcommuniction.Dothemss-udienceseng gepositivelyintheprocessofmeningproductionndcommuni ction?Ifyes,towhtextentndinwhtwy?Orrethemss-udiencest otllycontrolledbymssmediproducerndthuslostlltheirutono myndgency?InthispperIwillcriticllyexminethetheoriesdevel opedbyJürgenHbermsndJohnThompsonndthentrytofurtherthisdebt e.Keywords:MssMedi;Publicity;JürgenHberms;JohnThompson一在大众传播研究领域,一个最富争议的主题之一,是大众在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中的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政治问题。

《2024年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考察》范文

《2024年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考察》范文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考察》篇一一、引言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是传播学领域内一项至关重要的研究议题。

它涉及对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在公众信息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的探讨。

本篇论文将对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进行一番深入的考察,从早期研究开始,梳理至其发展至今的演变脉络。

二、早期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在传播学早期,大众传播效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魔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这一理论认为,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够直接左右公众的观念和行为。

这一观点在早期的宣传和广告领域尤为盛行。

然而,这种观点并未考虑到受众的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因此逐渐受到质疑和挑战。

三、中期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有限效果论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发现“魔弹论”的局限性。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一系列的实证研究挑战了这一理论。

例如,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的“两级传播理论”揭示了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和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此后,更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受众的选择性接受行为、意见领袖等因素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形成了“有限效果论”。

四、现代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多元互动论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受众需求的多样化,现代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更加注重多元互动。

这一阶段的研究不仅关注媒体对个体的影响,还探讨了受众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也使得研究视角从传统的单向传播转向了更加复杂的双向甚至多向互动模式。

五、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演变及其影响从“魔弹论”到“有限效果论”,再到现代的多元互动论,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演变反映了人们对媒介作用认识的深化。

这一过程不仅拓宽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也推动了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同时,这些理论对传媒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传媒从业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思考框架和操作指南。

六、总结与展望总体来看,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过程。

试论大众传播泛娱乐化倾向

试论大众传播泛娱乐化倾向

试论大众传播泛娱乐化倾向当我们打开电视,对着电脑或手机的时候,我们总是渴望有一些轻松愉快的娱乐内容。

事实上,这已经成为了大众传媒的一种倾向,即泛娱乐化倾向。

本文将讨论大众传播泛娱乐化倾向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泛娱乐化倾向的原因泛娱乐化倾向是由几个原因共同造成的。

首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使得大众更喜欢轻松愉快的娱乐内容,以及简单直接的交流方式,而不是繁琐的学术或专业内容。

其次,市场经济和商业化的逐渐发展使得传媒机构越来越注重收视率和商业利益,因此他们倾向于提供大众喜欢的内容,以此获得更高的收益。

最后,网络时代的到来也给娱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和挑战,使得娱乐内容的传播范围更广,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参与到其中。

二、泛娱乐化倾向的影响泛娱乐化倾向的影响有好有坏。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娱乐内容可以缓解大众的精神压力,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此外,娱乐内容也可以打破社会阶层的界限,让人们在娱乐中感受到平等和团结。

从消极的一面来看,泛娱乐化倾向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弊端。

首先,娱乐内容的泛滥会导致大众对重要的学术或专业知识的轻视,从而导致知识水平的下降。

其次,娱乐内容的大量传播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社会问题,比如让年轻人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拜金主义。

三、可能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泛娱乐化倾向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

首先,传媒机构应该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制定更为严格的自律规范,减少对娱乐内容的依赖。

其次,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学术或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快乐。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强对娱乐内容的监管和引导,鼓励娱乐产业发展健康向上的内容,减少那些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内容。

综上所述,泛娱乐化倾向是现代社会中难以避免的一种现象,然而它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也不能被忽视。

我们应该在保障人们娱乐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持之以恒地推动文化和娱乐的健康发展。

大众传播。传播学论文

大众传播。传播学论文

大众传播摘要:人们处于信息爆炸的年代,大众传播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

大众传播的信息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凭借着其影响之普遍、作用之强大,使得它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信息系统。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大众传播媒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不仅是人民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且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社会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成为了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信息系统。

关键字:大众传播、媒介、功能说、社会影响1.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1.1大众传播的定义1.2大众传播的特点2.大众传播的媒介3.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说4.大众传播的影响4.1大众传播对政治的影响4.2 大众传播对经济的影响4.3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4.4大众传播对社会结构变化的影响一、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1定义2特点①具有组织性。

它的传者通常是一个庞杂的机构,内部有精细的分工。

如以报纸传递信息的报社,即由采访、编辑、评论、广告、经理等许多部门组成。

②在传播内容上具有公开性和易逝性。

大众传播与密码、旗语、信鸽、书信等传播现象不同,它不带有保密的性质。

这就决定了各种社会制度下的政府部门,往往以不同的方式或在不同的程度上,对传播内容加以审查和控制。

报纸刊登的消息,广播、电视播送的节目,通常只具有一次性阅读、视听的价值,除非受传者为了某种用途,以剪报、录音、录相等方式将信息贮存起来。

这就迫使传者必须注重信息传递的时效。

③具有很强的选择性。

一是传播工具对受众有一定的选择;二是受众对传播工具有一定的选择,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素养、个人兴趣等可以使受众分为不同的读者层、听众层或观众层而偏爱某种传播工具;三是受众对传播的内容可以任意选择;四是受众对参与大众传播的时间可以自由选择。

受众的选择性表明,大众传播并不意味着对每个人的传播。

④受众具有不知名和参差不一的特点。

传者可能了解受众总体的某些情况,但对具体的受传者往往是不熟悉的。

大众传播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大众传播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大众传播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信息传播对社会危机的引导和操纵大众传播媒介信息传播的特点、方式及性质对社会危机产生影响体现在3个方面:信息环境的建构、媒介形象认知、媒介信息传播与认知惯势。

1、信息环境的建构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社会公众猎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信息供给建构了公众认识社会的信息环境。

但大众传播媒介性质决定了其信息传播的特点:及时而不隐蔽、注重事件而非知识、强调客观而非主观解释。

因此大众媒介提供的零碎化、事件化、甚至相互矛盾的信息往往不能给公众建构起一个完整、清楚的信息环境。

现代社会危机具有突发性、破坏性、不确定性、风险性等特点,当社会危机涉及到公众基本的价值观、信仰、生存及生命安全时,社会危机的强度就增大,对公众的心理及行为影响就强烈。

当社会危机强度超过公众心理承受有极限,而大众媒介无法给公众提供一个完整的、清楚的社会危机图景时。

公众对社会危机的认识就处于混乱和混沌状态,无法建立清楚的信息环境,使得决策缺少足够的信息依据,公众在行为上就会处于被动和混乱状态,大规模的社会危机就极有可能爆发。

显然,当社会处于危机状态时,作为公众信息环境的主要建构者,大众传播媒介应,在恪守及时、客观、真实等基本原则的同时,尽可能提供相关的知识性、解释性和引导性的信息,帮助公众建立完整、清楚的社会危机信息环境,为公众行为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媒介形象认知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形象是公众通过对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内容、传播方式、信息特点等方面的评价而形成的媒介印象,主要包括公信力和权威性两个方面。

公众对媒介形象的认知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其对该媒介传播危机信息的认可程度。

对于公信力淑威性较高的媒介,公众接受、认可其传播的危机信息,其现实的社会危机图景与该媒介建构的危机图景较一致,此时大众便将媒介的信息作为行为依据。

因此,当社会处于危机状态时,公信力与权威性较高的大众传播媒介能较好地引导公众处理危机,能有效地抑制危机的进一步进展和减轻其危害程度。

大众传播与日常生活论文

大众传播与日常生活论文

大众传播与日常生活——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网络传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凸现出来。

引言我们生活在社会环境急遽变迁的时代。

社会在不经我们同意,甚至我们还无法理解时就已经发生了改变。

然而除非我们能够理解这些变化,否则我们便无力控制或更进一步影响它们。

正文大众传播媒介--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凭着散布消息的能力,也就成为这个变幻莫定的时代的象征。

传播媒介也在进行着我们无法理解的变化;它们具有可以使我们经验改观的魔力,我们却以为平常。

但是我们的祖父母们头一回听到留声机、看到电影和电视时对它们却是那么敬畏!大众传媒介浸渗入我们的生活,它无所不在,虽然我们很容易视之平常,从而忽视了大众传播的力量,也容易忘了其是业者主宰大众传播的内容与发展。

理解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要比我们想象中复杂许多。

如若向传播业界专业人士寻求解答,会发现他们所知道的也有一定的局限,他们理解的,注意的一般是赚钱。

广告商资助传播媒介是为了促进产品的销售;观众听众通常都比较满意传播媒介的内容,但只限于媒介提供的娱乐部分;社会科学家理解的传播媒介只不过是讯息与娱乐内容的传送带,只是一种载体。

但这不能表示我们可以忽视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力量和影响。

在当今社会,网络越来越成为年轻人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工具,那么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呢?不得不承认,网络对我们的生活有真很积极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它足不出户就广知天下事,他还是一个自由言论的平台,我们可以对社会大事进行自己独到的见解。

但是,她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网络在是一个信息的宝库的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式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同时并存。

同时,网络的互动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中接收和传播信息,青少年往往在难辨是非真伪并受不良信息诱导的情况下容易毫无防备地受到身心侵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身传播,即人通过自己与自己的交流而进行传播的过程,简单的说,也是我们个人单独思考的过程。记得小学的时候,我们经常在作文当中这样写道:今天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关于是把该意外所得财产交给警察叔叔还是中饱私囊产生极为强烈的思想斗争,此时此刻,我的左边耳朵会有一只蚊子嗡嗡叫,它对我说交给警察叔叔吧,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与此同时,我的右边耳朵也会有另外一只蚊子嗡嗡叫,它对我说自己悄悄拿走吧,反正没人看到。这一自我决策自我辩解的过程上升到传播学这一高度来说,就是自身传播。人际传播,就是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单调并单纯的自身传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种种渴望交流的需求和需要,而小规模的人际传播恰恰在此处契合了我的需求和需要。目前,这种规模小,易开展的传播方式已经牢牢占据了我的日常生活,成为我茶余饭后必不可少的集休闲、娱乐、放松于一体的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0910论”的认识
说到大众传播活动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兴起,可从两个视角上进行审视,一是历史学的视角,一是社会学的视角。从历史学的视角看,大众传播是现代文明的衍生物,它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兴起而兴起,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事实上,有史以来人类的传播活动已经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最早是口语传播,接着是突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文字传播,然后是大规模复制信息的印刷传播,最后就是将全球日益连为一体的电子传播,而电子传播又经历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这样一个三级跳。这里,前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现代文明之前,而后两个阶段即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则都隶属于现代文明。所谓大众传播,一般指的是印刷传播出现以后的事情。现代以前的人类传播活动,不管是口语传播还是文字传播,都只能称为小众传播,当时的各类传播活动不仅范围小,信息少,而且影响也非常有限。这种不发达的传播状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技术方面的,一是社会方面的,技术方面的原因在于传播手段的落后,传播手段在大众传播学里叫媒介或传播媒介,汉语里也称媒体或传媒 ,当时的传播手段或媒介主要就是口语和文字,其次还有一些辅助性的媒介,如烽火、刻石、驿马、信鸽等,而这些媒介的局限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跟当时的战争规模受制于冷兵器是一个道理。社会方面的原因,则是指那时人们的生产活动与社会交往都比较简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彼此之间没有多少需要沟通的情况,没有什么需要交流的信息,所谓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 这种情况随着现代文明的兴起而逐渐发生变化。现代文明起源于5百年前的欧洲,然后通过殖民扩张而一步步向全世界蔓延。它给人类传播活动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使过去的小众传播逐渐成为现在的大众传播。其间变化的原因,也可分为技术方面的和社会方面的。在传播技术方面,近代 来出现两次革命性的飞跃,这就是15世纪中叶兴起的活字印刷术和19世纪中叶亮相的电子传播术。活字印刷术使大批量的信息复制成为可能,从而为书籍、杂志、特别是报纸的广泛印行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至于电子传播术的应用,更对人类传播活动产生无可估量的影响,像19世纪的电报和电话、20世纪的广播和电视以及20世纪末的国际互联网,都使信息及时、全面、生动的传播成为可能,也使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等神话传说成为现实。 至于社会方面的原因,则在于现代文明是一种以整个世界为活动范围的文明,马克思说得好,追逐利润的动机使资本家奔走于世界各地,贪婪的、永无止境的赚钱欲望,使得现代文明非把全世界变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不可。这样一来,过去那种地方的生产与生活,就逐渐被一种广泛联系的生产与生活所取代。正是这一"犬牙交错、勾心斗角"的社会现实与历史发展,才最终导致了过去的小众传播逐步变为现在的大众传播。没有现代文明所引发的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没有人与人之间日益频繁日益活跃的联系与交往,那么即使有国际互联网这类先进的传播技术,那也只能作为摆设而派不上什么用场。除了上述历史学的视角,认识大众传播的兴起还有一种社会学的视角。从社会学的视角上看,人类社会分为三大形态,一是农牧社会,二是工业社会,三是信息社会,而这三大形态正好分别对应着三种世界存在的方式--物质、能量和信息。早期的农牧社会以物质为核心,衣食足、仓廪实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而那时的战争就是攫取物质财富。后来的工业社会转而以能量为核心,没有热能、电能、原子能,没有蒸汽机、发电机、柴油机以及相关的煤炭、石油等,工业社会就无法运转,所以这时的战争首先得控制能源,控制了能源就控制了整个社会的生命线。如今的信息社会则又开始以信息为核心,人们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活动全都围绕信息而展开,一切都是信息,一切为着信息,对现代人来说最致命的就是没有信息或信息不灵,无怪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都把摧毁对方的通讯设施作为首要目标。从这个视角看,大众传播的兴起又是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在信息社会里,各种信息的传布与流通,主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都成为信息社会的基础构成,科索沃战争期间,西方不惜践踏自己一向标榜的所谓新闻自由原则,而悍然轰炸南联盟国家电视台,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其原因也在于此。 以上说的是大众传播的兴起,下面再来看看大众传播学的产生。前面说过,大众传播活动的兴起,导致了大众传播学的诞生。当然,任何学问都不可能凭空而来,凿空而论,一方面需要深入实际,对事物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和解剖,另一方面又必须继承前人的有关思想、学说和理论,就像牛顿说的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简单的说,大众传播学把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交流中普遍常见的交流传播现象以一种科学而且专业的术语和概念进行规范和整合,进一步归纳分类,探索分析,全面总结,是我对司空见惯的信息交流和传播现象有了一个更加新颖更加清晰同时又更加有效更加科学的认识。众传播无疑是人类历史进程中较为先进的信息传播活动形态。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也无疑已成为大众传播链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大众传媒的主要媒介有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消遣娱乐是人类生存需要的一部分。从满足人们消遣娱乐需要的角度看,报刊、广播、互联网、手机等均是艺场沙龙,它为社会娱乐活动的互动性提供了可能。因此大众传媒是文化消费品,也是高层次的消遣娱乐品。我们自己作为一个传播动物,在一生中始终触及传播或被传播所触及。
我和外界的人和物,甚至包括自己的内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活动。随着二十一世纪物质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越来越多庞大冗杂的信息量如太平洋潮水般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商业广告、网络、报纸、杂志……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上至国家征战元首会晤的头等大事,下至街头小巷小广告之类的鸡毛蒜皮,海量的信息让我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除此之外,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崛起的信息产业加快了通讯工具的更新步伐,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播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飞跃。于是,一门新的学科就像当年中国共产党顺应中国历史的发展要求毅然决然成立一样在当代信息社会的洪流中应运而生。如果说鲁迅先生的诞生之于黑暗的旧社会是暗夜里的一声惊雷,那么大众传播学引进中国继而发展壮大可谓当代信息社会灿烂星空下绽放异彩的启明星。
“大众传播论”让我学会尝试以一种发现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以一种科学的思维思考身边的现象,以一种概括的高度总结信息交流中的结论。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观看了很多短片视频,了解了各个方面的知识,比如日本地震、金马奖颁奖典礼、美剧宣传片、励志电影等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对我来说,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学子,正处于朝气蓬勃的年华,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也有足够的精力和热情致力于所热衷的事物。可是和伟人们两相对比,我才发现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多么浮躁,我看到的很多都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没有心思去思考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种种真理,不管是关于人生哲理的也好,关于科学知识的也好。甚至于我以前根本没有那种对生活中普遍常见现象作进一步思考的意识,现在想起来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生于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无法摆脱作为一个社会人必将遭遇的形形色色信息交流与传播。所以,“大众传播论”这门课程是相当必要的,它教会我如何更加科学严谨的认识身边的事物,它教会我一种格物致知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