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发展到成熟时期孕育的一位旷世奇才。每一位中国人提起他都会漾起会心而自豪的微笑,想起他的坚贞坦荡的品格和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他忧患的一生,留下二千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卷帙浩繁的散文作品,大大超越了同辈作家,是一位高产作家。他深得艺术要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都有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占据了北宋文坛的颠峰,取得了同代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苏东坡,字子瞻,初字和仲,北宋眉州人。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卒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享年六十六岁。苏东坡出生于富有文学
气氛的地主家庭,自幼受到良好庭训。他饱读浩瀚的文史著作,学以致用,落笔行文随意生发,为以后显赫的文名打下了基础。进入仕途后,便在党争的漩涡中沉浮起落,被长期外放。贬谪期间和下层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非常坎坷的经历,为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苏东坡的思想比较复杂,儒释道思想都对他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境遇的变化,常常充满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贯穿其一生的是‚有为而作‛的儒家思想。佛老思想在他的晚年常有显现,流露出达观狂放、忘情个人得失的倾向。正由于有这样坎坷的人生,有这样复杂的思想,他才可能有这样极具个性的作品。本文试图从他的诗词及文论几方面阐述其重要成就,从而对他的历史地位作出一点评判。
(一)自然畅达东坡诗
作为‚北宋四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他的诗歌和同时代的其它诗人相比,内容更丰富,题材更广阔。他前学杜、韩,近效欧、梅,晚年更爱陶诗。这些诗清新豪健,语言畅达,抒发了作者的生活感受,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态度和艺术见解苏东坡一生从政,主张‚有为而作‛,创作了不少政治讽刺诗,希望‚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他敢于揭露社会矛盾和政治弊病,反映下层人民的一些苦难生活。如《吴中田妇叹》描绘了农民的悲惨境遇:‚霜风来时雨如泻,耙头出菌镰生衣。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他不但为穷迫的人民呐喊,而且从儒家的思想出发,干预政治、指斥时弊,即使是身陷囹圄,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荔枝叹》中写道‚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前载‛,它比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更加直露和尖锐,甚至指名道姓的说‚前丁后蔡相笼加,争相买宠各出意‛,把他们比做李林甫,‚至今欲食林甫肉‛,真是一针见血、痛快淋漓。这些诗曾引起过当时和后人的不少议论,说其‚好骂‛、‚多怨刺‛,其实这是由苏东坡的创作个性和‚慷慨疾恶‛的人生态度所决定的。
苏东坡诗里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他的咏物组诗《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借助京师园中萱草、竹、芦、病榴、葡萄等十一种植物,抒发情感,阐明道理。他的七绝《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蕴满城。惆怅东栏二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描写了梨花开放的盛况,借梨花抒写了人生短暂的感慨。他将信手拈来的一草一木,随物赋形,非常自由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他的山水游记诗,清新自然,如《游金山寺》便是一篇很好的怀乡之作: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悉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倾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日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尺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己,有田不归如江
水。‛
这是诗人经过镇江金山寺时写的。诗人描绘了白天、傍晚、黑夜三个不同时辰的不同景象,以江水为纽带,注入作者思乡之情。在诗人的眼中,白天见到的丈高浪潮,失去了惊心动魄的晚霞、江景,失去了绚丽与恬静,成了激发自己羁旅之愁的催化剂。黑夜见到的月色、怪火,也失去了迷幻、神奇,成了令人胆颤心惊的怪异。总之,由于思乡情切,金山寺的一切瑰丽景象,在作者心目中都成了哀景,所以此诗句句写景,却处处非常自然的流露了对宦游的厌倦情绪。
苏东坡是一位画家,造诣很深,能以诗入画。他写的题画诗各有特色:《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叙述和抒情相结合,《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只是状物写景,《题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作》叙述和说理相结合,最有特点的要数古诗《王维、吴道子画》了: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融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这其实是一篇文艺评论。它精辟的品评了王、吴两人画幅的特点,提出自己的许多独到见解:画作不但要如‚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而且要如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诗人首先展示了两位画家不同风格的两幅画作,然后再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使读者读之不味,诗意盎然,决然不同于面目可憎的说理诗。
苏东坡的诗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清新刚健外,也写了一些平和枯淡的作品。他谪居儋州时一些描写窘迫生活,却显露一股旷达心绪的作品。如《新居》:‚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旧居无一席,逐客犹遭屏。结茅得兹地,翳翳村巷永。数朝风雨凉,畦菊发新颖。俯仰可卒岁,何必谋二顷!‛
他晚年心崇陶潜,写了一些和陶诗,如《和陶贫士七首》、《和陶游斜川》、《和陶杂诗十一首》等。这些诗都体现了作者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性灵得以完全解放的境界。
苏东坡诗歌总的艺术特色是自然奔放,挥洒自如,而他的这一特色又带着宋代诗歌的时代特点。宋诗的总体特点是‚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严羽《沧浪诗话》)这也是宋诗区别于唐诗的地方。唐诗已经抢占了诗歌的至高点,要想能有所发展,必须另辟蹊径,苏东坡追求自由地表达,自然就有了这种诗歌创作的尝试。
‚以文为诗‛是指苏诗的散文化倾向,他把散文的一些手法、章法、句法和字法引入诗中,常常用直叙和铺陈排比的手法,如《新城道中》‚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等句,虽然是一些平淡的叙述性语言,可是其间伴随首具体的、感性的描绘,因此仍然充满诗意。在苏东坡的古体诗中通常是用散文化的结构,如《王维、吴道子画》、《白水山佛迹岩》等,在布局谋篇上讲究变化多端而又脉络分明,颇见艺术匠心。但散文化的句法和字法有时也削弱了诗歌语言的精炼和形象性。
苏诗的另一个特点是议论化。结合形象融入有感情的议论,对抒写的自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