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 第四章
社会保障学课件 第4章--社会保障模式
4.文化条件
传统文化在德国社会保障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德国文化中存在着根 深蒂固的统一思想,讲求逻辑和严格管理。
与西方其他国家相比,德国并不强调所谓民 主、人民主权以及议会至高无上的思想,而对 抽象思维和理论问题较为热衷。
社会保险型模式的特点
• 1.以劳动者为核心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对不同 的社会成员选用不同的保险标准。
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建立的理论主要 是基于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思想以及社会政策 协会的国家“干预主义”理论。
曾经帮助德国宰相俾斯麦创建社会保险制 度的柏林大学教授瓦格纳认为,“国家是正 义的权力、道德的人格,作为施行这种政策 的主体,最居公平的地位,所以除依国家的 立法与行政的权力来实行改良外,别无他 途”。
3.理论基础
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英国经济学家 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和威廉·贝弗里奇的社会福利思想。 但是,福利国家模式主张的社会变革有其限度,那就是不 改变生产资料的私人宗教被称为慈善之母,它对早期社 会保障制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思想方面,而且也突出 地表现在实践活动中。同时,许多宗教团体直接主办 各种慈善事业,并一度成为西方国家维护社会稳定和 保障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基本机制,时至今天仍在发 挥着补充国家正式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在社会文化 层面,英国也受到了北欧社会平等价值观的影响。
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不仅造成财政不堪重负。 第三,不仅造成私人、企业储蓄和投资能力
下降,还助长了公民的懒惰情绪。
第三节 强制储蓄型模式
1.强制储蓄型模式内涵 2.强制储蓄型模式建立条件
强制储蓄型模式内涵
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是通过国家立法,建立被保险 人的个人账户,强制所有雇主和雇员双方或雇员一方依法 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向由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 个人账户缴纳社会保险费,
07484社会保障学第04章
3.分配原则和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的分配和劳动者对保险基 金的贡献直接相关,待遇给付适当考虑劳动者原有的收入水准,保障 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分配在多数情况下是国家或社会对国民的单 方面援助,待遇给付不考虑受援者原有的收入水准,它保障的是最低 生活需要,在有关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则多以机会均等、大体平均 的原则分配,而且明显有益于低收入阶层和无收入来源的人。
2.法定性:就是国家立法,强制实施。法定性,是实现社会保险的组 织保证,目的在于保障劳动者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失业时获得 生活保险,安定社会秩序。
3.互济性:是指社会保险按照社会共担风险的原则进行组织。社会保 险费用由社会统筹,建立社会保险基金。
4.福利性:社会保险不以营利为目的,它以最少的花费,解决最大的 社会保障问题,属于社会福利性质。
2.医疗保险——是指劳动者因身体伤残、疾病需要医疗费用支出时, 提供一次给付或定期给付的各种保险的统称。
3.失业保险——就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
,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收入(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
会保险制度。 4.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劳动者因工负伤、致残、致伤和患职业病
(二)社会保险的内容 根据国际劳工局关于社会安全最低标准的有关规定,将社会保险分为
以下五类: 1.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内容,是指一个国家为其老年公
民所提供的必要生活费用开支保障。更进一步讲,养老保险是社会劳动者 老年时退出生产岗位后,由国家和社会依法向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 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二、社会保险产生的主客观条件
(一)社会保险产生的主观条件 社会保险行为产生的主观条件,主要是指人们的社会保险需求意识
的产生和不断转变与深化。所谓社会保险的需求意识,是指人们对于可 能遭遇的各种劳动危险及其经济损失寻求安全保障的渴求与欲望。行为 科学将促成行为的欲望叫做需求,它是社会保险行为的原动力。
社会保障学第四章 世界主要类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三种模式的特点
(一)社会保险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最早起源于德
国,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和西欧等国家将 俾斯麦创建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 最终发展成为“以义务和权利对等”为条 件的、以单位和个人投保为主的社会保险 型的社会保险制度。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三种模式的特点
三、强制储蓄模式 强制储蓄模式是一种个人缴纳保险费的社 会保险制度。这种模式强调雇员的个人缴 费和个人账户的积累,退休者的社会保障 权益来自本人在工作期间的积累,且所积 累的资金通过投资基金进行运作。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三种模式的特点
(一)强制储蓄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50年代,新加坡在经济薄弱、没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三种模式的特点
(二)社会保险型模式的主要特点 1同标准的社会 保险制度。 2、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负 担,个人和雇主投保,国家资助。 3、强调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4、社会保险缴费中只记录个人缴费情况,社会 保险基金在受保成员间调剂使用,充分体现互助 互济、共担风险原则。 5、社会保险基金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
金记住,其基本内容是:强制性地规定雇 主和雇员将收入的一部分上缴给中央公积 金局,通过建立中央公积金来为每一个雇 员提供全面的社会福利保障。 1、养老保障功能 2、医疗保障功能 3、购买住房功能
《社会保障》第四章-社会养老保险PPT课件
10.04.2020
25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 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 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 养老保险。它居于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中的第二层次,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 部决策执行。
长期积累:养老保险具有了如下两个固有的特征:一是缴费 时间长达数十年,二是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也长达十多年到数 十年不等。
管理复杂:养老保险的长期积累性带来了制度设计与管理的 难度,而且由于基金规模庞大,基金保值增值的负担也十分 繁重,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基金运营工作。
10.04.2020
6
10.04.2020
33
2.个人账户空账运行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采取的是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在现收现
付向部分积累转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 问题。 主要包括两块: 一是新制度实行前已经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他们没有个人账户的积 累,所享受的养老保险待遇便成为了历史债务。
10.04.2020
17
养老保险的管理体制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养老保险共有三种 管理模式,即:
直接由政府部门管理。如中、日、美、加。 由自治公共机构管理。如新、德、瑞典等。 由私营基金公司管理。如智利。
10.04.2020
18
第二节 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制度设计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10.04.2020
12
四、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个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通常有以下内容: 覆盖范围 基金来源与筹资方式 养老金的享受条件和待遇水平 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 养老保险管理和监督机制
南大社保考研《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读书笔记第四章社会保障相关关系
第四章社会保障相关关系第一节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一、劳动风险呼唤社会保障1、两类劳动风险劳动风险是指劳动者的职业风险,它包括自然层面的风险与社会层面的风险。
(1)具体劳动(自然层面)与抽象劳动(社会层面)A、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劳动对象(自然)的物理化学过程(劳动者——生产资料)B、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经济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公平交换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资本家——劳动者)(2)劳动的自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关系、要素和问题A、社会层面的关系要素:——结合的可能性——工资的公平性——社会保障状况——劳动者——生产资料B、自然层面的关系要素:——劳动时间的长短——劳动保护条件——2、就业与社会保障在工业社会中具有不可分割性总的来说,①社会保障就其本意来说是对劳动者劳动中的风险的社会化解决方案,②健全而统一的社会保障系统对于劳动力资源的生产效率、配置效率有着重要影响,③同时也是劳动者的强烈需求。
因此就业与社会保障在工业社会中具有不可分割性。
(1)首先,保障公民(劳动者)的基本生存权利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的目标。
劳动力是指依存于人身体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是社会成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A、劳动力资源具有再生性、时效性的特点B、社会保障通过对劳动力资源的维持和保障影响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2)其次,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劳动力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使劳动力在流动过程中无后顾之忧,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使得各部门或地区的边际回报率相同,经济资源达到最有效的配置。
(3)最后,社会保障(尤其是占主体地位的各项社会保险)的稳定运行与充分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是正相关的关系。
A、就业为劳动者参参与社会保障创造必要条件(充分就业→社会保障税基稳定、济贫政策有效可行)B、社会保险制度有效的解决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二、社会保障与劳动供求关系1、劳动力供给的定义(1)从本质上: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个人或家庭)在一定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
社会保障学第4章
功能与意义
2.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增进劳动者体质。
3.促进生产发展,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4.为社会、为基层服务,方便群众生活。
5.实行收入再分配,适当调节劳动分配,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四、社会保险的功能与意义
简答
社会保险的意义 1、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2、有利于推进劳动制度改革; 3、有利于启动失业机制,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第四章 社 会 保险制 度述
功能与意义
练习题: 社会保险的特征有(
)。
A. 保障性
B. 法定性
C. 互济性
D. 福利性
E. 普遍性
练习题:
A. 保障性 B. 法定性 C. 互济性 D. 福利性 E. 普遍性
社会保险的特征有( ABCDE )。
练习题:
名词解释:社会保险保障性。
练习题:
名词解释:社会保险保障性。
社会保险的含义及内容
1. 社会保险概述
社会保险的特征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
社会保险的功能
选择/名词解 释
一、社会保险的含义
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
1. 社会保 险概 述
含义及内容
通过立法
国家 劳动者
由社会集中建
立基金
出现情况
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 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
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
选择/简 答
生育 保险
二、社会保险的内容及特
养老 保险
内容
医疗 保险
普遍 性
保障 性
特征
1. 社会保 险概 述
法定 性
含义及内容
工伤 保险
失业 保险
福利 性
互济 性
社会保障概论第四章
• • • • •
1、暂时性伤残补助 2、永久性伤残补助 3、死亡遗属抚恤金 五、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 负担方式:雇主承担、雇主和地方政府承 担、雇主和雇员承担、三方承担 • 工伤保险基金筹集的方式:当年平衡式、 阶段平衡式、总体平衡式。
• • • • •
(三)我国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和范围划定 1、我国工伤保险的原则 (1)无责任补偿原则 (2)优待的原则 在我国社会保险各项待遇中,工伤保险待遇 标准最高,以此表示对为国家、为社会而负 伤、致残的贡献的肯定和关怀。 • (3)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相区别 的原则
• 直接经济损失:指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 个人所受的经济损失,与职工的直接经济 收入相关,即职工的工资收入。 • 间接经济损失:指职工直接收入以外的其 它经济收入的损失,包括兼职收入、业余 劳动收入等。 • (4)职业性疾病一律按工伤对待的原则。
• 工伤保险和商业保险中人身保险的异同: • 相同之处:从表面上看,工伤保险保障的内 容和人身保险保障的内容是相似的,即工伤 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与人的生活、工作中 遇到的各种不幸事件、意外灾害,或患各种 疾病相同,都具有三种必然规律:1、发生 与否的不可预测性,即这些事件都是随机的 不确定性的; • 2、明知会发生,但发生的时间具有不可预 测性;
第四章 工伤保险
• 工伤保险是世界各国全面社会保障计划中 最广泛的项目之一。 • 工伤保险经历了自发互助、有组织互助和 国家立法三个阶段 • 工伤预防——工伤补偿——职业康复三大 环节,成为近20年国际劳工组织在一些会 议和学术交流活动中研究和探讨的三个主 要问题
第一节 工伤保险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 这一理论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促使企业雇 主为减少自己的缴费而更多关心工作环境 的安全因素,尽可能降低事故率的发生。 • 缺陷:管理非常繁琐和不便。
社会保障学第四章
3.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为了强调公平,就得牺牲效率;为了强调 强调效率,就需要保持收入差距。
4.公平与效率在社会保障分配中的协调
(1)一般情况下,二者的配比组合应当坚持效率优先 的原则,以效率促进公平。但是,从社会保障角度 来看,当公平与效率出现不一致时,应当将公平放 在优先位置上,以公平来促进效率。
2.社会保障与劳动力需求
失业保险挤出劳动力需求 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引起的提前退休或相对低 退休年龄对劳动力市场形成一种压迫 社会保障的刚性减少了雇主对工人的需求
二、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
(一)社会保障促进就业 P137 (二)就业促进社会保障发展 (三)利用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的措施 P137
链接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委托华信惠悦咨询公司作 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央企业负责人平均年 薪最高的是医药业,达68.6 万元;其次为电力 行业64.7 万元;第三为汽车行业61.9 万元; 最低的是化工行业,为17.2 万元。大部分行业 的央企负责人平均薪酬水平比员工都高出10 倍 左右,房地产行业差距最大,为27.6 倍,差距 最小的为矿业,只有2.1 倍。调查所指的“薪 酬”由基本工资、固定奖金、绩效奖金和现金 福利构成,不包含“长期激励”以及“职务消 费”。
视频:商业保险不能代替农民工工伤保险
商业保险结构图
二、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异同
1. 2. 3. 4. 5. 6. 性质不同。表现如下: 保险保障功能依靠的力量不一样 保险保障功能辐射的面不一样 保险保障基于的责任范围和尺度不一样 举办的主体不同 保险保障实施的形式和采用的手段不一样 保险直接目的的二重性偏向不一样
视频: 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利劳动就业
第四节 社会保障与其他公共政策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重点知识点汇总
社会保障学第一章社会保险学导论一、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措施的总和。
社会保障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政府对每一个社会成员应承担的基本义务。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1、法律强制性2、对象社会性3、福利性4、经济保障性5、机会公平性6、收支互济性7、待遇差别性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不涵盖资本家、企业主、雇主阶层(雇主)社会福利的对象是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社会优抚的对象是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军人及其家属三、社会保障的目的社会保障的经济目的是为了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
通过社会保障,使社会成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社会保障的政治目的是通过社会保障,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和实施,维持社会安定,巩固现存的社会制度。
四、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保障的萌芽----社会救助(首出现于英国);社会保障的形成---社会保险(德国首推);社会保障的发展—社会福利五、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1、社会保障有利于为经济发展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增长2、社会保障有利于保证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3、社会保障有利于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维护社会稳定,通过社会救助,可以保障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需要;通过社会保险,可以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通过社会优抚,可以保障特定人口的生活需要;通过社会福利,可以保障全社会公民的生活改善与发展需要。
4、社会保障有利于兼顾公平与效率5、社会保障有利于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6、社会保障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六、社会保障与社会进步1、社会保障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2、社会保障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发展七、社会保障与收入再分配1、社会保障以法律为依据,实行明显的强制性分配2、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与使用的社会性3、社会保障形式多样,具有复杂性八、社会保障模式1、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社会保障的相关措施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在遇到各种风险事故时予以救助,使其不陷入贫困,对已处于贫困的发给社会保障津贴,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学4
参考文献
1.社会保障体制管理研究综述 /view/ec687e687e2 1af45b307a82a.html
本章学习目标
一、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 二、社会保障管理模式 三、政府间社会保障管理责权划分 四、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和 解决对策
由于社会保障属于政府的行为,政府必须建立起 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 从世界各国的趋势来看,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社会 保障行政管理机构是大势所趋。 通过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机构承担社会 保障管理职能。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是按照在 国务院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采取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设置的。 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机构,主要由国务院下 设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民政部等组 成。
(四)社会保障机构管理
社会保障的机构管理包括 建立、完善和改进社会保障的工作机构 确定工作机构的体制、职责、权限、分工 实行对机构工作的监督、评价等。
现代各国社会保障机构一般都是根据各自的国情 和行政体制,按照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建立起来的,其要求是分工明确、职责清楚、效 率优先。
3、基金运营机构 社会保障基金一般由专门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进 行管理。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通常由国家、单位、受保 对象的代表组成。
4、监督与监管机构 我国的社会保险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 监督三个内容。 行政监督涉及的机构有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税务部门、财 政部门、银行等。 审计监督涉及的机构有国家审计机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的内部审计组织等。 社会监督的监督机构是由政府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工会 代表和退休人员代表以及人大、政协、社会知名人士组成 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等,负责审核社会保险各项基 金的年度收支计划,监督社会保险政策、法规的执行和社 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保障学第四章
2.“雇主过失赔偿”阶段
• “雇主过失赔偿”阶段的适用原则是过错 原则。指雇主承担雇员所受的工伤伤害的 责任,前提是雇主有过错。换言之,雇员 必须证明雇主有过错,法院才会判令雇主 对雇员在生产过程中的伤害赔偿责任,如 果固原因为个人过错负工伤,雇主便不予 给与任何赔偿。 • 这一阶段通过法院来判断孰是孰非,看似 很公平,在实际操作中却由于雇主和雇员 地位悬殊以及举证的苦难变得不公平、不 可行。
(二)工伤归责的发展逻辑
• 工伤归责的三个阶段,其背后的发展逻辑实则是 对雇主道德风险的认定。 • 在“雇员自身责任”阶段,雇主被认为不会诱发 道德风险,工伤事故纯属雇员的有意行为;在 “雇主过失赔偿”阶段,雇主被认为与可能诱发 道德风险,但相对于雇员的道德风险,雇主的道 德风险偏小,因此,在工伤认定时,由于道德风 险严重的雇员举证。最后发展到“雇主责任”阶 段,考虑到大机器生产条件下工伤事故发生的客 观性,以及雇员诱发道德风险的精神成本之大, 诱发道德风险的主体主要在雇主。
• 现在这个社会上,太多年轻人莫名其妙得了癌症,或者莫 名其妙过劳死,而得到的原因往往是所谓的专家或者周围 人分析出来的。因为当事人得了这种病,苟活世间的时间 很短,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去行长文告诫世间男女,过劳 死的更不可能跳起来说明原因再躺回棺材去。我作为一个 复旦的青年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去做我能做的事,让周围 活着的人更好的活下去,否则,刚读了个博士学位就有癌 症晚期,翘了还不是保家卫国壮烈牺牲的,这样无异于鸿 毛。 • 熬夜,或者晚睡,对身体是很没有好处的。我的肝有几个 指标在查出癌症的时候偏高,但是我此前没有任何肝脏问 题。我非常奇怪并且急于搞明白为什么我的肝功能有点小 问题,因为肝功能不好不能继续化疗的。不久以后我查到 了下面一段话: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主任窦 晓光介绍,熬夜直接危害肝脏。熬夜时,人体中的血液都 供给了脑部,内脏供血就会相应减少,导致肝脏乏氧,长 此以往,就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社会保障学》赵曼 第04章 工伤保险
二、工伤归责及保险的发展阶段
(一)工伤归责的发展阶段
“雇主责任”阶段 理论依据“职业危险原则”:
(1)正常情况下,劳动者无故意伤残的动机; (2)现代大机器生产条件下工伤事故的发生具有客观性。
意外事故无论是由于受害人自身、同事的粗心大意,抑或 由于自然原因甚至在雇主根本不存在有什么过失的情况下 发生的,雇主都应进行赔偿;雇主支付职业伤害的赔偿金 是一笔日常开支。
五、工伤认定及等级鉴定
(一)因工负伤的认定
视同工伤的情形
视同工伤主要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 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 活动中受到伤害的;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 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案例——工伤48小时死亡惹争议
二、工伤归责及保险的发展阶段
(一)工伤归责的发展阶段
“雇主过失赔偿”阶段 欧洲工业化初期和中期,工伤的原因若是出自雇主一方, 受伤劳动者可获得雇主赔偿,且雇主过失程度,与赔偿额 度正相关。
局限性: 工伤事故致因多元复杂,造成雇主过失责任认定难; 劳资谈判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 诉诸法庭和程序复杂且结案时间长。
导读——工作休息时间受伤能否申请工伤赔偿
宣某是某运输公司随车装卸工。在一次外出装运钢材等待其他 车辆称重的间歇,他躺在车后避阴处休息(事发后称是发现车后 滴油而在查看和检修);驾驶司机不知情,倒车时将宣某某碾成 重度伤残。宣某申请工伤认定并享受工伤待遇。劳动行政部门认 为宣某是装卸工,工作责任并非车辆修理,是因工作间歇休息地 点不当造成伤残,不符合工伤范围,不应认定为工伤。宣某不服 提起行政诉讼。一审法院认为,宣某的受伤情形不属于工伤排除 范围,就应当认定为属于工伤范围,撤销了劳动行政部门不予认 定为工伤的结论。劳动行政部门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认为,工作 间歇是职工劳动过程中的客观需要,为工作的一部分,用人单位 应当为职工提供必要的休息场所。宣某随属休息地点不当,但用 人单位应当承担责任。同时,根据工伤保险保护弱势群体权益的 立法原则,认为宣某所受伤应当认定为工伤,维持了一审法院的 判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ppt
13
我国失业保险的享受资格:
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合格人员:(1)按照规定参 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履行缴 费义务满1年的;(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的;(3)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情形:(1)重新就业的; (2)应征服兵役的;(3)移居境外的;(4) 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5)被判刑收监执 行或者被劳动教养的;(6)无正当理由拒不接 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机构介绍工作的。
其一,全民共同努力创造就业机会。提倡两 个转化:一是将闲暇转化为创造,即使闲暇 时间转为创造财富的时间;二是将消费转化 为生产性积累,既将建房等长期性消费和即 期消费转化为建厂和其他生产性投资。
其二,建立健全失业的调控机制。一是政府 调控就业与市场调节就业相结合;二是建立 失业风险的经济保障机制,即失业保险,提 高劳动者对失业的经济承受力。
年失业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失业率=该年度的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 业人数×平均失业持续期/52周
可编辑ppt
3
目前,我国使用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概念: 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员与城 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关系。
其计算公式为: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 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
可编辑ppt
15
我国失业保险基金主要有三个来源:
一是企业和个人缴纳的保险费 二是失业保险费的利息收入 三是财政补贴。
可编辑ppt
16
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缴费率:
单位缴费:企业的缴费率为应缴失业保 险费基数 的2%,事业单位为1%;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 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 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 职登记的人员。
可编辑ppt
4
(一)失业类型
失业类型Ⅰ 摩擦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失业类型Ⅱ
公开性失业
自愿性事业
非自愿性事业
非公开性失业
就业不足型失业
可编辑ppt
10
失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联系与区别
失业保险
其他社会保障项目
保障对象
待遇享受 时间 待遇项目
有劳动能力,但无 暂时或永久性丧失
工作岗位
劳动能力
有限制,一般较短,限制少,一般较长,
以促进就业
以保障生活
没有赔偿性
有赔偿性
待遇性质
是必要劳动的一部 失业救济津贴则不 分,体现权利与义 同 务统一
可编辑ppt
构成失业有四个基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一是在劳动年龄之内; 二是有劳动能力; 三是有就业意愿;
四是没有找到任何职业。
可编辑ppt
2
失业率:由失业水平和失业程度决定。
失业水平:指社会的失业人数与社会一般 劳动力之比。一般劳动力,指就业人数与 社会的失业人数之和。
失业程度:指社会失业时间的平均长度, 通常用失业的平均周数除以52周求得。
1999年1月《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保险的 覆盖范围是城镇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
可编辑ppt
12
(二)失业保险受保人的享受资格
失业者必须处于劳动年龄阶段 非自愿性失业 满足一定的合格期条件,如缴纳保险费期
限、工作年限、居住期限、投保年限与缴 纳保险费用叠加的复合条件。 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如登记失业、 定期报告个人情况、接受职业训练和适当 的工作安置等。
6
测定失业经济损失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
产出缺口,是指一个国家潜在GNP和实际GNP差 额。
用公式表示为:
GNP产出缺口=潜在GNP-实际GNP
其中,潜在GNP=充分就业条件下就业人数/实际就业人数× 实际的GNP =实际GNP/实际就业人数×充分就业条件下就业人数 =就业劳动者人均创造的GNP×充分就业条件下就业人数
可编辑ppt
7
西方国家实现充分就业的主要途径:
刺激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对劳动力的总需 求;
发展职业介绍和培训事业,减少就业与经 济运行的摩擦;
重新安排总需求,为失业最严重的人口群 体创造就业机会;
通过维持就业法案,促进社会就业工作;
控制人口膨胀,抑制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总
供给。
可编辑ppt
8
失业的辨证治理措施:
伪装型失业
隐蔽性失业
潜在型失业
5
(二)失业的经济社会效应和失业观念的更新
失业对社会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失业者 生活困难、增加社会运行成本、加重财政 负担、造成国民生产总值产出损失。
失业也能促进劳动力流动,有助于资源合 理配置。
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中的正常现象,“充分 就业”并不否认失业
可编辑ppt
第四章 失业保险
本章主要内容
失业概述
失业保险的类型划分与特征
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与受保人资格认定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与支付
失业保险的管理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可编辑ppt
1
一、失业概述
失业:表现为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同生产资料
的分离。
从个人角度看,失业:是指劳动者处于劳动年
龄、具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愿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 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宜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可编辑ppt
9
二、失业保险的类型与特征
失业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 政府负责建立基金,对非因本人意愿中断 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 期的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 险制度。
失业保险的双重职能:保障生活和促进再 就业
失业保险的类型:强制性失业保险和任意 性失业保险
可编辑ppt
可编辑ppt
14
四、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与支付
(一)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失业保险基金一般采取单项建立和“现收现
付”的筹集方式提取。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来源:政府直接负担式、
政府和企业分担式、劳动者和企业分担式以 及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分担式。 失业保险基金筹措的基本原则是:基金筹集 与基金支出平衡
11
三、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与受保人资格认定
(一)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对象
正常情况下社会劳动者的数量关系为:
全部有劳动能力的无业人数>收入中断的从业人 数>非自愿和非本人原因形成的失业人数>符合 该国社会保险法规实施范围内的失业人数
一般,失业保险只保护最后一种人。但是,从社 会安全或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出发,不能不统 计广大无业者。世界上有少数工业化国家保护了 第三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