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二章氧气的制备B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第2节《氧气的制法》教案2
第二节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阅读】大家都知道氧气对人类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制取纯净的氧气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
【教师介绍】工作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利用空气中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将空气中氧气和氮气分享。
是物理变化。
还可以采用膜分离技术制取氧气。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活动一: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加入二氧化锰的原因探究活动二: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教师介绍】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比较简单。
如下表:活动三: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教师介绍】用过的二氧化锰可能重复多次使用。
好像二氧化锰永远用不完。
如果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你会发现它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把它再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还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
(1)这各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小结归纳】(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2个,教师分别板书在黑板上)(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是有哪些?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收集氧气?4、上述制取氧气的两个反应中,有什么特点?都是由一种物质,分解成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
初三化学教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初三化学教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 教学目标•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原理•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熟练使用化学实验器材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2. 教学内容2.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氧气通常用实验室内制法制备。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它是一种能够支持燃烧的气体,因此可以被用于辅助燃烧。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通过加热金属氧化物来使其分解,从而释放出氧气。
例如,将二氧化锰(MnO2)在高温下加热,它将分解为氧气和锰(IV)氧化物(MnO):2 MnO2(s) -> 2 MnO(s) + O2(g)2.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步骤步骤一:预备材料和实验器材•二氧化锰(MnO2)•密封试管•橡皮塞•水槽步骤二:加热试管将2克左右的二氧化锰放入密封的试管中,并用橡皮塞密封好试管。
将装有二氧化锰的试管放入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使试管于水面下至少2cm以上。
然后倾斜试管,用气头将水排尽。
用三角支架夹紧试管深处,用酒精灯或炉子加热密封好的试管。
(注意:加热时加热试管底部,避免加热试管较上方的部分,防止试管炸裂)步骤三:收集氧气当试管加热到适当的温度时,氧气便会从试管中析出并漂浮到试管口上。
用水滴管将漂浮在试管口上的氧气收集到水中(或用试管倒置后容器中收集),记录下收集的氧气的体积。
2.3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注意事项•实验室操作时一定要戴上防护眼镜及实验服,避免因实验操作不当而对眼睛或衣物造成伤害。
•操作时要遵循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使用化学品的正确方法及妥善保管化学品。
•在使用火源(如酒精灯、炉子等)时,要注意使用并妥善保管。
•在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好加热试管的温度,避免试管炸裂。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氧气是一种易燃气体,谨防引起火灾。
3. 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介绍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并结合实际操作展示加热试管的正确方法。
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完成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氧气的制取实验
氧气的制取实验
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它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气体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吸氧来缓解疲劳,增强体力。
而在工业生产中,氧气也是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
那么,如何制取氧气呢?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氧气的制取实验。
实验材料:
1.氢氧化钠
2.氢过氧化物
3.水
4.试管
5.酒精灯
6.玻璃棒
实验步骤:
1.将氢氧化钠和氢过氧化物按照1:2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
2.将混合液倒入试管中,试管装满后,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一下。
3.将试管倾斜,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直到混合液开始冒泡。
4.当试管中的气体排出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一下,使气体充分混合。
5.将试管口对准点燃的酒精灯火焰,氧气就会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
实验原理:
氢过氧化物在氢氧化钠的催化下分解,产生氧气和水。
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加速氢过氧化物的分解反应,使氧气的产生更加迅速。
而加热试管则是为了加速反应的进行,使氧气更快地产生。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火灾和烫伤。
2.实验中产生的氧气是一种易燃气体,要注意防止火源。
3.实验结束后,要将试管内的残留物清洗干净,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氧气的制取方法,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氧气的使用和储存,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化学初中制备氧气教案
化学初中制备氧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3. 能够进行实验,制备氧气。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步骤。
2. 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燃烧瓶、反应瓶、石蜡、导管、试管等。
2.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食盐等。
3. 教师制备氧气演示实验。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向学生介绍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引起学生兴趣。
2. 示范制备氧气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燃烧瓶添满过氧化氢,并加入一小块石蜡。
步骤二:将反应瓶内装有过量的食盐水。
步骤三:将燃烧瓶倒立到反应瓶中并扎好导管。
步骤四:加热燃烧瓶,观察气泡从反应瓶中涌出,收集氧气。
3.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燃烧瓶加热时要小心,避免燃烧事故发生。
2. 操作过程中避免呼吸到产生的有毒气体,保持通风良好。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1. 实验完成后收集的氧气会使火柴快速燃烧,证明氧气的存在。
2. 结合实验结果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讨论。
六、课堂讨论
1. 请学生回答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相关问题。
2. 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作业,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阅读相关知识,预习下节课内容。
八、教学反思
1. 结合本次教学实际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审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向。
关于初三化学氧气的制取课件
特 一 变: 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
点 二不变: 本身的质量 化学反应的前后 化学性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 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炼制石油
合成氨
化工制药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
2、 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氧气
(H2O2)
(H2O) (O2)
3、实验装置
4、实验步骤:
1、本实验的气体发生装置可选用—高锰—酸—钾—制氧 —
(高锰酸钾制氧、过排氧水化法氢或制向氧下)排装空置法。
2、甲烷气体可用
方法收集。
发生装置
棉花
收集装置
实验仪器
酒精灯
铁架台
试管
导管
水槽
集气瓶
4、收集方法
⑴氧气不易溶于水,用 排水集气法收集
⑵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方法比较:
排 水 法:
一. 适用范围 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二. 优点 1. 易于收集到较纯的气体 2. 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
一. 适用范围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二. 优点 操作较为方便 气体较干燥,但不纯。
5、实验步骤
检查气密性
装药品
固定试管
点燃酒精灯 收集气体 移出导管于水面 熄灭酒精灯
(1)、连接装置仪器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把药品平铺或斜铺在试管的底部,塞 紧带导管的塞子,根据酒精灯的高度,将试 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将集气瓶装满水倒立在水槽里。
冒出,木条 化锰分解加速,放出大量
复燃
氧气
【思考1】在第3个实验中,是不是过氧化氢 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了氧气呢?
初三化学第二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B(1)
教师辅导讲义年级:初三辅导科目:化学课时数:3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的1.理解氧气和人类的关系。
2.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理解氧化反应和氧化物的概念。
4.学会正确判断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教学内容一、知识梳理(一)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 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色、______味、________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
在一定条件下三态间可以互相转化,在液态和固态时氧气均为淡蓝色。
2.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1)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___。
(2)碳跟氧气反应现象:碳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木炭在空气中____________;在氧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硫跟氧气反应: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剌激性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铁跟氧气反应铁丝在空气中红热不能燃烧,却能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将细铁丝表面的油污、锈迹擦净,并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以增大受热面积。
在细铁丝的一端系上一根火柴,让火柴燃烧,给细铁丝预热,使其温度达到着火温度。
集气瓶内应事先装入少量的水或铺一薄层细沙,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氧气制备——初中知识
1.氧气的制备方法:常见的制备氧气的方法有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氧化金属、电解水等。
2.过氧化氢的分解制备氧气: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存在下分解产生氧气和水。
常用的催化剂有二氧化锰(MnO2)。
除此之外,还有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分解两个方法。
三个化学方程式依次如下:
2H202 = 2H2O + O2 (MnO2催化)
2KnO4 = K2MnO4 + MnO2 + O2(加热)
2KClO3 = 2KCl + O2(MnO2催化加热)
3.加热氧化金属制备氧气:将氧化铜(CuO)等氧化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可使其分解产生氧气和金属
4.电解水制备氧气:将水进行电解,通过电解反应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在电解水中,阳极上产生氧气,阴极上产生氢气。
5.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可以通过水封法、排水法或气体收集瓶等方法进行收集。
6.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它能使火焰燃烧更旺,促进物质的氧化反应。
7.氧气的应用:氧气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冶金等领域。
在医疗,氧气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在工业中,氧气可用于燃烧和氧化反应;在冶金中,氧气可用于炼钢等过程。
初中氧气的制备
初中氧气的制备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那么,初中生如何制备氧气呢?本文将介绍初中氧气的制备方法以及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制备氧气的常见方法之一是通过分解过氧化氢来获取。
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液体,化学式为H2O2。
它可以通过加热分解产生氧气和水。
在实验室中,可以使用酶催化剂来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
制备氧气的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实验装置:需要一个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烧瓶、一个导管和一个水槽。
2. 放置实验装置:将烧瓶放置在水槽中,确保烧瓶完全浸入水中。
导管的一端连接到烧瓶的口部,另一端放入水槽中。
3. 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将烧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至沸腾。
加热过程中,过氧化氢溶液会分解产生氧气和水。
4. 收集氧气:氧气通过导管进入水槽中,可以使用一个气球或试管将氧气收集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制备氧气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较高的腐蚀性和不稳定性。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佩戴安全眼镜和手套,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加热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和加热时间,以避免发生意外。
除了通过分解过氧化氢制备氧气外,初中生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制备氧气。
例如,可以使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的反应来制备氧气。
这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控制反应的温度和配比,以确保反应能够顺利进行。
总结起来,初中氧气的制备可以通过分解过氧化氢来实现。
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并确保实验装置的稳定和操作的准确性。
制备氧气的实验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法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法氧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化学元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氧气的制法对于学习化学知识和实验技术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化学中常用的氧气制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氯酸钾分解制氧法氯酸钾分解制氧法是一种常见的制氧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制氧实验之一。
氯酸钾经加热分解产生氧气和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KClO3 → 2KCl + 3O2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放入干燥的试管或烧杯中。
2. 加热试管或烧杯,直接用火焰或电炉加热均可。
3. 观察试管或烧杯内部情况,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和气体。
这种方法制得的氧气通常带有少量的氯气,因此在实验中需要小心操作,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二、过氧化钠分解制氧法过氧化钠分解制氧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制氧方法。
过氧化钠经加热分解产生氧气和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Na2O2 → 2Na2O + O2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过氧化钠,放入试管中。
2. 加热试管,直接用火焰或电炉加热均可。
3. 观察试管内部情况,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和气体。
过氧化钠分解制氧法相对于氯酸钾分解法制得的氧气更为纯净,在一些实验和应用中要求氧气纯度较高时常会选择这种方法。
三、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制氧法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是一种常见的制氧剂组合,可以通过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的反应制取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NaOH + H2O2 → Na2O2 + 2H2O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放入试管中。
2. 充分搅拌混合试管内的溶液。
3. 观察试管内部情况,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和气体。
使用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制氧法制得的氧气纯度较高,适用于某些特定实验和应用中。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制氧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操作环境要良好通风,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2. 操作时需佩戴安全眼镜和手套,防止溅溶液或碎片对身体造成伤害。
九年化学上册 第二章氧气的制法教案 人教版
1.轻松愉快地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
重
点
氧气三种实验室制法的原理。
难
点
1.三种制法中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2.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二不变”的含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实验用品]:双氧水、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试管、锥形瓶、双孔塞、导管、集气瓶、玻璃片、火柴、酒精灯等。
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分解氯酸钾制氧气。
1.反就原理:
2.制取装置:
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单孔 橡胶塞
[提出问题]:
使用该装置进行制氧气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三.氧气的第三种实验室制法;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
1.反就原理:
2.制取装置:
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单孔 橡胶塞、一小团棉花
(棉花的作用: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中而使气流不畅)
题 目
氧气的制取(复习课)
总课时
3课时
学校
教 者
年 级
九年
学科
化学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2010年月日—月日
教
材
分
析
本节是中学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课本介绍了氧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学生不仅要掌握三种方法的原理,还要掌握三种制法采取用的装置,装置有多种,介绍每个装置的优点的缺点,并要求学生掌握选择装置要考虑的因素。在本节中学生还将要接触到催化剂,学生还要了解催化剂的作用,以及催化剂的特点。
△此环节即检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可以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化学教案二:如何制取氧气?
初中化学教案二:如何制取氧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氧气。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占据了空气的约21%,并且是人类生命所必需的。
那么,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氧气呢?一、化学反应制取最常见的方法是从化学反应中制取氧气。
常用的反应有钾高锰酸钾分解法和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法。
1.从钾高锰酸钾分解中制取氧气在实验室内,用加热的方法可以将钾高锰酸钾分解为氧气和锰酸钾。
反应方程式为:2KMnO4 → 2KOH + 3O2 + 2MnO2从上述反应式中可以看出,每两份的钾高锰酸钾可以得到三份的氧气。
这种方法需要用一个小型设备,称为“麻醉枪”,它可以有效地分离氧气和气体中的其他成分。
2.从过氧化氢中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催化分解得到氧气和水。
反应方程式为:2H2O2 → 2H2O + O2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制取氧气,还可以制取水。
但是,使用过氧化氢时需要格外小心,因为这种化合物是易爆的。
二、物理抽取法我们可以使用物理法从气体混合物中分离氧气。
在这种情况下,氧气和其他气体(如氮气)有一定的部分,因此需要用到一些工具来分离它们。
1.热分析法在热分析法中,我们需要将气体混合物加热至一定温度,以使其中的氧气分离。
这种方法需要一些专业设备和经验。
这是因为氧气的沸点较低,制备过程需要注意不要过度加热,并且还需要防止其他气体(如氮气)受到影响。
2.净化密闭循环法净化密闭循环法利用高真空制造真空环境。
在密封的容器内,气体被抽出并且氧气被分离。
这种方法需要一些专业设备,并且需要耗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总结:制取氧气是化学实验室里的一个必备步骤和程序。
我们可以通过反应法和物理法进行制备。
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合适的专业设备和经验。
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和知识,还可以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帮助。
初三化学氧气的制取 ppt课件
(5)、给试管加热。
(6)、当导管的气泡连续并均匀地放出时, 开始收集。
(7)、当集气瓶的一侧有气泡放出时,将盖有 毛玻璃片的集气瓶移出水槽,并正放在桌子上。
(8)、现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6、氧气的检验方法
⑴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 入瓶内,若木条复 燃,证明气体是氧 气
7、验满方法
排水法:当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 证明已收集满
棉花
收集装置
初三化学氧气的制取
酒精灯
铁架台
试管
导管
水槽
集气瓶
4、收集方法
⑴氧气不易溶于水,用 排水集气法收集
⑵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方法比较:
排 水 法:
一. 适用范围 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二. 优点 1. 易于收集到较纯的气体 2. 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
一. 适用范围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因: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8)、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放一 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或进 入水槽。
(9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直角导管 一定要伸到集气瓶底部.
(10) 、装药之前一定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方法二、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
1、 药品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H2O2) 俗称:双氧水
初三化学氧气的制取
初三化学氧气的制取
原料:空气 方法:分离液态空气
原理: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
(-183℃) (-196℃)
沸点不同分离出氧气
加压 空气
降温
蒸发 液态空气
氮气
液氧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让我们一起期待教学的美好未来,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吧!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氧气的制备
用向上排空气收集氧气 (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用向上排空气法 集气时,集气瓶正 放,导管口要接近 集气瓶底部 ;
验满方法
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 证明已满。
验满方法
❖ 用向上排空气 法收集时,将带 火星的木条放在 瓶口,如果木条 复燃,说明该瓶 内的氧气已满。
第六步
三、氧气的性质
1、木炭与氧气反响
燃
烧
,
放
发 红 光
热 , 发 白
光
变 浑 浊
实验现象: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 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
木炭 + 氧气
C
O2
点燃
二氧化碳 CO2
2、铁丝与氧气反响
空气中: 发红光
大剧 量烈 的燃 热烧 ,, 生火 成光 黑四 色射 固, 体放
出
实验现象:
H2O2分解制O2的反应,是不是 只有MnO2才能作催化剂?
H2O2 CMunSOO24 H2O + O2
H2O2分解制O2的反应,还可以 用FeCl3、CuSO4等作催化剂。
想一想
H2O2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能 够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如何来 收集氧气呢?
排水法: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
导管伸 到瓶口 处即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 成黑色固体。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Fe O2
Fe 3O4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预先 应装入水或细沙。
防止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凝固放 出的大量的热使集气瓶底受热不均匀而 炸裂。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
随堂检测
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 口应 (略向下倾斜 ) 2.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 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 在(D)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氧气的制备方法化学
氧气的制备方法化学《氧气的制备方法化学》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好好讲讲氧气的制备方法,这里面可是涉及到不少有趣的化学概念呢。
首先,咱们得知道氧气可以通过好几种方法制备。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过氧化氢分解。
过氧化氢的化学式是H₂O₂。
这里面就涉及到化学键的概念啦。
咱们可以把化学键想象成原子之间的小钩子。
在过氧化氢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就靠这些小钩子连接着,这就是共价键,就像两个小伙伴共用一些小钩子一样。
那过氧化氢怎么就分解出氧气了呢?这就有点像拔河比赛中的化学平衡被打破了。
本来过氧化氢分子是稳定存在的,就像拔河比赛里两队人僵持着,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但是当我们加入一些催化剂,比如二氧化锰,就好像在拔河比赛里有个外力介入了。
这个时候,过氧化氢分子里的化学键开始断裂,重新组合,反应朝着生成水(H₂O)和氧气(O₂)的方向进行,直到达到新的平衡。
说到氧气,咱们再讲讲它的分子极性。
氧气分子(O₂)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它是非极性分子,就像两个一模一样的小球,两边都一样,没有像小磁针那样一头带正电一头带负电的情况。
这和水(H₂O)可不一样,水是极性分子,就像个小磁针,氧原子那一端像磁针的南极,带负电,氢原子那一端像北极,带正电。
而二氧化碳(CO₂)呢,它是直线对称的结构,也是非极性分子,就像两个相同的东西对称地放在两边,整体很均匀,没有极性。
还有一种制备氧气的方法是加热高锰酸钾(KMnO₄)。
这里面就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啦。
这电子转移就像做交易一样。
比如说在锌和硫酸铜(Zn + CuSO₄)的反应中,锌原子把自己的电子给了铜离子,就像把自己的东西卖给了铜离子一样。
锌原子失去电子就变成了锌离子,铜离子得到电子就变成了铜原子。
在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里,锰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也是有电子的转移,从一些原子转移到另一些原子身上。
在制备氧气的过程中,反应速率也是个重要的事儿。
这化学反应速率就受好多因素影响。
九年化学单元2第2节氧气的制取课件
探究活动——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注意: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固体。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说一说实验装置中各仪器的名称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上一来自 下一页【思考5】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要正立放在桌 面上?
答: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倒放会使氧 气从瓶口与玻璃片的缝隙中跑掉。
O2
O2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氧气的收集与验满方法 1.排水法 (1)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2)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逸出时,证明已收集满。 2.向上排空气法 (1)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已满。
实验 制取氧气 检验氧气
现象
集气瓶内有气泡冒出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分析
产生氧气 氧气支持燃烧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思考1】为什么高锰酸钾制氧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思考2】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答:防止冷凝的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思考3】为什么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 即收集氧气?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答:因为开始冒出的气泡是空气。当气泡连续而均 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思考4】实验结束为什么要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后熄灭酒精灯? 答:防止水倒吸回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氧气的制取教学课件
1、药品: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2、反应原理:
3、反应装置
456、、、验验存证满放:(y:àn将zhèng带):火正星放的将木带条若火放复明星到是燃的集氧则木气气证条瓶放明中到收集,集气若满瓶复了口燃,则证 7、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共6步)
第十六页,共二十页。
练一练
1、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shuōfǎ)正确的是(D )
⑵向上排空气法: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气体较干燥)
注意:排空气法导气管应该伸入接近瓶底的位 置,以利于空气的排出
第七页,共二十页。
或
氧气 的装 实验室制取
(yǎngqì)
置
第八页,共二十页。
4、操作步骤
1、组——组装仪器(从左到右、自下而上)
2、检——检查(jiǎnchá)装置的气密性 3、装——装药品(yàopǐn),先固体后液体
(固态还是液态(yètài)、是否加热)
第十三页,共二十页。
2、实验(shíyàn)装置中的注意事项
⑤④
③
①
⑥
②
462351、、、酒铁导试导药精夹气管气品灯应口管管应内夹应口应平的略在应与铺酒低塞试橡于精于一管皮管不试团的塞底能管棉中齐,底超花上平用.过。部。外2。/3焰。加热。 防有防防止利止止引于高加发锰排热火酸出时灾钾试产粉生管末((cshhǎìgn进ushǎēnn)入内g)的导的水气空回管气流,使试管炸裂
第十四页,共二十页。
3、例题:改正(gǎizhèng)下图中的错误,
1、应用外焰对准药品加热
2、导气管应露出橡皮塞一点即可
3、铁夹应夹在试管(shìguǎn)的中上部
4、试管(shìguǎn)口应略低于试管(shìguǎn)底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制备氧气的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制备氧气的方法1.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了解到制备氧气的方法,并理解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
2. 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是支持燃烧和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过氧化铁(MnO2)催化剂来分解过氧化氢(H2O2),从而生成氧气。
3. 实验材料•过氧化铁(MnO2)•过氧化氢溶液(H2O2):浓度为10%或30%•玻璃试管•塞子或螺旋止回器•蜡烛4.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将玻璃试管清洗干净。
2.准备好过氧化铁(MnO2)、过氧化氢溶液(H2O2)、塞子或螺旋止回器以及一个蜡烛。
步骤二:装置搭建1.将玻璃试管直立放在试管架上。
2.向玻璃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H2O2)。
3.加入一小撮过氧化铁(MnO2)催化剂。
步骤三:准备点火1.将试管口用塞子或螺旋止回器密封。
2.将蜡烛点燃,使其火焰保持稳定。
步骤四:观察实验现象1.快速拔出试管上的塞子或螺旋止回器。
2.及时将点燃的蜡烛靠近试管口。
5. 实验注意事项•过氧化氢具有漂白性质和强氧化性,避免接触皮肤和衣物。
•操作时要戴上实验手套、护目镜等安全装备。
•玻璃制品易碎,请小心操作。
6. 实验结果与讨论当过氧化铁(MnO2)作为催化剂催化下,过氧化氢溶液(H2O2)会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通过将点燃的蜡烛靠近试管口,我们可以观察到氧气促进燃烧的效果。
同时,如果我们将试管口用试纸浸湿后,再快速拔出塞子或螺旋止回器,则能观察到发生嘶嘶声和试纸变色(由酸性变为碱性)。
这是因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的氧气会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过剩的氢离子,从而导致试纸颜色变化。
7. 实验扩展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催化剂进行实验,并观察结果的差异。
此外,他们还可以尝试采取不同比例的过氧化铁和过氧化氢溶液,以探索最佳制备条件。
以上就是本实验的详细内容,请学生们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注意实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辅导讲义
A B C D E
A、B是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其中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为,适用于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装置为,选择依据。
依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反应表达式,判断应选择发生装置,原因是。
由此归纳实验室制气体的发生装置选择需考虑和两点。
如果把实验室制气体的反应原理分为(固△气、固+液→气或液→气)两类,则A装置适用的反应是,B装置适用的反应是。
7、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操作中注意事项有:
①组装好仪器,在装药品前要先,
②固定试管时要依照顺序,
③固定试管时,要注意3点:a、铁夹夹在处,为方便预热试管。
b、试管口要向下倾斜,为防止加热时而炸裂试管。
c、试管内导管要,为方便导出气体。
④高锰酸钾固体颗粒小而轻,易随气流流动,所以在试管内导管口要放阻挡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⑤集中加热前要先,避免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⑥实验完毕,要先从水中撤出,后熄灭,防止而炸裂试管。
8、检验氧气的方法为。
9、依据氧气的性质推断收集氧气的方法:
①法收集,依据。
②法收集,依据。
10、收集一瓶氧气,收集方法不同则验满方法不同:
用法收集,验满方法;
用法收集,验满方法。
11、化合反应的定义是。
写出一个你学过的化合反应的表达式。
分解反应定义是。
写出一个你学过的分解反应表达式:。
二、典型例题
【例1】在101.3kPa时,将液态空气升高温度,下表中三种气体分离的先后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