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江苏省五年制⾼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江苏省五年制⾼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第⼀部分前⾔⼀、课程性质数学课程是五年制⾼等职业教育的⼀门主要⽂化基础课程,对于学⽣认识数学与⾃然界、数学与⼈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化价值、应⽤价值、思维价值,提⾼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形成理性思维具有基础性的作⽤,对于学⽣学习专业课程以及职业⽣涯的终⾝发展,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课程设计基本理念1. 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整合教学内容本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应⽤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注意跨初等数学、⾼等数学内容的特点,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课程分为必修、限选和任选三⼤模块。
根据五年制⾼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标,必修模块的内容在理论与⽅法上应是最基本的,在应⽤中应是最⼴泛的。
限选、任选模块的内容,应为学⽣学习专业课程和进⼀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为不同需求的学⽣提供多种选择。
根据社会发展、学⽣发展的需要,精选最基本的体现近现代数学思想⽅法的知识,并增加⼀些问题探究等内容,构建简明合理的知识结构。
根据五年制⾼等职业教育学⽣的认知⽔平,提出与学⽣认知基础相适应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数据处理等能⼒要求,适度加强贴近⽣活实际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应⽤意识,避免繁杂的运算与⼈为的技巧。
2. 关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在数学课程的实施中,要展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为学⽣提供感受和体验的机会,激发学⽣兴趣,培养学⽣合作交流的能⼒。
3. 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促进数学课程内容的必要调整与更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改善数学教学的过程,改进数学学习的⽅式,帮助学⽣理解数学知识;促使学⽣运⽤现代信息技术进⾏信息收集、数据处理,从⽽提⾼学⽣的数学应⽤能⼒。
4. 实施有效的数学学习评价以促进学⽣发展为⽬标,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发挥数学学习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
5年制数学课程标准-(2452)
《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五年制高职的数学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公共必修课,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学生学好其他有关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启发思维、开拓视野,适应今后就职就业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的任务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初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继高等数学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等内容,达到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为后继课程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1、知识目标(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5)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或模式)。
2、能力目标(1)集合: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中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
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理解集合相等与包含关系,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运算。
江苏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业水平测试说明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南京、常州、南通试验版)一、命题指导思想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及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印发的《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审定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第一至四册为参考,结合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功能价值,着重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适度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数学知识应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二、测试内容和要求(一)测试范围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业水平测试的范围涉及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第一至四册内容,具体安排如下:模块类型模块内容学习要求必修1 《数学》第一册(全)必学内容2 《数学》第二册(全)选修1 《数学》第三册第11、12章选修1和选修2两个模块中必须选学一个模块2 《数学》第三册第13、14章3 《数学》第四册第15、16章选修3和选修4两个模块中必须选学一个模块4 《数学》第四册第17、18章注:表中“学习要求”栏的必学和选学内容作为测试范围,测试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末.(二)测试能力要求的表达了解(用“A”表示):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最基本的认识,并能解决相关的最简单问题.理解(用“B”表示):要求对所列知识有较清楚的认识,并能解决相关的基础性问题.掌握(用“C”表示):要求较全面地领会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解决有一定综合性或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三)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必修1 1.集合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说明集合与元素 A 能正确判断所给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概念,了解符号∈、∉的含义并能正确使用集合的表示法 A 能用列举法表示有限集合,能理解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集合之间的关系A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和真子集集合的运算 B 能正确理解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单一运算仅限于有限集合或数集,两种运算的混合运算仅限于有限集合)充要条件 A 了解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2.不等式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说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B 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用作差比较法比较两个实数或代数式的大小(不需要分类讨论)区间A 理解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能进行区间与描述法表示的数集之间的互化,能用区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二次不等式C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会“数形结合”正确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不含参数讨论),会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A 会解形如| a x + b | > k ( < k ,≥k,≤k ) ,( k > 0 ) 的不等式3.函数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说明函数的概念 B 了解函数概念的基本内涵,会求函数的定义域(限制条件不超过两个,涉及的不等式仅限于一元一次不等式),会求函数值(不含分段函数)函数的表示法 A 了解函数的常用表示方法,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函数的单调性 A 了解函数单调性的含义,能根据图象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写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函数的奇偶性 B 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能判断基本初等函数和多项式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实际应用 C 能借助函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书上的题型为限,注意避免复杂运算)4.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说明实数指数幂A 了解有理数指数幂、实数指数幂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性质,能进行根式与指数式之间的互化,会进行简单的有理指数幂的计算和化简,会用计算器求实数指数幂幂函数 A 了解幂函数的概念,能判断其定义域指数函数 B 理解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对数的概念 B 理解对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能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对数运算 A 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能进行简单的对数运算对数函数 B 了解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会求简单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利用计算器求对数值A 会用计算器求对数值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A 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5.三角函数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说明角的概念推广 B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会判断角所在的象限,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弧度制 A 了解弧度制的意义,会进行度与弧度的互化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B 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意义,会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会判断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内的符号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B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会由角的一种三角函数值求这个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A 了解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意义,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化简正弦函数的图象与B理解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会用五点法作[ 0 , 2 ] 上正弦函数的简性质图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A 了解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A 仅限[ 0 , ] 内的特殊角必修26.数列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说明数列A 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和表示法,会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等差数列 B 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能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等比数列 B 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会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能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数列的实际应用C 了解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利用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7.平面向量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说明平面向量的概念 A 了解平面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平行(共线)向量等相关概念,会用有向线段、字母表示向量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向量B了解向量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及几何意义,理解数乘向量的概念、运算法则、运算律及几何意义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B 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能进行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平面向量的内积A 了解平面向量内积的概念,了解其物理背景及几何意义,会进行内积的坐标运算,会利用向量的坐标判断两个向量平行或垂直8.直线与圆的方程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说明两点间距离公式及 A 能直接运用公式求两点间的距离和线段的中点坐标中点公式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B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能运用定义和斜率公式求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方程 B 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一般式方程的特点,能根据所给条件求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A 会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能根据直线方程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A 能直接运用公式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圆的方程 B 了解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形式和意义,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和半径,能根据简单的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A了解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能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比较的方法判断两者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实际应用C能将直线的方程和圆的方程与简单实际问题相联系,体验解析几何的应用9.立体几何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说明平面的基本性质A 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能简单画出平面,能用符号表述点、线、面及其关系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A了解空间两条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能在简单几何图形中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A了解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意义,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会运用这些定理进行简单的判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A了解平面与平面的两种位置关系,了解两个平面所成的角的意义,理解平面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会运用这些定理进行简单的判断柱、锥、球及其组合体A了解柱、锥、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会求柱、锥、球的表面积和体积10.概率统计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说明计数原理 A 理解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能正确使用分类法、分步法计数随机事件和概率 A 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知道频率与概率的区别概率的简单性质 A 了解概率的简单性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A 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意义,理解古典概型的基本特征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用计数原理求解古典概型中概率的计算问题总体、样本和抽样方法A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的意义,了解三种常用的抽样方法总体分布估计 A 了解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的思想方法,了解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意义,能从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获取相关信息总体特征值估计 A 会求不超过6个数的平均值和方差一元线性回归不做考试要求选修111.逻辑代数初步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说明二进制及其转换 A 会进行二进制与十进制整数之间的转换命题逻辑与条件判断A了解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概念,会用逻辑联结词“且”、“或”、“非”构造复合命题并判断其真假逻辑变量与基本运算A了解逻辑变量的概念,会进行“或”、“与”、“非”的简单运算和复合运算(逻辑式为“1”、“0”构成)逻辑式与真值表 A 了解逻辑式的意义,能写出逻辑式的真值表(不超过三个变量)逻辑运算律 A 了解逻辑运算律,会用常用逻辑运算律进行简单逻辑式的化简(不超过三个变量)12.算法与程序框图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说明算法的概念 A 了解算法的概念,能看懂用变量及赋值描述的算法并作结果判断程序框图 A 了解程序框图中各种图形符号的名称及意义,能看懂并作出简单算法的程序框图(循环结构仅限于一个循环体)算法与程序框图应用举例不作考试要求选修213.数据表格信息处理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说明数据表格、数组 A 了解数据表格和数组的概念,会根据提供的数据制作数据表格,能从表格中正确读出数组数组的运算 A 了解数字数组的运算法则,会进行数字数组的加、减、数乘及内积运算数据的图示 A 识记饼图、直方图、折线图的要素、结构特征及其在反映数据信息中的作用,能根据数据的图示对数据所反映的信息作简要分析用Excel处理数据表格不作考试要求14.编制计划的原理与方法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说明编制计划的有关概念A了解紧前工作、平行工作、工序、流程图、节点等编制计划的有关概念,面对具体问题能正确分析各项工作之间的先后关系关键路径法 A 了解关键路径、关键工作等概念,能从流程图中找出关键路径网络图 A 了解网络图的概念,能判断网络图是否符合规则横道图 A 了解横道图的概念,能读懂给定的横道图选修315.三角计算及其应用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说明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A 会运用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二倍角公式 A 会运用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正弦型函数 A 了解正弦型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了解三个参数A、ω、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图象得出函数的周期及最值正弦定理、余弦定 A 能根据给定的条件,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求任意三角形的边和角(已理知两边及一边对角的情形不作要求)注:本章所讲解的公式不要求学生记忆,考试时在试卷上直接提供16.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说明坐标轴平移 A 了解坐标轴平移的含义,会用坐标变换公式求点在新(旧)坐标系中的坐标,会直接运用坐标变换公式化简曲线方程参数方程 A 了解参数方程的意义,会求直线、圆心在坐标原点的圆的参数方程,能将简单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只要求用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不要求讨论变量的取值范围)选修417.复数及其应用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说明复数的概念 A 理解虚数“i”的意义,理解复数的概念,了解复数相等的条件,了解共轭复数的意义复数的代数运算 A 能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乘的运算(运算中实部、虚部均只涉及整数,且除法和混合运算不作要求,解△<0的一元二次方程不作要求)复数的几何意义及三角形式A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及三角形式,会求复数的模与辐角(求辐角仅限于利用复数的三角形式)棣莫弗定理与欧拉公式不作考试要求18.线性规划初步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说明线性规划问题的有关概念A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有关概念,了解建立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数学模型的方法,了解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共同特征,能将简单实际问题转化成线性规划问题(只列式不计算)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A能判断点和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关系,能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能求出简单问题的最优解用表格法解线性规划问题不作考试要求用Excel 解线性规划问题 不作考试要求注:表中“说明”部分是对“测试内容”的进一步描述,试题能力要求不超过“测试要求”的范围.三、试卷的结构(一)题型比例试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占分比例约为4.5:1.5:4.(二)试题难度比例试题由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组成,占分比例约为7:2:1.(三)内容比例每个必修模块约占总分的40%,每个选修模块约占总分的10%.(四)公式提供说明为了减少学生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公式的记忆,试卷将在开始部分提供本试卷答题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较为复杂的公式。
五年制高职“数学文化”课的设计
在 上 世 纪 八 十 年 代 美 国数 学 家 怀 尔 德 ( R . w i I d e r ) 最 早系 统提 出数学 文化 观后 ,各 国 教 育 界 都 十 分 重视 数 学 文化 的传 播 。教 育部 2 0 0 3 年颁 布 的 《 普通 高 中数学 课程 标准 ( 实验) 》,在 课 程 基本 理 念 的第 8 点 特别 强 调: “ 数 学是 人类 文化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数 学课 程应 适 当反 映数学 的历 史 、应 用 和发展 趋 势 ,数 学对 推动 社会 发展 的作 用 ,数学 的 社 会 需 求 ,社 会 发 展 对 数 学 发 展 的 推动 作 用 ,数 学 科 学 的 思 想 体 系 ,数 学 的 美 学 价 值 ,数 学家 的创 新精 神 。数学课 程应 帮助 学 生 了解 数学 在人 类文 明发 展 中的作 用,逐 步 形 成正 确 的数 学观 。”在 课程 设计 思路 中也 强调 “ 数学 课程 要把 数学 文化 内容 与各模 块 的 内容 有机 结合 ”,明确 将数 学文 化作 为一 个模 块 的内容 ,并 注重 数学文 化在 各个 模块 中 的渗透 。江 苏省 《 五 年制 高等职 业教 育数 学课 程标 准》 中也将 “ 数学文 化 ”作为 单独 的一 个系 列来 设计 课程 , 旨在 通过 该系 列 的 学 习 ,让 学 生 “了解数 学 的思想 方法及 其 应 用 、 数 学 的产 生 与 发 展 过 程 及 若 干 重要 事 件 、重 要人物 与重 要成 果 ,体会 数学对 人 类 文 明 发 展 的 作 用 ,加 深对 数 学 的理 解 ,感 受 数 学 家 的严 谨 态 度 和 锲 而 不 舍 的 探 索 精 神 。提 高 运 用 数 学 的思 想 方 法 处 理 数 学 问 题 和 现实 问题 的意识 。” 因此 , “ 数 学 文 化 ”课 的 价 值 在 于 : 通 过 数 学 文 化 的学 习 ,学 生 将 初 步 了解 数 学 科 学 的 发 展 历 史 , 体 会 数 学 的 科 学 价 值 、 应 用 价值 、人 文价 值 ,开 阔视 野 ,领 会数 学 的 美 学 价值 ,从 而提 高 自身 的文 化 素养 和 应用 数 学 的意 识 。 “ 数 学 文化 ”课 的 基本 目标 为 : 1 . 解 读 数 学 家 、 数 学 史 , 品 赏 数 学 美 ,提 升 学生 对数 学 学 习的 兴趣 ; 2 . 了解 数 学 与 诸 多 文 化 的 交 汇 , 体会 数 学 在 生 产 、 生 活 实 践 中 的 作 用 , 提 高 学 生 的 数学 应 用意 识 ;
5年制数学课程标准(2020年整理).pptx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 高学生 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 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 方法 予以解决。 5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 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 的模型(或模式)。
2、能力目标
1 集合: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掌握集合的表示 方法中 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理解集合相等与包 含关 系,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运算。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2 不等式:通过比较实数大小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区间的概念。掌握一 元一 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会求解简单 的 一元二次不等式。能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等内容,达到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为后继 课程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1、知识目标
1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 础知识 。
1. 不等式的性质
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 质。
2. 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3.会解含绝对值的不等 式。
2. 区间的概念 3. 不等式的解法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人类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数学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有作极其广泛运用;而且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在训练学生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能做到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并且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性质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具体而言,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实用性——帮助个人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公民性——使公民能够明智地参加公民事务;职业性——为学生就业、学业务作准备;文化性——传递人类文化的主要要素)。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是学习物理、化学、电工基础、财务会计、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理念1、构建共同基础,关注不同需求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使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为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必需的数学基础,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各门数学理论课程,学习相邻学科和参加实际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是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最基本的知识。
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计划表(基础模块)(加精)
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计划表(基础模块) 依据《江苏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标准》并结合专业需求,我校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按课时数不同分成两种:周课时2节和周课时4节。
两种形式教学时间,周课时2节的只掌握基础模块部分;周课时4节的掌握基础模块和提高模块。
《江苏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模块建议教学课时数为174课时。
周课时2节的计划为4学期学完,而周课时4节的计划为2学期学完,按每学期18周计算,两种形式在基础模块的教学课时数都为144课时,相对课程标准的课时数相差30课时,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针对各个系列进行调整,以保证较好的完成基础模块的教学任务。
一、代数基础知识(10课时)1.教学目标:①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不属于”关系。
②理解集合之间包含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真子集、相等。
③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了解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简单性质。
能由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意义写出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④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的含义。
理解一个给定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
⑤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⑥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鼓励学生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会解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
2.课时安排:§1-1集合的概念(1课时)§1-1集合之间的关系(1课时)§1-1集合的运算(2课时)习题与小结(1课时)§1-2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1课时)(均值不等式了解,区间表示要求掌握)§1-2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2课时)(分式不等式2课时的不作要求)§1-2绝对值不等式解法(1课时)习题与小结(1课时)注:框图不讲二、函数(19课时)1.教学目标:①解函数的集合定义,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会求函数的定义域;理解并能判断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奇偶性,了解图象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反函数的概念。
五年制高职卫生专业《数学》教学大纲(A)
五年制高职各个专业《数学》教学大纲(A)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数学》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语言日益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现代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
《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并且有很强的工具功能,是五年制高职各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
根据五年制高职教育总的培养目标,数学课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熟练而准确的基本运算能力、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今后的再学习、再提高。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数学》是五年制高职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为了能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和与相关学科的衔接,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及各专业特点,理工类各专业开设五学期的《数学》课,卫生类各专业开设四学期。
三、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以五年制高职教育总的目标为依据,按照适当降低理论要求、强化能力培养、适度更新内容、兼顾学科体系的指导思想来确定教材内容。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教学任务,各专业《数学》课程主要为初等数学部分,选取在理论上、方法上都是最基本的,在现代生活及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作为五年制高职专业数学的必修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充分考虑五年制高职的特点,尽量作到深入浅出、由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同时也注意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以及部分章节的相对独立性、兼顾与其它课程的相互配合。
四、教学要求、参考教学时数1.教学要求分为知识要求和能力培养两方面。
知识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知道):对知识的涵义有感性的初步认识,能够说出这知识是什么,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认识它。
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即不仅能够说出概念和规律是什么,而且能知道它是怎样得出的,它与其它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何用途。
江苏中职数学新课标
江苏中职数学新课标
江苏中职数学新课标是针对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它旨在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
实际应用能力。
新课标强调数学知识与职业技能的结合,注重学生创
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数学知识:涵盖了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基础数学知识,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工具。
2. 数学应用: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如数据分析、财务
计算、工程测量等,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3. 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通过解决
实际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信息技术与数学: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软件在数学建模、
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5. 数学文化:介绍数学的历史发展、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在社会生
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文化认同。
6. 课程实施:提供教学建议和评价标准,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
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7. 课程资源:推荐使用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在线课程等,以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也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旨在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加实用、高效的数学教育。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
数学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一、课程的任务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体来说,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具备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数学课程的任务是: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为学生学习职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3.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自身发展,转换职业岗位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课程内容设置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与学生实际相适应课程内容要与学生数学基础相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建立数学知识基本平台,平台的标准比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适当降低,以代数、三角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注重与生活实际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联系,增加趣味性与可读性,降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要求,降低推理和证明的难度,强调低起点、可接受、重应用的原则,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学了会用,让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提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值 ,提 高 提 出 问 题 、分 析 和 解 决 问 题 的能 力 ,形 成 理 性 思 维 具 有 基 础 性 作 用 ;对 于 学 生 学 习 专 业 课 程 及 职 业 生 涯 的 终 身 发 展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意 义 。 华 罗 庚 教授 在 《大哉 数
学 之 为 用 》一 文 ,对 数 学 的 精 彩 叙 述 “ 宙 之 大 、粒 子 之 宇 微 、火 箭 之 速 、化 工 之 巧 、地 球 之 变 、生 物 之 谜 、 日用 之 繁 ” 都 离 不 开 数 学 。 马克 思 指 出 : “ 门科 学 只 有 成 功 地 一 应用 了数 学 时 ,才 算 真 正 达 到 了完 善 的地 步 。 ”
假 设 是4 , 么 就 能 得 到 : oo 条 那 o
2 0o ( ) 又 o0o 条
。
主动 从 数 学 的 角 度 应 用 所 学 知 识 和 方 法 寻 求 解 决 问 题 的 策
略 ; 面 对 新 的数 学 知 识 ,能 够 主 动 寻 求 实 际 背 景 ,并 探 索
应用价值 。
、
培 养 学 生 数 学 应 用 意 识 的 意 义
数 学 的意 识 就 是 数 学 的 眼 光 ,所 谓 数 学 应 用 意 识 ,就 是 能够让学生认 识到数学 与现实 生活有密 不可分的联 系 , 数 学 在 现 实 世 界 中 有 着 广 泛 的 应 用 ;面 对 实 际 问 题 ,能 够
,
具 体 描 述 了这
生 认 为 数 学 是 枯 燥 的 、机 械 的 , 只 有 令 人 生 厌 的 定 理 和 背
不 出 来 的 公 式 , 只 是 在 学 校 里 学 的 ,是 为 了考 试 而 学 的 。
五年制大专高等数学教材
五年制大专高等数学教材一、引言五年制大专高等数学教材是为广大五年制大专学生编写的一本专门教授高等数学的教材。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材旨在系统全面地介绍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顺利掌握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
二、教材内容本教材共分为十个章节,每个章节围绕高等数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展开讲解。
以下是教材的主要内容概述:1. 微积分微积分是高等数学的核心部分,本章节重点介绍了函数、极限、导数和积分等基本概念。
通过大量的例题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微积分在科学和工程问题中的重要性。
2. 线性代数线性代数是现代数学的基石之一,本章节引导学生理解向量、矩阵、线性方程组和特征值等重要概念,并教授线性代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解析几何解析几何是数学与几何的结合,通过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本章节系统介绍了平面解析几何和空间解析几何的方法和技巧。
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应用极广的数学学科,本章节着重讲解了基本概率理论、随机变量和统计推断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5. 常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是数学与物理、生物等学科的桥梁,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解法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6. 偏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是探究自然现象和数学模型的重要工具,本章节讲解了偏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求解方法,并介绍了其在物理和工程学中的应用。
7. 离散数学离散数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与连续数学相对应。
本章节详细介绍了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如集合、图论、代数结构等,并强调了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
8. 向量解析向量解析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章节引导学生熟悉向量的微分和积分操作,并介绍向量解析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9. 复变函数复变函数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涉及实变函数和复变函数的理论。
本章节讲解了复变函数的基本概念、解析性和积分公式等相关内容。
5年制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五年制高职的数学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公共必修课,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学生学好其他有关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启发思维、开拓视野,适应今后就职就业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的任务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初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继高等数学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等内容,达到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为后继课程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1、知识目标(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5)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或模式)。
2、能力目标(1)集合: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中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
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理解集合相等与包含关系,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运算。
5年制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五年制高职的数学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公共必修课,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学生学好其他有关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启发思维、开拓视野,适应今后就职就业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的任务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初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继高等数学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等内容,达到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为后继课程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1、知识目标(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5)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或模式)。
2、能力目标(1)集合: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中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
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理解集合相等与包含关系,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运算。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办法(试行)》的通知-苏教职[2011]3号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办法(试行)》的通知正文:----------------------------------------------------------------------------------------------------------------------------------------------------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办法(试行)》的通知(苏教职〔2011〕3号)各市教育局,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教育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工作,努力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附件: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办法(试行)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五日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完善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管理,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高[2004]4号)、《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厅[2010]9号)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规范管理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苏教职[2010]2号)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设置原则第二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专科层次职业教育。
第三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坚持“适应多样化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适合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具有明显优势特色”相统一的原则。
五年制高职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架构
、
、
课 题 组 通 过 努 力 在 理 论联 系 实 践 教 学 实 验 调 查 合 实 践 数学 讲 座 调 查 研 究 数学 研 究 性 学 习 等
,
、
、
、
、
、
。
研 究 专 家 诊 断 等 综 合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构 建 高 职 数 学 第 三 部 分 开 放 性 数 学 实 践 活 动 课 程 把 数学 学
.
.
.
.
.
.
一
r
,
五 年 制 高 职数 学 实 践 活 动 课 的 架 构
陆 广地
1
*
聂 晶品
2
【
摘 要 五 年 制 高 职 学 生 数 学 能 力 普 遍 薄 弱 从现 实 出 发 基 于 学 生 实 际 与 发 展 的 需 要 构 建 数 学 实 践 活
】
,
动 课 程 主 要 分 为 学 科 实 践 类 综 合 实 践 类 和 开 放 实施 类 并 主 要 以 选 修 课 讲 座 研 究 性 学 习 应 用 与 设 计 性
,
、
,
、
、
学 习 活 动 及 社 会考 察 四 种 形 式 展 开 以 新 形 式 提 升 教 师 教 学 效 能 促 进 学 生 数 学 理 解 与 应 用 能 力 的 发 展
, ,
。
【
关键 词 五 年 制 高 职 教 育 数 学 实 践 活 动 课 课 程 结 构
】
; ;
与实施
】
、
实 践活 动 课 程
。
通 过 反 复 论 证 和 修 改 我 们 将 成 熟 习 放 在 社 会 生 活 的 大背 景 下 使 学 生 直 面 生 产 生 活
江苏职业学院高等数学教材
江苏职业学院高等数学教材高等数学作为大学本科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
为适应江苏职业学院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江苏职业学院编写了一本适用于本校学生的高等数学教材。
本教材旨在全面、系统地讲授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
首先,教材对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充分考虑了江苏职业学院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注重启发性教学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其次,教材按照学科的逻辑结构,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衔接起来,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的发展脉络,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教材结合了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的编写团队由江苏职业学院的数学教师和专家组成。
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术研究能力,他们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力求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并易于理解。
本教材的主要特点如下:一、全面系统:教材内容涵盖了高等数学的主要分支,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
每个分支的知识点都有详细的解释和例题,以及习题和实践题供学生练习。
二、启发性教学:教材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结合了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四、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教材除了介绍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五、配套教学资源丰富: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习题解析、辅助学习材料等,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
总之,江苏职业学院高等数学教材的编写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教材内容全面、系统,启发性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本适合江苏职业学院学生学习的高等数学教材。
苏教版数学课程标准
苏教版数学课程标准苏教版数学课程标准是指按照苏州市教育局颁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进行教学的标准。
它是对数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首先,苏教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
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其次,苏教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内容。
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同时,要求教师注重数学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前沿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数学发展动态。
再次,苏教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方法。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求教师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如讲授、示范、引导、讨论、实验、探究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得到全面的培养。
最后,苏教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评价。
它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日常表现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总之,苏教版数学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它规范了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对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苏教版数学课程标准,切实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高职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电类)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文化素质、数学技能与能力,并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 在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好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知识,并掌握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以及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细致的职业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二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60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专业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56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计算机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数学课程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思维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以及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设计基本理念1. 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整合教学内容本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注意跨初等数学、高等数学内容的特点,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课程分为必修、限选和任选三大模块。
根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修模块的内容在理论与方法上应是最基本的,在应用中应是最广泛的。
限选、任选模块的内容,应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种选择。
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发展的需要,精选最基本的体现近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增加一些问题探究等内容,构建简明合理的知识结构。
根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与学生认知基础相适应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数据处理等能力要求,适度加强贴近生活实际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应用意识,避免繁杂的运算与人为的技巧。
2. 关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在数学课程的实施中,要展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感受和体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促进数学课程内容的必要调整与更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善数学教学的过程,改进数学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促使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数据处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 实施有效的数学学习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发挥数学学习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
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多层次,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
实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获得结果的过程中所作的努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内容标准确定及课程实施有效地结合起来。
1. 课程框架本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必修模块,限选模块,任选模块;每个模块包含若干个系列,2. 选课建议本《课程标准》提供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多种不同的选课组合。
所有专业应该完成必修模块的教学。
在此基础上,不同的专业可根据需求在限选模块中选择学习内容,课时约为60-70。
选学内容建议为:文科类专业:概率统计初步(Ⅱ)、线性代数初步及微积分(Ⅱ)的相关内容;工科类专业:三角(Ⅱ)、平面向量、几何(Ⅱ)、复数及微积分(Ⅱ)的相关内容。
还可以根据学生意愿、专业方向、学习基础,在任选模块中选择内容安排讲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高技能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以满足未来职业岗位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具体目标如下:1. 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 提高空间想象、逻辑推理、运算求解、数据处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能力。
3. 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通过课程的学习过程,逐步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必修模块必修模块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包含六个系列,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
其内容的确定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满足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基本数学需求;二是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第一系列代数基础知识在本系列中,学生将学习集合、不等式。
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
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一些内容。
在本系列中,学生将通过实例学习集合的有关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和基本运算。
不等关系是现实世界中的一种基本数量关系。
建立不等观念,处理不等关系与处理相等关系是同样重要的。
在本系列中,学生将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日常生活和现实世界中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从而体会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及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了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含义,会求解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
[内容与要求]1. 集合(4课时)(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①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不属于”关系。
②通过实例体会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概念。
③认识一些特殊数集的记号。
④了解集合的不同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子集、真子集的含义。
②通过实例,了解两个集合相等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写出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②了解全集和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
③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2. 不等式(8课时)(1)不等关系: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①体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②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3)绝对值不等式①体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绝对值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②会解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
[说明与建议]1. 在集合的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入集合概念。
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使学生在实际使用中熟悉集合的不同表示方法。
2. 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题过程,重点掌握判别式0>∆时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 在绝对值不等式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利用换元法解形如a b kx >+,a b kx <+ ()0,0≠>k a 的不等式。
[参考案例]例1 如果集合A ={32,x x x -<<∈N },那么集合A 用列举法可以表示为( )A .{1}B .{0,1}C .{-2,-1,0,1}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例2 某班级每人都报名参加运动会,C B A ,,分别表示参加跳远、铅球和跨栏比赛的学生集合,Ω表示报名参加运动会的学生集合,那么班级中同时报名参加跳远和铅球比赛,但没有参加跨栏比赛的学生的集合可以用集合运算表示为( )A .(A ∪B )∩(ΩC ) B .(A ∩B )∩C C .[Ω(A ∩B )]∩CD .(A ∩B )∩(ΩC ) 例3 某宾馆共有120套客房,当每天每套租金为500元时,客房入住率为100%,如果提高租金,预计每提高50元就有8套客房空出来,试问每套客房的租金定在什么范围内能保证宾馆房租总收入不低于62400元?第二系列 函 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函数思想将贯穿本课程的始终。
在本系列中,学生将学习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感受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运用函数思想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的简单问题。
[内容与要求]1.函数(4课时)(1) 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了解函数值域的含义。
(2) 了解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
(3) 通过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结合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的意义,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2.幂函数(2课时)(1) 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2) 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并会进行幂的运算。
(3) 结合函数y=x, y=x2, y=x3,1yx=,12y x=的图象,了解它们的性质,体会通过数形结合来研究函数的思想方法。
(4) 了解幂函数的简单应用。
3.指数函数(6课时)(1) 通过实例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
(2)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
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
(3) 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4.对数函数(8课时)(1) 经历由指数式引入对数概念的过程,理解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积、商、幂的对数的运算法则,了解对数的换底公式,会用计算器求出对数的值。
(2) 通过实例,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
(3) 了解反函数的概念,知道指数函数y=a x(a > 0, a≠1)与对数函数y=log a x (a > 0, a≠1)互为反函数。
5.函数的简单应用(2课时)通过实际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的实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说明与建议]1. 考虑到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了有助于他们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可通过具体实例,从学生已熟悉的具体函数和函数的描述性定义入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实际问题,尝试列举各种各样的函数,构建函数的一般概念。
结合实际问题,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初步运用函数思想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在教学中,应强调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避免过于繁琐的训练。
3. 指数幂的教学,应在回顾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引入有理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
4. 反函数的处理,只要求以具体函数为例进行解释和直观理解,可通过比较,说明指数函数y =a x 和对数函数y =log a x (a > 0,a ≠1)互为反函数。
不要求一般地讨论形式化的反函数定义,对于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的问题也不作要求。
5. 在函数的简单应用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体验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体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模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及其在刻画现实问题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