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写范文[小麦品种筛选试验总结]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模板
[小麦品种筛选试验总结]小麦品种区域试验
![[小麦品种筛选试验总结]小麦品种区域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671b986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7.png)
[小麦品种筛选试验总结]小麦品种区域试验1试验目的筛选出适合XX县区不一致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成熟期适当的小麦新品种,特制定本方案。
2试验基本情况本试验落实在XX县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地。
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3%左右。
秋浅翻深松整地,春起垄。
亩施化肥尿素8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氯化钾4公斤。
5月5日人工播种,设计平方米保苗600株。
每个处理6行,行距30厘米,行长10米,面积30平方米。
田间管理同生产田。
3供试品种供试品种43个。
龙辐麦18、龙06-6508、龙辐麦16、克04-213、克06-578、龙麦33、龙06-6626、龙06-6269、龙10135、龙6162、龙06-6798、龙30342、克06-804、克07-174、克06-247、克06-127、克06-109、克06-782、克06-511、克06-186、龙辐麦06-0988、龙辐麦05-0613、克04-923、克02―368、龙辐k06-1613、龙辐麦06-0277、克06-964、克06-30、克06-842、克06-772、克06-388、克06―1191、克06-486、克06-698、克06-484、克07-183、克07-829、克06-874、克06―703、克06-479、克06-778,克旱16与龙麦26为参照。
4生育期调查及结果5月5日播种,5月20日出苗,各品种生育期差别不显著。
只有龙辐麦06-0988,8月6日成熟,生育日数78天,其他各品种生育期都在80天以上。
参照品种龙麦26与克旱16都在8月18日成熟,生育日数90天。
比参照品种生育期长的品种(系)有21个,是克06-578、龙麦33、龙06-6626、龙10135、龙06-6798、龙30342、克06-804、克07-174、克06-247、克06-127、克06-109、克06-782、克06-964、克06-842、克06-772、克06-388、克06―1191、克06-484、克07-183、克07-829、克06-778。
小麦品种展示试验总结

小麦品种展示试验总结
一、试验背景
中国是一个粮食大国,而小麦是中国民间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提高小麦种植的技术水平,2024年,在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下共同展开了一项小麦品种展示试验,目的是为科研人员提供多种不同品种的小麦参考,探索相应的适应性和品质,以更好地满足烹调口感和当地市场需要。
二、试验过程
1.种植条件准备:展示试验种植的小麦采用最新技术,根据当地地形和气候等因素,设计出合理的种植条件,为种植小麦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和环境保护。
2.种子选择:试验种植的小麦品种,经过多方向的研究,最终确定选用了七个小麦品种,满足不同植物的营养需求,保证在种植中提供营养和经济性。
3.田间管理:在工作中,管理人员根据田间情况不断调整水肥施用量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以保证小麦品种的最佳生长状况,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4.收获:收获后,大豆品种收获量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且产量均衡和质量均衡。
三、试验结果
1.植物高度和叶绿素含量:试验中,植物的高度都达到了正常的平均水平,且叶绿素含量也达到了科学要求的要求。
2.小麦成分:小麦样。
小麦试验总结

小麦试验总结1. 引言本文档总结了关于小麦试验的一系列研究和实验结果。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旨在探索如何优化小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2. 试验设计我们设计了一系列试验,包括种植不同品种的小麦、调整施肥方法和探索病虫害防治措施等。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我们采用了随机化布局和对照组设计。
3. 结果与讨论3.1 小麦品种选择我们种植了三个不同的小麦品种:品种A、品种B和品种C。
经过一年的观察和对比,我们发现品种A在产量和抗病性方面表现最佳,其次是品种C,品种B的表现最差。
3.2 施肥方法优化我们尝试了不同的施肥方法,包括有机肥和化学肥的不同配比。
结果显示,使用适量的有机肥结合化学肥的配比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比起单纯使用化学肥料或者过量使用有机肥,新的施肥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小麦的养分需求。
3.3 病虫害防治措施针对小麦常见的病虫害问题,我们尝试了不同的防治措施。
结果显示,及时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措施对于保护小麦的健康和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我们发现采用有机农药结合防治措施比纯化学农药更有效,且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3.4 结果分析综合以上结果与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选择适宜品种是提高小麦产量和抗病性的有效途径;•使用适量的有机肥结合化学肥可改善小麦的生长状况和产量;•及时的病虫害监测和有机农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对小麦的严重影响。
4. 结论本研究通过一系列小麦种植试验,对小麦的品种选择、施肥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探索和优化。
我们发现选用适宜的品种、采用适量的有机肥施肥和及时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这些发现对于小麦种植者和农业科研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优化小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以上就是本文对小麦试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小麦中熟组品种(系)区域试验总结

试验地于2017年设在黑龙江省八五○农场旱田科技园区32区,土壤质地为草甸白 浆土,地势较平 坦, 肥力中等偏下,前茬为大豆,具有喷灌条件,试验面积1.77hm2。整地采用上年联合整地机整地,翌年春旋 一 遍 ,春 施 肥 后 播 种 的 方 式 。 公 顷 施 肥 量 :基 肥 施 用 尿 素 105kg、磷 酸 二 铵 90kg、氯 化 钾 75kg;种 肥 施 用 磷 酸 二 铵90kg。田间管理:4月17日小区专用机械播种,播后镇压,三叶期进行压青苗。 苗后灭 草,公 顷用87.5% 2,4滴 异 辛 酯 375mL+75% 噻 吩 磺 隆 30g。 全 生 育 期 内 人 工 锄 走 道 4 次 。
(022)· 16 ·现 代 化 农 业 2018 年 第 11 期 (总 第 472 期 )
穗,降水基本满足了小麦对水分的要求,未进行喷 灌。7 月:月 平 均 气 温 23.0℃,比 上 年 21.9℃ 高 1.1℃,比
94cm,千 粒 重 32.5g,容 重 807g/L,公 顷 产 量 5600.0kg,比 对 照 增 产 6.3% ,增 产 不 显 著 ,居 第 2 位 。 c.龙春166 生育日数 90d,与 对 照 持 平。 秆 强 抗 倒 伏,抗 病 性 较 强,赤 霉 病 1 级,根 腐 病 3 级。 株 高
a.龙垦434 生育日数89d,比 对 照 早 1d。 秆 强 抗 倒 伏,抗 病 性 较 强,赤 霉 病 2 级,根 腐 病 3 级。 株 高
102cm,千 粒 重 33.8g,容 重 800g/L,公 顷 产 量 5866.7kg,比 对 照 增 产 11.4% ,增 产 显 著 ,居 第 1 位 。 b.克 春 131031 生 育 日 数 90d,与 对 照 持 平 。 秆 强 抗 倒 伏 ,抗 病 性 较 强 ,赤 霉 病 1 级 ,根 腐 病 3 级 。 株 高
实验田小麦育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在实验田开展了小麦育种实验,旨在筛选出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二、实验目的1. 筛选出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良小麦品种。
2. 探讨小麦育种技术,为我国小麦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用小麦品种为我国常见的冬小麦品种,包括济麦20、淄麦12、烟农19、济麦19、莱州95021、山农664、泰山21号、邯6172、汶农5号、临麦2号、山农优麦3号、山农优麦2号、烟农19号、烟农18号、鲁麦21号等。
2. 实验方法(1)品种筛选:在实验田内,将不同品种的小麦进行种植,观察其生长状况、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等指标,筛选出优良品种。
(2)杂交育种: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进行杂交,以期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3)单倍体育种: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的方法,快速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小麦新品种。
(4)田间试验:对育种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其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品种筛选在实验田内,经过观察和比较,筛选出以下优良品种:(1)济麦20: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
(2)淄麦12: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
(3)烟农19: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
(4)济麦19: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
2. 杂交育种通过对济麦20、淄麦12、烟农19、济麦19等品种进行杂交,获得了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经过田间试验,筛选出以下优良杂交组合:(1)济麦20×淄麦12: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
(2)济麦20×烟农19: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
(3)济麦19×淄麦12: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
3. 单倍体育种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的方法,获得了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小麦新品种。
2018-2019年宜阳县小麦品种试验总结报告

2018-2019年宜阳县小麦品种试验总结报告一、试验目的和意义小麦是宜阳县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优良的小麦品种对于改善农民种植效益、提高农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小麦品种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应宜阳县种植条件并且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小麦品种,为农民选用适合的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内容和方法1. 试验内容:本次试验共选取了10个不同品种的小麦进行试验比较,包括普通小麦、早熟小麦和精细加工小麦等。
试验选取了宜阳县中心地带的2个示范田作为试验基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分为3个重复,共分为4个处理组。
在试验过程中,对小麦的生长情况、抗病能力、产量以及品质等指标进行了全面的记录和观察,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试验结果和分析1. 小麦生长情况:试验结果显示,10个小麦品种在生长初期表现较为一致,但到了抽穗期和成熟期时,品种间的生长情况出现差距。
XX品种在生育期之后的生长速度较快,抽穗率较高,同时叶片颜色鲜绿,植株健壮。
2. 小麦抗病能力:试验结果显示,XX品种在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方面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感病程度较轻;而XX品种对小麦纹枯病的抵抗力较强,受病程度较低。
3. 小麦产量:试验结果显示,XX品种在小麦产量方面表现出色,平均亩产量达到X kg,比其他品种高出约X%;而XX品种产量较低,平均亩产量仅为X kg,比其他品种低出约X%。
试验结果显示,XX品种在小麦品质方面表现出色,口感好,品质较为稳定,适合用于精细加工;而XX品种在面筋强度方面表现优秀,适合用于制作面食。
四、结论和建议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小麦品种XX具有生长快、抗病力较强、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适合在宜阳县进行推广种植。
而小麦品种XX的面筋强度较高,适合用于制作面食。
建议农民在选择小麦种植品种时考虑到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及自身需求,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晚稻茬小麦品种展示试验小结

晚稻茬小麦品种展示试验小结晚稻茬小麦品种展示试验小结为加强对小麦品种的研究和推广,日前,我单位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进行了晚稻茬小麦品种展示试验。
经过近半年的试验,我们对比了不同品种的产量、品质、适应性等方面,作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一、试验基本情况本次试验种植面积达到了20亩,共选用了5个小麦品种,分别为雪莲88、华夏946、中优5号、新耀春和千禧1号。
种植密度为225株/m²,适用标准化耕作技术,每亩追肥尿素75kg,喷施尽量灵2000倍液剂,全程采用机械化耕种管理。
二、产量对比通过试验统计,五个品种的小麦产量有显著差异。
在平均亩产方面,华夏946最高,为5860kg/亩,其次是新耀春,达到了5750kg/亩,其余品种的亩产则在5200kg左右。
三、品质对比除了产量外,更加重要的是小麦的品质。
通过品质对比试验,华夏946、中优5号和新耀春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品质。
在最终的加工指标方面,中优5号的品质分数最高,达到87.5分,与华夏946不相上下;新耀春的品质分数也达到了86.5分。
雪莲88和千禧1号的品质分数则略低。
四、适应性对比除了产量和品质外,适应性也是我们考虑的一个重点。
经过本次试验的对比,我们认为,华夏946适应逆境环境的能力较强,可以适应耐旱和耐寒。
但是,雪莲88等品种适应环境相对较差,需要更加细心的管理才能发挥最佳作用。
因此,我们建议种植华夏946等品种时,应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晚稻茬小麦品种展示试验,我们对比了不同品种之间的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方面,并且结合了当地气候环境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
在未来的种植中,我们将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更加适合本地小麦种植的品种,从而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和生活水平。
小麦品种试验示范总结汇报

小麦品种试验示范总结汇报小麦品种试验示范总结汇报一、引言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品种选择对于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探索适应我国种植条件、高产高效、抗病抗虫的优质小麦品种,我单位开展了小麦品种试验示范工作。
在此次试验示范中,共测试了10个小麦品种,并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分析。
本报告将对此次小麦品种试验示范的结果进行总结和汇报。
二、试验方法1. 小麦品种选择:经过调研和分析,我们选择了10个小麦品种,包括6个优质小麦品种和4个普通小麦品种。
2. 试验设计:我们采用了随机区组设计,将试验地分为10个小区,每个小区栽种一种小麦品种。
3. 播种与管理: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性,我们在试验开始前进行了统一的基础处理。
并严格按照小麦的生产要求进行管理,包括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4. 观测指标:我们对小麦的生长情况、产量、籽粒品质等进行了全面的观测指标的测定。
三、试验结果1. 小麦生长情况观察:经过对小麦生长情况的观察,发现其中有4个优质品种生长状况良好,植株高大、茂盛,叶片翠绿且抗倒伏能力较强。
2. 产量观测:经过对小麦产量的测定,发现其中2个优质品种和2个普通品种产量较高,分别为XXX小麦品种和YYY小麦品种。
3. 籽粒品质观测:经过对小麦籽粒品质的测定,发现其中有3个优质品种和1个普通品种品质较好,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较低的杂质率。
四、讨论与分析1.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本次小麦品种试验示范中,有几个品种表现较好,对于我国小麦生产具有较高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2. 对于选择小麦品种,除了在株高茂盛、抗倒伏能力强、产量高等方面进行评价外,还应注重籽粒品质,尤其是蛋白质含量和杂质率的测定。
3. 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探讨优质小麦品种的培育与推广策略,以期提高我国小麦的生产水平。
五、结论通过本次小麦品种试验示范,我们对比了10个小麦品种的生长情况、产量和籽粒品质等指标,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2019—2020年度小麦品种展示试验总结

11
华伟 303
34.2 41.6
42.0
507.9
4
五、产量结果分析 试验田通过取样、室内考种分析,产量表现好的 品种有豫圣麦 21、致胜 5 号、世纪 281、华伟 303、百 农 4199,产量表现较好的品种有中洛 1 号、华麦 999、 济麦 44、西郭 2122、创星 26、中农麦 4007、晋麦 92、 周麦 30。 六、抗逆性分析 从 22 个品种的抗性来看,抗逆性表现好的品种有 豫圣麦 21、晋麦 92、世纪 281、怀川 709、致胜 5 号、 中洛 1 号,抗逆性表现较好的有华伟 303、周麦 30、 邯农 006、百农 4199、济麦 44、偃高 21、创星 26。 七、试验总评 本试验播种时,墒情充足,达到一播全苗。2019 年 11—12 月天气干旱,不利于小麦分蘖。2020 年 1 月、 2 月雨水充足,利于苗情转化。4 月气温偏高,雨水偏 少,有利于小麦扬花、灌浆,赤霉病不易发生。5 月初 正处于小麦灌浆高峰期,土壤干旱、气温极高,5 月 5— 8 日降水量小,由于土壤持续干旱,对小麦灌浆极为不 利,5 月 13 日对展示田浇灌 1 次,减轻了干旱。由于 小麦中后期一直没有有效降水,加之气温高,小麦干 旱导致提前成熟,对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无
轻
无
中
晋麦 92
轻
无
轻
无
中
豫圣麦 21
轻
无
轻
无
中
百农 4199
重
无
轻
无
中
晨博 998
重
无
无
无
中
济麦 44
中度偏重
无
无
无
中
洲元 9369
陈仓水地节水型小麦主推品种筛选试验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小麦栽培技术研究,发挥优质小麦品种优势,以期筛选出适合陈仓区种植的高质高效品种,按照省市安排,陈仓区完成了2021-2022年水地节水型小麦主推品种筛选试验。
一、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安排在陈仓区虢镇东阳种粮托管有限公司优质粮油高效创新种植模式试验示范园。
该试验田块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条件。
托管公司经营管理运行良好,前茬作物玉米。
二、试验品种及处理1、试验品种本年度采用把强筋组、中强筋组及中筋组三组合并为一组的试验方案。
其中强筋组参试品种5个,中强筋组参试品种3个,中筋组5个,合计13个品种。
强筋组试验品种为西农511、西农20、伟隆169、中麦578和金麦1号;中强筋组为西农235、西农059、巨良8079;中筋组为西农822、中麦30、农大1108、西农100和西农99。
2、试验设计试验地各品种基本苗均为18万株/亩,4个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3平方米(长4米,宽3.25米,行距25厘米,12行/区),重复之间走道100厘米,处理之间留25厘米,采用人工播种。
三、试验田间管理前茬为玉米,灌溉方式为井灌。
10月18日播种,亩播种量按照播量要求播种,旋地2次,结合整地亩施根美土美生物有机肥200.0公斤,奥特尔52%(27-16-9)复合肥60公斤。
由于前茬收获的是青贮玉米,几十吨的青贮机和重型拉运车对地的镇压非常厉害,大型拖拉机深翻的地都是大泥块,旋耕1次还是小坷垃,影响小麦出苗和生长。
吸取往年教训,种植大户整地质量差、出苗差的问题,旋耕2次,东西方向旋耕1次,南北方向再旋耕1次,把地整好。
11月19日冬灌1次,冬灌有利蓄墒保墒,踏实土壤,破碎坷垃,促进冬前分蘖,有利根系下扎,水的比热大,预防冬季突然降温。
冬前12月15日趁降雪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促进小麦冬前健壮生长,冬前分蘖达到2-2.5个,次生根达到4-7条。
1月13-14日试验地人工浅锄1次,弥合土壤裂缝。
3月4日亩用10%唑草酮可湿性粉剂13克+20%苯黄隆可湿性粉剂8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婆婆纳、播娘蒿、猪殃殃等阔叶杂草;间隔7天,3月11日亩用30克/升甲基二磺隆30毫升+280克/升烷基乙基磺酸盐90毫升+15%炔草酯微乳剂15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多花黑麦草、节节麦、野燕麦、蜡烛草等禾本科杂草。
小麦培育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探究小麦品种改良与培育的新方法,我们开展了小麦培育实验,旨在通过科学实验,分析不同育种技术和栽培措施对小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选用优良小麦品种:济麦20、淄麦12、烟农19等。
- 培育材料:有机肥、化肥、无土培养液等。
2. 实验方法:- 区域化种植:根据小麦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实行区域化种植。
- 肥料投入:增加肥料投入,配方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
- 光照条件:设置不同光照条件,观察小麦生长情况和产量。
- 无土栽培:采用无土栽培技术,观察小麦生长状况。
- 品种改良:通过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小麦新品种。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区域化种植:实验结果表明,实行区域化种植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不同品种的小麦在适宜的种植区域表现出较高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
2. 肥料投入:增加肥料投入,配方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实验结果显示,高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中低产田2500—3000公斤,氮磷钾配比为1:0.6:0.5—0.7。
3. 光照条件:不同光照条件对小麦生长和产量有显著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小麦产量和品质较高。
4. 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技术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实验结果显示,无土栽培条件下,小麦生长状况良好,产量较高。
5. 品种改良:通过杂交、诱变等方法,成功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实验结果表明,新品种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四、结论与展望1. 结论:- 实行区域化种植、增加肥料投入、优化光照条件、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和品种改良等方法,可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 培育出的新品种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小麦生产提供了新的选择。
2018-2019年宜阳县小麦品种试验总结报告

2018-2019年宜阳县小麦品种试验总结报告二、试验方法1.试验地点:宜阳县农科所试验基地。
2.试验时间:2018-2019年小麦生长季。
3.试验品种:本次试验选取了5个小麦品种,包括XX、XX、XX、XX和XX。
4.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在3个重复区进行了试验。
5.试验指标:主要评估了小麦的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等指标。
三、试验结果1.生长状况:从试验结果来看,各品种小麦的生长状况总体良好,没有出现严重的病虫害。
品种XX和XX的生长势头较为旺盛,株高和叶面积均较大,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性。
2.产量:各品种小麦的产量如下表所示。
| 品种 | 产量(公斤/亩) ||----|------|| XX | XXXX || XX | XXXX || XX | XXXX || XX | XXXX || XX | XXXX |从表中可以看出,品种XX和XX的产量较高,分别达到了XXXX公斤和XXXX公斤/亩,而品种XX的产量最低,只有XXXX公斤/亩。
3.品质:各品种小麦的品质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品种XX的千粒重较大,达到了XXXX克/粒,而品种XX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了XXXX%。
四、讨论与建议1.根据试验结果,品种XX和XX的生长势头较好,抗逆性较强,可以作为宜阳县小麦的优良品种推广种植。
2.品种XX和XX的产量较高,适合在宜阳县这个区域进行大面积种植,可以提高小麦的总产量。
3.品种XX的千粒重较大,适合用于面粉加工,可以提高小麦的经济效益。
4.品种XX的蛋白质含量较高,适合用于制作面食和面包等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5.今后的小麦品种试验中,可以进一步选取更多的品种进行比较,以求找到适合宜阳县种植的更优良的小麦品种。
六、参考文献无。
小麦示范试验总结

小麦示范试验总结小麦示范试验总结一、试验背景和目的: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稳定。
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的影响,小麦产量出现了下降趋势,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示范试验。
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比较不同种植方式、施肥措施和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找出最佳的种植管理方式,为农民提供科学的栽培技术指导,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
二、试验设计和方法:本次试验共设有四个处理组,分别为常规栽培组、优化施肥组、种植方式改良组和病虫害防治组。
在试验区域中,分别进行了不同的管理和处理。
常规栽培组采用传统的栽培方式,施肥和防治措施按照惯例进行;优化施肥组采用了新型的施肥技术,根据土壤的养分情况调整肥料种类和用量;种植方式改良组改变了传统的播种方式,采用了机械化的种植方式;病虫害防治组使用了新型的防治药剂,结合生物防治技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试验期间,我们对小麦的生长情况、产量和质量进行了定期的观察和测量,并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
三、结果和讨论:经过数个月的试验和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和讨论:1.常规栽培组和优化施肥组的对比:在常规栽培组中,小麦的生长情况一直较为平稳,但是产量和质量相对较低;而在优化施肥组中,由于根据土壤养分情况调整肥料的使用量和种类,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这一结果表明,合理的施肥是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2.种植方式改良组的效果对比:在种植方式改良组中,采用了机械化的种植方式,如使用播种机和收割机等。
与传统的人工种植方式相比,机械化种植方式在减少了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种植效率和产量。
因此,推广和应用机械化种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减少生产成本。
3.病虫害防治组的效果对比:通过病虫害防治组的观察和测量,我们发现使用新型的防治药剂和结合生物防治技术可以显著改善小麦的病虫害抗性,减少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进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总结

2 气象因素对小麦品种的影响
小麦生育期间平均气温 11.5℃,比常年高 0.9℃; 日照 1 453.5 h,与常年持平;降水 279 mm,比常年少 69.5 mm。 2013 年秋季(9~10 月)小麦播种前和播种 期间较常年 降水少,9 月份 较常年 少 37.5 mm,10 月 份比常年少 25 mm,土壤缺墒,于是在 10 月 13 日播 种后及时浇水,土壤墒情足、气温适宜,达到了一播 全苗、苗齐苗匀。 冬前积温比往年略高,日照时数长、 光照好,为小麦的冬前生长创造了条件,苗势旺,群 体大,大分蘖多,营养生长旺盛,对提高冬季抗寒性 和保证大分蘖数起到较好作用。 12 月中下旬及时进 入越冬 期,1~2 月 比 常 年 温 度 高 ,1 月 份 比 常 年 温 度 高 2.9℃,小麦遭受冻害轻,生长健壮,但又因为温度 高,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后期纹枯病大发生,严重 的田块达 5 级。 越冬期降 水偏少,12 月份 比常年少 14 mm,一月份比常年少 13.8 mm。 2~3 月份有效降水 也少,于是在 3 月 28 日进行了浇水。 小麦拔节及孕 穗期持续干旱,浇水时间及浇水次数偏少,导致亩成 穗较往年降低。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黄泛区地神种业农科院,前茬为玉米,
土壤质地为沙壤,地势平坦,肥力均匀。 1.2 试验品种
弱 春 性 品 种 :周 麦 23、洛 麦 24、花 培 8 号 、兰 考
198、 先 麦 10 号 、 怀 川 916、 漯 麦 18、 偃 展 4110 等 8 个品种;冬水组品种:周麦 32、周麦 27、周麦 26、周 麦 18、中育 9398、中育 12、中新 78、豫农 416、豫教 5 号、许科 718、百农 207、平安 8 号、洛麦 23、良星 66、 开麦 21、焦麦 266、新麦 26、农大 1108 等 18 个品种。 1.3 试验方法
小麦半冬性新品种区域试验总结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为了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新育成半冬性小麦(参试)品种在安徽省麦区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品质特性及其利用价值,鉴定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为安徽省半冬性小麦品种审定提供依据,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和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实施方案的要求,设置了本试验。
一、试验概况1、试验设计按照安徽省种子管理站的要求,本年度小麦区域试验不采用密码,区域试验种子由主持单位统一分发。
本试验共设置A、B二组,参试品种27个(不含对照),对照品种济麦22。
本试验采用统一田间试验设计,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
小区净面积13.34平方米(0.02亩),全区收获记产。
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
2、承试单位本试验共设凤台、固镇、濉溪、界首、利辛、蒙城、明光、萧县、宿州等9个试验点。
3、参试品种①A组参试品种富麦168、富麦1号、富麦668、丰星麦1号、丰星麦7号、丰星麦8号、山农28、濉麦16、濉麦21、山农999、淮丰联086、科麦16068、农易丰33、蜀鑫麦673共14个品种,对照品种为济麦22。
②B组参试品种富麦666、富麦2000、丰星麦2号、丰星麦5号、丰星麦6号、合丰麦8号、新研7号、杨科18、金海525、太麦198、淮麦606、豪麦608、科麦162共13个品种,对照品种为济麦22。
二、试验执行情况各试点试验设于当地有代表性的田块,试验区的前作为玉米或大豆。
底肥以复合肥、尿素为主,少数试点施用磷酸二胺与尿素。
施肥量因地力不同而有所差异。
试验方案设计播期10月15-25日,播种量根据发芽率、千粒重和试验点当地的田间出苗率确定,确保每亩基本苗为16万-18万株。
各试点区播期适时,播量适宜,出苗均匀,并按照当地大田生产实际确定田间耕作、除草、防治虫害与水肥管理措施。
三、田间试验结果与分析1、A组品种试验结果本组参试品种14个(不包括对照),产量幅度在561.23~625.22kg/亩之间,比对照济麦22增产幅度在-2.49~8.63%之间,增产的品种10个。
小麦试验工作总结

小麦试验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小麦种植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更
好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我院农业科研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小麦试验工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们的小麦试验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
首先,我们在小麦的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的
试验比较,我们筛选出了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优质小麦品种,并进行了大面积推广种植。
这些品种不仅具有较高的抗病性和适应性,还能够在丰收的同时保持小麦的品质和口感。
其次,我们在小麦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对种植密度、施肥水等
管理措施的试验,我们不断优化小麦的栽培技术,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我们还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点,制定了一套适合当地小麦种植的栽培技术指南,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科学种植小麦的指导。
此外,我们还在小麦抗病虫害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
通过对小麦常见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试验比较,我们找到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并进行了推广应用。
这些措施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小麦的产量,还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我们的小麦试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当地小麦种植业的发展
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小麦种植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小麦种植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安徽省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总结

逆 性 表现 优 良的小 麦 新 品种 ,我 们对 安 徽 省 近 年来 1 材 料 与 方 法 l 3个 小麦 半 冬性 新 品种 进 行 了 比较试 验 , 旨在 为 加 1 . 1 试 验 材料
大 新 品种 宣 传 和推 广 , 引导 新 品种 结 构 调整 , 促 进小
供 试 小麦 品种 共 1 3个 。 分别为: 华成 3 3 6 6 、 良星
出较好 的 品种 , 包括 : 宿 1 1 0 2 4 、 济麦 2 2 、 淮麦 2 2 、 金禾 9 1 2 3 、 宿6 1 0 8等 。
关键 词 : 小麦 ; 筛选 试验 ; 总 结
为进 一 步筛 选 出在安 徽 省 的适 应 性 、 丰产 性 、 抗 麦单 产 和品 质提 高提 供科 学依 据 。
为5 2 0 . 5 k g 、 5 3 9 . 5 k g 、 6 5 0 k g 。连 粳 7号 每 亩 实 产分 初 之 间均 可 。
别为 4 8 0 . 5 k g 、 6 5 8 . 5 k g 、 3 4 5 . 5 k g , 连 粳 9号每 亩 实产 4 . 2 粳稻 高产 栽培 集成 技 术 分别 为 4 6 3 . 5 k g ( 一期 ) 、 4 0 9 k g ( U . 期) 。说 明 : 播 期 与 4 . 2 . 1 适期 播 种 5月 初 都可 以成 熟 . 3个播 期 中除嘉 优 2号第 三期 是 4 . 2 . 2 合 理 密植
管水 原 则 上是 两 保 两 控 .插 秧 至
分 蘖期 保 浅 水 , 以利 分 蘖早 生 快发 , 分 蘖 高 峰期 至 孕
4 结 论
4 . 1 粳稻 品种 选 择
穗期控制灌水 , 适度 晒 田, 以利 控 制 无 效 分 蘖 , 孕 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品种筛选试验总结]小麦品种区域试验
1 试验目的筛选出适合嫩江县不同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成熟期适当的小麦新品种,特制定本方案。
2 试验基本情况本试验落实在嫩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地。
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3%左右。
秋浅翻深松整地,春起垄。
亩施化肥尿素8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氯化钾4公斤。
5月5日人工播种,设计平方米保苗600株。
每个处理6行,行距30厘米,行长10米,面积30平方米。
田间管理同生产田。
3 供试品种供试品种43个:龙辐麦18、龙06-6508、龙辐麦16、克04-213、克06-578、龙麦33、龙06-6626、龙06-6269、龙10135、龙6162、龙06-6798、龙30342、克06-804、克07-174、克06-247、克06-127、克06-109、克06-782、克06-511、克06-186、龙辐麦06-0988、龙辐麦05-0613、克04-923、克02―368、龙辐K06-1613、龙辐麦06-0277、克06-964、克06-30、克06-842、克06-772、克06-388、克06―1191、克06-486、克06-698、克06-484、克07-183、克07-829、克06-874、克06―703、克06-479、克06-778,克旱16和龙麦26为对照。
4 生育期调查及结果5月5日播种,5月20日出苗,各品种生育期差别不显著。
只有龙辐麦06-0988,8月6日成熟,生育日数78天,其他各品种生育期都在80天以上。
对照品种龙麦26和克旱16都在8月18日成熟,生育日数90天。
比对照品种生育期长的品种(系)有21个,是克06-578、龙麦33、龙06-6626、龙10135、龙06-6798、龙30342、克06-804、克07-174、克06-247、克06-127、克06-109、克06-782、克06-964、克06-842、克06-772、克06-388、克06―1191、克06-484、克07-183、克07-829、克06-778。
和对照品种生育期一致的品种(系)有3个,是龙06-6626、克02―368和克06-479。
其他各品种生育期都在87天~90天之间。
5 产量调查结果 5.1 千粒重千粒重在40克以上的品种(系)有8个,是克06-30、龙30342、克06-964、龙麦33、龙辐麦18、克06-578、龙06-6798、龙06-6269,千粒重分别是46.9克、45.8克、44.9克、42.6克、40.6克、40.3克、40.2克、40.0克。
其他品种(系)千粒重都低于40克。
5.2 穗粒数穗粒数40粒以上的品种(系)有3个,依次是克06-127、克06-388、克06-698,分别是41.2粒、40.0粒、40.0粒。
穗粒数在35―40粒之间的品种(系)有8个,依次是克06-484、克06-874、克06-486、克06-964、克02―368、龙麦26、克06―1191、龙6162,穗粒数分别是38.5克、38.3克、38.2克、36.9克、36.3克、36.1克、35.8克、35.5克。
其他品种(系)千粒重都低于35克。
5.3 测产结果经测产,比对照品种克旱16公顷产量4881.5公斤,增产10%以上的品种有13个,比龙麦26公顷产量5172.7公斤,增产10%以上的品种有7个。
比克旱16和龙麦26均增产10%以上的品种有7个,产量排序依次是克10-109、克06-127、克06-772、龙麦33、龙06―6798、克06―186、克06―30,公顷产量依次是6732.3公斤、6499.9公斤、6378.1公斤、6047.2公斤、6068.7公斤、6045.公斤、5709.5公斤。
较克旱16增产10%以上,而较龙麦26增产低于10%的品种有6个,依次是克06―484、龙辐麦K06―1613、龙辐麦18、克02―368、是龙辐麦16、克07-183。
其他各品种均比克旱16和龙麦26增产小于10%。
6 试验结论比对照品种克旱16和龙麦26均增产10%以上的品种有7个,其中克10-109、克06-127、克06-772、龙06―6798、克06―186、克06―30,均比克旱16和龙麦26增产10%以上,克06―484、龙辐麦K06―1613、克02―368、克07-183,比克旱16公顷增产10.0%,建议继续进行试验。
而龙麦33、龙辐麦18、是龙辐麦16在嫩江县进行了三年以上实验,并且是已经审定的品种,建议在生产上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