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践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践探索
作者:常瑞兰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16期
摘要:当前国有企业虽然在不断推动其内控体系建设,但由于惩罚机制不严,执行力度不够,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其内部控制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出发,重点理清了国有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中应处理好的几项关系,为类似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体系建设内部控制
一、引言
随着企业两权分离的实现和主体地位的确定,内部控制对于国有企业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管理层的注意,要想实现真正的企业现代化管理,建设合理、有效的内控体系显得尤其重要。随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颁布,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特别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出台,更是极大的完善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国有企业虽然不断地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但当前由于惩罚机制不严,执行力度不够,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其内部控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权责不分明;控制程序不合理,控制重点不明确等问题。当前,随着国家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大,国有企业面临的机遇不断增多,承受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国有企业的当务之急。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可以将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促进企业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保障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够全面覆盖、规范企业内部各部门与环节的决策活动、管理活动、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发挥较好的控制作用。因此,内控体系的良好建设能加快企业业务流程的有效循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防范企业风险的有力保障
企业内部控制本身涵盖在全面风险管理范畴内,是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识别与应对,重点加强对企业经营薄弱环节的控制,尽量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使企业风险降低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做好内
部控制是重要保障,也是必备环节。企业只有从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做起,不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制度规避风险,责任降低风险,才能使企业安全、持续运行,否则,处于失控状态的企业最终将会被市场淘汰。
(三)满足监管和信息披露的迫切要求
内部控制的存在是市场监管发展过程中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其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披露已成为监管层的法定性要求。近年来,各类舞弊和内控失效事件频发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司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造成的,随着投资者和政府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状况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要求越来越高,有效的内部信息披露不仅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层及时了解并关注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从而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同时也有利于外部信息的使用者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作出准确评价,从而进行决策。
三、国有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内容
(一)加强领导组织,提高内控意识
企业只有创造出良好的内控环境,才能有效地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国有企业应成立内控工作领导小组,由董事长担任组长,主要负责公司内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检查和监督等工作;同时成立内控工作实施小组,由总经理担任组长,具体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宣讲、部署及日常运行等工作,使员工充分意识到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激发员工的认同感,明确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的关系,规范工作流程,防范经营风险,为内控体系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二)梳理业务流程,编制风险清单
国有企业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初步调研与评估,从财务报告入手,确定关键的业务流程。对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存在的风险,针对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和控制设计,编制公司业务层面风险数据库,并将风险对照到相关业务流程中,还应通过自上而下的职责与权限梳理,将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提升到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风险数据库进行不断地更新与维护。同时要关注业务流程的优化,本着“抓大放小”的原则,关注重要风险以及关键控制点,对业务流程梳理与优化并重,为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
(三)开展穿行测试,整改内控缺陷
在前期业务流程梳理及优化的基础上,国有企业内控领导小组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各业务部门实行穿行测试,找出流程上、制度上、操作上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内部控制缺陷应该明确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牵头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时间节点、交付物及责任人,认真组织开展整改工作。配合单位要积极配合牵头责任单位,协助牵头责任单位,共同完成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工作。
(四)做好自我评价,强化内控审计
内部控制作为管理中的控制职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程度取决于这一控制职能是否在整个动态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如何。国有企业要对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有效性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有合理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支持企业实现既定目标,并且整个内部控制评价是贯穿于企业日常业务流程与绩效评价中的。国有企业不仅要关注某一时点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与健全性,同时更要关注这些制度在一定时期运行的有效性,包括运行过程与运行结果的有效性。企业应从制度评价、流程评价、风险导向三个维度展开评价,做到“控制执行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把握好以下几点关系
(一)把握好内部控制制度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内部控制制度属于硬性规定,而职业道德则属于软性约束,其完成程度必须依赖个人职业道德的自律力量。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仅需要硬性规章制度的约束,更要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人力资源政策,维护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员工培训机制和考核机制,不断提升员工的自身素养,发挥改善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把握好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作为国有企业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其内容涉及到单位的各项业务流程,需付出较高的成本。鉴于成本效益原则,国有企业必须要把减支增效作为平时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让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尊重企业现实、注重实际效果,严格控制企业成本费用支出,确保企业成本最小化,还应建立关键业务环节的控制机制,严格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在合理的水平范围之内。
(三)把握好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的关系
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运行的监督,应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审查及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做好事前防范及事中控制工作。同时,国有企业还应进行外部审计,董事会和经理层有必要与外部审计师进行沟通,征求外部审计师的风险治理意见,做好事后评价及反馈工作。国有企业应加强外部审计师与内部审计师交流与沟通,特别要关注内部审计师针对企业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所提出的问题。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