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践探索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目录一、内容概要 (2)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体系概述 (3)1. 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的定义 (4)2.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的重要性 (5)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现状分析 (6)1. 现有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的构成 (7)2. 存在的问题 (8)(1)制度建设不完善 (9)(2)监督机制不健全 (10)(3)信息化水平不高 (11)(4)人员素质和技能不足 (12)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的构建 (13)1. 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的原则 (14)2. 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的框架 (15)(1)风险评估体系 (16)(2)控制活动体系 (18)(3)信息与沟通体系 (19)(4)监督评价体系 (21)3. 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的实施路径 (22)(1)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23)(2)强化监督机制的执行力度 (24)(3)提高信息化水平 (25)(4)加强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 (26)五、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的完善 (27)1. 持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29)2. 加强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建设 (30)3. 强化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协同作用 (31)4. 建立问责和激励机制 (32)六、案例分析 (33)1. 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34)2. 取得的成效与存在问题分析 (36)七、总结与展望 (37)1. 研究总结 (38)2.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39)一、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旨在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以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文章开篇即指出,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企业资产安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构建和完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更是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安全。
在构建方面,文章强调应从组织架构、制度建设、流程优化等多个方面入手,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2024年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及对策》范文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及对策》篇一一、引言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与稳定。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与挑战。
因此,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对于提升企业治理水平、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已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
大多数企业已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自身情况,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资金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和控制。
此外,一些企业还引进了先进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和手段,如信息化管理、风险评估等,使内部控制更加科学、高效。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尽管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其次,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存在漏洞,难以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
此外,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不佳。
四、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不足,缺乏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和认同;二是制度设计不够科学,未能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专业的审计人员;四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如经济周期、政策调整等,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对策与建议针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和认同。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增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优化和调整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3.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新形势下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益探索
新形势下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益探索摘要: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也在不断建立。
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断的加强,既是会计制度的需要,也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
本文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和完善举措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内控制度有益探索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用(一)确保企业会计资料和经营管理信息的完整、真实、可靠虽然会计信息最终是由财会部门予以提供的,但是由于各种资料所经的环节很多,信息来源的渠道非常复杂,业务人员的素质不一,这就使得会计信息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只有及时、真实的会计信息才具备使用的价值。
在内控系统的调节检查作用下,能够使会计及其业务记录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得到保证和提升。
(二)确保各部门生产经营的可靠和正确,从而使会计制度得到贯彻和执行在会计制度里,内部控制制度贯穿在整个会计制度中,而不能作为独立成分存在,它能够保护会计制度的整个实施过程。
严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制度的顺利执行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使岗位责任制得到加强,从而使业务处理效率得到提升内部控制制度通过业务授权处理,能够使企业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职权和范围得到明确,对专业优势的发挥有利,能够使会计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有利于岗位责任制得到加强,对业务办理者能够尽职尽责完成任务有利。
二、企业内控制度的解决对策(一)适度授权要想确保企业能够正常的运作,一定要保证授权的合理性。
企业不仅要对经营决策的权威性和决策性予以保证,同时还要对经济行为的遵纪守法和经济效益加以保证,这当中就牵涉到怎样进行适度的分权。
一来,授权的盲目性会到这内部控制制度的效能发挥产生制约作用;二来,授权的无序性也是不利于企业各岗位职能的发挥,因此,应当根据控制环节的不同,进行不同程度和层次的授权,如此才能够使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地运行。
总而言之,在进行授权时,一定要对授权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确保管理制度和经营决策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确保权力制衡得以实现。
国有企业内控制度体系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因素,从实际情况着手合理划分,确保不同岗位可以承担不同的责任,履行不同的工作义务,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
通过优化组织结构,进而在工作中形成相互监督管理的局面,部门之间互相制约,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前进。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若图书馆领导层能够以身作则,能够意识到内控工作的价值,以及重视程度较高,能动态化地制定相关制度,如此往往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所以,图书馆在实际运营时,可以采用上行下效的方式,不仅要从纵向实现环环相扣,还要尽可能地实现横向拓展,保障内部控制工作的覆盖面,推动各项内控活动的有序进行。
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监管,及时查找其中存在的纰漏,指出并要求对应工作人员立即整改,审核合格之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作流程。
(三)发挥信息技术应用优势首先,财务部门应搭建专门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并设立不同的数据库,购买兼容性较高的软件,优化内部控制系统程序,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
各项数据及时上传到该信息化平台中,规范相关格式内容,减少人才操作造成的误差。
其次,为了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安全性,不同的财务人员在登录该系统时需要设置独立的密码,且不得随意告知他人,确保财务人员进入管理平台的权限设置合理。
在该平台中,财务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工作,信息平台管理工作指定专人负责,进而保障平台信息传递的安全性。
再次,在该平台中综合应用各类技术,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扬长避短、相辅相成。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挖掘数据背后蕴含的价值,辅助财务人员把握数据变化规律,进而提高数据的应用率。
最后,在图书馆内加大宣传力度,要求各个部门及时将对应的工作内容上传到平台中,由财务人员进行专门的汇合整理,加强信息之间的沟通交流,避免出现信息孤岛以及信息传输滞后的情况。
图书馆还可以和其他单位合作,打造区域集成化的平台网络管理系统,从而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图书馆固定资产包含了馆藏资料、设备仪器等,针对图书馆涉及的固定资产,财务人员需要全方位地了解,并结合现实发展需求,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进而实现固定资产的标准化管理目标。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三篇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三篇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一篇1国有企业现有的内外部监督体制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摸索,我国已建立完善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有企业的大监督机制,财政部管资产,中组部管干部任命,党的工作由中央工委管,稽查特派员由国务院派遣,还有国资委、工商、税务、审计、海关、银行等部门甚至社会舆论,也都对国有企业起到有力的外部监督作用。
在企业内部,按照公司法建立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基本的内部制衡监督机制,同时企业内部建立的有党组织(包括工会)、内部审计、财务、法律、人力资源、巡视、纪检监察等内部监督机制。
近年来,国资委加强了国有企业外派监事会制度的实施,外派监事会监督与企业内部纪检监察、审计等方式有机结合,已形成联合实施、协同联动、规范有序的监督和责任追究工作机制,从而将对国有企业的内外部监督机制有效地结合起来。
2现有的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监督工作,没有现成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许多工作还处在探索之中,监督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1)目前对国有大企业的监督存在多头管理,监管机构职能重叠,工作交叉,责任不清,影响监督效能。
(2)国有企业问题上法规政策体系存在政出多门、部门间存在利益冲突、部门规章之间有矛盾和不一致的情况。
(3)内控体系不健全,有的企业海外重点项目监管不力,特别是海外工程项目、企业收购兼并等监管缺失,存在采购、分包环节不规范,程序流于形式等问题。
(4)审计监督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存在事后性、审计要求不能落实到位的问题,而社会审计受整个社会诚信环境、同业竞争的影响,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5)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是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但是职代会的监督大多是以下监督上,职能很难落实到位。
(6)纪检部门监督晚。
与审计监督相比,纪检部门的监督虽具备较强的惩处手段,但对于已经造成的企业资产流失情况,纪检监督明显滞后。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及建设对策研究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也不断提高,这也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但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依然存在。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是怎样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哪些问题与难点以及怎样应对这些困难……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学术期刊文集(2013)目录一、基础篇1、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浅析_郑志强.pdf12、关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_柏善锋.pdf33、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_黄栋.pdf44、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_周敏.pdf55、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_付彩霞.pdf76、浅议国有企业内部控制_赵瑞敏.pdf97、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内容_姚宝辉.pdf128、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特殊性及其现实选择_陈容.pdf149、关于非上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_陈娟.pdf17二、问题篇1、关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_唐斌.pdf192、关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优化问题的探讨_马延蕾.pdf20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及措施的探究_虞志强.pdf224、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熊晓玲.pdf245、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探究_蒋颖.pdf266、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_杜敏.pdf277、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及对策_唐文利.pdf298、浅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张涛.pdf319、试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_黄良生.pdf3211、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应对措施_佟彤.pdf3612、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分析及对策_战飞.pdf38三、对策篇1、对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思考_刘建波.pdf412、对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问题的研究_周燕敏.pdf423、构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_王淑娜.pdf444、关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思考_刘洋.pdf465、关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探析_周军.pdf496、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策的研究_李大安.pdf507、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案构思及其完善措施_程群.pdf528、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实践与探索_黎文建.pdf539、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的研究_李维刚.pdf5510、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有关探讨_董大维.pdf5711、论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_钟玥.pdf5912、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_朱爱民.pdf6113、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_史磊.pdf6314、如何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_苗莉.pdf6415、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_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_孙宏华.pdf6616、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_以公路建设项目控制为例_周洪宇.pdf67企业管理 Management一、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也不断提高,这也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但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依然存在,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缺陷的不足。
探索构建国有企业协同高效内部监督体系
1.合理安排年度计划 通 过 审 巡 结 合 ,在 内 部 审 计 和 巡 察 对 象 的 选 择 、重 点监督内容的确定等方面综合考量,加强对“三重一 大 ”决 策 和 重 点 经 营 环 节 的 监 督 ,进 一 步 健 全 对 重 点 领 域以及关键环节的监督力度,规范开展对招投标管理 及 物 资 采 购 、大 额 资 金 管 理 使 用 、重 大 投 资 决 策 等 重 点 环节内部控制监督。 从 项 目 实 践 来 看 ,一 方 面 ,降 低 了 集 团 内 部 监 督 管 理成本。集团内部审计和党委巡察都强调监督工作的 全 覆 盖 ,各 自 的 工 作 任 务 都 十 分 繁 重 ,但 将 二 者 的 目 标 任务共同谋划,特别是对集团领导层关注的重点问题 进行合理分工。协同监督工作机制可以避免了对同一 事 项 反 复 监 督 复 核 ,减 少 监 督 组 人 员 、缩 短 现 场 检 查 时 间 ,有 效 提 升 了 监 督 质 效 。 信 息 交 流 、 双 向 互 动 是 审 巡 结 合 的 核 心 内 容 ,以 2022 年 度 巡 审 同 步 项 目 为 例 , 此 次 被 巡 察 单 位 系 第 一 次 作 为 巡 察 对 象 ,巡 审 开 始 前 ,集 团 巡 察 办 通 过 发 函 征 询 、面 对 面 沟 通 的 方 式 ,提 请 审 计 部 门 提 供 被 巡 察 单 位 审计材料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方向,审计部门在 项目信息共享方面为巡察提供有力支持,为巡察组提 供了巡前人员培训,巡察组充分利用现有的内部审计 成果迅速找准监督靶心。 另 一 方 面 ,也 能 减 轻 被 监 督 单 位 迎 检 压 力 ,减 轻 协 调 配 合 的 工 作 量 。 巡 察“ 政 治 体 检 ”和 审 计“ 经 济 体 检 ” 双 轨 道 并 行 、优 势 互 补 ,很 大 程 度 上 节 约 了 被 监 督 单 位 的时间和精力。 2 . 协 同 开 展 监 督 检 查 ,快 速 高 效 完 成 监 督 工 作 对 同 时 列 入 巡 察 计 划 和 审 计 项 目 计 划 的 单 位 ,推 行“ 审 巡 结 合 ”,分 别 成 立 巡 察 组 、审 计 组 ,在 组 员 的 配 备 、进 驻 实 施 时 间 的 安 排 、工 作 方 式 、协 作 机 制 等 事 宜 等 方 面 ,实 现 统 一 调 配 ,巡 察 与 审 计 人 员 同 时 进 场 ,做 到分工不分家。 巡 察 在 政 治 高 度 进 行 的 监 督 工 作 ,权 威 性 高 ,震 慑 力 强 ,特 别 是 在 发 现 和 落 实 问 题 线 索 的督 体 系 发展。本文通过分析 集团内部审计 和 巡 察 监 督 的 工 作 机 制 ,探 索 内 部 审
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探索
实践证明 , 这些假设是合理 的 。内部牵制机制确 实有效地 减少了错误和舞弊行为 。因此 , 在现代 内部控制概念中 , 内部牵
制仍 占有重要地位 , 是有关组织和岗位控制的基础 。 事实上 ,复式记账本身也是作为 内部 牵制机制而产生 的 ,
题, 却是各大投资银行和各企业共同具有且必须解决的。具体
强烈 , 以分工为基础的牵制思想便产生了。应 当说 , 分工和私有 制是内部控制产生的经济基础。
从本 质上来说 , 内部牵 制的基本 目的是查 错防弊 , 段为 手 职务分离和账 目 核对 , 主要控制对象是钱 、 、 等。正如《 帐 物 柯氏 会计辞典》 所指 出的 :内部牵 制是为提供有效的组织和 经营并 “
已经与公 司法人治理结构 、 内部组织结构 、 管理层次 和运营过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 , 已存 在着内部控制 的基 本思 想和 早 初级 实践形式 。这就是由于分工而形成的内部牵制。虽然原始
社会 中就 有 了分 工 , 是并 不 是 只要 “ 工 ” 但 分 就一 定存 在 “ 牵
制” 随 着私有制的产生 , 。 财产的所有者对财 产的控制欲望愈加
控制分为 “ 会计 控制 ” “ 和 管理 控制” 是为了按照 公认 审计标准 ,
来规范内部控制检查和评价的范围。“ 会计控制” 一般对财务记
录产 生直接的 、 重要 的影响 , 审计人 员必 须对它作 出评价 ;管 “ 理控制 ” 常只对财 务记录产生间接的影响 , , 通 因此 审计人 员可 以不对其作评价 。但是 , 如果审计人员认为 , 某些管理控制对财
程有了紧密联系与融合 , 就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建设中必备 但是 的完整 洼、 综合性 、 灵活性和缜密性等要求 而言 , 多公司在建 许 立、 、 健全 完善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 提高公 司对运营 和风 险的 自 调控能力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到位 , 我 这种现状无疑 需要 我国公 司中的管理者 对此加 以重新 审视 和不断地进 行创新 与 改进 , 否则会使 我国公 司的内部控制始 终处于 低水平 、 低效 率 的重复建 设或停滞的状 态 , 更有甚者会 出现严 重的亏损 、 倒闭
构建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在中国国有企业内部,纪检监察部门通常被认为是监督的唯一部门,而其他部门则只需专注于业务管理。
然而,这种单一的监督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复杂多变的管理需求。
因此,构建企业“大监督”体系是必要的。
这种体系将整合各种监督资源,包括审计监督、法律监督、财务稽核、购销监管、技改检查、民主管理和舆论监督等,形成监督合力,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覆盖的监督工作。
二、构建企业“大监督”体系的实践路径一)建立专业化监督机构,强化专业化监督。
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核心是专业化监督机构。
这些机构应该由专业人才组成,具备丰富的监督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监督企业的各个方面。
此外,这些机构应该与企业的业务管理部门相互协作,确保监督工作的全方位覆盖。
二)加强群众监督,提高监督效力。
企业“大监督”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监督。
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举报机制,鼓励员工和社会公众举报企业内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此外,企业还应该积极回应群众的监督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监督效力。
三)加强组织监督,形成监督合力。
企业“大监督”体系还应该加强组织监督,确保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协作。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各部门的工作符合规定,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企业还应该加强与外部监管机构的合作,形成监督合力,共同维护企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结语构建企业“大监督”体系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防范风险、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举措。
企业应该加强专业化监督、群众监督和组织监督,形成监督合力,确保企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构建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的,它可以弥补企业内部监督的不足,提高监督效率,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
同时,这种监督体系也符合现代管理理论中“分权、分层、分工、协作”的原则,可以实现各职能部门的协同作用,形成整体优势。
二)构建企业“大监督”体系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降低监督成本。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开开实业”强化内控制度建设的实践探索
三 探索模式 建章立镧
根 据公 司 运行 的现 状 ,经 过 多次 的 专题 讨论 研 究 ,确 立 公 司 的 内控制 度框 架为 三个 等 级和 “ 1 + 2 ”的模 式 。三个 等级 文 件 即 :一级 文 件 为 国家 规 定 的 法律 、法 规等 ;二 级 文件 为 按 相 关 法 规 编写 的与 “ 指 引” 相 对应 的十 八项 制 度 ;三级 文 件 侧 重 于 可 操 作性 ,比 较细 分 化 的 规定 各 责 任部 门 、操作 人 员 应 遵循 的
的形式 对 建立 健全 内部 控 制提 出原 则 要求 。2 0 0 8 年5 月财 政部 、 证 监 会 、审计 署 、银 监 会 、保 监 会 等 五部 委 联 合 下 发 了 《 企 业 内部控 制基 本 规范 》。2 0 1 0 年4 月财 政部 等五 部 委再 次联 合下 发 了 《 关 于 印发 企业 内部 控 制配 套 指 引的通 知 》,明确 自2 0 1 2 年1
.
解读政策 理漓思路
内 部 控 制 作 为 公 司 治 理 的 关 键 环 节 和 经 营 管 理 的 重 要 举 措 .在 企 业 发展 壮 大 中具 有举 足 轻 重 的 作 用 。为 了 引导 企业 进
一
步 加 强 内部 控 制 ,1 9 9 9 年修 订 的 《 会 计 法 》,第 一 次 以法 律
一
控 体 系 和 其他 公 司 治理 体 系 的 关系 ;各 规 范文 件 的 强 制性 与 指 导 性 关系 有充 分的理 解 。
新形势下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路径探索
新形势下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路径探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也越来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内部控制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套管理机制,通过明确职责、确保资产安全、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等方式,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在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呢?本文将从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意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加强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需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体系是指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大要素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道德风险意识;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控制活动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实施的各种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内外的信息传递和沟通;监督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
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控制环境的建设,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提升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二是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识别各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三是加强控制活动的执行,健全各项制度和流程,确保各项活动按照规定进行;四是加强信息与沟通,保障企业内外信息的及时传递和畅通沟通;五是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加强内部控制意识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所有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
企业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员工内部控制意识的宣传和培训,使员工深入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效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知识水平。
构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理论探索
外, 企业 面临的外部风 险 因素—— 经 营风 险在不 断提 高 , 故
企 业 需 要 辨别 、 分析 防范和控制 经 营风险 , 引 入 全 面 风 险 评
估机制 。 3 . 3 设 立 良好 的控 制 活 动 企业 在制定控 制 活动 时关 键 就 是要 寻找 关键 控 制点 , 管理 学家麦克考勒把“ 恰 当地 划分 每个人 的职 责范 围” 作为 管理 的首要原则 ; “ 组织 理论之 父” 韦伯 提 出了“ 科层 制” , 严 格地 把职责与权 限等 级化 , 规定 了每个 人 都 只能在 自己 的 权 责 范 围 内行 事 。《 规 范》 着 重强 调 了 岗位 轮换 制 度 , 相 应 的, I I A亦 给出 良好 的标 准要求 内部 审计师避 免确认 自己以
前的业务 。
2 我。 国 企 业 内部 控 制 制 度 的 现 状
本世纪初 发生 了很 多影 响 深远 的 财务 丑 闻 , 美 国 催 生 了《 萨班斯—— 奥克斯 利法案 》 ( S 0 X, 或者 S O A) , 中 国 催 生 了《 企业 内部 控 制 基本 规 范 》 以及 《 企 业 内 部 控 制 配 套 指 引》 。S OX 法 案 中对 内部 控 制 主 要 涉 及 1 0 3条 款 、 3 0 2条 款 、 4 0 4条 款 , 对在美 上市 公 司影 响到 信息披 露 委员 会 的组 建 、 董事会实践 的改变 、 审计 委员会 实践 的变 化等 。从 2 0 0 6年 7月 1 5 日起 , 所有 在 美上 市 的外 国企业 , 必须 执行 S 0X 法 案 。我 国亦 别 有 深 意 地 发 起 成 立 了一 个 由 财 政 部 、 证监 会 、 国资委共 同参 与 的“ 企业 内部控 制标 准 委 员会 ” , 其 使命 是 自2 0 1 2 年 1 月 1日起 扩 大 到 在 上 交 所 、 深 交 所 主 制 定 和 发 布我 国 企 业 的 内 部 控 制 标 准 , 旨在 建 立 一 套 具 有 公 司 施 行 ; 板上市 的公 司施 行 ; 在此基础上 , 择 机 在 中小板和创 业板 上 权威性 、 公 认性 和统一性 的内部控 制标准 体 系 , 标 志着 中国 市的公 司施行 我国应积极 引入企 业 风险管 理整体 框架 指 的内控时 代的来临 。 导 企 业 内部 控 制 的 实 践 活 动 : 一 是 内部控 制 中观念 的转 变 ; 3 现 代企 业 内部控 制制 度的理 论探 索和 实践 二是进一步完善 风 险 的评估 与 应 对方 法 ; 三 是要 注 重公 司 3 . 1 企 业 控 制 环 境 的 改 善 治 理 结 构 在 内部 控 制 中 的作 用 等 。随 着 我 国 企 业 内 部 控 制 企 业 的经 营 活 动 离 不 开 控 制 环 境 的 影 响 , 在 控 制 环 境 相关 规 范 、 制度的建立和完 善 , 我 国 企 业 在 内 部 控 制 制 度 建 中体 现 了 一 个 企 业 的 控 制 活 动 的 形 式 和 内 容 。企 业 经 营 的 设 上 必 将 走 出一 条 适 合 自 己 的 发 展 道 路 。 整体 战略 、 经营风 格 、 经 营 文化 , 影 响 着 整 个 组 织 成 员 的 控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研究
控 制的过程施 以恰 当的监督 ,就很难发
使权利 和承担责任的机构 ,并要积极地
挥出应有 的作用 。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 推行独立董事制度 ,在董事会 中设置一
方 式 的 问题 ,我 国 企业 内部 控 制 活 动 中 最 薄 弱 的环 节 就 是监 督 环 节 ,监 督 层 次 定 比例 的独 立 董 事有 利 于 完 善 公 司 治 理
运 用 到 我 国 内部 控 制 的 理论 研 究 中来 。 从 政 府 方 面来 看 , 自 2 世 纪 9 0 0年
代起 ,我国政府 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 制的推动力度 ,颁布和修 订了一系列 内
部 控 制 相 关 法 律 法 规 , 主要 有 19 96年
制存在的问题 , 建立科学、 完善的 内部控 制系统 , 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 加强企业 管理 、 防止控制弱化的迫切要求 。
责任中心管理 、预算管理等一系列基础
性工作。企业界越来越意识到强化 内部
规 范 社 会 主 义 市 场经 济 秩 序 ,都 有 着 十
公 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 有效治理机制和监督 制存在缺陷 ,比较重初
控制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防范经营风 分 重 要 的 意 义 。
险的重要性 ,越来越 多的企业开始重视
1 . 良好 的内部控制环境 缺乏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 的基础 ,直接 关系到企业 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 。目 前 ,我 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还存在诸
义务 关 系 ,而对 横 向 阳
的重 视 。
2缺乏风险评估机 . 风险是客观存在 除。 风险和收益并存 , 体, 要参与市场竞争 ,
■
使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 以实现而建立 些专家学者纷纷将 C S O O报告所提出的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索
( ) 业 自身 对 制 度 认 识 不 足 一 企
控制要 求 的法 律 , 为 《 计 法 》 作 会 的配套 法规 之 一 , 政部 于 财 20 年 6月颁布 了《 01 内部会计控 制规范一基本规 范( 试行 )和 》 《 内部 会计控 制规 范一货 币资金 ( 试行 ) 。2 0 我 国《 》 0 8年 会计 法》第一次 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 内部控 制提出原则要求 ,
企 业 内部 控 制 制 度建 设 的探 索
林 萍
( 西 国 际商 务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西 南 宁 5 00 ) 广 广 3 0 7
【 摘 要 】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 代企业在对经 济活动进行管理 时所采用 的一种 管理手段 , 是企业有效 管理 体系 中
不 可缺 少 的 一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财 务 管理 的核 心 问 题 。 随 着 经 济 的 发 展 , 济 关 系 的 复 杂 化 和 管 理 水 平 的不 断提 高 , 是 经 无论理论和实践上都还存在着缺 陷。文章通过 对企 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的现状 、 存在 的问题进行分析 , 从几个方面讨论 如 何 建 立 健 全 企 业 内部 财 务 控 制 制度 , 提 出改 进 意 见 和 措施 , 促 进 企 业 快速 稳 健 发 展 发 挥 作用 。 并 为
、
企 业 内部 控 制制度 的产 生及 推广
1内部 控 制 制 度 是 现 代 企 业 管 理 的 一 个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 是
有人认为 内部控制不 能直接产 生经济价值 , 就是 间接效益 也需要较长 的周期 才能看 出来 ,而且需要多设置人员 岗位 , 制 定大量 的规 章制度 , 增加 办事环节 和程式 , 因而多数企业把精 力 主 要 放 在 生 产 和 推 销 上 。有 的人 认 为 加 强 内部 控 制 , 缚 了 束 2 内部 控 削 制 度 的 理 论推 广 。内 部控 制最 早 是 由美 国注 册 自己 的 手 脚 , 响 了 办 事 效 率 ; 的 认 为 内 部 控 制 就 是 内部 监 . 影 有 会计师协会首先阐述 了内部控 制的定义。15 9 8年 l 0月该委员 督 , 当一部分企业 对建 立内控不够重视 , 相 内控制度残 缺 , 相关 会发布的《 审计程序公告第 2 9号》 内部控制定 义重新 进行表 内容不够合理 , 对 把制 定的制度 当作应 付有关部 门检 查的“ 挡箭 述 ,并将 内部控制划 分为会计控制 和管理控制 。18 9 8年美 国 牌 ”使 内部控制流 于形式 。 , 更有甚者认为搞内部控制制度就是 《 审计准则公告第 5 5号》 以“ , 内部控制结构” 代替“ 内部控 制” 对 自己人 的不信任 , , 容易 产生 内部 的矛盾 。 提 出 内部 结构 的 三要 素 : 制 环境 、 计 系 统 和控 制程 序 。 控 会 ( ) 业 缺 乏 良好 的 控 制 环 境 二 企 19 年 9月 C S 92 O O委员会 发布 了《 内部控制一整体 框架》 的研 控制 环境是企业 内部 控制制度 中所有其它 控制要素 的基 究 报告 。 础, 直接决定着企业其它控制能否 实施 的效 果。控制环境的好 我 国 自2 0世纪 9 O年 代 起 , 始 加 大 对 企 业 内部 控 制 制 度 坏直接影 响到 内部控制 的贯彻 、 开 执行及具体 经营和整体战略 目 的推行 。19 96年财政部发 布《 独立审计具 体准则第 9 号一 内部 标 的 实 现 。全 国还 没 有 形 成 统 一 的 内 部 控 制 概 念 , 政 出 多 门 而 控制和审计风险》 要求注册会计师检查企业 的内部控制 ,97 , 19 不 利 于 企 业 内部 控 制 的建 设 。 首 先 , 些 企 业 法 人 治 理结 构不 有 年 5月 中 国 人 民银 行 颁 布 《 强 金 融 机 构 内部 控 制 的 指 导 原 完善 , 加 内部 控 制 环 境 恶 化 。我 国 当年 在对 企 业 的改 制 过 程 中 , 没 则》 0 0年 7 实施 的《 。2 0 月 会计法》 是我 国第一部体现 内部会计 有规 范运作 , 司治理结构被 严重扭 曲 , 公 更谈不上 内部控制效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实践探索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实践探索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按照深交所要求,建立了内控制度。
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开展风险的防范工作。
如何将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实际工作相结合,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工作者一直在探讨研究的问题。
本文通过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过程剖析,探索全面风险和内控体系建立的具体方式和可行措施。
标签:全面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建设实践自从国际的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先进国家和地区对金融制度和经济结构不断进行着重大的调整,各个国都在加大科研创新,纷纷将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重点,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随着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公司的经营活动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所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成为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工作重点。
一、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关系和意义1.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目标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企业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危机,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风险管理失败事件后,2006年6月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并要求报送年度风险管理报告。
全面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2.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和目标2001年12月,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安然公司突然申请破产保护,暴露出美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督的缺失,美国加速通过了《萨班斯法案》,要求建立公司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2008年和2010年,中国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后,中国证监会强力推进上市公司内控建设。
3.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目标是一致的。
杭钢集团内控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维普资讯
国内控制度建设的
探 索 与 实 践
口 曹 永华
杭 钢 集 团是 浙 江 省 大 型 国有 企 业 , 拥有全资、 股子公司 3 控 8家 。 如 何 构 建
算 管 理 制度 形 成 了 由一 整 套 管 理 原 则 、
程 序 和 方 法 为 内 容 的 管 理 体 系 , 对 集 团
四 、 顺 内部 控 制 与 内 部 审 计 的 相 互 理
关 系
集 团 内部 控 制 制度 体 系 , 是杭 钢 新 形 势
下提 出的新 问题 , 文拟 作粗 浅 的探 讨 。 本
一
、
内 控 制 度 建 设 与 公 司 组 织 结 构
相 互 依 存
企业 内部 按 组织 结构 层 次 关 系划 分
为 若 干 的 管 理 职 能 部 门 并 承 担 相 应 的 管 理 职 能 , 企 业 经 营 目标 通 过 各 管 理 职 能 部 门去 贯 彻 、 实 并 组 织 实 施 。 企 业 内 控 落 制 度 要 与 各 职 能 部 门 的 具 体 职 能 、 管 理 功 能 以及 总 部 对 各 职 能 部 门 的 授 权 程 度 保持 一 致 , 企 业 经营 管 理 的 各个 层 次、 在 各 个 环 节建 立起 相互 联 系 、 互制 约 , 相 又 相互 配 合 、共 同合 作 的监 督 控 制 网络 体 系 ,为 企业 内控 制度 的 有效 实 施 创造 有 利 环 境 。我 们 公 司 的 内控 制 度 建 设 , 调 强
陷 , 而 结 合 企 业 实 际 提 出 建 设 性 的 修 改 进 意 见 , 促 使 企 业 管 理 部 门 认 真 地 予 以 修 正 , 到 对 企 业 内 控 制 度 的监 督 作 用 。 为 起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探索
取代 , 企业 不再是政府 的附 属物 , 成为依 法 自主 经营 、 自负盈 亏、 自我发展 、 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进入 新世纪 , 随着我国加 入 WT 中国经 济步入国际经济大循环 , O, 企业面临范 围更为宽 广的金融风暴 、 财务作假等经营风险的挑战 。管理 当局对指导 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早在 19 年 , 9 1 时任国 务院总理李鹏在 中央经济 工作 会议 的讲话 中要求企业坚持 从
与 内部控制理论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
3 “ 要 素 ” 立 审计 准 则 的 颁 布 、三 独
内的各种经济责任制。之后 , 中央又陆续 出台有关政 策法规 , 包 括 《 中共 中央关于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若干 问题的决 定》 19 )《 (93 、中华人民共和 国公司法》 19 )《 ( 93 、中华人民共和国 注册会计师法》 19 )《 (93 、 中共 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19 )《 (9 9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 经济体制若干 问题 的决定》 2 0 ) ( 03 ,旨在建立适应市场 经济要
编 制模 式 、新兴铸管 ” “ 的预算管理模 式 、亚星集 团” “ 的预 算管
理模式的“ 武钢” 的动态预 算管理模式 等 , 进一步丰富了全面预 算管理的内涵 。
2 “ 拟 市场 核 算 , 、模 实行 成 本 否 决 ” — 成 本核 算 与 经 济 责 —
任 制相 结 合
进入 2 0世纪 9 年代 , 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 0 我 计划
严治厂 , 加强 企业 内部管理 , 要着重建立健 全包括财 务制度在
企业内部控制创新探索
制度 建 设 从计 划开 始就 充 分体 现有 机 、合 理 、科 学 、精 练 的要 求。 在制 度 内容 中充
分体 现 和 尊重人 文 关怀 ,结合 实际 ,注 重
实施 效果 反 馈与 监督 ,充分保 障有效 的 约 束力 。 同时认 真 细致 地做 好 流程 描述 和权 限指 引等 多个 控 制文 件 内容 与现 行制 度 的 有 效 衔 接 工 作 ,确 保 体 系设 计 合 理 和 科
时特别重 视 员工心理 环境 的建 设 。 在 内部 控 制 中相互 牵 制是 基础 ,协 调 配 合是 升华 ,因而 ,协 调配 合对 人 员 素质
实施 闭合循环 的业务流程
业 务 流 程 是 企 业 日常 生 产 经 营 的 基
础 。流 程是 否高 效 ,关 系到 企 业 的生产 经 营效 率 。 因此 ,首先 对 流程 程序 本 身进 行 认真 的检 查 ,以确保 企 业流 程 系统这 个 复
实施先进理念的监督管理
监督 是 内部 控制 的重 要环 节 。研 究 院 充 分认 识 到 ,虽 然流 程和 制度 是 固化 的 , 监 管必 须 要讲 究原 则 性 ,但面 对 复杂 多变 的市场 环境 ,更要 讲 求灵 活性 和创 新 性。 因此 ,院里 一方 面进 一 步强 化监 管 人 员的 职业 道德 建 设 ,防止 监 管者 办事 不公 ,增
要 达 到什 么效 果 ,实现 什 么 目的 ,以及相 互 的衔 接 等提 出要 求 ,对 可 以整合 的进行 调 整 ,对 不符 合规 范 要 求的进 行 剔除 ,使
有 效控 制企 业 经营 风 险 、提高 企 业管 理效
率 。 因此在 建 设之 初 ,研究 院 就注 重建 设
数字 化 内控体 系 ,无论是 集 中办公 ,还 是
国有建筑企业合规体系建设的实务探索
33【摘要】合规管理是增强企业“内部实力”、防范和化解企业内控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洁风险的重要手段。
笔者根据国有建筑企业合规管理的现状,从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检查等方面对加强合规管理进行了实务探索。
并就提升合规管理能力、强化依法治企 强化廉洁从业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合规管理;监督体系;风险防控国有建筑企业合规体系建设的实务探索文/任端军、江远航、李庆明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企业合规是指企业和员工的操作和行为符合法律法规法规、行业标准、公司章程、规则的要求。
合规管理是指有效预防和控制公司和员工运营和管理活动的合规风险的管理活动,包括系统构建、风险识别、合规审查、风险响应、责任分配 失责追究。
企业是否将合规经营管理视为生产和运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并以标准化的方式实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稳定性和未来发展。
笔者以国有建筑企业合规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为研究对象,就如何加强合规管理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1、国有建筑企业主要合规风险概述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大型盾构机、BIM 系统等现代科技施工技术日益发展,使建筑市场逐步由传统竞争行业向现代高端制造 信息化竞争行业转变;同时,PPP、EPC 等新的工程承包模式也给施工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与此同时,不少国有建筑企业的组织体系仍沿袭政府机构工作机制,发展过程经常受传统组织的约束,存在许多垂直管理系统。
系统中存在某些不明确的责任机制 多业务系统会签审批机制,容易引发“人人签字人人无责”现象,不利于合规风险、法律风险 廉洁风险的防控。
调研发现,许多国有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
最常见的合规管理方法是通过法律合规部门或纪检部门对重要业务决策和其他业务的法律审查以 合规风险事件的事后处理来控制合规风险。
但是,它在规范项目承包、招采、结算 资金管理等主要经营行为,防范和控制企业合规风险方面作用有限。
2、构建合规管理体系的必要性2.1有利于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在充分实现企业战咯目标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绩效能力优良的合规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管理能力和业务发展能力相匹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践探索
作者:常瑞兰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16期
摘要:当前国有企业虽然在不断推动其内控体系建设,但由于惩罚机制不严,执行力度不够,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其内部控制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出发,重点理清了国有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中应处理好的几项关系,为类似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体系建设内部控制
一、引言
随着企业两权分离的实现和主体地位的确定,内部控制对于国有企业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管理层的注意,要想实现真正的企业现代化管理,建设合理、有效的内控体系显得尤其重要。
随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颁布,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特别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出台,更是极大的完善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国有企业虽然不断地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但当前由于惩罚机制不严,执行力度不够,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其内部控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权责不分明;控制程序不合理,控制重点不明确等问题。
当前,随着国家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大,国有企业面临的机遇不断增多,承受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国有企业的当务之急。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可以将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促进企业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保障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够全面覆盖、规范企业内部各部门与环节的决策活动、管理活动、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发挥较好的控制作用。
因此,内控体系的良好建设能加快企业业务流程的有效循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防范企业风险的有力保障
企业内部控制本身涵盖在全面风险管理范畴内,是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识别与应对,重点加强对企业经营薄弱环节的控制,尽量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使企业风险降低在可接受范围内。
因此做好内
部控制是重要保障,也是必备环节。
企业只有从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做起,不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制度规避风险,责任降低风险,才能使企业安全、持续运行,否则,处于失控状态的企业最终将会被市场淘汰。
(三)满足监管和信息披露的迫切要求
内部控制的存在是市场监管发展过程中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其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披露已成为监管层的法定性要求。
近年来,各类舞弊和内控失效事件频发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司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造成的,随着投资者和政府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状况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要求越来越高,有效的内部信息披露不仅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层及时了解并关注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从而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同时也有利于外部信息的使用者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作出准确评价,从而进行决策。
三、国有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内容
(一)加强领导组织,提高内控意识
企业只有创造出良好的内控环境,才能有效地推进内控体系建设。
国有企业应成立内控工作领导小组,由董事长担任组长,主要负责公司内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检查和监督等工作;同时成立内控工作实施小组,由总经理担任组长,具体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宣讲、部署及日常运行等工作,使员工充分意识到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激发员工的认同感,明确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的关系,规范工作流程,防范经营风险,为内控体系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二)梳理业务流程,编制风险清单
国有企业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初步调研与评估,从财务报告入手,确定关键的业务流程。
对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存在的风险,针对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和控制设计,编制公司业务层面风险数据库,并将风险对照到相关业务流程中,还应通过自上而下的职责与权限梳理,将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提升到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
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风险数据库进行不断地更新与维护。
同时要关注业务流程的优化,本着“抓大放小”的原则,关注重要风险以及关键控制点,对业务流程梳理与优化并重,为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
(三)开展穿行测试,整改内控缺陷
在前期业务流程梳理及优化的基础上,国有企业内控领导小组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各业务部门实行穿行测试,找出流程上、制度上、操作上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内部控制缺陷应该明确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牵头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时间节点、交付物及责任人,认真组织开展整改工作。
配合单位要积极配合牵头责任单位,协助牵头责任单位,共同完成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工作。
(四)做好自我评价,强化内控审计
内部控制作为管理中的控制职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程度取决于这一控制职能是否在整个动态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如何。
国有企业要对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有效性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有合理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支持企业实现既定目标,并且整个内部控制评价是贯穿于企业日常业务流程与绩效评价中的。
国有企业不仅要关注某一时点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与健全性,同时更要关注这些制度在一定时期运行的有效性,包括运行过程与运行结果的有效性。
企业应从制度评价、流程评价、风险导向三个维度展开评价,做到“控制执行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把握好以下几点关系
(一)把握好内部控制制度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内部控制制度属于硬性规定,而职业道德则属于软性约束,其完成程度必须依赖个人职业道德的自律力量。
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仅需要硬性规章制度的约束,更要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人力资源政策,维护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员工培训机制和考核机制,不断提升员工的自身素养,发挥改善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把握好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作为国有企业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其内容涉及到单位的各项业务流程,需付出较高的成本。
鉴于成本效益原则,国有企业必须要把减支增效作为平时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让企业向管理要效益。
尊重企业现实、注重实际效果,严格控制企业成本费用支出,确保企业成本最小化,还应建立关键业务环节的控制机制,严格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在合理的水平范围之内。
(三)把握好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的关系
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运行的监督,应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审查及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做好事前防范及事中控制工作。
同时,国有企业还应进行外部审计,董事会和经理层有必要与外部审计师进行沟通,征求外部审计师的风险治理意见,做好事后评价及反馈工作。
国有企业应加强外部审计师与内部审计师交流与沟通,特别要关注内部审计师针对企业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所提出的问题。
五、结束语
企业的成功经营离不开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科学、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国有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防范企业风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有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必须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出发,建设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内控体系,并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企业效益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平衡,进而推动国有企业沿着更加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黄国轩.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创新[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3):72-73
[2]肖琳.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与案例分析[D].北京工商大学,2006
[3]叶晶晶.试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08(01):79~80
[4]白小刚.企业失败与内部控制建设[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3
[5]朱荣恩,应唯,袁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