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过程 (1)
1.1控制大城市、发展小城市时期 (1)
1.2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时期 (2)
1.3城市群与城市特色化发展时期 (3)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特点 (4)
2.1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城市人口绝对数大 (4)
2.3城市化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5)
2.4城市化以乡村经济发展和繁荣为基础 (5)
3. 中国的城市化理论需要创新与重建 (6)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过程
在我国,关于城市化的理论研究总体上是以城市化道路的确定为主线展开的,理论研究滞后的特征十分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无论在发展规模还是在发展水平上都取得了瞩目成就,特别是区域中小城市的进步尤为突出。尽管没有严格的阶段划分,但其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
1.1控制大城市、发展小城市时期
关于中国城市化问题的争论在我国久已存在,但主要限于城市规划学界,重点是围绕着我国城市的发展方针展开的。1980年代初以后的十多年间,关于城市化道路的争论十分热烈,所论涉及有关城市化理论的方方面面,如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一般过程、一般规律、空间展开形式等等,发表文章之多,参加学科之广,观点立论之杂,使得进行综述研究也变得相当困难。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后期,国家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尽管国家在此期间对城市发展方针略有微调,但对“控制大城市的发展规模”则是始终如一的。该方针对我国后期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有效促进了国内中小城市的发展。
据统计,1978-1998年,我国城市数量有193个发展到671个,
增加了2.48倍;而小城镇数量却由2173个发展到18925个,增加了7.71倍,小城镇增加幅度远远超过城市增幅。在此阶段,我国城市的现代话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1.2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时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也随之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但城市发展的总体格局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
一是受经济聚合与外扩效应的影响,城市规模增长迅猛,大型城市数量大幅提升,并出现大量“特大城市”。其中,城市市辖区人口200万以上城市个数36个,比1978年增加26个;100万至200万人口城市83个,实际增加64个;人口超过100万城市119个。
二是大型及特大城市的发展引起了普遍反思和重视。随着城市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多,一些大型或特大城市数量也在自发性增多。大城市的发展对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并形成了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1.3城市群与城市特色化发展时期
2007年以来,随着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级区域规划和国家级创新试点城市规划等政策秘籍出台,我国区域城市群已经借势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戒指2012年年底,国内已经基本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关中、川渝等十大城市群。就像南京、宁波和深圳等处在这些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已经纷纷走向新型城市模式的探索之旅,陆续提出“智慧型城市”“知识型城市”等新的目标。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特点
中国由于工业化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发展又走了一段曲折道路。但中国的城市化仍遵循着历史的轨道发展着。相对而言,中国相当数量的城市还很年轻,因此,它与西方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路不完全相同,有着自己经济的、自然的、民族的和社会的特点。2.1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城市人口绝对数大
城市化水平,一般是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城市化过程是一种多维现象,没有单个的度量能够如实地反映城市化的各个方面。除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外,还要增加三个指标来衡量城市化:一是城市的数目;二是绝对的城市人口数量;三是不同规模等级中的城市人口分布及其增长率。还有的提出要增加土地利用指标,从土地性质和地域结构来反映城市化水平及其质量。中国城市化是在总人口高速增长的条件下推进的。一方面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另一方面农村人口自然增长较快,而且增长的绝对量大于转移量,必然造成城市化的速度缓慢。目前,中国城市化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但城市人口的绝对数并不少。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公布,城镇人口为29651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26.15%。
2.2城市化进程是渐进式的发展态势
建国4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几度经济上的冒进和政治因素的冲击,使城市化出现过几次大起大落,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城市化进程
的缓慢和波折。但从总体上看,城市化是渐进式的推进。城市人口基本上是逐年有所增长,其中2/3都是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机械增长)约占1/3。渐进式的发展,是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的。
2.3城市化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中国由于受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生产力布局和城市分布不均衡,城市化在各个地区的发展极不平衡。沿江、沿海、沿路点城市相对集中,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开发的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经济比较发达,人口稠密,城市密集。西部内陆地区,地形气候比较复杂,经挤发展相对缓慢,人口密度小,城市稀疏。在建设“大三线”的指导思想下,国家一度曾计划向中西部倾斜,而实际结果并不成功。从第五个五年计划(70年代末)开始,为了发挥对外开放和地区优势,建设重点有从中西部向东移动的趋势,相应地城市发展也是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较快。预计第9个五年计划以后,国家将重视东西部之间的协调发展,地区不平衡状态将会逐渐有所改善。
2.4城市化以乡村经济发展和繁荣为基础
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大都是以农民破产,工业化迅速发展来实现的。而中国的城市化正在走自己的路。70年代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