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气功五禽戏养生的机理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气功五禽戏养生的机理探析
石建东
(单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摘要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创编的一种导引术,据资料考证,华佗创编的五禽戏是直接取材于西汉刘安《淮南子》的六禽戏(熊径、鸟伸、尧浴、猿理、鸥顾、虎颈六个术式)加以发展的。华佗五禽戏是以医学理论为指导,取导引吐纳之所长,把练神、练形、练气揉合在一起的完整的导引套路五禽戏离医理于动作之中,寓保健康复效益于生动形象的“戏”之中这是五禽戏区别于其它导引术的显著特征。本文就“五禽戏”发展由来、健身养生思想、健身养生机理对人体不同系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五禽戏养生健体生理机制阴阳肺腑
1.五禽戏的概述
一千多年前东汉医学家华佗(公元145-208年)创制的华佗五禽戏,是我国优秀民族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它最初的动作主要是由华佗根据虎、鹿、熊、猿、鸟的生活习性、活动方式、神态通过模仿这五种禽兽中虎的雄壮威猛、鹿的轻捷舒展、熊的憨厚刚直、猿的灵活敏捷、鸟的轻盈潇洒组编而成的一套动作,同时又把呼吸吐纳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的一套锻炼身体的方法。此法不仅能强壮四肢的筋骨,而且还能调息五脏六腑。中国自古就有一句话,叫“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意思是说,活动是保持健康最有效的方法。经常通过肢体的运动活动,便可加快食物消化,使血流循环畅通无阻疏通了脉络。华佗五禽戏就其保健强身、祛病延年的功效而论,历来都为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了贡献。发展到今天,它以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式、不但可以强健人的体魄而且可以健全人的身心。
1.1.五禽戏的发展由来
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根据古代导引、吐纳、熊经、鸟伸之术, 研究了虎、鹿、熊、猿、鸟五禽的活动特点,并结合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的功能, 创编的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仿生类导引术。对华佗编五禽戏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华佗传》记载: 吾有一术, 名五禽之戏, 一曰虎, 二曰鹿, 三曰熊,四曰猿, 五曰鸟。亦以除疾, 并利蹄足,以当导引。健身气功.五禽戏在传统“五禽戏”的基础上,仿效“五禽”的动作和神态,汲取精华,加以提炼、改进, 结合传统气功“调身、调息、调心”的作用,融入现代科学健身理念和时代特征所编创的新型导引术。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动作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的特点, 通过引伸肢体, 动诸关节,外导内引,达到以形导气、以意引气、气贯周身、呼吸顺达,使习练者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活动筋骨、滑利关节的目的。
1.2.五禽戏的定义
禽,在古代泛指禽兽之类动物,五禽,是指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戏,即游戏、戏耍之意。所谓五禽戏,就是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功法。以模仿禽兽动作来达到健身目的的方法,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庄子·刻意》有:“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的记载,至汉初《淮南子·精神训》则有:“熊径、鸟伸、尧浴、猿理、鸥顾、虎颈,是养形之人也”的说法,而五禽戏之名相传出自华佗。《后汉书·方术传》载,华佗云:“我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随着时间的推移,辗转传授,逐渐发展,形成了各种流派的五禽戏,流传至今。五禽戏又被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养生功法,因其动作模仿虎、鹿、熊、猿、鹤 5 种动物而得名,具有强身和医疗的显著效果。
2.五禽戏“形、神、意、气”的涵义
2.1.形, 即练功时的形体姿势。古人说: 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 意不宁则神散乱。这说明姿势在练功中的重要性。开始练功时, 头正体直,含胸垂肩,体态自然, 使身体个部位放松、舒适。习练每戏时,
要根据动作的名称含义,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动作外形, 动作到位, 合乎规范, 努力做到“演虎像虎”、“学熊像熊”。特别对动作的起落、高低、轻重、缓慢、虚实分辨清楚,不僵不滞,柔和自然。
2.2.神,即神态、神韵。养生之道在于“形神合一”。所谓“戏”,有玩耍、游戏之意,这也是与其他功法不同之处。只有掌握“五禽”的神态, 进入玩耍、游戏意境, 神韵方能显现出来, 动作形象才能逼真。例如,虎戏要仿效虎的威猛气势, 虎视眈眈; 鹿戏要仿效鹿的轻捷舒展,自由奔放;熊戏要仿效熊的憨厚刚直,步履稳健;猿戏要仿效猿的灵活敏捷, 轻松活泼; 鸟戏要仿效鹤的昂首挺立,轻盈潇洒。
2.3. 意,即意念、意境。《黄帝内经》指出: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动五脏六腑皆摇。”这里的“心”指的是大脑,说明人的思维活动和情绪变化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习练每戏时,要逐步领悟“五禽”的意境,练“虎戏”时要意想自己是深山中的猛虎, 伸展肢体,抓捕食物; 练鹿戏!时要意想自己是原野上的梅花鹿,众鹿戏抵, 伸足迈步; 练“熊戏”时要意想自己是山林中的黑熊, 转腰运腹, 自由漫行; 练猿戏!时要意想自己是置于花果山中的灵猴, 活泼灵巧,摘桃献果; 练“鸟戏”时要意想自己是江边仙鹤, 抻筋拔骨, 展翅飞翔。
2.4.气,即指练功时对呼吸的锻炼,也称调息。就是习练者有意识地注意呼吸调整, 不断去体会、掌握、运用与自己身体状况或动作变换相适应的呼吸方法。呼吸和动作的配合要遵照以下规律:起吸落呼, 开吸合呼, 先吸后呼, 蓄吸发呼。呼吸形式有自然呼吸、腹式呼吸、提肛呼吸等, 学习时可根据姿势变化或劲力要求而选用。
3.五禽戏的健身养生思想
“五禽戏”由汉代名医华佗所创, 他提倡导引养生, 并主张通过锻炼方式, 强健筋骨延年益寿。他创编的“五禽戏”就是模仿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和神志, 来舒展筋骨, 畅通经脉。五禽戏分别为: 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常做“五禽戏”可以使手足灵活, 血脉通畅, 还能防病祛病。后创五禽戏有多种版本, 目前社会广为流行的是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所编的《健身气功·五禽戏》和《五禽行》, 这些功法仍保持传统五禽戏风采, 以仿生学的运动观为基础, 以行、展、寻、转、拍等外向性为特征, 阐述出现代比较流行的《五禽行》健身要诀: 虎行———虎步寻风身体稳, 左抓右抓活腰间; 鹿行———鹿儿献草益延年, 左顾右盼坚腰腹; 熊行———熊行拍打心胸健, 振肩叩腹好自来; 猿行———信步猿行膝腿坚, 一步一蹲身心健; 鹤行———大鹤展翅腰背好, 昂首挺身气势轩。其内涵丰富, 戏理精奥, 是研究人的肢体运动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内在联系, 强化意识对生命过程动态变化的控制, 自觉地使生命处于一种高度的有序状态, 求得身心健全, 内外和谐, 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健身养生思想。
4.五禽戏的养生机理
五禽戏属古代导引术之一,它要求意守、调息和动形谐调配合。意守可以使精神宁静,神静则可以培育真气;调息可以行气,通调经脉;动形可以强筋骨,利关节。由于是模仿五种禽兽的动作,所以,意守的部位有所不同,动作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有所区别。虎戏即模仿虎的形象,取其神气、善用爪力和摇首摆尾、鼓荡周身的动作。要求意守命门,命门乃元阳之所居,精血之海,元气之根、水火之宅,意守此处,有益肾强腰,壮骨生髓的作用,可以通督脉、去风邪;鹿戏即模仿鹿的形象,取其长寿而性灵,善运尾闾,尾闾是任、督二脉通会之处,鹿戏意守尾闾,可以引气周营于身,通经络、行血脉、舒展筋骨;熊戏即模仿熊的形象,熊体笨力大,外静而内动。要求意守中宫(脐内),以调和气血。练熊戏时,着重于内动而外静。这样,可以使头脑虚静,意气相合,真气贯通,且有健脾益胃之功效;猿戏即模仿猿的形象,猿机警灵活,好动无定。
4.1.五禽戏养生机理的经络学说解析
五禽戏与任督二脉任脉起于胞中, 下出会阴, 经阴阜, 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 督脉起于胞中, 下出会阴, 沿脊柱里面上行, 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而虎戏中的“虎扑”要求屈膝下蹲, 收腹含胸, 挺膝送髋, 后仰, 使脊柱形成由折叠到展开的蠕动, 尤其是因腰前伸, 增加了脊柱各关节的柔韧性和伸展度,这样既牵动任督两脉起到调理阴阳、疏通经络、活跃气血的作用; 鹿戏的“鹿奔”“身体的后移, 左膝伸直,全脚掌着地, 右腿屈膝, 低头、弓背、收腹……”。在具体动作中, 向前落步时,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