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传统特色活动计划教案—民间文学
2024年幼儿园语言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

2024年幼儿园语言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民间文学活动》,详细内容为“看热闹”一节。
通过讲述中国民间故事《老鼠娶亲》,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故事趣味性,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听懂并讲述故事《老鼠娶亲》,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民间习俗和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民间文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图片、音频设备。
学具:绘画材料、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课件,展示热闹的婚礼场面,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自己参加过或知道的婚礼。
2. 例题讲解(10分钟)播放故事音频,让幼儿认真倾听,然后老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故事中的关键信息,如:故事的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事、结局如何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讲述故事内容。
其他组员补充,共同完成故事的复述。
4. 故事延伸活动(10分钟)1)让幼儿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故事中的角色头饰。
2)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中的场景。
六、板书设计1. 故事《老鼠娶亲》2. 主要角色:老鼠、猫、狗、猪、牛、马、羊3. 故事关键词:婚礼、民间习俗、团结、智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向爸爸妈妈讲述今天学到的故事《老鼠娶亲》,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故事讲述了老鼠为了给儿子娶亲,邀请了猫、狗、猪、牛、马、羊等动物朋友来帮忙,成功举办了热闹的婚礼。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遇到困难要动脑筋,勇敢面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针对讲述故事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优质优质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

幼儿园优质优质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民间文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热闹的节日》,详细内容围绕“看热闹”主题展开,包括《老鼠娶亲》、《猴子捞月》、《小龙船》等经典民间故事,以及相关的民间习俗和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感受我国丰富的民间文化,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通过故事和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幼儿的社交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记住民间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挂图、民间音乐CD、相关视频。
2. 学具:彩纸、水彩笔、剪刀、胶棒、表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民间音乐,让幼儿猜测节日的名称,引导幼儿谈论节日的热闹场景。
2. 故事讲解(10分钟):以PPT和故事挂图的形式,生动讲解《老鼠娶亲》、《猴子捞月》、《小龙船》等民间故事。
3. 实践活动(10分钟):分组进行“民间故事表演”,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例题讲解(5分钟):以《老鼠娶亲》为例,引导幼儿讲述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水彩笔和彩纸制作故事角色面具,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看热闹——民间文学活动2. 板书内容:(1)民间故事:《老鼠娶亲》、《猴子捞月》、《小龙船》(2)节日习俗:舞龙、舞狮、放鞭炮、吃饺子等(3)教学重点:语言表达、想象力、团队协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以“看热闹”为主题的民间故事。
故事名称:《小兔逛庙会》故事内容:讲述小兔在庙会上看到的各种热闹场景,如舞龙、舞狮、杂技表演等,以及小兔与小伙伴们的互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民间故事和节日习俗,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024年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2024年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民间文学活动》,详细内容为“2024年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学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2024年民间文学活动的种类、特点以及寓意,提高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分享、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民间文化的热爱,培养幼儿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2024年民间文学活动的基本知识和寓意。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分享、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图片、视频、民间文学活动相关资料。
幼儿准备:画笔、画纸、彩泥等创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2024年民间文学活动的热闹场面,引导幼儿关注并激发兴趣。
2. 新课呈现(10分钟)(1)教师讲解2024年民间文学活动的种类、特点以及寓意。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了解的民间文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3. 实践活动(10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看热闹”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民间文学活动的乐趣。
(2)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民间文学活动进行创作,如制作面具、绘制海报等。
4. 展示与分享(5分钟)(1)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2)其他幼儿给予掌声和鼓励,共同感受民间文学活动的魅力。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谈谈自己对民间文学活动的认识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2024年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2. 内容:(1)民间文学活动的种类(2)民间文学活动的特点(3)民间文学活动的寓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喜欢的民间文学活动要求:用画笔或彩泥描绘出自己喜欢的民间文学活动,并简单介绍其特点。
幼儿园文学教案:用民间故事了解传统文化

幼儿园文学教案:用民间故事了解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 学习一些常见的民间故事,了解传统文化;2. 能够理解和感受故事的主旨和情感;3. 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4. 通过自己的表演或创作,体验故事,提高幼儿的情绪体验能力。
教学内容:1. 民间故事的讲解和解释;2. 推理故事情节的练习;3. 分享故事的感受;4. 自由表演或创作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故事的起源老师可以介绍一下所要讲的民间故事的来源,比如说这个故事流传于哪个地区,是多少年前的传说等等,让幼儿们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也可以通过图片等方式呈现一些相关的场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二、讲解故事老师可以根据故事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讲述方式,如用语言、画面、音乐等生动形象地讲解故事。
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抛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推理故事情节,如为什么主人公会这样做?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三、分享感受讲故事之后,老师可以让幼儿们分享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可以是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回忆、教训、启示等等,可以让幼儿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出来,带领大家回忆和感受故事。
四、自由表演或创作故事最后,老师可以让幼儿们自由发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或者自己编一个故事,表演出来或口头描述给大家听,甚至可以画成故事图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有针对性地观察幼儿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听取、表达、想象等方面的能力,及其对所讲故事内容的理解。
同时,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自信感和成就感。
教学扩展:老师也可以安排一些活动来拓展教学的内容,比如说拜访乡村老人,听他们讲述民间故事;安排幼儿一起用身体语言来表演故事等等。
教学反思:通过讲解民间故事,幼儿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传统文化,也开发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认知和创造力,是一次很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幼儿们的特点和需求,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体验。
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民间文学活动》,详细内容为“看热闹”。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我国民间热闹活动的习俗,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并了解一些民间热闹活动的名称和习俗;2. 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民间热闹活动的名称和习俗;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化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故事书等;2.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通过展示PPT、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展示民间热闹活动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a. 这些活动是什么?b. 这些活动有哪些有趣的地方?(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参加过的热闹活动,引导幼儿讲述活动的过程和感受。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述故事《看热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民间热闹活动;a. 热闹活动的名称;b. 活动的习俗和特点;c. 活动中的有趣事情。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让幼儿说出图片中的民间热闹活动;(2)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民间热闹活动,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活动过程。
(1)每组幼儿分享自己的表演,教师进行点评;六、板书设计1. 板书《看热闹》2. 板书内容:a. 民间热闹活动名称;b. 活动习俗和特点;c. 有趣的事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你最喜欢的民间热闹活动场景;2. 答案:幼儿完成画作后,教师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幼儿参观民间热闹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进一步了解民间文化。
同时,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4年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2024年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民间文学活动》,详细内容为“2024年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
通过故事《看热闹》,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民间文学活动的热闹氛围。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学会表达自己对民间文学活动的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民间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民间文学活动的热闹氛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音频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故事:播放故事课件,教师讲述故事《看热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3. 例题讲解:针对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情景实践: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的热闹氛围,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故事《看热闹》2. 故事人物:小兔子、小松鼠、小猴子、小狐狸等。
3. 故事情节:描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故事内容,画一幅《看热闹》的画。
2.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画出故事中的角色和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课后与家长一起参加民间文学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处理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点。
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教案

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民间文学活动》,详细内容为“看热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我国民间文学中关于热闹场景的描绘,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民间文学中描绘热闹场景的词汇和句子,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2. 培养幼儿运用语言描述热闹场景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民间文学的热爱,培养幼儿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子描述热闹场景。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民间文学中描绘热闹场景的词汇和句子,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故事卡片、挂图。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参与“模拟热闹场景”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热闹的氛围。
(2)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游戏中的热闹场景。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PPT,讲述民间文学中关于热闹场景的描绘。
(2)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描绘热闹场景的词汇和句子,如:“人山人海”、“欢声笑语”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故事卡片,让幼儿结合卡片上的图片,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子描述热闹场景。
(2)教师巡回指导,对幼儿的描述进行评价和指导。
4. 小组讨论(10分钟)(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相互交流描述热闹场景的词汇和句子。
(2)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组员补充。
(2)邀请几名幼儿上台展示,其他幼儿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看热闹》2. 重点词汇:人山人海、欢声笑语、锣鼓喧天、载歌载舞3. 重点句子:大街上人山人海,人们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子,描述一个你参加过的热闹活动。
2. 答案示例:去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庙会。
庙会上人山人海,各种各样的小吃、玩具琳琅满目。
幼儿园语言优质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

幼儿园语言优质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民间文学活动》,详细内容为“看热闹”。
通过讲述《猫抓老鼠》、《猴子捞月》等经典民间故事,让孩子们感受民间文学魅力,同时锻炼他们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并喜欢民间文学,培养他们对民间文化兴趣。
2.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故事理解民间文学寓意,以及如何培养他们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基本情节,学会用自己语言复述故事,并能够发挥想象,创编新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挂图、教鞭、卡片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热闹场景,如庙会、街头表演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自己所见过热闹场景。
2. 故事讲解(10分钟)讲述《猫抓老鼠》、《猴子捞月》等民间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和情节。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猫抓老鼠》为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猫和老鼠智慧,并学会用自己语言复述故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故事创编,让幼儿发挥想象,将故事中角色和情节进行改编。
5. 小组分享(10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创编故事,其他幼儿进行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2. 板书内容:(1)故事名称:《猫抓老鼠》、《猴子捞月》(2)故事角色:猫、老鼠、猴子、月亮等(3)故事情节:抓、捞、合作、智慧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创编一个新民间故事,要求故事中有热闹场景,并包含至少两个角色。
2. 答案示例:《鸭子戏水》:在一个阳光明媚下午,小河边聚集许多鸭子。
它们在水中嬉戏,玩得不亦乐乎。
突然,一群小鱼游过来,鸭子们决定和小鱼们比赛谁游得快。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设计多彩的民间活动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设计多彩的民间活动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设计——多彩的民间活动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用教材《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手册》中第五单元“多彩的民间活动”进行教学。
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民间活动的意义、民间游戏的种类、民间艺术的特点等。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和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民间活动的意义和种类,知道民间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和感受民间活动的意义和种类。
难点:让幼儿理解民间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民间活动道具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民间活动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都是什么活动?你们知道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吗?”2. 知识点讲解(10分钟)结合PPT,讲解民间活动的意义和种类,让幼儿了解民间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民间游戏“抓石子”为例,讲解游戏规则,并组织幼儿进行现场演示。
引导幼儿感受民间游戏的乐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民间活动,如剪窗花、做泥人等,让幼儿亲身体验民间活动的魅力。
请幼儿分享自己参与的民间活动心得,展示自己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板书主题:多彩的民间活动板书内容:1. 民间活动的意义2. 民间活动的种类3. 民间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习的民间活动,并尝试与家长一起参与一项民间活动。
2. 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民间活动画面,并简要说明画面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民间活动的兴趣较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2024年幼儿园优质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

2024年幼儿园优质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民间文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热闹的民间节日》,详细内容为“看热闹”一节。
通过讲述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让幼儿了解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节日氛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知道节日热闹的场景。
2. 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记住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模仿、体验的能力,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故事书、PPT、录音机、磁带、卡片等。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春节、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视频,吸引幼儿兴趣,引出本节课主题。
2. 讲解(10分钟):结合挂图、故事书、PPT,向幼儿讲述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让幼儿了解节日热闹的场景。
3. 实践(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模仿传统节日习俗,体验节日氛围。
4. 互动(10分钟):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讨论。
5.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卡片,讲解例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6.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根据例题,用手工材料进行创作,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热闹的民间节日春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穿新衣元宵节:猜灯谜、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2. 体验民间文化,感受节日氛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民间节日的资料,包括习俗、美食、活动等,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充分展示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民间文学活动教案看热闹(1)

幼儿园民间文学活动教案看热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民间文学活动教材第四章《我们的节日》,详细内容为“看热闹”。
通过讲述春节时家家户户放鞭炮、舞狮子、看花灯等热闹场景,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节日氛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节的习俗,知道“看热闹”的含义,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2. 通过观察、模仿,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3.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合作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看热闹”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节的热闹场景。
重点:感受春节的氛围,学习分享和合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卡片、故事书、录音机、音乐CD、花灯、舞狮道具。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唱《新年好》歌曲,营造节日氛围。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中的热闹场景。
2. 故事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述《看热闹》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2)播放故事录音,让幼儿跟随录音模仿讲故事。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分组进行“看热闹”表演,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和动作。
(2)组织幼儿制作花灯,培养动手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2)幼儿用彩笔和画纸描绘自己心中的热闹场景。
(1)请各组幼儿展示自己的花灯和表演。
六、板书设计1. 故事《看热闹》2. 热闹场景:放鞭炮、舞狮子、看花灯3. 教学目标:了解春节习俗、培养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心中的热闹场景请幼儿用彩笔和画纸描绘自己心中的热闹场景,并简单描述画面内容。
答案示例:我画了一个放鞭炮的场景,人们在欢声笑语中迎接新年。
2. 作业要求:画面清晰,内容丰富,文字描述简洁明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春节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讲述故事时,部分幼儿表达能力较弱,需要加强引导。
幼儿园民间文学活动教案看热闹

幼儿园民间文学活动教案看热闹
一、活动背景
民间文学活动是一项对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掘,也是深入探究传统文学的重要手段,其活动的特点是充满节日气氛、精彩有趣、内容丰富,融合了文化的传统元素和当代文化的元素,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乐中了解和经历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加内容的丰富性。
二、课前准备
1、新闻稿或宣传单:简单介绍民间文学活动的内容、范围及时间安排,提前向家长及其他校外人士作出宣传;
2、活动安排:明确活动项目,内容,安排,节目单,时间安排,实施方式,活动负责人,活动材料准备,活动安全措施,节日配套活动及指导老师等;
3、活动材料准备:小气球、色纸、彩盘、糖果、耍花样等,可以考虑穿着民间服饰,给小朋友们更好的体验;
4、节目单:准备多样的民间文学类活动,如戏曲、听歌、说话、打游戏、猜灯谜、抢宝物等,大大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5、指导老师:准备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一方面能够掌握活动的指导要领,另一方面也能及时解决突发情况。
三、实施步骤
1、活动筹备:计划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安排,安排物品准备及安排指导教师;
2、上课准备:在老师及家长的指导下。
幼儿园民间文学工作计划

一、工作背景民间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的摇篮,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学的重要使命。
为了提高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本园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激发他们对民间文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3. 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学,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
4.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三、工作内容1. 民间文学课程(1)每周安排一节民间文学课程,内容包括民间故事、儿歌、童谣等。
(2)教师通过讲述、播放音频、观看视频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民间文学。
(3)鼓励幼儿参与课堂互动,分享自己了解的民间文学。
2. 民间文学活动(1)开展民间文学主题班会,让幼儿讲述自己了解的民间故事。
(2)组织民间文学比赛,如讲故事、朗诵、唱歌等,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3)举办民间文学展览,展示幼儿的作品和教师推荐的优秀民间文学作品。
3. 民间文学环境创设(1)在教室、走廊等场所布置民间文学主题的壁画、标语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2)设置民间文学角,摆放民间文学作品,供幼儿阅读、欣赏。
4. 家园共育(1)向家长推荐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民间文学教育。
(2)开展亲子活动,如亲子阅读、亲子手工制作等,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民间文学教育。
四、工作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民间文学的认识和教学能力。
2. 购买和制作民间文学作品,丰富幼儿的阅读资源。
3. 定期开展民间文学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民间文学教育。
五、工作总结1. 定期对民间文学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2. 评估幼儿在民间文学方面的学习成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3. 积极宣传民间文学教育成果,扩大幼儿园在民间文学领域的知名度。
通过以上工作计划,我们相信幼儿在幼儿园的民间文学教育中能够得到全面、系统的培养,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学贡献力量。
幼儿园优质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

幼儿园优质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民间文学》的第五章节,主题是“看热闹”。
本节课通过讲述一个热闹的市集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民间故事的情节,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 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听懂并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图片、道具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生动的语言和动作表现故事情节,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用课件展示故事情节,一边讲解故事内容,一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3. 故事讨论(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故事表演(5分钟):教师分组,每组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5. 手工制作(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制作手工作品,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6. 作品展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故事情节概括1. 热闹的市集2. 角色出现3. 发生矛盾4. 解决问题5. 结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讲述故事《看热闹》的主要情节。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根据故事情节,画一幅手工作品。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看热闹》让幼儿了解民间故事的情节,培养幼儿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表演,表现出对民间文学的兴趣。
但在手工制作环节,部分幼儿对剪刀、胶水等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
幼儿园大班传统文学教育教案

幼儿园大班传统文学教育教案幼儿园大班传统文学教育教案一、教育目标1.了解传统文学的概念及重要性,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2.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3.通过学习传统文学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意能力;4.激发幼儿的文学创作潜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传统文学的概念及重要性、古诗词、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传统文学知识的教学;2.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幼儿喜欢的活动形式促进传统文学的学习,如何启发幼儿的文学创作潜能。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资源准备一、传统文学的概念及重要性1课时讲授图片、幼儿文学读物二、古诗词的学习4课时配合唱、音乐、游戏等形式图书、CD三、童话故事的学习4课时配合绘画、角色扮演等形式童话故事书、绘画纸、颜料等四、寓言故事的学习4课时动画片观看、故事分析等寓言故事书、音频五、幼儿文学创作4课时引导幼儿进行文学创作绘画纸、颜料等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1.传统文学的概念及重要性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步骤:(1)简单介绍传统文学的概念,如何从传统文学中学习知识;(2)给幼儿呈现传统文学中的经典诗词、故事等,启发幼儿对传统文学的热爱;(3)让幼儿朗诵经典诗词、故事片段等,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
2.古诗词的学习教学方法:配合唱、音乐、游戏等形式教学步骤:(1)选择一些优美的古诗词,通过唱、音乐、游戏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形式和意义;(2)通过欣赏经典音乐、观看图书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古诗词与音乐的相互关系;(3)奖励幼儿回家背诵古诗词,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积极运用古诗词,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童话故事的学习教学方法:配合绘画、角色扮演等形式教学步骤:(1)选择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通过故事讲述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2)让幼儿通过绘画方式表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幼儿对故事的感知能力;(3)鼓励幼儿以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方式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才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民间文艺教案

幼儿园大班民间文艺教案教案主题:民间文艺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并理解民间文艺的概念和特征;2. 能够辨别民间文艺的种类,并了解其特点;3. 能够通过手工制作及表演等方式体验民间文艺的乐趣。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音频、分组小马夹、教具、手工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环节语言提示:今天我们要学习民间文艺,你知道民间文艺是什么吗?讲解:大家知道,在我们的中华文化中,有很多的传统文艺形式,比如京剧、评书、相声、民间舞蹈等,这些都被归类为民间文艺。
那么民间文艺有哪些特点呢?二、课堂互动1. 图片观察老师出示不同的民间文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分类。
提示问题:这张图片是什么民间文艺?你们知道还有哪些类似的民间文艺吗?接下来看一段民间舞蹈小视频,大家观看后讨论。
2. 聆听音乐播放一段红色经典音乐《茉莉花》或《二泉映月》,让孩子们自由运用想象和联想,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情绪。
提示问题:这首歌曲让你有什么感受?它让你想起了什么?三、活动体验1. 手工制作教师带领幼儿们制作扇子或编织草帽等与民间文艺相关的手工制作,让孩子们亲手感受创作的乐趣。
提示问题:你们用什么颜色来装扮你的手工品?你做出的手工品与哪一种民间文艺相关?2. 表演欣赏教师在课堂上选取一些经典的民间文艺表演,向学生演示并加以讲解、解读。
提示问题:这个表演形式叫做什么?表演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什么?这个表演形式的特点是什么?四、总结聚焦1. 提问回答老师提问,让学生回答并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提示问题: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民间文艺有哪些特点?我们做了哪些与民间文艺相关的手工品?我们观看了哪些民间文艺表演?2. 反思提高老师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并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认知,以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提示问题:学生们对这次的学习感觉怎么样?还有什么需要补充或加强的地方吗?你们对民间文艺有更深的了解了吗?如何把民间文艺中的元素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呢?教学评估:通过手工制作和表演欣赏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民间文艺。
幼儿园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

幼儿园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民间文化。
2.认识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习俗等文化特色。
3.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和国际视野,增强文化意识。
4.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民间文化。
2.认识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习俗等文化特色。
三、教学难点:1.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和国际视野,增强文化意识。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1.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的资料,并将其制作成幼儿可以理解的简单图片和文字资料。
(2)准备材料:稻草人、丝绸、玛瑙、乐器、彩带、酒坛等。
2.课堂活动:(1)自我介绍环节:教师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让幼儿了解少数民族文化。
(2)知识性讲解:讲解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历史与意义,并向幼儿介绍几个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如苗族的彩球舞、壮族的跳竹竿舞、满族的锣鼓舞、藏族的唐卡画等。
(3)动手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少数民族文化,如编织彩带、制作酒坛等。
(4)文化表演环节:鼓励幼儿参加文化表演,如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
(5)总结与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获得的感受和体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方法:1.讲故事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幼儿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民间文化。
2.课件演示法:利用课件向幼儿展示文化活动中的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实践操作法:让幼儿参与实践和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4.活动表演法:鼓励幼儿参加文化表演,提高幼儿的表现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法: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和记录,评估幼儿的表现和学习效果。
2.语言反应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听取幼儿的回答,评估幼儿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作品展示法:鼓励幼儿在课后向家长展示本节课中完成的作品,评估幼儿的创意能力和动手能力。
七、教学后记:通过这节课,幼儿们了解了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认识了少数民族的服饰、习俗等文化特色,提高了幼儿的社会认知和国际视野,增强了文化意识。
幼儿园传统文学之美:传统文学课程实施方案

幼儿园传统文学之美:传统文学课程实施方案在幼儿园教育中,传统文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传统文学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培养幼儿情感、审美、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幼儿园的传统文学课程实施方案中,如何才能让幼儿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学之美,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幼儿园的传统文学课程应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接触传统文学作品。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审美水平有限,教师需要精心挑选一些简单易懂、富有趣味性的传统文学作品,如《三个和尚》、《白兔走世界》等,让幼儿通过朗读、讲故事等形式接触到传统文学,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课程实施中,幼儿园的传统文学课程应该注重与幼儿实际生活和情感需求的结合。
传统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生活智慧,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幼儿深入体验传统文学的情感内核,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关于家庭、友谊、助人为乐等主题的传统文学作品,引导幼儿从中感悟美好情感,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文学的智慧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另外,幼儿园的传统文学课程还应该注重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传统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感,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在欣赏传统文学的感受语言的美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传统文学课程,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作文、绘画等活动,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和笔触去表达对传统文学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对于幼儿园的传统文学课程,我个人认为应该注重全面素养的培养。
除了传统文学的魅力,幼儿在课程中还应该得到审美、情感、语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互动游戏等形式,构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学课程,帮助幼儿全面、深刻、灵活地理解和感悟传统文学之美。
幼儿园传统文学之美的课程实施方案,需要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接触传统文学作品,注重与幼儿实际生活和情感需求的结合,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全面素养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传统特色活动计划教案—民间文学

活动内容:春节歌谣
活动目标:
1、学念歌谣《过春节》,体验欢度春节的心情。
2、知道春节是我国最大最热闹的民间节日。
材料提供:课件《过春节》、各种春节喜庆用品、食品图片等
活动流程:
一、导入
1、你觉得什么节日是我国最大最热闹的民间节日呀?为什么?
2、小朋友说的都很不错。但是答案是:春节。又叫中国年,是我国最大最热闹的民间节日。我们来听听歌谣里边是怎么说的?
2、理解民间文学作品传递的含义,并学习作品中谦让、团结、合作、友爱的良好品质。
活动时间:2017年3月3日
活动内容:小池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2、对大自然的美景感兴趣,能发现细微的美好。
材料提供:ppt课件
活动流程:
一、欣赏自然美景
1、春天来了,自然里有了许多的变化。老师也请你们欣赏一下自然风光(配乐图片)
小结:曾经的茅草谷不见了,如今已经成了花的海洋,人们念着外婆的好,开始管这里叫做花娘谷。
三、完整欣赏故事
现在,妈妈还会带着我回到花娘谷,我也总会缠着外公给我讲家乡的故事···
活动效果及反思:
故事内容民间元素比较多,通过分段阅读、集体阅读,孩子们基本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也能基础自身的经验说说自己的看法。但是,在活动中孩子表达表现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可能是活动中的一些传统元素距离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比较远,孩子不理解造成的,所以内容的选择还得有所筛选。
活动时间:2017年4月28日
活动内容:花娘谷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看看说说中国传统的“喜事”,体验不同喜事带给人们的愉悦情感。
2、了解茅草谷变成花娘谷的美好经历,愿意交流分享阅读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儿歌教学和表演形式相结合。儿歌可以说既是抽象的,又是形象的。所以在这个活动中我尝试用情境表演引入,将儿歌教学和表演形式相结合,整合成一个能有机开展的活动,让幼儿身临其境,始终沉浸在童话般的意境中,同时配上表演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儿歌表演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当儿歌练习中加入了表演后,幼儿可以边学边玩,玩中有学,别有情趣。这样一来,幼儿不仅易接受,且随时随地、自由结合,只需简单的一两样道具或不用任何道具就能学得很开心,避免了枯燥无味的反复练习。活动中幼儿学习兴致高涨,气氛热烈,很快就理解并熟练掌握了儿歌。
活动时间:2017年3月31日
活动内容:唐僧骑马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一步熟悉童谣内容,感受童谣明快的节奏。
2、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材料提供:ppt课件
活动流程:
一、引起兴趣
出示汉字 “西游记”,认识这几个字吗?西游记里面有谁?你最喜欢里面的谁?为什么。
二、 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儿歌。
1、教师完整朗诵童谣,幼儿欣赏。
3、集体诵读
4、这个小池塘美吗?这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报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活动效果及反思:
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古诗《小池》很美,为了燃幼儿更能感受到自然界的美,除了古诗的教学外,我还制作了一个自然美景的课件,伴着音乐让孩子们欣赏俊美的高山、辽阔的大海、森立、麦田、鸟语、花香。让幼儿在学习古诗的同时能感受到自然风景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引导孩子发现身边的美。
三、认识生活中的“漏”
1、说说生活中的“漏”,幼儿讨论。
提问:你还知道什么跟“漏”有关的事情?幼儿讨论。
2、幼儿绘画表现生活中的“漏”,并进行作品分享。
小结:你们真厉害,想出了这么多与“漏”有关的图画。我们的祖先也很聪明,为了更简单的记录,发明了象形文字,把他们看到的一些事物写下来。
四、了解中国有趣的象形文字
活动时间:2017年4月14日
活动内容:漏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初步感知什么是“漏”。
2、感受象形文字的有趣,愿意学认简单的象形文字。
材料提供:1、多媒体课件、音乐。2、色彩、记号笔、展板等。
活动流程:
一、引出话题,激发兴趣
提问:封面上有谁?他们在看什么?幼儿猜测。
小结:他们在看什么呢?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可能就知道了。
二、学习古诗:
1、不仅我们喜欢自然风光,古人们也非常喜欢,他们还把自己喜欢的自然风光写下来成为一直流传的诗句。今天,周老师句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小池》。
2、完整欣赏古诗:
1)请你来听一听古诗里有哪些自然风光?
泉眼、树阴、水、小荷、蜻蜓(图片验证)
3、逐句解读:
泉眼无声惜细流: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
活动时间:2017 年 3月 17日
活动内容:古朗月行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这首诗的意境。
2、感受古诗的韵律,会用简单的动作配合古诗的朗诵。
材料提供:
1、古诗课件、音乐。
2、幼儿了解有关月宫的神话。
活动流程:
一、导入课题、吸引幼儿兴趣。
中秋节刚过,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你看到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吗?
小结:外婆喜欢花,所以我婆的娘家送了一牛车的海棠树苗作为嫁妆。外公说:以后每遇到一件喜事我就要在院子里种下一片果树。
(二)绘本阅读与图片赏析(提升幼儿对“满月酒”的认识,感受父母迎接孩子到来的喜悦情感。)
出示图5-图7,讲述故事内容。
提问:1、村里人给刚满月的妈妈带了礼物,这些礼物你认识吗?
2、在满月礼上送虎头鞋和虎头帽是希望妈妈怎样?送“长命锁”又是什么意思?送红蛋又意味着什么呢?
幼儿园2016学年第二学期“民艺大串门”活动方案
民间文学班(特色班)
学期目标:
1、能主动参与民间文学阅读活动,初步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
2、理解民间文学作品传递的含义,并学习作品中谦让、团结、合作、友爱的良好品质。
活动时间:2017年3月3日
活动内容:小池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活动时间:2017年4月28日
活动内容:花娘谷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看看说说中国传统的“喜事”,体验不同喜事带给人们的愉悦情感。
2、了解茅草谷变成花娘谷的美好经历,愿意交流分享阅读的感受。
材料提供:多媒体课件《花娘谷》、大图片四张活动流程:
一、封面导入,认识茅草谷
1、出示图1:看,这是我的家乡,很久很久以前我的外公外婆就住在这里。
提问:你们觉得我的家乡怎么样?
小结:村里长着各种各样的树,唯独没有一棵会开花的树。所以人们叫这里“茅草谷”。在这一幢幢房子里住着一群聪明、勤劳、善良的中国人。
二、分段阅读,理解故事
(一)集体阅读与视频赏析(了解中国婚礼的喜庆气氛)。
出示图片2--图4,讲述故事
提问:1、知道什么是喜事吗?猜猜看我们村庄发生了一件什么大喜事?
小结:曾经的茅草谷不见了,如今已经成了花的海洋,人们念着外婆的好,开始管这里叫做花娘谷。
三、完整欣赏故事
现在,妈妈还会带着我回到花娘谷,我也总会缠着外公给我讲家乡的故事···
活动效果及反思:
故事内容民间元素比较多,通过分段阅读、集体阅读,孩子们基本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也能基础自身的经验说说自己的看法。但是,在活动中孩子表达表现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可能是活动中的一些传统元素距离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比较远,孩子不理解造成的,所以内容的选择还得有所筛选。
过渡:我这里就有一些象形文字,我们来猜猜它们是什么字。
1、游戏:找一找,认一认有趣的象形文字。
提问:你能够通过这些象形文字的形状,猜出它是哪个汉字吗?
2、师小结:是啊,象形文字真有趣,即带给了我们有趣的画面,又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孩子们,我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看吧,一个小小的字里面都有这么大的学问,我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你们一定会发现更多文字的秘密。
2、对大自然的美景感兴趣,能发现细微的美好。
材料提供:ppt课件
活动流程:
一、欣赏自然美景
1、春天来了,自然里有了许多的变化。老师也请你们欣赏一下自然风光(配乐图片)
2、自然风光美吗?看见这些美景有什么感觉?
小结:是啊,大自然里的美景真多,在湖边、在山顶、在海边、在田野、在森林……欣赏着这些美好的景色我们的心情也变得很愉快。
儿歌的名字叫什么?这首儿歌里是怎么说的呢?
2、结合课件讲述边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
唐僧骑马,后面跟着谁?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句子来回答。带领幼儿回答。请幼儿学说儿歌里的句子。
3、你们还听到了什么?
4、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语言说。
三、完整朗诵儿歌内容。
1、幼儿边看图边欣赏。
2、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三、幼儿儿歌表演。
教师小结:哦,有嫦娥、有桂树、有玉兔,原来你们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
2、学习后四句古诗
①出示嫦娥坐月宫里的图片
师:你们看到什么?
幼儿简述。
②引导幼儿更加细致的观察画面
教师小结:
你们看像不像仙人把双脚垂下来坐在月宫里呢?那桂树长得多茂盛呀。咦?白兔手里好像拿了什么东西?(幼儿讲述)月宫里有这么多好玩的事,你们想不想去月宫里玩一玩呢?让我们完整的听一次古诗。
活动效果及反思:
该活动设计新颖,教师能够从民间文学中选择素材点,并能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引导幼儿感受中国传统文字的魅力;在环节上,层层递进,幼儿从故事中感受“漏”的含义,并能将对“漏”的理解延伸到生活中,使得对“漏”的理解认识更加深入;在活动中,教师能够抓住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尊重幼儿表达表现的欲望,给予幼儿表达表现的空间,师幼互动氛围较好,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较高。
二、说一说:歌谣中的春节。
1、整体播放课件,幼儿边看课件边熟悉歌谣。
2、歌谣中的小动物们都在忙什么呀?
总结:用歌谣中的句子。
三、学念歌谣《过春节》
1、过春节有哪些活动呢?按照歌谣内容出示相应图片,幼儿边看课件边跟读歌谣。
2、按照图片幼儿自己念儿歌,做动作。
四、想一想做一做
1、在过春节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做什么?
二、呈现活动主题
1、教师出示月亮,不提示幼儿这是月亮,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说说它像什么。
2、出示图片李白,简单介绍作者。
3、学习古诗。
出示图片李白看月亮。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三、完整理解古诗含义,配乐朗诵古诗。
1、理解前四句的古诗含义
小朋友,你们猜猜,月亮上都有些什么呀?(幼儿讲述、幼儿基本上都知道嫦娥奔月)
树荫照水爱晴柔: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小荷才露尖尖角: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三、诵读古诗
1、前两句景色你觉得怎么样?(美好、自然、安静)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温柔)
2、后两句怎么样?(发现、惊奇)应该用什么语气来度?(惊喜感)
小结:虎头鞋和虎头帽是希望妈妈能够像小老虎一样长得四平八稳,健健康康,一生平安;“长命锁”就像这个锁地名字一样,希望妈妈能够从长命百岁;而红蛋是喜庆的象征,生孩子是一件大喜事,人们在这一天会吃红蛋,贺喜庆,图吉祥。
(三)绘本阅读与故事猜想
出示图8-图9,讲述绘本故事,外公说:···
提问:1、你遇到过哪些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