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摆渡人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摆渡人》观后感
在观看了电影摆渡人后我感觉到虽然这部电影在网络上的评价并不太好,票房也没有特别的卖座,但是这部电影在我看来还是一部不错的片子。首先,这部电影具备一些香港影片所必要的元素,如兄弟义气、爱情、无厘头的搞笑等等,并利用部电影形成了一些独特的人文关怀。其次,在演员的使用上两岸三地均有演员加入让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多元的文化,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部影片中的大陆演员和台湾演员,都没能充分表现出这两个地方人民的独特个性,让人产生了一种他们不过是这部影片中的“外来户”的感觉。
这部电影在展现给观众一些优点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暴露了一些缺点。在具体的情节安排上我认为这部电影做的不够。先是电影的各个不同的故事衔接的不够自然。比如说这部电影在开始的时候用陈末和“王牌酒保”的爱情故事来描述男主人公的过去,但是却没有在影片当中告诉我们这段过去到底对主人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顶多只是可有可无的告诉了观众,男主人公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这部电影还犯了现在这个年代香港电影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那就是认为大陆的观众还会和以往一样对一些老香港电影的元素非常的认可。其实开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大陆人民容易惊叹于香港的繁荣,以及市场经济下的生活方式,会对电影当中一些诸如“热闹的酒吧”和“打扮时尚彻夜狂欢的红男绿女”有着较高的认可度。但是,伴随着大陆自身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大陆人民对香港电影当中一些所谓的“香港元素”早已习以为常。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一些香港电影没有想过加入一些“大陆元素”来更好地为两岸三地的观众服务,反而固步自封的选择用原来的“香港元素”来吸引两岸三地的观众,这样做是难以成功的。在电影的内容方面,我认为这部电影对命运或说是缘分的探讨是不错的。在开始和中间的的故事当中,这部电影似乎是在借“摆渡人”之口传达宿命论的思想。例如“摆渡人”在安慰“十三妹”和那个被抛弃的新娘时,似乎都是在劝她们“认命”。但是,“摆渡人”自己身边的管春和小玉却在不断的和命运进行着“斗争”仿佛是在我们面前放了两个哈姆雷特,面对这“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作了
不同的回答。在我看来“摆渡人”只是在劝“十三妹”和那个被抛弃的新娘稍作休息,不要总是为不值得自己去爱的人付出太多。而对在自己身边与命运进行搏斗的小玉和管春他则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这也体现出了这部电影的主旨“没有宿命人生都是自己的选择”。在电影当中的人物矛盾,比较精彩的是小玉和马力的人物矛盾以及管春和毛毛的人物矛盾。在电影中,小玉和马力的矛盾表现为在小玉小的时候马力是小玉的大哥哥对小玉的人生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可是等到小玉长大马力老去的时候,马力由于种种原因开始变得颓废。在这个时候,小玉有开始成为了马力的“大姐姐”即他在生活当中的支持,虽然小玉很早就意识到,她给马力支持让马力成功的结果很可能是让马力再次远离她,但是为了让自己的心上人能够幸福,了让当年的自己没有“看走眼”她还是毅然决然的在支持着马力,这大概是因为人和自己所爱的人的幸福是不分彼此的吧。管春和毛毛的人物矛盾也是非常的精彩,与略带悲情色彩的马力和小玉不同管春和毛毛更像是一对充满黑色幽默的欢喜冤家。虽然命运一次又一次无情的捉弄这管春和毛毛,但是这对欢喜冤家就像是所有产生“罗密欧朱丽叶”效应的恋人那样他们都在不断的与命运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虽然,在影片中失忆了的毛毛在表面上没有在追寻管春,而只是单纯的想把饼做好而已,但是在电影的最后毛毛的大伯为我们展示了失忆的毛毛依然还爱着管春的证据那就是:毛毛始终没能达到做好“毛
家煎饼”的要求即“斩断情缘”。至于管春电影已经充分表现了他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人物特点。这部电影通过这四个人物的人物矛盾,充分向我们展现了在当代社会人们在面对命运带来的考验时所表现出的无奈,及在经历了种种过往之后依然剩下的坚持。
作为一个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本科生,我从这部电影当中也发现不少与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工作技巧有关的地方。首先,从总体上看这部电影依然和当今大部分电影一样是一部体现现代主义的电影,同时这部电影也有着浓厚的存在主义色彩。在这部电影当中大部分人物都像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所描述的那样,试图去建构某一种结构并试图让自己构筑的结构发挥出自己想让其发挥的功能。同时,每个人物的结构也都面临着结构的失调瓦解和重构。同时,结构的二元性也在这部电影当中充分的展现了出来,在这部电影当中电影人物即受到各种各样既有的结构的支配又运用结构去支配他人或是实现自己的愿望。存在主义在这部电影当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部电影当中的诸多人物都是通过他人来构筑自己的存在。其中“摆渡人”之所以得以存在,当然是因为有着众多的客人认可他的“摆渡”。在影片中“摆渡人”运用的各种技巧,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去仔细学习的。首先“摆渡人”在为“十三妹”服务时运用了拟物法和叙事治疗的手法,“摆渡人”运用冰块和服务对象的哥哥作为道具向“十三妹”展现了她的生命故事。同时用重新进行叙事的手法,改变了了“十三妹”对她以往的人生事件的不合理认识。在治疗被抛弃的新娘时“摆渡人”则运用了行为主义疗法和场域理论。首先是,“摆渡人”改变了被抛弃的新娘所处的场域,其次他讲服务对象的刺激——反应由被抛弃——悲伤、无理取闹变为饥饿——想吃、想回家。在对着两个服务对象进行服务的过程当中,他还通过让小玉与服务对象“感同身受”来实现了支持陪伴和同理心。在“摆渡人”为管春和毛毛提供帮助的过程中则更加可以看出社会工作的价值与专业思想。首先无论在任何时候“摆渡人”都对管春和毛毛以及他们的爱情秉持着接纳的态度。其次,“摆渡人”没有仅仅只局限于运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去改变管春的内心,而是一直试图去帮助管春去改变不利于他的社会条件。在为服务对象进行服务的过程当中,心理咨询师只会对服务对象的心理进行干预,而对他们所面临的社会条件是不会强加干预的。但是,社会工作者除了要对服务对象的心理进行干预还需要协助服务对象去改变导致服务对象消极反应的社会条件。
最后,我还想就这部电视上映时的社会情况谈一些我的感想。目前,在我国的香港和台湾的青少年当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与祖国疏离的思想倾向。在一点在台湾的青少年中尤为明显,一些别有用心的“港独”和“台独”份子声称这是由于大陆社会和港台社会的价值不同,其实从这部电影中两岸三地演员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两岸三地的青年可能会在风俗语言上有着一些不同之处,但是在最根本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上,其实两岸三地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所谓的大陆社会与港台社会的价值不同,完全是一些别有用心的“港独”和“台独”份子所炮制的无聊的谎言而已。目前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都有着快速的发展,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也越来越为中国大陆的社会大众所接受,这一现象一方面证明了中国大陆社会与港台地区在社会价值观方面并没有大的差别,同时也证明了社会工作除了可以在中国大陆发挥它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功能之外。还可以成为一座沟通两岸三地人民尤其是青年的重要桥梁,而且在当下社会工作专业也在切实的发挥着这一作用。我相信随着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专业的不断发展,这一专业讲可以更好地在两岸三地发挥着“摆渡人”的作用。我也希望在未来随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