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初一下学期》》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教学目标
初中扁形动物教案
初中扁形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能够识别和描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的理解和描述。
教学准备:1. 扁形动物的图片或实物标本。
2. 显微镜或其他观察工具。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提问:扁形动物与腔肠动物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对扁形动物的好奇心。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扁形动物的名称和特点。
2. 展示扁形动物的图片或实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 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介绍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扁形动物在医药、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2. 分析扁形动物对人类的影响,如扁形动物引起的疾病。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扁形动物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 强调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醒学生关注和保护扁形动物资源。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绘制扁形动物的特征图,加深对扁形动物特征的理解。
2. 选择一种扁形动物,了解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扁形动物的图片和实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求学生绘制扁形动物的特征图,巩固所学内容,并了解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初中生物扁形动物教案
初中生物扁形动物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区分扁形动物的特征和种类,并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目标对象:初中生物学课程的学生
教学内容:
1. 扁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扁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3. 扁形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扁形动物的话题,引发学生对该动物类群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扁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扁形动物的基本知识。
3. 实践:组织学生观察实验,观察扁形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加深他们对扁形动物的认识。
4. 互动: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扁形动物的生态作用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总结扁形动物的特点和重要性,强调扁形动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扩展阅读:
1. 《扁形动物的分类》
2. 《扁形动物的生活习性》
3. 《扁形动物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
1. 学生观察实验表现
2. 学生对课堂讨论的参与度
3. 学生对扁形动物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
1. 图片和视频资料
2. 生物课程教科书
3. 实验用具和材料
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
3. 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认识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锻炼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增强热爱生活、关注个人与家庭卫生的意识。
2、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蚯蚓,提高科学观察的能力。
(2)通过同一类群多种动物的比较,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比较蛔虫和蚯蚓的区别,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4)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蛔虫的生活史的学习,关注个人卫生,关注蛔虫病的预防。
3、教学重难点(1)重点: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二、教学设计思路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知道蛔虫病,也认识蚯蚓,但对蛔虫、蚯蚓的主要结构和生理特征没有深入观察了解,还不清楚。
(2)能力储备: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从视频中提取信息及分析归纳的能力,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3)心理特征:有较丰富的合作学习经验和较成熟的表达能力,表现欲较强烈。
.三、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查看《线性动物》预习任务和《环节动物》预习任务及《环节动物》预习活动,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蛔虫病吗?(1)展示“蛔虫”图片(2)提问:蛔虫是腔肠动物或扁形动物吗?过渡:有位小朋友得了蛔虫病,请带着问题观看是怎么回事?(1)蛔虫生活在哪里?(2)蛔虫有什么特点适合寄生生活?活动2【活动】(二)线形动物.(1)展示“蛔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蛔虫的体形、体色,及雌雄虫形态区别,交流。
初中动物线形动物试讲教案
初中动物线形动物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线形动物。
3. 理解线形动物的适应性特征,并能够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1.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 线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线形动物的适应性特征。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料。
2. PPT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线形动物?2.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线形动物的定义和特征。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 学生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线形动物的特征。
三、合作探究(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研究,观察线形动物的图片,识别和描述常见的线形动物。
2. 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精讲点拨(10分钟)1. 针对线形动物的特征,进行详细讲解,重点阐述线形动物的适应性特征。
2. 举例说明线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疑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探究线形动物的生态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精讲点拨,使学生了解了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与巩固,加强对线形动物特征的记忆和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线形动物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教学设计
第三章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教学重点:(l)猪肉绦虫、蛔虫的寄生生活。
(2)猪肉绦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3)寄生、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
教学难点:猪肉绦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过程:(两课时)课时一一.导入: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米猪肉”或者“豆肉”吗?“米猪肉”能吃吗?为什么?组织学生发言,总结:这种肉是不能吃的。
人若误食,会使人得猪肉绦虫病,猪肉绦虫也叫猪带绦虫,它是寄生在别的生物体内。
猪肉绦虫的“绦”表示的是白色的带子,顾名思义,这类动物背腹扁平,属于扁形动物。
这节课的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猪肉绦虫。
二.讲授新课:(一)猪肉绦虫的形态结构出示猪肉绦虫成虫的标本或挂图,提问:猪肉绦虫的身体分成几部分?各部分有哪些特点?哪些是与寄生相适应的?在学生观察、思考和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猪肉绦虫适应寄生生活的主要特点:(l)头节上有小钩和吸盘。
(2)生殖器官特别发达,每个妊娠节片内有大量的受精卵(约有5万多个受精卵)。
(3)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和感觉器官退化。
在归纳的同时,着重讲授:①小钩和吸盘是为了更好地在宿主体内固着——钩吸在宿主体内。
②生殖器官特别发达——产生大量的受精卵,是与虫体更换宿主有关,加大虫体返回宿主体内的机会。
寄生在动物体内的寄生虫,由于与外界环境缺少接触,所以运动和感觉器官逐渐地退化了。
(二)猪肉绦虫的一生出示猪肉绦虫生活史的挂图,提问:米猪肉”是怎么形成的?人是如何感染猪肉绦虫病的?在猪体内和人体内各寄生在什么部位?总结讲述猪肉绦虫的生活:人吃了“米猪肉”(含有猪肉绦虫幼虫)会感染猪肉绦虫病,猪肉绦虫的幼虫在人体的小肠内发育成成虫,成虫的充满受精卵的妊娠节片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猪吃了含猪肉绦虫卵的食物后虫卵就在猪的胃内孵化成幼虫,幼虫钻入胃壁或肠壁,进入血管,随血液流动到肌肉等处,形成“米猪肉”。
在猪肉绦虫的一生中,成虫在人体内寄生,幼虫在猪体或人体内寄生。
根据上述的生活史,提问:什么叫寄生、什么叫寄生虫、什么叫寄主(宿主)?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获得营养物质及生活条件的现象。
初中生物扁平动物教案
初中生物扁平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扁平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掌握扁平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3. 了解扁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扁平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了解扁平动物的生态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扁平动物的外部形态,并引导学生观察;2. 提出问题:扁平动物的身体为什么扁平?(二)学习扁平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 讲解扁平动物的基本特征:身体扁平、无体腔、呼吸和排泄通过皮肤;2. 分类介绍:扁形虫、扁形体动物;3. 展示不同种类扁平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类。
(三)学习扁平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1. 讲解扁平动物的生活习性:多数为水生动物,有些是寄生生物;2. 讲解扁平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食物链中的消费者、环境指示生物等。
(四)讨论扁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 通过图片或案例,讨论扁平动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 引导学生关注扁平动物的保护问题。
四、课堂练习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 进行课堂讨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课堂总结1. 总结扁平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强调扁平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3. 提醒学生关注并保护扁平动物。
六、家庭作业1. 让学生查找更多关于扁平动物的资料,并写一份关于扁平动物的小结;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义工活动,关注和保护扁平动物。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资料;2. 图片、视频资料;3. 练习题。
以上为初中生物扁平动物教案范本,具体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动物扁形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如身体扁平、左右对称、有口无肛门等。
(2)掌握扁形动物的分类,如涡虫、吸虫、绦虫等。
(3)学会观察扁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扁形动物的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扁形动物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
(2)扁形动物的分类。
2. 教学难点:(1)扁形动物的特征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2)扁形动物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扁形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讲授(1)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讲解扁形动物的身体扁平、左右对称、有口无肛门等特征,通过实物、图片等方式展示。
(2)扁形动物的分类:介绍涡虫、吸虫、绦虫等不同类别的扁形动物,讲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 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扁形动物的特征与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2)动手制作:制作扁形动物模型,展示扁形动物的特征。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扁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了解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扁形动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物观察:通过实物观察,检验学生对扁形动物特征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线性动物教案
初中生物线性动物教案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线形动物的特点和分类;2. 了解线形动物的生态作用;3. 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线形动物。
教学内容:1. 线形动物的特点和分类;2. 线形动物的生态作用;3. 常见的线形动物介绍。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线形动物的特点和分类,线形动物的生态作用。
难点:对线形动物进行分类和识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线形动物,如蚯蚓、蠕虫等,并询问学生对线形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二、介绍线形动物的特点和分类(10分钟)1. 展示图片或实物,介绍线形动物的形态特点,如身体细长、呈现线状等;2. 介绍线形动物的分类,包括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两类。
三、讨论线形动物的生态作用(10分钟)1. 与学生讨论线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土壤松耕、有益微生物分解和养料提供等;2. 引导学生思考线形动物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四、介绍常见的线形动物(10分钟)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线形动物,如蚯蚓、蠕虫、海蛭等,简要介绍它们的生态习性和重要性。
五、梳理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线形动物,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态作用和分类。
六、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堂作业:观察自己家附近或学校周围的线形动物,写一篇观察报告,并对线形动物的生态作用进行简要总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线形动物的特点和分类,认识到线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观察线形动物的实物和图片,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第三章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教学设计
第三章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猪肉绦虫适于寄生生活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使学生理解寄生、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
3.使学生理解猪肉绦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宿主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4.了解其他扁形动物——血吸虫对人的危害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5.理解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1.猪肉绦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猪肉绦虫的生活史。
知识讲解在动物进化过程中,从扁形动物开始,动物的身体一般是两侧对称型。
两侧对称型的出现,也伴随着出现了中胚层,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也进一步复杂化,强化了运动能力和对环境适应的能力。
如由腔肠动物的辐射对称型,适于固着、漂浮的本章教材以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营寄生生活的猪肉绦虫为代表,讲述扁形动物门的基础知识。
同时也介绍了另一种寄生虫——血吸虫和营自由生活的涡虫。
教学目的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和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3.了解其他线形动物——钩虫、蛲虫对人类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4.理解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1.蛔虫的生活史。
2.钩虫的生活史。
知识讲解线形动物在体内的消化道与体壁之间,有一个空腔——原始体腔。
腔中充满了体腔液,可以使内脏器官自由运动,为内脏器官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能更有效地完成体内物质的循环和运输,更有效地调节和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说明原始体腔动物比无体腔的扁形动物进化。
线形动物出现了完整的消化道,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许多种类还出现了雌雄异体和异形。
如蛔虫、蛲虫等。
线形动物约有1万多种,分布极广泛,从热带到两极,从高山到深海,总之,在海水、淡水、土壤和动植物体内都有分布。
许多种类还是人、动物和植物体内的主要寄生虫。
初中生物_扁形动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扁形动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扁形动物是五四学制鲁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中的内容,《课程标准》对扁形动物的要求是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腔肠动物相比其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复杂、完善,和线形动物相比它又没有真正的体腔,所以它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是对腔肠动物的结构特征既有继承又有进化,启下是为教材下一节学习三胚层有体腔的线形动物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在生活经验上,学生大多对扁形动物缺乏直观的了解,原因是扁形动物大多营寄生生活,少数营自由生活的种类(如涡虫)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而学生生活环境中小溪、河流又常常因为被污染而不容易看到涡虫,所以,本节课找到活体涡虫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途径。
在知识经验上,初三学生经过了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具备一定分析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善于形象思维,但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教师在授课时应适当引导。
另外,现在的中学生是很有主见的,因而要适当为学生制造机会,让他们多发表自己的想法。
比如,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小溪流中寻找涡虫,依据导学案上网搜集有关涡虫、绦虫、血吸虫、华枝睾吸虫的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展示汇报,锻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涡虫的身体结构了解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课前上网搜集关于猪肉绦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的相关资料了解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涡虫的身体结构特点,掌握观察动物的一般方法。
2.通过了解猪肉绦虫病等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钢刀杀不死涡虫,污水却可以将涡虫置于死地的了解,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通过教材中对营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的介绍,体会“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通过“田野动物调查”的学习学生对动物有了感性认识,但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缺乏了解。
教
学
目
标
知识:能够识别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并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尝试观察、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生回答
先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要予以鼓励性评价, 鼓励学生开放性讨论。
激发出强烈的参与欲 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用此活动对学生进行 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的教育。
学生未说全的教师及时补充。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二、讲授新课
【探究竟一】
1. 观察水螅的体色、大小。体形像什么?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生物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材及课标分析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包括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两个类群,这两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对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不熟悉。然而它们在动物的进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了解动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两个胚层,有口无肛门
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三个胚层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是以“自助式”教学模式进行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
扁形与线形动物门教案
扁形与线形动物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分类;2. 掌握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3. 能够识别常见的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2. 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分类及生活习性;3. 常见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识别。
教学难点:1. 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2. 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图片及实物标本;2. 教学PPT或黑板;3. 教学资料及参考书籍。
学生准备:1. 预习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相关知识;2. 准备笔记本和笔。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动物的分类,引出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
2. 讲解:讲解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如身体形态、消化道、生殖系统等。
3. 分类:讲解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分类,举例说明各类群的特征。
4. 生活习性:讲解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寄生、自由生活等。
5. 生态环境:讲解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生态环境,如土壤、水域、人体等。
四、课堂互动1. 提问:请学生回答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分类。
2. 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 展示:请学生展示所准备的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图片或实物标本。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2. 请学生举例说明常见的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3. 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续)6. 识别练习:展示一些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尝试识别并解释它们属于哪一类群。
7.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它们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
8.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七、课堂互动(续)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扁形动物或线形动物,制作PPT 或海报,介绍它们的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初中生命科学《扁形动物和线性动物》教学设计
第4章扁形动物和线性动物一、设计思路本节所学习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寄生生活的动物”。
猪肉绦虫与自由生活的动物在形态、结构及生理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只有通过学习懂得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才能更好地预防、控制、消灭它。
从猪肉绦虫的发育看:由受精卵→成体,它需要更换两个宿主。
这对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和生活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对“米猪肉”的这一说法完全是陌生的。
要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应尽量增加一些感性知识,如准备猪肉绦虫图片或标本,“米猪肉”图片。
让学生在观察、学习、了解的基础上,体会预防猪肉绦虫对人类的感染所造成危害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有标本、图片,学生对浸制标本有恐惧、厌恶心理,教师应及时疏导学生心理感受,正确对待科学知识,取消对猪肉绦虫和蛔虫标本的恶心感。
关于线形动物门主要特征的教学,以蛔虫为代表,可以在教师讲课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不同于扁形动物门的特征,最后,让学生知道线形动物在进化上的地位,有哪些比扁形动物高等,有哪些属于低等的特点。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们的进化观点。
通过学习猪肉绦虫的形态和结构知识,学生们初步了解营寄生生活的生物结构和生理特点。
通过比较绦虫、蛔虫两类生物,在结构上、生理上共同特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能更好地懂得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各自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进而明白,不同的动物都有其特殊的适应环境的本领,是符合“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规律的。
即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性。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猪肉绦虫一组图片,学习猪肉绦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征,理解猪肉绦虫对人和猪的危害。
2.观察蛔虫浸制标本和图片,学会正确区分雌雄蛔虫;在比较蛔虫的形态特点与猪肉绦虫的区别中,理解扁形动物与线形动物在进化中的地位。
3.通过学习猪肉绦虫和蛔虫对人体的危害,懂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4.通过学习猪肉绦虫和蛔虫,明白寄生生活与自由生活动物形态结构的特点,知道生物体形态结构与功能对生活环境的相适应性。
生物教学设计扁形动物
生物教学设计扁形动物教学目的知识目的:理解猪肉绦虫适于寄生生活的主要特征;理解猪肉绦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和猪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才能目的:通过观察有关猪肉绦虫的标本或图解,继续培养观察才能;通过理解猪肉绦虫的感染途径及预防方法,培养学生可以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才能。
情感目的:通过理解猪肉绦虫的生活史,使学生可以认识到讲究卫生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通过理解猪肉绦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征,进展“生物体形态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
猪肉绦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构造特点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1)本节所学习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寄生生活的动物〞。
猪肉绦虫与自由生活的动物在形态、构造及生理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只有认清寄生虫的形态构造及生理,才能更好地预防、控制、消灭它。
(2)猪肉绦虫营寄生生活,而且它一生中要更换两次宿主,从宿主体内摄取营养,并能大量地繁殖自己的新个体,对人、畜危害极大。
只有很好地理解它的各方面的特点,才能到达预防人、畜患猪肉绦虫病的目的。
(3)通过学习重点内容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适应寄生生活的动物,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使学生可以更广泛地理解:不同的动物都有其特殊的适应环境的本领,是符合“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规律的。
生物体的构造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2。
猪肉绦虫的生活史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为:(1)从猪肉绦虫的发育看:由受精卵→成体,它需要更换两个宿主。
猪是中间宿主,人是终宿主。
猪是如何感染上猪肉绦虫的?人又是怎样传染上此寄生虫病的呢?这中间的过程对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和生活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有些学生对“米猪肉〞的理解也缺乏感性认识。
要打破这个难点,教师要尽量加强学生们的感性知识,准备一些清楚的实物(囊尾蚴、米猪肉)或标本,便于学生观察、理解。
(2)学校现有的挂图和参考书中:都提到“六钩蚴〞和“囊尾蚴〞的概念。
线形动物教案初中生物
线形动物教案初中生物
教学内容:线形动物
教学目标:
1. 了解线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了解线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3. 引导学生关注线形动物的保护和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
1. 理解线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掌握线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教学难点:
1. 区分不同种类的线形动物;
2. 理解线形动物的生态环境和生存挑战。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等教学工具;
2. 线形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线形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线形动物的兴趣,并简单介绍线形动物的特征。
二、讲解(15分钟)
1. 线形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2. 线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三、讨论(15分钟)
1.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归纳总结线形动物的生活习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线形动物的观点和认识。
四、练习(10分钟)
老师出示几道与线形动物相关的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五、总结(5分钟)
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强调线形动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线形动物的分类和生态环境。
教学反思:
1.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对线形动物的兴趣和认识;
2. 结合实际案例和生活常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线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初中生物试讲线形动物教案
初中生物试讲线形动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线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了解线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地位;
3. 掌握线形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线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理解线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地位。
三、教学内容
1. 线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线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地位。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线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学习:介绍线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带领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线形动物;
3. 实践:让学生观察线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如食物来源、生存环境等;
4. 深化:探讨线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5. 总结:总结线形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强化学生对线形动物的认识。
五、教学手段
1. 图片展示;
2. 实物展示;
3. 讨论交流;
4. 观察实验。
六、教学方式
1. 导入式教学;
2. 知识讲授;
3. 观察实验;
4. 互动讨论;
5. 总结归纳。
七、教学反馈
1. 考试测试;
2. 课堂讨论;
3. 作业布置。
八、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实践,学生对线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态系统中线形动物的地位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能够更加关注和保护这些生物,促进生态平衡的发展。
初中生物扁形动物试讲教案
初中生物扁形动物试讲教案
一、扁形动物的特点:
1. 扁形动物体形扁平,通常呈长条状。
2. 皮肤很薄,没有外骨骼保护。
3. 大多数扁形动物都是寄生生物,寄生在其他动物的身上或内部。
4. 消化系统简单,只有一个口和一个肛门。
二、扁形动物的分类:
根据生活习性,扁形动物可以分为两类: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和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
1. 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
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主要包括扁虫、草履虫和扁舌蠴等,它们生活在水里或潮湿的地方,通过吞噬食物来获取养分。
2. 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
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主要包括吸血虫和鳃虫等,它们寄生在其他动物的身上或内部,通过吸取宿主的血液或养分来维持生存。
三、扁形动物的重要意义:
1. 扁形动物在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角色,是其他动物的食物源。
2. 一些扁形动物可以作为中药材或药用动物,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3. 扁形动物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界的多样性和进化规律。
通过学习扁形动物的特点和分类,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特点,同时也能够增加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扁形动物的认识,为将来更深入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打下基础。
谢谢大家!。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4篇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2.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3.掌握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目标以蛔虫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
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2.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2.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
过渡:大家刚才在短片中看到,医生把蛔虫,从人的肠中取出。
为什么它没有被人体消化液消化掉?二、新课讲授(一)线形动物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在大屏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师:(提出问题)雌蛔虫雄蛔虫的大小一样吗?形态如何?学生通过观察总结。
蛔虫的形态结构:雌雄异体,身体细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
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线色。
雄虫较小,体长15~25 cm,雌虫较大,体长15~35 cm。
教师板书。
过渡:刚刚我们认识了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蛔虫生活。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了解蛔虫的生活史,思考并得出蛔虫的生活方式,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八年级生物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教学设计
10 min
一、扁形动物
【观看视频2】涡虫的捕食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一:请观看视频,比较水螅与涡虫在下列各方面的特点,填在表格中。
水螅
涡虫
生活环境
运动
捕食
形态(对称方式)
结构
消化
【课件展示】涡虫、龙虾、蝴蝶、海龟等两侧对称生物
【提出问题】左右对称(两侧对称)在进化上有何优势?
【分析问题】两侧对称的体型给动物适应外界环境带来极大的好处。首先,它使动物的身体有了前后、左右、背腹之分,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出现分工。前端头部感觉器官集中,能够最先感知外界刺激,对敌害、食物定向;背面色深是保护色,有保护功能;腹面有纤毛可辅助其在定向的基础上较快速地运动,两侧对称的体形,为动物逐渐进化出专门的运动器官提供了形态结构基础,也扩大了动物的活动范围,使在水中生活的动物有可能到陆地生活。所以说两侧对称的体形利于捕食和防御。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寄生型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教学过程
2min
复习导入
【课件展示】腔肠动物这一类群中的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虫
【提出问题】它们外形多种多样却因为有共同的结构特征而归属到这一类群,你还记得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生物学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
教科书
书名:生物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1月
教学人员
初中生物扁平动物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扁平动物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扁平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2. 掌握扁平动物的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
3. 能够通过实例认识扁平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扁平动物的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
难点:扁平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材、图片、幻灯片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呈现图片或视频展示扁平动物的种类和生活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该主题的探索欲望。
二、讲解扁平动物的特点和分类(15分钟)
1. 扁平动物的特点:身体扁平,没有体腔,皮肤呼吸;
2. 扁平动物的分类:如蛔虫、吸虫等。
三、学习扁平动物的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20分钟)
1. 结构特点:主要包括身体、口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2. 生活习性:生活在水生环境中,以捕食为生等。
四、探讨扁平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15分钟)
1. 扁平动物在食物链中的角色;
2. 扁平动物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提示学生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概括扁平动物的特点和分类,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自选一种扁平动物,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深入研究其生态习性,并进行简单的介绍。
以上就是初中生物扁平动物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科>>初一下学期>>两栖类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青蛙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青蛙的循环系统的特点和变温动物的概念。
教学方法:观察与讲述相结合
教学过程:(1课时)
导入:提问: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有1心房、1心室)
教师讲述: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我们今天要讲一种幼体在水中生活,而成体可以在陆上生活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这节课以青蛙为代表来学习两栖动物。
讲授新课:
一、青蛙
1.生活环境和食性
教师提问:①青蛙生活在什么环境里?②青蛙以什么为食?
播放青蛙的生活环境及青蛙捕食的录像,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青蛙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里。
它主要以一些农业害虫为食,每只青蛙每天要吃掉60多只害虫。
青蛙为何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捕食那么多的害虫呢?这是与它的外部形态、结构生理等分不开的。
2、外部形态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把学生分成组,观察活的青蛙的外部形态,注意与鱼比较,提出思考题。
分组观察讨论后,填写观察记录,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
① 在学生观察时,提出以下几道思考题:a.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青蛙的体色一样吗?青蛙这样的体色对它的生活有何意义?(此道思考题要回答好,就要结合青蛙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境图,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让学生观察。
之后,再观察活青蛙的体色,想想它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或可播放录像—观察青蛙体色的变化)b.青蛙与两栖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点有哪些?为什么?C.青蛙的皮肤有何作用?若将青蛙放在干燥处或把皮肤涂上油脂,有何现象?为什么?d.青蛙有哪些形态特点比鲫鱼复杂高等?
② 学生在认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回答以上问题。
生活在水草丛生池塘里的青蛙,体色是草绿色的,在无绿草的水沟里,体色是带灰棕色的。
青蛙的体色与环境色彩比较一致,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以便更好地在水里和陆地上生活。
关于第二道思考题,让学生从青蛙的体色、皮肤、头部的感觉器官及四肢等特点归纳适于两栖生活的特点,并完成以下观察实验记录表:
通过观察分析可知:皮肤具有呼吸的作用,若皮肤干燥或涂上油脂,皮肤就不能进行气体交换了,这样青蛙就会死亡。
青蛙的感觉器官比鱼发达,眼和耳感觉敏锐,又有鼻孔,这样使青蛙能适应在陆地生活,另外青蛙有比鱼的偶鳍更进化的运动器官——四肢。
它的四肢分节,这样不仅可较好地支持身体,而且在陆地上运动能比较灵活,显然它的四肢比鱼的偶鳍要复杂高等。
关于蛙眼对活动的目标有反应,对静止的物体视而不见的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证实。
在盖有细铁纱的玻璃缸内放进饥饿的青蛙,再放进几只活苍蝇或飞虫,观察它跃起捕食的情况,(也可以在细线上拴上死苍蝇或小昆虫在青蛙眼前晃动,青蛙也会跃起捕食,若在细线上拴上死苍蝇,细线上苍蝇不晃动,它就不会捕食。
)当然这方面知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录像或者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设计实验来证实。
借助蛙眼,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点“电子蛙眼”这样的仿生学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动物学的兴趣。
③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讨论进行小结,从体色、皮肤、头部的感觉器官、四肢等方面归纳出与青蛙两栖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理解青蛙适于两栖生活,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
3.结构和生理
①呼吸
观察图片中青蛙肺的结构,播放录像—青蛙的皮肤呼吸,思考以下问题:a.肺是适于生活在什么环境下的结构。
b.蛙的肺能完全满足陆地上生活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节:蛙具有了肺,能用肺呼吸,用肺呼吸是青蛙对陆上生活的适应,从鱼的用鳃呼吸到蛙的用肺呼吸,这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是重大的进步。
但是蛙的肺结构简单、原始,仅靠肺呼吸还不能完全适应陆地生活。
因此还必需皮肤辅助呼吸,从这方面可说明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
②循环系统
演示两栖类和鱼类血液循环比较图。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思考:
(1)鲫鱼的血液在身体里是怎样循环的?
(2)青蛙的血液又是怎样循环的?
青蛙的心脏由左心房、右心房和1心室组成,左、右心房有间隔,互不相通,但都与心室相通,因此而出现“混合血”,鱼类只有一条循环路线,青蛙具有两条循环路线,即体循环和肺循环。
教师边讲解青蛙的循环路线,用投影仪或小黑板出示循环路线简图
在此基础上,结合呼吸、血液循环的快慢、变温等内容进行小结。
第一,青蛙产生了两条血液循环路线,心脏的结构比鱼复杂,这与肺的产生是分不开的。
也就是说,这种循环的特征是适应陆上生活的结果。
第二,青蛙的血液循环很慢(呼吸也是如此),产生的热量不多,同时又没有保温的结构(如厚的皮毛或羽毛),所以它的体温是不恒定的,是变温动物。
第三,由于四季的变化,当温度过低时,青蛙的体温随之下降,这时,它躲藏在地下的土穴中,不食不动,依靠身体内贮藏的营养维持生命,这就是冬眠。
4.生殖和发育
播放录像—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展示图片。
提问:(1)青蛙的成体与幼体形态一样吗?(2)幼体生活在何处,用什么方式呼吸(3)成体生活在何处?用什么方式呼吸?(4)青蛙是体内受精还是体外受精?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青蛙在水中进行生殖和发育,在春季生殖时,常出现雌雄蛙抱对的现象,这时雄蛙排出的精子与雌蛙排到水中的卵细胞受精,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分裂分化就发育成了蝌蚪,刚孵化出的蝌蚪用外鳃呼吸,进一步发育,外鳃被内鳃取代,它的心脏分为一心房一心室,只有一条循环途径,所以蝌蚪从外形到内部结构都很像鱼,到发育成蛙后,尾和内鳃消失,形成肺,长出四肢,心脏分为二心房一心室,有两条循环路线。
所以,青蛙的发育也是变态发育。
从这里可以看出,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它不能成为一种真正的陆生动物。
最后,教师对蛙适于两栖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简要小结。
二、其他两栖动物
关于这部分教学可利用录像、标本或挂图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两栖动物,重点介绍蟾蜍和大鲵的生活习性及主要的形态特点。
(1)蟾蜍
学生对蟾蜍比较熟悉,但可能会有些同学觉得它身上长了许多疙瘩,就认为它是有害的。
其实,它是有益动物,它眼睛后的大毒腺,能产生毒液,这毒液是制中药蟾酥的原料,此外它能捕食害虫,对人类有益。
它的生活环境怎样,可由学生讨论后得出。
(2)大鲵(又称娃娃鱼)
让学生观察大鲵的录像或挂图,使学生了解它生活在深山的溪流中,体型较大,是终生有尾的两栖动物,它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学生了解了以上的两栖动物后,可以让学生归纳出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三、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板书设计:
第八章两栖类
一、青蛙
1.生活习性:水陆两栖,捕食害虫。
2.外部形态:保护色,皮肤裸露,分泌黏液,有感觉器官,后肢发达,趾间有蹼。
3.结构和生理
(1)呼吸:肺,皮肤辅助呼吸;
(2)心脏:两心房,一心室;
4.生殖发育: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二、其他两栖动物:
蟾蜍、大鲵
三、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