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医院协会简介
广东省医院协会简介
广东省医院协会成立于1980年,1996年9月由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
医院管理学会升格成立为省一级学会“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2005年
11月18日更名为广东省医院协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
历经三十余载的发展历程,协会规模从小到大,实力从弱到强,迄
今已成为全国同类协(学)会中影响力较大的协(学)会之一,被省民政
厅评为全省先进民间组织。
目前有专业委员会(分会)50个,会员单位600个。
协会工作宗旨:执行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加强医疗行业管理,依法维护会员、医疗机构及其管理人员的合法权益,发挥行业管理指导、自律、协调和监督作用,为会员服务,反映诉求,制订行规行约,规范行为,繁荣学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核心业务: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及购买服务项目,当好政府部门的参谋助手;开展维权自律工作,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开展调查和学术研究,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加强行业管理;开展学术交流以及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培训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编辑出版学术刊物、书籍及学术资料;评选、表彰优秀医院院长和医院管理干部。
30多年来,广东省医院协会励精图治、勤耕不辍,认真完成政府部门交办任务,积极开展业务活动,努力服务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继往开来,协会将勇攀高峰,携手全省医院管理工作者,共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协会事业再创新的辉煌!
⑩广东省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区广东省省级社会团体[广东省卄■娠苑苣民厚%
AAAAA[/11先进单住广东省民政厅■二0。
五年-月■I 广雪豐塁凳厅i
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更名为“广东省医院协会”评为5A行业协会。
医院信息化现状与问题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我国医院已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大型的数字化医疗设备在医院中使用,各种医疗收费系统、管理系统和医疗信息处理系统正在普及。
医院信息化使医院工作流程发生了改变和创新,并使医院得到了全面发展。
我国医院信息化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医院信息化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医院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现代医学进展,无论是分子生物学、临床诊疗技术、预防医学以及医院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学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我国的医疗保健制度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对医院的发展与生存都提出了挑战,医院信息化是医院适应改革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是实现医院科学管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现代医学发展需要信息化,医疗改革与医疗保险制度呼唤信息化,医院要在信息化进程中提高与发展”。
[1]1.医院信息化的概念1.1医院信息化的概念医院信息化不是医院管理流程计算机化,而是以病人信息的共享为核心,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方便病人就医、方便医院一线医护人员工作、方便各类管理人员分析决策。
医院信息化也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的购置和安装,而是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建设、维护运营、人员培训、信息分析利用等。
医院信息化是涉及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的系统工程,需要医院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按照美国Morris?F.?Collen•教授所给的定义: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Patient?•Care?Information)和行政管理信息(Administration?Information)的收集(Collect)、存储(Store)、处理(Process)、提取(Retrieve)和数据交换(Communicate)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Authorized)的功能需求。
从化区中医医院专家门诊信息表
3
李洁霞
脑病科
中风专科
主任医师
广州市从化区中医院脑病科、中风专科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全国名老中医刘茂才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所在科室是省重点专科,任科教科科长,区基层指导科科长,广州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广州市高评委专家成员,广州市伤残评定专家,获从化“十大杰出科技人才”称号。从化区政协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传统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攻方向:脑血管病。
李明兰
妇科
副主任医师
从化区中医医院妇科主任,毕业于贵州省遵义医科大学医疗系,学士学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外科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对妇产科经、带、胎、产、不孕各种疑难病症,妇科肿瘤以及妇产科危急重症等疾病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并具备娴熟的妇产科手术操作技能。
17
巢卫平
骨伤科
副主任中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曾在广东省中医医院骨科进修一年。从事骨伤科工作三十多年,骨伤科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四肢骨折、关节脱位。中西医结合治疗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熟练掌握常见骨折的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
出诊时间:从化区中医院周一上午专家诊室
18
出诊时间:从化区中医院周二上午专家诊室
9
蔡达
儿科
治未病科
副主任中医师
治未病科主任,门诊部副主任,儿科组长,从化好医生,广州市从化区第二届政协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讲师,广州医科大学兼职讲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现任广东省中医药科普巡讲团专家,广东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专家。广东省卫生经济与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医疗质量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门急诊分会委员,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营养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曾在广州儿童医院进修,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儿科常见疾病,治未病健康调养。
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是依法经批准组建的医院行业协会,是由全国依法取得《医院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含农村卫生院、卫生所、医务室)自愿组成的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群众性团体,是依法成立的社团法人。
中国医院协会英文名称是:Chinese Hospital Association(缩写:CHA),会徽为“[H]”。
中国医院协会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并接受其业务指导;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接受其监督管理。
中国医院协会宗旨是:遵守我国法律、法规,执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依法加强医疗行业管理,维护医院及有关医疗机构合法权益;发挥行业指导、自律、协调、监督作用,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推动医疗机构改革和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为保护人民健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依据有关法规和我学会《章程》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会员单位实施业务指导。
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委员会(英文名称为Pharmacy Administration Commision of Chinese Hospital Association, 以下简称本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医院协会(以下简称总会)所属的二级学会,是在总会领导下的全国性医院药学部门及其药师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者的非营利性、群众性行业组织。
本专业委员会是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联系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及其药师和医院药事管理工作者的纽带,是其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助手。
医疗机构药师、药事管理以及其他与本专业委员会有关的药学工作者都是本专业委员会的基本服务对象,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是本专业委员的基层活动单位。
本专业委员会遵守《中国医院协会章程》和有关规章制度,不再另定章程。
但为了规范药事管理工作,依据总会《章程》精神和有关规定,经总会同意和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大会讨论通过,制定了《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管理办法》。
(一)宗旨本专业委员会的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药学技术人员和药事管理工作者开展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科学研究和实践,交流科学管理的经验,促进临床药学学科建设和医院药学人才的成长,为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促进药品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使用,保护患者用药权益,为保障民众健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医院药学部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法规化管理,提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药学部门主任和药师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提供指导和服务;积极提倡、推动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和药师的自尊、自律、自爱,维护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和药学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反映医疗机构药学部门以及药学技术人员的意见和要求。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2018版
姓名:王才有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简介: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姓名:刘海一单位:清华大学长庚医院筹备建设指挥部简介:清华大学长庚医院高级工程师姓名:薛万国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简介: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保障部信息情报所副所长,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卫生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常务理事。
从1988年开始从事医院信息化方面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工作。
在国内较早系统化地开展电子病历研究工作...姓名:蒲卫单位: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简介: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副主任。
国防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继续就读于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并于1989 年获硕士学位,现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卫勤研究室研究员、总后卫生信息技术支持中心主任、全军医学科委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姓名:张文中单位: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简介: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姓名:沈韬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信息管理中心研究员姓名:李小华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简介: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信息中心(全军卫生信息技术基地)主任医学博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主任医师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医院协会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遵义医学院客座教授姓名:李劲松单位:浙江大学简介: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姓名:夏京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简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编委姓名:傅征单位: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简介: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原副部长,少将军衔。
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本科毕业,曾任总后卫生部计划处处长、计划财务局局长,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
广东省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名单
广东省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名单专委会任职姓名性别单位职务/职称主任委员李小华男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主任/主任医师名誉主委邹赛德男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计算中心教授名誉副主委薛冠华男珠海市卫生局处长/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委员穆 荔女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科长/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委员熊志强男广东省人民医院副主任/项目管理师副主任委员陈能太男江门市中心医院主任/高工(教授级)副主任委员刘一强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任/高级工程师副主任委员牛启润男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长/高工副主任委员石志杰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长/工程师副主任委员余元龙男中山市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常务委员陈家柏男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纪委书记/副主任药师常务委员马丽明女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主任/高级工程师常务委员李少文男广东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增补常务委员傅承主男广东省卫生厅信息中心科长/高级工程师常务委员李小华女广东省中医院副主任/助理研究员常务委员周怡女广东药学院主任/教授常务委员冯天亮男广东医学院主任/副教授常务委员郑曲波男广州军区第458医院主任/副主任医师常务委员田燕女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常务委员高昭昇男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常务委员张志强男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主任/工程师常务委员王小明男广州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常务委员陈戏墨男广州医学院副处长/高级工程师常务委员陆慧菁女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信息科副科长/工程师增补常务委员肖国宏男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信息科科长/主任医师增补常务委员金从凯男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科长常务委员陈铁英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长/高级工程师常务委员梁志伟男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副研究员常务委员方永平男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主任/主任医师常务委员闭思成男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长/高级统计师常务委员严静东女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常务委员邹志武男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主任/高工常务委员李韶斌男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科长/高级工程师常务委员李韶朗男韶关粤北人民医院主任/主治医生常务委员卢红男深圳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主任/高级工程师常务委员吴清平男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科长/主任医师常务委员潘晓雷男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主任/工程师常务委员吴洪男湛江市第一中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常务委员洪嘉铭男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科长/主任医师常务委员张晓东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科长/工程师常务委员马国胜男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长/高级工程师常务委员刘燕女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计算中心主任/副教授常务委员杨勇男中山市人民医院主任/工程师常务委员常奕男珠海市人民医院高级工程师秘书刘晓辉男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工程师秘书周毅男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计算中心系党支部书记/副研究员委员吴桂良男458医院信息科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增补委员李铁男东莞东华医院主任/工程师委员刘芙蓉女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科长/网络工程师委员卢昭桦男佛山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委员黄汉森男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副主任委员林文岚男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工程师委员黄慧勇男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工程师委员吴晓龙男佛山市南海中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科长/工程师委员龙二木男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主任/高级工程师委员廖颖研男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科长委员禹艳萍女佛山市顺德容奇医院科长/高级统计师委员吴梅涛男佛山市顺德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统计师委员夏季沈男佛山市中医院主任/工程师委员伍平阳男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高级工程师委员姚和顺男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科长/高工委员赖志存男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科长/工程师委员班兴敏女广东省口腔医院工程师委员韦子奇男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主任/助理工程师委员钟声男广东省人民医院副科长增补委员左琦女广东顺德均安医院信息科组长/工程师增补委员黄彪男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广州新海医院)主任/统计师委员郑少慧女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任/高级工程师委员尚文刚男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信息技术部部长/讲师委员冯好彬男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十字会医院科长/主治医师委员余大勇男广州军区第421医院副主任/工程师委员吴培德男广州军区广州疗养院主任/副主任医师委员雷鸿女广州市从化中心医院副科长/统计师委员孟书政男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科长/工程师委员李步康男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科长委员郑转招女广州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广州市干部疗养院)信息网络负责人/助理工程师委员黄幸青男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主任医师委员温学文男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委员蒋慰海男广州市庚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副研究员委员卢庭裕男广州市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科科长/医师增补委员李庆丰男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委员张永一女广州市脑科医院工程师委员李昕洁女广州市胸科医院科长/副主任医师委员范培民男广州市胸科医院工程师增补委员张湘菊女广州市中医医院计算机中心负责人/工程师委员吴恢远男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工程师增补委员幸文静女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科长增补委员尹传忠男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科长/经济师委员梁小余女广州医学院港湾医院科长增补委员曾绍云女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副科长/助理馆长委员文杰平男广州医学院羊城医院计算机网络中心负责人/主管药师委员陈素女广州中医药大学院长/研究员委员胡仕强男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主任委员王加辉男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高级工程师委员吴小波男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主管/电子工程师委员施高瞻男江门市中心医院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委员杨崇选男连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主治医师委员张少菊女茂名石化医院主任/工程师委员黄国杰男梅州市人民医院网管中心组长/高级工程师委员艾育华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高级工程师增补专委会任职姓名性别单位职务/职称委员陈露晨女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系书记/副教授委员曹蕾女南方医科大学医工学院讲师委员向良新男清远市人民医院主任/工程师委员郑少雄男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信息科科长/主任医师增补委员朱水宁男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信息科干事/工程师增补委员张铭男汕头国际眼科医院行政副总监增补委员吴鹏飞男汕头国际眼科医院计算机网络中心副主任/网络工程师增补委员张克斌男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科长/副主任医师委员黄东瑾女汕头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信息科负责人/主治医生委员田方男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主任/副主任医师委员李开祥男深圳市宝安西乡人民医院主任/主任医师委员熊文举男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信息科副科长/高级工程师增补委员杨芬女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主任/高级统计师委员林东晓男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副科长/高级程序员委员沈彤男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主任/主治医师委员邸振福男深圳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委员关益香女阳江市妇幼保健院主任/主管护理师委员王志强男肇庆高要市人民医院主任/助理工程师委员苏玉浩男肇庆怀集县人民医院科长/工程师委员谭志明男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工程师委员彭慧男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主任委员张全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珠海)科长/高级工程师委员伍志建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长/工程师委员王建新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科副科长/助理研究员增补委员高峰男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科长委员林爱华女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委员辛小霞女中山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主任/工程师委员乐美华男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委员柳青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委员干峰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科长/工程师委员李颖利女中山市博爱医院科长/工程师。
赖伏虎述职报告
个人述职报告赖伏虎,男,汉族,1969年8月生,1992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深圳市第八人民医院(宝安区人民医院)信息统计科主任。
就读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专业及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研究生班,获医学学士及电子与信息工程硕士学位。
现为中国政法大学在职医事法方向在读博士生。
在工作与科教实践中,将病案学与医学信息技术、统计学、医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一定程度上的专业优势,共主持省、市、区立项课题14项(已结题10项),参与编著专业论著7本。
目前被评聘为执业医师,高级统计师,病案信息技术主任技师(深圳市首位病案信息技术专业正高职称),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医院统计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病案》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卫生统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常务理事,南方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兼职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在医院领导、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本人及其他同事一道,较好地完成了2013 年的工作任务,在提高工作水平、提升业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为来年的发展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现总结如下:一、全科人员按照医院的整体部署,以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积极投身于医疗卫生改革中。
二、及时、准确、高效地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
坚持完成《每日信息简报》、《宝医信息》月刊、《2012 统计年鉴》,以及业务统计月报、季报、年报,在我院短信群发平台、医院官网平台、电子邮件平台之外,创立“数字宝医”微信平台上的业务统计信息报送发布机制。
按照上级要求参与《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承担基本数据采集和调查软件培训等工作。
经统计,我科今年1-10 月份为全院各科室和兄弟单位提供信息咨询服务6586 次,其中电子邮件6211次,论文数据处理26 次,参与科研课题设计4 项,课题结题评审7项。
三、在统计工作中“不断创新,追求卓越”。
广东省人民医院打造管理MDT模式下的DIP样板
封面报道I h S Cover Story广东省人民医院:打造管理M DT模式下的DIP样板通过行政M D T的模式,以院领导为首,组织协调各部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发挥“联合作战”模式的优势。
文/本刊记者刘文生2018年广东省全面推广D IP,当年就节约医保 费用11亿元的广州市,一举成为“楷模”。
根据广州 市医保局的数据,201 8年职工医保获得结余的医疗机构152家(占比46 •34%)。
同时,患者的负担在 降低。
住院就医参保人群2018年、2019年的人均自 负比例分别下降2.87%、1.26%。
与2018年数据对 比,共有3125个病种次均费用显著下降,占全部病 种的31%,同时,药占比从201 7年的31.47%降至2019年的24.08°/。
取得这样的成绩,源自广州市科学制定了病种 分值付费的精细化管理指标,建立了“结余留用、合 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开展了支付与 监管的一体化管理模式,重点围绕政府治理、医保支 付、医疗机构管理、资源配置等难题,突破了理念约 束.利益约束、制度约束和管理约束,初步构建起了广州特色医疗保障治理体系。
China Hospital CEO中_院院长作为广东省属的龙头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 更是根据新的支付方式积极推动院内病种精细化、 质量化管理改革,通过构建集病案管理、病种分析、 医疗质控及智能监控于一体的医保精细化管理体 系,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医院整体运营效 率,取得显著成效。
在广东省医疗保险医药服务质量评价中心主 任、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袁向东看来,医保支付改 革是一项一体化工程,对于医院而言,医院管理的模 式和导向将至关重要。
“医院在应对医保支付改革时绝对不是医保处 一个部门单兵作战。
”袁向东说,而是应当积极发挥 医保处、医务处、信息处、计财处、设备处、临床科室 等多部门的作用,通过行政M D T 的模式,以院领导 为首,组织协调各部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发 挥“联合作战”模式的优势。
围术期目标导向全程镇痛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指南•共识•解读•围术期目标导向全程镇痛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 版)张晓光1郄文斌:屠伟峰曹汉忠4邓晓明5方浩6耿智隆7何仁亮8黑子清黄雄庆w靳三庆"李雅兰u林春水13吕欣u王汉兵15王晟16许立新17徐世元18张辉19张良清2°赵高峰211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科,北京市100035;2南部战区总医院麻醉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10;3深圳禾正医院麻醉科,深圳市 518055;4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南通市226361 ;5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麻醉科,北京市 100000;6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上海市 200032;7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麻醉科,甘肃省兰州市730050;8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深圳市518000;9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广州市510000;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广州市 510080;11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麻醉科,广州市 510000;12暨南大学附属华侨医院麻醉科,广州市 510632;13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麻醉科,广州市 510515;14上海市肺科医院麻醉科,上海市 200433;15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省佛山市528000; 16广东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广州市510080;「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广州市 510180;18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麻醉科,广州市510252,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广州市510317;2°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湛江市 524000;21广东省中医院麻醉科,广州市 510120秘书:曾和清(深圳禾正医院麻醉科,518055)、夏桓夫(深圳禾正医院麻醉科,518055)参与单位: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麻醉与围术期科技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麻醉科管理专业委员会所有作者对本文有同等贡献执笔者:张晓光,Email:zxg66.l@;郄文斌,Email:wbq-xx@;暑伟峰,Email:wftuyx02@通信作者:屠伟峰,Email:wftuyx02@【摘要】临床上开展术后镇痛20余年,但术后镇痛不足仍然十分普遍_因此,全程有效控制疼痛达到无缝衔接,是减少患者伤害性应激反应、加强术后快速康复(E R A S)、预防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重要措施:本文为围术期目标导向全程镇痛(C G P A)管理的专家共识,目的是通过提高术后镇痛率,降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减少疼痛或镇痛相关并发症,提升围术期镇痛满意度和医疗服务满意度.利用信息化手段、互联网平台、智能化镇痛和重要生命体征远程监控手段.实现围术期全时段、全区域、全方位远程监控的个体化镇痛,提高围术期镇痛质量:【关键词】疼痛,手术后;围术期目标导向全程镇痛;急性疼痛服务小组;慢性疼痛;预防性镇痛D0I: 10.3760/ 101658-20201016-00005Expert consensus for comprehensive goal-directed perioperative analgesia m anagem ent in China (2021)Zhang Xiaoguang1, Qie Wenbin2, Tu Weifeng, Cao Hanzhong4, Deng Xiaoming5, Fang Hao6, Geng Zhilong7, HeRenliang8, Hei Ziqing9f Huang Xiongqing10, Jin Sanqing", Li Yalan12, Lin Chunshui'\ Lyu Xin14, WangHanbing15, Wang Sheng16, Xu Lixin17, Xu Shiyuan18, Zhang Huilv, Zhang Liangqing20, Zhao Gaofeng2''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Beijing City 100035, China;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PLA General Hospital of the Eastern Theater Command,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210002, China; 3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Shenzhen Hyzen Hospital,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5, China; 4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Cance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361, China;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Plastic Surgery Hospital of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City 100000, China;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Zhongshan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ity 200032, China;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940th Hospital of Joint Logistic Support Force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730050, China;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China;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e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China; "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e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80. China; 11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Sixth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e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China; 12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Overseas Chinese Hospital),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632, China; '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Nanf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515, China;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Shanghai Pulmonary Hospital, Shanghai City 200433, China;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000,China; 16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Guangdo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80, China; '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Gua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180, China;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Zhujiang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252, China; lv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Second Peopl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317,China; 2t>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4000, China; 1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120, ChinaSecretary: Zeng Heqing, Xia Huanfu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Shenzhen Hyzen Hospital,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5, China)Participating in Professional Committees: Anesthesia and Periopera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China Human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on Association;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in Hospital of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Association All authors are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articleWriters: Zhang Xiaoguang, Email:***************;Qie Wenbin, Email:******************;Tu Weifeng, Email:****************Corresponding author: Tu Weifeng, Email:****************【A b stra c t】The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has developed more than 20 years, but insufficient analgesia is still very common. Comprehensive effective pain control can achieve seamless connection for the perioperative analgesia, including reducing the patient’s noxious stress response, enhancing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 and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chronic pain. This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mprehensive goal-directed perioperative analgesia (CGPA) aims to improve perioperative analgesia satisfactio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oderate to severe pain, and decrease analgesia-related complications. Adop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rnet platform, intelligent analgesia and remote monitoring of important vital signs to achieve individual and full time perioperative analgesia, w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perioperative analgesia, enhance postoperative safety, comfort and rapid recovery for the surgical patients.【K e y w o r d s】Pain, postoperative; Comprehensive goal-directed perioperative analgesia; Acute painservice team; Chronic pain; Preventive analgesia DOI: 10.3760/ 101658-20201016-00005临床上最常见的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伤害性疼痛,也是最需紧急处理的疼痛,通常持续3 ~ 7 。
广东省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名单
广东省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名单专委会任职姓名性别单位职务/职称主任委员李小华男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委员穆 荔女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科长/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委员陈能太男江门市中心医院主任/高工(教授级)副主任委员余元龙男中山市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副主任委员刘一强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任/高级工程师副主任委员牛启润男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长/高工副主任委员熊志强男广东省人民医院副主任/项目管理师副主任委员石志杰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长/工程师名誉主委邹赛德男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计算中心教授名誉副主委薛冠华男珠海市卫生局处长/副主任医师常务委员陈家柏男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纪委书记/副主任药师常务委员马丽明女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主任/高级工程师常务委员傅承主男广东省卫生厅信息中心科长/高级工程师常务委员李小华女广东省中医院副主任/助理研究员常务委员周怡女广东药学院主任/教授常务委员冯天亮男广东医学院主任/副教授常务委员郑曲波男广州军区第458医院主任/副主任医师常务委员田燕女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常务委员高昭昇男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常务委员张志强男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主任/工程师常务委员闭思成男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长/高级统计师常务委员王小明男广州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常务委员陈戏墨男广州医学院副处长/高级工程师常务委员金从凯男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科长常务委员陈铁英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长/高级工程师常务委员梁志伟男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副研究员常务委员方永平男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主任/主任医师常务委员严静东女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常务委员邹志武男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主任/高工常务委员李韶斌男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科长/高级工程师常务委员李韶朗男韶关粤北人民医院主任/主治医生常务委员卢红男深圳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主任/高级工程师常务委员吴清平男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科长/主任医师常务委员潘晓雷男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主任/工程师常务委员吴洪男湛江市第一中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常务委员洪嘉铭男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科长/主任医师常务委员张晓东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科长/工程师常务委员马国胜男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长/高级工程师常务委员刘燕女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计算中心主任/副教授常务委员杨勇男中山市人民医院主任/工程师常务委员常奕男珠海市人民医院高级工程师秘书刘晓辉男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工程师秘书周毅男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计算中心系党支部书记/副研究员委员李铁男东莞东华医院主任/工程师委员刘芙蓉女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科长/网络工程师委员卢昭桦男佛山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委员黄汉森男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副主任委员林文岚男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工程师委员黄慧勇男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工程师委员吴晓龙男佛山市南海中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科长/工程师委员龙二木男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主任/高级工程师委员廖颖研男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科长委员禹艳萍女佛山市顺德容奇医院科长/高级统计师委员吴梅涛男佛山市顺德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统计师委员夏季沈男佛山市中医院主任/工程师委员伍平阳男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高级工程师委员姚和顺男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科长/高工委员赖志存男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科长/工程师委员班兴敏女广东省口腔医院工程师委员韦子奇男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主任/助理工程师委员李少文男广东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委员黄彪男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广州新海医院)主任/统计师委员郑少慧女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任/高级工程师委员尚文刚男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信息技术部部长/讲师委员余大勇男广州军区第421医院副主任/工程师委员吴培德男广州军区广州疗养院主任/副主任医师委员雷鸿女广州市从化中心医院副科长/统计师委员孟书政男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科长/工程师委员李步康男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科长委员郑转招女广州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广州市干部疗养院)信息网络负责人/助理工程师委员黄幸青男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主任医师委员温学文男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委员蒋慰海男广州市庚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副研究员委员李庆丰男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委员张永一女广州市脑科医院工程师委员李昕洁女广州市胸科医院科长/副主任医师委员张湘菊女广州市中医医院计算机中心负责人/工程师委员冯好彬男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十字会医院科长/主治医师委员陆慧菁女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科长/工程师委员肖国宏男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科长/主任医师委员尹传忠男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科长/经济师委员张军男广州医学院港湾医院科长/副主任医师委员曾绍云女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副科长/助理馆长委员文杰平男广州医学院羊城医院计算机网络中心负责人/主管药师委员陈素女广州中医药大学院长/研究员委员胡仕强男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主任委员吴小波男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主管/电子工程师委员施高瞻男江门市中心医院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委员王加辉男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高级工程师委员杨崇选男连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主治医师委员张少菊女茂名石化医院主任/工程师委员黄国杰男梅州市人民医院网管中心组长/高级工程师委员陈露晨女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系书记/副教授委员曹蕾女南方医科大学医工学院讲师委员向良新男清远市人民医院主任/工程师委员张克斌男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科长/副主任医师委员黄东瑾女汕头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信息科负责人/主治医生委员田方男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主任/副主任医师委员李开祥男深圳市宝安西乡人民医院主任/主任医师委员杨芬女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主任/高级统计师委员林东晓男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副科长/高级程序员委员沈彤男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主任/主治医师委员邸振福男深圳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委员关益香女阳江市妇幼保健院主任/主管护理师委员王志强男肇庆高要市人民医院主任/助理工程师委员苏玉浩男肇庆怀集县人民医院科长/工程师委员谭志明男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工程师委员彭慧男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主任委员张全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珠海)科长/高级工程师委员伍志建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长/工程师委员高峰男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科长委员林爱华女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委员辛小霞女中山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主任/工程师委员乐美华男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委员柳青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委员干峰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科长工程师委员李颖利女中山市博爱医院科长/工程师。
广东省卫生厅关于成立护理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通知-粤卫函[2012]245号
广东省卫生厅关于成立护理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通知正文:---------------------------------------------------------------------------------------------------------------------------------------------------- 广东省卫生厅关于成立护理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通知(粤卫函〔2012〕245号)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部属、省属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及厅直属有关单位: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卫医政发〔2009〕51号,下称《办法》)有关规定,经研究,我厅决定成立广东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广东省护理学会;成立广东省麻醉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成立广东省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广东省消化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广东省普通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广东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广东省人民医院。
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见附件1-6(排名不分先后)。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要积极支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工作;挂靠医院要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提供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场所、设备、经费,配备必要的符合要求的专职或兼职人员等,确保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正常运转;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要认真履行《办法》职责,负责本专业质量控制工作的实施,积极开展工作,切实提高全省本专业质量。
同时,要定期向我厅报告本专业质量控制工作计划和总结报告,为我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完成我厅下达的其它各项指令性任务。
附件:1. 广东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2. 广东省麻醉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3. 广东省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4. 广东省消化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5. 广东省普通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6. 广东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广东省卫生厅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附件1广东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主任:张振路(广东省护理学会)副主任:成守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惠根(广东省人民医院)陈伟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秘书:于萍(广东省护理学会)专家组成员组长:张振路(广东省护理学会)副组长:张广清(广东省中医院)黄美凌(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刘立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谢红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潘继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王惠珍(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李漓(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张莉(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员:冯晓玲(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全小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积慧(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覃惠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丽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周晓舟(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林岩(东莞康华医院)蓝宇涛(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李美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陈妙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罗彩花(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候雅蓉(广东省口腔医院)勘萍(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尤黎明(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关丽婵(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陆新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吴素虹(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马晓华(深圳市人民医院)应文娟(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附件2广东省麻醉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主任:古妙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主任:赵国栋(广东省人民医院)黄文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世元(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杨承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秘书:肖金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肖婧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专家组成员:组长:古妙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组长:施冲(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彭书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肖晓山(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招伟贤(广东省中医院)黑子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员:陈秉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欧阳葆怡(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钟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佘守章(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靳三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曾维安(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曹铭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朱新运(解放军第458医院)董庆龙(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黄焕森(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李雅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武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立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利民(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陶明哲(深圳市人民医院)乔瑞冬(珠海市人民医院)张志刚(中山市人民医院)姚业兴(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程明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高晓枫(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林跃华(梅州市人民医院)附件3广东省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主任:曾进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王丽娟(广东省人民医院)徐安定(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洪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秘书:范玉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巧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组成员:组长:曾进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组长:胡学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盛文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潘速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潘小平(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员:彭英(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彭福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刘振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洪铭范(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邵明(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高庆春(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许治强(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张素平(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庄伟端(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龙宣(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俞万香(梅州市人民医院)肖卫民(东莞市人民医院)褚晓凡(深圳市人民医院)文学(阳江市人民医院)吴文军(中山市人民医院)钟建新(江门市中心医院)附件4广东省消化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主任:陈旻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姜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陈其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启仪(广东省人民医院)聂玉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秘书:邢象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组成员:组长:陈旻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组长:沙卫红(广东省人民医院)张亚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林漫鹏(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王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刘锦涛(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成员:曾志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初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毛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杨见权(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舒建昌(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陈学清(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亚刚(广州军区总医院)、邹兵(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王立生(深圳市人民医院)陈惠新(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崔西玉(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尹合坤(江门市中心医院)龚飞跃(珠海市人民医院)周宇(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郑永平(汕头市中心医院)刘玉杰(东莞市东华医院)彭侠彪(中山市人民医院)王胜炳(梅州市人民医院)彭铁立(清远市人民医院)全红(韶关市铁路医院)附件5广东省普通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主任:王深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汪建平(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陈规划(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区金锐(广东省人民医院)黄宗海(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何晓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汪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秘书:陈创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松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东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组成员:组长:王深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组长:王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黄祥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林锋(广东省人民医院)雷建(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百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王存川(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员:陈德(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曹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余小舫(深圳市人民医院)余元龙(中山市人民医院)陈小伍(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杨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彭俊生(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兰平(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张玉新(广州军区总医院)李升平(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许瑞云(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戎祯祥(佛山市顺德区容奇医院)陈汝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彭和平(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简志祥(广东省人民医院)万进(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卫洪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甄作均(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周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建南(粤北人民医院)附件6广东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顾问:曾国洪(广东省人民医院)汪能平(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任:侯铁英(广东省人民医院)副主任:邓子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钟晓祝(南方大学珠江医院)林锦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孙树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秘书:张友平(广东省人民医院)成员:朱会英(广州军区总医院)邓启文(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刘大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罗盛鸿(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莫凡(广东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少瑜(汕头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小苹(广东省人民医院)黄少宏(广东省口腔医院)刘瑛(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徐凤琴(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赵擎宇(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何浩(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丽芬(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洪小京(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杨健(深圳市人民医院)梁振涛(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王丽娟(粤北人民医院)蒋红霞(顺德区人民医院)钟振峰(中山市人民医院)杨文(东莞市人民医院)黄惠根(广东省人民医院)朱杏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梅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结束——。
新生儿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引(医院感染防控专家课堂培训课件)
6.1 标准预防:手卫生——洗手池设置
➢ 洗手槽设计应保证洗手时不溅水、不积水,建议最小尺寸 61cm×41cm×25cm,高度不易超过0.9m
➢ 洗手池距离病床、清洁用品存放处不应小于1米 ➢ 与洗手池相连的墙体应采用易于清洁材质,防止霉菌的生
长 ➢ 洗手池专用于洗手,禁止清洗污物、倾倒污水等 ➢ 洗手池建议至少每天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刷洗1
4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1
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2环境卫生学监测来自3消毒相关监测
4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日常监测
应按照医院要求配合医院 感染管理部门开展医院感 染相关监测,包括新生儿 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细菌 耐药性监测、手术部位感 染监测等,监测方法应遵 循《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312)的要求
建立医院感染暴发早期预警机制 科室短时间内出现2例或以上临床症状相同或相近的 感染病例;或出现1例新发病原体或特殊感染病例 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6.1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的定义
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除汗液)及被血液、体 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 护 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 :
--适时、准确使用防护用品 --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 --安全注射 --手卫生
6.1 标准预防:适时、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6.1 标准预防:手卫生——设施
6.1
WHO洗手5时机
两前三后
1.接触病人前 2.清洁/无菌操作前
保护 患者
3.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 4.接触病人后 5.接触病人环境物品后
保护自 身及医 疗卫生 环境
6.1
手卫生时机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
A
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
医学信息学方向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探索
型调 整 。在 分析 生物 医学工程 学科特 点和 专业 学位 硕 士研 究生 培 养 定位 的 基 础 上 ,提 出适 应 医疗卫 生信 息
化 建设 需求的 医学信 息 学方 向的 生物 医学工程 专 业 学位 硕士研 究生联合 培养模 式 及具体 实施 方案 。 [ 关键 词 ] 医学信 息 学;生 物 医学工程 ;研 究 生教 育 ;联合 培 养模式 ;专业 学位
都形成 了各 自的特色 ,如卫 生部 医 院管理 研 究所 与 天津大 学联 合开设 了生 物 医学 工 程 ( 医学 信 息学 方 向) 硕士班 。 目前专业 学位 教 育 是 面 向在职 人 员 和 应届 本科毕 业生 开设 的 。在 职人 员 有 丰 富 的工作 经 验 和基本 的从 业技 能 ,但 学 习时 间有 限 ;应 届 本科
算 机 在 医学 中 的 应 用 ( 学 信 息 学 、医 院 信 息 系 医 统) 、医学 信 号 与 图像 处 理 及 其 网 络通 信 、激 光 生 物 医学 技术 、纳米 医学 与组 织工 程 材 料 。国 内其 它 高校在 生物 医学 工程 专 业 的硕 士研 究 生培 养 方 向上
[ y o d ] M dcl n r ac ;Bo ei l nier g rda s d ct n C lbrt eclvt nm d ; rf s nl e es Kew rs eia i om ts i dc g e n ;G aut u ao ; oaoa v ut ao o e Poe i a dg e f i m ae n i ee i l i i i so r [ 回 日期 ] 2 1 0 2 修 0 0— 8— 4
医疗信息化行业监管体制及主要政策
2
近年来,相关主管部门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具体情况如下:
1
2009年3月
中共中央、目务院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明确提出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八大支撑之一,强调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
4
2012年10月
国务院
《卫生事业发展五”规划》“十二
提出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医院诊疗行为管行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5
2013年1月
国务院
《“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
提出加快临床信息资源库与数据库建设,促进相互关联与整合:加强基础性卫生信息标准研发,统一卫生领域术语信息标准和代码标准,研究制订公共卫生和医院信息化功能规范及业务流程规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拟订政策规划,制定部门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负责协调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障,统筹规划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配置;负责组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和评价运行机制,建设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的建议;推进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在政策法规、资源配置、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宣传教育、健康促进方面的融合;负责卫生和计划生育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等。
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信息动态更新。
广东省医院协会章程
广东省医院协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制订本章程。
第二条本会名称为广东省医院协会(英文译名:Guang Dong Hospi tal Association,缩写为 GDHA)。
第三条本会是依法成立的社团法人,由依法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资格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自愿组成的省一级行业性和非营利性的团体组织。
第四条本会的宗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加强医疗行业管理,依法维护会员、医疗机构及其管理人员的合法权益,发挥行业管理、指导、自律、协调和监督作用,促进管理学术繁荣,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增进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五条本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是广东省卫生厅,依法接受其业务指导;本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广东省民政厅,接受其监督管理。
本会接受中国医院协会指导。
第六条 本会会址设在广州市。
第二章业务范围第七条本会的业务范围(一)宣传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协助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医疗业的规范性、自律性管理,促进医疗机构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
(二)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机构及其管理人员的合法权益,营造和谐有序的经营环境和秩序。
(三)开展医疗行业管理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医院的现状、要求和愿望,向政府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围绕医院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学术课题组织研究和成果推广。
(四)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开展医德医风、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行业管理工作,促进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保证医疗安全。
(五)受有关部门委托,协助对医院建筑及常用仪器设备等进行管理规范化建设和质量分析与评价。
(六)受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制订行业规范和管理技术标准,开展相关评审、认证和行业监督管理工作。
(七)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研讨,指导省内各市医院协会(管理学会)的业务活动和学术活动。
(八)宣传和普及医院管理学知识,培训提高医院管理专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管理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建立考核体系,接受委托进行医院管理人员的资格认证。
以医院评审为契机促进图书馆快速发展
2 产东耀卫 蔓_ 广 东麓卫 斤 斤. 匕
第 一 ,结合 院 内 的科 研 项 目和 新 技
评 审 的实施细 则( 行 )加1 试 . 0
术 , 适 当 开 展 定 题 服 务 ,进 行 检 索 剪 辑 ,专 题 新 书 介 绍 。
3 张戈 对番 禺公 立医院 图书
为 了加 强 对 医 院的 监 督 管理 , 高 提 服务 水平 ,保 证 医疗 质 量 和 医疗 安 全 , 促 进 医 院可 持 续 发 展 , 东 省 卫 生 厅 发 广
布 了评 审 实 施 细 则 。番 禺 中心 医 院 创
以医疗卫生改革的有关法律法规 为指南
根 据 卫 生 部 医 院 等 级 管 理 标 准 和 广 东 省三 甲医 院评 审 标 准 ,关于 信 息 化 和 图 书馆 管理 方 面 有 明 确 要 求 , 使 得 这 我 们 的工 作 有 了 指 南 。三 甲医 院评 审标 准 把 图书馆管 理等 纳入 到医 院管理考
而得 到一 些启 示 。
回顾 图书馆 飞跃 发 展 的 过 程 , 为 认 主 要 有 以下 几 点 :
建 三 甲医 院 的决 心 ,工 作 水 到 渠 成 。在 2 1 底 ,在 邀 请 了 省 医 院 图 书 馆 协 0 0年 会 会 长 到我 院 图 书馆 指 导 工 作 时 ,医 院 已任 命 了 一 位 副 高 职 称 的 图 书 馆 长 , 增 加 了一 名 图书 馆 专 业 的 本 科 生 , 购 新 置 了为 读 者 服 务 的复 印机 、传 真 机 、打 印机 ,并 修 订 了相 关规 章 制 度 。学 会 会
习 生 阅览 室 和 现 刊 部 ,共 有 7 O个 阅 览
评 。此 举促 使 医 院领 导 们 一 定 要 狠 抓 医 院 的短 板 , 争 不 能 缺 项 和 失 分 。 我 院 力 院长 在 年 底 的 “ 甲”动 员 大 会 上 立 下 三 军 令 状 : “ 定 要 力 争失分 !” 0分 制 定 了三 甲 医 院评 审 细 则 对 图 书
徐学虎简介
·专家风采·徐学虎出生于1969年8月,1993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
2004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2016年获得里斯本大学学院管理学博士学位。
先后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ChicagoMedicine)、克利夫兰医疗中心(Cleveland Clinic)、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hool of Medicine)和纽约圣云仙医疗中心(Saint Vincents Catholic Medical Center,NY)进修学习。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广东结直肠肿瘤专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常委、广东省医院协会常委理事、广东省医师协会快速康复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常委、广州市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医师协会普外科分会副主委,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会员。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核酸分子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东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省精准分子病理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主要成员。
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广东转化医学平台”的联合单位团队、主编《医院管理之道》、《全科医学-习题集精选》,参编《医院管理学》、《外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
PLOS ONE学术编辑、《现代医院》杂志编委。
广州市科技项目课题评审专家,广东省等级医院评审及省公立医院绩效评价评审员,广州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
徐学虎教授善于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协同开展创新临床转化研究,聚焦于“结直肠肿瘤早期预警机制及临床应用”和“CAR免疫细胞治疗实体瘤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团队共同开展CAR免疫细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
主持省部级研究项目,作为临床PI发起临床合作项目多项,领导胃肠外科、消化内科、肿瘤科、中心实验室开展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协作研究,研究团队聚焦结直肠肿瘤早期分子预警、分子分型和诊断,探索非编码RNA结直肠肿瘤早期预警筛查机制及应用,及基于免疫细胞培养平台开展实体癌CAR细胞免疫治疗临床转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次会议是华南地区医院管理者、医院信息化业内人士和从事医疗卫生信息产 品研发和销售推广的厂商们交流和沟通的盛会。
10、 数据的二次应用及商业智能(BI)对医院数据分析与决策的支持 11、 临床信息系统(PACS、LIS、心电、麻醉、重症监护等)的开发与应用 12、 管理信息系统(医疗物资、费用、药品、成本、绩效管理等)的开发与应用 13、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信息保障和系统灾难恢复设计与应用 14、 远程医疗和移动/无线通信技术在医疗信息化中的应用 15、 医院预约挂号、办公自动化(OA)及综合运营管理 16、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 17、 医学信息学发展和医疗信息化人才培养 18、 其它相关主题
广东省医院协会 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2010年华南地区医院信息网络大会
参展邀请函
公司:
医疗卫生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成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前进和变 革的重要力量。2009年我国政府的医改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 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各级医院把信息技术摆在了整个业务 变革中的首要位置,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z 成果展示: 本次大会将同期举办“2010华南地区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展览”,集中向与会代表
介绍和展示国内外优秀的HIT公司、医院信息化的Fra bibliotek关系统及配套设备。
二、参展须知: 1、布设展位及派发资料:标准展位(2m×3m) 8千元/个;会议派发资料 4千 元/家。 2、特约大会专题发言,由会议主办单位邀请确定。10分钟大会发言:3 万元, 同时附送:标准展位一个,大会论文集内一面A4纸的公司介绍位置(内容和 版面由厂商自行设计,提交电子文件,会议召开前10天EMAIL到会务组统一 印刷)。 3、厂商如需住宿,按会议代表标准:五星级酒店双人标准间(费用自理)。 4、会议期间每天提供每家参展厂商2人午餐。 5、公司发言、参展或派发资料,以款交到广东省医院协会或汇入其帐号后确定, 交款截止时间为:2010年3月15日
一、 本次会议议题
1、 新医改下的医疗卫生信息化 2、 医院信息化与医疗质量和服务的改进 3、 数字化医院的医疗数据质量管理 4、 新院区建设中的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规划 5、 民营医院运作模式和信息化管理 6、 医疗卫生信息的标准规范与应用 7、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体系架构与组织实施 8、 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的研发与实施 9、 医院信息共享平台和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的构建(IHE)
为进一步探讨华南地区数字化医院建设与管理方法,总结交流信息化工作的成 果和经验,共同探索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前进道路,促进IT企业与医院等医疗卫生机 构的交流合作,提升信息化研究和应用水平,我专委会定于2010年3月29-31日在广 东省东莞市“东莞会展国际大酒店”举办“2010年华南地区医院信息网络大会”。
三、请填妥参展回执(附1)办理报名手续。
广东省医院协会
广东省医院协会 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2010年1月18日
附1:参展回执
2010华南地区医院信息网络大会
参展回执(复印有效)
公司名称
大会专题 布设展位 派发资料 联系人 手机、电话 推荐专家
发言:3万 8千元/个 4千元/家
回执请寄: 510120 广州市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一“广东省医院协会” 陈璐 收 电话:020-81842480 传真:020-81881689。
银行帐号:228-8070172-09 广州市商业银行越秀支行 广东省医院协会 财务联系方式:叶小姐,罗小姐 020-81842976
大会秘书: 周毅 020-88189046,13610151876,sc_hima@ 刘晓辉 020-36654167,13889904997,flystone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