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滚动真好玩》说课稿.jsp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滚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滚动》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滚动的特点。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了解物体滚动的条件。
2.掌握物体滚动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物体滚动原理的理解。
2.实验过程中幼儿的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具:大小不同的球、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等。
2.实验材料:斜面、平面、粗糙面、光滑面等。
3.记录表、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带领幼儿玩“滚球”游戏,让幼儿感受球的滚动。
2.观察与讨论教师展示大小不同的球、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等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
3.实验与探究教师设置不同坡度的斜面,让幼儿尝试让球、圆柱滚动。
引导幼儿观察滚动速度与坡度的关系,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展示不同材质的平面,让幼儿尝试让球、圆柱滚动。
引导幼儿观察滚动速度与材质的关系,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滚动速度与坡度、材质的关系。
5.拓展与应用教师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幼儿分组完成。
任务1:用提供的材料制作一个斜面,让球滚动得最快。
任务2:用提供的材料制作一个斜面,让球滚动得最慢。
任务3:用提供的材料制作一个斜面,让圆柱滚动。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心得。
六、作业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的实验过程和发现。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份关于物体滚动的手工作品。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物体滚动的特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3.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关注到每个幼儿的操作,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5.今后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实验,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科学知识。
重难点补充:1.物体滚动原理的理解“小朋友们,你们发现球和圆柱在斜面上滚动时,它们和斜面接触的部分是怎样的?”“对了,接触面积很小,所以它们能顺利滚动。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滚动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滚动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滚动的概念并描述滚动的过程。
2.掌握滚动的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应用。
3.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1.置放斜木板、滑轮、细绳、重物和直尺等实验器材。
2.准备一些与滚动相关的动画视频或图像资料以供学生学习参考。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上课前活动老师先播放一段与滚动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猜想。
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个球沿着斜木板滚动的过程中,小球滚到何处时速度最大?学习内容1.介绍滚动的概念在示例视频或教材的帮助下,解释滚动的概念和特征,并介绍各种滚动的形式和运动规律。
2.明确滚动的运动规律将实验器材配置成下图所示的五个实验器具,让学生观察和探究外力、重力等因素对物体滚动的影响。
实验器材配置实验器材配置3.确认滚动速度与滚动体的形状及质量有关。
通过调整滚动体的形状和质量,确认滚动速度与滚动体的形状及质量有关,并记录实验数据。
4.对比滑动和滚动的异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滑动和滚动的异同。
5.实例应用设想在实际场景中需要滚动某重物,通过学习滚动的规律,结合实验数据,计算如何将重物滚动到一个既不费力又安全的位置。
上课后活动1.学生分享实验体验和成果,展示实验器材、数据和图像。
2.让学生通过搜索资料和学习成果,整理笔记并撰写关于滚动的知识点和实验报告。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回答关于滚动的基本问题,并能自然地描述滚动的概念和运动规律。
2.学生能够将实验室中所学到的滚动规律应用到生活中去,在实际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和他们的观察结论,理解滑动和滚动的区别。
4.学生能够撰写简单的科学实验报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实验器材、资料准备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通过观察、探究、实验和创造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
如果下一次教学,可以考虑加入更多拓展实践和研究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滚动的运动规律和应用场景。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滚动》及教学反思5则范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滚动》及教学反思5则范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滚动》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教案《滚动》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使长方形的牙膏盒和纸张滚动起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滚动》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意图:在贯彻《规程》、《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改革从常识教育逐渐过渡到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一味地灌输、传授的方式,让科学教育赋予孩子们以操作和探索,让科学活动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但是科学探究并不是盲无目的,而是要适当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幼儿既动手又动脑,通过自己探究去解决问题。
本次设计的活动就是遵循这样一种教育方向。
活动前让幼儿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能滚动的现象,然后在本次活动中抛出一个需要幼儿去解决的问题,就是让不能滚动的东西,也能滚动起来,这就需要幼儿将已有的形体认识运用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将已有的动手能力发挥出来。
而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将会生成出新的问题,这个新问题也就是下一阶段孩子们可以探究的内容了。
如此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解决不断的生成新问题,就可以不断地引导幼儿深入地探究学习。
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使长方形的牙膏盒和纸张滚动起来。
2、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1、教具:易拉罐、皮球、牙膏盒、纸张、记录表2、操作材料:牙膏盒、纸张、VCD光盘、圆形玩具、彩色卡纸、小球、铅笔、剪刀、胶带座活动过程:一、引题1、老师依次出示易拉罐、皮球,复习滚动的概念。
2、出示牙膏盒、纸张,引导思考皮球和易拉罐为什么会滚动?二、提出问题:请小朋友将不会滚动的牙膏盒和纸张变得也能滚动起来。
幼儿园大班《滚动》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滚动》科学活动教案教案背景本科学活动适用于幼儿园大班,主题为《滚动》。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滚动现象,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滚动的过程•理解滚动现象的原理•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学准备•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球•斜面•轮子•水平平面•记录表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活动1.召集幼儿园大班学生,讨论他们对滚动的理解。
2.引入滚动的概念,让幼儿自由发表对滚动的看法。
3.提出本次活动主题:“我们今天要一起来探索滚动的奥秘。
”第二步:实验探究1.给幼儿提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球,让他们自由探索滚动的特点,并观察不同球的滚动方式。
2.将球放在斜面上,观察球的滚动过程,探讨斜面对滚动的影响。
3.让幼儿尝试在水平平面上让球滚动,观察结果并记录。
4.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球会滚动?滚动的力是如何产生的?第三步:讨论总结1.引导幼儿围绕滚动的原理展开讨论,分享实验中的发现。
2.结合实验结果,总结滚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中。
3.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展示他们的探究精神。
拓展活动1.让幼儿设计一个滚动游戏,展示他们对滚动的理解。
2.利用轮子和小车模型,让幼儿制作一个滚动系统,探讨滚动的运动规律。
3.观察并讨论其他物体的滚动特点,比如圆筒、圆环等。
结语通过这个《滚动》科学活动,幼儿将不仅仅是了解了滚动的基本概念,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发现世界的奥秘。
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有趣的滚动》说课稿
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有趣的滚动》说课稿一、活动背景大班科学课程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常识、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探究活动《有趣的滚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滚动的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活动目标1. 学习认识滚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发展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过程1. 热身阶段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将通过简单的问答以及展示一些滚动的物体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滚动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回忆和巩固已有的滚动概念。
2. 实验探究阶段首先,我们将准备一台倾斜的斜面,要求学生围绕这个斜面,观察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情况,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接下来,我们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进行亲身实践。
我们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斜面、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要求他们观察并记录这些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速度以及滚动的距离。
3. 结果分析和讨论阶段当学生完成实验后,我们将组织他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我们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对比不同物体的滚动情况,引导学生探讨滚动速度和物体形状、重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4. 总结和拓展阶段在本节课的最后,我们将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注意滚动的应用场景,如滚轮、轮胎等。
同时,我们还将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练习,巩固他们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情景创设法:设计滚动实验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滚动的特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提问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主动探究滚动现象的兴趣。
五、教学资源与评估1. 教学资源:倾斜的斜面、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视频素材等。
2.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听取学生讨论时的发言、收集学生完成的实验记录等。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学生对滚动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幼儿园大班游戏教案《好玩的滚动》及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幼儿园大班游戏教案《好玩的滚动》及教学反思[精选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游戏教案《好玩的滚动》及教学反思《大班游戏教案《好玩的滚动》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游戏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游戏教案《好玩的滚动》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我班教材有一节课是《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在孩子们上这堂课时孩子非常感兴趣,孩子们拿着老师提供的材料在桌面上滚动玩耍,于是就决定给幼儿上一堂关于物体的滚动。
活动目标1、给物品进行分类(不会滚动的为一类,会滚动的为一类)。
2、初步了解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自主探索出物体的滚动路线。
活动准备1、收集各种物品:杯子、球、积木、纸盒、石头、风车等。
2、大记录纸一张。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今天呀,吕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东西请你们玩,请你们找一找玩一玩,如果它会滚动请你拿一个在手上,如果它不会滚动请你把它放在这个框里,明白了吗?2、幼儿把物品进行分类3、来我们来检查一下框里面的东西都是怎么样的呢?!.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4、幼儿回答:5、让幼儿说说自己手上拿的是什么物品。
6、这些东西为什么会滚动呢?7、来宝贝我们把这些东西都放在地上玩一玩、滚一滚。
8、幼儿在地面玩耍。
二、游戏:滚进球门1、老师介绍游戏玩法:小朋友两两一组,一人分开双脚做球门,一人滚动物体进球门,轮流进行。
2、集体交流,并尝试记录物体滚动的路线。
三、结束活动老师小结活动情况,对积极参与游戏和探索的幼儿给予表扬,并提出问题和要求:“你们还在哪里看到过会滚动的东西?它们滚动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回去找一找、滚一滚,把它们滚动的路线也画下来,带到幼儿园给大家看。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兴趣及生活,然后设置了游戏情景,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教师适当的指导、提升,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也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幼儿园大班《滚动》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滚动》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活动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滚动》。
本节课主要让幼儿观察和探索物体的滚动现象,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滚动的特点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滚动的特点和规律。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发现滚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让幼儿用语言描述滚动的现象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球、木块等滚动物体;平滑的地面。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小车和一个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滚动物体,如小车、球、木块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教师演示滚动现象,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滚动的特点。
2. 观察与探索(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小车和一个球。
让幼儿在平滑的地面上自由操作滚动物体,观察和记录滚动的现象。
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滚动的特点和规律。
3. 讨论与分享(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滚动的特点和规律,如为什么物体可以滚动、滚动的方向等。
六、板书设计滚动的特点和规律1. 物体可以滚动2. 滚动的方向3. 滚动的速度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滚动物体,如轮子、球等,并用语言描述滚动的特点和规律。
答案:滚动的特点和规律1. 物体可以滚动2. 滚动的方向3. 滚动的速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让幼儿发现滚动的特点和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滚动现象,还培养了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后拓展延伸中,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滚动物体,进一步巩固了对滚动特点和规律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注意滚动物体的应用,如自行车、汽车等,让幼儿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滚动》教案(精选6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滚动》教案(精选6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滚动》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
2、自主探索出三类物体的滚动路线,并尝试记录。
3、在游戏中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体滚动路线的兴趣。
活动准备:1、收集各种物品:罐头、杯子、球、纸盒、积木等。
2、小棒8根。
(为游戏《赶小猪》而备的赶“猪”棒。
)3、大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
活动过程:一、第一次探索:哪些物体会滚动?在活动室里散放着纸杯、茶叶筒、球、塑料盒、积木等各种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这里有我们平时用过、玩过的东西,请你们把会滚动的东西找出来。
”2、玩一玩:请你们玩一玩,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滚动呢?3、说一说:为什么这些东西都能滚动?二、第二次探索:物体滚动的路线是怎样的?(活动重点)1、游戏:滚进球门。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小朋友两两一组,一人分开双脚做球门,一人滚动物体进球门,轮流进行。
2、集体交流,并尝试记录物体滚动的路线。
哪些小朋友的东西滚不进球门?”(幼儿回答、交流后,请幼儿把这些滚不进球门的东西都送到前面来,这样可以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楚。
)为什么这些纸杯、方便面筒、肯德基筒就滚不进球门呢?(教师进行演示)出示大记录纸:谁能来记录一下它们的滚动路线?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滚动》教案篇2活动目标:1、对滚动的物体产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尝试运用绘画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物体滚动的轨迹,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活动准备:三角形、梯形、方形积木;海洋球、玩具球;一次性杯子、圆台形的化妆品瓶子;电池、透明胶带等物体;记录卡片16份、小筐8个、PPT。
活动过程:一、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师:这是什么?幼:球师:老师把它轻轻一推,看它怎样了?幼:向前运动、动了、滚动……师小结:像这个球一样咕噜咕噜往前转动我们叫它滚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滚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滚动》一、教学目标:•了解物体滚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发掘物体滚动的乐趣,培养幼儿对探索科学的兴趣。
•提高幼儿的协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幼儿探究物体滚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难点: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方法。
三、教学准备:•实物道具:球、水管、绸带、铃铛等。
•多媒体教具:PPT、课件等。
•教师能力:了解物体滚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能够引导幼儿探索科学知识的教育经验。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滚球的图片,引导幼儿发表对滚球的感性认识,如:球可以滚,滚的时候会发出声音等。
2. 学习物体滚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教师利用实物道具,如球、水管等,进行实际操作,让幼儿观察、感受物体滚动的过程,并询问幼儿对滚动的认识。
•教师告诉幼儿,当物体沿着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逐渐增加,且滚动的距离与转动的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同时,物体的大小、形状和重量也会影响滚动的速度和距离。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感受滚动的特征,如:球滚动时会发出声音、水管在地上滚动时滚动的速度较慢、用手扶着球滚动会变得更容易等。
3. 探究物体滚动的有趣方法•教师利用实物道具和多媒体教具,介绍物体滚动的有趣方法,如:–将球从坡上滚下,观察球滚动的速度和灵敏度。
–用手拍打小球,观察球的滚动方向和速度的变化。
–用绸带或铃铛绑在球上滚动,观察球滚动的路径和声音的变化。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和尝试,发现更多有趣的滚动方法,并分享给同学。
4. 团队合作游戏:滚动大赛•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比赛滚动球的速度和距离。
•每个小组可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多次练习和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和沟通能力。
•比赛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并总结比赛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引导幼儿进行知识回顾和巩固。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探究和比赛中的收获和感受,激发幼儿兴趣,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幼儿园大班《滚动》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滚动》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物体与运动》,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滚动》。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滚动现象,探索不同物体滚动的特点,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滚动现象,知道不同物体滚动的速度和距离可能不同。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物体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差异。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探索滚动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球类、圆柱形物体、斜面、计时器、尺子等。
学具:每组一份球类、圆柱形物体、斜面、计时器、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在活动室内进行“滚球比赛”,让幼儿观察滚动的球,引导幼儿关注滚动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球类和圆柱形物体,讲解它们滚动时的特点,如速度、距离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不同物体滚动时的速度和距离,引导幼儿分析原因。
5. 知识拓展(5分钟)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滚动现象,如汽车轮胎、篮球等,让幼儿感受滚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强调滚动现象的特点,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1. 《滚动》2. 内容:(1)滚动现象(2)不同物体滚动的特点(3)滚动速度和距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中可以滚动的物体,记录下来。
(2)和家长一起讨论:为什么这些物体可以滚动?2. 答案:(1)如球类、圆柱形物体等。
(2)因为这些物体的底部是圆形或近似圆形,可以减小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实现滚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滚动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教案《有趣的滚动》 说课稿(终稿)
幼儿园教案《有趣的滚动》说课稿(终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观察和体验不同物体的滚动现象,了解滚动的特征和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实践操作、创意表现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和体验不同物体的滚动现象,如球、圆柱、圆盘等。
2. 主题活动一:分组讨论滚动的现象和特征。
3. 主题活动二: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自尝试滚动不同物体,观察和记录滚动的过程和特点。
4. 主题活动三:创意表现,让幼儿运用滚动现象进行艺术创作,如滚动画、滚动拼图等。
三、教学资源:1. 教具: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球、圆柱、圆盘等滚动物体。
2. 材料:画纸、颜料、画笔、拼图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和体验不同物体的滚动现象,引发他们对滚动的好奇心。
2. 主题活动一:分组讨论滚动的现象和特征。
3. 主题活动二: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自尝试滚动不同物体,观察和记录滚动的过程和特点。
4. 主题活动三:创意表现,让幼儿运用滚动现象进行艺术创作。
五、教学评价:1.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幼儿在创意表现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幼儿对滚动现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观察与体验:通过实物展示和亲自实践,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滚动现象。
2. 讨论与交流:鼓励幼儿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启发与引导: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幼儿思考滚动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4. 创意与实践:鼓励幼儿运用滚动现象进行艺术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准备活动:邀请幼儿观察和体验不同物体的滚动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主题活动一:分组讨论滚动的现象和特征,让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3. 主题活动二: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自尝试滚动不同物体,观察和记录滚动的过程和特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滚动》优质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滚动》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滚动》。
主要内容包括:滚动现象的认识,探索不同物体的滚动特性,了解摩擦力对滚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滚动的概念,认识不同物体的滚动特性。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对滚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不同物体的滚动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球、圆柱体、方块、斜面、毛巾、木板、尺子、计时器。
学具:每组一份小球、圆柱体、方块、斜面、毛巾、木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小球、圆柱体、方块等物体,让幼儿观察这些物体在桌面上滚动的情况。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操作小球、圆柱体、方块在桌面上滚动,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滚动现象。
(2)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小球滚得快,圆柱体和方块滚得慢?(3)教师引导幼儿探索摩擦力对滚动的影响,让幼儿通过实验发现毛巾表面和木板表面的滚动速度差异。
3.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分组讨论:怎样让小球、圆柱体、方块滚得更快?(2)幼儿操作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六、板书设计1. 滚动现象的认识2. 不同物体的滚动特性3. 摩擦力对滚动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体,找出可以滚动的物体,并记录它们的滚动速度。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用家里的物品制作一个斜面,让小球从斜面滚下来,观察滚动速度。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滚动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滚动现象的探索,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滚动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到其他物理现象的学习,如滑行、飞行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摩擦力对滚动的影响。
大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案3篇
大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案3篇一、《大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案》之一:探索自然奇妙的滚动现象滚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不仅存在于车轮、球体和滚筒等物体上,还存在于自然界的许多有趣的场景中。
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和研究滚动现象,我们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以一些简单的实验为例,帮助孩子们探索自然奇妙的滚动现象。
1. 探索滚动:物体滚动的条件与特点我们可以先用球体进行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和总结物体滚动的条件和特点。
首先是物体必须光滑,没有突起物,才能顺利地滚动。
其次,如果摩擦力小于滚动力,物体就会滚动起来。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不同的表面上滚动球体,比较它们的滚动速度和滚动距离,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摩擦力和滚动力之间的关系。
2. 探索滚动和斜面:改变斜度会怎样影响滚动物体?我们可以在课室或者户外设置一段斜面,并让孩子们观察滚动物体在不同斜度下的滚动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发现随着斜度的增加,滚动物体的速度和滚动距离也会增加。
这样的观察结果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斜面对滚动物体的影响,理解物体滚动受到重力和斜面倾斜度的共同作用。
3. 探索滚动和摩擦力:表面粗糙程度对滚动物体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提供一些不同表面粗糙度的材料,如纸张、沙纸和塑料等,让孩子们观察和比较在这些表面上滚动的物体。
孩子们会发现,在光滑的表面上,滚动物体的速度和滚动距离更远,而在粗糙的表面上,滚动物体的速度和滚动距离变小。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孩子们理解摩擦力对物体滚动的影响,并与他们之前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关联。
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从观察和实践中,探索自然界中有趣的滚动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大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案》之二:制作有趣的滚动玩具除了通过实验来探索滚动现象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动手制作一些有趣的滚动玩具,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滚动现象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滚动》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滚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滚动现象》。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滚动的基本原理,观察不同物体的滚动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滚动的基本概念,知道不同物体的滚动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滚动现象的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教学重点:观察不同物体的滚动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球、圆柱体、正方体、斜面、光滑和粗糙的表面等。
学具:每组一套小球、圆柱体、正方体、斜面、光滑和粗糙的表面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小球、圆柱体、正方体等物体,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在斜面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光滑和粗糙表面上的滚动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分析不同物体的滚动特点。
5.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利用教具和学具,设计自己的滚动实验,验证滚动现象。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滚动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观察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滚动》2. 内容:滚动现象不同物体的滚动特点滚动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体,选择一个进行滚动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滚动得快,有些物体滚动得慢?2. 答案:(1)实验报告:幼儿根据观察,完成实验报告。
(2)答案: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重量、表面光滑程度等因素有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滚动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滚动》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滚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滚动》。
详细内容包括滚动现象的定义、滚动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使物体滚动得更快、更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滚动现象,知道滚动是物体在运动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滚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滚动现象的原理,如何使物体滚动得更快、更远。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滚动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球、圆柱体、斜面、平面等。
2. 学具:纸张、铅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小球、圆柱体等物体,让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在运动时,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滚动现象,并引导幼儿探讨如何使物体滚动得更快、更远。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纸张、铅笔等学具,让幼儿动手制作斜面和平面,观察物体在不同表面的滚动情况。
4. 分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如何使物体滚动得更快、更远?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滚动》2. 板书内容:滚动现象的定义滚动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影响物体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滚动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伴分享。
尝试制作一个滚动装置,使物体滚动得更快、更远。
2. 答案:生活中的滚动现象示例:汽车轮胎、篮球、圆柱体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滚动现象,提高了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但在分组讨论环节,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物理现象,如摩擦力、重力等,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科学。
幼儿园幼儿大班《滚动》科学教案
幼儿园幼儿大班《滚动》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滚动》。
本节课将围绕“滚动”这一物理现象展开,详细内容涉及滚动的基本概念、滚动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影响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滚动的基本概念,知道滚动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帮助幼儿掌握影响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滚动的基本概念,影响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
难点:让幼儿理解滚动速度和距离与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球、圆柱体、长方体等)、斜面、计时器、尺子、实验记录表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相同的实验材料,包括各种形状的物体、斜面、计时器、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找出哪些物体可以滚动,哪些物体不能滚动。
3. 探究影响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1)出示实验材料,让幼儿猜测影响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
(2)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通过实验结果来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滚动》2. 内容:(1)滚动的基本概念(2)影响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3)实验结果与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滚动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继续观察和探索滚动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验设计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实验设计1. 实验材料的选择:需包含不同形状、材质的物体,以便观察滚动现象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幼儿园幼儿大班《滚动》科学教案
幼儿园幼儿大班《滚动》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滚动》。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滚动现象的认识,探索不同物体的滚动特点,了解滚动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滚动现象,知道不同物体的滚动速度和方向可能不同。
2. 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结果,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物体的滚动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滚动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形状的物体(如圆柱体、正方体、球等)、斜面、计时器、实验记录表。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滚动的小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滚动现象。
2.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让幼儿预测哪个物体滚得最快、最远。
3. 实验探究(1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的滚动速度和方向。
(2)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物体的滚动特点。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和胶棒制作一个小车,观察小车的滚动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滚动》2. 板书内容:滚动现象的认识不同物体的滚动特点滚动与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或周围环境中的滚动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原因。
2. 答案:(1)观察现象:皮球在操场上滚动。
(2)解释原因:皮球是圆形的,容易滚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滚动现象,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可能对滚动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到户外进行滚动比赛,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了解滚动现象。
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使物体滚动得更快、更远,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探究过程中不同物体的滚动特点。
幼儿园大班《滚动》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滚动》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物体与运动》第三节《滚动》。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滚动现象,探索不同物体的滚动情况,了解影响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滚动的概念,知道不同物体的滚动特点。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响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
2. 教学重点:认识滚动现象,探索不同物体的滚动情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球、圆柱体、正方体、斜面、尺子、计时器。
2. 学具:每组一套小球、圆柱体、正方体、斜面。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球,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大家知道这个球可以怎么玩吗?”引导幼儿说出滚动,进而引出课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滚动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5.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让物体滚动得更快、更远?”引导幼儿进行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滚动》2. 板书内容:滚动现象不同物体的滚动特点影响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滚动现象,记录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滚动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部分幼儿对影响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同时,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引导;5. 拓展延伸环节的问题设置;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7. 课后反思的深入与改进。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对于本节课,《滚动》的难点在于影响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这一部分内容需要深入讲解和实验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滚动真好玩》说课稿
活动来源:大班数学活动中,有认识圆柱体和球体的教学活动,我请幼儿从家里带一些形似圆柱体、球体的东西,幼儿带来了薯片筒、方便面筒、纸杯、茶叶筒、皮球等物品。
课间活动的时候,孩子们把这些东西拿出来,放在地上滚来滚去地玩儿,还有些幼儿互相比赛,有的说:“看,我的薯片筒滚得比你的纸杯快!”有的说:“我的这个还会转圈圈呢!”大家玩得兴高采烈。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一日活动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应更多地在一日活动中随机生成,顺应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
基于这一理论指导,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滚动真好玩。
设计意图:既然幼儿对“滚动”有很大的兴趣,那我就设置情境让幼儿尽情地玩一玩滚动游戏,满足幼儿好奇、爱玩的天性。
这些滚动游戏中,也蕴涵着许多科学现象,幼儿通过玩中观察、玩中发现、发现后尝试记录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发现物体滚动路线与其形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自主构建新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这样做可以发展幼儿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护探究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培养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活动目标:1、了解带圆的物体会滚动的特性。
2、探索不同形状的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并尝试记录。
3、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愿意进一步探索物体的滚动路线。
活动准备:1、收集各种物品:薯片筒、杯子、球、纸盒、积木等。
2、小棒4根,空篓一个。
3、大记录纸一张,记录笔三支。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哪些物体会滚动?在活动室里散放着纸杯、薯片筒、球、塑料盒、积木等各种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这里有些我们平时用过、玩过的东西,请你们把会滚动的东西找出来。
”评析:开放、自由的空间很快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玩一玩:请你们玩一玩,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滚动呢?评析:这个时候,幼儿手上拿着自己找到的会滚动的东西,开始有些兴奋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滚一滚,玩一玩,那么作为教师,应给予幼儿自由玩的空间,但并不是让幼儿毫无目的地玩,而是带着问题去玩。
这个问题就是:想一想,为什么它们都能滚动呢?让幼儿在玩中发现,玩中思考,初步感知能滚动物体了幼儿对科学的特征。
3、说一说:为什么这些东西都能滚动?评析:幼儿带着问题自由玩,对问题的答案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于想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大家,这时老师及时给予幼儿大胆表达的机会,幼儿自由发表意见,老师适当引导,总结出答案:因为它们总有一个地方是圆的,所以会滚动。
二、第二次探索:物体滚动的路线是怎样的?1、游戏:滚进球门。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小朋友两两一组,一人分开双脚做球门,一人滚动物体进球门,轮流进行。
评析:这个游戏的优点在于,缩短了幼儿等待游戏的时间,一个人滚动物体时,两个合作伙伴能同时观察,共同探究发现不同物体的滚动路线,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老师所做的就是观察与倾听,必要时和孩子们一起玩,做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鼓励者,最大限度地放手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会发现,有的东西滚不进
球门。
小组的两个合作伙伴对发现的这一现象进行了质疑、思考、讨论。
这时,老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有必要带领全体幼儿对这一发现作一个总结和提升。
2、集体交流,并尝试记录物体滚动的路线。
老师:“你们手里的东西都很容易滚进球门吗?”(幼儿回答、交流后,请幼儿把这些滚不进球门的东西都送到前面来,这样可以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楚。
)老师以惊奇的口气提出疑问:“咦,为什么这些纸杯、方便面筒、肯德基筒就滚不进球门呢?”幼儿思考、讨论。
当幼儿回答出“这些东西都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滚动的时候会拐弯”等答案时,老师及时作现场演示,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观点和想法的接纳、重视和赞赏,同时也可以让全体幼儿对圆锥台滚动时会拐弯这一科学现象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
这时再请幼儿上来在大记录纸上记录它们滚动的路线,幼儿都跃跃欲试。
在记录出圆锥台滚动路线的基础上,再来记录圆柱体和球体滚进球门的路线对幼儿来说就更容易了。
评析:在这一环节里,幼儿学会了记录,懂得了当自己在科学探究中有了结论或观点时,可以通过记录把他们呈现出来,让幼儿了解如何真正地“做科学”,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第三次探索:圆柱体和球体滚动时路线是一样的吗?1、游戏“赶小猪”。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这是一个三人合作的游戏,小朋友自愿组合成三人组,其中两人做小树,一人分别赶“皮球小猪”和“圆筒小猪”,在“两棵小树”中间绕“8”字型走,三人轮流进行。
评析:上一个环节中,幼儿已经自主探索出三种物体的滚动路线,但对圆柱体和球体滚动路线的异同还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作为教师,有必要为幼儿提供更进一步的观察、经历、体验的机会,让幼儿探究出球体、圆柱体的外型与它们滚动路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为了解决这一难点,老师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设计了一个三人合作
的游戏—赶小猪。
这个游戏巧妙之处在于,幼儿在赶这两种小猪绕“8”字走时,由于圆柱体和球体的不同特性,幼儿赶着它们转弯会有很明显的差别,一定会有不同的感觉,为顺利解决活动难点埋下伏笔。
教师在游戏中继续扮演活动支持者的角色,对幼儿的探究活动尽量不去打扰。
游戏结束后,老师提问:“刚才,我们赶了‘圆筒小猪’和‘皮球小猪’,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呢?”“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就难赶呢?”评析:这一问题给了幼儿较大的发散思维空间,由于幼儿都分别赶过这两种“小猪”,有了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所以都有话说,乐于说。
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就难赶呢?”幼儿经过思考和观察发现圆柱体是一个长长的圆筒,而皮球从各个角度看上去都很圆,由于它们形状上的不同,导致它们在滚动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教师这时及时演示,同时请幼儿上来说一说,指一指,并注意肯定和赞赏幼儿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从上到下一样大的圆筒,只能前后直直的滚动,转弯时不灵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滚动,很灵活。
得出结论后,让幼儿在记录纸上补充出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任意滚动的路线。
四,结束活动。
老师小结活动情况,对积极参与游戏和探索的幼儿给予表扬,并提出问题和要求:“你们还在哪儿看到过会滚动的东西?它们滚动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回去找一找、滚一滚,把它们滚动的路线也画下来,带到幼儿园来给大家看。
”评析:会滚动的东西不只局限于课堂上幼儿所看到的,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幼儿对它们依然有好奇和疑问,于是老师顺理成章地在活动小结以后向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幼儿课后继续进行滚动路线的探究和记录活动。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生于幼儿的兴趣,设置游戏情境,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教师适时指导、提升为辅线,充分激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