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 众多的人口.doc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众多的人口》教材分析
《众多的人口》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紧紧围绕我国的人口问题展开:首先介绍我国人口的数量,从人口的绝对数量和中国人口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两个方面说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然后通过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快,接着分析我国人口数量大、增长快的历史原因。
由于人口多、增长快造成了我国人口压力大,形成许多人口方面的问题,教科书中呈现的问题主要包括:社会问题、资源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继续研究的一个课题,由此引出我国的国策——计划生育政策。
首先分析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为全世界的人口所作的贡献,然后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两个方面说明这个政策的内涵,最终落实在“科教兴国”、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上。
人口分布体现了地理特色。
教科书通过一个“思考”活动引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使学生明确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历史条件等有重要的联系,初步具备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思想意识。
这部分内容要求掌握人口密度的概念,理解其深刻含义,并且掌握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
通过阅读“中国的人口分布”图了解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形成这种分布的原因。
从基础知识上来看,本节教科书没有明显的难点,技能训练较多。
通过训练学生阅读数字资料和分析运用图表资料,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问题。
本节重点:能运用数据、图表掌握目前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和分布的国情,从中认识到我国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问题所采用的对策。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胡焕庸与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素材 中图版
胡焕庸与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胡焕庸,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人口学家和地理教育家。
他引进
西方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人口问题和
农业问题,提出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以瑷珲(即爱辉,今黑河)—腾
冲一线为界而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基本差异区;并首次提出中国农
业区划方案,是我国近代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奠基人。
他
在培养地理人才,创建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学术刊物等方面都做出
了重要贡献。
1935年,胡焕庸教授根据1933年全国各省、县的人口资料,写成《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创制了全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图,并首先提出爱珲一腾冲这一人口地理界线,该线以东的中国东部,当时面积约占全国的36%,人口占全国96%;该线以西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64%,而人口仅占4%。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我国东南部的台湾省被日本帝国主义霸占,而西北部的外蒙古尚未独立,全国人口为45800万人。
很明显,爱辉—腾冲一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并且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
目前,如仍以胡氏线为界,我国东部和西部的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2.9%和57.1%。
1990年我国人口普查数为11.6亿人(包括台港澳),东部人口占全国的94.2%,西部人口占全国的5.8%;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西部和东部所占全国人口的百分比仅有±1.8%的变化,表明了该线的客观性。
初一地理众多的人口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地理众多的人口试题答案及解析1.关于我国的人口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B.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人口增长较慢C.我国人口给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巨大压力D.基数大、增长快是我国人口的特点【答案】B【解析】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较高,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在经历高峰期后,人口总数才会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但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人口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2.中国人口地理界线与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中国著名的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的中国人口地理界线是指黑龙江省的________到云南省的________一线,该线以西地区的人口密度多为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下,以东地区的人口密度多为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上。
【答案】黑河腾冲【解析】由于气候、地形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该线以西人口比较稀疏,该线以东人口比较稠密。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人口的分布。
3.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A.中国B.印度C.俄罗斯D.美国【答案】A【解析】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约占世界人口的21%,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4.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A.东部多,西部少B.西部多,东部少C.南方多,北方少D.北方多,南方少【答案】A【解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不均匀,东多西少,其分界线是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5.读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完成下列要求。
3.2众多的人口+课件+-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2024)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基本概念:学生应掌握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等基本概念,理解这些概念在描 述人口状况时的意义。 2.掌握人口增长特点:学生能够识别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特点,包括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缓慢 或人口负增长等现象。 3.分析人口分布规律:通过地图和资料,学生能够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如“四密四疏”的分 布格局,并能在地图上找出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4.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学会读取和分析“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我国人口密”分布图等图表,培养 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三.人口的分布
人口分布的衡量标准——人口密度
概 念 人口密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
公式
人口总数 人口密度 =
(人/千米2)
面积
三.人口的分布
计算下图中A、B两地的人口密度。
A 5人/千米2
B 20人/千米2
5人
20人
A 地:1平方千米
B 地:1平方千米
三.人口的分布
结合教材内容,计算下表中五个国家的人口密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表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 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影响: ①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 水拍的提高。 ②给我国的资源、环境等方面带来很 大的压力。
一.世界人口大国 2.20世纪70年代
计划生育
表现: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0年的25.8%下降到 2010年的不到5.0%,全国少出生了约4亿人。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1.社会负担加重。 2.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人 口老龄化不适应。 3.家庭养老功能减弱。 4.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生活服务 的需求突出。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案中图版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人口增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增长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设计一些与人口增长相关的实际案例分析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 布置课后报告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人口增长对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短文,要求学生结合实例进行论述,增强作业的实践性。
- 布置小组作业,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人口增长相关的研究项目,要求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最后,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一些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我发现这些资源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内容逻辑关系
重点知识点: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
4. 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政府为解决人口增长问题采取的政策措施。
5. 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我国人口增长对城市化的影响,并给出具体的例子。
例题型及答案:
1. 答案: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征表现为东密西疏、南多北少,原因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吸引人口迁入;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
目标: 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人口增长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人口增长的基本原理,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七年级地理众多的人口
加强国际合作
1 2
分享发展经验
与其他国家交流人口管理经验和发展经验,共同 应对人口挑战。
促进国际合作项目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共同投资基础设施、教育、 卫生等领域。
3
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
支持国际组织在人口管理和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 用。
创新发展模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领域。
鼓励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国家整体竞争 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教育公平
人口众多意味着教育需求多样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多元化发展。
人才培养
人口红利期有助于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 力支持。
人口与城市化进程
城市扩张
人口向城市聚集,推动城市规模和基础设施的扩张。
城市规划与治理
人口众多对城市规划和治理提出更高要求,需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
城市环境与生活质量
人口政策概述
人口政策是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和 社会发展状况而制定的关于人口
问题的方针、原则和措施。
人口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调节人口 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 素质,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需要。
人口政策通常包括生育政策、计 划生育政策、移民政策和相关配
套措施等。
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组成 部分,其核心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 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人口政策,以 应对各自面临的人口问题。
我国在制定和实施人口政策时,应借鉴国际经验,结 合本国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人口政策,以适应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关注国际上人口政策的 趋势和动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全 球性的人口问题。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doc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要求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课时安排】1~2课时。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引入新课(1)由启发性问题引入新课:关于我国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生对这一“话题”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各种各样的看法。
由启发性问题直接引入新课,一方面可通过学生发表意见,在学生思考讨论中形成活跃的教学气氛,另一方面也是引入人口观点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2)由与世界面积和人口大国的对比中引入新课:可联系以前学过的世界地理的知识,提问世界人口总数,世界前十位人口大国和前五位面积大国,再与我国人口和面积数值进行计算和对比。
例如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中国在世界上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中的排位,中国与印度在人口国情方面的异同点,从而说明我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对中国人口最多的印象。
2.转折深入(1)结合课本“我国人口的增长(公元初~2000年)”图,说明人口增长折线图的绘法,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578年后和1949年后两个人口增长高峰,特别是1949年后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
(2)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可进一步分析: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补充说明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七年级地理上册2.2众多的人口教案中图版
[提问]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效?【学生在课本上找到答案】
[师]计划生育的成绩虽然显著,但是我国每年的新增人口仍有1200万左右,这相当于一个法国的人口,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师评价、总结]这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人口的增长不仅与速度有关,还与人口的基数有关,所以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就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让学生学会片面分析问题
巩固练习下
总评或
反思
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多媒体展示]1.我们人口分布是否均匀?2.分析、归纳我们人口分布的特点。学生交流展示。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交流读图方法。
[师小结及时评价]通过读图可以发现,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其实在图中还可以找到我国一条重要的人口分界线。你能找到吗?
[活动]学生读图找出,并说出该线端点及两侧差异。
优化设计
0-3
2-3
25-30
7
1-2
1
检查预习 任务的完成情况
以生活实际引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理解
问答的形式讲授新课
通过读图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读图和从图中提取归纳信息能力。
小组探究合作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培养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看法,看看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语言性评价。
[师小结]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 省腾冲县,该线以东人口密 度大部分在100人以上,该线以西人口密度大部分在100人以下。
[转承]刚才我们分析人口分布时一直在用人口密度来描述?[多媒体呈现]人口密度定义
[提问]怎么计算人口密度?[多媒体展示]人口密度公式,说明单位[提问]你会计算我国平均人口密度吗?学生来说明如何计算
3.2 众多的人口(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图版2024)
度越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指标和________________的 反映 重要依据,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
计算 公式
世界人口大国
人口出生率是一年内 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 数的比率。
11.我国人口比重最大的地区和该地区人口比重大的主要人文原因是( B )
A.东北地区文化多元
B.东部地区经济发达
C.西部地区民族众多
D.中部地区历史悠久
12.近十年我国人口变化趋势是( C )
A.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B.2012年人口数量最多
C.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下降 D.2015年自然增长率最低
随堂检测
第三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图版)
目录
CONTENTS
01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 02 世界人口大国 03 调控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04 人口的分布 05 随堂检测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众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 多 的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人 口 简单分析我国现行人口政策施行和调整的主要原因。
调控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增长过慢或负增长带来的问题
调控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__________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已经进入 _______阶段,2035年
前后将进入 __________阶段,这将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中 国 七 次 人 口 普 查 年 龄 结 构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众多的人口》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第二个课题。
这一课题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口问题,提高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可能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深化对人口问题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掌握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认识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难点: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理解人口增长的趋势。
2.数据教学法:通过人口数据,让学生感受人口增长的速度,认识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3.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人口增长图等。
2.数据:世界各国人口数据、人口增长与环境数据等。
3.案例: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相关的案例。
4.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图,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中图版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广西藏族
级
5个自治区 宁夏回族
行
新疆维吾尔
政
西藏
单
4个直辖市
北京
位 34
2个特别行政区
天津 上海 重庆
个
香港、澳门
第三章 中国疆域和人口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书本41-46页
计划生育
请读书本41页
请读书本43页 “阅读”
我国以不足世界9%的耕地 养育约占世界20%的人口 会带来什么问题呢?
划 生
控提 制高
过 多
生活垃圾成堆
育 人人
住房条件差
基 本 国
口口
数素 量质
人 口
老
策
龄
化
解决人口问题 就只控制人口数量就够了吗?
人口过多 人口老龄化
请读书本45页
= 人口密度
人口数量
面积
(人/千米 2)
云南省 腾冲
黑龙江 黑河
人 口 地 理 界 线
请读书本45页
本节课知识小结
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地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到 云南省的腾冲连一条线
(笔记) 计
人 就业压力 口 交通拥堵
上节课知识复习
陆上邻国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 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 基斯坦、印度、尼泊尔、
wō
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 韩国、日本、菲律宾、文 国家 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
三
省(自治区、直辖市、
级
特别行政区)
行 政
县(自治县、市)
乡(镇、民族乡)
自治区 > 自治州 > 自治县
人 口 过 多 就 业 压 力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众多的人口》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中国人口的特点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认识中国人口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观念和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以及中国人口特点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掌握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
3.认识中国人口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区域观念和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
3.中国人口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国人口特点的认识。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
2.世界人口分布图、中国人口分布图。
3.与人口增长相关的案例资料。
4.投影仪、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中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如赤道地区人口稠密、中低纬度临海地带人口稠密等。
同时,呈现相关案例,如非洲的尼日尔、中国的河南省等,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国人口特点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中国人口的增长原因、分布特点及其影响。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增长原因及影响、中国人口特点的掌握情况。
七年级地理众多的人口
人口老龄化
三、人口分布
1、人口密度= 人口总数/面积(人/千米2)
计算:依据图C中的国家和陆地面积数据,算一算这
五个国家的人口密度。
国家
中国 印度 美国 印度尼西亚 巴西
人口密度(人/千米2) 135 339 30
110
20
2、人口分布的特点:东多西少
东部 西部
面积
57% 43%
人口
94% 6%
1、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中国每十万人中拥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数
大专及以上
高中
初中
小学
1990年
1422
8039
23344 37057
2000年
3611
11146 33961 35701
2、具体要求: 晚婚、晚化问 题”,了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2、人口增长快
想一想:
在日常生活中,你曾经遇到哪些因 人口过多所造成的麻烦?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3、人口问题
住房条件就差业压力增大
生活垃圾成堆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居世界的位次(2000年)
总量居世界位次 人均量居世界位次
耕地 4 67
森林 6
121
水资源 6
110
矿产 3 80
二、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黑河
人口地理界线
腾冲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人口:12.95亿 居世界第一位。 2、人口增长快 3、人口问题
二、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1、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三、人口分布
地理教案-众多的人口
地理教案-众多的人口教案题目:众多的人口学科:地理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2. 了解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情况;3. 探究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地理调查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分布;2. 人口增长影响因素;3. 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从天然增长率和迁移对人口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2. 分析人口增长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科书、地图、图片、视频、实物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人口密度图,引发学生对人口数量众多的地区的思考。
提问:你们认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哪里?为什么?Step 2:知识输入(15分钟)教师介绍人口增长的原因,包括天然增长和迁移。
通过图表和数据,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Step 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查找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和主要的人口迁移情况,并讨论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Step 4:展示和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研究的国家或地区的情况,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主要的人口迁移情况和影响等。
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Step 5: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总结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应对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挑战。
Step 6:拓展练习(10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人口增长和影响。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情况和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资源:1. 人口密度图、地图等实物;2. 图表和数据素材;3. 图片和视频素材;4. 教科书和课外参考书。
七年级地理众多的人口
人口增长的消极作用:
一、人口的过度增长对粮食生产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 污染环境、导致土壤恶化,甚至农田退 化,沙漠化,最终变成不毛之地。
二、人口的过度增长需要相应增加基本设施。 如学校、医院、住宅、道路、自来水厂、食物 供应和发电站。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占用大量 耕地,导致土地过度利用,形成恶性循环。 三、人口的过度增长导致对各种资源的需求 相应增加,导致资源过度利用。 四、过度增长给环境带来了重大的压力和冲 击,生活质量日益降低。 五、人口过度增长对于经济的再发展也是一 个沉重包袱,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水平有了较大 提高的现代社会。当劳动力发生了转移,技术 构成占主导地位时,情况更是如此。
自明朝建立,人口出现膨胀的迹象,至明 朝末年,人口增长了一倍。但随之而来的改朝 换代使人口急剧减少到高峰时期的一半。而清 王朝的建立,才是人口爆炸的开始。自此之后, 我国人口的增长如一匹脱疆的野马,几乎是每 隔30年就增加一个亿,到1919年突破了5亿大 关,至全国解放前夕,全国总人口已达5.5亿。 如此庞大的人口底数是新中国人口继续膨胀的 一个重要原因,再加上生活安定和错误人口政 策的误导, 40年时间内,人口又增大一倍多, 达到1990年的11.6亿多,所以我国近代的人口 增长过程几乎是一个典型的指数增长。
1.我国总人口有多少?占世界人口的多少? 2.我国的人口特点是什么? 3.怎样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二、人口东多西少
我 国 人 口 密 度 图
腾冲
黑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 7400
740
15 9100
600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4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众多的人口”,主要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表、案例和数据,让学生了解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人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他们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政策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掌握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掌握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实施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实施意义;2.难点: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分析法:运用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口问题;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2.相关的人口数据、图表、案例等;3.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4.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分布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实施意义,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人口控制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3.操练(15分钟)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众多的人口》教材活动解析
《众多的人口》教材活动解析
(一)探索(第41页)
人口数量的增加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
采取的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二)讨论(第43页)
我国人口过多会出现的问题:交通拥挤,住房条件差,就业压力大,生活垃圾增多,态环境恶化,贫困加剧,资源短缺,粮食缺乏,社会治安状况差等等。
(三)讨论(第44页)
坚持计划生育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四)讨论(第45页):
解决人口问题不只是控制人口数量就够了,还应该提高人口素质。
理由:见教科书的第45页。
(五)计算(第46页)
略
(六)读图(第46页)
1.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大部分人口分布在东部,特别是沿海、沿河的平原地区。
以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2.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和历史、社会经济等因素。
(七)复习题(第4 7页)
1.略
2.(1)略
(2)逐渐变大
3.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人口压力巨大,因此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我国人口总数,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通过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说明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增长的特点;
3、让学生通过数字得出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4、通过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会找出人口地理分界线。
学会计算人口密度,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6、通过学习,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从而提高对人口政策的认识。
学习重点:1、我国人口总数与增长趋势;
2、会运用人口密度图指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
学习难点:简要分析人口分布的成因。
一、自学回答:
1、人口大国: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亿,约占世界人口的,是世界上人口__的国家。
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相适应,我国政府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多。
4、读第13页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大,人口密度小。
分界线是从黑龙江省市至云南省县一线。
5、、读图1.12(P14),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其次是;面积最大的省区是,其次是。
6、我省人口排名第位,这说明取得了成效。
二、合作探究:
1、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问题:
a、___年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以后人口增长开始加快。
从___年到___年人口增长几乎是呈直线上升态势。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人口迅速增长后,从___年开始人口增长速度放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人口过多,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3、阅读12页图1.10,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
三、辩论会:
1、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2、能不能把东部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使人口分布均衡呢?
四、课堂小结:
1、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课堂检测
1、下列省区人口最稀疏的是()
A、新疆
B、湖南
C、江苏
D、黑龙江
2、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30﹪
B、东部人口密度小,西部人口密度大
C、我国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D、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多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经济发达
B、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C、因为人是生产者,所以我国提倡多生人口
D、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北多南少
4、在世界上我国属于()
A、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B、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
C、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D、民族数量最多的国家
5、目前我国每年新增人口仍然很多,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人口出生率高
D、人口基数大
六、教学反思
《众多的人口》这节课没有什么难点,是从人文角度讲述中国人口的现状,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增长曲线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从内容的难度来讲并不大。
但要指导学生正确读图、用数据、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备课时,我首先认真地研究了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初中学生思维的成熟度、有一点见解和知识面的特点确立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1、导入时利用生活情景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
2、教学时利用大量的资料帮助学生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由于本节教材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故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树立正确人口观教育的好材料。
通过这一节课后我的感想也很多,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教师更要变,新的课程需要教师在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除了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
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
这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联系实际安排,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给学生创造多说,多练,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社会生存能力。
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新课改理念。
在最后我让学生设计宣传计划生育的广告语。
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的教育。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一些教学规律:比如说教法上还应再放开一些,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去思考。
在知识点上还应把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再突出一些。
本节课不尽人意的地方就是知识容量还不够大,应该掌握好时间分配的基础上加大课堂的知识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