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复习范文整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Unit2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Unit2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Unit2知识点归纳与整理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

- 力的单位:牛顿(N)-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使其产生加速度或变形等效果。

2. 物体的受力情况- 单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物体的重力: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 物体的弹力:物体受到其他物体施加的弹性力。

- 物体的摩擦力: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接触面产生的力。

- 多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物体的支持力:物体受到支撑物对它的支持力。

- 物体的重力: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 物体的摩擦力: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接触面产生的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若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则两个力合成的力等于两个力的矢量和;若两个力的方向不同,则两个力合成的力等于两个力的矢量差。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力分量。

4.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内容如下:- 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或受到的外力平衡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 物体的惯性是指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5.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又称为运动定律,内容如下:- 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 物体的质量越大,给它相同的加力,加速度越小;物体的质量越小,给它相同的加力,加速度越大。

6.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内容如下:- 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物体上。

以上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Unit2知识点的归纳与整理。

九年级上物理第二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物理第二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物理第二章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变化和运动规律。

九年级上物理的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力、质量、重力和密度。

一、力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果。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在九年级上物理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力的概念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来描述,即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N)来表示,常用的力计量器是弹簧秤。

力的方向可以用矢量来表示,箭头指向力的方向。

力的计算方法有一些常见的公式,如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另外,力的合力可以通过向量相加得到,力的合成也是力的基本概念之一。

二、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性质,它决定了物体的惯性和受力时的加速度。

质量通常以千克(kg)为单位表示。

在九年级上物理中,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质量的概念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常用的质量计量器是天平。

质量是一个标量,它不受力的影响。

质量的测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测量法,即使用天平或其他精准的质量计量器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另一种是间接测量法,即通过其他已知质量物体的比较,间接得到未知物体的质量。

三、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也是物体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重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在九年级上物理中,我们学习了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重力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牛顿定律的万有引力定律得到的。

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有关,并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重力的计算公式为F=mg,其中F表示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重力还可以对物体的运动产生影响。

当物体受到重力作用时,会发生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以匀加速度下落,加速度大小约等于9.8m/s²。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一、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惯性)、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4、功的单位:焦耳,1J= 1N m。

二、功的原理: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三、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二Gh (提升重物)=W总一W额=n W总斜面:W有用=Gh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W总一W有用=G动h (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 L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用+ W额=FS= W有用/n斜面:W 总=fL+Gh=FL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n W总②公式:=Ghn FL斜面:=Gh Gh Gn FS - Fnh = nF滑轮组:③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

④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四、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公式:=Fv4、单位:主单位W_常用单位kW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五、机械能(一)、动能和势能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优质5篇)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优质5篇)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优质5篇)1.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第1篇1、做功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1J的物理意义:1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N?m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4、机械功原理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功率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符号表达式:P=W/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W=1J/s6、机械效率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w有用功/w总功)x00%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所做的功W=Gh。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初三物理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本文总结了初三物理上册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复和巩固所学内容。

1. 运动和力- 运动的描述: 运动可以用位置、方向和时间的变化来描述。

运动的描述: 运动可以用位置、方向和时间的变化来描述。

- 速度和加速度: 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速度和加速度: 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 力的作用: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形状,使物体加速、减速或改变方向。

力的作用: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形状,使物体加速、减速或改变方向。

-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了力的性质。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了力的性质。

2. 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

第一定律: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

- 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第三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三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飞行器- 升力和重力: 飞行器在空中飞行时,升力要等于重力才能保持平衡。

升力和重力: 飞行器在空中飞行时,升力要等于重力才能保持平衡。

- 翼型和气流: 不同翼型的设计和气流的流动方式会影响飞行器的升力和阻力。

翼型和气流: 不同翼型的设计和气流的流动方式会影响飞行器的升力和阻力。

- 空气动力学原理: 飞行器的飞行原理和运动可以通过空气动力学原理进行解释。

空气动力学原理: 飞行器的飞行原理和运动可以通过空气动力学原理进行解释。

4.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 摩擦力的作用: 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起始运动。

摩擦力的作用: 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起始运动。

- 滑动摩擦系数: 不同物质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可以通过滑动摩擦系数来计算。

九年级上册物理公式和知识点总结范文

九年级上册物理公式和知识点总结范文

九年级上册物理公式和知识点总结范文【力学部分】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压力差)(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nF(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普适公式)(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普适公式)(2)、P=I2R=U2/R(纯电阻公式)【常用物理量】1、光速:C=3某108m/(真空中)2、声速:V=340m/(15℃)3、人耳区分回声:≥0.1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某105Pa6、水的密度:ρ=1.0某103kg/m37、水的凝固点:0℃8、水的沸点:100℃9、水的比热容:C=4.2某103J/(kg℃)10、元电荷:e=1.6某10-19C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15、家庭电路电压:220V16、单位换算:(1)、1m/=3.6km/h(2)、1g/cm3=103kg/m3(3)、1kwh=3.6某106J一、能量的转化与守恒(1)能量及其存在的形式: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梳理

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梳理

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梳理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是我们了解世界和解释自然现象的基础。

九年级上册的物理课程主要涉及第二章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其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与力、牛顿运动定律和摩擦力。

首先我们来看机械与力。

机械是人们为了完成一定工作而制造和利用的物质总称,例如杠杆、滑轮等。

而力则是机械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种作用,对物体产生了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进行运动或者使其保持静止。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其中,重力是所有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力,它的大小是根据物体的质量以及重力加速度来计算的。

弹力是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产生的一种力,它是物体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

摩擦力则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接触面之间的粗糙度所产生的一种力。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作用力。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定律,也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外力或者其他物体让其改变运动状态。

第二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它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第二定律可用公式F=ma表示,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第三定律则是行动对作用定律,它说明了力的相互作用是成对出现的,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如一个人站在地板上,他的重力作用于地板,地板同时也对他施加等大反向的力。

最后我们来探讨摩擦力。

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接触面之间的粗糙程度而产生的一种力。

它可以阻碍物体的运动,使物体减速。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静摩擦力是物体静止时的摩擦力,通常比动摩擦力大。

动摩擦力是物体在运动时的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粗糙度以及受力物体的压力有关。

对于一定的物体,当施加给它的力没有超过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将保持静止;而当施加给它的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将开始运动,并且会受到动摩擦力的阻碍。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知识点物理学是一门关于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和现象的研究科学。

九年级上册的物理学教材中,第2章主要包括了一些物理学的基本知识点,如力和压力、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电和电路等。

本文将从这些知识点出发,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讲解。

一、力和压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一种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面对各种力的作用,比如地心引力、弹簧弹力等。

物体所受的力可以通过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描述,而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N)作为单位来度量。

力的作用会引起物体的运动、形变或变形。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这表明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

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单位可以用帕斯卡(Pa)来表示。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物体所受力的大小与所受面积的比值来求解压力。

压力的大小决定了物体对其支撑物的作用力,而这个作用力又会决定物体在支撑物上的形态和状态。

二、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所受的力不仅包括重力,还有浮力。

浮力是物体部分或完全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时,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内部或表面的总的压力差所产生的结果。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重量,即F浮=ρVg,其中ρ为液体的密度,V为物体所浸没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根据浮力的定义,我们可以解释许多与浮力相关的现象。

比如,为什么一个东西投入水中会漂浮?那是因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的压强增大,产生的浮力会抵消物体的重力,使其漂浮在液体表面。

三、电和电路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人们在探索电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与电相关的现象和规律。

现代物理学将这些现象和规律整合起来,形成了电学这个学科。

在电学中,电荷是一个基本概念。

它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电场。

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2篇

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2篇

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精选2篇(一)九年级物理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力的概念和性质。

以下是该章节的知识点总结:1. 力:力是一种使物体产生形变、改变速度或改变方向的物理量。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状态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 F=ma。

其中,F是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惯性和质量: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质量越大,物体越不容易受力改变其状态。

6. 重力: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引力称为重力。

重力的大小由万有引力定律决定。

7. 摩擦力: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8. 弹力: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

9. 空气阻力:物体运动时受到空气阻碍的力。

10. 秤的测量:通过弹簧秤或平衡秤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

这些知识点是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学的概念和原理。

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精选2篇(二)九年级下化学溶液的知识点包括: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3. 饱和溶液: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4.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总质量或总体积的比。

5. 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

6. 体积分数:溶液中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比。

7. 摩尔浓度:溶液中溶质物质的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之比。

8. 离子浓度: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9. 溶解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10. 溶剂的种类: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醚等。

11.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一般来说,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教科版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单元总结知识要点一:内燃机的四个冲程1.内燃机:燃料在汽缸内燃烧的热机叫内燃机,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它们的特点是让燃料存汽缸内燃烧,从而使燃烧更充分,热损失更小,热效率较高,内能利用率较大。

2.冲程:活塞在汽缸内住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3.工作原理: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

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1)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气缸;(2)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3)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结束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

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带动曲轴转动,对外做功;(4)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把废气排出气缸。

(如下四个冲程的示意图)冲程(2020·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九年级期末检测)如图所示,工作中的四冲程汽油机正处于_____冲程,该冲程将_____能转化为机械能。

若该汽油机每秒完成40个冲程,则每秒它对外做功_____次,飞轮转过_____圈。

【答案】做功内能1020【解析】图中进气门和排气门都是关闭的,火花塞放电,活塞下行,可以判断是做功冲程,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热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要经过4个冲程,燃气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返2次,飞轮转动2周,若该汽油机每秒完成40个冲程,则每秒它对外做功10次,飞轮转动20周。

(2019·辽宁朝阳)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_____冲程,如果汽油机的转速表显示3000revs/min,那么该汽油机每秒内做_____次功。

给汽车加油时能闻到汽油的味道说明_____。

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编辑短评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要多去分析一些典型的题,多去总结一些解题方法。

下面提供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给教师和学生,仅供学习参考。

前言下载提示:学习物理要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学习物理知识不是为了背诵定义公式,也不是为了做题,而是要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Download tips:Learning physics requires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Learning physics is not for memorizing definition formulas, nor for doing problems, but to apply it in real life.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比热容1.实验:用两相同的电加热器给M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

可以看到:1)在通电相同的时间里,煤油的温度升高得高。

2)要使水和煤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则应给水的加热的时间要长一些。

2.结论:质量相同(如:1kg,也叫单位质量)的不同的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如:大家都升高1°C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物理上,把物质的这一种特性叫比热容。

3.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一种物质的温度升高(降低)1°C时吸收(放出)的热量a.单位:J/(kg°C)读作:L焦耳每千克摄氏度b.符号:C如:C水=4.2×103J/(kg°C)c.意义:1kg水在温度升高(降低)1°C时,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d.比热表:1)水的比热要记住。

水的比热很大。

2)水和冰的比热不一样,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的比热一般不同。

3)液体的比热比固体的比热大。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九班级上册物理期末学问点复习资料章一电学初步1、静电现象:⑴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⑵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⑶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⑷电荷间的互相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⑸要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可使用验电器;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⑹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2、电路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

⑴各元件的作用: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

电源:供电;开关:掌握电路通断;导线:连接电路,形成电流的路径;⑵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

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剧烈发热,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

做试验时,肯定要避开短路;家庭用电时也要留意防止短路。

⑶画的电路图说明留意事项:①用统一规定的符号;②连线要横平竖直;③线路要简洁、整齐、美观。

⑷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

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

⑸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区分:(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①路径法②撤除法③支点法)3、电流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

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

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⑴电流表的读数:一看量程,二算分度值,三读数。

⑵电流表的接法:①电流表必需串联在电路中;②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量程;④严禁将电流表与电源或用电器并联。

(留意:①在不超过测量值的状况下,应尽量使用较小的量程测量,对于同一个电流表来说,量程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②在不能估量被测电流大小的状况下,可先用的量程试触,依据状况选用合适的量程。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提高版)(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家教、补习、复习用)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提高版)(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家教、补习、复习用)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分子动理论【学习目标】1、知道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2、知道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3、能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设计并解决有关问题。

【要点梳理】要点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数目是巨大的,而分子体积是很小的。

要点二、扩散现象(《分子热运动、内能》分子动理论)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要点诠释:1、条件:①不同的物质;②互相接触。

2、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

3、扩散现象说明了:(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

4、扩散现象是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

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

要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它们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分子间距离r=r0(r0为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的距离)时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在r<r0时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快,所用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在r>r0时斥力和引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在r>10r0时斥力和引力都变得非常微弱,此时分子力可忽略不计。

要点诠释: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但这种力只有在距离很小才比较显著。

当两个分子间距大于10倍分子的限度时,引力和斥力就不大了。

打碎的玻璃不能吸引在一起,是因为两块玻璃碎片不可能相距很近,无法达到引力明显的距离,所以不能吸引在一起。

电焊、气焊钢板时,用高温加热钢板,使钢熔化为钢水,钢水中的分子可以自由运动相互靠近,靠引力集结在一起。

当钢水冷却凝结为钢块时,原来分离的钢板就被“焊接”在一起。

要点四、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能量和运动规律的学科。

在九年级物理上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的物理概念和知识。

下面,我将对这些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复习。

第一章: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和能量。

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能量则是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原因。

物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物质的组成、物质的运动规律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运动的描写运动是物质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写物体的运动。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而加速度则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第三章:力的作用和受力分析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位移,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在受力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第四章:运动的规律运动的规律是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

牛顿三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说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是力学定律,它说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是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说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

第五章: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则是指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复杂的力问题,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

第六章: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

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静止时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第七章: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重力是地球上物体受到的主要力之一,它决定了物体的重量。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实用10篇)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实用10篇)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实用10篇)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1篇机械能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内能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是:×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103焦耳。

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热机和热值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生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播,且声速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15℃);(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回声。

人耳能区分开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第2节声音的特性一、音调: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二、响度:响度由振幅和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三、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第3节声的利用1.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人耳听力范围的:(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次声波: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超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信息、绘测海底地形图;B超;检测金属裂纹等。

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笔记

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笔记

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笔记说起九年级物理第二章,那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

这一章的知识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库,充满了各种新奇和挑战。

还记得刚开始接触这一章的时候,老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讲解着那些看似复杂的概念和公式,我在下面听得晕头转向。

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力的三要素”等等,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为了搞清楚这些知识点,我可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每天晚上回到家,我都会把课本翻出来,对照着课堂上记得乱七八糟的笔记,一点点地梳理。

那笔记,简直就是“龙飞凤舞”,只有我自己能看懂。

有一次,我为了搞明白“惯性”这个概念,在家里做了一个超级搞笑的实验。

我找来了一块木板,放在地上,然后又找来了一个玩具小车。

我把小车放在木板的一端,用力一推,小车就飞快地向前冲去。

当我突然撤掉推力,小车居然还继续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

我兴奋地跳了起来,大喊着:“我懂了,这就是惯性!”结果,这一嗓子把正在客厅看电视的爸妈吓了一跳,他们还以为我出了什么事,赶紧跑过来查看。

在学习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时候,我也是绞尽了脑汁。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这三个要素的关系,我拿着家里的扫帚当杠杆,一会儿改变用力的大小,一会儿改变用力的方向,一会儿又改变用力的作用点,折腾得不亦乐乎。

结果,不小心把扫帚给弄断了,被老妈狠狠地训了一顿。

还有一次,在做物理作业的时候,遇到了一道关于摩擦力的难题。

我苦思冥想了好久,还是没有头绪。

于是,我决定去请教老爸。

老爸接过题目,看了半天,然后一脸自信地开始给我讲解。

结果,讲了半天,我还是没听懂。

最后,老爸无奈地说:“哎呀,这都多少年没碰物理了,我也不行啦,你还是去问老师吧。

”在学习这一章的过程中,我也闹过不少笑话。

有一次物理课上,老师提问:“谁能举一个生活中惯性的例子?”我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我早上起床,明明想坐起来,结果一不小心又躺下去了,这就是惯性。

”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老师也忍不住笑了,说:“你这例子倒是挺特别的。

九年级第二章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第二章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第二章物理知识点第二章物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九年级第二章物理知识点涵盖了光、声、电、热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光的性质、声音的传播、电路和热传导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光的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它的主要性质包括:传播直线性、波长和频率、折射和反射、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等。

光的传播方式有直线传播和弯曲传播两种。

当光束经过介质边界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同时,光在介质表面的反射现象也是常见的。

此外,当光通过不同的介质时,由于光的频率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颜色,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光的干涉是指光波相互叠加的现象,它可以分为构造干涉和破坏干涉。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物质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

它具有振动性、传播性、可听性等特点。

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如空气、固体和液体等。

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被振动,形成声波,传播到听者的耳朵,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系数。

同时,声音的频率越高,所发出的声音越尖锐,频率越低,所发出的声音越低沉。

三、电路电路是电流在导体中的闭合路径,它由电源、导线以及电阻等组成。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传输,电压是电荷的电势差,而电阻则是电流流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

电路中的电压等于电流与电阻的乘积。

根据电阻与电流的关系,可以将电阻分为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

此外,电路中还存在串联和并联的情况。

串联是指电器连接在同一电流通路上,而并联则是指电器连接在相同电压上。

四、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的过程。

它主要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进行传递。

传导是指通过固体直接传递热量,如金属导线传递电流时发生的热传导。

对流是指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传递热量,如暖气将热量传递到室内。

辐射是指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热量,如太阳辐射热量到地球表面。

综上所述,九年级第二章的物理知识点涵盖了光、声、电、热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光的性质包括传播直线性、折射和反射、光的色散和干涉等;声音的传播需要依靠介质,在媒质中形成声波,并传播到听者的耳朵;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阻等组成,电流在导体中形成闭合路径;热传导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进行传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复习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基础知识测试
一、基本概念
天气:。

气温:。

表示当地空气的。

是天气的基本要素。

风:。

风从气压区流向气压区。

它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和。

风向:。

湿度表示空气中的多少,空气的湿度一般用表示。

等压线:。

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和。

气候:,它包括天气的状况和状况。

比热:。

比热的单位是,读作。

0、季风:。

1、季风气候区:。

二、基本知识点
大气按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的特点的大气分层。

层序名称温度随高度变化的特点
大气层的厚度与纬度位置的关系:。

对流层的最大特点是:,所以在这层中天气现象:。


集中了地球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

天气的主要要素有:、、、和。

测量气温的工具放在,它一般距地米。

一天中气温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气象观测中百叶箱内应有、
三种温度计来测量。

大气压的特点:大气压的方向:
在同一深度的大气压:
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直接与有关。

它随海拔的升高逐渐。

大气压与天气和季节都有关,一般:晴天阴天、冬季夏季。

标准大气压的值:帕,相当于厘米汞柱。

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测定标准大气压值的实验:。

0、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压区多天气,低压区多天气。

大气对人体的影响:
3、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气压升高,液体沸点;气压降低,液体沸点,高压锅就是利用:来工作的。

风向的符号可以用一短线段来表示,如东北风可表示
为,西北风可表示为。

风向可以用来测定,指向代表风
的方
向。

风速可以用测定。

风速的大小常用来表示。

实验表明:,空气中的水汽就越多。

观测湿度的仪器称为。

是最常用的湿度计,它由一支

组成,它的使用方法是:先读出刻度,再读出刻度,
然后计算它们的,最后通过查表,得出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表表明:干湿差越大,相对湿度越。

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成云、降水的可
能性就越。

“蜻蜓低飞,不雨也阴”的科学道理是:由于大雨前空气中的较大,蜻蜓的翅膀不能高飞。

水汽凝结的条件是: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时,空
气中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了;如果气温再降低,
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在微小的上发生水汽。

刚开始,空气
中凝结的水珠和冰晶,形成以后飘浮在空中,形成降水,但当小水珠和小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才会形成降水。

降水的形式有、、。

0、通常获取天气预报的方式有:。

1、阴是指天空总云量在以上,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之间,天空的总云量在之间为少云,天空总云量在以下为晴;
小时内降水量小于毫米为小雨,毫米之间为中雨,大
于毫米为大雨。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

2、冷锋过境常会带来天气,暖锋过境常会带来天气。

3、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是:,主导因素是,重要因素是、。

纬度位置对降水的影响是:对温度的影响是。

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是:对温度的影响是:。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对温度的影响是:。

水的比热为,它所代表的科学意义是。

由比热表可知:不同物质的比热是的,所以比热也是
物质的一种;的比热最大;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状态
不同时其比热值也。

由于陆地的比热海洋的比热,所以陆地增温或降温比
海洋,陆地的年较差和日较差也比海洋。

同时,海洋上
水汽充足,沿海地区降水要比内陆地区要更。

0、季风是指在不同季节里风向的风。

我国季风形成的原因是海水和陆地的。

世界上季风区分布很广,以季风最为强盛。

我国冬季
风的特点是,夏季风的特点是。

我国在---------一线地区是季风区,分布有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和季风气候。

我们嘉兴市处在季风气候区。

3、冬季,我国盛行从蒙古、西伯利亚干冷地区吹来的
风,气温,降水;夏季,我国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吹来的风,气温,降水。

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降水,对农业生产有利;冬季,我国北方的天气又常常会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危害;我国
南方的气候,农作物的生长期较,海南岛就利用其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

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为和气候区。

我国西北部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降水变化,冬夏,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但日照充沛。

x疆的瓜果特别甜,就是和该地区特别长且特别大有关。

寒潮是大范围内的活动。

它会带来剧烈的、、和
天气;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天气,台风中心叫,那里风平浪静,云量,38、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和是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引发洪水的人为因素有、、等。

、、等都能改良局部的小气候;所谓温室效应是指,
等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的大幅度减少,使得大气中的不断增加,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

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暖空气团,被称为城市的现象。

三、实验与探究、填图。

天气要素的测量
天气要素测量仪器单位或表示方法
气温
气压
风向
风速
湿度
降水量
探究对流的形成:在右图上标出对流规律。

空气对流的运动规律是: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

据此,冰箱冷冻室的冷凝管安装在冷藏室的。

如图:托里拆利实验中,最后水银柱的高度如图所示,此时大气气压的大小为帕,把玻璃管略向右转则会发现水银柱会。

若玻璃管上端突然打个小洞,你估计会出现的现象是。

分析下面的天气形势图:
a点的气压值为,b点的气压值为。

所在地区为高气压区,天气特点是,所在地区为低气压区,天气特点是。

E代表的天气系统叫做,它是指向空气一侧移动的锋,
常带来天气。

F代表的天气系统叫,它常带来天气;预测未来24小时内上海的天气:
看我国地图分析:
造成A地和B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纬度,气温,B地纬度,气温. 我国的纬度位置跨越的温度带有
,嘉兴处在带。

基本处在同一纬度的c地和D地气候差别也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和。

E地和F地相比,E地增温或降温比F地要,其年较差和日较差比F地要。

分析右图:
若山脚B地的气温为15℃,则山顶A地的气温约为。

因为在对流层范围内,每升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

c地和D地相比,地降水更多,原因是其处在,水汽上升过程中更容易。

在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中,我们发现:
经过相同时间的加热后,温度升高的快一些。

由这步我们可以推出,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相同,要多加热些时间。

也就是说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要吸收更多的热量。

在此实验中我们唯一控制的不同条件是:不同。

若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水的温度反而比煤油上升得快,你分析可能出错的原因是:。

.如图在植被坡实验示意图:
实验中控制的相同条件是:用洒水壶以相同的
同样快的对两个坡面洒水。

实验现象记录:
水的流速汇入水沟的水量汇入水沟的泥沙量
有草皮的坡
无草皮的坡
此实验表明,植被能,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