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中南大学统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南大学统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南大学统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概况统计学是一个国家经学科调整而新成立的理学一级学科。

它是以数学、应用数学和概率论理论为基础的具有广泛应用的学科。

中南大学拥有统计学科一级博士点授予权,是中南大学校级重点学科,拥有与统计学相关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和生物统计等多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应用统计、金融、保险三个专业硕士点,其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1981年全国首批博士点、“十五”和“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

统计学专业2000年开始相继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本学科点,结合中南大学在应用统计和应用概率等领域的研究特色,在统计方法,统计应用和交叉学科等方面有一个完整的统计学科团队。

本学科目前在应用统计和应用概率等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

应用统计是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统计推断、方差分析、试验设计、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非参数建模等统计理论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与金融,医药卫生以及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它是统计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现在比以往任何时侯都更容易获得大量数据。

从数据收集、标准化、质量控制技术到超大规模数据库管理、检索技术以及数据知识和规律的分析、综合、提炼等, 应用统计的理论和方法日益成为数据分析不可缺少的工具。

应用概率是将概率论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马尔可夫过程、随机过程及其应用,主要有排队论与排队网络、复杂网络、风险与金融、随机动力学和随机控制等方面。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概率已经广泛的渗透到经济金融、交通运输、计算机与通讯、信息论、博弈论和随机服务系统等领域。

在工业、农业、军事和科学技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八年制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学位)培养方案

八年制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学位)培养方案

八年制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的群体健康知识,良好的交流、信息管理、科学思维、自主和终生学习能力,较强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初步的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能,能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遵循“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强化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办学原则,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使毕业生在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如下基本要求:(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1、科学的世界观,崇高的敬业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优良的医德医风。

2、融洽的医患关系,基本的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观念。

3、积极的创新精神。

4、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

(二)知识要求1、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2、坚实的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科学知识。

3、基本的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知识。

4、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知识。

(三)技能要求1、较强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安全、有效地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2、初步的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能力。

3、基本的疾病预防和健康宣传教育的能力。

4、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批判性思维进行医疗实践的能力。

5、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解决医疗问题的能力。

6、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7、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

8、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主干课程: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学、诊断学、外科学总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神经病学以及基础医学创新系列课程、临床技能实验学、实习Ⅰ、实习Ⅱ、学位论文等实践环节。

统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统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统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本专业的培养目标1.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的能够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人才和经济部门高级管理人才。

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经济基础理论和系统高深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专业领域主要研究成果和最新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站在学术前沿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创造性研究。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而且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能在本学科相关领域独立从事高层次研究和教学工作,或在政府有关经济管理或研究部门和企业从事高层次经济管理或研究工作。

二、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经济统计理论与应用2.色谱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3.经济学方法论4.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5、决策科学与方法三、本专业的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

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

原则上第一、二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从第三学期开始以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为主。

本专业允许成绩优秀的博士研究生,经导师和院主管领导同意并报经学校批准,可以提前毕业。

四、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学分1.课程设置原则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注意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和整体性功能,应将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有机结合。

要处理好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特别要注重通过课程教学培养研究和创新能力。

2.课程分类(具体见附表)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学科通开课、研究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及其他教学环节等。

3.学分和学时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必须修满总学分为15 学分以上的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含政治课2学分,外语课2学分),学科通开课2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4学分,其余为专业选修课学分。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0401)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具有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

医德医风高尚,实事求是,工作作风扎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保持身心健康。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协作进取的精神、勤奋好学与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创新意识。

3.熟练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熟悉本研究方向和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操作,能够独立进行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熟练掌握两门外国语;毕业后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宽广、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和主持重大课题研究能力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高级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01 慢性病分子流行病学02 传染病流行病学03 行为与伤害流行病学04 环境流行病学(包括职业环境)05 健康危险行为干预06 艾滋病预防控制研究07 医学统计理论与方法的应用08疾病统计、统计理论方法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三、学习年限医学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

硕士研究生的修读年限最长为4年。

硕士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5年。

四、课程设置(详见附表)(课程设置参照培养规定,填写附表即可)五、学位论文工作(重点强调选题、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论文工作结束报告、论文撰写与修改等环节的要求和做法。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严格按照《XX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暂行规定》执行,具体安排如下:1. 导师指导导师指导研究生查阅文献,结合自身研究工作进行科研选题;指导研究生撰写综述、课题设计、论文;指导研究生开展课题现场实施、相关实验室技术以及研究资料的管理和统计分析。

2.专业课程学习要求修满18学分以上(包括专业进展课和专业英语课)3.开题报告制度研究生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参加由公共卫生学院组织的开题报告。

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1。

一级学科简介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获得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设立统计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同年统计学学科被评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2013年“金融与统计研究所”被列为学校重点研究机构。

统计学学科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经过多年的凝练,形成了一支富于创新精神且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该学科目前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5人,16人具有博士学位。

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设立了马氏过程与随机微分方程、随机控制与金融风险、数理统计及应用、数量经济分析和统计学习与应用等五个主要学科方向,其中有的方向取得了一批有相当影响的成果,并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

该学科非常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香港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交流关系。

目前学科拥有“江苏省大规模复杂系统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统计与金融数学省部共建实验室和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校级重点研究机构。

在科研仪器、设施设备、图书资料、实验室条件等方面均具备博士研究生科研工作所必需的条件.统计学博士毕业生除了在大学任教或从事独立研究工作外,还可选择进入政府、金融与经济部门、企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息咨询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从事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

2.学科方向简介马氏过程与随机微分方程:马氏过程与随机微分方程方向以数学、物理、金融、工程等领域中具有应用背景的各种随机系统与模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析、马氏过程、随机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控制理论、金融数学以及计算机仿真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主要研究随机系统和随机偏微分系统解的存在唯一性、稳定性、遍历性、大偏差、动力学行为等重要问题,并进一步研究其在经济、复杂网络和金融学中的具体应用。

随机控制与金融风险:随机控制与金融风险方向以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各种随机模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微分方程、随机时滞微分方程、随机镇定理论、风险理论、金融数学为理论基础,主要研究随机控制、随机时滞系统稳定与镇定、金融风险、保险精算以及金融产品的渐近行为等国际上的重要热点问题.数理统计及应用:数理统计及应用方向是以应用为背景的数据分析基础理论,注重理论和方法的前沿性和广泛应用性。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培养方案一、概述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是一个旨在培养具备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学位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流行病学基础知识和卫生统计技能,以及扎实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为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和健康管理提供专业人才支持。

二、培养目标1. 系统掌握基本的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理论和方法,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2. 具备进行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的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和实施流行病学研究项目;3. 能够利用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健康状况的描述和分析,掌握现代多元统计方法,并能应用于公共卫生实践;4. 具备在流行病学调查和健康统计分析中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的技能;5. 能够对公共卫生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政策分析和管理能力;6. 具备跨学科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协作下开展工作。

三、专业设置该项目主要涉及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健康管理政策、医学信息学、生物统计学和流行病动力学等相关专业知识。

具体的课程设置包括但不限于基本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原理、生物统计学、环境卫生统计学、流行病调查与分析方法、统计软件应用、卫生经济学等。

四、教学方法1. 系统课程学习学生在校期间将学习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和实习课。

通过系统课程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流行病学原理和卫生统计学方法,建立健全的专业知识体系。

2. 实践教学学生将通过实习、实习等形式的实践教学,掌握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分析、健康统计与管理等实际操作技能。

实践教学内容将与公共卫生领域实际工作密切相关,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景。

3. 科研训练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参与科研项目、论文撰写等内容,培养科研能力和科研素养。

五、学位论文要求1.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符合公共卫生工作的需要,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2. 学位论文应有较强的创新性和科研性,研究方法应符合学术规范;3. 学位论文的撰写应符合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规则,语言通顺、表述准确、逻辑清晰。

MPH专业学位培养工作实施细则

MPH专业学位培养工作实施细则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转发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2011]34号)及《山西医科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一条培养目标(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公共卫生事业服务;(二)具有所学专业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并掌握现代公共卫生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三)掌握公共卫生的管理方法与专业技能,能从事公共卫生的现场工作,具有现代公共卫生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并能结合公共卫生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能在本专业方向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第二条学习年限、培养内容与要求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在培养中,强调人才培养与公共卫生实际需要相结合;采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课题研究三结合的培养方式,注意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管理能力,实行培养单位导师指导或培养单位导师与现场导师共同指导的培养方式。

(一)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27学分。

1.公共必修课: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英语(精读、听力、口语)3学分医学统计学4学分2. 公共选修、专业选修课9学分3.专业必修课5学分4.专业课2学分5.专业外语1学分6.学术活动1学分为开阔眼界,开拓思维,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活动,并由教研室或有关学术会议组织出具相关证明。

统计方法:(1)学术讲座选听(学校及院系主办的学术讲座)0.1学分/次(2)参加省级、地区性学术会议或大会发言0.3—0.5学分/次(3)参加国家级、国际性学术会议或大会发言0.5—1.0学分/次学位课程采用以集中授课为主、分散学习为辅和鼓励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第一学期集中上完大部分课程,其余部分利用第二学期的业余时间完成;公共必修、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教学和考试,专业必修课由公共卫生学院组织教学和考试;选修课与专业课根据各学科培养方案,由学生所在教研室及导师共同决定。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401)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富于创造性思维的高层次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人才。

1.热爱祖国、品学兼优、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在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方面应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知识广博,全面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有独力进行较高水平科研课题的设计、现场调查与资料分析能力,能够从事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教学、科研和疾病防制工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应用该门外国语阅读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强的外文写作能力及语言交流能力。

4.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1.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伤害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控制策略和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2.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各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性疾病和性传播疾病的病原学、流行因素、预防策略和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3.分子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利用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流行病学特征及防制对策和措施。

4.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应用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以丰富和发展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理论方法。

5.医学统计预测重点研究医学预测模型、精度分析和预测支持系统。

6.综合评价研究临床及社区有关疾病干预对策与措施效果的合理性,建立正确的综合评价方法理论体系。

7.医学人口学研究重点研究老年人口问题、人口控制与计划生育评价。

8. 空间流行病学和空间遗传学遵循地理流行病学和群体遗传学基本理论, 将地质统计学、景观遗传学、空间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和混沌分形理论等学科的理论方法相结合,研究空间流行病学和空间遗传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9. 统计遗传学将遗传流行病学、基因组医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等学科相结合,利用统计遗传学方法研究多因子复杂疾病基因定位的方法和策略。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要求第一学期修满学分,后五个学期完成博士论文的选题,开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及答辩工作。

统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统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统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本学科情况介绍-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主要研究方向稳定,特色鲜明,学科带头人影响大。

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数理统计、经济统计理论与方法、管理统计与决策分析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如,本学科在时间序列分析领域已成为国内主要研究中心之一,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第八届泛华统计国际学术会议就是2010年在召开的。

二、培养目标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守纪律,品德优良,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专业上具有较深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负相关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培养德智全面发展的,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从事统计学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工作及其他相关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式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是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及创新的能力。

博士生应根据统计学学科博士生培养方案的规定、学位论文工作的需要学习有关课程,在拓宽和加深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掌握科学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可采取导师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四、专业内容介绍五、课程设置与要求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博士生不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一般不低于16学分,除前沿讲座、开题报告及教学实践之外,其余课程控制在5—6门左右。

16学时计1学分。

未获硕士学位(学历)及跨专业考取的博士生,或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在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方面有缺陷、需要在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所录取专业的硕士生主干课程(不少于三门),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申请参加论文答辩。

补修课程填入培养计划,登记成绩,不计学分。

六、必读、选读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必读书目1.Nonlinear Time Series:Nonparametric and Parametric method,Fan J. and Yao Q.,Springer-Verlag,1 / 320042. 数理统计引论. 陈希孺著,科学出版社, 20003. 点估计理论,Lehmann E. L. and Casella G.,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4. A MATRIX HANDBOOK FOR STATISTICIANS, A John Wiley & Sons, Inc., Publication, 2007.5. Experiments with mixture, A John Wiley & Sons, Inc, Publication,2002.6. Modern Experimental Design, John Wiley & Sons, Inc.2007.选读书目:-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1.随机过程通论,王梓坤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随机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胡宣达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博士 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博士 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培养方案通常涉及以下方面:
1.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独立从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教学和实践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2. 课程设置: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门知识课程、实践课程等,涵盖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等领域。

3. 科研训练:学生需要参加科研项目,包括课题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撰写等方面,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4. 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和讲座,与同行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拓宽学术视野。

5. 临床实习:学生需要参加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临床实习,了解实际工作情况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程,提高实践能力和应对能力。

6. 学位论文:学生需要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包括选题、文献综述、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撰写等方面,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7. 培养方式:采用导师制,学生与导师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并对学生的学术成果进行评估和答辩。

此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培养方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学科交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需要注重学科交叉,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与研究,以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实践能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对能力。

3. 国际视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具有国际性,因此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国际公共卫生领域的挑战和需求。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南方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方向)Epidemiology and Statistics(Epidemiology)二、培养目标1.培养政治合格、德才兼备的符合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

2.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系统,了解本专业发展方向,掌握本专业的研究思维和基本方法,具有独立完成本专业领域科研课题的能力。

3.掌握1门外语,达到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熟练阅读本专业领域的文献和书籍。

4.具有较好的组织、交流和沟通能力,协作精神好,有创新意识。

三、研究方向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2.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3.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流行病学研究四、招生对象1.具有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或其他宏观领域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或往届毕业生;2.从事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卫生管理或其他医学相关专业的具有学士学位的工作人员。

五、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3-5年,基本学制为3年。

六、课程设置(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教学实践)(一)必修课1.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 h e o r y a n d P r a c t i c e S o c i a l i s m)36学时1学分2.自然辩证法(N a t u r a l D i a l e c t i c)60学时3学分3.英语(E n g l i s h)120学时5学分4.医用统计学(M e d i c a l S t a t i s t i c s) 81学时3学分(二)专业基础课1.高级微生物学(A d v a n c e d M e d i c a l M i c r o b i o l o g y)100学时3学分2.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100学时3学分3.卫生学(Hygienics) 100学时3学分4.心理学(Psychology) 100学时3学分5.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 100学时3学分(三)专业课1.流行病学(Epidemiology)200学时5学分(四)选修课1.临床科研方法(M e t h o d o f C l i n i c R e s e a r c h)42学时1.5学分2.细胞培养技术(M e t h o d o f C e l l C u l t u r e)40学时1.5学分3.实验动物学(E x p e r i m e n t a l Z o o l o g y)40学时1.5学分4.医学微生物学(M e d i c a l M i c r o b i o l o g y)40学时1.5学分5.分子生物学(M o l e c u l a r B i o l o g y)40学时1.5学分6.免疫学进展(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I m m u n o l o t y)50学时1.5学分7.免疫学实验(E x p e r i m e n t o f I m m u n o l o g y)64学时2学分8.分子生物学实验(E x p e r i m e n t o f M o l e c u l a r B i o l o g y)40学时1.5学分9.心理学专题讲座(M e n t a l H e a l t h) 20学时1学分(五)教学实践1.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Principle and Method of Epidemiology)40学时七、培养方式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由学校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授课和辅导;专业课和不在选修课列表中的专业基础课在科室研究生指导组的指导下自学,由研究生指导组辅导;教学实践由科室研究生指导组和教学秘书统一安排。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研究⽣培养⽅案博⼠研究⽣培养⽅案⼀、学科概况“社会医学与卫⽣事业管理”是医学、管理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按国务院学位办确定的学科分类,是“公共管理”⼀级学科所属的⼆级学科。

我国的社会医学与卫⽣事业管理学科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前可谓枝繁叶茂、欣欣向荣。

⼀⽅⾯,不断有新的交叉学科如卫⽣经济学(Health economics)、卫⽣法学(Health and law)、医疗保险学(Medical insurance)等加盟,使得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和⼴泛;另⼀⽅⾯,社会医学与卫⽣事业管理两门主⼲三级学科也不断产⽣新的分⽀学科,如社会⾏为与健康(Social behavior and health)、医院管理(Hospital management)、医学教育管理(Med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卫⽣⼈⼒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health care)、卫⽣政策与卫⽣体系科学(Health policy and system sciences)等,⼤⼤推动了本学科的深⼊发展。

社会医学与卫⽣管理致⼒于揭⽰健康与疾病的社会属性,分析社会、经济和⽂化因素与⼈类健康之间的双向影响,概括和总结卫⽣事业的发展规律;通过实证研究,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卫⽣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通过社区实践,发展符合社会、经济、⽂化发展⽔平的社会卫⽣措施。

本学科培养的⼈才除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作外,⼤多在卫⽣事业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健康管理与促进等岗位上⼯作,将所学应⽤于实践,以提⾼⼈群的健康⽔平。

中南⼤学社会医学与卫⽣事业管理学科始建于1985年,⽬前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个博⼠学位授予点之⼀。

该学科的社会⾏为与健康研究⽅向是国家重点学科“精神病与精神卫⽣”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发展,在社会医学和卫⽣事业管理领域具有综合素质较⾼、知识⾯较⼴、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能⼒较强的⾼级专门⼈才。

统计学硕博连读生博士阶段培养方案基本信息

统计学硕博连读生博士阶段培养方案基本信息

2
随机过程理论
Stochastic Process Theory
2
贝叶斯统计选讲
Selected Topics in Bayesian Statistics
2
非参数统计分析选讲 Selected Topics in Ninparametric Statistical Analysis
2
随机分析选讲
Selected Topics in Stochastic Analysis
2
金融数学选讲
Selected Topics in Financial Mathematics
2
保险精算选讲
Selected Topics in Insurance Actuary
2
经济计量学
Econometrics
2
非线性时间序列
Nonline
Selected Topics in Modern Statistics (1)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clinical medicine
2
高维统计推断
High Dimensional Statistical Inference
2
抽样理论与方法
Sampling Theory and Methods
2
复杂网络及相关专题
Complex Networks and Related Topics
2
现代统计选讲(2)
Selected Topics in Modern Statistics (2)
2
开课时间 (春/秋/
夏)
Semester
春秋季
春秋季 春秋季 春秋季 春秋季 春秋季 春秋季 春秋季 春秋季 春秋季 春秋季 春秋季 春秋季 春秋季 春秋季

统计学博士生培养方案

统计学博士生培养方案

统计学博士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统计学(Statistics),一级学科,理学门类,学科代码:0714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统计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统计学原创性研究和应用能力的统计学人才。

使得学生掌握学术规范,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指导学生应用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有关的研究方向上做出有重要理论或者实际应用的创新性成果。

毕业以后,适合于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统计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教案、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1.数理统计学2.概率论3.生物与医学统计4.时间序列分析与随机过程统计5.金融统计6.大数据处理与分析7.工业统计四、培养方式1、博士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制。

必要时可设副导师,鼓励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跨学科或交叉领域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建立规范化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制度,按期检查培养环节的完成情况。

3、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专题讨论班和国内外学术会议,选择统计学的重要理论或者应用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并取得创新性成果。

四、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1、普博生普博生在学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的总学分不少于22,其中必修环节学分7。

课程设置见附录一。

2、直博生(包括提前攻博生)直博生(包括提前攻博生)在学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的总学分不少于40,其中必修环节学分7,考试学分不少于30。

课程设置见附录一。

五、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入学并确定导师以后,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内容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

修改后的课程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系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目前已发展形成多门分支的研究方向。

分子流行病学,Molecular Epidemiology,作为传统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交叉融合的新学科~代表着流行病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研究对功能基因组阶段流行病学的发展和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现场流行病学是现代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卫生规划或科研项目的现场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管理与评价~利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获得的各种卫生信息~为卫生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

三、研究方向1、分子流行病学,2、现场流行病学,3、肿瘤流行病学,4、卫生统计学。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见总则。

五、学习过程学分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博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7.0学分。

1、公共必修课共5.0学分现代科技与马克思主义 50学时 2.0学分外语,英语, 72学时 3.0学分 2、必选课至少2门至少2.0学分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免疫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 32学时 1.5学分膜片钳技术与离子通道研究 32学时 1.5学分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18学时 1.0学分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54学时 2.5学分高级流行病学 54学时 2.5学分医用多元统计分析与计算机应用 54学时 2.5学分现场调查技术 18学时 1.0学分循证医学 18学时 1.0学分分子流行病学 18学时 1.0学分3、选修课 ,不做要求,六、教学工作要求见总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目前已发展形成多门分支的研究方向。

分子流行病学(Molecular Epidemiology)作为传统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交叉融合的新学科,代表着流行病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研究对功能基因组阶段流行病学的发展和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现场流行病学是现代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卫生规划或科研项目的现场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管理与评价,利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获得的各种卫生信息,为卫生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

三、研究方向
1、分子流行病学;
2、现场流行病学;
3、肿瘤流行病学;
4、卫生统计学。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学习过程学分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博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7.0学分。

1、公共必修课共5.0学分
现代科技与马克思主义50学时 2.0学分外语(英语)72学时 3.0学分2、必选课至少2门至少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科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免疫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32学时 1.5学分
膜片钳技术与离子通道研究32学时 1.5学分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18学时 1.0学分
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54学时 2.5学分
高级流行病学54学时 2.5学分
医用多元统计分析与计算机应用54学时 2.5学分
现场调查技术18学时 1.0学分
循证医学18学时 1.0学分
分子流行病学18学时 1.0学分
3、选修课(不做要求)
六、教学工作要求
见总则。

七、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和方法
见总则。

十、主要参考书刊:
1、Gordis, Leon. Epidemiology. PhiladelphiaW.B. 2000.
2、David L.Katz. Clinical Epidemiology & Evidence-Based Medicin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Clinincal Reasoning & Research . Sage Publications.Inc ,August 2001.
3、Stephen C.Newman.Biostatistical Methods in Epidemiology. Hardcover,July 2001.
4、Michael B.Field Epidemi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5、Martina work Epidemiology. A Handbook for Survey Design and Data Collection.2004.
6、Anderson T. W.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Hardcover.July 2003.
7、Daniel L. Hartl and Andrew G. Clark Principles of Population Genetics. Sinaner Associates Inc.2002.
8、Elston RC, Olson JM. Biostatistical Genetics and Genetic Epidemiology Hardcover.April 2002.
9、Gray, J. A. Muir. Evidence-based healthcare: how to make health policy and managerment decisions. Edinburgh: Churchill Livingston.2001. 10、Don McNeil.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Hardcover.July 1996.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医学硕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同前,略。

三、研究方向
1、分子流行病学;
2、现场流行病学;
3、肿瘤流行病学;
4、卫生统计学。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8.0学分。

1、公共必修课共7.5学分
外语(英语)90学时 4.0学分
自然辩证法54学时 2.0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36学时 1.5学分
2、必选课至少4门至少6.5学分
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65学时 3.0学分
医学科研方法学(科学型)36学时 1.5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免疫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32学时 1.5学分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18学时 1.0学分
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54学时 2.5学分
高级流行病学54学时 2.5学分
医用多元统计分析与计算机应用54学时 2.5学分
现场调查技术18学时 1.0学分
医学分子病毒学28学时 1.5学分
实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54学时 2.5学分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30学时 1.5学分
分子流行病学18学时 1.0学分
3、选修课 4.0学分
(从选课表中选择)选修课为本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所选修的课程,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生具体情况在培养计划中注明。

六、教学工作
见总则。

七、科研训练及学位论文工作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

十、主要参考书目
1、David L. Katz .Clinical Epidemiology & Evidence-Based Medicin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Clinincal Reasoning & Research . Sage Publications, Inc .August 2001.
2、Stephen C. Newman. Biostatistical Methods in Epidemiology . Hardcover.July 2001.
3、Michael B. Field Epidemi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4、Martina M. Network Epidemiology. A Handbook for Survey Design and Data Collection.2004.
5、Anderson T. W.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Hardcover.July 2003.
6、Daniel L. Hartl and Andrew G. Clark Principles of Population Genetics. Sinaner Associates Inc.2002.
7、Elston RC, Olson JM. Biostatistical Genetics and Genetic Epidemiology Hardcover.April 2002.
8、Gray, J. A. Muir. Evidence-based healthcare: how to make health policy and managerment decisions. Edinburgh: Churchill Livingston.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