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合集下载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内容导引】关于马克思主义,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一般都停留在知识层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认识普遍不足。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调研中能够明显感知到这一点。

这会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的误解和曲解,从而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和价值判断。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对于正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导致当前的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其中最直接的可能有以下两点:一是当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呈现方式存在一定的欠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都是以现成在手的状态直接以真理的形式灌输给广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一个生发过程,脱离具体的时代历史背景,而且其科学性得不到合理的体现,使得广大学生对其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没有在与同时代的其他学者、革命者以及前人和后人做一个比较的过程中得到体现,使得学生在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很难有深切的体会。

二是中学期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把它定位为知识而不是方法论、世界观、立场、方法等。

另外,社会上普遍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误解和偏见,同时,一直以来,西方学界以及部分修正主义者都攻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

因而必须把这个问题陈述清楚,理清是否曲直。

加之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斗争较为激烈,从中央到各个高校到广大教师,都认识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而本专题内容的教学将是本课程不可或缺的部分。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鲜明的特征。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所在,革命性实质。

要求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具体体现。

具体而言,要是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得到体现的,它的科学性来自实践,是建立在规律的基础上的。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四个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怎样理解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因而生产方式的客观物质性与自然物的客观物质性完全一样。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属性。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5、简述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u .2 1 ) A g 00
马克 思 主 义是 科 学 性 与革 命 性 的统 一
杨 丽 娟
( 北京信 息科技 大学, 京 北 10 8 ) 00 5
[ 摘
要 ]马 克 思 主 义在 本 质 上 是 关 于无 产 阶 级 和 人 类 解 放 的 科 学 , 决 定 了马 克 思 主 义 是 科 学 性 与 革 命 性 这

马克思主义 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_ 他在《 ”4 社会 主义从空 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文 中阐述 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
上, 这里直接地提出理论的任务、 科学的 目的就是帮
助被 压迫 阶级 去 进行 他 们 已在 实 际 进行 的 经 济 斗 争 。 … 在 这里 , 宁 明确 指 出 了马 克思 主义 理 论 ” 列 是严 格 的和 高度 的科 学 性 与革 命 性 的统一 ; 科 学 在
运动中, 因而也是 从它 的暂 时性方 面去理解 ; 辩证 法
界 ,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4 。 “ 【
其次 , 在实践 上 , 马克思 主义 的革命性 表现 在它
是 指导无 产 阶级推 翻 资本 主 义 旧世 界 、 设社 会 主 建 义 和共产 主义新 世 界 的理 论 武 器马克思主义理 论 的这两个 属性 中 , 一个 是 最 根 本 的或 者 说 首要 哪 的、 主要的?弄清这个 问题 , 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马 克 思主义 的本 质无疑 是有益 的 。本文拟 就这个 问题
[ 图分 类 号 】A8 [ 献标 识 码 ]A 中 1 文 [ 章编 号 ]10 文 0 8—6 8 2 1 0 2 5( 0 0) 8—0 1 0 0—0 4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从以下几点来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
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 马克思主义又具有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无产阶级是历
史上最革命的阶级,它没有自己的私利,因而敢于坚持科学发展真理,无产阶级革命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与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
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地丰
富,人民的精神境界极大地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理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题参考【绪论】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性?(1)马克思主义产⽣的历史必然性:任何⼀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思想渊源和主观条件。

经济社会根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下⽣产⼒同⽣产关系的⽭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产社会化同⽣产资料资本家私⼈占有之间的⽭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产⼒发展的桎梏,同时它还引发了劳资之间的⽭盾和⽃争。

资本主义固有⽭盾的发展,预⽰着未来社会⾰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向。

实践基础:劳资之间的⽭盾引发了⽆产阶级的反抗。

19世纪30⾄40年代发⽣在法、英、德的三⼤⼯⼈起义标志着现代⽆产阶级作为独⽴的政治⼒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起义的失败从反⾯说明,没有⾰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命的运动,这就迫切需要形成科学理论以指导⽆产阶级的解放⽃争。

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千年来⼈类思想和⽂化发展中的⼀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和发展起来的。

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善于吸收⼈类⽂明成果,⽽且他们⾸先是⾰命家,他们积极参加和指导⼯⼈运动,他们毕⽣的使命都是和争取⽆产阶级和⼈类的解放密切联系在⼀起的。

这种密切联系,是他们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总之,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中叶,不仅提出了创⽴新的科学理论的任务,⽽且也从各个⽅⾯为创⽴这种理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们顺应时代要求,将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产⽣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性:马克思主义诞⽣150多年来,指引各国⽆产阶级和劳动⼈民进⾏了艰苦卓绝的⽃争,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亿万⼈民群众的实践,⼈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辩证统一_1_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辩证统一_1_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辩证统一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马克思主义总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辩证统一。

这种统一表现在:首先,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表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就像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一样,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理论又能够得到检验。

自然科学的公式理论指导自然科学的实践,社会科学理论指导社会实践;一些自然科学的理论是由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检验的,而社会理论则要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生产实践来检验。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既不是空洞的理论教条,也不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实践冲动,它是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客观表现形式。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保证了它实事求是地立足于历史和现实,其革命性决定了它的创新型和与时俱进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在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中占据显著的一席之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保证了它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和不懈的创新能力。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不同时期的著作体现出不同的风格观点甚至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样,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圣经。

“如果再考虑到人们的任何理论认识不可避免地随着他们的日常生活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话,那么可以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活动中,呈现出不同的‘马克思主义’”1,“显而易见,这里的马克思主义是毫不掩饰的战斗性的、毫不妥协的”2。

科学性在确证历史和现在的同时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实践创新的可能,革命性在科学性的保证下不断实现着理论创新。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也具体地证明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同时,它和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全部历史唯物主义都是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而奋斗为最高使命的”3。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摸索并确证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依据规律不断地摸索、批判、改造、发展、创新,而全部社会历史都是人创造的,这正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本质体现。

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及革命性的统一

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及革命性的统一

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由一系列的基础缘故、大体观念和大体方式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此刻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揭露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进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批判真理。

马克思足以从产生到进展,表现出了壮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这种壮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的本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路来,从而成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旗帜。

关键词:科学;革命;统一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硕和进展。

这种科学性,不仅体此刻作为科学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已经具有,并沿着归纳科学进展功效的途径成立起来的,因此它是以靠得住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的,是对世界以后面貌的全面而深刻地反映;而且也体此刻它创建时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全数优秀文化遗产,专门是吸取了凝结着到19世界上半叶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绩的思想精华;更重要的是,它是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解决随着时期的前进和实践的进展所提出的新情形、新问题。

因此它能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

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具有完全革命性的理论,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全然利益的理论表现。

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其全然利益与社会进展规律、与人类完全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最完全的革命的阶级。

一、马克思主义最全然的世界观和方式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份。

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么把世界观和方式论统一路来,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现了辩证法、熟悉论和逻辑学的统一,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正是在那个意义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式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思想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最全然的理论特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最简单提问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最简单提问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最简单提问版绪论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2、意识发展是哪三个阶段?3、物质观为什么有深刻意义?(两坚持、两体现)4、马克思主义社会的物质性体现(三点)5、社会生活的本质为什么是实践的?(两点)6、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体现(三点)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三点)8、质量互变关系?(三点)9、意识的作用?(三点)第二章、认识世界改造世界10、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四点)11、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三点)12、为什么说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规律13、社会发展的动力(三点)14、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四章、资本主义15、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四点)16、劳动力价值的三部分?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进程17、垄断的产生?(三点)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四种形式?第十六章、社会主义19、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六点)20、社会主义如何改革?(四点)参考解答1、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现实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一)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

二)低等动物的刺激感应性。

三)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成为人类意识3、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利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杨丽娟
【期刊名称】《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0(022)008
【摘要】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在它的理论批判精神和实践性,根源于它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客观真理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都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中.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这两个属性中,革命性是首要的、主要的或者说最根本的.
【总页数】4页(P10-13)
【作者】杨丽娟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10008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
【相关文献】
1.哲学不具科学性可能吗?——马克思哲学之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刍议 [J], 朱宝信
2.从实践转向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J], 杨炯
3.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必须坚持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单元化教学初探 [J], 池振光
4.论《共产党宣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兼论《共产党宣言》是指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旗帜 [J], 刘锐
5.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必须坚持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J], 杨荣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几种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他不带任何偏见,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的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通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到的改造事界。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

再次,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简述马克思主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答:(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3)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与创造性。

3.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的各类要素之中。

(2)在现代生产当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首先,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其次,从科学理论道新产品的试制成功周期越来越短。

再次,科学技术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的呈现出加速度的发展。

4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式?答:关系:1)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同一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第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二,两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要注意支流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一)1、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革命性即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

以及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

科学性指它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并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以及它的深刻性,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实践性即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征。

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有机统一。

2、运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正确性。

答:内因和外因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3)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大胆地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意义:(1)发展要靠内因,要靠中国人民努力奋斗,把中国事情办好。

因此,处理国际国内事情,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按照自己的情况制定政策。

(2)当今世界是普遍交往的世界,我们对外开放中,在开放中扩大市场,在开放中吸收外国的资金、经验和科技。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辩证的统一。

对外开放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前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以对外开放为条件。

把两者割裂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实践证明,我国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把握它们的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现实意义?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两者相互区别。

①共性是对同类事物矛盾的共同本质和特点的概括,都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个性是指矛盾的性质、地位、解决方式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原理简答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简答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简答题详细答案1。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2)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列宁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3)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4)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1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

1)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3)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马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摘要:欧洲和北美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实力突飞猛进,逐步开始了全球化的殖民扩张。

经过殖民扩张之后,大量财富流入欧洲,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更上一层楼。

然而他们对于无产阶级和殖民地人民的压迫也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先后爆发了俄国的十月革命与中国的革命运动,并最终都取得了成功。

本文主要就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进行大致的叙述,并尝试论述马克思主义如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如何实现了中国化,如何在中国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从而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统一中国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国家实力迅速增长,开始了对外的殖民扩张。

而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威胁之下,被迫打开国门,被迫接受这一段屈辱的近代历史的时候。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而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的一代仁人志士学习并且实践着各种方式,这个时期因为外国的各种思潮的传入与中国本土的思想杂糅在一起,形成了壮阔可观的中国近代史社会思潮。

而马克思主义无疑被历史证明是救国救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理。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群策群力,使之中国化,成为武装人民思想的利器,取得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并在中国完成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伟大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数千年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形态,建立了民族资产阶级代表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但是列强环伺中国的局面并未改变,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也没有改变。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先生虽然与时俱进,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

但是时不我与,且并不彻底,所以现状并未有所好转。

十月革命的胜利传来,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称为仁人志士的指导思想。

自从马克思提出社会演变形态以及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来,无数的人们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不止,但是无论是三大工人运动,还是德国的努力,还有巴黎公社的事业,莫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简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简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简答题参考:
简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简述意识的产生及其实质。

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简述唯物辩证法否定观的内容。

为什么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什么,它的特点有哪些?
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及途径是什么?
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哪些?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有哪些?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指的是什么?
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论述题参考:
1、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么样的思考和认识?
3、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竖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4、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及其对我国经济活动的指导意义。

5、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价。

6、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2] 16
这就是说,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不承
认这个世界上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它把一切事物都 主张改变世 看作是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
[ 4] 75 , “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 界
那么, 什么是
其次, 在实践上,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在它 是指导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 建设社会主 即马克思主义的 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理论武器,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 而是实践 〈共 产 党 宣 言 〉 行 动 的 理 论。 恩 格 斯 在《 的理 论、 1888 年英 文 版 序 言 》 : 中 这 样 评 价《共 产 党 宣 言 》 “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 国际性的著作, 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 ” 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求解放的科
[ 收稿日期]2010 - 05 - 07
他在《社会主义从空
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文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
[ 作者简介]杨丽娟( 1956 - ) , 女, 湖南湘阴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 10
第 22 卷 第 8 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11
第 22 卷 第 8 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 年 8 月
佣劳动和资本、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对立的经 济根源, 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受剥削受压迫 的经济地位, 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 、 争 取自身解放是历史的必然。 另一方面, 剩余价值规 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趋势 。正是 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 资本家要不断扩大资本积 累和生产规模。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在推动 又使得社会财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同时, 富日益集中到少数资产阶级手中, 致使资本主义基 本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发展和深 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和深化的最终结果, 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被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 —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生产方 新的社会生产方式— 式所代替。 ( 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科学 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必然灭亡, 必然被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 —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生产方 新的社会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会自动退出 式所代替。但是, 新的社会生产方式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建 历史舞台, 立, 需要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去实现。那么, 谁是推翻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改变资本主义旧世界, 建立社会 主义和共产主义生产方式、 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新世界的社会力量? 这种社会力量怎样做才能实 现自己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 基础上, 正确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及实现历 史使命的途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 :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 中指出 — —现代的 器; 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 ” 工人, 即无产者。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 。 ” “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争得民主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摘要:学习、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要理解和明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从整体上对马克思主义加以理解和解读,并以此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结合社会实际,在实践与理论的统一中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一、马克思主义含义的整体解读要走近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首先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含义的理解。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辩证法思想分以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辩证扬弃,最终科学解释了思维与存在或物质欲意识的关系问题,形成了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其重要的哲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这一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

”[1]列宁在这里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严格和高度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部分,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格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关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马克思曾讲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2]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不仅看到要认识世界,还强调在实践中改造世界,强调实践的决定作用。

“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

”[3]就是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制约和决定作用。

实践的观点同时也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如何体现其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其鲜明特征和自身的规定性。

马克思曾说“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4]马克思主义是以三个组成部分为理论基础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庞大知识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一文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诞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从《提纲》的总体内容来看,马克思突出强调的是实践的观点,这是马克思新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标志。

然而,由于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并没有明确界定“实践”概念,理论界对马克思实践观就形成了不同的解读模式。

笔者拟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文本出发,从方法论的视角解读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点及其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方法论意义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作为一种哲学学说的方法论,从实践的角度理解,它关注的是主体与客体实践的对立统一的关系,目的是能够为主体提供出一种正确处理关于实践的方法的观点和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的实践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表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创了人类哲学思维把握存在的新境界。

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法和逻辑方法,有一个逐渐孕育成熟的过程。

在同青年黑格尔派决裂的过程中,马克思的哲学信仰发生了转变。

随后,在接受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同时,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展开了对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在这些著作中以人本思维方式和逻辑方式否定思辨思维方式和逻辑方式,从而与思辨哲学决裂,转变为费尔巴哈的人本哲学思维。

在1845年春,马克思在《提纲》这个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对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论、旧哲学做了一次彻底的清算,确立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0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同时,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科学性的根本原因。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在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通规律。

2)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就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将之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实践结合起来,成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鲜明旗帜。

3)马克思主义既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也具有高度的革命性,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伟大旗帜。

0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这个定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0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由一系列的基础原因、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在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批判真理。

马克思足以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这种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起来,从而成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旗帜。

关键词:科学;革命;统一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种科学性,不仅体现在作为科学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已经具备,并沿着概括科学发展成果的途径建立起来的,因而它是以可靠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的,是对世界未来面貌的全面而深刻地反映;而且也体现在它创立时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吸取了凝结着到19世界上半叶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的思想精华;更重要的是,它是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所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

因而它能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

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具有彻底革命性的理论,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

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其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类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最彻底的革命的阶级。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把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起来,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思想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的观点,从根本上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现代科学也充分证明了它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的紧密联系,最突出和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给予它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唯一的科学方法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

”创立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以便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新世界观创立的意义所在。

没有历史唯物主义,便不可能有真正的哲学社会科学,所以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因此,用唯物辩证法从根本上来改造全部政治经济学,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历史、自然科学、哲学以及工人阶级的政策和策略,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为注意的事情,也是他们做了最重要最新颖的贡献的地方。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理论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是重复旧东西,而是要认真地在理论上发展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应用于历史,就是说,修盖好唯物主义哲学这所建筑物的上层。

”也就是说,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使“人们过去对于历史和政治所持的极其混乱和武断的见解,为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

”这样才能使哲学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指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点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二)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宣告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体,只不过是揭示自己本身存在的秘密,因为它就是这个世界制度的实际解体。

无产阶级要求否定私有财产,只不过是把社会已经提升为无产阶级的原则的东西,把未经无产阶级的协助就已作为社会的否定结果而体现在它身上的东西提升为社会的原则。

”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阐述和论证说明,由于无产阶级是同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对立的阶级,它是历史上唯一不谋求建立自己对社会的统治而斗争的。

它是要取消任何统治与任何奴役的阶级,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三)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一方面,历史证明,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任何思想家总是隶属于一定的阶级的,不可能不受阶级利益和倾向的影响,用阶级的眼光看世界。

这样才不会被阶级局限性所束缚,才能在阶级斗争中赢得胜利。

正如恩格斯所说,“只有当工人阶级不是带着有色的法学眼镜,而是如实地观察事物的时候,它才能亲自彻底认清自己的生活状况,在这方面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帮助了工人阶级”;另一方面,“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的是“行动着的群众”。

马克思主义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就没有阶级思想史上的飞跃,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坚持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党宣言》中庄严地向世界宣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反映着、体现着、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为实现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的学说。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始终保持实践性和科学性为其基本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必然具有与时俱进的根本理论品质,因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就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做到与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相一致,即做到与时俱进。

而要做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精髓,就是因为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体现。

“回到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有机统一起来,“回到马克思”是“发展马克思”的前提,“发展马克思”是“回到马克思”的目的,或者说“回到马克思”是为了“发展马克思”。

因此在时代、形势和实践发生剧烈而又深刻地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与时俱进,就成了区别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假马克思主义者、反马克思主义者的分水岭。

(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实践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远离生活、脱离实践的理论,而是深深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来自实践、服务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的活生生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科学世界观,与先前一切理论体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产生于实践,在不断实践的检验中发展完善,并以指导实践作为归宿。

(二)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鲜明的时代性决定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世界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和变化之中,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是变化无穷、丰富多彩的,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世界运动和变化的永恒性。

马克思主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从来不把自己的学说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和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始终坚持立足社会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推动理论创新。

(三)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严格的科学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建立在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科学阐发无产阶级使命、自觉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指南。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把它当做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理论。

马克思毕生关注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最先树起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旗帜。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这个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更加美好的社会所代替的论断。

这个更加美好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称为共产主义社会。

就此而言,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或科学共产主义的科学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是要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核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为这个核心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其服务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多次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是共产主义的最高价值取向和最终社会追求。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同时也是最艰巨最困难的事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

这就表明要实现共产主义:一方面要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另一方面更要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各个不同阶段代表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投身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以上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领会和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