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考点题型专题讲解6---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拓展应用
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课件
![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1611040b1c59eef8c7b4a6.png)
石蕊 <5.0_红__色__ 5.0~8.0 紫__色__ >8.0_蓝__色_
甲基橙 <3.1 红__色__ 3.1~4.4_橙__色_ >4.4_黄__色_
酚酞 <8.2_无__色_ 8.2~10.0 _粉__红__色_ >10.0 红__色__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指示剂选择的基本原则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1.02
21.03
2
25.00
0.60
20.60
3
25.00
0.20
20.19
计算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精确至0.000 1)。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5)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 A.碱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 B.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摇荡得太剧烈,锥形瓶内有液滴溅出 C.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没有气泡,滴定终点时发现
事项;②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而碱式
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或强氧化性溶液,指示剂应选择颜色变化明
显的酚酞或甲基橙,不能选用石蕊,另外还要注意在酸碱中和
滴定中,无论是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溶液,还是待测溶液滴定标
准溶液,只要操作正确,都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基橙作指示剂,A 项错误;当 V(盐酸)=20.0 mL 时,恰好完全反应,溶
液呈酸性,B 项错误;M 点时由溶液中电荷守恒知 c(NH+ 4 )+c(H+)= c(Cl-)+c(OH-),而溶液呈中性,即 c(H+)=c(OH-),则 c(NH+ 4 )=c(Cl-), 但 c(NH+ 4 )=c(Cl-)≫c(H+)=c(OH-),C 项错误;该温度下,0.10 mol·L-1 氨水的电离度为 1.32%,则 c(OH-)=0.10 mol·L-1×1.32%=1.32×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新课改省份课件时专题研究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新课改省份课件时专题研究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9fb5b2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a.png)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减小随机误差对实验结果的 影响。同时,对异常数据进行剔除或重新测量处理。
05 高考一轮复习策 略与技巧
知识点梳理和归纳总结
酸碱中和滴定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01
包括酸碱指示剂的选择、滴定终点的判断、误差分析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新课改省 份课件时专题研究酸碱中和 滴定及其拓展应用
汇报人:XX 20XX-02-05
目 录
• 酸碱中和滴定基本原理与概念 • 实验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 酸碱中和滴定在化学实验中应用 • 误差来源、分析及减小策略 • 高考一轮复习策略与技巧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酸碱中和滴定基 本原理与概念
04 误差来源、分析 及减小策略
误差来源分类
仪器误差
来源于滴定管、容量瓶等计 量仪器的精度限制或校准不 当。
操作误差
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熟练程度、操作习惯等因素 引起的误差,如滴定终点判 断不准确、读数误差等。
试剂误差
来源于化学试剂的纯度、浓 度、稳定性等因素,如标准 溶液的浓度不准确或被污染 。
测定未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
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可以准确测定未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的浓度,为化学定量分析提供重要数据。
测定混合酸或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
在混合酸或混合碱中,通过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和滴定剂,可以分别滴定各组分的含量,实现混合物的 定量分析。
质量控制和检测领域应用
工业产品质量控制
酸碱中和滴定可以用于检测工业产品中的酸度或碱度,从而控制产品的质量,确保产品 符合相关标准。
酸碱中和反应定义及特点
化学高三总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拓展应用
![化学高三总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拓展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9ac3c14b52acfc789ebc985.png)
液滴定 Ti3+至全部生成 Ti4+。
高三总复习· 化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iCl4 水解生成 TiO2· xH2O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2)检验 TiO2· xH2O 中 Cl 是否被除净的方法是: ______。 (3)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滴定分析时,称取 TiO2(摩尔质量为 M g/mol)试样 w g,消耗 c mol/ L NH4Fe(SO4)2 标准溶液 V mL,则 TiO2 质量 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
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 2+ 5Fe2++ MnO- + 8H ===5Fe + Mn + 4H2O。 滴定前是否要 4
滴加指示剂? _____(填“是”或“否”),请说明理由 _____。
高三总复习· 化学
3.纳米 TiO2 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 广泛的应用。 制备纳米 TiO2 的方法之一是 TiCl4 水解生成 TiO2· xH2O, 经过滤、水洗除去其中的 Cl-,再烘干、焙烧除去水分得到 粉状 TiO2。 用现代分析仪器测定 TiO2 粒子的大小。 用氧化还原滴定 法测定 TiO2 的质量分数:一定条件下,将 TiO2 溶解并还原 为 Ti3 ,再以 KSCN 溶液作指示剂,用 NH4Fe(SO4)2 标准溶
高三总复习· 化学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拓展应用
高三总复习· 化学
[专题分析] 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创新题型,主 要类型有沉淀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命题角度主要有 ①滴定管的使用问题 定终点的现象判断 ②滴定所用的指示剂选择 ⑤滴定误差分析 ③滴
2023年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与图像分析》基础知识梳理及题型分析
![2023年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与图像分析》基础知识梳理及题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78f0c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e.png)
2023年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与图像分析》基础知识梳理及题型分析一、氧化还原滴定1.原理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或者间接滴定一些本身并没有还原性或氧化性,但能与某些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的物质。
2.试剂常见用于滴定的氧化剂有KMnO4、K2Cr2O7等;常见用于滴定的还原剂有亚铁盐、草酸、维生素C等。
3.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有三类(1)氧化还原指示剂;(2)专用指示剂,如在碘量法滴定中,可溶性淀粉溶液遇碘标准溶液变蓝;(3)自身指示剂,如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时,滴定终点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4.实例(1)酸性KMnO4溶液滴定H2C2O4溶液(2)Na2S2O3溶液滴定碘液[典题示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规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为0.25 g·L-1。
某兴趣小组用装置(夹持装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SO2,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
(1)仪器A 的名称是__________,水通入A 的进口为________。
(2)B 中加入300.00 mL 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 2全部逸出并与C 中H 2O 2完全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C 中过量的H 2O 2,然后用0.090 0 mol·L -1NaOH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前排气泡时,应选择图2中的________;若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 =8.8,则选择的指示剂为________;若用50 mL 滴定管进行实验,当滴定管中的液面在刻度“10”处时,则管内液体的体积(填序号)________(①=10 mL ,②=40 mL ,③<10 mL ,④>40 mL)。
(4)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 溶液25.00 mL ,该葡萄酒中SO 2含量为________g·L -1。
酸碱中和滴定--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学生版)
![酸碱中和滴定--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09d36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6.png)
酸碱中和滴定目录:【内容1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考点及注意事项】【内容2滴定终点的判断答题模板】【内容3指示剂的选择标准】【内容4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内容5滴定实验的拓展与应用--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知识主线: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1.概念和原理(1)概念: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之间的物质的量相等即:c(H+)·V酸=c(OH-)·V碱,则c(H+)=c(OH-)·V碱V酸或c(OH-)=c(H+)·V酸V碱(3)实验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酸、碱的体积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2.主要试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蒸馏水3.主要仪器及使用(1)仪器:图(A)是酸式滴定管、图B是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烧杯、pH计(2)滴定管的认识①构造:滴定管的管身是内径均匀、带有刻度的细长玻璃管,酸式滴定管的下端是玻璃活塞,碱式滴定管的下端是由橡皮管和玻璃球构成的阀②滴定管的使用要求: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液、水解呈碱性的溶液和氢氟酸,可以呈酸液、氧化性溶液和中性溶液,因为酸性和氧化性物质易腐蚀橡胶管;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液和强氧化性溶液,可以呈碱液和中性溶液,因为碱性物质易腐蚀玻璃,致使活塞无法打开③规格:滴定管的最小分度是0.1mL ,实验室中常用滴定管的规格有25mL 和50mL 两种④滴定管的读数方法: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读,读数时取小数点后两位,估读至0.01mL ;如:24.00mL 、23.38mL⑤用途:滴定管主要是用来精确地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3)滴定管的使用方法①检查仪器:使用滴定管前,首先要检查活塞是否漏水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的方法:向滴定管内加水(对酸式滴定管,要先关闭活塞)至液面在“0”刻度线附近,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人教版):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人教版):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f497a1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a.png)
第53讲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复习目标] 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知道指示剂选择的方法。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的方法。
3.掌握滴定法在定量测定中的应用。
考点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与操作1.原理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以标准HCl溶液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待测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c(HCl)·V(HCl)。
V(NaOH)2.实验操作与仪器的选择(1)主要仪器(2)滴定前准备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排气泡调液面→记录。
锥形瓶:洗涤→装待测液→加指示剂。
(3)滴定操作(4)滴定终点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停止滴定,并记录标准溶液的体积。
(5)数据处理按上述操作重复2~3次,根据每次所用标准液的体积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后求出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平均值。
3.关键(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
(2)选取适当的指示剂,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熟记: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变色范围和pH石蕊甲基橙酚酞4.滴定曲线以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为例5.误差分析分析依据:c B=c A·V AV B(V B表示准确量取的待测液的体积、c A表示标准溶液的浓度)。
若V A偏大⇒c B偏大;若V A偏小⇒c B偏小。
1.将液面在0 mL处的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全部放出,液体的体积为25 mL() 2.滴定终点就是酸碱恰好中和的点()3.滴定管和锥形瓶在滴定前都应该用待装溶液润洗()4.酸碱指示剂越多变色越明显,指示剂至少加入2~3 mL()答案 1.× 2.× 3.× 4.×一、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与指示剂的选择 1. 现用中和滴定来测定某NaOH 溶液的浓度。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13d69a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5.png)
第40讲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课程标准] 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知道指示剂选择的方法。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的方法。
3.掌握滴定法在定量测定中的应用。
考点一酸碱中和滴定一.实验原理1.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酸碱中和滴定关键(1)准确测定标准液的体积;(2)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二.实验用品1.仪器图A是酸式滴定管,图B是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酸碱指示剂、蒸馏水。
3.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甲基橙<3.1红色 3.1~4.4橙色>4.4黄色酚酞<8.2无色8.2~10.0粉红色>10.0红色(1)构造:“0”刻度线在上方,尖嘴部分无刻度。
(2)精确度:读数可估计到0.01 mL。
(3)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待装液润洗。
(4)排泡:酸、碱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在滴定前均要排出尖嘴中的气泡。
(5)使用注意事项试剂性质滴定管原因酸性、氧化性酸式滴定管氧化性物质易腐蚀橡胶管碱性碱式滴定管碱性物质易腐蚀玻璃,致使玻璃活塞无法打开三、实验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1.滴定前的准备①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调液面→记录。
②锥形瓶:注碱液→记体积→加酸碱指示剂。
2.滴定3.终点判断等到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4.数据处理按上述操作重复二至三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根据c(NaOH)=c(HCl)×V(HCl)计算。
V(NaOH)[正误辨析](1)KMnO4溶液应用碱式滴定管盛装()(2)将液面在0 mL处的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全部放出,液体的体积为25 mL()(3)中和滴定实验时,滴定管、锥形瓶均用待测液润洗()(4)滴定终点就是酸碱恰好中和的点()(5)滴定管盛标准溶液时,调液面一定要调到“0”刻度()(6)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答案:(1)×(2)×(3)×(4)×(5)×(6)√学生用书第195页一、酸碱指示剂、仪器的准确选择1.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如图所示),下表中正确的选项是()选项锥形瓶中溶液滴定管中溶液选用指示剂选用滴定管A 碱酸石蕊乙B 酸碱酚酞甲C 碱酸甲基橙乙D 酸碱酚酞乙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①明确酸式、碱式滴定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②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高考化学专用课件第八章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
![高考化学专用课件第八章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1c0a1c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d.png)
考法二 滴定曲线分析 [典例2] (2016·全国Ⅰ卷)298 K时,在20.0 mL 0.10 mol·L-1 氨水中滴入0.10 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0.10 mol·L-1氨 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2)巧抓“四个点”突破滴定曲线问题 ①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是什么溶质的等量混合。 ②抓“恰好”反应点,生成什么溶质,溶液呈什么性,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③抓溶液“中性”点,生成什么溶质,哪种反应物过量或不足。 ④抓反应“过量”点,溶质是什么,判断谁多、谁少。
典例精练
考法一 滴定操作及误差分析
解析:滴定管精确值为 0.01 mL,读数应保留小数点后 2 位,A 项错误;用标准 KOH 溶 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洗净碱式滴定管后直接取标准 KOH 溶液进行滴定,由于没有 润洗,标准液浓度减小,消耗标准液体积增大,则测定结果偏高,B 项错误;所用的固 体 KOH 中混有 NaOH,由于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大于 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故所配的溶液的 OH-浓度偏大,导致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小,则 测定结果偏低,C 项错误;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标准的 KOH 溶液时,若滴定前仰视读
解析:向 NaOH 和 Na2CO3 混合溶液滴加 0.1 mol·L-1 盐酸时,反应过程为 OH-+H+ H2O,
CO32 +H+
HCO3 , HCO3 +H+
H2CO3。加入盐酸体积为 5 mL 时,溶液中溶质 NaCl∶
NaOH∶Na2CO3=1∶1∶2,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应为 c(Na+)>c( CO32 )>c(OH-)>c(Cl-)>c(H+),
高中化学 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解析版)
![高中化学 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6f37c43968011ca2009150.png)
课时41 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1.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A..酸与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B.溶液呈现中性C..酸与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D.酸所能提供的H+与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答案】D【解析】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可知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酸所能提供的H+与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
2.NaOH溶液滴定盐酸的实验中,不必用到的是()A.酚酞B.圆底烧瓶C.锥形瓶D.碱式滴定管【答案】B【解析】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所需仪器:带滴定管夹的铁架台、碱式滴定管、烧杯、锥形瓶、漏斗(可用来向滴定管中加入液体),用不到圆底烧瓶。
滴定终点用指示剂酚酞来判断。
3.准确量取25.00 mL KMnO4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A.50 mL 量筒B.10 mL 量筒C.50 mL 酸式滴定管D.50 mL 碱式滴定管【答案】C【解析】量筒为粗量器,精确度≥0.1mL,而滴定管为精量器,精确度为0.01 mL;且酸式滴定管可盛装酸液和有氧化性的物质。
4.某学生用碱式滴定管量取0.1 mol·L-1 NaOH溶液,开始时仰视读数,读数11.00 mL,取出部分溶液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9.00 mL,实际取出液体的体积()A.大于8 mL B.等于8 mL C.小于8 mL D.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因为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所以仰视,读数大于实际读数,俯视读数则小于实际读数。
5.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滴定管下端连有橡皮管的为酸式滴定管B.在滴定时,左手操作锥形瓶,右手操作滴定管开关C.滴定前应首先排除尖嘴部分的气泡D.滴定过程中两眼应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答案】C【解析】A是碱式滴定管,B右手操作锥形瓶,D两眼观察锥形瓶内颜色变化。
6.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A.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C.用碱式滴定管取10.00 mL NaOH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再进行滴定D.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红色刚变无色时即停止加盐酸【答案】C【解析】A.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标准盐酸被稀释,浓度偏小,造成消耗的V(酸)偏大,根据c(碱)=c(酸)×V(酸)/V(碱)分析,可知c(碱)偏大,故A错误;B.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大,造成消耗的V(酸)偏大,根据c(碱)=c(酸)×V(酸)/V(碱)分析,可知c(碱)偏大,故B错误;C.用碱式滴定管取10.00 mL NaOH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进行滴定,对V(酸)无影响,根据c(碱)=c(酸)×V(酸)/V(碱)分析,可知c(碱)不变,故C正确;D.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红色刚变无色时即停止加盐酸,造成消耗的V(酸)可能偏小,根据c(碱)=c(酸)×V(酸)/V(碱)分析,可知c(碱)可能偏小,故D错误。
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
![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75b1f82aeaad1f346933ff1.png)
(2)滴定应在 pH<0.5 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__防__止_因__F_e3_+_的_水__解_而__影_____ ____________响__滴_定 __终__点_的__判_断__(或__抑_制__F_e_3+_的_水__解_)_。
(3)b 和 c 两步操作是否可以颠倒____否_(_或_不__能_),说明理由__若_颠__倒_,__F_e_3+__
链接高考
(2018全国Ⅰ卷,)Na2S2O5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酸性) 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50.00 mL葡萄酒样品,用0.01000 mol·L-1的碘标 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 mL。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SO2计)
,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 g·L-1(以
(2)取25.00 mL待测液进行滴定,平均消耗K2Cr2O7溶液体积为20.00 mL,则铁矿石中铁
元素的百分含量是 50% (F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
(3)在本实验的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小的是 c
a.未用标准K2Cr2O7溶液润洗滴定管 b.锥形瓶中加入待测溶液后,再加少量水
(填字母)。
Fe3++SCN-→[FeSCN]2+ (溶液变红)
链接 高考
(2017·天津高考)用沉淀滴定法快速测定 NaI 等碘化物溶液中 c(I-),
实验过程包括准备标准溶液和滴定待测溶液。
Ⅰ.准备标准溶液 a.准确称取 AgNO3 基准物 4.2468 g(0.0250 mol)后,配制成 250 mL 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备用。 b.配制并标定 100 mL 0.1000 mol·L-1NH4SCN 标准溶液,备用。 Ⅱ.滴定的主要步骤 a.取待测 NaI 溶液 25.00 mL 于锥形瓶中。 b.加入 25.00 mL 0.100 0 mol·L-1AgNO3 溶液(过量),使 I-完全转 化为 AgI 沉淀。 c.加入 NH4Fe(SO4)2 溶液作指示剂。 d.用 0.100 0 mol·L-1NH4SCN 溶液滴定过量的 Ag+,使其恰好完 全转化为 AgSCN 沉淀后,体系出现淡红色,停止滴定。 e.重复上述操作两次。三次测定数据如下表: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课件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95a3a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9.png)
样品中S2-的含量为_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 (2)利用间接酸碱滴定法可测定Ba2+的含量,实验分两步进行。 已知:2CrO42-+2H+==Cr2O72-+H2O Ba2++CrO42-==BaCrO4↓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以上无氧溶液时,除去所用溶剂水中氧的简单操作
为
。
(2)在橡胶塞处加入水样及有关试剂应选择的仪器
是
。
①滴定管
②注射器
③应②的方程式,其化学计量数依次为
。
(5)步骤f为
。
(6)步骤e中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
为
。
若某次滴定消耗Na2S2O3溶液4.50 mL,水样的DO= mg·L-1(保留一位小数)。作为饮用水源,此次测得DO是否达标:
(三)锥形瓶
1(.锥形偏瓶高内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氢氧化钠润洗; 2.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未倒尽即装NaOH溶液;(无影响 )
3.滴定过程中摇动锥形瓶,不慎将瓶内的溶液溅出一部分; ( 偏低)
4.滴定时,盐酸标准液滴在锥形瓶内壁上,然后用蒸馏水将
标准液冲洗入锥形瓶内。( 无影响
)
(四)操作中的其他误差:
c.向烧瓶中依次迅速加入1 mL MnSO4无氧溶液(过量)、2 mL碱性KI无氧溶液(过量),开启搅拌器,至反应①完全。 d.搅拌并向烧瓶中加入2 mL H2SO4无氧溶液,至反应②完 全,溶液为中性或弱酸性。 e.从烧瓶中取出40.00 mL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010 00 mol·L-1 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数据。 f.…… g.处理数据(忽略氧气从水样中的逸出量和加入试剂后水 样体积的变化)。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酸碱中和滴定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酸碱中和滴定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8ee1f8fad6195f302ba658.png)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酸碱中和滴定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考纲要求】1.初步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
2.了解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方法。
3.能运用滴定原理对其他类型反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考点梳理】考点一、中和滴定原理1、定义: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浓度的实验方法。
2、原理:以一元强酸与一元强碱反应为例,C1、V1、C2、V2分别代表酸碱的浓度和体积,二者完全中和时存在定量关系:H++OH-=H2O1mol1molC1V1C2V2C1V1=C2V2利用以上关系,测出其中的V1或V2,即可得未知酸或碱溶液的浓度C2或C1。
说明:(1)完全中和的含义为:n H+=n OH—,而不一定是pH=7。
(2)其它酸碱中和都有相应的定量关系,均可利用中和滴定原理测定浓度。
HCl NaOH,H2SO42NaOH,H3PO43NaOH考点二.滴定终点的确定:1、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石蕊试液红色5紫色8蓝色酚酞试液无色8.2粉红10红色甲基橙红色 3.1橙色 4.4黄色2、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酸碱中和后的溶液的pH越接近越好,且变色要明显,一般来说,酸碱用甲基橙为佳;碱酸用酚酞为佳。
若酸碱有一方是弱的,则应根据中和所得盐的pH来确定选用哪种指示剂,一般来说,强酸与弱碱用甲基橙,强碱与弱酸用酚酞。
要点诠释:①石蕊试液不宜做中和滴定的指示剂(因变色不明显)。
②指示剂变色的pH值范围尽可能与生成盐的水解得到溶液的pH值吻合。
③酸碱中和滴定是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滴定管中装有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锥形瓶中盛放一定量未知浓度、待测定的碱(或酸)溶液,待测液中预先加有几滴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或甲基橙。
把滴定管中溶液逐滴加入到锥形瓶中,酸碱中和反应完全时,随着酸碱中和百分数的上升,溶液的pH会发生变化,对于强酸、强碱的中和,开始时由于被中和的酸或碱浓度较大,加入少量的碱或酸对其pH的影响不大。
高中化学总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
![高中化学总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https://img.taocdn.com/s3/m/8393e485f8c75fbfc77db2fe.png)
高考总复习酸碱中和滴定【考纲要求】1.初步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
2.了解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方法。
3.能运用滴定原理对其他类型反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考点梳理】考点一、中和滴定原理1、定义: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浓度的实验方法。
2、原理:以一元强酸与一元强碱反应为例,C1、V1、C2、V2分别代表酸碱的浓度和体积,二者完全中和时存在定量关系:H++ OH- = H2O1mol 1molC1V1C2V2C1V1=C2V2利用以上关系,测出其中的V1或V2,即可得未知酸或碱溶液的浓度C2或C1。
说明:(1)完全中和的含义为:n H+=n OH—,而不一定是pH=7。
(2)其它酸碱中和都有相应的定量关系,均可利用中和滴定原理测定浓度。
HCl,H2SO,H3PO考点二.滴定终点的确定:1、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石蕊试液红色5紫色8蓝色酚酞试液无色8.2粉红10红色甲基橙红色 3.1 橙色 4.4黄色2、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酸碱中和后的溶液的pH越接近越好,且变色要明显,一般来说,酸−−→滴碱用甲基橙为佳;碱−−→滴酸用酚酞为佳。
若酸碱有一方是弱的,则应根据中和所得盐的pH来确定选用哪种指示剂,一般来说,强酸与弱碱用甲基橙,强碱与弱酸用酚酞。
要点诠释:①石蕊试液不宜做中和滴定的指示剂(因变色不明显)。
②指示剂变色的pH值范围尽可能与生成盐的水解得到溶液的pH值吻合。
③酸碱中和滴定是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滴定管中装有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锥形瓶中盛放一定量未知浓度、待测定的碱(或酸)溶液,待测液中预先加有几滴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或甲基橙。
把滴定管中溶液逐滴加入到锥形瓶中,酸碱中和反应完全时,随着酸碱中和百分数的上升,溶液的pH会发生变化,对于强酸、强碱的中和,开始时由于被中和的酸或碱浓度较大,加入少量的碱或酸对其pH的影响不大。
2022新高考化学高频考点63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
![2022新高考化学高频考点63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c3187c5a32d7375a5178006.png)
高频考点63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1.三氯化铁是合成草酸铁的重要原料。
利用工业FeCl3制取纯净的草酸铁晶体[Fe2(C2O4)3·5H2O]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1)为抑制FeCl3水解,溶液X为________。
(2)上述流程中FeCl3能被异丙醚萃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萃取、分液后所得水层中是否含有Fe3+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得Fe2(C2O4)3·5H2O需用冰水洗涤,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测定所得草酸铁晶体的纯度,实验室称取a g样品,加硫酸酸化,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KMnO4标准溶液应置于如图所示仪器____________(填“甲”或“乙”)中。
下列情况会造成实验测得Fe2(C2O4)3·5H2O含量偏低的是________。
a.盛放KMnO4的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b.滴定管滴定前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c.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2.现有下列仪器或用品:①铁架台(含铁圈、各种铁夹);②锥形瓶;③滴定管(酸式与碱式);④烧杯(若干个);⑤玻璃棒;⑥天平(含砝码);⑦滤纸;⑧量筒;⑨漏斗。
有下列药品:①NaOH固体;②0.100 0 mol·L-1的标准NaOH溶液;③未知浓度的盐酸;④Na2CO3溶液。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专题讲座四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选修4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专题讲座四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eb23df46227916888586d75f.png)
专题讲座(四) 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中和滴定操作不仅适用于酸碱中和反应,还可迁移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测定。
(1)原理。
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或者间接滴定一些本身并没有氧化还原性,但能与某些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的物质。
(2)试剂。
常见的用于滴定的氧化剂有KMnO4、K2Cr2O7、I2等。
常见的用于滴定的还原剂有亚铁盐、草酸、维生素C等。
(3)指示剂。
①氧化还原指示剂。
②专用指示剂,如在碘量法滴定中,可溶性淀粉溶液遇碘标准溶液变蓝。
③自身指示剂,如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时,滴定终点为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
(4)实例。
①KMnO4滴定H2C2O4溶液。
原理:2MnO-4+6H++5H2C2O4===10CO2↑+2Mn2++8H2O。
指示剂:酸性KMnO4溶液本身呈紫色,不用另外选择指示剂,当滴入一滴KMnO4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②Na2S2O3滴定碘液。
原理:2Na2S2O3+I2===Na2S4O6+2NaI。
指示剂:用淀粉作指示剂,当滴入一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的蓝色褪去,且不立即恢复原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氧化还原滴定实验同中和滴定类似(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
现有0.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和未知浓度的无色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6H+===2Mn2++5SO2-4+3H2O。
填空回答问题(已知Na2SO3溶液呈碱性):4+5SO2-为2MnO-(1)该滴定实验中使用的仪器除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外,还需用下列中的________(填序号)。
A.酸式滴定管(50 mL) B.碱式滴定管C.量筒(10 mL) D.锥形瓶E.胶头滴管 F.漏斗(2)不用________(填“酸”或“碱”)式滴定管盛放高锰酸钾溶液,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总复习考点题型专题讲解高考化学总复习考点题型专题讲解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拓展应用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拓展应用中和滴定实验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定量实验之一,近几年新课标高考侧重考查了该实验的原理及其拓展应用,问题设置主要集中在实验仪器的使用、滴定终点判断、误差的分析、数据的处理计算等方面。
熟练掌握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并能将相关知识进行灵活迁移应用是解决此类实验问题的关键。
1.(2018·全国卷Ⅲ)用0.100 mol·L-1 AgNO3滴定50.0 mL 0.050 0 mol·L-1 Cl -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sp(AgCl)的数量级为10-10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Ag+)·c(Cl-)=Ksp(AgCl)C.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 0 mol·L-1 Cl-,反应终点c移到a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 0 mol·L-1 Br-,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解析:A对:由题图可知,当AgNO3溶液的体积为50.0 mL时,溶液中的c(Cl-)略小于10-8 mol·L-1,此时混合溶液中c(Ag+)=0.100 mol·L-1×50.0 mL-0.050 0 mol·L-1×50.0 mL100 mL=2.5×10-2 mol·L-1,故Ksp=c(Ag+)·c(Cl-)≈2.5×10-2×10-8=2.5×10-10。
B 对:因反应过程中有沉淀生成,溶液中必然存在平衡AgCl(s)Ag+(aq)+Cl-(aq),故曲线上的各点均满足c(Ag+)·c(Cl-)=Ksp(AgCl)。
C错:根据Ag++Cl-===AgCl↓可知,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0.040 0 mol·L-1×50.0 mL0.100 mol·L-1=20.0 mL。
D对:相同实验条件下,沉淀相同量的Cl-和Br-消耗的AgNO3的量相同,由于K sp(AgBr)<Ksp(AgCl),当滴加相等量的Ag+时,溶液中c(Br-)<c(Cl-),故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
答案:C2.(2018·全国卷Ⅲ)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M=248 g·mol-1)可用作定影剂、还原剂。
利用K2Cr2O7标准溶液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纯度。
测定步骤如下:(1)溶液配制:称取1.200 0 g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在__________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全部转移至100 mL的__________中,加蒸馏水至________。
(2)滴定:取0.009 50 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0.00 mL,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KI,发生反应:Cr2O2-7+6I-+14H+===3I2+2Cr3++7H2O。
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定至淡黄绿色,发生反应:I2+2S2O2-3===S4O2-6+2I-。
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当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为终点。
平行滴定3次,样品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80 mL,则样品纯度为______%(保留1位小数)。
解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应该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1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距刻度线下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平。
(2)加入淀粉作指示剂,淀粉遇I2变蓝色,加入的Na2S2O3样品与I2反应,当I2消耗完后,溶液蓝色褪去,即为滴定终点。
由反应:Cr2O2-7+6I-+14H+===3I2+2Cr3++7H2OI2+2S2O2-3===S4O2-6+2I-得关系式:Cr2O2-7~3I2~6S2O2-31 60.009 50 mol·L-1×0.02 L 0.009 50 mol·L-1×0.02 L×6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的浓度为0.009 50 mol·L-1×0.02 L×6,0.024 8 L样品的纯度为0.009 50 mol·L-1×0.02 L×6×0.1 L×248 g·mol-10.024 8 L×100%=95.0%。
1.200 0 g答案:(1)烧杯容量瓶刻度 (2)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95.01.氧化还原滴定法(1)原理: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
(2)实例。
①酸性K Mn O4溶液滴定H2C2O4溶液。
原理 2Mn O-4+6H++5H2C2O4===10CO2↑+2Mn2++8H2O指示剂 酸性K Mn O4溶液本身呈紫色,不用另外选择指示剂终点 判断 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K Mn O4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②Na2S2O3溶液滴定碘液。
原理 2Na2S2O3+I2===Na2S4O6+2NaI 指示剂 用淀粉作指示剂终点 判断 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2.沉淀滴定法(1)概念:沉淀滴定法是利用沉淀反应进行滴定、测量分析的方法。
生成沉淀的反应很多,但符合条件的却很少,实际上应用最多的是银量法,即利用Ag+与卤素离子的反应来测定Cl-、Br-、I-浓度。
(2)原理:沉淀滴定所用的指示剂本身就是一种沉淀剂,滴定剂与被滴定物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要比滴定剂与指示剂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小,否则不能用这种指示剂。
如用AgNO3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的含量时常以CrO2-4为指示剂,这是因为AgCl比Ag2CrO4更难溶。
1.H2S2O3是一种弱酸,实验室欲用0.01 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I2溶液,发生的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该滴定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Na2S2O3是该反应的还原剂C.该滴定可选用如图所示装置D.该反应中每消耗2 mol Na2S2O3,电子转移数为4 mol解析:溶液中有单质碘,应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碘与硫代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反应终点时,单质碘消失,蓝色褪去,故A错误;Na2S2O3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故B正确;Na2S2O3溶液显碱性,应该用碱式滴定管,故C错误;反应中每消耗2 mol Na2S2O3,电子转移数为2 mol,故D错误。
答案:B2.已知Ag2CrO4是砖红色沉淀,下列滴定反应中,指示剂使用不正确的是( )A.用标准Fe Cl3溶液滴定KI溶液,选择KSCN溶液B.用I2溶液滴定Na2SO3溶液,淀粉作指示剂C.用AgNO3溶液滴定NaCl溶液,Na2CrO4作指示剂D.用H2O2溶液滴定KI溶液,淀粉作指示剂解析:A项,铁离子与碘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碘单质,KSCN溶液遇铁离子显红色,当溶液显红色时,说明碘离子反应完全,达到滴定终点,正确;B项,淀粉遇碘单质显蓝色,当溶液显蓝色时,说明亚硫酸根离子已经被碘单质充分氧化,碘单质剩余,达到滴定终点,正确;C项,Ag2CrO4是砖红色沉淀,当溶液中有砖红色沉淀时,待测液中的氯离子被充分沉淀,银离子剩余,正确;D项,待测液中的碘离子被双氧水氧化生成碘单质,淀粉显蓝色,即开始滴定就出现蓝色,蓝色加深,碘离子反应完全时,蓝色不再加深,但是不易观察,不能判断滴定终点,错误。
答案:D3.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
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1)移取10.00 mL密度为ρ g·mL-1的过氧化氢溶液至250 mL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 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
(2)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及化学式填写在方框里。
Mn O-4+H2O2+H+===Mn2++H2O+(3)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1K Mn O4标准溶液V 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解析:(1)根据题意应该选用容量瓶。
(3)由于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只能使用酸式滴定管。
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
(4)根据配平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过氧化氢的量,最后计算出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17cV 200ρ。
(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有一部分溶液占据了气泡的体积,并没有滴入锥形瓶,则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1)容量瓶(2)2 5 6 2 8 5 O2↑(3)酸式 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4)17cV200ρ(5)偏高4.(2015·全国卷Ⅱ)用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Ⅰ.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 mL水溶解后,再加入3 mL稀硫酸;Ⅱ.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Ⅲ.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Ⅳ.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Ⅴ.用0.100 0 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S2O2-3===2I-+S4O2-6),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 mL硫代硫酸钠溶液。
在此过程中:(1)锥形瓶内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