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方案

合集下载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珠海市水务建设管理中心投资兴建, 长江勘测规划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江苏科兴建设监理公司进行监理的堤防工程, 木乃南堤段位于大门水道入海口浅海区, 属于鸡啼门水道左岸堤防, 位于鸡啼门水道口左侧小木乃~三灶岛之间, 为海上新建堤防。

木乃南堤段起于红旗镇小木乃, 向南延伸到三牙石后向东与青洲连线, 跨过大门口水道后止于三灶岛横石基房间石, 为海上新建堤。

新建堤防长度为;新建水闸2座, 包括大门口闸(水闸和通航孔)和矿山电厂闸。

本工程所采用的平面坐标采用独立挂靠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上, 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

本工程所需的平面及竖向测量控制点及水准点由设计院布控在现场的原海堤上, 基本达到通视的效果。

二、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北京市标准DBJ 01-21-95)。

2.工程测量规范(GB50206-93)。

3.长江勘测规划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施工测量坐标及标高数据。

4.长江勘测规划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控制点测量坐标及引入水准基点标高数据。

5.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

6.《施工图纸》。

7、混凝土大坝安全检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

三、沉降观测(一)海堤防护工程从施工开始到竣工, 以及建成运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 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二)木乃南堤段海堤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 周期性的观测海堤上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

(三)测量准备1.人员准备。

根据本工程实际现场情况, 挑选有丰富测量经验的测量员、执尺员, 配置打桩人员, 建立职业及专职的测量组, 测量组成员如下:(1)、技术负责人: 黎文波—负责全面技术工作, 对测量工作进行复合和指导调配。

(2)、测量员: 陈根煜—负责全面的测量工作, 对测量资料记录整理, 形成文字文件。

计算测量数据居整理好测量成果。

(3)、执尺员: 刘梅斌—负责测量时棱镜、水准尺的摆放、调正, 并根据测量的指示, 定好桩位的位置, 并做好桩位标志。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2.建筑物倾斜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
3.基坑周边环境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监测。
4.地下水位变化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实时监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主要承重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3个点,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建筑物四角及主要受力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2个点,共计不少于8个观测点。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点:根据支护结构形式及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4.地下水位观测点:在基坑周围均匀布置,数量根据基坑大小及设计要求确定。
七、观测周期及频率
1.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2.倾斜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年进行一次观测。
1.掌握建筑物及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分析沉降原因,为调整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3.为建筑物后期使用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
三、观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2.全站仪测量法: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倾斜观测。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观测。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观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3个,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在建筑物四角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2个,共计不少于观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形成观测总结报告。
本沉降观测检测方案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物使用安全,观测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方案。在观测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观测工作的合法合规。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一、前言沉降观测方案是为了监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土壤沉降情况,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同时也为工程后续修缮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沉降观测目的本沉降观测方案的目的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时监测土壤沉降,掌握沉降的趋势和速率,为工程后续的设计、修缮等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

三、沉降观测范围本次沉降观测的范围为工程建设的周围区域,包括建筑物、道路和水系等。

具体观测点的位置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四、沉降观测内容1. 观测点的选择:根据建设工程的地理位置、工程规模和建筑结构等因素,选择一定数量的观测点。

2. 观测设备的布置:在每一个观测点选取一个合适的地点,安装沉降仪,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内容的记录: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观测,记录相关数据,包括时间、沉降量、温度、湿度等。

4.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观测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趋势和速率的变化情况,提供后续工作的参考。

五、沉降观测设备和工具1. 沉降仪:用于测量土壤的沉降量和变形情况。

2. 数据记录器:用于记录沉降仪测得的相关数据。

3. 温湿度计:用于记录环境温度和湿度,保证观测的准确性。

4. 其他相关工具:如电池、电缆、夹具等。

六、观测频率和时间1. 观测频率:每月进行一次观测,并进行数据记录,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工程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2. 观测的时间:可以根据需要在白天或夜间进行,但要保证每次观测的时间相同。

七、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1. 数据处理:从沉降仪和数据记录器中获得数据后,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趋势和速率的变化情况。

2. 报告撰写:根据观测数据撰写沉降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数据、沉降趋势分析、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以上即为沉降观测方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管网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管网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1.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BJ01-2144.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2009二、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某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主要涉及城市排水、供水、供电、通讯等管网设施。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特制定本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三、观测目的1. 监测地下管网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为施工提供实时数据,指导施工。

2. 评估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工程质量和城市安全。

四、观测范围及内容1. 观测范围:本项目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网设施,包括排水管道、供水管道、供电电缆、通讯光缆等。

2. 观测内容:地下管网设施的沉降量、沉降速率、沉降规律等。

五、观测方法1. 采用水准测量法进行沉降观测,选用DSZ2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

2. 采用电子水准仪进行辅助测量,提高观测精度。

3. 沉降观测点布设: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地下管网设施周边每隔一定距离布设沉降观测点,确保观测点的均匀分布。

六、观测周期及精度要求1. 观测周期:施工过程中,每5天进行一次沉降观测;施工结束后,每10天进行一次沉降观测。

2. 精度要求:沉降观测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

七、观测人员及设备1. 观测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测量工程师、测量员。

2. 观测设备:DSZ2精密水准仪、电子水准仪、水准尺、三角网、全站仪等。

八、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及分析1. 对观测数据进行实时记录,并定期整理分析。

2. 分析沉降规律,预测沉降发展趋势。

3. 根据观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和城市安全。

九、沉降观测报告1. 观测报告内容包括:观测数据、沉降分析、结论及建议等。

2. 观测报告需在观测结束后及时提交给甲方及相关部门。

十、安全措施1. 观测人员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

2. 观测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完好。

3. 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已有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已有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已有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一、研究背景建筑物沉降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或施工完成后由于地基变形或松弛引起的下沉现象。

沉降问题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建筑物沉降观测必不可少。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种科学可行的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以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二、观测目标本观测方案的目标是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包括建筑物整体的沉降情况和各个局部区域的沉降情况,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数据,为建筑物的维护、修复和加固提供支持。

三、观测方法1. 使用水平测量仪:选择合适的水平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或高精度位移传感器等,将其安装在建筑物的关键位置,进行连续的水平位移测量。

2. 使用竖向测量仪:选择合适的竖向测量仪器,如测斜仪或水准仪等,将其安装在建筑物的不同层面,进行连续的竖向位移测量。

3. 安装地基沉降监测设备:在建筑物的地基上布设一定数量的地基沉降监测设备,如沉降点、沉降管等,定期测量地基的沉降情况。

4. 建立沉降观测点:在建筑物周围设置一定数量的沉降观测点,将水平测量仪和竖向测量仪等设备统一安装在这些点上,定期进行观测,以获得更全面的建筑物沉降数据。

四、观测频率与时间1. 设定观测频率:根据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和重要性等因素,确定观测频率,如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观测。

2. 观测时间:观测时间应覆盖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对于新建的建筑物,观测应始于施工完成后;对于已存在的建筑物,观测应从启动阶段开始进行,并持续到使用寿命结束。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采集:对于连续的观测数据,采集频率应根据观测设备的规格和要求进行设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校正和补偿,消除或减小误差,得到可靠的沉降数据。

3.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沉降,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结果应用1. 建筑物维护:根据观测结果,定期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及时修复和加固建筑物。

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

一、前言。

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工程师监测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了确保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实施严格的QC(Quality Control)措施,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施方案。

1. 观测设备选择。

在进行沉降观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高精度的水准仪、测距仪和GPS定位设备,以确保观测数据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2. 观测点设置。

在选择观测点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地形、建筑物布局等因素,以确保观测点的选择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工程要求确定观测点的数量和布设方式,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3. 观测数据采集。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和方法进行数据采集,确保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完成观测数据的采集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分析,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准确的沉降情况和趋势。

5. 报告编制。

最后,我们需要编制沉降观测报告,将观测数据、处理分析结果以及相关结论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总结,以便工程师和相关人员进行参考和决策。

三、总结。

通过严格的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可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因此,在进行沉降观测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上述实施方案进行操作,以确保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篇一: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一、工程概况:***大学***校区教三楼位于校道南侧,东临山丘,南临图书馆,西临教四楼,北面三栋广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高六层;场地地形较平坦,地基为粘性土地基。

由**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设计,**公司第三分公司施工,*****公司监理,工程竣工日期为二0XX 年六月。

二、编制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XX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XX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987-91)4、****大学***校区教三栋1:500平面图5、教三楼结构情况及周边环境实况三、沉降观测方案(一)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1)、观测精度本次采用二级观测精度。

沉降基准网观测采用一级水准测量,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n 3.0±≤mm ,(n 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n 5.0±≤mm ,沉降观测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n 0.1±≤mm ,(n 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n 5.1≤mm 。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观测的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视距差:≤1.0m;视距累积差≤3.0m;观测成果在限差内按观测距离或测站数分配闭合差计算高程。

观测时一定要爱护观测标志,尺子放在观测点上应用力轻,立尺一定要直,每次把尺子立在观测标志之前,都要把观测标志点和尺子擦干净,以防止观测标或尺底粘泥土而影响观测精度。

(2)观测时间、次数观测周期每月一次,每期观测时间三个小时,总共进行6期观测。

首次观测时间为20XX年12月7日。

首次观测时,应观测多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二)基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1、观测点的设置:按照设计院的要求,并根据沉降观测的有关规定,布置沉降观测点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各拐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施工目的沉降观测是指在土地开发、基础工程施工等过程中,为了了解和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沉降引起的工程事故和安全隐患的一种技术手段。

本施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沉降观测,及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条件1.工程地点:选择地势平坦、无地基隐患、无人居住区域的地块进行施工。

2.施工设备:沉降仪、专业测量仪器等。

3.监测点设置: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和准确性。

三、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目的,明确沉降观测的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质量。

(3)确定监测点位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

(4)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

2.监测设备安装(1)将沉降仪和专业测量仪器准备好,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根据监测点位置,将监测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保证设备的稳定和可靠性。

(3)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正确连接设备和电源,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校准。

3.数据采集与分析(1)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监测频率,定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2)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3)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结果呈报(1)根据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详细说明沉降情况和分析结果。

(2)将监测报告提交给工程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和决策。

四、安全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使用专业仪器和设备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

3.施工现场设置警告标志,提醒相关人员注意施工区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和降低噪音。

五、质量控制1.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基工程也被广泛应用。

在地基工程中,沉降观测是重要的一项工作。

沉降观测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方法、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1、沉降观测项目:沉降观测项目一般包括建筑物、桥梁、道路、隧道等工程的沉降观测。

2、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应明确观测的地点、观测时间、观测周期、观测内容以及采用的设备和方法。

3、数据处理:沉降观测数据应进行有效的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归档、存储和分析等。

二、沉降观测方法1、传统法:传统法主要指利用水准仪和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该方法精度较高,但工作量较大,适用范围较窄。

2、测斜仪法:测斜仪法适用范围广,可以实现多点同时观测,测量数据准确。

3、GNSS技术:GNSS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地进行大面积沉降观测,但精度相对较差。

三、沉降观测要求1、观测地点:选择观测地点应当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全面反映工程沉降情况。

2、观测时间:应当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时间规划和进度安排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3、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应根据工程特点、地理环境、监测目的等因素确定。

4、观测内容: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沉降量和水平位移量等数据。

5、设备和方法:应选择适量的设备和方法进行观测,并在观测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沉降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环境:应选取相对稳定、不受人为和自然干扰的观测环境。

2、数据传输和互相校验及保密: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并且数据应有完整性检查和一致性校验。

同时要保证数据的保密性。

3、防止损坏设备:要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避免损坏设备的发生。

4、观测记录和备份:应及时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备份以便于数据查询和分析。

总结: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应注意观测环境的选择、数据处理和保密、设备的保养和备份等各方面的细节问题,确保沉降观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建立房屋沉降点设置监理审批制,在确立设置点方案和沉降方案观测时报监理确定,按现场进行沉降点观测时由监理共同工作。

(一)沉降观测水准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房屋四角转角处以及中间每隔10〜20m的轴线上。

水准点:不少于2个,设置在建筑物30〜80m稳定、可靠的上层内;或沉降己稳定的建筑物上,严格国家标准执行。

(二)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埋设应符合和设计规定要求,所有沉降观测点埋设完后,及时将观测点保护起来,以免在施工中将观测点损坏而影响观测的准确性。

(三)观测方案及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
要求作业。

观测仪器采用S3精密水准仪,配合因瓦尺作业。

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要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工作。

2.观测要求:第一次沉降在观测点安设稳定后及时进行,在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做二层楼观测一次,主体结构验收以后,砌内外填充墙时,每三层做一次,竣工后,第一年测4次,第二年测二次,
第三年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一、引言沉降是指地面或建筑物由于地下开挖、基础施工等原因而发生的下沉现象。

沉降观测是工程监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工程师了解地下开挖对周围土壤和建筑物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沉降观测方案,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观测目标1. 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2. 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3. 分析沉降引起的工程结构变形和破坏程度;4. 提供相关数据供工程监理部门和设计单位参考。

三、观测内容1. 地面沉降观测地面沉降观测是通过在观测点上安装沉降标志物,并定期测量标志物的变化来监测地面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覆盖工程施工的区域,同时考虑周围建筑物等因素。

观测周期为每月一次,在每次观测中应保持相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条件。

观测数据应记录并保存在观测日志中。

2. 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是通过在建筑物主体结构上安装沉降标志物,并定期测量标志物的变化来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覆盖建筑物主体结构,以及与施工相关的区域。

观测周期为每周一次,在每次观测中应保持相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条件。

观测数据应记录并保存在观测日志中。

3. 工程结构变形观测工程结构变形观测是通过在关键部位安装变形测量仪器,测量和记录变形数据,以判断沉降所引起的工程结构变形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施工方法来确定。

观测周期为每周一次,在每次观测中应保持相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条件。

观测数据应记录并保存在观测日志中。

四、安全措施1. 在进行地面沉降观测时,要确保相关人员的安全。

观测点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并确保观测点不会对交通和行人造成危险。

2. 在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时,要确保观测点的安全。

观测点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护措施,以防观测点的标志物受到破坏。

3. 在进行工程结构变形观测时,要确保测量仪器的安全。

观测点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测量仪器受到破坏。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工程类型,其施工过程中,基坑沉降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

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基坑沉降情况,还可以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本文将就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1. 观测点设置。

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设置。

一般来说,应选择在基坑周边范围内,分布均匀的地点进行观测,以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基坑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设置应考虑基坑的大小、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2. 观测方法选择。

基坑沉降的观测方法有多种,包括测量法、遥感法、地面变形法等。

在选择观测方法时,需要根据基坑的具体情况和监测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观测,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

3. 观测频次确定。

观测频次的确定是基坑沉降观测中的关键环节。

一般来说,观测频次应根据基坑的施工进度、地质条件、监测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在基坑施工初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增加,以及时发现问题;而在基坑施工后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减少,以节约成本。

4.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

观测数据的分析与报告编制是基坑沉降观测的最后一步。

在获取观测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结论并编制观测报告。

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数据的详细情况、分析结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内容,以便工程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基坑沉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结语。

基坑沉降观测是基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观测方案能够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需要充分考虑观测点设置、观测方法选择、观测频次确定以及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希望本文所述的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能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路基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的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一、简介
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是在桥涵施工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测量技术,以评
估桥涵支撑结构的基础稳定性和降低施工过程中可能的变形,并确定桥涵
工程土体变形状况,以判断施工安全性、质量可靠性与桥涵长期安全使用
的可行性,以供施工管理和施工监测决策参考。

二、观测原理
桥涵沉降观测是对桥涵施工工程中桩基、支墩、桥底及其变形的监测,以抽查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土体及支撑结构的变形情况,及早发现、排
查及预防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变形、局部沉降等问题,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
作出治理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性、质量可靠性和桥涵长期安全使用的可
行性。

三、观测要素
1、观测的要素:桥涵沉降观测要素包括桥基侧壁纵向沉降、横向沉降,桩基竖向沉降及其他毗连部件(如桥底板、桩顶、横向纤维板等)的
沉降变形情况。

2、观测方法:通过观测沉降及变形处理方法,包括水准观测、测量杆、水平模拟、沉降环状观测等多种方法,可满足桥涵沉降观测要求。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篇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XX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XX5、本工程施工图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XX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工程地址:万州周家坝建设单位:XX第一人民医院设计单位:XX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XX公司监理单位:XX公司施工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本工程位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村2-3组(心连心广场对面),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7924.52㎡,总建筑高度78.1m,地上19F,地下1F,框剪结构。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3.1.观测目的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3.2.观测原则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3.3.观测点布置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设在房屋周边各大角,长边增设观测点,观测点数不少于6点。

为了便于观测,沉降观测点布置于通视好的墙上,以减小搬动仪器的次数而造成的误差叠加。

沉降观测点置于相对标高+0.700处,以便观测方便。

观测点采用20钢筋制作,采用后植筋锚固方式埋入结构柱内,为了保证观测点牢固性,埋入深度不小于100,外露部分长度为60,上端焊圆形铁球以便观测,并涂上防腐漆,如右图所示。

根据观测原则要求,共布置4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

边坡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边坡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边坡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引言。

边坡是指山体或河岸的边缘部分,由于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边坡沉降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为了及时监测和掌握边坡的沉降情况,制定边坡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观测目的。

边坡沉降观测旨在监测边坡的沉降情况,及时掌握边坡稳定性,为防范和治理边坡沉降提供科学依据。

三、观测内容。

1. 边坡地质构造及地质背景调查。

在进行边坡沉降观测前,需要对边坡的地质构造及地质背景进行调查,了解边坡的地质特征,为后续观测提供基础数据。

2. 边坡沉降监测点的设置。

根据边坡的实际情况,在边坡上设置沉降监测点,以监测点为中心,建立坐标系,确定监测点的坐标位置。

3. 观测方法。

采用全站仪、GPS等仪器进行边坡沉降的监测,定期对监测点进行观测,记录监测点的坐标变化情况。

4. 数据处理。

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出边坡的沉降速率和变化趋势,形成沉降监测报告。

四、观测实施方案。

1. 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边坡沉降观测前,需要进行边坡地质调查,确定监测点位置,并对监测仪器进行校准和检验,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2. 观测周期。

根据边坡的实际情况,确定边坡沉降的观测周期,一般为每月进行一次观测,重点关注雨季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的边坡沉降情况。

3. 数据处理和报告。

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形成边坡沉降监测报告,对边坡的沉降情况进行评估和预警,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

五、观测结果应用。

1. 边坡稳定性评估。

根据边坡沉降监测报告,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及时发现边坡沉降的趋势和变化,为边坡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防治措施建议。

根据边坡沉降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包括加固边坡、植被恢复、排水排渗等措施,保障边坡的稳定。

六、总结。

边坡沉降观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及时掌握边坡的沉降情况,评估边坡的稳定性,提出防治措施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可以为边坡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引言沉降观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程监测手段,用于监测土地、建筑物等结构物在运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

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是确保工程安全和运营稳定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步骤、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沉降观测的意义和应用。

一、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步骤1. 确定观测目的和范围在制定沉降观测方案之前,需要明确观测的目的和范围。

观测目的可能包括评估工程运营安全性、监测土壤稳定性、预防地质灾害等。

同时,还需要确定观测的范围,即哪些区域或结构需要进行沉降观测。

2. 确定观测方法和仪器根据观测目的和范围,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方法和仪器。

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包括测点法、水准高程法和全站仪法。

不同的观测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工程或结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还需要合理选择观测仪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制定观测计划和安排根据观测目的和范围,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和安排。

观测计划应包括观测时间、观测频率、观测点的选取和布设方案等内容。

观测安排应考虑实际工程进展和运营情况,确保观测过程不会对工程造成干扰。

4. 实施观测按照观测计划和安排,进行沉降观测工作。

在观测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观测方法和仪器操作要求进行,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观测过程中的安全事项,确保观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 数据处理和分析观测完成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筛选、数据平滑、数据插值等。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沉降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为后续的工程管理和预防提供依据。

二、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1. 测点法测点法是一种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通过在土地或建筑物上设置观测点,测量观测点的垂直位移来监测沉降变化。

测点法可根据观测点的设置方式分为固定观测点法和移动观测点法。

2. 水准高程法水准高程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土地或建筑物上参考点的高程变化来监测沉降变化的方法。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1.观测周期:自工程开工之日起至工程验收合格之日止;
2.观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季节变化及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观测频率。
七、数据分析及处理
1.数据收集: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率,对观测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工程地基沉降变化规律;
3.数据处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电测水位仪测量方法。
2.观测设备:
(1)水准仪:选用高精度自动水准仪;
(2)全站仪:选用高精度电子全站仪;
(3)测斜仪:选用高精度电子测斜仪;
(4)电测水位仪:选用高精度电测水位仪。
五、观测点布置
1.地面沉降观测点:根据工程地基范围,合理布置观测点,确保观测点覆盖整个地基区域;
三、观测范围及内容
1.观测范围:包括整个工程地基及其周边可能影响的区域;
2.观测内容:地面沉降、建筑物沉降、地基土体位移、地下水位变化等。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
1.观测方法:
(1)地面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
(2)建筑物沉降观测:采用电子全站仪测量方法;
(3)地基土体位移观测:采用电子测斜仪测量方法;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
1.观测方法:
(1)地面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
(2)建筑物沉降观测:采用全站仪测量方法;
(3)地基土体位移观测:采用测斜仪测量方法;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电测水位仪测量方法。
2.观测设备:
(1)水准仪:选用高精度自动水准仪;
(2)全站仪:选用高精度全站仪;
(3)测斜仪:选用高精度测斜仪;
3.观测设备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安全。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第1篇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多,土地沉降问题日益凸显。

为确保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对工程周边区域进行沉降观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沉降观测方案,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观测目标1. 掌握工程周边区域的沉降状况,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2. 监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沉降变化,评估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三、观测范围及内容1. 观测范围:以工程主体为中心,向外延伸一定距离的区域。

2. 观测内容:a. 地表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对观测点进行周期性测量,获取地表高程变化数据。

b. 深层沉降观测:采用分层沉降仪、电测水位仪等设备,对观测井进行周期性测量,获取不同深度土层的沉降数据。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1. 观测方法:a. 地表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等方法。

b. 深层沉降观测:采用分层沉降仪、电测水位仪等方法。

c. 数据处理:采用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观测设备:a. 地表沉降观测:水准仪、全站仪、脚架、测量尺等。

b. 深层沉降观测:分层沉降仪、电测水位仪、测量电缆等。

五、观测周期及频率1. 观测周期:自工程开工之日起至工程竣工之日止。

2. 观测频率:a. 地表沉降观测:一般情况下,每季度至少观测1次;遇特殊情况,如降雨、周边施工等,可适当增加观测频率。

b. 深层沉降观测:一般情况下,每半年至少观测1次;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加观测频率。

六、质量控制及成果提交1. 质量控制:a. 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b. 建立观测数据审核制度,对观测数据进行审核、分析,确保数据质量。

c. 定期对观测设备进行检定、校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2. 成果提交:a. 观测数据:以书面形式提交,包括观测日期、观测值、观测点编号等。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目的和原理1.沉降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目的是监测基坑主体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变形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和稳定。

2.沉降观测原理沉降观测通过在基坑主体上设置水平基准点,测量基准点沉降的高差,根据沉降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观测设备和工具1.观测设备(1)水平仪:用于测量基准点的沉降高差。

(2)经纬仪:用于确定基准点的坐标位置。

(3)GPS定位仪:用于测量基准点的纵向和横向位移。

2.观测工具(1)量程尺:用于测量沉降点的高差。

(2)水平尺:用于调平水平仪和经纬仪。

三、观测点的选择和设置1.观测点选择观测点应选择在基坑主体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处,以全面反映基坑沉降情况。

2.观测点设置(1)确定基准点:在基坑主体中心位置选取一个稳定的基准点,进行固定设置,作为测量的基准。

(2)设置观测点:在基坑主体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处,以基准点为参照点,测量其高差,并记录下来。

四、观测方法和流程1.观测前准备(1)确定观测周期:根据工程条件和要求,确定每次观测的时间间隔。

(2)清理观测点:在进行观测前,清理观测点及周围环境,确保观测点的稳定性和可读性。

2.观测方法(1)调平水平仪:在基准点处设置水平仪,通过调平水平仪,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测量高差:使用量程尺在观测点处测量高差,记录下来。

(3)测量坐标位置:使用经纬仪和GPS定位仪,对基准点和观测点进行坐标测量,并记录下来。

3.观测流程(1)每次观测前,先调平水平仪和经纬仪。

(2)开始观测后,先测量基准点的高差,再测量观测点的高差。

(3)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判断。

五、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1.数据处理(1)收集观测数据,并整理记录。

(2)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和变形速率。

2.数据分析(1)根据观测数据分析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的变化趋势。

(2)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措施。

六、观测报告和总结1.观测报告每次观测完成后,编写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数据、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的分析结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是指通过对土地或建筑物等物体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测量的一项项目。

沉降观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土地或建筑物的稳定性,及时发现沉降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下面是一份沉降观测方案,具体如下:一、观测目的:1. 了解观测地点的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2. 监测观测地点的土地或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 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沉降问题;4. 提供参考数据用于土地开发或建筑物修复和加固等项目。

二、观测内容:1. 观测地点的沉降情况;2. 观测地点的地表变形情况;3. 观测点的相对位移;4. 地下水位变化;5. 其他可能影响观测地点沉降的因素。

三、观测方法:1. 安装沉降仪、测量仪器等设备,对观测点进行定位和测量;2. 根据观测对象和具体情况,采取静态观测或动态观测的方法;3. 根据观测周期进行定期观测,记录数据;4. 配备专业人员进行观测操作,并做好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观测频率:1. 根据观测地点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观测需求确定观测频率。

例如,对于稳定的土地和建筑物,可以选择每年一次观测;对于潜在沉降问题较大的地区,可以选择每季度或每个月观测一次;2. 在观测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观测频率;3. 需要保证观测频率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以得到准确的观测结果。

五、数据处理:1. 将观测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建立观测数据库;2. 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排除可能的误差和偏差;3. 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沉降速率、沉降量等相关信息;4. 根据观测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以上是一份沉降观测方案的基本内容,具体实施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观测地点和观测需求进行调整和细化。

在观测过程中,需注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同时,也要密切关注观测地点的环境变化和潜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观测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西太康路·360广场
沉降观测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河南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年月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监测目的及观测点的布置.....................................
三、监测依据...................................................
四、测量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
五、沉降观测的周期.............................................
六、警戒值.....................................................
七、使用的仪器和人员组成.......................................
八、监测资料和报告.............................................
九、监测工作质量技术控制措施及监测组织机构.....................
(一)质量技术控制措施......................................
(二)监测组织机构..........................................
十、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郑州市西太康路与彭公祠街交叉口东北角。

建设用地面积15565平方米。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160969.4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867.5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8101.92 平方米。

本项目为一类高层综合楼,地上部分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部分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特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地下室防水等级一级,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10。

本项目地下一层层高5.4米,地下二至四层层高均为4.8米。

室内外高差为0.20米,地上首层层高为5.4米,二至四层层高均为5.1米,五~八层5.0米(除A座)。

A座八层层高为4.7米,九~十一层及层高均为3.1米,十二层层高3.6米,十三层以上层高3.0米,建筑高度98.27米;B座九层层高5.09米,十层层高3.6米,十一层及以上层高均为3.0米,建筑高度96.76米。

A、B座均为26层。

1区、3区主体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基础形式天然地基平板式筏形基础;
2区、4区主体结构形式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基础形式为平板式筏形基础,桩基形式为钻孔灌注桩。

二、监测目的及观测点的布置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沉降变形量均在允许值内。

沉降观测依据以下原则布设:建筑物的主要墙角、后浇带、沉降缝两侧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之上设置。

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本工程观测点数量见下表1“沉降观测点数量统计表”,观测点具体布置位置详见附图。

表1 沉降观测点数量统计表
1、本基坑工程有关的图纸及资料;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四、测量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
1、水准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布设和测定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拟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置6个水准基准点,并准确测定其高程。

为保证准确无误,将分时间段、往返观测,往返观测之差满足:M△<±0.3mm。

工作基点用作直接测定观测点的起始点或终点,选择适当位置布置工作基点,与基准点一起布设成水准环线,按要求进行联测。

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
沉降观测点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埋设于室外标高约500mm的位置。

沉降观测点与工作基点、基准点构成沉降监测网,按二级变形测量的要求进行精确测量,观测点做法见图1(或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埋设):
图1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本项沉降观测执行二级变形精度标准。

3、精度控制指标
二级沉降监测应由表2和表3控制其观测成果精度。

表2、降监测成果精度控制指标(一)(单位:m)
表4、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及其精度要求
中反映出来,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观测之前对所使用仪器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校正,观测按照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使用同一仪器和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的要求进行观测,精度严格遵守规范要求。

4.观测技术要求
(1)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不得在日出后或日落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

晴天观测时,应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

(2)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标尺的水准器和i角进行检查。

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进行检验与校正。

(3)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治仪器。

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

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

(4)对各周期观测过程中发现的点位变动迹象、建筑物基础和墙体裂缝等情况,应做好记录,并画出草图。

五、沉降观测周期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
在建筑物一层浇筑完后,埋设好沉降观测标,并进行初次观测。

之后每半个月或每完
成一层观测一次直至主体封顶,封顶后每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

对于突然发生严重裂缝或大量沉降等特殊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

2、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
地基变形沉降的稳定标准应由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建筑物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本工程取值为≤0.02mm/d。

六、警戒值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3.3条及各地经验,确定本工程沉降观测报警值:
1、单点平均沉降速率报警值:1mm/天;
2、单点累计沉降报警值:30mm;
3、相邻柱基沉降差报警值:0.001l(l为柱距)。

七、使用的仪器和人员组成
使用仪器:沉降观测使用S1精密水准仪,测量精度达±0.4mm/km,估读至0.01mm。

水准尺使用2.0m长铟钢尺。

人员组成:成立沉降观测组,组长:闫用增,组员:王维雅李晓东,辛海龙。

八、监测资料和报告
1、观测结果应及时报交给甲方、监理和施工单位,若发现观测结果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甲方、监理和施工单位。

2、观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成果:沉降观测工作全部结束后一周内向业主提交最终沉降监测报告,内容包括:沉降观测成果表;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 t-s(时间、沉降量)曲线图;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九、监测工作质量技术控制措施及监测组织机构
(一)质量技术控制措施
(1)本工程施工监测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24小时现场安排人员驻守,在施工期间负责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
(2)单位质检部门将随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抽查。

(3)在进行测读监测数据之前,对各种仪器进行全面检查和标定,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消除不应有的误差;
(4)测读取得的数据必须进行检查和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5)岗位责任到人,定人定仪器进行监测,减少人为误差;
(二)监测组织机构
本项目成立安全监测项目组,监测组主要技术人员组成见表2。

监测小组人员组织表表2
(1)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监测的组织与协调及监测报表的审批;参加技术工作会议;
(2)项目总工程师全面负责监测结果的审核、分析,监测方案的调整修改;参加重要的技术分析会议;
(3)技术员分工负责各自监测设备,使用设备采集现场数据,并负责监测仪器的保养维修工作;技术员负责及时进行量测值的计算和绘制图表,及时准确地将信息(量测结果)反馈到现场施工,以指导施工。

(4)技术员每次量测结束后,及时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当天将监测结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通知承包商主管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

十、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详见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