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PPT 50页)
合集下载
公共关系的机构与人员(ppt 56张)
![公共关系的机构与人员(ppt 56张)](https://img.taocdn.com/s3/m/35501501cfc789eb172dc879.png)
• • • • • • • • •
• • • •
• • • •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 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 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 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11、人生的某些障碍,你是逃不掉的。与其费尽周折绕过去,不如勇敢地攀登,或许这会铸就你人生的高点。 12、有些压力总是得自己扛过去,说出来就成了充满负能量的抱怨。寻求安慰也无济于事,还徒增了别人的烦恼。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 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 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PPT50张)
![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PPT50张)](https://img.taocdn.com/s3/m/58a3d5fd26fff705cc170aa8.png)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⑶独占性非营利组织:这类组织没有自身的
经济利益,缺乏竞争的压力,推动其工作的主要 是使命感和道义上的责任感,因此往往容易忽略 自己的公众。如如政府机构、事业单位。 ⑷独占性营利组织:这类组织追求经济利益, 但由于其产品或服务具有独占性,不存在市场竞 争的压力,因此容易产生违反公众利益的行为。 如医院,民航、铁路等。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 ⒈外部公众:存在于组织之外,不直接 构成组织的一部分,但与组织有密切的联 系。 ⒉内部公众:由组织的成员组成,承担 着组织中的不同角色,包括经理、雇员、 多种类型的支持者等。(有时特指雇员或 员工)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三)同一类型公众的再分类
⒈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可将公众区分为: ⑴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 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对象。如产品 的代理商,饭店的常客等。 ⑵次要公众:是指那些对组织的生存和 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决定性意义的 公众对象。如:饭店和旅行社的散客等。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 (二)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
⒈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在组织中的性质、地位和日常 工作 ⑴从工作性质上看,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传播性、 沟通性的。 ⑵地位: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部门在组 织总体中扮演一种“边缘”、“中介”的角色。 即处于决策部门与其他专业职能部门之间,以 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担负着建立联系、协调 沟通、咨询建议、策划组织、辅助服务等责任。
• ⑵潜在公众:在组织所处的环境中,当某
个社会群体面临着由于组织行为而引起某 个共同问题,而他们本人尚未意识到问题 的存在,那么这个群体从公共关系角度来 看就是潜在公众。
⑶知晓公众:是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即公众 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 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 题的全部信息和解决办法,甚至已经开始向组织 提出有关的权益要求。 知晓公众是指已经知道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的 公关组织有关,但尚未采取行动的公众。
《公共关系客体》PPT课件
![《公共关系客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3b0280ad02de80d5d84047.png)
营养类公众 集散型公众
消化类公众
周期型公 固定型公
众
众
动 按公众发展过程 态 的不同阶段
非公众
潜在公众 知晓公众 行动公众
编辑ppt
12
对待公众的窍门:
顾客公众 :指购买使用本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个 人,团体或组织。如企业产品用户、商店顾客、酒店客人、 出版物读者等。顾客公众包括个人消费者和社团组织两类。
公众与群众、人民、大众、人群等概念有区别: 群众(mass)——机关单位里处在与领导相对位置的普通劳动者。 人民(People)——不同历史时期、一切推动历史前进的人们。 大众(Crowd)——在国家管理中处在与政府相对位置的劳动大众。 人群(Community)——社会学里处于松散结构的多人聚合。
编辑ppt
9
(四)按公众组成的稳定性程度划分
(1)流散型公众:这种类型的公众是分散的、流动的,只 是因为某种临时的因素与组织发生联系。
(2)集散型公众:他们是因为偶发事件或某项专题活动而 形成的带有爆发力的公众。
(3)周期型公众:这一类公众的出现是有规律可循的、也 是可以预测的。
(4)固定型公众:他们与组织的关系具有稳定的结构和稳 定的联系。
编辑ppt
18
13、“害羞”(shame):双臂伸直,向下交叉,两掌 反握,同时脸转向一侧。
14、打招呼(greeting):英语国家人在路上打招呼, 常常要拿帽子表示致意。现一般已化为抬一下帽子,甚至 只是摸一下帽沿。
15、高兴激动(happiness and excitement):双手握 拳向上举起,前后频频用力摇动。
目标顾客满意的构成要素:
编辑ppt
13
赢得目标顾客的方法: – 与您联系很方便 – 让他觉得他有一定“特殊”地位 – 你总能快速有效解决他的所有问题 – 让他觉得你非常的善解人意。
第五章 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 公共关系教学课件
![第五章 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 公共关系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fc072d1711cc7930b7163b.png)
第五章
公共关系
主体与客体
谁是公共关系主体?
公共关系主体是主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 向公共关系客体主动施加影响的各种社 会组织。
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的定义
社会组织含义:简称组织,是执行一定社会职 能、实践特定社会目标,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 构成的相互独立的社会团体。
组织是公共关系的第一构成要素,是公共关系 的主导,它决定了公共关系的状态、活动、发 展方向。
公共关系主体的构成
➢ 公共关系意识 ➢ 公共关系人员 ➢ 公共关系管理
公共关系需要人来开展,因而少不了公共关系人员;光有 人员没有“脑袋”不行,因而少不了公共关系意识;公共 关系的主体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因而需要公共关系管理。 一般说来,社会组织团体在成为合格的公共关系主体的过 程中,总是首先需要接受公共关系意识,然后聘用公共关 系人员,最后进行公共关系管理。
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
二、公众及其特点
❖ 公众的群体性 ❖ 公众的同质性 ❖ 公众的相关性 ❖ 公众的多变性
三、公众的分类
1、根据公众与组织的所属关系分: 内部公众、外部公众
2、根据公众与组织发生关系时,公众涉 入事件的程度分: 非公众、潜在公众、知觉公众、行动公众
3、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程度分: 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
1、服从政府,与政府部门做好协调和沟通 2、企业的发展规划尽量符合政府的发展目 标 3、扩大组织在政府部门中的信誉和影响
媒介关系
需要:获得信息、保证信息真实、 被尊重、着眼于公众利益
1、尊重新闻界的职业特点 2、加强与新闻界的合作与联系 3、真实传播组织信息
社会组织的特点
1、组织具有一定数量的、较为固定的成员。(整体性) 2、组织具有特定的目标。(目的性) 3、组织具有实现目标的结构和手段。(系统性) 4、组织具有特定的功能,组织的功能依靠组织内部协调 运转,围绕组织的目标而实现。这种运行和实现有赖组 织面临的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 必然带来组织的相应改变。只有通过自身的动态运作, 组织才能实现其存在的意义——社会分工。(动态性) 5、成员组合在一起的基本框架不会轻易发生变化。
公共关系
主体与客体
谁是公共关系主体?
公共关系主体是主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 向公共关系客体主动施加影响的各种社 会组织。
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的定义
社会组织含义:简称组织,是执行一定社会职 能、实践特定社会目标,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 构成的相互独立的社会团体。
组织是公共关系的第一构成要素,是公共关系 的主导,它决定了公共关系的状态、活动、发 展方向。
公共关系主体的构成
➢ 公共关系意识 ➢ 公共关系人员 ➢ 公共关系管理
公共关系需要人来开展,因而少不了公共关系人员;光有 人员没有“脑袋”不行,因而少不了公共关系意识;公共 关系的主体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因而需要公共关系管理。 一般说来,社会组织团体在成为合格的公共关系主体的过 程中,总是首先需要接受公共关系意识,然后聘用公共关 系人员,最后进行公共关系管理。
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
二、公众及其特点
❖ 公众的群体性 ❖ 公众的同质性 ❖ 公众的相关性 ❖ 公众的多变性
三、公众的分类
1、根据公众与组织的所属关系分: 内部公众、外部公众
2、根据公众与组织发生关系时,公众涉 入事件的程度分: 非公众、潜在公众、知觉公众、行动公众
3、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程度分: 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
1、服从政府,与政府部门做好协调和沟通 2、企业的发展规划尽量符合政府的发展目 标 3、扩大组织在政府部门中的信誉和影响
媒介关系
需要:获得信息、保证信息真实、 被尊重、着眼于公众利益
1、尊重新闻界的职业特点 2、加强与新闻界的合作与联系 3、真实传播组织信息
社会组织的特点
1、组织具有一定数量的、较为固定的成员。(整体性) 2、组织具有特定的目标。(目的性) 3、组织具有实现目标的结构和手段。(系统性) 4、组织具有特定的功能,组织的功能依靠组织内部协调 运转,围绕组织的目标而实现。这种运行和实现有赖组 织面临的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 必然带来组织的相应改变。只有通过自身的动态运作, 组织才能实现其存在的意义——社会分工。(动态性) 5、成员组合在一起的基本框架不会轻易发生变化。
公共关系行为主体PPT课件
![公共关系行为主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87e16b581b6bd97f19eaca.png)
59
公关人员自我测评表
(一)性格 是否有幽默感? 是否性情中庸,和悦近人? 待人接物是否从容不迫? 能否来往于大庭广众之间而不畏怯? 是否有耐心? 是否有决心和毅力面对困境和挫折? 做事是否喜欢拟订计划? 思想是否敏捷? 是否健谈? 仪表是否动人
60
(二)品德 为人是否公道正派? 是否有明断事非的能力? 做事是否有良好的责任感和道德感? 是否认为集体利益胜过个人利益? 是否相信人性本善说? 是否关心他人,并赢得同事的信赖? 能否遵守诺言?
第四章 公共关系行为主体
1
案例导入
1.上海一家储蓄所因底楼维修,临时搬到楼上营业,便 在娄底张贴一张告示:因底楼维修,办理业务请登楼.上 到二楼又见一告示:二楼办理单位业务,个人储蓄请你再 登楼。倒了三楼还有一告示:尊敬的储户,你辛苦了。个 人储蓄在四楼,请你更上一层楼。结果在维修期间,储蓄
业务一点儿没收影响。
35
(3)高层领导直属型
即公关部处于整个组织系统中的第三个层次, 但作为一个第三级机构,它不隶属于哪一个二级 机构,而直属于组织的最高层领导。它可以较为 自由地与其他职能部门沟通,且具有相当的独立 性和自主权,直接介入决策,机构比较精简灵活。
总经理
人事部
财务部
生产部
公关部
销售部
36
这种模式相对比较合 理,便于发挥公关部门的 协调和参谋作用。
37
(4)公共关系协调委员会
当组织需要举办大型公关活动项目时,可设 立专项性、临时性的公共关系工作委员会。委员 会作为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机构,承担“总 调度”的责任。
公关协调委 员会还有另 外一个称呼: 领导小组!
38
39
吕 祖 善
40
公关人员自我测评表
(一)性格 是否有幽默感? 是否性情中庸,和悦近人? 待人接物是否从容不迫? 能否来往于大庭广众之间而不畏怯? 是否有耐心? 是否有决心和毅力面对困境和挫折? 做事是否喜欢拟订计划? 思想是否敏捷? 是否健谈? 仪表是否动人
60
(二)品德 为人是否公道正派? 是否有明断事非的能力? 做事是否有良好的责任感和道德感? 是否认为集体利益胜过个人利益? 是否相信人性本善说? 是否关心他人,并赢得同事的信赖? 能否遵守诺言?
第四章 公共关系行为主体
1
案例导入
1.上海一家储蓄所因底楼维修,临时搬到楼上营业,便 在娄底张贴一张告示:因底楼维修,办理业务请登楼.上 到二楼又见一告示:二楼办理单位业务,个人储蓄请你再 登楼。倒了三楼还有一告示:尊敬的储户,你辛苦了。个 人储蓄在四楼,请你更上一层楼。结果在维修期间,储蓄
业务一点儿没收影响。
35
(3)高层领导直属型
即公关部处于整个组织系统中的第三个层次, 但作为一个第三级机构,它不隶属于哪一个二级 机构,而直属于组织的最高层领导。它可以较为 自由地与其他职能部门沟通,且具有相当的独立 性和自主权,直接介入决策,机构比较精简灵活。
总经理
人事部
财务部
生产部
公关部
销售部
36
这种模式相对比较合 理,便于发挥公关部门的 协调和参谋作用。
37
(4)公共关系协调委员会
当组织需要举办大型公关活动项目时,可设 立专项性、临时性的公共关系工作委员会。委员 会作为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机构,承担“总 调度”的责任。
公关协调委 员会还有另 外一个称呼: 领导小组!
38
39
吕 祖 善
40
公共关系的客体PPT课件
![公共关系的客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9cdaa7b84ae45c3a358c56.png)
个契约式的营销网络体系
.
22
四、竞争者
• 竞争者指与企业争夺原材料或者市场份 额的同行业竞争对手
• 竞争者公众对企业的影响 ➢利益冲突 ➢追求卓越
.
23
竞争者公众管理的工作内容
• 公平竞争 • 重视友谊 • 寻求差异 • 专一化战略 • 合作竞争
.
24
五、金融
• 金融公众主要指与企业发生信贷业务的 银行。
公共关系学
第五章 公共关系客体
.
1
第五章 公共关系客体
• 第一节 公共关系环境 • 第二节 公众及其特征 • 第三节 公共关系内部公众 • 第四节 公共关系外部公众
.
2
学习目标
• 认识公共关系的环境,及其对组织的影 响
• 了解内部公众的重要性,掌握对内部公 众管理的工作内容
• 了解外部公众和他们的重要性,掌握对 外部公众管理的工作内容
.
3
第一节 公共关系环境
• 公共关系环境是指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 系工作时的周边环境,即指影响社会组 织运作的所有行为者和力量。
.
4
发展成为世界政治的主题
政治环境
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
公
经济因素对政治的影响力加强
共
关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系
经济环境
环
境
消费者维权运动的兴起
自然环境
文化环境
.
5
第二节 公众及其特征
.
13
第四节 公共关系外部公众
• 一、顾客 顾客,是指商业、服务业企业组织
的光顾者和产品及服务的购买者。在现 代社会,顾客概念的外延已经扩展。
.
14
顾客对组织的重要性
.
22
四、竞争者
• 竞争者指与企业争夺原材料或者市场份 额的同行业竞争对手
• 竞争者公众对企业的影响 ➢利益冲突 ➢追求卓越
.
23
竞争者公众管理的工作内容
• 公平竞争 • 重视友谊 • 寻求差异 • 专一化战略 • 合作竞争
.
24
五、金融
• 金融公众主要指与企业发生信贷业务的 银行。
公共关系学
第五章 公共关系客体
.
1
第五章 公共关系客体
• 第一节 公共关系环境 • 第二节 公众及其特征 • 第三节 公共关系内部公众 • 第四节 公共关系外部公众
.
2
学习目标
• 认识公共关系的环境,及其对组织的影 响
• 了解内部公众的重要性,掌握对内部公 众管理的工作内容
• 了解外部公众和他们的重要性,掌握对 外部公众管理的工作内容
.
3
第一节 公共关系环境
• 公共关系环境是指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 系工作时的周边环境,即指影响社会组 织运作的所有行为者和力量。
.
4
发展成为世界政治的主题
政治环境
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
公
经济因素对政治的影响力加强
共
关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系
经济环境
环
境
消费者维权运动的兴起
自然环境
文化环境
.
5
第二节 公众及其特征
.
13
第四节 公共关系外部公众
• 一、顾客 顾客,是指商业、服务业企业组织
的光顾者和产品及服务的购买者。在现 代社会,顾客概念的外延已经扩展。
.
14
顾客对组织的重要性
公共关系的客体(PPT 51张)
![公共关系的客体(PPT 51张)](https://img.taocdn.com/s3/m/a4b0415ef46527d3240ce08d.png)
织对外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根本保证。
S (4)内部公共关系能倡导平等、合理、亲密、富有活力的组织
文化和精神,并使之逐步完善、稳定,形成组织的风格、特色和 优良传统,以此来影响、熏陶和造就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组织成员, 为组织的长盛不衰提供内在的动力。
公共关系的过程:传播
S 三部曲——交流、沟通、劝说
公共关系传播
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
S 逆意公众指对组织的政策、行为或产品持否定意向和反对
态度的公众对象。
S 边缘公众则是指对组织持中间态度,观点和意向不明朗的
公众对象。
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将公众划分为四类: 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非公众是公共关系学的特殊概念,社会学中没有这个概 念。非公众指出在某组织的影响范围之中,但却与该组 织无关。其观点、态度和行为不受该组织的影响,也不 对该组织产生作用的公众。
使形象得到升华。应当说是得力于强烈的公关意识和及时
的公关举措。 “奥达克余”的做法是值得企业学习的,他 们对待自身的失误,树立了正确的态度: 亡羊补牢,向公 众表明解决问题的诚意,求得公众的谅解和合作,使失误 对组织形象产生的损坏减少到最低限度,并由被动变为主 动。
1.火速纠正失误,避免危机的发生。目的是要控制事态的发展,阻 止基泰丝这一知晓公众向行动公众转化,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火速赶到顾客处所,只是成功的一半,说服顾客改变态度,由 逆意公众转为顺意公众,才能取得这一攻关事态的最后成功。 3.除了副经理带随从和礼物表示赔礼道歉外,真正打动基泰丝的 是一份具体事态的调查表,即为寻找基泰丝而打的35次紧急电话的
S 这一切使基泰丝深受感动。她立即重写了新闻稿,题目叫
做《35次紧急电话》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机构和人员 《公共关系学》 教学课件(共135张PPT)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机构和人员 《公共关系学》 教学课件(共1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f34379148d7c1c709a14542.png)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zhǔtǐ)、机构 和人员 《公共关系学》 教学课件
第一页,共135页。
有寓意(yùyì)的故事
业务代表、行政职员和经理(jīnglǐ)一起去吃午餐。意外 发现一个古董油灯,他们摩擦油灯,一个精灵从一团烟 雾中蹦了出来!
精灵说:我通常都给别人3个愿望,所以给你们每个人 一人一个。
〔2〕社会组织的外部环境
社会组织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组织的生态环境和政治、 经济环境等。生态环境是指社会组织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 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地理位置等。社会文化环境包 括人口数量,年龄构成,人口的生理状况,文化水平等,主要由 一定的社会信念、习惯、风俗和群体心理等综合构成。自然环境 相对稳定,社会文化环境那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1.组织的环境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1〕社会组织的内部环境
社会组织的内部环境,包括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guān xì) 环境,组织内部的管理环境〔如:物流、信息流的管理〕及组织 外观环境〔如:厂容,厂貌等〕,其中人际关系(guān xì)〔又称 内部公共关系(guān xì)〕是社会组织内部最普通最重要的内部环 境,是内部环境建设的重点。协调组织各部门,科室之间的关系 (guān xì),各不同岗位成员之间的关系(guān xì),使组织内部 上上下下,全体成员都为组织目标的实现献计献策,是组织内部 环境建立的重要任务。
第十八页,共135页。
〔一〕公共关系部的根本职能
公共关系部是社会组织内部 自行设立(shèlì)的专门负责处理 公共关系事务的部门。一个企业、 公司、社会机构,如学校、医院、 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为内求 团结、外求开展、赢得声誉、得 到支持,而设立(shèlì)的专职公 共关系部门,或者叫公共关系部 (处、科)或者叫公关事务部、公
第一页,共135页。
有寓意(yùyì)的故事
业务代表、行政职员和经理(jīnglǐ)一起去吃午餐。意外 发现一个古董油灯,他们摩擦油灯,一个精灵从一团烟 雾中蹦了出来!
精灵说:我通常都给别人3个愿望,所以给你们每个人 一人一个。
〔2〕社会组织的外部环境
社会组织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组织的生态环境和政治、 经济环境等。生态环境是指社会组织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 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地理位置等。社会文化环境包 括人口数量,年龄构成,人口的生理状况,文化水平等,主要由 一定的社会信念、习惯、风俗和群体心理等综合构成。自然环境 相对稳定,社会文化环境那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1.组织的环境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1〕社会组织的内部环境
社会组织的内部环境,包括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guān xì) 环境,组织内部的管理环境〔如:物流、信息流的管理〕及组织 外观环境〔如:厂容,厂貌等〕,其中人际关系(guān xì)〔又称 内部公共关系(guān xì)〕是社会组织内部最普通最重要的内部环 境,是内部环境建设的重点。协调组织各部门,科室之间的关系 (guān xì),各不同岗位成员之间的关系(guān xì),使组织内部 上上下下,全体成员都为组织目标的实现献计献策,是组织内部 环境建立的重要任务。
第十八页,共135页。
〔一〕公共关系部的根本职能
公共关系部是社会组织内部 自行设立(shèlì)的专门负责处理 公共关系事务的部门。一个企业、 公司、社会机构,如学校、医院、 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为内求 团结、外求开展、赢得声誉、得 到支持,而设立(shèlì)的专职公 共关系部门,或者叫公共关系部 (处、科)或者叫公关事务部、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2.共同性。公众不是一盘散沙,而是具有某 种内在共同性的群体。譬如某种共同的利 益、共同的需求、共同的问题、共同的兴 趣、共同的背景等等。
3.相关性。一群人之所以成为某一组织的公 众,就是因为他们面临的共同点与该组织 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互动性。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4.多样性。公众的存在不是单一的,而是复 杂多样的。公众仅是个统称;不同的组织 有不同的公众;同一组织有不同的公众。
总经理
人事部
财务部 生产部
公关部
销售部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公关部具有较大的沟通权限,直接介入决策, 同时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机构比较 精简灵活。
美国设有公关部的企业有86%属于此种类型。 ⑷公共关系委员会:即由组织的主管领导牵头, 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的公关工作协调委员 会,统一指导和协调全局的公关活动,下设公共 关系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美国战时公共信息委员会”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有四种基本模式:
⑴部门隶属型:即公关部门附属于某个职 能部门。其模式如下图:
人事部
总经理 财务部 生产部
销售部 公关部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具体附属于哪一个部门,可视具体需要而定,一般 归于传播沟通业务较集中、较繁重的部门。 归于销售部门:强调其促销功能,突出了市场 关系和顾客关系,而容易忽略其他关系的公众对 象。 归于广告宣传部门:强调其宣传职能,利于开 展企业文化,确立企业精神,容易忽视公共关系 在分析公众、反馈信息、辅助决策、协调关系及 经营管理和促销方面的职能。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二.公众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公众不是单一的群体,而是与某一组织
运行有关的整体环境。任何组织的生存和 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公众环境。公众环境 与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不同,是指组织运 行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 的总和。因此组织公关部门要用全面系统 的观点来分析自己面临的公众。
⑵次要公众:是指那些对组织的生存和 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决定性意义的 公众对象。如:饭店和旅行社的散客等。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要注意的是,今天的次要公众或许就是 明天的首要公众,因此,公关主体不可忽 视对次要公众的尊重、礼遇。 公关活动中注意保证首要公众,兼顾次要 公众。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一、客体(公众)的基本含义 所谓客体就是指公众,就是与特定公共
关系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个人、群 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对 象的总称。
公众与人民(People)群众(The masses)人群(Crowd)的区别。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1.人民——政治学与历史学的概念,本质上是指一 切推动社会进步,顺应历史发展方向的人。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4.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分为: ⑴非公众:是指处在某组织的影响范围
之中,但却与该组织无关,其观点、态度 和行为不受该组织的影响,也不对该组织 产生作用的公众。
但这并不等于说非公众对组织毫无意义, 相反,这是一块极具开发价值的处女地, 应给予密切关注。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⑶边缘公众:则是指对组织持中间 态度,观点和意向不明朗的公众对象。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相对顺意和逆意两类公众来说,边缘公 众是绝大多数,是组织要花大力气去争取 的公众对象。引导他们成为顺意公众,防 止他们成为逆意公众。
在组织公关活动中要最大限度地扩大顺 意公众,争取中立公众,减少逆意公众。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经济利益,缺乏竞争的压力,推动其工作的主要 是使命感和道义上的责任感,因此往往容易忽略 自己的公众。如如政府机构、事业单位。
⑷独占性营利组织:这类组织追求经济利益, 但由于其产品或服务具有独占性,不存在市场竞 争的压力,因此容易产生违反公众利益的行为。 如医院,民航、铁路等。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2.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将公众区分为: ⑴顺意公众:指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
和产品持赞成意向和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 顺意公众是组织的依靠力量,也是组织
公共关系的重要对象。
⑵逆意公众:指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 和产品持否定意向和反对态度的公众对象。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公关主体应调查分析,找出逆意公 众产生敌意的原因,改变他们的对立 情绪。使其态度由对立到中立,最终 成为顺意公众。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总经理
人事部 财务部 生产部 销售部 公关部
这种类型的公关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和权利比 较高,反映了公关业务在组织中的独立性和重要 性。公关部门可直接参与最高层决策,并有足够 的职权去调动资源,协调关系,传播业务比较完 整。一般适用于较大的组织。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⑶高层领导直属型:即公关部处于整个组织系统中 的第三个层次,但作为一个第三级机构,它并不 隶属于哪一个二级机构,而是直属于组织的最高 层领导,直接向最高决策层和管理层负责。其模 式如下图:
5.变化性。公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 不同发展变化之中。任何组织所面对的公 众,其性质、构成、形式、心理、数量及 范围都会随着主体条件、客观环境的变化 而变化。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三、处理与公众关系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 2.公开性原则 3.长期性原则 4.科学性原则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⑶营业性组织:以其所有者、经营者 的利益为目标,其公众包括所有与其经营 业务相关的利益对象(如投资者、顾客、 供应商),如工矿企业、金融机构等。
⑷服务性组织:以特定的服务对象为 目标,并与资助者、协助者保持密切关系。 如学校、公立医院、社会福利机构等。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根据是否营利、是否竞争,可分为: ⑴竞争性非营利组织:没有明显的经济动机,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⑶效率较高。公关部作为常设机构,能够招之 即来,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效率较高。
⑷成本较低。便于控制预算和投入。
⑸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难以完全做 到客观公正。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公共关系:也被称作公众关系,因 此,“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一个 基本概念。正确理解公众的涵义,树 立正确的公众意识,对于科学地理解 和把握公共关系工作的实质具有指导 性意义。
(一)员工关系 员工关系是组织公共关系中最基本、最重 要的一类。 ⒈员工关系的基本任务有二: 一为培养员工对本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 二为创造和谐融洽的人事环境。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⒉如何做好员工公共关系: ⑴了解员工,承认和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 ⑵在组织领导和基层群众间建立正规联系渠
道。 ⑶对员工进行多种能力培训,开发潜力资源。 ⑷开展各种联谊、福利活动,以满足员工经
2.群众——社会学概念,泛指构成社会的芸芸众生。 和“人民”一词相近,但更宽泛,更具体,没有 鲜明的政治色彩。
3.人群——社会学概念,即指由人集结而成的群体, 具有偶然性和松散性缺乏内在的相关性和整体性。 这三个概念与“公众”一词有紧密的联系,也有 根本区别。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 二、公众的分类
• (二)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
⒈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在组织中的性质、地位和日常 工作 ⑴从工作性质上看,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传播性、 沟通性的。 ⑵地位: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部门在组 织总体中扮演一种“边缘”、“中介”的角色。 即处于决策部门与其他专业职能部门之间,以 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担负着建立联系、协调 沟通、咨询建议、策划组织、辅助服务等责任。
构成组织的一部分,但与组织有密切的联 系。
⒉内部公众:由组织的成员组成,承担 着组织中的不同角色,包括经理、雇员、 多种类型的支持者等。(有时特指雇员或 员工)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三)同一类型公众的再分类
⒈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可将公众区分为: ⑴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
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对象。如产品 的代理商,饭店的常客等。
⒊根据组织的价值取向,可将公众划分为: ⑴受欢迎的公众:是指完全迎合组织的
需要并主动对组织表示兴趣和沟通意向的 公众对象。
⑵不受欢迎的公众:是指违背组织的利 益和意愿,对组织构成潜在或现实威胁的 公众对象。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⑶被追求的公众:指符合组织的利益和需要, 但对组织不感兴趣、缺乏交往意愿的公众。 对于组织来说,与受欢迎的公众是一种 两厢情愿、一拍即合的关系;不受欢迎的 公众被看作“入侵者”,组织总是通过设 置障碍,将其拒之门外;与被追求的公众 是一种求之不得、难以如愿的关系,需制 定特殊的传播对策。
公共关系基础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一、组织 (一)组织的定义及分类 ⒈定义:社会组织是人们有计划、有组织 地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机构,它是公共关 系的主体。 ⒉分类: 根据建立组织的目的,社会组织可分为: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济需求以外的社交、尊重等方面的心理需 求。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 (二)消费者关系 消费者关系是组织外部公共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
• ⑵潜在公众:在组织所处的环境中,当某
个社会群体面临着由于组织行为而引起某 个共同问题,而他们本人尚未意识到问题 的存在,那么这个群体从公共关系角度来 看就是潜在公众。
⑶知晓公众:是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即公众 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 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 题的全部信息和解决办法,甚至已经开始向组织 提出有关的权益要求。
(一)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公众 (二)同一类组织有不同的公众
任何一个组织都不会只面对一种公众, 由于利益的相关点不同以及需求或问题的 性质、层次不同,一个组织面对着不同类 型的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