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文学读后感

合集下载

浅析高丽文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浅析高丽文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浅析高丽文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高丽时期是韩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文人学者对于理想社会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主要从高丽文人的角度出发,浅析高丽文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并列举以下九个提纲标题:1. 社会秩序的稳定高丽文人认为,理想社会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

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2. 德治政府的建设高丽文人认为,建设一个德治政府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必要条件。

只有领导者具备良好的德行与治理才能使整个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 土地制度的改革高丽文人认为,土地制度是决定社会组织与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必须实行合理的土地制度来保障人民的利益和权益。

4.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高丽文人重视文化传承与发展。

他们认为,保护民族文化,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民族精神,有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5. 教育制度的健全高丽文人认为,健全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精英人才,同时也可以帮助人民更好地认识和体验文化,并提升自我修养。

6. 社会公平与正义高丽文人渴望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他们认为,公正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基石。

7. 社会福利的优化高丽文人注意到贫困人民的需求和权利。

因此,他们努力提倡改善社会福利,并建立更好的社会保障体系。

8. 公益事业的发展高丽文人强调公益事业的发展。

他们认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也是人们奉献的一种方式。

9.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高丽文人注意到环境问题,在理想社会中,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提倡珍爱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高丽文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充满和谐、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由稳定的社会秩序、良好的政治制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构成。

这些条件使人民能够过上幸福、健康和富足的生活。

1. 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秩序的稳定是任何一个理想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只有社会秩序稳定,才能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正常运行。

浅析高丽文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浅析高丽文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浅析高丽文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浅析高丽文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在古代高丽时期,文人们对于理想社会的构想和设想是丰富多彩的。

他们相信,一个完美的社会应该是人人平等,公正公平,和谐共处,并且注重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浅析高丽文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并列举9个提纲标题。

提纲一:社会平等和公正高丽文人认为,社会平等和公正是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

他们主张消除阶级和种族的不平等,实现“天下大同”的境界。

他们倡导农耕文明和汉文化,追求道德和民族精神的完美结合。

提纲二:和谐共处高丽文人认为,和谐共处是理想社会的必要条件。

他们主张促进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神灵之间的和谐。

他们认为只有和谐共处,才能创造出一个幸福美好的社会。

提纲三:化解矛盾和纷争高丽文人认为,理想社会应该化解矛盾和纷争。

他们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调解和谈判来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

他们认为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避免冲突的恶果。

提纲四:清明政治高丽文人认为,清明的政治是理想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主张执政者执行公正合法的政策,不以权力腐败和贪污为手段,倡导政治道德和家风,确保社会治理的规范和透明。

提纲五:尊重人才和文化高丽文人主张尊重人才和文化。

他们认为,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必要条件。

在高丽时期,“文人”被视为社会道德和文化的守护者,他们不仅注重个人修养和自我提升,还致力于推动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提纲六:普及教育高丽文人主张普及教育。

他们认为,通过普及教育可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从而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他们认为教育是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抓手。

提纲七:关注弱势群体高丽文人主张关注弱势群体。

他们认为,理想社会不应该让任何一个群体受到歧视和剥削。

他们主张关心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

提纲八:文化多元性高丽文人主张文化多元性与交流,通过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吸取其他文化的长处,从中汲取所需的智慧和能量,在和谐共处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社会构想。

三十六计读后感

三十六计读后感

三十六计读后感三十六计读后感1常听人们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何为三十六计?怀着这样的好奇,假期里,在爸爸的指导下我读了《三十六计》这本书。

这是一部兵法和智谋的奇书,凝聚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战争经验,里面的每个计策都让我着迷。

很多事不一定都要靠武力来解决,也可以靠智慧。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计-—“无中生有”。

原文是:“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意思是指本来没有的东西却硬说有,形容凭空捏造。

汉代谋士东方朔就很好地利用了“无中生有”这个计策。

东方朔一开始不受汉武帝重视,他对自身的处境很不满。

为了改变这一处境,他利用宫中看马圈的侏儒,和“无中生有”这个计策,使汉武帝重新重用东方朔,任命为金马门待昭。

“无中生有”在现实生活中事例也有很多。

例如我们班上的某位同学故意把别人的东西弄坏,然后硬说是别人弄坏的,嫁祸于人,在同学之间制造不必要的矛盾,影响了同学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不对的。

“无中生有”对敌人可以使用,但在同学之间万万不能使用,否则会伤了和气,影响同学们的团结。

读《三十六计》这本奇书,使我增长了智慧,加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我受益匪浅。

三十六计读后感2《三十六计》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聪明;《三十六计》代表了古代人民的智慧成果,也是战国时期常用的计策。

《三十六计》顾名思义,是指三十六个计策。

其中第一个计策是“瞒天过海”,意思就是古代的天是指天子,即皇上,也就是瞒着皇上过大海,因为皇上晕船,因此一位大将把皇上骗到房子里,其实那个房子就是一条大船,就这样,不知不觉中,皇上就安然度过了大海。

电影《赤壁》中的“草船借箭”也是《三十六计》中的计策。

它主要讲述了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身高出一筹,便心怀嫉妒,甚至一心想将诸葛亮置于死地。

他以军中缺箭为名,心生一计,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然而,聪明的诸葛亮却趁着大雾,用草船向曹营“借”了十万支箭,提前完成了任务,使周瑜的阴谋彻底失败。

朝鲜王朝官修《高丽史》

朝鲜王朝官修《高丽史》

朝鲜王朝官修《高丽史》在朝鲜王朝时期,一部关于高丽历史的官方编纂史书——《高丽史》应运而生。

这部史书是朝鲜王朝官修的重要成果,也是研究高丽历史、文化、地理的重要资料之一。

编纂《高丽史》的历史背景十分复杂,涉及政治、文化、地理等多个方面。

它的编纂历程十分艰辛,参与者们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磨难。

然而,这部史书的出现对于了解高丽历史以及研究东亚文化圈的历史文化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高丽史》的历史背景、编纂过程、内容、价值和影响,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部史书的重要性。

《高丽史》是朝鲜王朝在15世纪官修的一部关于高丽历史的正史,也是朝鲜王朝时期最为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

该史书分为100卷,包括高丽从开国到高丽亡国的整个历史,详细地记录了高丽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朝鲜王朝在15世纪官修《高丽史》的背景与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高丽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其历史深厚,文化独特,对于朝鲜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编写一部关于高丽历史的正史,对于朝鲜王朝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朝鲜王朝当时正处于建立国家的初期,为了确立自身的国家地位和政治权威,需要有一部权威的历史文献来证明其历史渊源和国家实力。

因此,朝鲜王朝在15世纪开始编修《高丽史》,以此来证明其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和实力。

《高丽史》的编写历时二十多年,由当时朝鲜王朝最杰出的学者和历史学家参与。

这部史书既是高丽历史的集大成者,也是朝鲜王朝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丽史》记录了高丽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研究高丽王朝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同时,《高丽史》也是朝鲜王朝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资料。

《高丽史》被誉为东北亚地区最早的编年史之一。

该书共分100卷,记述了高丽王朝(918年-1392年)的历史,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

韩国文学概况

韩国文学概况

韩国文学朝鲜文学概述朝鲜文学的成文作品,约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

在此之前,已经流传着古代神话传说和口头歌谣。

其原始艺术活动,见于中国的《史记》、《汉书》、《三国志》和朝鲜的《三国史记》、《三国遗事》等史书中,内容大抵同祭祀和农功事毕的欢庆活动相结合,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产活动和原始宗教信仰。

现存最古老的四言诗《箜篌引》和《迎神歌》,可能是使用文字后记录的口头歌谣。

《箜篌引》出自中国汉乐府,据西晋人崔豹《古今注》的记述,被认为是古朝鲜人所作。

朝鲜最古老的神话传说,以《檀君神话》为代表,叙述神人檀君建立古朝鲜国的故事。

朝鲜传入汉文后,始有书写文学。

近两千年来,他们借用汉字书写官方文书,著书立说,进行文学创作。

1444年,李朝世宗时创制了朝鲜文字,国语文学日渐普及,至李朝末期,汉文文学始趋衰微,终于为国语文学所代替。

朝鲜文学分以下4个时期。

三国时期的文学1世纪前后,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

朝鲜史学界一般都认为此时已进入封建社会。

三国之间,相互攻伐,战争频仍,至7世纪由新罗实现了统一半岛。

后又有后三国的纷争。

10世纪初,高丽王朝兴起,建立了稳固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儒、释、道三教都传入三国。

佛教在新罗最盛,并创造出灿烂的佛教文化。

但影响最大的,仍然是儒家思想。

高句丽首先使用汉文。

她保有最早的四言诗《黄鸟歌》;后又有定法师的《孤石》和乙支文德的《遣隋将宇仲文》等五言诗。

其他著作方面,高句丽还有前后两次的史书《留记》和《新集》(已佚)的编纂。

百济的文化也很发达。

285 年,学者王仁东渡日本讲授《论语》,第一次把儒学和汉文传到日本。

4世纪,学者高兴著国史《书记》。

百济除成忠的《狱中上书》和兴首的《上义慈王文》个别文章外,没有多少文学作品留给后世,连古老的《书记》一书也早已泯灭不存了。

新罗在统一半岛之后,出现强首、金仁问、金大问、良图、薛聪、慧超等散文家和崔致远、王巨仁、朴仁范、崔匡等诗人。

他们的著作多数只存其名,书已失传。

《全氵现文询》读后感

《全氵现文询》读后感

《全氵现文询》读后感
《全氵现文询》是一本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书籍。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文化和历史的独特解读,以及对于人类命运和生活意义的深刻思考。

这本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文明起源到现代的社会变革,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通过对文化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本质和存在意义,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惑。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文化多元性和包容性的重视。

作者通过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的描述,展现了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和相互影响,呼吁人们要尊重和保护各种文化形式,避免文化的同质化和碎片化。

只有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人类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进步。

除此之外,我还深受作者对于人类命运和生活意义的思考所感动。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回顾,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引导读者思考自己的生命轨迹和人生目标。

通过对文化的反思和人类命运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处境和选择,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总的来说,读完《全氵现文询》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文化视野,也启发了我对于人类命运和生活意义的思考。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共同探讨人类文明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愿我们能够在文化的交流和对话中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

高濑舟读后感

高濑舟读后感

高濑舟读后感《高濑舟》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文学技巧而著称。

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高濑舟的一生,揭示了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以及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的交织。

读完《高濑舟》,我深受触动,对人生、对历史、对文化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高濑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人物。

他出身于一个传统的武士家庭,但却对武士道和家族的传统并不感兴趣。

他渴望自由和个性的表达,却又被束缚在家族的责任和传统的规范中。

他对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但却在现实中屡屡受挫。

在这些矛盾和挣扎中,高濑舟不断地追问自己的人生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最终走上了一条孤独而又悲壮的道路。

小说通过高濑舟的一生,展现了日本近代文化的变革和传统的冲突。

高濑舟所处的时代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动荡时期,传统的武士道和封建制度正在被现代文明所冲击和颠覆。

高濑舟身处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中,他的命运也受到了这些变革的影响。

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不断地寻求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小说通过高濑舟的命运,深刻地揭示了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这些冲突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通过对高濑舟的一生的描写,小说还对日本传统文化和精神世界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高濑舟是一个充满了日本传统文化和精神追求的人物,他对自由、爱情、艺术等都有着执着的追求。

小说通过对他的一生的描写,展现了日本传统文化对个人生活和命运的影响。

同时,小说也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局限性和不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揭示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高濑舟》是一部充满了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的作品,它通过对一个人物的一生的描写,深刻地探讨了人生、历史、文化等重大议题。

读完这部小说,我对日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有了新的认识。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思想的力作,它给予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思考和探讨这些问题,努力寻求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韩国近现代文学史读后感2000字

韩国近现代文学史读后感2000字

韩国近现代文学史读后感2000字韩国的现代文学则是在实行现代化的进程中与西方文化接触而发展起来的。

从西方传入韩国的不仅有基督教思想,而且还有众多的艺术潮流和影响。

随着"新教育"和"国语与文学运动"的发展,过去一向代表统治阶级文化的汉文书写系统便失去了它以往所具有的社会文化作用。

新罗的"乡歌"标志着韩国文学中一种独特诗歌体裁的兴起。

"乡歌"是以汉字的音和义记录的韩语诗歌,保存于《三国遗事》一书中的此种诗歌共有14首。

高丽时期文学的特征是更多地使用汉字、"乡歌"的消失,以及"高丽歌谣"的出现并以口头文学的形式一直流传至朝鲜时期。

朝鲜时代早期创建的韩文字母是韩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乐章,例如《龙飞御天歌》,均用韩文字母记录。

"时调"是朝鲜时代诗歌的代表。

"时调"的诗歌形式确立于高丽后期,但在朝鲜时代以宋代理学为主导的新的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下进一步繁荣昌盛。

朝鲜时代另一种诗歌形式是"歌辞"。

"歌辞"不限于抒发个人的情感,还常常包含警世劝善的内容。

韩国最初的古典小说是金时习用汉字写的《金鳌新话》和许筠用韩文字母写的《洪吉童传》。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文字母的应用日益广泛,促进了韩国语言、文学的成长和发展。

韩国的现代文学是在朝鲜王朝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西方新思想的传入的背景下形成的。

作为韩国现代文学的形式," 唱歌"(新体歌)和"新体诗"被誉为新的诗歌形式。

花的普遍本质。

这种态度主要是象征主义的,重点始终放在内心世界的景物上。

至今这依然是韩国传统的核心。

韩国初期的诗由两个方面组成:祭祀歌和作为劳作时的号子而唱的歌。

这些歌全都伴随有音乐和舞蹈。

可惜的是,在汉字传统以前韩国尚未无书写系统。

试论高丽朝赋文学创作

试论高丽朝赋文学创作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李穑的而李奎报的祖江赋则更加注重书写性情其中虽观鱼台小赋并序是一篇相当成熟的作品即使比然也有对于结构的展现但是这种结构构造追求的之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也不遑多让这是对事物本身的贴切描绘并且其文中的结构也是说明以李穑为代表的高丽文人在文赋的学习和创作为表现作者的性情服务的这与郭璞的江赋和木上已非常纯熟
2 0 1 3年 6 月
延边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Ya n b i a n U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J u n . 2 0 1 3
Vo 1 . 4 6 No . 3
记》 、 《 春 秋左 氏传 》 、 《 文选 》 、 分 而为之 业 。博士 若助
教一 人 , 或 以《 礼记 》 、 《 周易》 、 《 论语 》 、 《 孝经》 、 或 以
《 春 秋 左 氏传 》 、 《 毛诗 》 、 《 论 语》 、 《 孝经》 、 或 以《 尚
书》 、 《 论语》 、 《 孝经 》 、 《 文选 》 教授 之 。 ’ , [ z ] 从这 些 记载

高丽朝 文 人接 受赋体 文 学的 路径
从 现 存 的 文献 资 料 来 看 , 韩 国古 代 最 早 的 一篇 赋 是新 罗 晚期崔 致 远 创作 的《 咏晓》 , 这 篇赋 主要 描
经》 者为 下 。若博 通 五经 、 三史 、 诸子 百家 书者 、 超擢
用之。 . E 2 3 “ 教授 之 法 以《 周易》 、 《 尚书 》 、 《 毛诗 》 、 《 礼
关键词 : 高丽朝 ; 赋; 审 美特 征
中图 分 类 号 : I 1 0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3 3 1 1 ( 2 0 1 3 ) 0 3 —0 0 3 9 —0 8

阿千郁达夫读后感

阿千郁达夫读后感

郁达夫的散文、游记给人一种朦胧的艺术美感。

清新淡雅的文风不仅仅是在给人以引导,更是在营
造一种山水文人的氛围,因此引人入胜的不单单只有景色的迤逦,还有陶雅情操的高丽。

他不注重于一板一眼的描绘,不拘泥于文体的种种限制及格式,追求的是意境。

他善于烘托气氛、
以动写静,同时融入了自己的主观色彩。

在《钓台的春昼》中,作者在遭通缉时,更是在一个“断魂时节”游山玩水,不免会夹杂着一些苦闷与忧郁,而夜幕中得桐君山正是映照了作者的心境,歪斜的亭子,芜杂的枣木及废园残瓦无不都纳入了颓乏之感。

而《故都的秋》则是江南与北国的秋进行比较,更加突出了北京的秋味之浓。

作者在悲秋上实则投入的是一种感情上的“味”,牵牛花、槐树、果树及秋雨,其中的悲凉、萧索,更是被多人认为是一种消极思想,其实,这正反映了作者内心对现实的不满却又无力改变的矛盾感,所以作者才会去探索,再次去认识世界。

作者的语言富有韵味和节奏,在《怀鲁迅》—文中部分采用短句的形式,白描的手法,使读者仿佛
能听到作者的足音,看到作者悲痛的面容,使人物的形象鲜活展现在眼前。

作者写的悼文,但没有与一般的悼文沦为同一形式,因此,与其说是一篇悼文,还不如说是一篇号召民众对日宣战的檄文。

同样的,在《国与家》中,小与大的对比,感性与理智的冲突下,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明“匈奴未灭,家于何有”的观点,朴素而又强烈,显示了作者的凛然正气的风度及文人的多愁善感。

郁达夫的散文集风景阅历,人生百态,爱国情怀与一体,深切地表达了一个
活在当时中国的热血青年的殷切希望。

由《燕行录》中使元高丽文臣的诗作看其中国文化印象

由《燕行录》中使元高丽文臣的诗作看其中国文化印象
1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From the " Diary of Visiting Beijing " manipulation Yuan Korea Fumiomi ’ s poems impressed to see Chinese Culture
Abstract After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hirteenth century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Yuan dynasty vassal relations with Korea, the Korean ambassador to China Fumiomi series of poems made during the "Yanxinglu" in the newly admitted they lived in China, we can see that Korea Fumiomi on the Yuan China's cultural impression. Among these are the Mongolian Yuan Central Plains major historical events of this particular complex emotions, but also to China scenery sceneryyand profound cultural appreciation and recognition.
2、选题依据
本文站在文化交流的角度,以元代初年出使中国的代表人物——高丽使元文臣李 承休、李齐贤等人为着眼点,从东亚儒家文化圈这一大视角,以使元高丽文臣的文学 作品为线索,勾勒出当时高丽士大夫眼中的中国以及他们的出使行谊与内心世界,尤 其是他们挥之不尽的天朝情节和“车书本一家”的文化同源意识。借着旁观者的视角 尽力映画出当时元代中国社会的新变化。尤其是元朝建立后蒙古民族必然在文化习俗 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对中原形成冲击,其中有些是正常的民族融合结果,有些却是政治 压迫的产物。通过高丽文人笔下的所见所闻,我们可以从旁证的角度发现许多中原文 人不敢直接表达的新信息。从侧面印证出当时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的变化,填补学 术界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状态。同时在当今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如中日韩经济 合作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亦希望对处在此种背景下所进行的中国社会、文化发展

汉江南岸的日夜宿读后感

汉江南岸的日夜宿读后感

汉江南岸的日夜宿读后感《汉江南岸的日夜宿》在我心中久久回荡。

主要讲了一个年轻作家与两位老大爷之间的故事,他们老少三代住在韩国汉江边上小岛上几十年,依旧亲密如初;也许在你眼里,他们就像老夫妻俩一样生活着,可他们又早已成为知音朋友,互相扶持度过余下几十年的晚景时光。

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耐人寻味的书,对文化不太精通的我来说理解难度系数较高。

“汉江南岸”到底指什么呢?以我愚钝的脑瓜子怎能揣测出作者深层含义,还是自己理解去吧!有些问题只需想象即可得到满足,但有些东西却只能靠行动才会领悟….凡事都靠不了推敲、想象和缘分来完成。

在此,便给了它自由发挥创造空间,依此而简单粗略地记录自己所感受到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讲述—.欣赏(比喻、拟物)—分析—总结—学习—掌握。

第四课开始便很详细阐释了每种修辞手法,令我脑容量更加充实无法忽视一篇极具创意、阐述明晰的好书---.-从头至尾阅读这本书,直至研究透彻,真正理解到其语言表达背后隐藏的境界。

阅读理解是门很严格的功课,背诵教材条目,死板教师滔滔不绝做口诀我现在看来就像听天书一般。

所以试着跳出框架想办法在一个宽阔的平台去自由翱翔,尽情发散思维灵魂飞跃真的奇妙无比。

就像瑞士钟表一样打破惯性运转轨道到另外一个新世界,当然这个崭新的角落里新生不一定美好。

既然,何苦画地为牢把两点连接的线当成密码再来认识繁琐复杂的美德七君子呢?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耐人寻味的书,但愿各位青年女子得其借鉴和启示。

跟我一起体验人生的经历故事吧!望着窗外碧绿的河水,明亮柔和的阳光照射进舱内,暖洋洋地让人昏睡。

我猛地惊醒,身旁有人吗?看清眼前状况后急忙掏出食指放入嘴唇里咬破、吹匀.是把手机连在电话线了吧…不对劲啊,只穿了汗衫、 t 恤短裤睡衣的我随便拿双毛巾包裹大腿抬脚向船员走去。

游客的声音:大叔我坐船快二十分钟了吧!大叔工作过于劳累提议我去另外的舱休息二十五分钟。

突兀安静话语立刻被打断,啊!迷糊睁眼嘴中送点头谢“大叔,麻烦您老人家跑来一趟呗!好多乘客都来找啦。

读书心得——高丽《训要十条》引《尚书》方法及其政治意识docx

读书心得——高丽《训要十条》引《尚书》方法及其政治意识docx

读书心得——高丽《训要十条》引《尚书》方法及其政治意识一、《尚书》对高丽朝《训要十条》的影响《尚书》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清代大儒段玉裁在《古文尚书撰异》里说:“经惟《尚书》最尊。

”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堪称中华文化乃至东亚文化的源头典籍,在朝鲜半岛的政治思想等方面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据考,《,《尚书》在朝鲜的三国时期(新罗、百济、高句丽时代)传入朝鲜半岛,之后长期被作为政治教科书使用。

如高句丽在公元372 年设立“太学”和“扃堂”,招收地方贵族和平民子弟,教授儒家经典。

作为中国古代儒家五经之一的《尚书》,已然成为了朝鲜民众学习儒家思想的必备书籍,对后来高丽王朝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深受《尚书》影响的诸多朝鲜半岛文本之中,《,《训要十条》是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训要十条》又称《十训要》,是高丽太祖王建在临终前一个月,将朴述熙将军请到身边,用遗言的口气给后世子孙及王室大臣传达的立国思想,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雄才伟略的帝王对后世子孙的训诫。

《训要十条》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与佛教相关内容(第1 条、第6 条);与风水图谶相关内容(第2 条、第5 条、第8 条);与儒家思想相关内容(第3 条、第7 条、第9 条、第10 条);与古老传统相关内容(第4 条、第6 条),其中与儒家思想相关内容最多。

《尚书》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多数篇目记载了君王的文告和君臣之间的谈话内容,大部分内容与政史有关,是历代圣君贤王治政之圭臬。

而《训要十条》是高丽的政治纲领,体现了高丽太祖王建的治政思想,因此《训要十条》中多处引用《尚书》的“事”和“辞”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中国上古时期的各个朝代,尤其是周朝建立初期,周公辅佐年幼的成王解决了“内忧外患”的困境,创造了800 年的辉煌历史,与王建时代高丽王朝的国情极为相似,因此可以说周朝初期的国策对王建时代高丽王朝的君臣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可见《尚书》对《训要十条》的影响既直接又有深度。

《高丽之星》读后感

《高丽之星》读后感

《高丽之星》读后感《高丽之星》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高丽的成长历程,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在困境中坚持追求梦想的故事。

小说以高丽为中心展开,通过她的眼睛,读者看到了一个残酷而真实的世界,也看到了希望和温暖。

高丽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母早逝,她和妹妹相依为命。

面对生活的困境,高丽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坚强地面对。

她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

在大学里,她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她从未退缩,继续努力前行。

最终,她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成功的职业女性。

通过高丽的故事,作者向读者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梦想。

高丽的坚持和努力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成功和幸福,也激励了身边的人,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和可能性。

除了高丽的故事,小说还通过其他人物的命运展现了社会的残酷和不公。

在这个世界上,贫富差距巨大,弱肉强食的现实让人心寒。

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高丽的坚持和努力显得格外可贵。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即使身处逆境,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通过阅读《高丽之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和珍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要实现这些梦想,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

只有不断前行,不断努力,才能在生活的舞台上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总的来说,读完《高丽之星》,我深受启发。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残酷,也让我看到了希望和温暖。

通过高丽的故事,我学会了坚持和努力,学会了用行动去实现梦想。

希望每个人都能像高丽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坚定地走向成功的道路。

愿我们都成为自己生命中的“高丽之星”,照亮前行的路途,闪耀人生的光芒。

中学生文萃读后感

中学生文萃读后感

中学生文萃读后感
在读完《中学生文萃》后,我深受启发,对文学有了更深的理
解和热爱。

这本书收录了许多优秀的中学生作文,其中有感人至深
的散文,有富有想象力的小说,还有充满智慧的议论文,每一篇都
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篇散文《雨巷》,作者以细腻的
笔触描绘了雨巷的景象,让我仿佛置身其中。

在雨巷中,作者看到
了人们的生活百态,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常和变化。

这篇散文让我明
白了文学的力量,它能够将平凡的事物赋予生命,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另外一篇小说《梦幻花园》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讲
述了一个普通女孩在梦中进入了一个神秘的花园,遇到了各种奇幻
的事物。

通过这个故事,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追求,也让我明白了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文学能够让我们逃离现实
的束缚,进入一个充满奇迹和想象的世界。

除了散文和小说,这本书还收录了一些优秀的议论文,其中有
一篇《我的理想》深深地触动了我。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于理想的
追求和对于未来的向往。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让我明白了
理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通过阅读《中学生文萃》,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优秀的写作技巧,还感受到了文学作品的魅力。

它让我明白了文学作品能够给人带来
情感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满足,也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
的写作水平,也会多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让自己在文学的海洋
中遨游。

读后感高从文范文

读后感高从文范文

文学作品一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古代的诗词、小说,还是现代的文艺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美学价值。

而在众多的文学体裁中,高级文学作品则显得格外珍贵,它们不仅具有卓越的文学功底和表现力,更能够给人们带来深入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最近,我读了一篇高级文学作品,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力量。

这篇作品叫做《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是一个长篇的家族史诗,围绕着美国南方一个家族的兴衰历程展开,其中有爱情、婚姻、友情、仇恨、战争、奋斗等各种人生汇成的情感元素,给读者带来极为深刻的情感冲击。

在这部小说中,我最为欣赏的是作者对于每一个角色都非常细致入微的刻画。

无论是主角斯嘉丽·奥哈拉,还是霍勒斯·威尔克斯、爱灵顿·巴特勒、梅兰妮和艾希礼等配角,作者都对他们的性格、心理和生活经历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刻画得栩栩如生。

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内心世界,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碰撞生动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元。

同时,这篇小说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文学功底和表现力。

玛格丽特·米切尔的语言富有诗意、色彩独特,她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隐喻、象征等,使得小说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和感染力。

在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似乎能够看到南方的草原、农田和河流,感受到一个家族的风云历程和人生沉浮。

作者的文字非常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以愉悦和舒适。

除了对于角色的刻画和语言的运用,这部小说还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说中的主人公斯嘉丽在生活中充满了奋斗和冒险的精神,她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变化,在逆境中不畏艰险、不屈不挠,最终取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种乐观向上、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让我感到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可以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最终获得成功与幸福。

《飘》这部小说是一部令人心悦诚服、读后感深的高级文学作品。

它以细腻入微的刻画、如诗如画的语言和深刻的人生思考,倾情展示了一个家族的历史和一个时代的风云,让读者得到了深刻而持久的震撼和感动。

从高丽发展中思索我们的文化(初中作文)

从高丽发展中思索我们的文化(初中作文)

从高丽发展中思索我们的文化
高丽,也就是所说的韩国。

这个国家的人以跳舞唱歌著名,但这样的一个国家却是我天朝最大的威胁。

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国家是如何发展为我天朝威胁的。

过去
话说那高丽人,从大唐时起,他们看我天朝地大物博,又有千万大军,甘拜下风,自认当个中国的小弟,也就是藩属国。

自从高丽人有了这个靠山,就有些飘飘然了,非要惹倭寇,结果丰臣吉秀怒了几个月就把高丽灭了。

当时的高丽国王就带着一百个仆人灰溜溜跑进辽宁,后来中国出兵,才把倭寇打跑。

可到晚清时,高丽见中国不行了,就恬不知耻的不认中国这个大哥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高丽换了副马甲,这副马甲叫大韩民国,他也找了新的大哥叫美利坚。

就好似一只狼与一只狈的关系。

这次高丽与他的新大哥把矛头直指中国,不过中国这位老大哥
也不是吃干饭的,五战五捷,让高丽大吃一惊,后来一段时间,高丽也不敢怎么样了。

现在
谈起现在,我心里更是五味俱全,其中也有一些对祖国的忧愁。

高丽人发挥了他们的天赋,通过一些歌手、电视剧等对我们进行了一场巨大的文化侵略。

我身边的人等开始疯狂迷恋韩星,甚至还整天喊
着:“欧巴~欧巴~思密达。

”!我不由自主的思索: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去哪儿了?恐怕将已被国人淡忘了。

更有甚者,说李白、孔子是他们高丽国家的人,端午节也是他们国家的!
未来
未来怎样主要是靠自己决定,我们能否把握自己,全都靠国民自身素质了。

希望国民多去关注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挖掘其中的精华,滋养我们的精神,把国粹发扬光大,使国家强盛、繁荣!。

高丽朝文学苏轼诗文消融

高丽朝文学苏轼诗文消融

高丽朝文学苏轼诗文消融高丽朝文学苏轼诗文消融高丽朝文学对苏轼诗文的消融,是中朝文学交流的有力见证,在中朝文学交流史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

高丽朝文学苏轼诗文消融韩国古典文学是韩国古代文化的结晶,与中国古代文化和古典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高丽王朝时期,正是中国北宋时期,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十分密切。

高丽国曾多次派人去宋购置书籍,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的作品传播到高丽,并深受高丽文人的喜爱,由此汉文文学成长壮大起来,古代诗歌和古文创作领域都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如金富轼、僧一然、李奎报、李齐贤等。

他们都受到了中国古典名家的影响,尤其是宋代苏轼。

苏轼(1037—1101),字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在诗词、散文、诗论、书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苏轼的文学作品,不仅对中国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朝鲜古典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如高丽初年出使过宋朝的高丽使臣金瑾,敬佩苏轼、苏辙的文才,给自己的两个儿子起名为金富轼、金富辙,而金富轼即为朝鲜第一部史书《三国史记》的作者。

高丽文人对苏轼的推崇由此可见一斑。

高丽朝文学对苏轼诗文的消融是多方面的,最为突出的方面表现在,高丽诗歌理论对苏轼诗文的消融与文学作品对苏轼诗文的消融两个方面。

一、高丽朝诗歌理论对苏轼诗文的消融高丽朝的诗歌理论十分丰富,出现了多位诗歌理论大家,如李仁老、崔滋、李奎报等。

诗论家崔滋(1188-1260),其诗论集中体现在《补闲集》中,该书在高丽诗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评价本国诗人时,多与中国诗人诗作相比较。

《补闲集》有关苏轼的评论有三则,颇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

第一则诗话,崔滋指出高丽朝文坛学习苏轼的整体趋势及之所以学习苏轼的原因:“近世尚东坡,盖爱其气韵豪迈,意深言富,用事恢博,庶几效其体也。

”第二则诗话,崔滋指出诗论家李仁老(字眉叟)、大诗人李奎报(谥号文顺)的师承渊源:“林先生椿赠李眉叟书云:‘仆与吾子虽未读东坡,往往句法已略知似矣,岂非得于中者訚与之合?’今观眉叟诗,或有七字五字从东坡集来;观文顺公诗,无四五字夺东坡诗,其豪迈之气,富瞻之体,直与东坡吻合。

隋讨高丽读后感

隋讨高丽读后感

隋讨高丽读后感
读了这部小说,对于隋炀帝这个皇帝实在不知道如何评价。

在隋文帝一统南北之后,休养生息的隋朝伴随着的是开皇盛世的建立。

在过了几年安稳日子之后,雄才大略的隋炀帝成为了隋朝的第二位皇帝。

剖析而论,隋炀帝的建洛阳,修运河,开科举,修长城都是对后世有着巨大贡献的行为。

但是他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民力凋敝,不可能同时进行多项大工程的事实。

其中的一项征伐高丽,更是直接点燃了杨玄感等人的起义,导致隋朝崩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高丽文学有感
张洋(장양) 0903120090956
在阅读完三本有关高丽文学的参考书籍之后,我对高丽文学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到高丽文学为后来朝鲜文学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通过文学作品也对高丽的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

还了解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历史现象,下面就由我一一详细说明吧。

首先,高丽文化崇尚“唐风”。

可以通过大约五个方面来体现:
一、很多高丽时期的文学作品的原型源自于中国唐宋时期的文人作品,但这些作品有些本土化,有些则在原作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和发展,。

如:《首插石楠》的原型就来自于中国的《幽明路》中的《庞阿》和《卖胡椒女子》,但是巧妙地将两则故事揉入一个故事中,而《崔志远》从内容到形式直接受到《游仙窟》的影响和启迪,但是将“仙窟”变成了“坟墓”。

二、推崇佛教,佛教类型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

如:《心火烧塔》不仅反应当时高丽上层阶级最高统治者的女王信仰佛教,而且故事本身就是受佛经《大智度论》中的故事影响,又如,出现“美女与高僧”主题的故事,宣扬佛教要想修道成佛就得遵守佛家清规戒律的思想,再如,《善律还生》包含了佛教积善行德的思想和因果报应论,还出现了僧侣的传记----《海东高僧传》;
三、由于崔志远本身的特殊身份,出现大量关于他的作品。

高丽时期为了学习唐朝的文化、制度,向中国派遣了大批遣唐“留学生”(由于不清楚留学生这个词汇是否在当时就产生,所以用引号将其标识),而其中著名的就是崔志远,他在中国参加了科举并且一举及第,也结识了不少中国的文人雅士,他为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高丽文学中出现崔致远的人物形象并讲述他在唐朝发生的奇闻异事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儒家文化思想的渗入。

出现了“孝女”“孝子”题材的故事,且这些故事往往与中国的同类故事有着渊源。

如:《向的舍知割股供亲》中的“割股供亲”故事母题就是来源于“介之推传说”,而《孙顺埋儿》也是直接受《郭巨》的影响等等。

五、文章中大量应用中国名人名事。

尤其是假传中大量使用中国典籍。

文体上也是仿效中国使用骈文,也采用“引诗入小说”,韵散相间。

其次,高丽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本土民间故事。

大致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名人列传,主要记述名人轶事、名人的丰功伟业,如《温达传》,另一部分则是有关平民老百姓的传(韩国大多文学作品书名均以“传”结尾,但仔细打量的话与中国“传”的概念有差别),这类作品则大多是宣扬封建社会道德,如《都弥传》是宣扬一女不事二夫的封建道德观念。

还有一类特别的文学类型------寓言,我个人对这部分最有兴趣,故事也许简短了些,可是内涵确实可以无限延伸拓展的。

最后,有一些好奇不解之处,希望老师可能帮忙解答一下。

一、高丽时期出现了“王”如善德女王、真德女王等,为什么会有女王诞生?与欧美国家女王有差异?有的话,是什么?
二、通过《居陀知》我了解到之前韩国并不知道“龙”,既然中国的图腾是龙,难么韩国呢?还有那时期君主的朝服上是不是就没有龙的图案?在电视剧中发现进入朝鲜后,君主的朝服上就有龙的图案,那么是由于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附带一个小问题,王朝服上的龙是几爪?
三、《三国史记》是由高丽时期官方主导编撰的纪传体史书,主要是借鉴司马迁的《史记》,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编年体的《资治通鉴》,为什么没有采用编年体编撰而是采用纪传体?
四、《三国史记》中大部分的篇章都是记录新罗的历史,对百济和高句丽的则相对较少。

会不会是由于最后由新罗统一三国建立高丽,所以在编撰三国史书是略有偏颇,不客观公正之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