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整理_人文地理学(按题型顺序)
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考研期间,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真题及其答案,对于备考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及其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城市与乡村的对比1. 请简要阐述城市与乡村的区别。
答案:城市和乡村是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形态,它们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城市是人口集中、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的地区,人们在城市中找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和生活便利;乡村是人口分散、农业主导、生活简单的地区,人们在乡村中享受更多的自然资源和清新环境。
2. 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存在哪些差异?答案: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路径存在明显的差异。
城市发展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导,经济快速增长、人口迅速增多、建设规模扩大;乡村发展以农业和农村工业化为主导,经济增长相对缓慢、人口流失严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此外,城市和乡村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也存在明显差异。
二、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1. 请简述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答案: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迁移行为,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人口迁移加速了城市人口的增长,提高了城市的消费能力和市场规模;其次,人口迁移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还有,人口迁移还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丰富了城市的多元文化。
2. 请简要介绍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
答案: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迁移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
目前,中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有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迁移和城市间的居民流动。
农民工迁移主要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他们在城市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城市居民流动则主要受到教育、就业、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三、城市居民生活质量1. 请简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内涵。
答案: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是指城市居民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的生活状况。
物质层面主要包括收入水平、住房条件、就业机会等;精神层面主要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素质。
地理学考研真题集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理学概论一、概念解释节理降水变率径流摸数群落演替行为空间地理物象人地相关论首位城市法则二、简答1 解释地球公转运动带来的地理效应2 简述柯本气候分类中的基本气候带与气候类型3 简述华北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4 简述气候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5 简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6 简述城市的主要特征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7 分析影响旅游决策的行为的主要因素8 简述世界性三大宗教的分布状况9 简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构成的差异和原因10 论述现代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理学概论一、概念解释湿润系数盐化过程径流系数侵蚀阶地生物适应形式文化区扇形模式人地相二、简答1 说明柯本气候分类中温暖夏干气候的特点与分布2 说明黄赤交角带来的地理效应3 指出北太平洋洋流系统的构成4 阐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5 简述气候对地貌发育的影响6 论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7 论述城市地域结构发展的主要动力8 分析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9 简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复旦大学复旦大学1994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普通自然地理学原理(每道题各25分)1,地壳运动的特征及其在地层接触关系上的表现.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和天气特征及其对我国冬夏季天气的影响.3,论述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4,土壤形成的因素及主要的成土过程.复旦大学1995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普通自然地理学原理(每道题各20分)1,大气环流的类型及其在天气、气候形成过程中的作用.2,根据河口三角洲形成原理,论述长江三洲的发育过程.3,试述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地貌表现.4,气团形成条件及其分类与特征.5,温室效应可能导致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其对世界、对我国将造成什么危害?应如何采取预防措施?复旦大学1996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普通自然地理学原理(每道题各25分)1,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与主要类型.2,绘图说明河谷阶地与河漫滩的发育过程.3,锋面天气类型及其在我国的活动范围.4,试述海岸带的动力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特征.复旦大学1997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普通自然地理学原理(每道题各25分)1,绘图说明气旋的形成过程和天气特征.2,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及类型.3,气候变化、异常的原因、趋势及其影响.4,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理,解释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钱塘江三角港的形成过程.复旦大学1999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自然地理(每道题20分)1,中国黄土、沙漠、戈壁的分布,分析它们在成因上的联系.2,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因素.3,中国河流分布的特征及其与气候、地形的关系.4,比较长江与黄河水文特征的异同.5,以1998年灾害为例,论述我国旱涝灾害的成因.复旦大学2002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自然地理(每题25分)1.中国地貌的基本特点、类型及其在经济建设中的意义。
2020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考试大纲之614地理学基础
614地理学基础考试大纲614地理学基础考试科目由三部分组成: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和GIS,每部分50分值。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参考书目: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伍光和王乃昂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地壳1. 地壳的组成物质:化学成分与矿物、岩浆岩、沉积岩2. 地质构造:褶皱、断裂第二章大气和气候1.气温2.大气降水3.大气环流4.主要天气系统5.气候的形成第三章海洋和陆地水1.水循环2.海洋中的波良3.径流的形成与集流过程4.沼泽的成因5.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章地貌1.地貌的成因2.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3.风化作用4.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5.岩溶作用6.冰川作用7.风沙作用第五章土壤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2.土壤物质组成3.土壤胶体的性质与土壤溶液4.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第六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1.生物与环境:2.生物群落3.生态系统4.生物多样性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参考书目:赵荣等编著《人文地理学》高教出版社第一章绪论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性2. 中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3.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流派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2.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1. 实证主义2. 结构主义3. 人本主义第四章人口地理学1. 人口转型2. 人口分布与迁移3. 人种4. 民族5. 民俗文化第五章农业地理学1.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2. 中国和世界农业生产布局3. 农业区位论第六章工业地理学1. 三次工业革命2. 工业区位论3. 劳动地域分工与生产网络第七章城市化与乡村1.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2. 推-拉理论3. 城市区位论4. 城市空间结构5. 城市体系6. 村镇体系7. 村落布局与村庄形态第八章语言与宗教1.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2. 语言传播与影响因素3. 地名景观4.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5. 宗教仪规与地理环境第九章旅游地理1. 旅游系统2.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第十章政治地理1. 政治与政治地理2.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3. 国家权力4.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十一章行为地理1.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2.人类活动的区位选择第十二章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1.全球化与本土化2.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共50分,每部分各25分)【参考书目】1.梅安新主编.遥感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赵英时.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3.3.邬伦、刘瑜、马修军、韦中亚、田原编著.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科学出版社,2001.4.汤国安、刘学军、吕国年、盛业华、王春、张婷编著.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一部分遥感第一章绪论一、遥感概述1.遥感的基本概念;2.遥感技术系统组成;3.遥感的特点;4.遥感技术分类二、遥感的发展概况与趋势三、遥感在地理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一、电磁波与电磁波谱1.电磁波及其性质;2.电磁波谱;3.电磁辐射的度量;4.黑体辐射定律;5.实际物体辐射二、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1.太阳辐射;2.大气吸收;3.大气散射;4.大气窗口三、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1.太阳辐射与地表的相互作用;2.地表自身热辐射;3.物体的反射类型;4.地物反射率与反射波谱;5.典型地物反射波谱曲线的特征与分析;6.地物波谱特性的测量第三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一、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了解不同卫星系列的发展概况,熟悉主要卫星与搭载的传感器1.气象卫星系列;2.陆地卫星系列;3.海洋卫星系列与海洋遥感特点;4.高分辨率卫星二、遥感图像特征1.空间分辨率;2.时间分辨率;3.光谱分辨率;4.辐射分辨率三、摄影成像1.摄影像片的几何特征:垂直摄影与倾斜摄影;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像片比例尺;像点位移;垂直摄影航空像片上投影差的分布规律;2.摄影胶片的物理特性四、扫描成像1.扫描成像的概念;2.光/机扫描成像的原理;3.固体自扫描成像的原理;4.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的原理五、微波遥感与成像1.微波遥感的特点;2.微波遥感方式与传感器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一、光学原理与光学处理1.颜色的性质与颜色立体;2.加色法与减色法;3.光学增强处理二、数字图像校正1.数字图像的概念;2.辐射校正:辐射畸变的原因;辐射校正的方法;3.几何校正:几何畸变的原因;几何校正的方法三、数字图像增强——掌握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概念、目的和实现方法:1.对比度变换;2.空间滤波;3.彩色变换;4.图像运算;4.多光谱变换四、多源信息的复合1.遥感信息的复合:不同传感器、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融合方法步骤;2.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第五章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一、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原理1.遥感图像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2.遥感图像的认知过程二、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基础——熟悉和掌握不同遥感影像的特征、解译标志与判读方法1.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2.遥感摄影像片判读;3.遥感扫描影像判读;4.微波影像判读三、遥感制图第六章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解译一、遥感数字图像的性质与特点1.遥感数字图像的概念;2.遥感数字图像的表示方法二、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1.计算机分类的基本原理;2.遥感图像基本分类方法:概念、原理与方法;3.分类精度分析三、遥感图像计算机信息提取技术发展趋势第七章遥感应用一、地质地貌遥感1.岩性与地质构造识别;2.构造运动的分析;3.地貌类型识别二、水体遥感1.水体悬浮物质的确定;2.水体污染探测三、植被遥感1.植被类型识别;2.植物长势监测;3.农作物遥感估产四、土壤遥感五、城市遥感1.城市地物识别;2.城市土地变化动态监测六、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的综合应用1.3S技术在精细农业中的应用;2.3S技术在土地研究中的综合应用;3.3S技术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综合应用第二部分地理信息系统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绪论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数据、信息、地理信息的基本概念与特征;2.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3.地理信息系统的类型、构成;4.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5.对地理信息系统认识的观点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发展概况三、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1.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2.地理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及技术的关系四、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第二章空间参照系和地图投影一、地理坐标系统二、地图投影及基本问题三、常见的地图投影第三章空间数据模型一、地理空间、地理实体的概念、表达二、空间数据及其基本特征三、矢量数据模型1.地理实体的空间关系;2.拓扑、拓扑变换、拓扑属性、拓扑关系;3.拓扑数据结构及其结点、弧段、多边形之间关联关系表达4.不规则三角网(TIN)模型;5.空间数据组织与编码四、栅格数据模型1.栅格数据模型;2.栅格数据像元值的确定方法;3.完全栅格数据结构及其祖师方式;4.主要的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方法;5.栅格模型与矢量模型的比较、相互转换;6.矢栅一体化数据结构及特点;7.Voronoi多边形第四章、空间数据库1.空间数据库概述;2.空间数据组织;3.空间索引第五章、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1.空间数据数据源;2.空间数据采集、数字化、扫描矢量化等;3.属性数据的采集、编码;4.几何纠正、坐标变换;5.元数据的概念及其应用;6.空间数据质量的相关概念及误差源、质量控制第六章、空间分析一、空间查询与量算1.属性查询;2.图形查询;3.空间关系查询;4.空间量算二、缓冲区分析1.邻近度、缓冲区的概念;2.缓冲区双线计算问题的主要方法三、叠加分析1.视觉叠加分析;2.矢量数据叠加分析及主要方法;3.栅格数据叠加分析以及地图代数、布尔运算等相关操作方法;4.叠加分析的应用四、网络分析1.网络构成、建立;2.网络的应用五、空间插值1.空间插值概念和相关理论;2.主要空间插值方法六、空间统计分析1.主成分分析;2.层次分析;3.系统聚类分析;4.判别分析;5.空间基本统计量;6.探索性数据分析;7.空间回归分析七、DEM与数字地形分析1.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形分析等概念;2.DEM建立;3.数字地形的基本因子分析、地形特征分析、流域分析、视域分析;4.DEM的应用八、空间分析建模与空间决策支持1.空间分析过程的应用;2.空间分析建模;3.空间决策支持模型;4.空间数据挖掘;5.空间分析、应用模型与GIS的关系第七章、空间数据可视化一、可视化的一般原则二、可视化主要表现形式三、制图综合。
考研人文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考研人文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考研人文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 自然环境- B. 人类活动- C. 地理空间- D. 社会文化2. 以下哪项不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A. 空间分析- B. 统计分析- C. 实验研究- D. 田野调查3. 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景观”是指:- A. 由自然因素形成的景观- B. 由人类活动形成的景观- C. 由历史事件形成的景观- D. 由政治因素形成的景观4.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畴?- A. 城市化- B. 人口迁移- C. 气候变化- D. 经济地理5. 人文地理学中的“地方感”主要指的是:- A. 人们对某地的物理特征的认知- B. 人们对某地的情感依赖和认同- C. 人们对某地的地理位置的了解- D. 人们对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的区别。
2. 阐述人文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3. 描述“空间生产”理论的基本观点。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人文地理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和作用。
2. 以一个具体的人文地理学案例,分析文化因素如何影响地理空间的分布和发展。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答案:D2. 答案:C3. 答案:B4. 答案:C5. 答案:B### 二、简答题1. 答案: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对象和方法。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人文地理学关注人类活动如何塑造和被地理空间所影响。
自然地理学倾向于使用物理和生物科学的方法,人文地理学则更多地使用社会科学的方法。
2. 答案:人文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分布、文化特征等方面的研究。
它帮助规划者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社会需求和文化差异,从而制定出更加人性化、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策略。
考研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
考研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对于准备考研人文地理学的同学来说,研究历年真题是至关重要的备考环节。
历年真题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考试的题型、难度和命题规律,还能让我们明确考试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首先,我们来看看人文地理学的考研真题在题型方面的特点。
一般来说,常见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选择题通常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我们能够准确判断和辨别相关概念。
名词解释则需要我们对一些重要的专业术语进行简明扼要的解释。
简答题重点考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要求我们能够条理清晰地回答问题。
而论述题则是对我们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检验,需要我们结合多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以某一年的真题为例,选择题中出现了“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对人口迁移的相关理论和影响因素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名词解释可能会有“城市地域结构”这样的题目,我们需要准确解释其含义和构成要素。
简答题可能会问“简述文化扩散的类型及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对文化扩散的相关知识有系统的掌握,并且能够清晰地分点回答。
论述题可能是“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了解城市化带来的各种问题,还要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从命题规律来看,人文地理学的考研真题往往会围绕一些核心的知识点和热点问题展开。
比如,人地关系、城市化、旅游地理、区域发展等都是经常考查的重点内容。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的进步,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热点话题也会逐渐出现在真题中。
例如,生态旅游、乡村振兴、智慧城市等。
在复习历年真题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做一遍题目就了事,而是要深入分析每一道题的考点、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对于做错的题目,要认真查找原因,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总结出一些常考的知识点和题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复习。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研究历年真题来预测考试的趋势和方向。
中山、北师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第一章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1、对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学之间关系的正确阐述是A.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唯一课题B.人地关系的所有方面都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C.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D.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次要部分2、从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分析,人文地理学是一门A.横断科学 B.理论科学C.社会科学 D.应用科学3、首创地理学(Geography)一词的西文学者是A.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B.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C.古罗马的斯特拉波 D.古希腊的柏拉图4、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人文地理学性质的著作士A.山经 B.禹贡 C.史记 D.汉书5、持地理环境论观点的学者有:A.亚里士多德B.李特尔C.洪堡D.梁启超6、对地理学持二元论观点的学者是A.巴朗斯基 B.李希霍芬 C.佩舍尔 D.拉采尔7、“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属于的观点。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地相关论C.二元论D.生产关系决定论8、“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思想的萌芽。
A.人地协调论 B.人地相关论C.生态论 D.适应论二、填充题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其()。
2、人地关系理论流派中的环境决定论、()决定和()决定论。
3、在我国研究比较成熟的人文地理问题有经济地理问题、人口地理问题、()地理问题和()地理问题。
4、人地关系协调的有序性包括协调各要素比例、()和空间布局。
5地理环境包括()和()。
6、()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7、()认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由人类选择利用什么、如何利用,属于人地关系论思想流派中的论。
8、现代国外人文地理研究的新方法包括“计量革命”和“()革命”。
9、我国建国初期人文地理学是()学一枝独秀阶段。
10、人文地理学具有()性、()性和()性。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考研专业课试题
中山大学人文地理科目一城市规划一、简答题1、点-轴系统以及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2、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的内容及影响因素3、城乡房区规划的主要的几种形式及特点,并画图表示4、高铁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5、城市功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二、论述1、1949年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2、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科目二地理与综合一、名词解释1、地带性2、气候变化3、杜能农业区位4、郊区化5、元胞自动机6、社会生态二、简答1、新马克思主义地理与代表人物及其观点2、宗教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3、地理的主要研究方法4、全球化下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5、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6、地理学与城乡规划的关系三、论述题1、理学特性,学科体系,主要特点2、创意产业,创意阶层,创意城市概念以及在我国的发展3、南沙新区设立的意义,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理由中国矿业大学(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露点与饱和水汽压2、砾漠与泥漠3、灰化过程与泥炭过程4、潮流与潮汐5、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6、岁差与章动7、河流阶地与气候阶地二、英文翻译20个翻译如DEM等(考生这样写的)三、1、大陆东西两岸都靠近大洋,为什吗气候不一样2、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3、季风与海陆风成因机制4、自然地理学的新特点与发展趋势5、准平原发展过程6、什么是丹霞地貌,其形成发育过程四、论述2012年北京暴雨,造成严重损失,请回答:1、北京7、8月份易暴雨的原因2、2012年北京发生特大暴雨的原因3、措施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气候一、名解1、冰晶效应2、地转风二、简答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南北移动的规律及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2、为什么说盆地的气温日交差较大三、论述1、森林对改善周围地区的自然气候有什么作用?为什么?2、青藏高原高大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貌1、你认为长白山火山堆斜坡上会出现的地貌过程2、简述锅穴,壶穴,陷穴的成因及特征3、简述丹霞地貌特征4、简绘地上河(悬河)形志及两岸地貌形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采取什么措施减轻洪涝灾害综合1、综述地球表层系统区域性和综合性的一致性2、简述水文过程与植被的相互作用3、干旱地区水迁移的特征4、地带性周期律成因及指标浙江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名词解释:1水循环2花房效应3河口三角洲4风化作用简答:1物理风化表现形式?2地层接触关系及含义?3河流阶地成因、分类、排序?4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5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地位作用?6原始成土过程?论述1根据区域实际论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2根据地貌形成的自然因素论述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规律?人文地理名词解释1RBD 2等级扩散3行为地理学简答根据你所在学校的城市说明PREP?论述1从经济地理城市地理社会地理的视角来论证城中村现象出现的原因,问题及对策?2论述十八大报告内容?福建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名:径流模数、地域分异规律、堰塞湖、土壤潜在酸度、动力变质作用、气团简:1、海洋对环境的影响;2、生态系统组组分和结构;3、河流补给形式和特点;4、土壤发生学分类与诊断学分类异同。
人文地理学考研试题
人文地理学考研试题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考研试题涵盖了该学科的各个方面,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给出一些可能涉及的问题。
1. 人文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是什么?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人类活动的空间特征、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等问题。
2.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环境决定论、地域决定论、景观理论、空间行为理论等。
环境决定论认为地理环境是决定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地域决定论强调地理区域的特定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景观理论研究地理景观对人类活动的塑造作用;空间行为理论关注人类在空间中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
3.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人文地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实地调查是通过实地观察和采访来获取数据和信息;问卷调查是通过设计和分发问卷来收集人类活动和态度的数据;统计分析是利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GIS是一种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的工具,可以帮助人文地理学者进行地理数据的处理和空间模式的分析。
4.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城市地理学、农业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
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空间结构;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活动的地理特征和影响因素;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区域发展;文化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承和形成的影响。
5. 人文地理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发展、环境保护、旅游规划等领域。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可以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关于城市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建议;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关于区域发展和资源利用的指导;可以为环境保护者提供关于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可以为旅游规划者提供关于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建议。
以上是关于人文地理学考研试题的一些可能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人文地理学考研试题
人文地理学考研试题一、简答题1. 请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的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形成和演变规律。
其研究对象涉及人类的居住、交通、生产、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活动。
2. 请简述文化地理学与景观理论的关系。
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内容包括文化现象在地理环境中的传播、演变和空间分布等。
而景观理论则是文化地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地理环境中的景观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揭示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3. 请简述心理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心理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其研究内容包括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感知、认知和情感等心理过程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心理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认知地图、认知场所和情感地理学等。
在应用方面,心理地理学可以为城市规划、环境心理治疗等提供依据和方法。
二、论述题请就“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与人文地理学研究”这一主题进行论述,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和学术研究。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首先,人文地理学研究可以帮助理解中国乡村的特征和问题。
通过对乡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调研,可以揭示乡村的发展瓶颈和存在的问题。
比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分析乡村的人口结构、产业分布和交通网络等,从而为乡村发展的战略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人文地理学研究可以指导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通过对不同地域乡村的特色和潜力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和政策。
例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分析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旅游业发展和农村产业转型等,为乡村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方式提供科学的建议。
此外,人文地理学研究可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乡村文化、社会和环境变迁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发展方式对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整理_城市地理学
城市: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是一种区域现象,城市本身是一个面,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属于历史范畴,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大系统。
P17(10)MSA:都市统计区:是美国都市区的统计标准。
都市区(MA)是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一个MSA由中心县和外围县两部分组成。
P24(05)城市化:城市化是存在人口与经济的转换与集中的地域空间的变化过程,包括区域内城市数量增加和每一城市地域范围扩大两个方面。
城市化过程包括了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以及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向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
P54(04)城市近域推进:现代城市源于现代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效益。
这两种效益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是生产向城市集中以获得成本的节约。
然而,企业向城市集聚到一定程度,也会产生集聚的不经济。
集聚不经济主要来自市中心更高的土地使用费、交通的拥堵和环境品质的下降,由此产生城市发展中的离心力,推动人口和经济要素向城市周边地区扩散,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P73(12)城市基本经济活动:也称基本活动,是指为城市以外地区生产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为城市创造收入,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P132(12)城市首位度: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
P164(10、08、07、06)捷夫模式:提出在经济发达国家里,一体化的城市体系的城市规模分布可用简单的公式表达:Pr=P1/rPr–第r位城市的人口、P1–最大城市的人口、r--Pr城市的位序。
这样……P166(12)捷夫法则:P166(08)城市空间相互作用:为了保障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城市之间,城市和区域之间总是不断的进行着物质、能量、人员和信息的交换,我们把这些交换称之为空间相互作用。
人文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的领域是:A. 自然环境B. 人类活动C. 经济活动D. 政治制度答案:B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 定性分析B. 定量分析C. 统计分析D. 以上都是答案:D3. 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景观”指的是:A. 自然景观B. 人造景观C. 人文景观D. 历史景观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A. 人口分布B. 城市化进程C. 气候变化D. 语言分布答案:C5.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地理空间B. 地理实体C. 地理现象D. 以上都是答案:D6. 人文地理学中“区位理论”主要研究的是:A. 人口分布B. 城市发展C.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D. 社会文化现象答案:C7. 人文地理学中“中心地理论”的提出者是:A. 韦伯B. 克里斯塔勒C. 哈格斯特朗D. 托勒密答案:B8. 在人文地理学中,“文化扩散”指的是:A. 文化在空间上的传播B. 文化在时间上的演变C. 文化在社会中的传播D. 文化在经济中的传播答案:A9. 人文地理学中“城市化”的定义是:A. 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B. 城市数量的增加C. 城市规模的扩大D. 城市化率的提高答案:A10. 以下哪个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A. 遥感技术B. 地理信息系统C. 空间分析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文化景观、语言分布等。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案: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统计分析、空间分析、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3. 描述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景观”。
答案:文化景观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改造所形成的景观,它包括人造景观、历史景观等。
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真题
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真题
纯属冰狗的记忆,我个人用了一个钟记题目,不能离开考场嘛!我下一年不打算考东师的,也不打算考地理。
那些笔记,数学真题,人文真题,需要的话,联系我1412036132。
买的太贵太怨了,尽管市场就是这样子。
但我想做件好事,希望那些考东师的同学不用买13年的了。
最好在我伤心的时候联系我,因为这样子,我只收复印、快递费,另加跑腿费5块!哈哈其实还是说到钱了,不算好事了啊!!经济地理
一.名词解释 (20分)
1.战略矿产资源
2.断裂点
3.增长极
4.通达系数
5.接触扩散与等级扩散
二.简述杜能圈形成的机制(10)
三.请举例子说明技术进步改变区位质量与属性的途
径(10)
四.论述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的基本要点,
并用这个理论解释当代中国区域经济的基本结构。
(10)
人文地理
一.名词解释(15)
1.种族
2.旅游资源的特征
3.行为地理学
4.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学说
5.经济适度人口
二.简答(20分)
1.文化区及三种类型
2.国界与分类
三.论述人地相关论的主要人物、著作,主要观点(15)城市地理
一.名词解释(20)
1.城市结构
2.中心地
3.城镇体系
4.空间相互作用
二.简述影响城市规模有哪些因素(10)
三.论述城市性质与职能的区别与联系(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萨乌什金:俄国近代经济地理学内部两大学派之一地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区域,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密切联系,重视自然条件的分析和区域的综合研究。
(06)文化生态学:文化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也研究人的文化作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2、05)文化生态学:文化是人类社会对属于他们的那部分地域加以组织、利用和加工的结果,可被视为环境的人为部分。
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中,人—文化—环境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地域文化系统,人—文化—环境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文化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及相互作用的机制。
(05)文化景观:亦成为人文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12)人地相关论/可能论/或然论:由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提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12)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有决定性作用。
(09)人地关系图式: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展现的是一个社会文化系统内人地关系模式。
其中四个要素,即人口、自然生物环境、社会组织和技术。
人口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并具有一定文化的群体。
自然生物环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空间与资源。
社会组织,是指人类社会的文化环境。
技术是实现特定目标的手段,人们利用技术获得生存,改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四个要素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反映了文化的结构,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的关系。
(06)人类大陆图:著名学者邦奇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为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洲东部。
(11)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这些人群称为地理人种。
(11)北日耳曼语:即斯堪的纳维亚人所说的语言,它包括瑞典语、挪威语、丹麦语和冰岛语。
这些语言都源于古代斯堪的纳维亚语,10世纪后由于人口的迁移和政治上形成了不同的国家才分化成现在的四种语言。
(10)补充:世界语言分布:(1)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斯拉夫语、印欧—伊朗语;(2)汉—藏语系:汉语、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日语、朝鲜语、越南语;(3)闪—含语系:阿拉伯语、希伯来语;(4)乌拉尔—阿尔泰语系;(5)非洲语言:尼日利亚—刚果语系、科依桑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6)马来—波利尼西来语系;(7)其它难以确定:美洲印第安语、巴布亚语、爱斯基摩语、澳大利亚地著语言。
西日耳曼语:有两个分支,即高地日耳曼语和低地日耳曼语。
高地指德国南部山地。
高地日耳曼语为现在标准德语的基础。
低地日耳曼语位于德国北部、比利时北部和荷兰。
(07)西斯拉夫语:西斯拉夫语是斯拉夫语三个语支之一,包括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
他们分别是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三国使用的语言。
(04)地名景观特点:虽然地名不一定具有可视的物质形态,但是他们满足景观的空间特征,指示着地表特定的空间。
地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名称,也是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地名是人们赋予各个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
地名景观有以下特点:特殊性、符号性、变异性。
(09)旅游客源地:客源地是产生旅游者的地域,即游客的来源地。
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04)旅游目的地:目的地是旅游吸引物比较集中,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具备旅游功能的区域,他是旅游流指向的目的区域。
(09)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收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的。
其形成条件有两点:(1)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2)对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6)旅游资源分类: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和古迹、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旅游渡假区、主题公园。
(05)主题公园: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1955年美国人迪斯尼在美国洛杉矶构造了迪斯尼乐园。
迪斯尼乐园的出现标志着主题公园的诞生。
(10)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特别优美,人文景物比较集中,观赏、科学、文化价值高,地理位置特殊,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旅游服务设施齐全,有较高的知名度,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
(网络11)(07)延伸型领土:虽然大部分领土也呈紧实型,但一端向外延伸,形成远离领土中心的走廊。
(10)补充:坚实型领土(从领土中心到边界的距离差别不大,领土形状呈似圆或方形,没有分离的领土,如波兰)、狭长型领土(领土向相反两个方向延伸,形成狭窄条带状的分布,如智力)、分离型领土(一国领土被水域或其他国家分开,形成破碎分离的分布状态,如印尼)、穿孔型领土(一国领土完全被另一国领土所包围,如莱索托)、飞地型(某国领土的一部分被邻国所包围,但主权仍属该国,如瑞士在意大利境内的堪培拉)穿孔型领土:一国领土完全被另一国领土所包围,如莱索托。
(07)地缘战略关系:全球政治地理格局深刻影响着、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安全战略和国际地位,许多学者从本国利益出发,把具体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战略放到全球背景中,从地理的角度加以考察,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被称为“地缘战略模式”。
{11、05(地缘战略模式)}环境知觉: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的过程。
(12、11、09、06)地理物象: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映像。
它是知觉判断、地利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
地理物象是对人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形象,它是通过稳定性思维而形成的。
当然,地理物象并不是人们对地理环境的“照相”,他与客观地理环境并不完全一致。
(04)地理物象距离:地理物象呈距离衰减的规律性。
距观察者愈近的地理事物,观察者对其了解得愈详细、愈具体,其地理物象也就愈清晰,随着距离的增加,观察者对地理事物了解的详细程度逐渐降低,地理物象也就逐渐模糊,影响地理物象距离主要有三种:一是物理距离,表示人们与某地理事物间隔的实际长度;二是时间距离表示人们到达某地理事物所需的时间;三是价格距离,表示人们到达某地理事物所需的费用。
(10)地理物象认知距离:由于人们在环境中认识客观距离时受到主观因素(对区域的熟悉程度、年龄对距离估计的影响等)、刺激因素(路线转变、环境地物等)以及主观因素与刺激因素相互作用因素(刺激吸引力、距离联通、情感牵涉、乡土观念等)的影响产生认知距离,认知距离往往夸大或缩小了相应的客观距离。
认知距离一般同里程、耗时和花费三个要素呈正相关关系,由于认知距离的不同,地理物象的清晰程度也存在着差异。
(07)行为空间: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12、05)行为空间: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经历的场所和通路,是人们通过直接的经验所了解的空间;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通过间接的交流所了解到的空间范围,包括通过电话、报纸等所了解的空间。
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要比直接活动空间范围大得多。
(05)水资源短缺:首先,由于世界水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极不均衡,再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存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这种现象称为水资源短缺。
(05)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10、09、07)东盟:东南亚各国原来多是英、法、荷、美的殖民地,各自的发展情况不同,加上宗教、文化上的显著差异,一般认为彼此缺乏联合基础。
但是为了不受大国的左右,获得共同的发展机遇,印尼,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四国宣布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后来先后加入东盟的有菲律宾、文莱、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
(06)德国近代人文地学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有哪些?(05)①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拉采尔在他的《人类地理学》一书中,把人看做是环境的产物,人和动物一样,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环境的严格限制,环境以“盲目的残酷性统治着人类的命运”;在《政治地理学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国家的支配作用;②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影视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③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
景观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生活空间。
④区位地理学派的代表: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首先创立了农业区位论,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提出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说,廖什建立了市场区位论。
文化区及其三种类型?(11)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文化区大体可以分出三类,即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
①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
特征是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②功能文化区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例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功能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
③乡土文化区是指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在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用一种符号作标志。
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性在于其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的区别在于其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如何理解形式文化区及其特征?(04)Ⅰ、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