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绪论

合集下载

复习签到62: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

复习签到62: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

复习签到62: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第四卷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黄霖撰)明代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368)开国,到思宗朱由检崇禎十七年(1644)自縊,前后共计277年。

在元代文学新变的基础上,明代文学的发展歷程,有曲折、有突进,呈现了一种波浪形的态势。

这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前期作为元代文学的餘波和明代中后期文学突变的準备,可以视作中国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嘉靖(1522~1566)以后,文学变革犹如狂飈突至,迅猛异常,中国文学正式步入近古的新时代。

从明中叶到清代鸦片战争,是中国文学近古期的第一段。

元明之际的社会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了一批精神上比较解放而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

文学作品在崇尚酣畅雄健的阳刚之美时,常常浸透着作家深沉的忧患意识。

以《叁国志通俗演义》、《水滸传》的编着,南戏的中兴和宋濂、刘基、高启等诗文作家为代表,在文学创作领域出现了一时繁华的景象。

但文学发展的这种势头狠快就遭到了阻扼和摧残。

明初经济的復苏,人民生活的相对安定,消蚀了士人的忧患意识;而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主义和特务统治,又平添了创作上的不安全感。

精神上贫乏的知识分子在追求仕进和自我平衡的心态中,欣赏一种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的美。

生机勃勃的小说、戏曲创作受到了轻视和限制,“臺阁体”的诗歌和謳歌富贵、道德、神仙的戏剧泛滥,文学创作导向贵族化、御用化而滑入了低谷。

明代中叶,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和统治集团的日趋腐朽,思想控制的鬆动,以及王阳明心学的流行,文学逐步走出了沉寂枯滞的局面。

特别是在嘉靖以后,狠快地由復苏而大踏步地向前迈进。

这时的文学创作随着接受对象的下层化、市民化而更加面向现实,创作主体精神更加高扬,从而突出了个性和人欲的表露。

此外,叙事文学的全面成熟,各体文学语言的通俗化,以及流派意识的自觉,也都充分地显示了文学正在有力地向着近代化变革。

这场变革的标志是:《叁国志通俗演义》、《水滸传》的刊刻和风行,《西游记》和《金瓶梅词话》的陆续写定和问世,兴起了编着章回体通俗小说的热潮;戏曲方面,从以《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为代表的叁大传奇问世,传奇体制的定型和昆腔的改革,到汤显祖写出“临川四梦”,戏曲创作被推向了继元杂剧之后的又一高峰;诗文方面,继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在弘治年间(1488~1505)打着“復古”的旗号开展文学革新运动之后,不论是唐宋派、后七子,还是公安派、竟陵派等,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文学的变革作出了努力。

明代文学绪论

明代文学绪论
文学史上一段相当漫长的衰微冷落的时期,著 名文学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
《三国演义》、《水浒传》;诗文三大家宋濂、Βιβλιοθήκη 刘基、高启,也均系由元入明的作家。
入明以后,在封建政治和思想文化专制之下:
“台阁体”成为诗文主流; 南戏逐渐走上了“以时文为南曲”的道学之路; 小说创作也处于低潮。
明代中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文学概述
思想文化方面:
王学左派影响广泛而巨大,思想论争格外尖 锐。
王守仁的心学 → 王学左派(王艮、李贽为 代表的泰州学派)
肯定人欲 王学左派 张扬个性
哲学思想 追求自由
文学主张
提倡“童心说” 重视和提倡通俗文学(小说、戏剧、民歌) 肯定并表现“情”和“欲”,反对“理”和“礼”
后期文学:
在这一时期中,明代文学进入高潮,随后又 遭到严重的挫折。
明代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 → 明惠帝朱允炆 → 明成祖朱棣



1368开国 定都南京
朱元璋之孙
朱元璋之四子燕王 守北京
年号洪武(共31年) 年号建文(仅4年) 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
1402年攻克南京
1398年病逝
1402年自焚于宫中 年号永乐(共22年)
1421年迁都北京
1424年病逝于第5次北征途中
明代文学
“三古七段”:
上古期: 第一段:先秦
(3世纪以前)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 第三段:魏晋-唐中叶(天宝末)
(3世纪至16世纪) 第四段:唐中叶-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16世纪至20世纪初)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明代文学 第一讲

明代文学 第一讲

• 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元年(1522) • 水浒传,天都外臣汪道坤序本,万历十七 年(1589) • 西游记,世德堂百回本,万历二十年 (1592) • 隋唐两朝史传,龚绍山绣梓本,万历四十 七年(1619)
• 三国演义
• 清代刘廷玑说:‚演义者,本有其事,而 添设敷演,非无中生有者比也。‛
• 历史演义: • 指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 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 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 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三国志演义》是历 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 二、成书过程
• • • • • • 1、史料记载 《宋史》:《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 《东都事略》等 2、民间传说 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 36人姓名绰号 罗烨《醉翁谈录》“水浒故事”的说话名目
• 3、话本戏曲 • 《大宋宣和遗事》 “梁山泊聚义本末‛ • 宋元戏曲30多种 《李逵负荆》
• 王廷陈知裕州,有分巡过其地稍凌挫之, 廷陈怒,卽散遣吏卒,禁不得祇应。分巡 者窘而去,于是监司相戒勿入裕州。 • 谢榛为赵穆王所礼,王命贾姬独奏琵琶, 歌其所作竹枝词歌,罢卽饰姬送于榛。大 河南北无不称谢榛先生者 。
• 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 之鲜,口极世间之谭,一快活也; • 堂前列鼎,堂后度曲,宾客满席,男女交 舄,烛气熏天,珠翠委地,金钱不足继以 田土,二快活也 • 箧中藏万卷书,书皆珍异,宅畔置一馆, 馆中约直正同心友十余人,人中立一识见 极高如司马迁、罗贯中、关汉卿者为主, 分曹部署,各成一书,远文唐宋酸儒之陋, 近完一代未竟之篇,三快活也
• 是月,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马宣王 率诸军拒之。诏宣王:“但坚壁拒守以挫 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 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 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 ……司马宣王 与亮相持,连围积日,亮数挑战,宣王坚 垒不应。会亮卒,其军退还。 • 三国志· 明帝纪

明代文学绪论

明代文学绪论
2008-4-14
• 心学亦称王学,流布天下,嘉、万间形成了多种 派别。泰州学派,即王学左派,从王艮、徐樾、 颜钧、罗汝芳,到何心隐、李贽,离经叛道。 • 黄宗羲(明儒学案· 泰州学案)概括道:“吾心须 是自心作得主宰,凡事只依本心而行,便是大丈 夫。”“平时只是率性而行,纯任自然,便谓之 道。……凡先儒见闻,道理格式,皆足以障道。” • “百姓日用即道”(王艮《王心斋先生遗集》卷 一《语录》) •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李贽《焚书》卷 一《答邓石阳》)
2008-4-14
市民的壮大,新读者群的形成
• 商人、作坊主、手工业工人、自由手工业者、艺人、 妓女、隶役、各类城市贫民和一般的文人士子 。 • 商人们“与贤士大夫倾盖交欢”,往来唱和,刊刻 自己的文稿。 • 明代中后期文人出身于商人家庭 :高濂、唐寅、张 凤翼兄弟、何良俊、陈束、屠隆、沈明臣、汪道昆、 顾宪成 • 文人经商:冯梦龙、陈继儒、凌濛初、陆云龙及汲 古阁主人毛晋等。
2008-4-14
• 明代小说目录文字越来越讲究。今见最早 的嘉靖壬午(1522)刻本《三国志通 俗演义》,每回标题都是单句七字。《水 浒传》每回的标题已是双句,大致对偶。 崇祯本《金瓶梅》,回目已十分工整完美, 所以有人说:“吾见小说中,其回目之最 佳者,莫如《金瓶梅》。”(曼殊《小说 丛话》)
2008-4-14
审美趣味的转变
• 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世俗之趣” 。— ——通俗文学,商业文化。 • “寄意于时俗”(欣欣子《金瓶梅词话 序》),从“耳目之内,日用起居” (《拍案惊奇序》)中极摹“世情”,欣 赏“最浅最俚亦最真”(《挂技儿· 别部》) 的语言,提倡文章之用即在于“供人爱玩” (郑超宗《媚幽阁文娱自序》)“足资谈 笑”(天许斋《古今小说题辞》)

明代文学绪论

明代文学绪论

汤显祖与冯梦龙的尊情观 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极度肯定,导致文学 作品关注个人内心情感欲望。 汤显祖《牡丹亭题辞》:“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 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 之至也。” 冯梦龙《情史序》:“天地若无情,不 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 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皆幻设, 惟情不虚假。”
今天下言男色者动以闽广为口实,然从 吴越至燕云,未有不知此好者也。(谢肇 浙《五杂组》卷八) 屠隆与宋世恩;臧懋循与周小史 汤显祖“长卿曾误宋东邻。晋叔讵怜周 小史”;“却笑唐生同日贬,一时臧糓竟 何云”。
4、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的变化
新的商业价值观与道德观 王文显:“商与士异术而同心。” 李贽:“商贾亦何鄙之有?” 朱国桢:“农商为国根本,民之命脉 也。” 明末要求“惠商”、“通商”、“体恤 铺行”的呼声不绝于耳。 商人由不登大雅之堂一跃而为文学作品 中的主角。
袁宏的享乐主义 《与龚惟长先生书》:“目极世间之色, 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 间之谈,一快活也 · · · · · · 千金买一舟,舟 中置鼓吹一部,妓妾数人,游闲数人, 浮家泛宅,不知老之将至,四快活也; 不及十年,家资田地荡尽,托钵歌妓之 院,分餐孤老之盘,往来乡亲恬不知耻, 五快活也。” “士有此一者,生可无愧,死可不朽 也”。 P19
5、崇祯与明代的灭亡 勤政勤俭的崇祯 周延儒与温体仁 张溥与复社
参看书目: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樊树志《晚明史》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黄裳《鸳湖曲》笺证
二、明代社会风尚的变化
前期“重农抑商”,影响城市繁荣。后 期经济繁荣,消费激增,社会风尚也随 着发生变化。
导明代心学先河的陈献章 提出“天地立我,万化我出,宇宙在 我” ,倡导“自我精神”。 使心学成哲学主流的王守仁(P8) 主要命题:“心即理”、“心外无物”、 “求理于吾心”。把心提高到本体地位, 突出了人的主体能动性。 使哲学再度突破的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王艮:百姓日用即道。

明代文学绪论

明代文学绪论
明代文学,自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开国至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共历经277年。此间,文学发展受到政治、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明代文学以1522年嘉靖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在政治方面,明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杀戮功臣、特务统治的设立等举措,对文学创作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社会环境的变化,如宦官专权、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也在文学作品中有所反映。尽管文档提及了明代诗文、散曲等文学形式,但对于明代诗学思想史的探讨并不深入。明代诗学思想史涉及的主要诗学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在以窥见明代诗学思想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政治背景下的发展脉络,以及其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明代文学绪论

明代文学绪论
明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前期和嘉靖后的新时着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繁荣,新的内容与形象在文学中涌现,商人成为时代宠儿和文学主要描写对象。同时,审美趣味发生转变,文学出现商业化趋势,迎合大众口味。王学左派的兴起对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推动重视个性和情感表达的文学主张和流派产生。俗文学如小说戏曲地位提高,章回小说发展定型,传奇登上戏曲舞台。对文学特性的认识也得以深化,高度重视情感特征、清晰认识虚实关系、关注人物性格刻画、注重语言通俗易懂。此外,明代文学流派纷呈,诗文领域有台阁体诗人、茶陵派、前后七子等,戏曲领域则存在临川派与吴江派的论争。

明代文学 绪论

明代文学  绪论
明代文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呈现出不同长篇小说崭露头角。明初高度集权的政治思想文化统治导致文学创作沉寂,“台阁体”成为主导文风。而到了明代中期,随着政治黑暗、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和王学左派思潮的涌现,文学创作迎来了繁荣时期,小说、诗文、戏曲等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就。明朝末年,社会思潮转向,文学回归理性精神。整体来看,明代文学在小说方面尤为突出,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均有佳作;戏曲方面则出现了杂剧和传奇的繁荣;诗文领域也流派纷呈,各领风骚。此外,商业经济的繁荣对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文学作品的市民化倾向和审美趣味的世俗化转变。

1明代文学绪论

1明代文学绪论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传统· 思想传统
一、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要求。古典小说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总是由优秀的文
人作家向民间文学学习,或直接加工民间创作。
二、训诫教化、寓教于乐。
1、劝善惩恶,主要针对个人; 2、教化,宣传传统道德礼教,主要针对群体。 三、 “发愤著书”传统。作者借写小说表达对社会的看 法,发泄心中郁积的强烈情绪。如《水浒传》被总结为“愤
1、形式体制上,文言小说多采用纪传体,为小说主人公立
传,一般还以主人公的名字来标题;篇末又附议论评价之言。 2、 “实录”精神:特别注意作品真实性,甚至要求细节 必须符合历史真实或生活真实。
六、古典诗歌影响巨大。追求诗境、诗化之美。
1、在叙事中穿插进诗词韵语; 2、内质上渗透诗歌精神,通过种种手法创作出诗的意境。
书”,《水浒后传》被称为“泄愤之书”,《聊斋志异》被认为是 “孤愤之书”。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艺术传统:
一、重视写人,尤其重视刻画思想性格。 二、精于艺术构思。注意谋篇布局,主次详略,虚实显隐,
情节上的前后照应等。
三、讲究语言精炼,追求简约美。 四、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曲折、生动,故事性强。 五、史传文学影响巨大。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历程
开拓:宋元 繁荣:明清
形式: 话本小说 分类: 小说、讲史 说经、合生
标志:全面繁荣 体制完备、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家辈出,名作如林
特点: 集体创作到独立创作 世俗、现实的题材 重情节到重人物刻画 人物从传奇式夸张到写实 题材内容类型化

第七编明代文学 绪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 ppt课件

第七编明代文学  绪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  ppt课件
▪ 万历中期以后,后七子引领的复古思潮逐渐退去,代之而起 的是以“三袁”公安派、竟陵派、浙东诗人群体、晚明山人 诗人群体、晚明政治诗人群体、为数众多的江南女诗人。
PP19T课件
▪ 明代小说的全面繁荣是从万历年间开始的。历史演义、英雄 传奇、神魔小说、人情小说等主要章回小说类型各擅胜场
▪ 在戏曲领域,杂剧和传奇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情形。北曲杂剧 在南曲的挤压下于万历年间成为绝响,传奇则迎来了其繁盛 期
PP20T课件
思考题:
▪ 1.与唐宋文学相比,明代文学有哪些显著特色? ▪ 2.简要分析明代的特殊政治环境对文学的影响。 ▪ 3.明代中后期俗文学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4.具体说明明代文学不同发展阶段的特色。
PP21T课件
▪ 明代前期(洪武至天顺年间)的文学,总体上处于衰颓不振 的状态,其主体是点缀升平或教化世人的作品。这是专制政 体、科举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
▪ 就散文而言,明初占主导地位的是倡导“明道之文”“立教 之文”和“辅成化俗之文”的金华学派。
▪ 在文言小说领域,瞿佑的《剪灯新话》和李昌祺的《剪灯馀 话》两部小说集一度广为流传
PP6T课件
第二节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 雅俗文化的消长
一、商业活动的缓慢增长与俗文学的滥觞
▪ 明代初年,朱元璋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业活动 严加控制,目的是改变城市市民的奢靡生活方式。对戏曲演 出也严加管理,凡与教化无关的戏曲演出均在禁止之列。
▪ 天顺、成化年间,两京和江浙地区出现了城市经济初步繁荣 的局面,广州、武汉、芜湖等城市也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市民数量迅速增长。小说、戏曲的创作、刊印、演出在这种 背景下逐渐增加。
▪ 所谓“风雅权”,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文坛的统领权。以严嵩为首 的台阁要员和以后七子为主的郎署官员,都自以为有权操持文坛 权柄。

明文学史绪论

明文学史绪论

中期文学的复苏,首先表现于两个文学集团:“吴 中四才子”和“前七子”: 由祝允明、唐寅为首的吴中四才子,其成员政治地 位都不高,影响范围较小,是一个地域性的文学集 团。但他们的文学创作,处于苏州这一城市经济特 别繁盛的环境,与市民阶层的思想文化息息相通, 具有很多新鲜的内涵,所以是很值得重视的。 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大多科第得志, 政治地位较高,活动的中心又是在京师,因而其影 响遍布于全国。尤其是李梦阳,在明代文学中的扭 转风气之功,为后来文人所一致称赏。

明代中期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俗文学的兴盛 和雅、俗传统的混融。这一时期,顺应着市民阶层 文艺需求的增长,出版印刷业出现空前的繁荣。 《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小说在嘉靖时 期开始广泛地刊刻流传,戏曲作家也陆续增多。就 主要从事诗文的作家而言,也普遍重视通俗文学, 并从中得到启发。李梦阳倡论“真诗在民间”,已 表达了对文人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传统的失望和另寻出路的意向;

中期,从弘治到隆庆:明代文学从前期的衰落状态 中恢复生机、逐渐走向高潮。 原因:一方面与文网的松弛有关(洪武朝被杀的高 启和永乐朝被杀的方孝孺的遗著,在弘治、正德年 间相继刊行,可说明这一点)。 更重要的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应的思 想意识形态的变化所致。(抑商政策松动,城市经 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商人地位提高;文学创作 商品化;思想控制弱化,王学左派兴起;弘扬个性, 肯定人欲。) 此期传统势力仍然强大,文学进展相当艰难。
晚明散文——特别是所谓“小品”,在文学
史上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这种文体并无定制, 尺牍、日记、游记、序跋、短论,均可包涵, 其特点大致有三:一是通常篇幅不长,二是 结构松散随意,三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 广义的小品文可以追溯到很远,唐宋古文家 也有不少这方面的佳作,尤其苏轼,更被认 为是晚明小品的不祧之祖。

明清文学绪论 演示文稿

明清文学绪论 演示文稿

如徐渭主张“古人之诗本乎情”(《徐文长三集》卷 一九《肖甫诗序》)。
汤显祖更宣称“世总为情,情生诗歌”(《汤显祖诗 文集》卷三一《耳伯麻姑游诗序》)。
公安派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 不肯下笔。”(《袁宏道集笺校》卷四《锦帆集叙小 修诗》)谭元春也说“夫作诗者,一情独往,万象俱 开”(《谭友夏合集》卷八《汪子戊己诗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李贽“童心说”与文坛主情思潮 “童心者,最初一念之本心”,“夫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天下之至文, 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焚书》卷三《童心 说》) 。童心,即赤子之心,未受后天污染的自然纯 真之情。 “童心说”视自然之情为文学产生的直接动因,影响 到了一大批文学家:
明代文学(1368—1644) 一、明代文学两个主要特征
A雅文艺与俗文艺之区别
1、雅俗互动:雅与俗的相互靠近、相互影响,形成互 动之势。
创作队伍:士大夫文人与民间下层文人 地位:正统与小道末技 作品风格上讲 :典雅精工与浅近俚俗 B明代文学雅俗互动的具体表现 首先,小说戏曲等俗文学向雅的靠近:四大奇书、三 言二拍、传奇戏曲 品格的提升,文化历史内涵的深化 其次,正统诗文创作向俗的靠近:真诗在民间,”但 有假诗文,无假山歌”。
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 物矣。”(李贽《焚书》卷一《答邓石阳书》),大胆肯 定人的私心私欲:“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 心矣。”(《藏书》卷三二《德业儒臣后论》),从而将 人的私欲价值推向了极端。 C 个性解放思潮内涵 在泰州学派和李贽等人的影响下,肯定人的私心私欲、追 求个性自由、张扬世俗享乐成为明代中后期一股主要文化 社会思潮,后人称之为个性解放思潮。 正面影响:反叛传统,张扬个性,负面影响:放纵过度, 纵情声色 ,色情文学的流行

明代文学概论

明代文学概论



明后期“雅”、“俗”文学传统相互混融的现象更 为突出。 李贽大力推崇《西厢记》、《水浒传》等通俗文学, 称《西厢》《水浒》:“古今之至文”(《童心 说》) 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称 《水浒》、《金瓶梅》是“逸典”(《觞政》) 冯梦龙也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 “捷且深”。





“后七子”:是继前七子之后再度兴起的一个倡导 文学复古的集团,形成于嘉靖中期以后,以李攀龙、 王世贞为首 “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 推李梦阳”(《明史·李攀龙传》)
2、俗文学的兴盛和雅、俗传统的混融 市民阶层文艺需求的增长 。 印刷业空前繁荣:《水浒传》和《三国志通 俗演义》等小说在嘉靖时期广泛刊刻流传。 戏曲作家陆续增多。 诗文中的通俗色彩

三、明代文学后期(万历——明末) (1573—1644)

(一)文学理论

1、李贽“童心说”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 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 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 有初矣。” (《童心说》)
李贽《童心说》: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苟 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 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 非文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 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 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 《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 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 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 自文也,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 《孟》乎!”

汤显祖 :“世总为情”(《汤显祖诗文集》 卷三四《南昌学田记》) “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 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牡丹亭题 词》)

明代文学绪论

明代文学绪论

3、小说
长篇小说《西游记》
返回
第三节 明后期文学
明神宗万历(1573-1620)明光宗泰昌(1620-1620) 明熹宗天启(1621-1628)明思宗崇祯(1628-1644)
第三节 明后期文学
• 一、社会背景 • 二、文化思想方面 • 三、文学方面
一、社会背景
1、经济方面 2、政治方面
1、经济方面
最终杀掉一万余人
返回
• (3)、郭桓案 余敏、丁廷举 赵全德等、郭桓
最终杀掉三万余人
返回
最终杀掉三万余人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二《胡蓝之狱》云: “汉高诛戮功臣,固属残忍,然其所去者,亦止 韩、彭。至英布,则因其反而诛之。……未尝概 加猜忌也。独至明祖,借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 下既定,好尽举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 古所未有。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两兴大 狱,株连死者,都以万计。”
4、小说
长篇小说《金瓶梅》 短篇小说集‚三言‛和‚二拍‛
5、戏剧
⑴、政治讽刺剧 ⑵、汤显祖,作品《牡丹亭》 ⑶、‚沈汤之争‛ 一方面是沈璟为领头人的吴江派曲学家 群体的产生 另一方面是以汤显祖为楷模的‚至情派‛ 剧作家风格的融汇
6、散曲和民歌
⑴、冯梦龙编有《山歌》、《挂枝儿》 等民歌集子。 ⑵、陈铎、冯惟敏、薛论道等散曲作家。
2、戏剧
代表作品: 朱有燉《诚斋乐府》 丘濬《五伦全备记》
3、小说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返回
第二节 明中期文学
明孝宗弘治(1488-1506)明武宗正德(1506-1522) 明世宗嘉靖(1522-1566)明穆宗隆庆(1567-1573)
第二节 明中期文学
• 一、社会背景 • 二、文化思想方面 • 三、文学方面

明代文学绪论

明代文学绪论

二、章回体小说崛起和兴盛的原因
外因:市民阶层迅速扩大,作品内容市 民化,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 文学商品化,理论上的支持等; 内因:小说文体本身的发展所致的必然 结果。
三、古代小说发展概说
(一)先秦
《庄子· 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论语· 子张》引子夏云: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荀子· 正名》: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 珍说之所愿皆衰矣
2.俗文学的繁荣
首先是小说勃兴: 长篇章回体小说以《三国》《水浒》《西游》 《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标志。短篇以“三 言”“二拍”为代表。 其次是戏曲兴盛: 嘉靖后,“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 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问世; “四大声腔”的昆山、弋阳腔火爆。汤显祖、沈 璟等剧作家和曲论家,汤显祖《牡丹亭》、徐渭 《四声猿》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
王守仁手迹
李 贽 像
明代文学的发展大势:
明代文学以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 为界,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而整个明代 文学的发展轨迹,就如同一个马鞍形。 1、前期文学,由繁荣走向低谷。 元明之际,文学创作出现一时繁荣景象,这 与大动荡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风云激荡的时代, 唤起了作家的忧患意识与使命感,促使文学发生 变革。创作上表现出酣畅雄健的阳刚之美以及作 家深层的忧患意识,以《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的编撰、南戏的中兴和宋濂、刘基、 高启等诗文作家为代表。
3、思想方面: 王学左派的兴起以及狂禅之 风的出现,导致思想文化的活跃。 明代中后期思想文化活跃的重要契机是王学 的兴起。王守仁等人发展了宋代陆九渊的 “心学”,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传习录》)心学与禅宗的结合,促进了 人们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的变革,开始 用批判的精神去对待传统, 推倒偶像,肯定 自我,张扬个性,在这种思想解放中,文学 创作出现追求、表现情欲、性灵的思潮,极 大地促进文学了的发展。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

第七编明代文学(1368~1644)第一章绪论从明初到正德年间是明代文学的前期;从嘉靖年间到明亡是明代文学的后期。

前期文学;在小说领域1. 长篇小说2. 短篇小说瞿佑《剪灯新话》和李祯《剪灯馀话》这两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在诗文领域刘基、宋濂、高启“台阁体”杨士奇、杨荣、杨溥“茶陵诗派”李东阳在戏曲领域朱有墩作《诚斋乐府》邱浚的《五伦全备记》邵灿的《香囊记》后期文学在小说领域1.讲史小说余劭鱼的《列国志传》熊大木的《南北两宋志传》纪振伦的《杨家府演义》。

2.神魔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无名氏的《续西游记》,董说的《西游补》许仲琳的《封神演义》。

吴元泰的《东游记》,余象斗的《南游记》、《北游记》等。

3.世情小说兰陵笑笑生《金瓶梅》4. 公案小说李春芳的《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5.话本小说洪楩辑印的《清平山堂话本》。

冯梦龙编集的“三言”凌濛初所作“二拍”。

在诗文领域“前七子”、“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晚明小品文。

张溥、夏允彝、夏完淳在戏曲领域汤显祖、徐渭和李渔。

①产生了大量的现实时事剧。

《鸣凤记》②讽刺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孙钟龄《东郭记》③爱情剧更加丰富多采。

《牡丹亭》明代后期的民歌也有发展。

多数是情歌。

冯梦龙收集的《山歌》、《挂枝儿》第二章三国演义章回小说的产生;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备。

这种形式由萌芽到成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

《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成书《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又称《三国志》、《三国志传》、《三国志传通俗演义》、《三国英雄志传》、《三国全传》,简称《三国演义》。

西晋陈寿《三国志》和南北朝时裴松之为陈寿《三国志》所作的《注》。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生卒年不详。

据考订,一般认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杭州人,祖籍太原。

《十七史演义》《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版本(1)《三国志通俗演义》(2)《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3)《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4)《三国志演义》江南长州毛纶、毛宗岗主题(1)《三国演义》继承了平话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明代文学 绪论

明代文学 绪论



3、张扬个性、肯定人欲 本来,心学和禅宗所强调的“本心”,只是一种远离情欲、只存天 理之心。王阳明就说:“此心纯是天理”,“去人欲,存天理,方 是功夫”(《传习录》上)禅宗大师也认为“率性之谓道,摔情之 谓倒”(《紫柏老人集· 法语》)。不过,他们始料不及的是,一旦 触发了人对于自己本心的发现,与生俱来的七情六欲也会随之汹涌 沸腾起来,去冲击天理堤岸。一些思想家、文学家都纷纷张扬起不 顾天理而追求世俗爱好的个人的情欲。李贽高倡“人必有私” (《藏书》卷二),汤显祖认为“世总为情”(《汤显祖诗文集》 卷34),袁宏道在《与龚惟长先生书》中公开宣扬追求人间真乐乃 是“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 谭”,乃至“宾客满席,男女交舄”,“姬妾数人,游闲数人”, 寻欢作乐到“朝不谋夕”“恬不知耻”。这股高扬个性、肯定人欲 的思潮,对于冲破僵化思维,在创作中强化主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于是诗文领域出现了袁宏道的“性灵说”;小说、戏曲中出现了 《金瓶梅》、“三言”“二拍”、《牡丹亭》等写时俗、写物欲、 写性爱等作品。当然也有一些“诲淫导欲”、伤风败俗的作品出笼。
绪 论
明王朝从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于南京,到 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共经历16位皇帝,有 国277年。明代从世宗嘉靖(1522—1566)元年以 后,社会经济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 芽,与之相应,思想文化界也出现了新的人文思潮。 为此,史学家多以嘉靖时期为界,将明代社会分为 前后两期。前期作为元代文学的余波和明代中后期 文学的突变的准备,可以看作中国中古文学的最后 阶段;后期文学突变异常迅猛,中国文学正式步入 近古的新时代。明代社会前后其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的不同,对明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学商品化,晚明文坛的污秽浊流。 唐寅:‚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种 田。闲来画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纸为之贵,无翼飞,不胫走
• (二)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增强,诗文领域 出现袁宏道的‚性灵说‛,小说、戏曲出 现《金瓶梅》、‚三言‛、‚二拍‛《牡
丹亭》等写时俗、物欲的作品。
社会思潮的变化
• 知识分子在追求仕进和自我平衡的心态中, 欣赏一种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的美。 • 小说、戏曲创作受到了轻视和限制;‚台 阁体‛、讴歌富贵、道德、神仙的戏剧泛 滥;文学贵族化、御用化
• 明代中叶后文学创作随着接受对象的下层 化、市民化而更加面向现实,创作主体精 神高扬,从而突出了个性和人欲的表露。 • 叙事文学的全面成熟
• 作品内容市民化,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 市民的生活、情趣、形象在明代的诗、文、 小说、戏曲中举足轻重。 ‚即此城中住亦甘‛,‚经车过马常无 数‛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 艺术趣味时兴着一种‚世俗之趣:题材重 日常琐事,表现多率真自然,语言尚俚俗 明白,效果求怡心娱目。(小说、戏曲、 民歌)
提,称《水浒》《金瓶梅》是‚逸典‛
明代俗文学的繁荣: 小说勃兴:长篇‚四大奇书‛ 。短篇 ‚三言‛‚二拍‛ 戏曲兴盛:‚三大传奇‛;‚四大声
腔‛ ;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和曲论家,
传奇剧《牡丹亭》、杂剧 《四声猿》
明代文艺思想
• 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一、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 俗文学的‚绝假纯真‛,是真情实感的自 然流露,成为主情论者的‚样板‛。
• 前七子师法秦汉古文而积剽袭模拟, • ‚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提倡学习与 明代语言差距较小的唐宋散文,强调‚学 为文章,直摅胸臆,信手写出‛ • 李攀龙批评唐、王两人的文章‚惮于修辞, 理胜相掩‛,只是以‚易晓‛、‚便于时 训‛而取悦于天下之土
• 唐宋派打破了‚文必秦汉‛的神话,为后 来公安派的崛起作好了准备,而且后七子 中如‚独操柄二十年‛的王世贞后来也悄 悄地肯定了归有光等人的文章 • 戏剧领域内经过了汤、沈(之争,认识到 曲意与曲律不可偏废。
李贽:‚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 心乃见 ‛ 汤显祖:‚世总为情‛ 袁宏道: ‚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 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 ‚宾客满席,男女交舄‛,‚姬妾数人,游 闲数人‛,‚朝不谋夕‛‚恬不知耻‛
• 在诗文领域的文学观念 --“性灵‛说 。 重‚情‛,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和个性表 现,袁宏道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徐渭、李贽、于慎行、汤显祖、屠隆
• 明代的文学团体,究其性质,主要就 是兴趣型、主张型、政治型三类。
• “主张型‛的文学团体 • 一、他们各有一套较为明确的文学主张, 趋向理论观点上的人以群分,完成了从文 学实践的流派向文学理论的流派的过渡
二、主观上都有比较强烈的革新意识,希望 能革除前弊,使文学创作符合各自心目中 的规范。
• 俗文学与雅文学互动: 文言传奇小说呈现了种种话本化的倾向。民 歌、笑话等的收集和刊刻,经过了文人的 整理和加工。‚鄙俚浅近‛的戏文,在文 人的参与下,演变为传奇‚雅部‛。
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 明代文学流派纷呈,标新立异 ‚各立门庭,同时并角,其议如讼。拟古造 新,入途非一;尊吴右楚,我法坚持。彼 此纷嚣、莫辨谁是‛
• 一、明代社会发展对文学的影响 • (一)商业经济繁荣与城市文化的形成, 使文学日趋市民化、商业化、通俗化。 明初 ‚重农抑商‛,影响了城市繁人们与贤士大夫倾盖交欢。不少商人还 刊有自己的文稿。李梦阳、李贽的父祖辈 经商。在江浙地区,情况尤为突出 。
明清文学史研究的意义
• 一、文化价值:近距离的文化观照 • 二、历史启示:走向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 三、人生定位:知识分子的探索与失败
二、明代文学发展概况
(一)明代文学分期。
明前期:文学名作几乎都集中在元明
之际。戏曲、小说成就较高, 《三
国》、《水浒》问世。
明后期,小说、戏曲再现辉煌;诗文
最突出的是‚公安派‛。
(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
传统文学观念视诗、文为正宗,小说、戏曲
鄙野、淫邪。 李贽称《西厢》《水浒》:‚古今之至文‛ 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
• 明初思想文化界的沉寂
‚寰中立夫不为君用‛,即可‚诛其 身而没其家‛ 文人动辄得咎,‚一授官职,亦罕有 善终者‛。
• 中叶后,心学和禅宗强调‚本心‛: 王守仁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 ‚此心纯是天理‛。(远离情欲,只存天理) ‚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传习录》 上)
• 四、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书卷首蒋大器 序 ‚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 ‚一开卷, 千百载之事豁然于心胸‛。
王骥德在《曲律· 论宾白》:‚《琵琶》黄 门白,只是寻常话头,略加贯串,人人晓 得,所以至今不废。对口白须明白简质, 用不得太文字;凡用‘之乎者也’,俱非 当家。《浣纱》纯是四六,宁不厌人!‛
• 二、清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 谢肇淛:‚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是虚 实相半,方为游戏三昧之笔。亦要情景造 极而止,不必问其有无也。‛
• 三、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刻画。 叶昼:‚描画鲁智深,千古若活,真是传 神写照妙手。且《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 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读去自有分辨, 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 也。‛
明代文学1368-1644
• 明王朝历16帝,有国277年。可以嘉靖为界分前后两期。
前期为元代文学的馀波和明代中后期文学 突变的准备,为中古文学最后阶段; 嘉靖后,文学变革迅猛,步入近古。
• 元明之际的社会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 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了一批精神解 放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 • 此期文学作品浸透着忧患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