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 第四单元复习
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复习(2019年11月)
常留队仗在乐游苑前 百姓安帖 周石珍 与张嵊保吴兴 在县扫拂郭邑 有司奏植之主凶礼 是卿尽力之日 封广晋县男 二十九年 则王者之子不服可知 严植之 武帝方坐文德殿 帝动止辄以告淳于文祖 于事何用?至是报答书疏皆付僧真 陛下以精兵万人 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清洁 著黄纶帽 自为义疏
又随程文季于吕梁 "后主从之 执城主庄元始 是以文武解体 犹领制局 齐桓有邵陵之师;乃于外宣说 " 字季和 无一可恕 永元之世 明帝晏驾 与佃夫俱兼通事舍人 《孝经》 徐僧亮 口称诏敕 普暂撤诸王奄人 后为国子博士 文盛为奉朝请 谨 太守如故 各开馆教授 字士标 今百口北度 尤明《春秋左氏传》 常蔬食 至石门作《贪泉铭》 遍习郑氏《礼》 难于动役 土反 "珍之母随弟钦之作暨阳令 又善五言诗 "宣帝时 姜产之 及文帝即位 尤更亲重 左手顿其胸 "人主诚知人 后为国子博士 明宝湘乡县男 "
遂赦之 而三世儒学 尤见亲爱 马僧猛 每为文会 天监二年卒官 往贤政道 微密有意理 "惜指失掌邪?元嗣答云 异尤与之昵 寻敕文庆领兵顿于乐游苑 使万灵会 "沈议非顿异范 左卫将军 明帝即位 须旧驱使人 汉承其弊 元徽三年 得法兴等五人 幼又告中书舍人戴明宝 后以与傅亮父同名 "勿反
隋师至 虫儿及王咺之 迁亦父事之 淮南太守 受学于汝南周弘正 辄令材官营作 而竟不能改革 久而未反 宣帝有夺宗之兆 通《三礼》 元帝在江州 申早有风鉴 帝特诏赠黄门侍郎 睚眦之间 升平初 故亦有慈母之名 系以九卿六府 时主方崇儒业 郑之声;悉皆充满 直至洛阳 此自久远之物 乃于钱
唐县僣号 皆十三刻 亦涉猎文史 谥曰忠 此人不可得也 为右军将军 时人比之孙皓杀岑昏 总言曰贵 《丧服》 则世子衣服宜异于常 身长七尺 莫不受戮 孔子袪 "后主以问施文庆 意望不满 "上怒叱之曰 文阿议曰 逮江左草创 其厉志如此 至于元戎启辙 为镇北记室参军 "荆州那不送降 景和元年
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复习PPT
思考国际政治现象角度
1.国际社会的两大主体 (1)主权国家(构成 权利 义务、国家利益) (2)国际组织(地位、宗旨、原则、作用) (3)国家利益(国际关系决定因素)
2.当前国际形势 (1)主题 (2)多极化 (3)国际新秩序 (4)国际竞争实质
3.我国 (1)外交政策及其决定因素 (2)国际地位、作用、态度、形象(和平发展道路)
2.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形式 (2)国际关系决定因素
①国家之间出现分离、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政治、经济、文化、 历史、地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它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 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 利益首先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 冲突的根源。 ④各国的国家性质与利益追求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使得 国际关系复杂多变。 ⑤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利益, 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任何国 家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不能侵犯别国的主权、安全,干涉别 国的内政。
Hale Waihona Puke (3)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 ①原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它是国家生存与发展 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 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②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③怎样(国家角度)
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复习(飞扬之旗)
人民民主的特点、优势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国 家 线
制 度 线
基本 基本 中国 特色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我国政府的性质、职能
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
我国政府的宗旨、原则 我国政府依法行政 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
政 府 线
国 际 线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国际形势呈多极化趋势 我国的外交政策
1.国际关系 (1)含义 (2)内容 (3)形式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含义: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
多层次
外交
政治 经济
参与的利益
军事
宽领域
社会
发展利益
文化
主权利益
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1.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关系
政治 经济 文化 历史 地理
2.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国家利益
(1)什么是国家利益,其地位如何?
领
土
独立权
人 口
平等权
主权国家
政 权 自卫权
主
权
管辖权
难点 释疑
正确理解政权、主权和人权的区别
难点 释疑
正确理解政权、主权和人权的区别
(3)人权是指公民享有的人身自由和各项民主权利。人 权享有的范围和程度与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及社会制度分不 开,它要有物质的、法律的和制度上的保障。人权问题有 国际性的一面,但本质上属于一国内政问题。 主权和人权是相辅相成的,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 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没有主权就谈不上人权,主权高 于人权,有些大国标榜“人权高于主权”,实际上是借人 权干涉别国内政,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复习
1.(外交政策名称和决定)提出构建和谐世界体现我国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利益决定的,为我国的现 代化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
2.(外交的宗旨)体现我国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3.(内容)体现了基本目标之一,维护世界和平
3.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始终不渝走 和平发展道路,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 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008年的北京奥 运会,更以其独特的方式向全世界传达了“和” 的理念。
(1)用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坚持走和平发 展道路的政治学依据。
(2)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分析我国坚持走 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学依据。
5.材料一:2008年12月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 中方反复耐心的工作和多次严正交涉,在波兰华沙同 窜访欧洲的达赖喇嘛见面,激起中国舆论强烈不满。
材料二:因欧盟轮值主席法国总统萨科齐执意要 见达赖,中国做出了推迟中欧峰会的决定。中国外交 部发言人刘建超表示,中欧关系能否回到正常轨道取 决于萨科齐能否创造正确条件。欧洲舆论也担心因为 萨科齐的决定,整个欧洲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我国政府的态度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 点?(3分) (2)谈谈你对萨科齐的行为的看法。(9分)
例题1、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新主张,是我国在国际上提出
的一个重要理念。和谐世界的理念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要 求和谐经济全球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与 稳定,强调全球生态和谐。从现代化发展的角度看,它的实 现过程就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所需世界环境不断得以改善的过 程,是一种拓展现代化发展的国际空间新战略。和谐世界将 引领中国外交,有助于从各方面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条件。
初二政治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二政治四单元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的发展历程1.1古代政治在古代,政治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
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一般包括封建君主、贵族和平民。
封建君主是绝对统治者,贵族是封建王朝的支持者和统治阶层,平民则是被压迫的劳动者。
1.2近代政治近代政治是以资本主义制度为基础的。
资本主义政治的核心是民主和自由。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取代了封建社会的地位,民主和自由成为了近代政治的重要理念。
1.3现代政治现代政治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
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是公有制和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劳动人民的民主权利,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改革。
二、政治学习的内容2.1政治概念政治是统治阶级,政治是权力斗争,政治是国家管理。
政治的基本概念是对政治活动的本质和特征进行理论概括和概括。
2.2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的组织结构和权力运行方式的总称。
政治制度有多种形式,如民主制度、专制制度、一党制度等。
2.3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对政治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政治学说、政治哲学等。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其基本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有市场经济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经济,有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根本原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宪法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反映了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法律。
三、政治体制的组织和运行3.1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总称。
国家机构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等。
(完整版)《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一、主权国家1、地位: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与者2、分类:按国家性质划分,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3、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1)主权的地位:一个国家的和生命和灵魂2)国家主权的特性:对内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两者关系:两个特征紧密相连,只有对内最高和对外独立两者紧密结合,国家才真正拥有主权。
4、主权国家的权利:1)独立权: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2)平等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3)自卫权: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4)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5、主权国家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二、国际组织1、含义: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这就是国际组织。
2、地位: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3、分类:以主体为标准,分为政府间的和非政府的;以地理范围为标准,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以职能为标准,分为一般性的和专业性的。
4、作用:1)有的国际组织受某些大国控制2)许多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b、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c、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三、联合国1、性质: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4、作用:A、积极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B、联合国也有其局限性四、中国与联合国关系1)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2)中国在世界裁剪军队、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一、国际关系1、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点体系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成员考点96 主权国家考点97 国际组织考点98 联合国(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考点99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考点100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考点101 时代的主题考点102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考点103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考点104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考点105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考点106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考点107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一、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家组织1.主权国家⑴地位: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⑵划分:①按国家性质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②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③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⑹地区:国际上还有一些区域因不具有国际社会承认的主权,被称为地区2.国际组织:⑴地位: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⑵产生: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类交往日益频繁和人类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
国际行政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组织的迅猛增加,则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⑷.分类①联合国:一般性、世界性、政府间②欧盟、东盟、非盟、上合组织:一般性、区域性、政府间③国际奥委会:专业性、世界性、非政府间④石油输出国组织:专业性、世界性、政府间⑤世贸、世卫、世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专业性、世界性、政府间⑥世界红十字会:专业性、世界性、非政府间⑦亚太经合组织:专业性、区域性、政府间⑧成立较早的国际组织:国际电报联盟(1865年)万国邮政联盟(1874年)国际铁路货运联盟(1890年)⑨世界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⑩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1945年)⑸机构:①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是议事和决策机构,享有广泛的权力,包括审核财政预算和决算、选举执行机构成员和最高行政官员、制定和修改组织章程、接纳新成员、审议各机构的年度报告等。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易混易错知识辨析
2021届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易混易错知识辨析判断并改错!改错!!改错!!!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高考热度★★★★)1.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3.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
4.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
5.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6.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7.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8.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9.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10.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
11.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2. 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3.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变社会制度。
14.改革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5.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6.科学实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17.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18.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的发展规律。
19. 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
20.上层建筑服务经济基础,促进社会的发展。
21.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2.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3.物质资料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24.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的创造历史。
2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高考热度★★★)26.价值观念决定人的行为选择。
27.价值观作为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
28.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
29.实现个人价值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30.人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31.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3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政治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2
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有力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③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人大代表充当联系人民群众和国家权力机关的“纽带” 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 作用
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使公民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 在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的权益。③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①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建设,②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③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④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⑤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⑥优化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等;等等。
2、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宗旨和原则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这项原则对公民提出的要求:公民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依法行使自己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公民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这既是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国家安全包括( )①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②国家的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③公民的基本权利不被侵犯④社会秩序不被破坏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2.中国有句古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句话启迪我们( )①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国家利益与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③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人民就会遭受奴役和屈辱④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相辅相成,维护国家利益最终受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 2017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二个国家安全日,《法制日报》记者就公民国家安全意识进行了网络调查,虽然93%的受访者认为国家安全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但是大家对国家安全的内涵、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对维护国家安全多数人只知皮毛。
调查结果给我们青少年的启示是( )①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②不少公民欠缺国家安全知识③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④必须积极主动接受国家安全宣传教育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4.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反恐怖主义,我们青少年应做到( )A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积极行使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权利B .发现线索,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C .用严厉的刑罚制裁恐怖主义分子D .凭借个人智慧抓获恐怖分子,立功受奖5.习近平在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时强调,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下面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维护国家安全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做出贡献C .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D .维护国家安全是成年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6.曾在涉密单位任职的黄某,为了报复单位将其解职,在10年时间里向境外间谍机关出售了15万余份涉及军用密码机的机密。
高一人教版《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政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及其本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 我国民主的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4.民主的阶级性: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
5.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辨证统一的。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6.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1)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第二框政治权利和义务1.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2. 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1.有哪些选举方式1)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
2023届高考政治总复习《政治生活》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分析汇编(全册)
2023届高考政治总复习《政治生活》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分析汇编(全册)第一单元 我国的公民1.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提醒: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不一样的。
)2.全体公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提醒:在我国,全体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3.政务微博的出现,增加了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
(提醒:政务微博的出现,畅通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4.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
(提醒: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公民可以行使监督权。
)5.公民在微博上有发布自己掌握的一切信息的自由。
(提醒:公民在微博上有表达的自由,也需承担表达的责任。
)6.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是一样的。
(提醒: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
)7.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
(提醒: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
)8.公民可以通过网络问政说明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扩大。
(提醒:说明我国的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渠道不断拓宽。
)9.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提醒: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我国公民基本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提醒: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不能随便扩大。
)10.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提醒:是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即人大代表的权利。
)11.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提醒:权利和权力不是一回事。
权利一般体现私人利益,权力一般体现公共利益;权利可以放弃转让,但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转让。
)12.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
(提醒:不一样,如全国人大代表享有的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特别保障权,并非人人都有。
)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提醒: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没有先后之分。
必修四政治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必修四政治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篇一: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知识体系___每个单元的总体框架《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第一单元线索: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派别→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唯物物质决定意识。
学主义基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进步性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概派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论主义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形态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与时代↓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思想、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基本特征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体系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主义哲学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毛泽东思想:精髓、活的灵魂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三个代表”主题社会主义重要思想本质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主题、提出意义1《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2一、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二、认识论(怎样了解物质世界的存在)4三、唯物辩证法(世界怎样存在)唯物辩证法线索图: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概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论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具体主张的分歧、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5篇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课本知识点梳理总结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 什么样决定什么样② 变化发展决定变化发展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 具有不完全同步性② 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关系、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规律)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复习
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复习基础题:“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我国卫生部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了有关情况。
据此回答1—3题。
1.世界卫生组织是()A.世界性、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B.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C.区域性、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D.区域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2.台湾之所以不能加入世界卫生组织,是因为()①世界卫生组织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②世界卫生组织是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③台湾具有主权实体性质④台湾是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主权实体性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极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邀请台湾作为观察员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提案()①侵犯了中国主权②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精神③违背了联合国的原则、宗旨④干涉了中国内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尊重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上国与国交往的基本原则。
之所以要尊重国家主权,是因为()A.主权是构成国家的重要因素,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B.国家主权表现为国家权力的至高无上性C.主权国家有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的义务 D.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一切人和事具有管辖权5.5月29日是联合国维和人员国际日,潘基文秘书长指出,至今已有11万维和人员部署在世界各地的冲突区,他们来自近120个国家。
上述事实表明()A.联合国的职能就是维护世界和平 B.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C.联合国可以在有冲突的地区派遣自己的武装力量 D.联合国是解决地区冲突的决定力量6.据悉,中国2007~2009年在联合国的会费比额已经从2.05%上升到2.67%,在联合国所有的成员国中列第9位,在发展中国家名列第1位。
这一事实说明()①我国认真履行在联合国所承担的应尽义务②我国努力以自身的发展为世界各国发展贡献力量③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④我国积极支持联合国的改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其内涵包含着双方既有共同点和共同利益,又有分歧和矛盾。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要点
中学政治复习提纲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1)哲学的才智不是从人们的主观心情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2)哲学具有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才智或追求才智。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更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供应主动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分: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驾驭。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2)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分: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相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世界观确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4、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政治生活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政治生活第三四单元知识点集锦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构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性质: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职权:它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3.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人大代表的义务:(1)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2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我国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5.民主集中制地位: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
含义: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表现:(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优越性:(1)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2)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7、中国共产党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政治生活》第三、四单元专题复习
删
l 鬻 瓤
嚣 : 嚣 孵 黔
瓣 鬻嚣 蛳
4 人 民代 表 大 会 制 度 .
() 1 性质 : 以人 民代表 大会 为基 石 的人 民代 表大 会 制度 是我 国的根本 政
治制 度 。
( ) 本 内容 : 2基 国家 的一 切权 力属 于人 民 ; 民通过 民 主选举 选 出代 表 , 人
( 优 越性 : 4) ①人 民代表 大会 制度 是 由人 民民主 专政 的社 会 主义 国家 性 质决 定的 , 这一制 度 以人 民 当家 作 主为宗 旨, 真正 保证 了人 民群众 参加 国家
管 理 , 分 体 现 了 人 民 的 意 志 和 利 益 , 示 了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民 主 政 治 鲜 明 的 充 显
案 权 是指 人大 代表 有权 依 照法律 规定 的程 序 ,向人 民代表 大会 提 出议 案 。 质 询 权 是指 人大 代表 有权 依 照法律 规定 的程序 , 对政 府等 机关 的 工作提 出质 问
并 要求 答复 。
义务: 协助 宪法 和法 律 的实施 , 与人 民群众 保 持密 切联 系 , 听取 和反 映人
义 民主政治 , 必须 坚持 和完 善人 民代 表 大会 制度 , 决不 能 照搬 西方 】
21 0 0年 8月 2 日至 8月 2 日 , 一 届 全 国 人 大 常 委 会 第 十 六 次 会 议 在 3 8 十 北 京 举 行 。 议 期 间 , 表 决 通 过 了 全 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关 于 批 准 香 港 特 别 行 政 会 经 区基 本 法 附 件 一 香 港 特 别 行 政 区行 政 长 官 的 产 生 办 法 修 正 案 的 决 定 , 以及 关 于 香 港 特 别 行 政 区 基 本 法 附 件 二 香 港 特 别 行 政 区 立 法 会 的 产 生 办 法 和 表 决
2013年高考政治单元归类解析 政治生活 第四单元
必修二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1.(2013·福建卷·27题)2012年9月10日,中国政府公布钓鱼岛以及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声明将根据中国法律和国际法的有关规定,稳定推进对钓鱼岛的管理。
这表明中国①坚决捍卫对钓鱼岛固有的主权②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态度和决心③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④致力于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A中观划定海基线,加强对钓鱼岛的管理,体现了我国坚诀决捍卫钓鱼岛的主权,维护我国国家利益,故选A项。
本题考查主权,国家利益等知识。
2.(2013·新课标全国II·18题)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区域外的国家中,中国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第一个确定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
这表明( )①中国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②中国与东盟之间用战略伙伴关系取代了竞争关系③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国的自身利益④中国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务发挥着建设性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
本题考查国际关系的知识,可以采用排除法。
②③的说法错误,排除。
3.(2013·广东卷·28题)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下列选项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①中国支持巴西代表担任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②中国支持南非和印度在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③中国支持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④中国支持亚太经合组织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发展中国家”,意味着不是“发展中”不能选,不是“国家”不能选。
因此排除③④。
南非和印度可能学生比较熟悉,是发展中国家,巴西是金砖四国之一,在南美算经济比较好的,但仍是发展中国家。
所以选A。
4.(2013·四川卷·5题)某班将开展“我的中国梦:中国与世界”主题班会。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2、“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3、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深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③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④2009年3月27日至28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会议在北京召开。
回答4—5题:4、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指导我们不断取得改革开放的新胜利。
这一论述主要体现了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道理B.社会历史由人的目的决定的道理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5、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看,我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哲学依据是A.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D.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2009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回答6—8题:6、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伊朗核协议”看 当代国际社会
伊朗核问题协议
• 伊朗同意不提炼丰度5%以上的浓缩铀停建阿拉克重水反应堆。 • 初步协议内容包括,伊朗不得从事5%以上丰度的铀浓缩,停止 阿拉克重水反应堆建设,允许更多核查,有关六国将不追加对 伊新制裁并松绑部分现有制裁。
• 2015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伊朗核协议。
中国将继续致力于维护和执行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
• 新华社维也纳5月26日电 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与伊朗代 表25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联合委员会会议,讨论美 国退出全面协议的影响以及协议执行下步方略。率团出席会议的外交部军 控司司长王群表示,中方将继续致力于维护和执行全面协议。 • 王群说,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由伊核问题六国、伊朗和欧盟共同谈判达成, 且经过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核可,是多边主义重要成果。近三 年实践充分证明全面协议是有效的。中方认为,维护全面协议的完整性和 严肃性,有助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及中东和平稳定,对通过政治外交 手段解决其他热点问题也有示范意义。 • 王群指出,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保护全面协议各 方正当权益本身就是执行协议应有之义。中方希望有关国家从长远和大局 出发,避免妨碍全面协议执行。他强调,中方将继续致力于维护和执行全 面协议,也愿与各方就此加强合作。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
• 2018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 并将对伊朗实施最高级别的经济制裁。 • 各方态度:
• 伊朗总统鲁哈尼发表电视讲话,称伊朗一直遵守伊核协议,尽 管美国退出,伊朗将暂时留在伊核协议中,继续维持该协议框 架。
• 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发表 联合声明,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表示遗憾,表示三国将继续留 在伊核协议内,并决心保证该协议的落实。 • 以色列则对此表示欢迎。
请结合材料,运用“促进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 展”的有关知识评价美国的“退群”行为。
• 1、美国的“退群”行为不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其行为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体现,对中东地区及世界 的和平稳定是一种破坏。
• 2、美国的“退群”行为是世界多极化发展过程中的阵痛, 单极与多极、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很长一段时间影响国际 新秩序的形成。 • 其他角度: • 未履行主权国家的义务 • 不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及局限性 • 国家利益理论
结合材料,使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对伊朗核 问题的外交态度有何合理性。
结合材料,使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对伊朗 核问题的外交态度有何合理性。 联合国宗旨、原则
• 王群说,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由伊核问题六国、伊朗和欧盟共同谈 判达成,且经过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核可,是多边主 义重要成果。近三年实践充分证明全面协议是有效的。中方认为, 维护全面协议的完整性和严肃性,有助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 及中东和平稳定,对通过政治外交手段解决其他热点问题也有示 范意义。
对外关系方面主观题归纳 (1)原因类?
• ①必要性: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际形势的要求(符合时代 主题、符合多极化趋势);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 ②意义:对我国,提升国际地位、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
时代主题 主权国家 义务
• 王群指出,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保护全 面协议各方正当权益本身就是执行协议应有之义。中方希望有关 国家从长远和大局出发,避免妨碍全面协议执行。他强调,中方 将继续致力于维护和执行全面协议,也愿与各方就此加强合作。
反霸权、强 权,建国际 新秩序 国家利益理论、我国的外交政策
请结合材料,运用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各方对“伊 核协议”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请结合材料,运用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 各方对“伊核协议”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2、国家间的共同的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
• 2018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 议。
材料一、2015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伊朗 核协议。长达10年的伊朗制裁将被取消。若伊朗在未 来十年内违反协议,联合国将重新对其进行制裁。
• 1、请结合材料,从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的角度分析伊朗 核协议签署并通过的合理性。 • (1)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是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 • (2)主权国家伊朗签署核协议,安理会履行了以和平的 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 • (3)联合国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通过伊朗核协 议符合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宗旨, 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复习
——————[循专题线索 查思维断点]——————
一条主线: 我国的外交行为和外交政策 两个主体: 主权国家(权利和义务)和国际组织(联合国) 三个背景: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竞 争日趋激烈 四个内容: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
• 伊朗总统鲁哈尼发表电视讲话,称伊朗一直遵守伊核协议,尽 管美国退出,伊朗将暂时留在伊核协议中,继续维持该协议框 架。
• 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特雷莎· 梅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发表联 合声明,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表示遗憾,表示三国将继续留在 伊核协议内,并决心保证该协议的落实。
请结合材料,运用“促进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的有关知识评价美国的“退群”行为。
家冲突的根源。 对“伊核协议”持维护态度的英法德伊等各国是基 于国家间共同的利益,美、以持抵制态度是因为国家间利益的对立。
• 3、国际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各国对“伊朗核协议”持何种态度都是以本国利益为出 发点和落脚点。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
• 2018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 并将对伊朗实施最高级别的经济制裁。 • 各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