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小古文诵读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古文小学诵读教案模板范文

古文小学诵读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诵读,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古文的基本内容,掌握古文的韵律和节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古诗三首》(以《静夜思》为例)三、教学重点1. 理解古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掌握古文的韵律和节奏,进行正确朗读。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古文中生僻字词的含义。

2. 感受古文的意境美。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静夜思》的题目,引导学生说出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这首诗有怎样的了解?(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字形。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三)精读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理解诗句的含义。

- 诗句“床前明月光”中的“明月光”指的是什么?- 诗句“疑是地上霜”中的“地上霜”指的是什么?- 诗句“举头望明月”中的“明月”指的是什么?- 诗句“低头思故乡”中的“故乡”指的是什么?2. 学生讨论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诵读指导1.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

(五)巩固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表现,指出优点和不足。

(六)总结全文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诗句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1. 朗读《静夜思》三遍,注意语调和节奏。

2. 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朗读教学,让学生对古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巩固学生的朗读成果,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三年级国学诵读教案(一)(曾秀香)诵读经典之——《三字经》1、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4、通过诵读,使学生大胆释放自我。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小学生古诗文领读教案模板

小学生古诗文领读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三年级教材:《小学生必背古诗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古诗文,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掌握诗文中的重点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增强文化自信,体会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古诗文。

2. 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

3. 掌握诗文中的重点字词。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运用古诗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古诗文原文、生字词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古诗文,做好朗读准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PPT,展示古诗文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都是古代的文学作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古诗。

二、新课导入1. 教师朗读古诗文,学生跟读。

2. 教师讲解诗文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 学生再次朗读诗文,注意节奏和韵律。

三、生字词讲解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讲解字词的意思和读音。

2. 学生跟读,巩固生字词。

四、分组朗读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2. 小组内互相朗读诗文,组长负责监督和纠正。

3. 各小组展示朗读成果,教师点评。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首古诗?谁还记得?2. 学生回答,教师带领大家复习古诗内容。

二、深入理解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意境和情感?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3. 教师点评,总结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语言运用1. 教师出示一些与古诗文相关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尝试运用。

2. 学生练习,教师点评。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孝顺、友爱、修身、谨慎、守信等。

2.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孝当竭力、亲尝汤药等。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选文内容,能够进行诵读和背诵。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选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经典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经典的心得体会。

3.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正确发音、节奏和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示范:教师示范诵读选文,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

3. 分组学习:学生分组学习选文,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4. 分享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学习成果,展示诵读技能。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诵读水平和心得体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自己的诵读能力,培养竞争意识。

2. 组织经典文化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经典文化的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创办经典诵读社团:鼓励学生自发组织经典诵读社团,丰富课余生活。

七、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小学生的经典诵读教材。

2. 音频、视频资源:收集经典诵读的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经典诵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第一篇: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

2. 诗词背景介绍、词语解释、句子翻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读并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

2. 难点:诗句的理解和朗读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古诗意境。

2. 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分享感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古诗: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讲解诗句含义,分析古诗意境。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意象、情感,分享感悟。

4. 朗读展示:邀请学生上台朗读古诗,点评并指导。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朗读录音,评估他们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七、课后作业1. 抄写本节课学习的古诗,加强记忆。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家庭朗读,家长签字确认。

3. 结合古诗的意境,创作一幅画,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及注释。

2. 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3. 朗读背景音乐。

4. 作业评价表。

九、教学进度安排1. 每节课学习一首古诗,一周完成两首古诗的学习。

2. 课堂时间为40分钟,其中朗读、讲解、讨论各占一部分时间。

3. 课后作业在下一节课前完成。

十、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经典诵读(核)教学内容

三年级经典诵读(核)教学内容

三年级经典诵读(核)三里小学“语文素养提升工程”三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材料第一部分:诗词曲赋(8篇)1、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有碧绿的葵菜,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白白悔恨了。

2、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3、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钩起思乡之情吗?4、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译文】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

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5、《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选材:选取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古诗,包括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的作品,宋代诗人苏轼、辛弃疾的作品等。

2. 修辞手法:讲解古诗中的对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其作用和美感。

3. 表达方式:分析古诗中的抒情、描写、叙事等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感受语言美和节奏美。

2. 讲解法:讲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周:学习李白的《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2. 第二周:学习杜甫的《春望》和《月夜忆舍弟》。

3. 第三周:学习苏轼的《赤壁怀古》和《题西林壁》。

4. 第四周:学习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 第五周:学习古诗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所学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2. 开展古诗知识问答活动,测试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 举办古诗主题的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古诗书籍:提供给学生一些经典的古诗书籍,如《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等,方便学生查阅和阅读。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寻找一些相关的古诗学习资源,如古诗讲解视频、古诗配乐朗诵等,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诵读古诗。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代诗词导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代诗词导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代诗词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古代诗词导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并正确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诗词表达方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4. 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作品,了解古代文化背景。

2.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感悟诗词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感知和理解诗词表达方式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古代诗词材料。

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导入】1. 以古代诗词为导入,播放一段相关古代音乐。

2. 提问:你们平时了解过古代诗词吗?你们对古代诗词有什么感受?【呈现】1. 将准备好的古代诗词材料展示给学生,并简要介绍古代诗词的发展背景。

2. 逐一引导学生朗读古代诗词,并进行讲解。

3. 播放古代诗词的背景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古代诗词的意境。

【探究】1. 分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挥,以小组为单位,模仿古代的诗词创作一首短诗,可以根据自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结合自身的感受进行创作。

2.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评价。

【总结】1. 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古代诗词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古代诗词对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接触古代文学作品。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词,背诵并解析其中的意境和意义,写一篇读后感。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通过诵读,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3. 学会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选取了五首三年级学生适合的古诗,分别为《春晓》、《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绝句》、《寻隐者不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2. 难点: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诵读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讲解:对古诗的作者、背景进行简单介绍。

3. 示范:教师示范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理解基本内容。

5. 分组讨论:小组内讨论古诗的意境美和诗人的情感。

6. 分享: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7.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背诵古诗,下周进行诵读比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要求能够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2. 评价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能够简要描述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 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说出自己喜欢的古诗及原因。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古诗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举办古诗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诵读才能。

3. 开展古诗写作活动,培养学生创作古诗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春晓》、《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绝句》、《寻隐者不遇》。

2. 相关图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自然风光、历史人物等图片。

3. 教学音频:古诗的诵读音频,以便学生模仿和跟读。

九、教学时间本单元的教学计划安排在每周的一节语文课进行,共计5课时。

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寓意和哲理,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自然风光1. 《春晓》孟浩然2. 《静夜思》李白3. 《望庐山瀑布》李白第二单元:友情亲情1. 《赠汪伦》李白2. 《悯农》李绅3. 《登鹳雀楼》王之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并正确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寓意。

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感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的寓意和哲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

2. 诵读古诗: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解析古诗:讲解古诗的意境、寓意和哲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表达能力,评估教学效果。

3.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提供清晰的古诗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背诵。

2. 图片、音乐等辅助材料:用于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 教学PPT:展示古诗内容、解析和讨论问题,方便学生跟随教学进度。

八、教学进度安排:每周安排一节古诗诵读课,每节课学习一首或两首古诗。

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十个章节的教学内容。

九、课后作业:1. 背诵当天学习的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解读和分享。

小学国学短文诵读教案模板

小学国学短文诵读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学短文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朗读国学短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国学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国学短文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提高朗读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短文,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国学短文教材、多媒体设备、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国学短文,了解作者及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国学短文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预习的国学短文,教师进行点评。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国学短文,让学生初步感知短文的内容。

2. 教师逐句讲解国学短文,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短文。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短文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教师讲解作者及背景,让学生了解国学短文的创作背景。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朗读国学短文,互相评比,提高朗读能力。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国学短文中的场景,加深对短文的理解。

3. 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学短文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熟读国学短文,提高朗读能力。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国学短文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感悟。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在诵读国学短文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培养他们对古诗的热爱和诵读兴趣。

2. 通过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学会品味古诗中的意境美,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小池》。

2. 诗词鉴赏:分析每首诗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2. 难点: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境。

2. 互动教学法: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古诗: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讲解字词意思,理解诗意。

3. 诗词鉴赏: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引导学生品味诗美。

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讨论,解答疑惑。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熟练程度,是否能正确朗读、背诵。

2. 评价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是否能描述诗中的画面和情感。

3. 评价学生在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是否能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

七、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小池》。

2. 图片、音乐、动作等教学辅助材料。

3. 诗词鉴赏指导书籍或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每周一节古诗诵读课。

2. 每节课学习一首古诗,共需五周完成教学内容。

九、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本周学习的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鉴赏分析,下周分享。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古诗鉴赏能力。

小学生分享小古文教案模板

小学生分享小古文教案模板

年级:三年级教材:《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古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分享小古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小古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学生对小古文的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小古文的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2.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小古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小古文?二、学习小古文1. 教师选取一篇小古文,让学生阅读,理解其意思。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古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学生再次阅读小古文,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其中的意思。

三、分享小古文1. 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篇小古文进行分享。

2.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小组的小古文。

3. 分享过程中,其他同学认真聆听,提出疑问或建议。

四、讨论与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分享小古文,我们有哪些收获?2. 学生总结自己在分享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在小古文学习中的收获。

3.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阅读小古文,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其中的意思。

2. 学生将自己在课后阅读的小古文分享给家长或同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享小古文,激发了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小古文,降低学习难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小古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朗读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朗读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朗读课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朗读课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2. 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朗读自信心和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小石潭记》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好幻灯片或者黑板,用以呈现课文内容;2. 准备合适的课文朗读音源,用于示范学生朗读;3. 准备相关的课堂活动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或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例如,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曾经去过的喜欢的地方,或者询问学生对潭水的印象等。

2. 朗读课文(10分钟)教师播放或朗读《小石潭记》,让学生跟读或自己独立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抑扬顿挫的表达。

3. 理解课文(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例如:“小石潭是一个什么地方?”、“故事中的小鱼有什么特点?”等。

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4. 分析课文(15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例如:“文中作者通过哪些形容词描绘了小石潭的景色?”、“你觉得这些描述词语有什么共同点?”等。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5. 朗读练习(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练习,可以分角色进行,让学生感受角色身份的变化和情绪的转变。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提供反馈等方式,指导学生改进朗读效果。

6. 感悟思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朗读课文的体验和感受,并帮助学生思考文中所传递的主题或价值观。

例如:“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你觉得小石潭的意义是什么?”等。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7.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点,并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小学生文言朗读教案模板

小学生文言朗读教案模板

年级:四年级教材:《古文观止》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

2.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朗读技巧,如断句、声调、语气等。

3. 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教学重点:1. 熟练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技巧。

2.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的难懂词汇和句子。

2. 运用朗读技巧,使文言文更加生动有趣。

教学准备:1. 教材《古文观止》。

2. 多媒体课件。

3. 朗读示范音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文言文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文言文的看法,激发学习兴趣。

二、朗读技巧讲解1. 教师讲解文言文的断句方法,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 讲解文言文的声调、语气等朗读技巧。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体会朗读技巧。

三、课文朗读1. 教师选取一篇适合学生朗读的文言文,如《论语》中的《学而》。

2. 学生分组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互相评价,找出优点和不足。

四、文言文内容理解1.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教师点评。

五、拓展延伸1. 教师挑选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言文,让学生朗读。

2. 学生讨论文言文的写作手法、主题等。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读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表现,评价其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

2. 朗读技巧掌握程度:通过学生的朗读示范,评价其掌握朗读技巧的程度。

3. 文言文内容理解: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评价其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古文小学诵读教案模板范文

古文小学诵读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古文诵读年级:小学X年级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古文,感受古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 古文选篇:《春晓》- 教学工具:课本、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春晓》的作者孟浩然及其生平。

2. 介绍《春晓》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二、朗读指导1. 教师范读《春晓》,引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和语调。

三、分段讲解1. 将《春晓》分为四句,逐句讲解。

2. 分析每句诗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互动问答1. 教师提出与诗歌相关的问题,如“诗人为何说‘春眠不觉晓’?”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五、巩固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句诗进行朗读,其他组员评价。

2. 教师选取优秀小组进行展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春晓》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 学生自由朗读《春晓》,教师随机抽查。

二、拓展阅读1. 介绍与《春晓》类似的诗歌,如《夜雨寄北》等。

2. 学生阅读拓展诗歌,感受古文的魅力。

三、创作实践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春晓》的格式,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2.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文诵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古文的喜爱。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表现,评价其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对古文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古文诵读的兴趣和需求。

---【备注】本教案模板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少儿文言文诵读教案

少儿文言文诵读教案

少儿文言文诵读教案教案标题:《少儿文言文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诵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文言文的基本诵读技巧。

3. 文言文名篇的选读和诵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文言文的诗句或名句,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古代汉语的书写形式、词汇和语法特点等。

3. 分析文言文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经典文献到明清小说,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演变过程。

第二课:文言文的基本诵读技巧1. 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忆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2. 介绍文言文的基本诵读技巧:正确的发音、语调和停顿等。

3. 练习文言文的诵读: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段落,让学生进行诵读练习,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三课:文言文名篇的选读和诵读1. 导入: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诵读技巧。

2. 选读文言文名篇: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如《论语》中的名言警句或《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进行选读。

3. 练习文言文的诵读:让学生分组进行诵读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诵读技巧。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诵读表现和语言表达能力,评估他们的诵读技巧和语言水平。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诵比赛,激发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文言文名篇,扩大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3. 鼓励学生创作文言文作品,提高他们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课本和教辅材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用于展示文言文的诵读和名篇选读。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年级语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主题:古文诵读
教学目标:
1.了解古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理解古文的内容和意义;
2.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表演恰当地传达古文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步骤:
1. 创设情境(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谈论古代文化、古代人的思维方式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古文诵读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导入新知(10分钟)
向学生介绍古文的定义和特点,例如古文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形式,古文使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和现代文不同等。

3. 练习诵读(20分钟)
教师给学生分发选定的古文材料,并让学生自行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句子的节奏、语气和停顿等。

4. 分组表演(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古文,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表演的指导和建议,例如角色扮演、用道具等。

5. 总结复习(5分钟)
教师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提问学生对古文诵读的体会和收获。

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一些表演中的亮点和困难。

教学延伸:
1.让学生尝试背诵一些古文,培养记忆力和语感;
2.组织学生进行古文朗读比赛,增加学生对古文的热爱和兴趣;
3.配合音乐和舞蹈,进一步展示古文的艺术魅力。

教学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和朗读情况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古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古文情感的表达。

同时,鼓励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给予评价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篇
幼学琼林五岳五湖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之谓五岳;饶之鄱阳,湘之青草,巴之洞庭,润之丹阳,苏之太湖,此之谓五湖。
第13篇
不倒翁
不倒翁,状似老人。头大。身短。须长。发秃。耳、目、口、鼻皆全。上轻下重。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第14篇

四面陆地,水潴其中。小者曰池,大者曰湖。湖水深阔,巨舟可以往来。水中产鱼虾,多菱藕,而灌田尤便。故湖滨之田,收获恒丰。
第27篇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第28篇
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
勤勉篇
第36篇
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第37篇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第24篇
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传说篇
第25篇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第26篇
共工触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经典篇
第29篇
论语·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雍也第六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第34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第35篇
大雨
午饭既毕,天气郁蒸,苍蝇纷飞庭前。少顷,大风陡起,沙尘扑面。黑云自西北来,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骤至,沟浍皆盈。未几,雨霁,夕阳返照墙隅,豁然开爽,暑热尽退。
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第22篇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第23篇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三年级小古文诵读
姓名:
言物篇
第1篇
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第2篇
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第3篇
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第4篇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智慧篇
第15篇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第16篇
王戎七岁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第17篇
称象
曹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第5篇
雪人
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堆雪作人形。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有顷,日出雪融。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第6篇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第7篇
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第8篇
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第30篇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言物篇
第31篇
第18篇
破瓮救友
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戏于庭前。有一儿,误堕水缸中。群儿狂叫,皆惊走。光俯取石,急击缸,缸破水流,儿得不死。
明理篇
第19篇
职业
猫捕鼠,Hale Waihona Puke 守门,各司其事。人无职业,不如猫犬。
第20篇
勿贪多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寓言篇
第21篇
杨柳
杨柳,随处可种,临水尤宜。春初发叶,旋开黄花。及春末,叶渐多。花中结实,细而黑。蕊落,有絮绽出,质轻如棉,色白如雪,随风飞舞,散于各处。
第32篇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第33篇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第9篇
雨雪霜露
天热则下雨。天寒则下雪。热天夜有露。寒天夜有霜。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异也。
第10篇
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第11篇
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