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中地理 3.3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河北省高中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河北省高中地理必修一: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学会运用整体性理论分析一些自然现象,指导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自主学习】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________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________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例如: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共同构成了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______的改变。
例如: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图:(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④____________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指岩石经过⑤________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⑥____________。
(2)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关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⑦____________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土壤属性成土母质的影响物理性质成土母质的⑧________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化学组成成土母质的⑨________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2.气候与土壤(1)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⑩________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____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3.生物与土壤(1)生物是土壤?____________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最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导学案精品《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标解析1.理解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且规模有大有小2.掌握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原理3.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干知识梳理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全球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的概念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
自然地理环境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空间尺度上有大有小,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的地域分异的空间尺度小。
2.自然带的概念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和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不同的气候,以对应与之统一的、有代表性的和。
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地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的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由赤道向两极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典题解析例1, 读“沿东经20度线所作的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代码处的自然带名称 A ,B , C ,D ,E ,F , Y 。
(2)从A到Y的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的变化化规律,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3)G山名称是山,其从下而上的自然带有,其北坡雪线比南坡,原因是。
解析:本题采用了图形变化,即平面图变剖面图,以此考查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变化规律。
首先要根据经度和地形轮廓来判断自然带。
故自然带依次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刚果盆地),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变化规律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造成的。
G山是阿尔卑斯山,其自下而上的自然带有落叶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荒漠带。
其北坡雪线比南坡低,因为北坡位于背阳坡,获得热量少。
答案:(1)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
热带荒漠带C热带草原带D热带雨林带E热带荒漠带F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Y亚寒带针叶林带(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差异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3)阿尔卑斯落叶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荒漠带低北坡位于背阴坡[例2]读“四个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没有其他非地带性因素叠加上去①,②位于南半球。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章导学案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侯红领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2、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学习重点: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原因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课前探究: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如何实现的?2、举例说明气候与地理环境其它要素之间的关系?自主学习: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环境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_________ 、相互____________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地理要素通过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等过程进行着________ 和_________ 3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_ ,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 。
生物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______ 作用。
4 地球早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 和氨。
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_________ 的作用。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如________ 、___________ 等。
2生产功能(1)概念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_ 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2 )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 __________ 和 ________ ,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 _______ 及 ________ 。
光合作用通过 ________ 和 _______ 的交换,将 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 、 ______ 等 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出 _____________ 。
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高中地理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湘教版必修1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一课时一、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标解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却是绝对的。
一方面,不可能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另一方面,再小的区域,其内部仍然存在着差异。
所以,区域才可以一直逐级划分下去。
由于各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理环境在地域分异上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本条“标准”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并理解形成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规律的原因。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现象。
2、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其基本特征。
3、能够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情况,归纳、分析、比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能分析形成的主导因素。
4、能举例说明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实践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阅读教材及结合读图,自主探究、比较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熟悉主要的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3、掌握区域分析与对比的地理研究方法,利用景观图片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形成从图像中提取、分析、归纳、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的观念,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
2、初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与环境观。
3.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读图探究法、讨论法、比较归纳法【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组成有机整体。
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高中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案(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分布。
2.掌握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与表现。
3.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评价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体现:不同的空间尺度,①______有大有小。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包括②______分异和海陆分异。
(2)③________的地域分异:如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2.陆地自然带:由气候、④______和土壤共同形成,具有一定⑤______、呈⑥______分布。
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原因:⑦________的纬度差异。
2.分异基础:⑧____。
3.分布⎩⎪⎨⎪⎧低纬度、高纬度地区:横穿整个大陆地带中纬度地区:一定范围内⑨ 向延伸,⑩ 向更替的地带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原因:⑪______分布2.分异基础:⑫______变化。
3.分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依次为⑬______带、⑭______带、⑮______带。
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原因:随海拔的变化,⑯______状况差异很大。
2.分布:从⑰______到⑱______呈垂直分布,与山地所在的⑲______、⑳______密切相关。
我的疑惑 1. 2. 3.探究点一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探究材料 教材P 91图5.6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P 92图5.7热带雨林景观和图5.8苔原景观。
1.不同的气候带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何?且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2.图5.7与图5.8的对比,体现了怎样的地域分异规律?原因是什么?它们在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方面的差异是什么?3.分析说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与分布?【考例探究1】读图,回答(1)~(3)题。
(1)与②→③→④地自然带更替相似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⑥→⑤→④D.①→⑤→④(2)气候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较大的是()A.③、④两地B.①、④两地C.⑥、⑤两地D.①、⑥两地(3)①、③、⑤三地气候()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探究点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探究材料教材P92图5.9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图5.10温带荒漠。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导学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标展示: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互相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根底梳理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 地理要素间进展这物质与能量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和等。
2 地理要素间互相作用产生新功能温馨提示消费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如消费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
再如,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也不具备平衡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功能。
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温馨提示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命题过程中常考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应综合分析某一地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如我国“沙尘暴〞的成因是由于地处农耕和草原交接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植被,地表沙化,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形成的。
二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1)成因:因和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类型,又对应与之统一的和土壤类型。
(2)特点:具有一定、呈分布重要记忆内容: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气候类型自然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根底影响因素典型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海陆分布水热状况海拔较高的低纬山地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亲密相关,利用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开展变化的影响。
详细表现如下表所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典例剖析例一:以下列图为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情况示意图,读图答复。
河北省高中地理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河北省高中地理必修一: 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标准解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往往针对某自然地理要素并进而影响整个自然地理环境。
为此,课程标准在要求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前,单列此条“标准”要求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在人们所能感知的地理环境中,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很难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
因此,“标准”将视角扩展到地质历史时期,要求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并由此类推到现在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当然,本条“标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任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而不是要系统了解每一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所以“标准”要求的是“举例说明”。
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本条“标准”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举例的对象,但是综合来看,生物(尤其是植物)要素应成为举例的一个选择。
因为,第一,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岩石、地貌、大气、水文等要素都已有相应的“标准”作了要求,生物要素却没有。
第二,生物(尤其是植物)对于地理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各自然带也都是以植被名称来命名的。
二、教学目标以生物为例,说明某一自然要素的变化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生物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变迁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具有重大影响。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四、教学方法阅读图表资料分析归纳五、教学过程0.03-0.02 0.7 1.4 1.95 2.5 2.85 3.3 4.0 4.4 5.2 6.0 25 38 46【引入新课】自然地理环境(即地球表层)各要素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彼此之间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系统,系统内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性一、基本说明1.教课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地理必修 I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第一版单位:湖南教育第一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三节5 .学时数:本节共 2 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达成地球表层差别性的表现和地区分异三大规律有关内容的教课;第二课时主要达成自然带、地带方性分异规律及地理环境差别性与就地取材教课。
本教课方案为第一课时。
40 分钟二、教课方案1、教课目的:1 .认识地球表面的自然景观是有差别的2.认识地区分异的观点3.掌握地区分异的基本规律及成因4.提升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想能力5.能够感觉自然环境的和睦美,形成理论联系实质的观点2、内容解析:本课时虽然内容涵盖了”地区分异的基本规律地球表层差别性的表现和地区分异三大规律”二大基本内容的教课, 但学生对差别性的表现较为易理解, 但关于三大规律就难掌握,因此这一点便自然成了教课的难点,同时这一点也是本课时的要点,掌握这一知道点,关于我们认识陆地自然带的散布规律拥有很大的帮助。
3、学情解析:因为我校学生是经过省要点和市要点中学层层挑选过的后进生,学生基础较差,学生习惯也有待于进一步改良,加之所有为乡村中学的学生,视线短浅,因为他们受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行能像城市学生哪样各处旅行,也很难经过新闻网络对生活区以外较大尺度的地理环境作出深入的理解。
4、设计思路:先从已经学过的天气知识导入新课,让同学初步认识地理环境是有差别的。
再依照新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解析地理环境的地区分异规律” ,先出示有关资料或地图,而后联合生活让学生举身世边的例子,从而更深的认识差别性的表现。
关于地区分异三大规律可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对所学内容第一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而后依据已学过的知识,尽量结舍生活中的实例(地图:理想大陆景观散布图、山地垂直景观散布图、山地与纬度景观),进行层层推导和概括,这样既能够培育学生着重实质的理念,又能够让学生逐渐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研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精编】高一地理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形成基础:水分。
(3)分布规律: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4)分布地区: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分异原因:海拔的变化。
2.分异基础:水热状况差异。
3.分异规律: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比较项目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分析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分异规律延伸方向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更替方向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图示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的低平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案例沿20°E 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1.山麓自然带的确定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纬度和气候带;反之亦成立。
2.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相关,具体如下图:3.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
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状况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山地自然带的变化与从该山地所在的纬度向高纬度的水平自然带变化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的认识本节教材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1的最后一节课,从它的位置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通。
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的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
而且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二是陆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
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侧重分析了不同的景观特征。
另外,教材还设计了“活动”、“阅读”和“问题研究”,通过研讨,使学生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懂得在生态建设中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建设和保护环境。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大气圈,水圈与水循环;对于地理环境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教材中语言的专业性强,加之学生对区域的了解甚少,需要借用图片素材比较分析以提高感性认知和理解能力。
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原因(3)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熟悉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探究气候与自然带的相关性。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题一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材料1:“理想大陆”是指海岸线平直、地表平坦(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因素)、赤道经过大陆中部的理想状态下的陆地。
“理想大陆”(北半球)上的自然带及其组成、分布模式如下图:(1)结合材料探究:①沿亚欧大陆西岸自然带变化(图中虚线箭头所示)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②中纬度(35°N~5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图中实线箭头所示)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③列表比较两种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影响因素、延伸方向、更替方向、典型地区的不同。
材料2:非洲自然带大体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更替,明显反映出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2)结合材料探究:①非洲自然带为何以赤道为轴大致对称分布?②非洲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明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主题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些诗句说明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下面是“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1)结合材料探究:①写出A、B、C、D四个自然带的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3_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3.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差异性2.陆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难点】陆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新课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具有整体性的特征,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全球范围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是各地区又存在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1第一、二自然段的相关内容,读P91图5.6“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思考:①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差异体现在什么方面?(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小)②我们熟知的全球性地区分异有哪两种?(海陆分异和温度带分异)③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因素是什么?(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水热组合不同)④什么是陆地自然带?(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学生思考、回答,讲解、分析)【板书】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1、分类:按空间尺度(规模大小)划分为全球性的地域分异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1) 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陆地自然带2、陆地自然带:(1)影响因素: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水热组合(2)概念: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3)分布及其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过渡)从书本P91图5.6“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中可以看出,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自然带分布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条件)(阅读思考)请同学们迅速阅读P91—92“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关内容,完成下表:(指导读图)下面我们以20°E为例,来看一下有赤道到两级的自然景观的变化。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高中地理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导学目标】1.知道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
2.学会分析地域分异四种基本规律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3.认识世界主要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
4.了解地域分异规律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学习重、难点】1.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变化规律;地域差异的规律应用。
2.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规律。
【基础知识梳理】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1.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的差异。
2.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的差异,这就是地域分异。
二、主要陆地自然带1.概念:__________相一致的条带状区域叫自然带。
2.形成:地理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______________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______________,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构成自然带 3.主要陆地自然带类型分布植被种类热带雨林带、______ ___带 ______ _带____ _____带等热带草原带、______ __带 ________带、温带荒漠带森林自然带_ ___和__ __地区森林草原自然带 ________________的内陆地区以________为主______植物荒漠自然带 ________地区三、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性和性。
分异规律定义成因太阳辐射能带来的热量在地球表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面上沿延伸、随变化,从向逐渐减少,呈纬向带状分布的差异。
即以条件为基础。
同纬度带内,降水量从到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从逐步降低,即以条件为基向有规律地更替。
础。
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到随高度上升,和在自然环境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自然环境各要素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势剖面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常常表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现出性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高中地理必修一:3.3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归纳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的四种地域分异基本规律。
2.理解产生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
3.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森林、草原、荒漠)、分布。
【重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原因。
【难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自主学习】 一、主要陆地自然带
1.陆地自然带:由气候_______和土壤共同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_______分布。
2.对照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图表。
热带沙漠气候
【课堂探究】
探究活动一:分析识别某地的自然带及其分布规律
1.图中①-②-③-④的更替是以为基础的,反映的是
_________ 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2.③-⑤-⑥表示地理环境从向的地域分异规律。
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_______。
A. ①→②→③→④ B.④→⑤→⑥
C. ①→⑤→④ D.③→⑤→⑥
探究活动二: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1.珠穆朗玛峰南坡山麓的自然带(基带)是,
从它开始,共有个自然带。
北坡的基带是,
共有个自然带。
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
比北坡复杂?
2.比较珠穆朗玛峰南坡和北坡降水量的差异,并解释产生这
种差异的原因。
3.山地雪线的海拔高度与气温和降水有密切关系。
想一想,
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
归纳回答以下问题:垂直自然带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纬度位置愈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基带与山地所在地的相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低)。
④雪线高度(高、中、低)纬度地区最高;迎风坡(高于、低于)背风坡;阴坡(高于、低于)阳坡。
探究活动三:请阅读课本85页,图3-17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联系气候知识,试着分析:
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
探究活动四:
掌握地域规律对生产生活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
【随堂练习】
1.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大陆是
A. 亚欧大陆
B. 非洲大陆
C. 南美大陆
D. 澳大利亚大陆
2.造成热带雨林带和苔原带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海陆位置
读右图,回答3—6题。
3.①地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荒漠带
4.决定沿直线①---②自然带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 B.温度 C.高度 D.光照
5.由③到④的地域分异是
①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有规律地更替
②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变化方向有规律地更替
③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或条带状
④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6.形成③到④这种地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A..光照B.热量 C.水分 D.土壤
7.非洲赤道附近东非高原上形成了热带疏林草原,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现象
8.下列四组气候类型中属同一种自然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10.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
置
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
11.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12.以下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山地的是
13.从沿海向内陆,各种自然带的逐渐代替较为明显的是 A..中高纬度
B .中低纬度
C .中纬度
D .低纬度
14.下列地区的高大山岭中,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最典型的是 A..内陆地区 B .低纬度地区 C .中纬度地区 D .高纬度地区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热量 B .海拔 C .坡向 D .地形 16.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甲—丙—乙
二、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
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