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章).doc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笔记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笔记第一章人类行为1.1 人类行为的定义与分类人类行为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中表现出的各种反应和活动。
人类行为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生物学基础、社会文化背景、行为表现等。
从生物学基础来看,人类行为可以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从社会文化背景来看,人类行为可以分为传统行为和现代行为;从行为表现来看,人类行为可以分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等。
1.2 人类行为的理论解释(上)人类行为的理论解释主要涉及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
生物学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受到遗传、神经和内分泌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学理论则强调个体的心理过程、动机和经验对行为的影响;社会学理论则关注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和人际关系对行为的影响。
1.3 人类行为的理论解释(下)在人类行为的理论解释中,还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受到外部环境和刺激的影响,通过强化、惩罚和模仿等机制形成的;认知理论则强调个体的思维、知觉和信念对行为的影响;心理动力学理论关注潜意识、心理冲突和童年经历对行为的影响;人本主义理论则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价值观和人际关系对行为的影响。
1.4 人类行为的特征人类行为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 自主性:人类行为是个体根据自身的意愿和目的选择和决定的结果,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2. 多样性:人类行为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受到个体差异、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3. 可塑性:人类行为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和环境适应等方式进行改变和调整,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4. 目的性:人类行为往往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需求,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5. 适应性:人类行为能够帮助个体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第二章社会环境2.1 社会环境的定义及分类社会环境是指个体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总和。
社会环境可以分为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章人类行为理论与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关系老人:生态学、增权、毕生认知和道德发展、符号互动、行为、超个人健康:系统、增权、心理动力、认知和道德发展、符号互动、行为、超个人心理健康:系统、增权、心理动力、认知和道德发展、符号互动、行为救助站:系统、增权、认知和道德发展、符号互动、行为、交换、超个人学校社工:系统、增权、认知和道德发展、符号互动、行为矫正社工:系统、认知和道德发展、符号互动、行为、交换行政社工:系统、增权、符号互动、交换政策分析:系统、增权、交换国际社工:系统、增权、符号互动、交换、超个人第五节人类行为理论整合的实践案例美国医疗康复中心的案例(课本)CF囊肿性纤维化疾病一、个人问题取向生理层面,医学常识;社会关系层面,社会支持;心理层面,抵抗压力;精神层面,精神支撑二、环境问题取向物质层面,经济支持;宇宙论层面,社会环境重要性;意识形态,制度公正;本体论层面,宗教支持。
三、个人与环境整合明确优势和资源,探讨需求和环境,选择合适的平衡理论第二章·系统影响模式强调,社会工作者必须代表他们的案主,经常与现行的机构和组织协同工作,其目标常常是去改变或改进服务的提供和资源的分配方式。
这种改变或改进的目标也包括在一个社区内改善条件和服务第三节基本理论观点结构主义者–早期结构派(有机体、实体)孔德:社会是一种有规律的结构,与生物有机体相似,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的整体。
斯宾塞:社会是由“支持”、“分配”和“调节”三大系统组成的结构。
涂尔干: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是理解一切社会现象的出发点。
–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社会结构,AGIL模型)总体社会系统:社会结构是具有不同基本功能的、多层面的次系统所形成的总体社会系统。
子系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系统执行适应环境的功能,政治系统执行目标达成的功能,社会系统执行整合的功能,文化系统执行模式维护的功能。
帕森斯认为,这是一个整体的、均衡的,自我调节和相互支持的系统,结构内的各个部分都对整体发挥作用。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章)
人类所处的状况、情境及互动,包括实际的物理场所及各种系统的接触
2、交换(Transactions)
人们在环境中互相沟通与互动,包括正向或负向
3、能量(Energy)
人与环境之间互相投入时产生的自然力量
4、界面(In terface)
与系统理论的概念相同,但生态观强调个人与小团体之间的接触面
其Hale Waihona Puke 一些视角社会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社会工作的目的:
直接与社会中的个人打交道,帮助案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应对环
境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与公共和私人的组织、机构打交道,并改革这些系统使之更有效地
满足案主的需要。(食堂的故事)
改善大体系以促进人们得到资源
连结人与系统。帮助案主获得资源、服务和机会。
2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第2版(奥)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著 国际文化
出版公司
3论宗教 第2版(奥)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4精神分析导论讲演第2版(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国际文化出版 公司
5被遗忘的语言:梦、童话和神话分析导论第2版(美)埃里希 弗罗姆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6逃避自由 第2版(德)埃里希 弗罗姆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尊重个体的自由选择
人的意识具创造性与无限发展潜能
人性一一应从现象学途径研究意识
生态系统模式(The Ecosystems Perspective)
生态系统模式发展的背景
生态系统模式的一些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模式的基本干预方法(The ecosystems approach)
生态系统模式的基本概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案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6 章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 社会行为:指二人或更多人藉彼此沟通、互动,在社会环境中调适良好,所展现之活动。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人以及人类如何组织成单位的方法。
单位诸如家庭、团体、社区、文化及社会阶段与阶层。
3. 角色:是指与某一特殊社会位置相关联的行为模式。
依照取得该一角色或地位的方式,可区分为归属的角色或地位与赢得的角色或地位。
在人生过程中从幼年到老年,各人在不同阶段所担当的角色不同,社会地位及赋予的工作责任均不相同。
4. 常模:经由观察或测试一团体全体成员的行为,所订定的行为标准,称之。
有了这种标准化的评估工具,才能了解个人行为是否合于社会期望。
5. 社会化:是个人从婴儿时期起逐渐被模塑成为社会分子的过程,亦即是社会对个人传授其文化、生活模式与团体价值的过程。
6. 镜中之自我:社会学家顾里所创立。
表示本人在他人面前所表现的行为,由于他人的反应与态度,使本人了解自我,因而产生一种满意或是羞愧的行为。
7. 参考团体:指个人选择某种团体当模仿或指导的对象,作为其判断及行动的参考,也就是说被个人用作为行为评价标准的社会团体。
8. 认同作用:认同作用是一种概念,是被模仿人对模仿者有直接明示及永久性的影响,换言之,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人对他人的人格发生持久性的模仿学习。
9. 观察法:观察法可分成自然观察法及实验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是就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而实验研究法又称为实验室研究,系属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
10. 调查法:设计问卷对一特定对象的人做系统性的研究,是一种横断面的研究设计。
11. 文化比较研究:从前译为泛文化比较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利用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为样本,以其资料作比较研究,以便验证对人类行为的假设。
12. 社会计量法:从表面上看来,此研究法是测量人际关系的技术,而实际应用上,他是用来评量某一个团体中的人际吸引与排斥的工具。
第二章婴儿及幼儿期1. 超我:源自于佛洛依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绪论(PPT 105页)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词索引
推荐点评:
• 这两本美国人编的教材共同特点是: 逻辑性强、案例丰富、分析细致翔实 结构严谨、有分析有总结,便于自学
• 不足之处: 不太符合中国人演绎思维、思考习惯 文风、文字等文化差异降低了可读性
• 社会工作概述类课程
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学、社会福利政策、社工法规等
• 社会诊断分析类课程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学、社会文化学等等
• 社会工作方法类课程
社会工作方法、社工研究与评估、宏观微观社工等等
• 社会工作实务类课程
社工实习、儿童妇女老年社工、学校企业家庭社工等
三、本课程作用
• 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影响 • 了解人在社会环境中成长变化过程 • 熟悉社会环境影响人类行为的规律 • 学习分析研究人类行为的主要理论 • 学习分析各阶段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 学习分析人类行为在不同环境特点
度 • 对人类行为的分析圉于生命成长阶段历程
缺乏横向、跨年龄阶段的通性分类和分析 • 缺乏典型实证案例和针对性分析过程展示 (这仅是我的一家之言,同学们自行体会)
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 作 者: 韩晓燕,朱晨海著
• 出 版 社: 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7-1
• 作者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华东师大副教授
参考书4 推荐与点评
本书特色: • 理论部分翔实,占据全书一半分量 • 结构严谨,内容新颖,重点较突出 • 有关键概念、基本理论观点等环节 • 有当代议题、社工实务运用等环节 • 有各阶段发展框架、发展焦点环节 • 注重梳理历史脉络,有批判性分析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行为(1)定义:①狭义:直接可观察到的表现、动作、活动。
②广义:即个体对环境所做的一切反应.指个体的一切外显行为、思想、感受、期望、自我观念等,包括人的内在和外在的变化。
举凡一切外在的活动(如语言、表情、作为)与内在的心理历程(包括思想、意念、态度)均是。
(2)特点①、适应性(能动的适应)②、复合性(多种因素的影响)③、变化性(一生不断变化) ④、多样性(个体群体之间的差异)⑤、累积性(学习、代际传承)(3)行为的种类①依范围,分为「广义的行为」、「狭义的行为」。
②依先天或后天,分为「本能的或天赋的行为」、「适应行为」。
③依行为的功能,分为「生理行为」、「精神行为」、「情绪行为」、「社会行为」。
④依是否符合常模、社会规范,分为「正常行为」、「偏差行为」.(4)正常和异常,一般有以下划分标准:①、要符合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规范,或与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行为相似或一致.如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等.②、要符合人类行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一般发展规律,而且发展良好。
如从弃老到尊老养老等。
③、行为要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是平衡的、和谐的.如上学“适龄儿童"、天才儿童班等。
但是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对行为的正常和异常的划分并不代表价值判断,不意味着异常的行为就是不好的、有问题的.2、环境(1)涵义环境只是任何一个中心事物周围与此事物密切相关的客观存在。
(2)分类①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关的地球表层各个自然因子的总和,即人们通常所泛指的自然界.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最根本的条件。
A主要由大气、水体、岩石、土壤、生物5大因子组成。
B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a.自然环境提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b。
自然环境影响社会发展速度c.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心理、行为、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习惯.d。
人类行为改变自然环境面貌.e。
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影响自然资源的利用。
f.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 张初PPT课件
指一個人心理歷程的組織及整合
social(社會)
指一個人個別或在團體中互動的社會關係系統
多元層面架構
圖1.1表示這三個層面的互動 精神層面(spiritual dimension) (p:17)
指人存在的本質及理解到有些事超越人類的 能力 spirituality:泛指相對於宇宙力量關係的主 觀經驗 religion:正式制度化的信仰體系,包括:教 義、教條、教派認同、儀式
問兒童「你叫什麼名字」--北美、歐洲 問兒童「你爸爸或媽媽是誰」--瑪亞人
一個人以自己環境的價值判斷強加到另一個人 的文化習慣時稱為「民族優越感」 「ethnocentrism」(p:9)
社工員為何要學習人行?
什麼是社會環境
對行為設限的所有期待、動機及誘因,是由一 個人所生活的社會中的其他人所建構出來的
第一章 多元架構 (A multidimensional framework)
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張 紉 副教授
96HBSE—Ashford 3rd
單一面向的限制
Case examples 每一個人及其情境都有其獨特的特性,因此要了 解一個人,不能將其內在因素與外在環境因素分 開分析(p:6) 本書使用整合性多元架構取向(integrative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當前觀點(current perspective):分析這三個層 面如何影響目前事情的狀態 發展觀點(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這些系 統的互動如何引導(影響)目前事情的發展
多元層面架構
基本上包括三層面:(p:14) biophysical(生理)
包括生化、細胞、器官、及生理等系統 這些系統的功能是指生理成分的能量平衡交換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人在环境中:这是一种系统论的观点,它将个体遇到的问题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反对将问题单独归因于个体特质或某一外在因素的简单化观点,而从整个生态系统(包括生理系统、心理系统、社会系统、自然系统)着眼,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资源. 2.“人在环境中”这一理念启发社会工作者关注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领域:①关注个人并寻求提高其解决问题、应对环境和发展自身的能力;②关注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把人和他们所需要的资源、服务和机会连接起来;③关注环境并在必要的时候改革环境,使之更有效地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
3.生态系统理论:又称为社会生态系统论,它把人类成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如家庭、机构、群体、社区等)看作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即人的生存系统)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这种相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
4.生态系统具有层次性,它可以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
5.时间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环境变量.6.生命历程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随着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受到文化和社会变迁影响的年龄层级角色和生命时间序列。
7.多元年龄观包含生物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三个基本维度。
8.性别包括生物性别、社会性别、性行为性别三个基本层面。
9.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的影响;②母亲对胎儿的影响;③父亲对胎儿的影响;④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10.母亲的自身条件对胎儿的影响:①母亲的年龄;②体重;③身高;④孕史11.环境对胎儿的影响:①孕妇体内环境和物理环境对胎儿的影响;②职业环境与不良嗜好对胎儿的影响;③家庭与社会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12.在帮助意外怀孕的女性上,社会工作者可以承担许多角色,比如使能者、教育者、中介者和倡导者的角色。
13.人口性别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衡量男女两性人口数量是否均衡的标志,国际上一般以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时刻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存在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案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案Human Behavior and Social Environment第一章绪论内容提要:本章讲述了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念,学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意义;人的成长阶段及各个成长阶段的特征和任务;以及论述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米德符号互动理论。
教学目的:1.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2.掌握成长的概念和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重点:1.人是存在的系统2.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难点:1.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2.掌握女性主义相关理论流派关于性别问题的主要观点学时安排:4学时思考题: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有怎样的关系?2、人的成长及其阶段是什么?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八大理论基础分别是什么?第二章性别内容提要:本章主要讲述了性别差异与性别不平等的概念与区别;性别社会化的实现过程,以及对性别社会化起重要影响的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同龄群体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性别歧视的表现形式以及社会学和女性主义的理论基础。
教学目的:1.理解男女两性的性别差异2.掌握社会化的实现过程3.掌握性别的相关理论基础,并学会分析性别歧视问题重点:1.性别社会化实现过程;2.性别的社会学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
难点:1.理解性别社会化实现过程;2.理解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流派及主要观点。
学时安排:4学时思考题:1.性别差异与性别不平等的关系?2.性别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分析?3.女性主义在性别研究方面的主要流派及观点?第三章家庭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家庭,作为社会组织的细胞,家庭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章主要讲述了家庭的定义、家庭的结构、家庭的功能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提出了家庭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家庭发展变化的趋势。
教学目的:1.理解家庭的定义与社会特征2.掌握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理论3.理解家庭基本关系4.学会处理家庭问题的专业方法重点:1.理解家庭的生命周期发展理论2.了解家庭基本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3.处理家庭问题的方法:家庭暴力、离婚问题难点:1.理解家庭生命周期发展了理论;2.理解家庭问题及处理方法。
汪新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章绪论
按行为的主体分 • 个人行为 • 集体行为 • 组织行为 按医学标准分 • 正常行为 • 异常行为 • 健康行为 • 病理行为
按个人成长阶段分 • 胎儿行为 • 婴儿行为 • 幼儿行为 • 学龄儿童行为 • 青春期行为 • 青年行为 • 中年行为 • 老年行为
(二)社会环境 思考: 什么是环境? 环境有哪些分类标准? 如何给社会环境下定义? 社会环境应该有哪些内容?
第三节 生命历程: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视角
一、时间: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环境变量 对于个体——年龄、生辰八字、星座…… 对于家庭——家庭生命周期(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 巢与解体) 对于社会——历史朝代
关于年龄的笑话
某君再婚,新婚之夜,灯下看新娘,粉迹深处,皱纹如织,不 禁怅然问道: “娘子芳龄几何?” “四十少二。” “不止吧?” “你眼力不错,四十有五了。” “你我既然结为夫妻,何必撒谎呢?” “实不相瞒,实足年龄已五十四了。” 上床后,新郎突然想起盐罐没盖,“我得到厨房把盐罐盖上, 免得老鼠偷吃。” 新娘不禁笑了起来:“傻瓜,我活了六十八年,还没有听说老 鼠偷吃食盐呢!”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课程宗旨、学科地位与内容概要 第二节 “人在环境中”的基本理念
第三节 生命历程: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视角 第四节 人类行为的具体层面及基本理论
第一节课程宗旨、学科地位与内容概要 一、行为与环境的内涵 (一)人类行为 • 思考: • 什么是行为? • 行为是主体的活动,是主体对环境的反 应
狭义行为指能直接观察到的一切外在活动, 广义行为还包括人的内在思想和心理过程。
Eg.上学时周末回家,晚饭后烟瘾犯了,打算借口去 散步。在门口换鞋时,老爸问我干吗去?我随口说 了句:“去散个烟!” Eg.一位有志于精神分析的青年慕名去找弗洛伊德, 见面时弗洛伊德问其姓名,他竟说出:“我叫西格 蒙特·弗洛伊德”,然后才慌忙改口道出其真正的 姓名。 Eg.我有次去买羊肉串伸出4个手指对老板说“来3根 羊肉串” 老板蒙了“几根?” 我又伸出3 个手指说“4根”…… Eg.想请大家吃桃,恰好没钱,所以就去卡里取钱。 到了服务台,“麻烦您,来两斤桃子~~!!” 她和我都呆了~~~~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 P1.社会工作最重要的视角之一就是“人在环境中”,这个环境就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的生活环境。
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最需要把握的原则之一,就是将社会问题放入具体环境中来考察,将服务对象放在社会环境中来分析。
2. P2.人类行为:是人类为满足其自身需要,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
(可以是生理的或社会的、外显的或内在的、个体的或集体的、理性的或非理性的,正常的或非正常的。
)3. 分析人类行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本书采用的是多元分析框架。
包括社会维度,心理维度和生物维度。
(这三个角度也是案例分析可用的角度。
)4. P7.社会互动:是人类行为最基本的方式。
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语言、表情、身体姿势和其他象征符号,彼此表达意向,沟通感情,共同行为的过程。
5. P8.以社会互动为基本形式的人类行为类型有:暗示与模仿、竞争与冲突、调适与同化、中国人的行为模式(中国是差序格局,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心。
)6. 暗示:是采用含蓄的方式将一种意见、态度或行为方式通过语言及其他象征符号传达给他人并能引起他人反应的行为。
(分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和反暗示三种)(1)直接暗示:是对特定对象面对面的发出的暗示。
(2)间接暗示:是指对不特定对象通过传媒符号发出的暗示。
(3)反暗示:是受暗示者向相反的方向行动。
7. P16.社会工作者助人的过程是一个改变人行为的过程。
8. 人类行为的特征:(简答)①适应性。
人类行为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如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在城市读书,学习书本知识外学说普通话,参加学习培训班等。
)②多样性。
(体现在外显和心理行为,如行走、哭、笑、思想、恐惧、幻想及态度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中的人有不同的行为)③可变性。
人类行为的变化除了受自身生理结构机能的影响限制外,还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来自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影响)④可控制性。
受自身的控制和社会的控制。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案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案一、第一章:人类行为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类行为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人类行为的特点和类型。
让学生掌握人类行为的影响因素。
1.2 教学内容:人类行为的定义和特点。
人类行为的类型: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学习因素等。
人类行为的影响因素: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社会因素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类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人类行为。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人类行为的影响因素。
二、第二章: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的特点和类型。
让学生掌握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
2.2 教学内容:社会环境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环境的类型: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
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社会环境。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
三、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让学生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机制。
让学生掌握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
3.2 教学内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论:环境决定论、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等。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机制:适应、互动、影响等。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理论。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
四、第四章: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所有题目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所有题目第一章一填空题1 (行为)是主体的活动或对环境的反应。
2 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和(组织)。
3 根据行为的功能把行为区分为生理行为,精神行为,情绪行为和(社会行为)。
4 根据是否符合社会化标准,将人类行为区分为正常行为与(偏差行为)。
5 人类行为的医学模式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
6 医学模式把人类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概念化为两大类——(精神病)和(神经病)。
7 生态系统的方式同时注意个人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强调人及其物质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机能失调,并把(治疗)和(变革)结合起来。
8 (理论支柱)是任何特定思维方式的理论基础。
9 (系统)是同类事物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整体。
10 (角色)是一种根据个人地位确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以及特定社会团体和社会中的期望。
11 (事件)是人与人,人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
12 (同等结果)指的是“条条道路通罗马”的事实。
13 (熵)在科学技术上泛指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度或某些物质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
14 (演变)是系统从简单状态向复杂状态运动的倾向。
15 (界面)是不同系统,组织或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环境之间相互接触,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确切点。
16 (关系)是两个或多个人或系统之间在亲感,认知及行为等方面的实际联系。
17 (整体性)指的是由个元素组成的系统所产生的效应大于由各元素简单相加所产生的效应。
18 (自动平衡)是系统的一种性质,是系统维持一种相对稳定不变的平衡状态的倾向。
19 (反馈)是输入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包括接受到有关自身工作绩效的信息系统。
20(熵)在科学技术上泛指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度或某些物质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
第二章一、填空1、注意一般分为有意主义和无意注意两种2、在信念、理想的形成上,想象是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3、儿童注意的发展受儿童主导活动的制约4、友谊的主要特征是友好和谅解9、感觉是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同时也是思维发展的直接基础。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笔记
汶川地震后社会治安与智利太子港地震后社会治安的比较。
需要--思考---行为----结果---需要……补充(课外知识):人类适应生活的需求:寻求满足自身成长和获得资源的需求、控制即时性心理满足、分析判断状况及利弊并作出选择的能力、计划筹划未来能力。
—大脑加工心理活动行为新状况新信息信息输入——至 2010-4-9 为止注意:一些感觉或者说是怀疑之类的,都不是事实。
怀孕妈妈症状:第一个三个月:疲倦、乳房增大变软,尿频和贪食,清晨呕吐,荷尔蒙。
第二个三个月:腹部隆起,浮肿或水肿,感到踢动。
第三个三个月:腹大沉重,背和肌肉抽筋。
分娩征兆:1 、经常有带血粘液排出。
2 、羊水释放“从滴流到喷涌”3 、宫缩 10-20 分钟 1 次转变成 40-60 秒一次。
分娩过程:第一阶段: 10-20 分钟 1 次发展到 2-4 分钟 1 次,持续 12-15 小时。
第二阶段: 2-3 分钟, 60-70 秒。
宫颈开婴儿出。
初次生产 80 分钟,再次则 30 分钟。
第三阶段:胞衣的娩出。
人类发展:1 、连续、有序发展过程2 、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别特征3 、个体差异4 、遗传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的影响。
有序发展的子原则:1 、简单到复杂原则:指婴儿动作的发展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2 、一般到特别的原则:区分事务的能力由一般到特别。
3 、头尾原则:指婴幼儿动作的发展遵循从头部开始,由上至下,逐步进行到脚部的原则。
4 、近远原则:指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遵循从身体中央部位开始,然后逐步进行到外围部位的原则。
婴幼儿有五种运动类型:肌肉运动、游戏运动、适应、社会性反应、语言。
社会工作者的两个“善”:善言、善行。
婴幼儿初生肢体无力量。
四个月的时候可以将头抬起90 度,发现自我,玩手指,把所有东西都往嘴里塞,认识奶瓶。
发育快的时候长牙,认识主要看护者:面带微笑,伸手,哈哈大笑,即对熟悉的人做出反应。
语言方面,发出笑声,牙牙学语,无具体语言。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全套课件
研究的意义: • 是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目的的需要; • 是熟悉社会工作过程步骤的需要; • 是研究社会问题训练思维的需要。
(1)社工专业服务目标:“ 环境中的人 ”
• 专业大背景:社会矛盾彰显、问题突出 • 社会工作: (social work) • 是国家和社会解决并预防社会成员缺乏 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失调而产生 社会问题的一项专门事业和一门学科。 • 社会工作的中心: 社会环境中的人 • 核心问题:人类受社会环境影响巨大
2、人类行为的定义
(1)行为(behavior) 定义:行为是主体的活动或者对环境的反应。
狭义行为指能直接观察到的一切外在活动,
广义行为还包括人的内在思想和心理过程。
(2)人类行为(human behavior) 定义: 个体(或群体、组 织)为适应环境与 满足需要所表现出 的活动或反应,是 遗传、生理、心理、 社会等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
社会工作者服务途径:
• 直接帮助 帮助案主解决问题,提高应对能力 • 协调关系 协调案主与公私组织机构间的关系 • 影响政策 联系人与组织,帮助获得资源机会
案例1
分析思路图:
(2)社会工作基本步骤
• • • • 研究问题和情境 选择介入的目标 制定具体的计划 实施实际的介入 向个人提供咨询 协调、沟通组织 影响其改变政策 • 有序地结束介入
•
心理层面
人的潜意识、感觉、认知、情绪、需要、 态度、意志等心理过程,也是人类行为的 重要动力。关于人类行为的心理层面,精 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 学和人本心理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刻 分析。
• 社会层面
• 从社会的角度看,人类行为实际上是一个扮 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人总是生活在社会系统中, 社会系统的时空结构作为一种基本框架从纵向和 横向两个维度确定了个体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位 置,这个位置规定着人类行为的形态和发展。 从时间上说,自然时间节奏和社会时间安排叠 加在一起,共同对人的行为施加影响。 从空间上说,物理空间和社会文化空间共同影 响人的行为。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案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案第一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1 教学目标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掌握人类行为受社会环境影响的途径。
认识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念。
人类行为受社会环境影响的途径。
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类行为受社会环境影响的途径。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解。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具体案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第二章:社会化的过程与影响2.1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化的基本概念。
掌握社会化过程中个体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认识社会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社会化的基本概念及其过程。
社会化过程中个体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化的基本概念及其过程。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社交化的理解。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具体案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章:社会环境中的家庭影响3.1 教学目标理解家庭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
掌握家庭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认识家庭关系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
3.2 教学内容家庭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
家庭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家庭关系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家庭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影响的看法。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具体案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第四章:社会环境中的文化影响4.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
掌握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认识文化差异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
4.2 教学内容文化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Human Behavior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社会发展学院09级社会工作专业第一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观点社会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基本概念:有关人类行为的一些基本理论生态系统模式(The Ecosystems Perspective)其余一些视角社会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的目的:直接与社会中的个人打交道,帮助案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应对环境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与公共和私人的组织、机构打交道,并改革这些系统使之更有效地满足案主的需要。
(食堂的故事)改善大体系以促进人们得到资源连结人与系统。
帮助案主获得资源、服务和机会。
社会工作过程:研究并理解问题或情境;(2)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仔细选择和详细说明行动目标;(3)实际介入,包罗向个人提供忠告,或与大型组织打交道,以改变某些政策,更好的满足案主的需要;(4)以有条理的方式结束介入。
(Shulman,1981,17-28)基本概念1、行为:行为是个体面对环境所作的反应。
又可分为广义的行为除可观察到的一切外在的行为,还包括间接推知的内在的心理历程,包括意识历程、潜意识历程。
B、社会学家汤麦斯认为个人必须对事物持有价值观点,然后会引起其心理态度(行为趋势)。
龙冠海教授将行为解释为态度的表现。
2、适应:对个体、家庭和群体需求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被称为适应。
有关人类行为的一些基本理论精神分析理论(psychodynamic theory):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r theory)人本主义理论(client-centered therapy)发生认识论(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 )1)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的发展■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修正的弗洛伊德主义:阿德勒和荣格■社会文化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自我心理学:哈特曼、艾里克森■存在主义的精神分析:弗兰克、罗洛梅■后现代精神分析:拉康精神分析基本概念一、潜意识学说二、本能学说三、人格的稳定四、焦虑理论五、心理防御(自卫)机制精神分析性治疗■自由联想■释梦■阻抗■移情■解释精神分析参考书目:题名(副题名)作者出版信息1梦的解析第2版(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第2版(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3论宗教第2版(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4精神分析导论讲演第2版(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5被遗忘的语言:梦、童话和神话分析导论第2版(美) 埃里希·弗罗姆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6逃避自由第2版(德) 埃里希·弗罗姆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7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第2版(美) 卡伦·荷妮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8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第2版(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9健全的社会第2版(美) 埃里希·弗罗姆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0神经症与人的成长第2版(美)卡伦·荷妮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1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第2版(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行为主义理论1、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John B.Waston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
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
主张通过观察法、测验法、口头报告法、条件反射法对人类的行为进行研究。
2、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的操作行为主义理论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
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观察学习可分为注意、保持、运动再生和动机再现四个阶段。
3)人本主义理论存在——人本主义理论强调整体上理解人格与动机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尊重个体的自由选择人的意识具创造性与无限发展潜能人性——应从现象学途径研究意识生态系统模式(The Ecosystems Perspective)生态系统模式发展的背景生态系统模式的一些基本概念生态系统模式的基本干预方法(The ecosystems approach)生态系统模式的基本概念1、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人类所处的状况、情境及互动,包括实际的物理场所及各种系统的接触2、交换(Transactions)人们在环境中互相沟通与互动,包括正向或负向3、能量(Energy)人与环境之间互相投入时产生的自然力量4、界面(Interface)与系统理论的概念相同,但生态观强调个人与小团体之间的接触面5、适应(Adaptation)调整适合周围环境状况的能力,代表一种改变的能力6、因应(Coping)适应的一种形式,隐含十分努力去克服问题。
适应指对新状况的反应,可正可负,但因应指人处理负面经验的方式7、互赖(Interdependence)一个人对于其它人的相互信赖生态系统模式的干预目标与方法目标:增进个人运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协助重建个人与环境间的良好交流提升个人管理压力能力,影响与改善环境条件以满足个人发展所需个案:王先生是一个勤恳的老实人,每天都在办公室苦干,对出入口公司尽职忠守,替上一代老板打天下,是营业部的主任,他年纪已经不小了,由于太过辛勤工作,休息和运动不足,患上慢性心脏病,靠服药控制病情,王先生情绪经常紧张,害怕一时疏忽会导致公司损失.这种紧张情绪本来深受老板欣赏.很可惜老板退休之后,老板的大儿子主政,推行崭新的营业手法,王先生勤恳但紧张的工作作风反而倍受排斥,认为是落后和过时.上司更不停指出他手法上的错误,王先生在多冲打击下,终于身心过于疲惫,有一天在办公室中心脏病发,被送往医院.如果你是王先生的好友,如何帮助他重建心理健康呢?压力的分类按性质:工作压力人际压力考试压力家庭压力疾病和身体不适导致的压力按时间长短:暂时的压力长期的压力间接出现的压力一生的压力因以前未克服的心灵创伤的剩余压力对压力的适应1.逃避压力2.用解决困难的方法去适应分清困难轻重缓急与有关人士进行沟通学习有关的技术,知识去解决困难3.用资源去克服困难(人物质知识时间和空间)4.降低自我要求和生活水平5.从生命的意义去适应按压力对人的影响分:创伤性的压力-----令人受到心灵,身体受到永久性的伤害振奋性的压力----恰当的要求和压力,令人振奋向上发展潜能失去理智的压力新的视角生理----心理-----社会方法二元论视角:社会竞争视角和优势视角人环系统生命跨度视角和生命历程视角生理----心理-----社会方法“每个人由分子、细胞和器官构成;同时每个人也是家庭、社区、文化、民族和世界的一员。
”(Eisendrath,1988)基本假设评估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有三个基本维度:生物生理维度、心理学维度、和社会维度。
这三个维度通过概念化之后形成一个生物---心理----社会功能系统。
生物—心理---社会功能系统由多个系统从小(细胞)到大(社会)的规模等级被组织起来。
这个递增的等级系统处于一种与其它生命系统和自然环境的非生命组成部分持续不断地进行互动的状态。
社会竞争视角和优势视角竞争:指的是当一个人与环境互动时形成的自主感和自控能力。
假定人们有一个基本的欲望或者动机,那就是寻求竞争的感觉。
没有人喜欢无能感,相反人们喜欢那种住在环境需求时的优越感。
(Duffy&Wong,1996)优势视角:该观点的中心是相信人们天生具有一种能力,即通过利用他们自身的自然资源来改变自身的能力.二元论视角每个人都是下列两个系统的一分子——主流社会系统和涉及案主即刻的情绪、生理状态及社会环境这样一个系统。
这两个系统被称为维护系统和培育系统。
实践者有责任去评估两大系统之间的趋同程度和离异程度。
这种视角提供了一种认知工具,用来提高对这些人的经历、价值观及信仰的关注意识。
人环系统(Person-in-enviorment)的设计目的是用来评估社会功能问题。
她为社会社会工作者交流案主问题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的分类。
该系统使用四个因素来描述案主的问题。
因素1:社会角色问题2、环境问题3、精神问题4、生理问题人类发展的生命跨度视角和生命历程视角一个人一生的变化不是一个特别有争议的问题。
然而从精确的意义上说,人们怎样和为什么作出相似的或相异的改变已经成为20世纪颇有争议的主题”(Dixon&lerner,1999)生命跨度发展的两种研究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生命跨度内,研究行为、倾向、技能、何特征。
第二种方式则侧重于关注一个发展阶段中具体的心理功能、特质和技能如何与其它阶段比较。
生命历程一种按照年龄进行区分的生命模式,它嵌入在社会制度中并受到历史变化的制约。
(Elder,1991;Laub&Sampson,1993)该方法将重点转移到理解生命模式的变化上面。
它研究人们的生活,使用弹道的概念来说明关键的生活领域中人们所遵循的路线。
这些关键领域有:工作、婚姻、犯罪和为人父母。
社会工作参与的三级预防初级预防:指的是在问题或情况刚刚出现的时候就采取行动。
它包括在一个心理的或社会的失调、疾病或问题产生之前所运用的各种干预方法,其目标集中在问题尚未凸现的人群身上或者集中在面临形成最终状态风险的人群身上。
二级预防:目标是在问题变得严重或无药可救之前尽早地进行预防。
三级预防:指的是根据预防障碍或者伤害——即已知问题的已知后果——来减少问题的负面后果或者降低复杂性。
作业:请你选择一个个人感兴趣的理论、视角、观点、流派,论述其发展脉络、主要观点, 并试着对其进行评价.字数要求:25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