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初一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初一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初一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一、备课时间。

[具体日期]二、备课地点。

[详细地点]三、参与人员。

初一数学备课组全体教师:[列出各位老师的名字]四、备课主题。

初一数学上册教材重难点梳理及教学方法研讨。

五、活动记录。

(一)开场。

[主持老师名字]:“各位数学大侠们,咱们今天又聚在一起,为了咱初一孩子们的数学大业,开始咱们的备课之旅。

”大家都哈哈笑了起来,气氛轻松愉快。

(二)教材整体分析([分析老师名字])1. “咱这初一数学上册啊,就像一个神秘的数学城堡,每个章节都是城堡里的一个小领地。

从有理数开始,这可是给孩子们打开了新的数学大门。

有理数的概念、分类,那是基础中的基础,就像城堡的地基一样。

孩子们要是这里没搞明白,后面的楼可就盖歪咯。

”2. “再看看整式的加减,这部分就像是给孩子们一堆小积木(单项式和多项式),让他们学会怎么组合(加减运算),搭出自己的数学小建筑。

这里面的同类项概念啊,就像是找相同颜色的积木,可重要啦。

”3. “一元一次方程呢,这就是数学城堡里的魔法钥匙啦。

孩子们学会了这个,就能解开好多实际问题的密码。

比如说,算一算小明和小红的年龄问题,或者是商品打折后的价格问题。

”(三)重难点讨论。

# 1. 有理数部分([讨论老师1名字])“我觉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就是个小怪兽。

孩子们老是容易在符号上出错,就像在迷宫里转晕了头。

咱们得想个办法,比如说让他们多做点符号标记的练习,像先把负号圈出来,这样就能减少错误。

”[另一位老师回应]:“对对对,还有有理数的绝对值概念,这也是个难点。

好多孩子理解不透彻,就知道一个数去掉符号就是绝对值,但是不知道绝对值表示的是距离这个更深层次的意义。

咱们可以从数轴上入手,直观地给他们展示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就是它的绝对值。

”# 2. 整式的加减部分([讨论老师2名字])“整式的去括号法则是个硬骨头。

有些孩子一去括号就乱套了,特别是括号前面是负号的时候。

咱们可以编个小口诀,像‘负变正不变,要变全都变’,这样方便孩子们记忆。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有理数的加法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概念,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

2. 能够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加法概念。

2. 有理数加法法则。

3. 有理数加法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1.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掌握。

2. 有理数加法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2. 有理数加法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概念和法则。

2. 运用例题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掌握有理数加法计算方法。

3. 运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有理数加法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 讲解有理数加法法则,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理解法则的合理性。

3. 演示有理数加法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计算方法。

4. 运用例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并及时纠正错误。

5.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有理数的减法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概念,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

2. 能够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减法概念。

2. 有理数减法法则。

3. 有理数减法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1.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掌握。

2. 有理数减法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

2. 有理数减法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1. 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减法概念和法则。

2. 运用例题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掌握有理数减法计算方法。

3. 运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有理数减法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2. 讲解有理数减法法则,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理解法则的合理性。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一、引言备课是教师教授课程前必要的准备工作,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二、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的重要性1.减轻教师的负担:集体备课可以将备课任务分担给多位教师,减轻每个教师的备课压力,提高备课效率。

2.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集体备课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各位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备课心得,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提升。

3.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连贯性: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连贯性,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的内容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目标,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2.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每一个知识点的重点、难点和要点,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3.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目标,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讲授、示范、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灵活运用。

4.评价方法:确定适合该单元教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的步骤1.确定备课主题:根据教学进度和需要,确定集体备课的主题,例如某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或某一教学目标。

2.分工合作:根据备课主题,将备课任务分配给各位教师,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经验负责一部分内容。

3.研究教材:集体备课前,教师们需研究教材内容,了解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和教学要求,为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4.思考教学策略: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要共同思考适合该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5.制定教学计划:根据研究教材和思考教学策略的结果,教师们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1《正数和负数》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1《正数和负数》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1《正数和负数》一. 教材分析《正数和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正数、负数以及它们的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正数和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正数和负数是相对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负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存在困惑,需要通过生活情境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及性质。

2.能够运用正数和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及性质。

2.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规律,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素材(如人民币、温度计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人民币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人民币的单位,如“1元”、“2元”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欠款,应该如何表示?”进而引出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1.讲解正数和负数的定义。

2.展示正数和负数的性质,如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加负数等于0等。

操练(15分钟)1.让学生进行正数和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2.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如正数加正数等于正数,负数加负数等于负数等。

巩固(10分钟)1.利用温度计图片,让学生举例说明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买了一本书,花费了20元,然后又卖掉了一件玩具,得到了30元,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钱?”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正数和负数还有哪些应用场景?”2.让学生举例说明,如股票、海拔等。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复述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及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3.2《有理数的减法》(1)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3.2《有理数的减法》(1)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3.2《有理数的减法》(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理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有理数减法的定义、法则以及运算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法运算,但对减法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过渡到减法运算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以及如何运用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2.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展示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有理数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有理数减法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复杂的有理数减法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律。

2024年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2024年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2024年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计划一、备课目标:1. 确定2023年初中数学教学重点,明确学科目标和学习要求。

2.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需求。

3. 制定课程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4. 确定课堂教学方法和学习辅助资源。

二、备课内容:1. 教师小组会议(1天)教师小组会议是为了明确备课目标和讨论备课内容。

会议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教学重点和学科目标。

-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需求。

- 讨论教材选择和补充教学资源。

- 制定课程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 确定教学方法和学习辅助资源。

2. 教学目标分析(2天)教学目标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各个学段的教学重点和学科目标。

-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需求。

- 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

3. 教材选择和资源准备(2天)教材选择和资源准备是为了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内容:- 选择与学科目标和教学重点相符合的教材。

- 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辅助教材和学习资源。

- 确定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4. 课程计划制定和进度安排(2天)课程计划制定和进度安排是为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包括以下内容:- 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范围和课时分配。

- 制定每个学段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 安排每个学段的教学进度,确保课程进度的合理安排。

5. 教学方法和学习辅助资源确定(2天)教学方法和学习辅助资源的确定是为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内容:- 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 开发或选择适合的学习辅助资源和教学工具。

- 确定学生作业和评价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备课计划执行:1. 教师小组分工合作,按照备课计划制定相关教学材料和教学工具。

2. 教师根据备课计划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实施。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

2. 有理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 实例讲解: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小学数学中的加减法运算,引出有理数的加减法。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思考并解答课后练习题。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实例讲解:结合实际问题,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练习巩固: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加减法的拓展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协作精神等。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难易程度是否适中。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例题讲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2. 学生学会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有理数的加法1. 教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规则。

2. 学生通过例题,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第二课时:有理数的减法1. 教学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

2. 学生通过例题,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第三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规则。

2. 学生通过例题,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运算规则。

2.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难点:1.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技巧。

2. 实际问题中有理数的加减法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运算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讲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规则。

2.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3. 老师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技巧。

第二课时:1. 导入新课,讲解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

2.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3. 老师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技巧。

第三课时:1. 导入新课,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规则。

2.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3. 老师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技巧。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有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程度。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四则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整数1.1 整数的概念与分类1.2 整数的运算1.3 整数的应用2. 第二章:小数2.1 小数的概念与分类2.2 小数的运算2.3 小数的应用3. 第三章:分数3.1 分数的概念与分类3.2 分数的运算3.3 分数的应用4. 第四章:四则混合运算4.1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法则4.2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技巧4.3 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5. 第五章:实际问题与方程5.1 方程的概念与解法5.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5.3 方程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小数、分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法则;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2. 教学难点:分数的运算规则;方程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 分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与测验: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应用:考察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2. 多媒体课件: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方程的课件3. 教具:计数器、实物模型等4. 练习题:各类练习题和测试题5. 网络资源:相关数学学习网站和教学视频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整数(2课时)2. 第二章:小数(2课时)3. 第三章:分数(2课时)4. 第四章:四则混合运算(3课时)5. 第五章:实际问题与方程(4课时)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新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整数教学内容:整数的概念、整数的运算(加、减、乘、除)、整数的性质(整数的相反数、倍数、因数)。

2. 第二章:分数教学内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分数的性质(分数的简化、分数的比较)。

3. 第三章:小数教学内容:小数的概念、小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小数的性质(小数的位数、小数的比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2. 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PPT、教学视频等3. 练习题:根据每章节的重点内容,编写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在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一章:整数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整数的概念、整数的运算(加、减、乘、除)、整数的性质(整数的相反数、倍数、因数)。

2. 第二章:分数课时:3课时教学内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分数的性质(分数的简化、分数的比较)。

3. 第三章:小数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小数的概念、小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小数的性质(小数的位数、小数的比较)。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数的认识1.1 整数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定义,了解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内容:整数的定义,整数的大小比较,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重点:整数的定义,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讲解整数的定义,演示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1.2 分数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定义,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内容: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讲解分数的定义,演示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第二章:代数的初步2.1 代数式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够正确书写代数式。

教学内容: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书写规则。

教学重点: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书写规则。

教学难点:代数式的书写规则。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讲解代数式的定义,演示代数式的书写规则,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演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第三章:几何的初步3.1 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几何图形。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5篇)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5篇)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5篇)第一篇: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白沙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数学备课组组教研工作以课堂改革实验为主线,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优秀率、合格率为重点,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切实加强级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聚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使数学备课组在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因此特结合本组的实际,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按教导处统一部署,开学初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组织学科教师围绕教材认真讨论,将学习所得用以指导教学工作。

2.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坚持业务学习,组织全组教师根据各年级教材特点,讨论教材教法,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提高教研质量, 切实开展校本教研。

以备课组为单位,切实组织好常规教研,理论学习,说、讲、评要有实效,备课组要发挥备课组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

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让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融汇到教案和教学中。

在常规教学中使全组达到统一进度,集体备课,根据各班不同情况编写教案,布置练习,统一测评。

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教研,重点研究教材,教法,备课,练习,考试和评点。

按学校要求,每次教研会,须有主讲并做好会议记录,以存资料,以备检查。

提倡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达到以老带新,以能带新,共同提高的目的。

听课节数按学校要求。

每位教师要上一堂公开课,听课后认真评议,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的渗透提出反思。

(三)开展课题研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

学习态度的好坏,关系到学习是否主动,是否刻苦,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初一数学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三篇

初一数学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三篇

初一数学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三篇备课日期:20xx年10月15日参加成员:缺勤:并无集体备课内容:1、集体复习分工任务顺利完成情况;电子教案列印印发情况;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展开开拓。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3)补足一些直观练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讲课中存有的问题,探讨化解的办法。

(2)预测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集体探讨教学设计(教案)附于后。

12.1 轴对称12.1.1 轴对称(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及其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对称轴;讲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等距的区别与联系;过程与方法:在多样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测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积极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观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当和泛运用和它的多样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难点能辨识轴对称图形并找到它的对称轴.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对称形生长,中国的方块字中些也具有对称性??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轴对称就是等距中关键的一种,从这文言已经开始,我们去自学第十四章:轴对称.今天我们去研究第一节,重新认识什么就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就是对称轴.ⅱ.导入新课出具课本的图片,观测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小结:等距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至分子结构,从建筑物至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出等距的例子.现在同学们就从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打听一些具备等距特征的例子.我们的黑板、课桌、椅子等.我们的身体,除了飞机、汽车、枫叶等都就是等距的.如课本的图14.1.2,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观察得到的窗花和图14.1.1中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窗花可以沿折痕对折,并使折痕两旁的部分全然重合.不仅窗花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并使直线两旁重合,上面图14.1.1中的图形也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并使直线两旁的部分重合. 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卷曲,直线两旁的部分能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作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道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等距.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概念后,我们来做一做.挑一张质地较软的纸,将纸对折,用小刀在纸的中央随意雕出一个图案,?将纸关上后铺平,你获得两个成轴对称的图案了吗?与同伴展开交流.结论: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由此可以获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卷曲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全然重合.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个有关对称轴的问题.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但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却不止一条,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甚至有无数条。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有理数1.1 学习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了解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1.2 学习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掌握运算律,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3 学习有理数的乘方,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学习整式的定义,掌握整式的分类,了解整式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2.2 学习整式的加法、减法运算,掌握运算律,能够熟练进行整式的混合运算。

2.3 学习整式的乘法,掌握整式乘法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2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够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

3.3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解决问题。

第四章:不等式4.1 学习不等式的定义,了解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4.2 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能够熟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4.3 学习不等式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并解决问题。

第五章:函数的概念5.1 学习函数的定义,了解函数的性质,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5.2 学习一次函数的定义,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能够熟练求解一次函数的图像。

5.3 学习一次函数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并解决问题。

第六章:实数与数的运算6.1 学习实数的定义与分类,理解实数与有理数、无理数的关系。

6.2 学习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掌握运算律,能够熟练进行实数的混合运算。

6.3 学习实数的乘方与开方,理解乘方与开方的意义,掌握实数乘方与开方的运算方法。

第七章:平行线与相交线7.1 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7.2 学习相交线的性质,掌握相交线的判定方法,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

7.3 学习平行线与相交线在几何中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内容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内容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一、前言本文档记录了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的内容,包括备课目标、备课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希望能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学习体验。

二、备课目标本次备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七年级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备课目标如下:1.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知晓小数的定义和运算方法。

3.熟悉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

4.理解代数式和方程式的概念,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5.掌握图形的基本属性和表示方法。

6.培养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备课内容根据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材要求,我们确定了以下备课内容:1. 整数主要包括整数的概念、正整数和负整数的表示方法、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的性质及应用等。

2. 小数主要包括小数的定义、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小数的性质及应用等。

3. 分数主要包括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数的性质及应用等。

4. 代数式和方程式主要包括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运算、方程式的解法和应用等。

通过代数式和方程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图形主要包括图形的基本属性、图形的表示方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等。

通过图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6. 数据与统计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常见统计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等)的计算和应用等。

四、教学方法在备课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1.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生活案例的引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内容

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内容

活动主题: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活动日期:2024年9月1日活动地点:XX中学数学教研室活动目标:1.形成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确定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3.研讨教学方法和教材使用情况,分享教学资源。

活动安排:8:00-8:10主持教师介绍活动目的和安排8:10-8:30各位参会教师依次介绍自己的教学情况和教学经验,分享教学心得8:30-9:00回顾七年级上学期数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并分组进行讨论小组1:整数小组2:分数小组3:代数式小组4:方程小组5:数据的统计与分析9:00-9:30小组讨论主持教师分享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活动设计等9:30-10:00各小组组长向大家汇报讨论结果,展示讨论成果10:00-10:15主持教师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大家深入讨论10:15-10:30休息10:30-11:00讨论教学方法小组1:如何提高学生对整数的理解小组2:如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分数运算小组3: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代数式的含义小组4:如何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小组5:如何激发学生对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兴趣11:00-11:30小组讨论主持教师分享教学方法和策略11:30-12:00各小组组长向大家汇报讨论结果,展示讨论成果12:00-14:00午餐和休息14:00-14:30分析教材使用情况,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14:30-15:30通过研讨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15:30-16:00制定备课计划和活动安排16:00-16:30评价活动效果,提出下一步教研活动的建议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数学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在交流和讨论中增进了解和信任,共同对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享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通过讨论教材使用情况,教师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整个活动过程充满了活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七年级数学上册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备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有理数数的分类有理数的定义及性质有理数的运算绝对值2.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定义及性质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项幂的运算3.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定义及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方程的检验应用题4. 第四章:不等式不等式的定义及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应用题5.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和表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数据的应用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七年级数学上册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性质和应用题的解答。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学内容和方法。

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合作交流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2. 作业与测验: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正确性,定期进行测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第四章:角的度量角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度、分、秒的换算量角器的使用角的分类应用题七、第五章:线段的性质线段的概念及其性质线段的测量线段的延长和缩短线段的应用题八、第六章:三角形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应用题九、第七章:四边形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四边形的分类四边形的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四边形的应用题十、第八章:数据的处理和概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图表表示法(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概率的基本概念事件的概率计算概率的应用题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理解角的分类和性质。

初一数学集体备课计划(通用4篇)

初一数学集体备课计划(通用4篇)

初一数学集体备课计划(通用4篇)初一数学集体备课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以学校的数学科的“教学案”实施纲要为依据,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案”教学模式。

突出“教学案”教学模式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任务(一)工作目标1、积极参加教学案的改革。

2、积极开展“教学案”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试的学习方法。

3、做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

4、培优补差,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进步。

5、力争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排名提高。

(二)四基目标1、基本概念2、基本运算3、基本公式4、基本性质(三)能力提高目标1、选择题训练、重点培养学生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和培养学生巧解选择题的能力。

2、填空题训练,培养学生熟练常规题。

3、解答题,主要培养学生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如何求角。

4、中等解答题的训练,培养学生做解答能力提高题的能力。

5、较困难解答题训练,培养学生做解答能力拓展题。

(四)中考专题目标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2、合并同类项;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4、角的比较和度量。

三、主要措施1、认真组织全组成员深入研究教材,及时进行交流和反思,促进“教学案”教学模式的完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对教材的研究与分析;3、课堂教学以“教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

4、教学组织形式:以学习小组为模式,每班分十个学习小组。

5、优化作业管理及批改,特别是基础计算过关。

6、认真开展“培优补差”,对差生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7、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多种模式的训练,教学中尽量与中考接轨。

四、目标训练具体操作1、基本概念:每节课教师要清楚地展示基本概念,要求学生互相背诵。

2、基本运算:让小组帮助教师检查和督促其他同学的完成预习和作业,加强预习和作业过关。

初中数学教研集体备课(3篇)

初中数学教研集体备课(3篇)

第1篇一、备课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初中数学教研组决定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备课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共同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备课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对教材有更深入的理解,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

2.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培养教师反思意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备课内容1. 教材分析(1)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编排意图。

(2)梳理教材知识结构,提炼核心概念。

(3)分析教材中的教学案例,为教学提供参考。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公式、定理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公式、定理等。

(2)难点:对核心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4.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情境教学: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趣味故事、实际问题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运用多媒体、实物等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讲解核心概念、公式、定理。

(3)课堂练习:设计分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 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过程,查找教学中的不足。

(2)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四、备课实施1. 教研组长组织备课活动,明确备课时间、地点、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初中数学 / 七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
20xx-11-28
地点
七年级办公室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中心发言人
xxx
备课内容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应出席人员
xxx,xxx,xxx,xxx
缺席人员







xxx: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这里面涉及到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
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还有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xxx: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个人所得税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

这是一些经典题型。

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xxx: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习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习。

xxx: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学生通过特殊问题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既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对法则记得牢、领会得深刻。

记录人:xxx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