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山东济南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2020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保密★启用前2020 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人类会话的形式上。

我形象地使用“会话”这个词,并不仅仅指语言,同时也指一切使某个文化中的人民得以交流信息的技巧和技术。

在这样的意义上,整个文化就是一次会话,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不同象征方式展开的多次会话的组合。

信息内容在缺乏媒介的世界里是不能存在的。

我并不是说,火灾战争这些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发生过,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用来宣传它们的技术,人们就无法了解,无法将这一切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些信息就不能作为文化的内容而存在。

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著名的警句“媒介即信息”。

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最有效的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用于会话的工具。

语言无愧为一种原始而不可或缺的媒介,它使我们成为人,保持人的特点,事实上还定义了人的含义。

但这并不是说,除了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媒介,人们还能够同样方便地以另一种方式讲述同样的事情。

虽然文化多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

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

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

摘编自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材料二: 最深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全然陌生的敌人,阅读新闻,成为一个公民在如此灾难面前,保持知情、消解恐慌、积极防护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

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新

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新

2020 年 5 月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照答案及评分标准一、( 35 分)(一) (19 分)1.C2.A3.B4. ①举例论证,证明书院楹联表现了“自然山川也有德化作用”的儒家文化。

②引用论证,证了然书院培育人材的目的是传道济世。

③比喻论证,将按“刻板的教条去行为”的人比作“两脚书柜”,证明要“知行合一”。

④类比论证,将剑桥与书院的关系类比为《王子复仇记》和主角的关系,证了然书院是剑桥的灵魂。

(答对一条得 2 分,两条 4 分;考生假如全答,依据前两条评阅)5.①接通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教育( 1 分)有益于吸取中国古代传统书院育人智慧,开辟出人材培育的新门路( 1 分)。

②成立现代书院并增强沟通与合作( 1 分),既能够流传我国优异传统文化,又利于博采众长,推进我国书院制进一步发展( 1 分)。

③在国际书院教育的合作与沟通中(1),一味模拟其实不行行,需要联合我们自己的文化,建构拥有中国特点的教育体系( 1 分)。

(每条 2 分。

可依据考生答卷状况从头整合答案。

)(二) (16 分)6.C7.B8.①是承载爱意的载体,显现徐文天在生命告急时刻细腻复杂的心里世界和真切美好的道德境地。

②表现徐文天对司琪的认识,使司琪形象丰满立体,传达爱一个人就要让她更幸福的理念。

③奇妙转变表达视角,从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扩大表达空间,使表达富于变化,让情节富裕波涛。

④经过时间落款,明确了故事的疫情背景,增强了可信度。

(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9.不赞成。

①结尾与前文司琪唤起徐文天求买卖知趣照顾,切合生活真切,引起读者思虑爱的力量,有艺术价值。

②结尾切合疫情可控可治的客观现实,能增强者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使故事意蕴更丰富,有社会价值。

③结尾切合大众期望,读者、主人公、作者的意向组成和睦整体,能用艺术真切填补人们的现实缺憾,化解伤心,突显人性美好,有审美价值。

④结尾富裕象征意义,说明难过终将过去、有情人定成眷属,切合以“中和”为美的民族心理,有文化价值。

2020年4月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0年4月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6~9 题。
边界望乡
洛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摘编自人大新闻系 RUC 新闻坊《2286 篇肺炎报道观察:谁在新闻里发声?》) 材料三:
我们需要培养这样的一批媒介使用者,他们能够时刻警醒:所有经过媒介传播的内容都 是高度选择和组织的结果;能够冷静选择,拒绝诱惑;能够超然于信息文本之外,多方求证, 不盲从盲信。个人媒体崛起,数字化技术、交互技术对大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媒体时代会看、会读乃至会批判这些媒介素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传播技术,因为传播者 与受传者之间的界限已经含混不清,以往的“受众”成为匿名的“无冕之王”,他们不仅仅 要求具备信息接受技能,还要懂得如何利用这种技能传播自己的声音和思想;对新传播技术 的掌握,并不意味着技术就能发生正向的效应,新媒介素养应将理性交往作为一种基本素养 普及至每一个公民,使这些可能的新媒介使用者具备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的态度、批判的 视角和容纳异见的胸怀回归理性的讨论。
B.RUC 新闻工作坊分析了不同性质的媒体表现差异、灾难报道出现的新变化等,目的是寻找 “谁在新闻里发声”。 C.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发布征文,向“风暴中心”的人征稿,这是“人”在信源中的 地位上升的最主要原因。 D.市场类媒体中立报道占比高,自媒体负面倾向报道多,说明在质疑、反思等方面,自媒体 比市场类媒体做得更好。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官方公开信息不及时,不完善,造成疫情前期媒体发声受限,预警滞后,可见“造成恐慌 的不是真相,而是真相的缺席”。 B.“一线”信源的稿件能关注个体的切身经历和情感,可见,新闻工作者正努力通过“脚力” 的勤快深入,以普通人为报道的主角。 C.媒介素养要求使用者能正确认知媒介,利用媒介解决问题,同时能冷静选择。如:网民为 弄明白“双盲测试”,点开医学论文。 D.新媒介素养要求使用者学会利用新媒介理性发声。如:小学生因为“钉钉在线课堂”功能 太强大、太好用,给予一星差评! 4.RUC 新闻坊是怎样增强这篇“新闻观察”结论的说服力的?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4 分) 5.“传统媒体时代会看、会读乃至会批判这些媒介素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传播技术”,你同 意这种说法吗?请根据上面相关材料阐明你的观点和理由。(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语文-济南市2020届高三6月份针对性测试(济南三模)

语文-济南市2020届高三6月份针对性测试(济南三模)

2020年6月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35分)(一)(19分)1.C2.D3.D4.①采用多种论证方式,论证充分。

采用举例论证,以李辉、梁鸿的作品为例,证明非虚构写作表现了当代作家对历史、现实的积极主动、微观化、现场直击式的深度介入。

采用对比论证,将不同作家进行对比,强调了非虚构写作对于作家在介入性写作方面的激发及意义。

②论证客观,既写到“非虚构写作”的价值,也兼顾到其艺术性偏弱的不足。

③用语严谨,“依据我的阅读感受和思考”“我认为”等语言,表述严密不留漏洞,表现了论证思维的缜密。

(答对第①点得2分,第②点、第③点任意一点得2分。

)5.①基于事实的“真实”。

用纪实的形式,调查、暴露现实问题。

②文学的“真实”。

寻找一种叙事模式,能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表现作者对现实真实的观察和思考。

③阅读体验的真实。

非虚构文学更具现实感,使读者变为剧中人。

(答对一条得2分,共6分)(二)(16分)6.C7.A8.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引出下文孔远为了家乡建设毅然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捐给村民建新房。

②丰富了人物形象。

孔远不仅雕艺和相石水平高,通过这一情节展现了他还具有急公好义、大公无私的高尚品格。

③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使小说具有时代气息。

(一条2分,答出任意两条即可。

第③条若只答点出了时代背景给1分。

)9.①楼的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颜色殷红,用“大红袍”命名楼的名字,是对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的纪念;②赞扬孔远有着茶中名品大红袍一样高贵的品格;③是对大红袍的主人孔远的感激,感激他对建设家乡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条2分,共6分。

)二、(35分)(一)(20分)10.D11.B12.A13.(1)刘备在永安宫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事情嘱托给他。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笃”“属”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分明。

济南市2020届高三年级统一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济南市2020届高三年级统一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保密★启用前济南市2020届高三年级统一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人类会话的形式上。

我形象地使用“会话”这个词,并不仅仅指语言,同时也指一切使某个文化中的人民得以交流信息的技巧和技术。

在这样的意义上,整个文化就是一次会话,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不同象征方式展开的多次会话的组合。

信息内容在缺乏媒介的世界里是不能存在的。

我并不是说,火灾战争这些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发生过,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用来宣传它们的技术,人们就无法了解,无法将这一切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些信息就不能作为文化的内容而存在。

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著名的警句“媒介即信息”。

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最有效的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用于会话的工具。

语言无愧为一种原始而不可或缺的媒介,它使我们成为人,保持人的特点,事实上还定义了人的含义。

但这并不是说,除了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媒介,人们还能够同样方便地以另一种方式讲述同样的事情。

虽然文化多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

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

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

摘编自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材料二:最深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全然陌生的敌人,阅读新闻,成为一个公民在如此灾难面前,保持知情、消解恐慌、积极防护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

山东济南市2020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济南市2020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济南市2020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

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

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

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

《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

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

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

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

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

”(《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

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材料二:“述”的内涵非常丰富。

《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

《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

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们见到了很多口号、标语,比如“病毒必须隔离,人心不能疏离”,“出来聚会的是无耻之徒,一起打麻将的是亡命之徒”,还有“亲戚不走,明年还有,朋友不聚,明年再叙”等等;有些捐赠的防疫物资上则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这些口号和标语各有特点。

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外在表现。

阅读了以上这些口号和标语,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执语言之灯,驱瘟疫之暗新年伊始,却遭遇大疫临门。

在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病毒时,我们缺乏相应的药物和疫苗来阻断病毒的蔓延与传播。

那我们该如何面对防控疫情的艰难态势?万千声音道出了答案:语言。

高雅之言道出邻邦之谊。

日本援华物资上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等诗句,不仅显示了接受唐文化熏陶的日本对诗词的传承与发展,更是用同宗同源的历史来表达了对邻邦深厚的情谊。

危难当前,这一句句古诗格调高雅,意韵深远,道出了中日两国人民化先前干戈为玉帛的美好祝愿。

通俗之语阐清防疫道理。

朱自清先生很早就看清:诗词的最高境界便是雅俗共赏。

通俗的言语与高雅的诗词并无高下之分而仅有适用与否。

面对一场全社会参与的人民战争,“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这样看似粗俗的标语,实则幽默风趣并简明扼要地阐明了戴口罩的重要性。

相比一本正经的“官腔”,这样的语言显然也更让民众传诵与接受。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怎样的语言都须合理与得当。

滥用语言在当下的信息时代,无疑会造成网络暴力与谣言散布,这些又更是加大加重了疫情防控的社会负担。

相比与无端地散布网络谣言,有时无言的彰动反而更显出力量。

俄罗斯政府在疫情初期便送了两批物资,虽没有诗词相赠,也没有媒体发声,但无疑是弥足珍贵的雪中送炭,真正做到了“敏于行,讷于言”。

挪威作家易卜生曾言:“社会是一艘大船,每个人都是掌舵手”。

【精校】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精校】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

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人类会话的形式上。

我形象地使用“会话”这个词,并不仅仅指语言,同时也指一切使某个文化中的人民得以交流信息的技巧和技术。

在这样的意义上,整个文化就是一次会话,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不同象征方式展开的多次会话的组合。

信息内容在缺乏媒介的世界里是不能存在的。

我并不是说,火灾战争这些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发生过,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用来宣传它们的技术,人们就无法了解,无法将这一切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些信息就不能作为文化的内容而存在。

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著名的警句“媒介即信息”。

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最有效的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用于会话的工具。

语言无愧为一种原始而不可或缺的媒介,它使我们成为人,保持人的特点,事实上还定义了人的含义。

但这并不是说,除了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媒介,人们还能够同样方便地以另一种方式讲述同样的事情。

虽然文化多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

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

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

摘编自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材料二:最深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全然陌生的敌人,阅读新闻,成为一个公民在如此灾难面前,保持知情、消解恐慌、积极防护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

2020年高三模拟考试 济南一模试题(1)

2020年高三模拟考试  济南一模试题(1)

2020年高三模拟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人类会话的形式上。

我形象地使用“会话”这个词,并不仅仅指语言,同时也指一切使某个文化中的人民得以交流信息的技巧和技术。

在这样的意义上,整个文化就是一次会话,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不同象征方式展开的多次会话的组合。

信息内容在缺乏媒介的世界里是不能存在的。

我并不是说,火灾战争这些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发生过,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用来宣传它们的技术,人们就无法了解,无法将这一切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些信息就不能作为文化的内容而存在。

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著名的警句“媒介即信息”。

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最有效的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用于会话的工具。

语言无愧为一种原始而不可或缺的媒介,它使我们成为人,保持人的特点,事实上还定义了人的含义。

但这并不是说,除了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媒介,人们还能够同样方便地以另一种方式讲述同样的事情。

虽然文化多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

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

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

摘编自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材料二:最深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全然陌生的敌人,阅读新闻,成为一个公民在如此灾难面前,保持知情、消解恐慌、积极防护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

这场灾难影响多维复杂,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在撬动事实时,媒体选择让谁发声,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RUC 新闻坊对2286篇相关报道做了全面的观察、分析,有以下发现:一、疫情前期媒体发声受限,导致预警滞后。

学界普遍认为,健康传播的透明公开能帮助公众正确认知公共卫生事件,遏制谣言或错误信息的流传,避免社会恐慌,建立切实可行的防范机制。

2020届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届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届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

故宫打开《千里江山图》卷轴,中国美术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国家典籍博物馆将鲁迅生前收藏的大量中外美术类书刊整理陈列……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

虽然只是吉光片羽,却也让人们在“拈花”之间,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经典散发出文化的沁人芳香。

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

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

一位学者在美国考察时,佛利尔美术馆馆长允许他在库房里对感兴趣的玉器进行测量线绘,并赠送了一些玉璧的原版彩色照片。

这位学者想在书中使用相关素材,致信征询,馆长表示“很高兴在你的书里用了一些佛利尔收藏玉器(照片)”。

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

当前,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打开,但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

例如,有的场所作为历史遗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保建筑,明明是开放的,普通群众却“没资格”进入;有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

“文化遗产有自己的生命历程、自己的责任……服务于当下和未来,这样才是有尊严”。

就像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越来越大,展出文物越来越多,文创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才无愧于近600年积淀。

可以说,从实物到数字,从文物修复到展示,开放的文化有着更大辐射力,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面对文明的瑰宝、文化的结晶,人们会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

这是一代代人传承、发展着的文化,在最鲜活心灵中的投射,促人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性问题。

这样的震撼,很多人感受得到,却表达不好。

现代景观社会,各种“奇观”炫目,目迷五色却难以静心,思想容易扁平化。

2020年济南七中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济南七中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济南七中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除去先秦不论,中国古代社会有三大转折。

这转折的起点分别为魏晋、中唐、明中叶。

社会转折的变化,也鲜明地表现在整个意识形态上,包括文艺领域和美的理想。

就敦煌壁画来说,由中唐开始的这一转折也是很明白的。

盛唐壁画中那些身躯高大的菩萨行列在中唐消失,更多是渲染“经变”;人物成为次要,着意描绘的是热闹繁复的场景,它们几乎占据了整个墙壁。

到晚唐五代,这一点更为突出;“经变”种类增多,神像(人物)却愈发变少。

色彩俗艳,由华贵而趋富丽,装饰风味日益浓厚。

初盛唐圆润中带遒劲的线条、旋律,到这时变得纤纤秀柔,有时甚至有点草率了。

菩萨小了,供养人的形象却愈来愈大,有的身材和盛唐的菩萨差不多,个别的甚至超过。

它们一如当时的上层贵族,盛装华服,并各按现实的尊卑长幼,顺序排列。

如果说,以前还是人间的神化,那么现在凸出来的已是现实的人间——不过只是人间的上层罢了。

很明白,人的现实生活这时显然比那些千篇一律、尽管华贵毕竟单调的“净土变”、“说法图”和幻想的西方极乐世界,对人们更富有吸引力,更感到有兴味。

壁画开始真正走向现实:欢歌在今日,人世即天堂。

试看晚唐五代敦煌壁画中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宋国夫人出行图》,它们本是现实生活的写真,却涂抹在供养佛的庙堂石窟里,并且占有那么显赫的位置和面积。

在中原,吴道子让位于周昉、张萱,专门的人物画家、山水花鸟画家在陆续出现。

在敦煌,世俗场景大规模地侵入了佛国圣地,它实际标志着宗教艺术将彻底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

正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兴味的加浓,使壁画中的所谓“生活小景”在这一时期也愈发增多,虽然其中有些是为了配合佛教经文,许多却纯是与宗教无关的独立场景,它们表现了对真正的现实世俗生活的同一意兴。

它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人世的生活战胜了天国的信仰,艺术的形象超过了宗教的教义。

禅宗在中唐以来盛行不已,压倒所有其他佛教宗派,则是这种情况的理论上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