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说课稿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2.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学法提示读图分析法、联系比较法、角色扮演法。
一、导入示标:“一马当先探西域,身陷绝境志不丧,雄豪壮志破沙戈。
临危威吓节不丢。
两渡鬼地创丝绸,天下唯此君一人,华夏文明传千里。
名扬汉戎数千年。
”你知道这首诗赞扬了谁的丰功伟绩?二、自学知疑:(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1.张骞通西域:(1)概况:公元前138年,为联合大月氏夹击,派出使西域;为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往来,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
(2)成果: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标志今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3)意义:开辟了通往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2.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是从出发,经、今地区,通往、,直到欧洲。
(2)概况:沿此道路,中国的丝织品及_____、凿井、_____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以及、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3)意义:“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_________交流的桥梁。
(二)质疑问难:三、探究交流:2008年3月,北京奥运圣火沿丝绸之路开始向全球传递。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怎样的一番瑰丽的景象吗?你知道谁是“凿空”西域和开通“丝绸之路”的最大功臣吗?今天,让我们走进西域,踏上丝绸之路,去感受岁月的沧桑,了解在那里发生的许多动人的故事……■活动主题一:体验汉与匈奴的和战步骤一:收集材料,了解昭君出塞下面是某同学收集到的材料——材料一:昭君自请去和番,俺答皈依志绝伦。
万古长城杨柳绿,织成蒙汉一家眷。
——谢觉哉材料二: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勿得相诈相攻。
——《汉书》●说一说:材料一所指何事?材料二说明这件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想一想:有人说:“今天,王昭君已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是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
初中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初中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初中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范文篇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自学内容)。
(一)说教材汉朝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
以丝绸之路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丝绸之路变迁和衰落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
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情况和课标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与启示等。
2、能力目标:(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
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增强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历史空间感及动手能力。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张骞等人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意识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探讨和今昔对比,汲取历史教训和营养,以史为鉴,强化环保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如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有两个:1、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
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及衰落又是重点的重点。
初中历史《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
初中历史《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
下面是一篇关于初中历史《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各位领导、同志们:你们好!我选择说的课的内容是初中历史《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说教学理念与目标(一) 有关教学理念结合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我力求用新课程理念来统领全课,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旧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努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整合历史资料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评价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 有关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将目标指向学生发展的方向,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
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本课的内容和授课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点: 1 、知识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中,要求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关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要求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
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并处理展示的过程,学习从多种途径获取历史资料并分析、整合历史信息的方法,并初步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课堂进程中自始至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课件
阳关
劝君更饮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1. 西域的范围--
❖ 汉朝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 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
时间: 公元前138年
目的: 结果:
联络大月氏 东西夹击匈奴
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 、政治、文化等方面的 情况。
我们可从张骞身上学习到哪些 优秀的品质?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万 里 长 城
将(一秦统、已领中并)历原天三史下十王时,万朝期乃众与使北匈蒙逐中恬戎原奴王的朝攻和与汉击匈战武匈奴关帝奴的系派,关千昭卫匈系青奴古君、退佳出霍到去漠话塞病北三。次
狄,收河南战(国指时河期套地区);
战
河套
筑长城,因地形秦,用(控)制
战 昭君出塞使北部边
今新疆境内 河西走廊 长安
毛皮、汗血马、瓜果蔬菜(石榴、葡萄、胡
萝卜等)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
西
东
方
友谊之路
方
丝绸、冶铁技术、凿井、造纸等技术
作 用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轻松一刻
填空题:
丝绸之路的起点
是 长安,终点是
。 欧洲(大秦)
填空题:
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 到今_河_西_走_廊_,再通往今_新_疆_地_区_ 和_中_亚_西_亚_ ,最后到达欧洲。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特别是第一次去时100多人, 而只有3人返回,历时长达13年,行程上万里,可谓 历尽了千辛万苦。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 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统治。
西域都护府
新疆自古以来就一直 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寻
访
西安:古称长安,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一】说教学理念与目标有关教学理念结合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我力求用新课程理念来统领全课,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原那么,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旧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努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整合历史资料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评价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有关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将目标指向学生发展的方向,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
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本课的内容和授课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点: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中,要求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关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要求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
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并处理展示的过程,学习从多种途径获取历史资料并分析、整合历史信息的方法,并初步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课堂进程中自始至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二】说教学内容和过程〔一〕有关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中国古代史内容。
初一历史上册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讲义
教学过程
诱发启思 新知
感受
战国匈奴王冠
匈奴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匈奴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秦已并天下, 秦已并天下,乃 使蒙恬将(统领) 使蒙恬将(统领)三 十万众北逐戎狄, 十万众北逐戎狄,收 河南(指河套地区); 河南(指河套地区); 筑长城,因地形, 筑长城,因地形,用 制险塞,起临洮, (控)制险塞,起临洮, 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是时蒙恬威振匈 是时蒙恬威振匈 奴。 ——《史记·蒙恬列传 《史记 蒙恬列传 》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本课内容是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中的 重点课。课本内容包括三个子目: 重点课。课本内容包括三个子目:“中原王朝同 匈奴的和战关系”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匈奴的和战关系”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 本课的主题是中原地区与祖国西北边疆地区不可 分割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分割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这一主题集中地体 现在张骞通西域这一重点问题上。 现在张骞通西域这一重点问题上。张骞在西域的 活动明显带有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的政治经济交 往和联系的目的(从出使的规模即可看出)。 )。此 往和联系的目的(从出使的规模即可看出)。此 汉朝和西域的联系日趋密切, 后,汉朝和西域的联系日趋密切,终于形成了中 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管辖。 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管辖。
结 要 重
设西域都护, 今新疆地区正 式归属中央统 辖
中 外 经 济 文 化 交 流
进
活动探究
1. 有一部关于秦朝的电视剧中,有 有一部关于秦朝的电视剧中, 这样一个镜头: 这样一个镜头:秦始皇和大臣李斯一边 谈论政事一边吃着葡萄、石榴, 谈论政事一边吃着葡萄、石榴,旁边还 摆放着一壶茶。 摆放着一壶茶。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来 说一说,这个情节是真是假?为什么? 说一说,这个情节是真是假?为什么?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三单元第16课,内容分三局部: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三者之间因果相联,表达了中原王朝、匈奴族和西域各族之间的民族关系。
本课还与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前后照应,在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中处于重要地位。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
从世界范围来说,它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可以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之举齐名并重,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根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根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况;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来分析丝绸之路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依据:丝绸之路是本课的重心,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开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了深远影响,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和以后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难点:张骞通西域。
依据:学生对西域的地理概念陌生;识图难,地名生疏,读音书写难度大,且地名多;张骞出使西域所走的路线曲折复杂,地形地貌多样;两次出使时间长,所经过、出访的国家多,过程复杂。
总之,这对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二、说学情在网络迅速开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拟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2、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创设情境,以“揭皇榜”“时光隧道”等方式,让学生在亲历过程中走近历史,对历史产生认同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使学生认识到祖国境内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中华文明,共同缔造了中国历史。
两汉时,加强了对边疆一些地区的管辖,密切了和少数民族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进步。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视频《汉武大帝》,导入:同学们,汉武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大一统”政策,稳定了西汉的内政,凭借“文景之治”时期打下的雄厚物质基础,他的雄才大略开始尽情的施展。
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势力开始向中国的西部拓展,对外交往变得活跃起来。
那么,你们知道谁是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吗?是谁勇敢的揭开了笼罩在中国西部地区的神秘面纱?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的一番瑰丽景象呢?怀着一系列的疑问,今天,让我们走进西域,踏上丝绸之路,去感受岁月的沧桑,了解在那发生的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
【二】探求新知〔25分钟〕(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匈奴是一个怎样的民族?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统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指河套地区〕;筑长城,因地形,用(控)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史记·蒙恬列传》昭君出塞图答:取决于国力的强盛与否。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王慧一、课标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开放交流对于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
三、重难点重点: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难点:张骞出使西域。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班级:七年级(2)班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播放舞蹈《西域风情》提问:大家刚才看的舞蹈有什么特色?(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西域特色)那个这是中原王朝本土的舞蹈吗?(不是)它是在二千多年前,从遥远神秘的西域传过来的,那么大家知道西域在哪儿吗?又是谁开拓了通往西域的通道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二)讲授新课1、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本课学习任务,请全班齐读。
2、体验探究A、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1)小故事:一个长安商人的故事——绸庄往事李家丝绸庄是长安城老字号店铺。
公元98年的一天,伙计给绸庄老板李益送来了创号以来的账本,看到其中某页他感慨起来……“以前匈奴人控制西域时,生意惨淡,我家卖到西域的丝绸每年不到100匹;汉朝打败匈奴后,每年销往西域的丝绸达2500匹……唉,这些匈奴人”。
教师提问:李益家族销往西域的丝绸数量变化如此之大,和谁有关?(匈奴)(2)介绍匈奴民族(3)出示和战关系表格教师提问: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影响到了谁?(西域)(4)图说西域出示西域地图,请学生说哪里是西域。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遵义县第七中学郑义群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张骞出使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概念。
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的学习,培养不怕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班超经营西域。
2.难点: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教具准备:课件、导学案、地图教学过程导入:以2014APEC会议领导人全家福所穿衣服面料导入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部分内容,然后填表时代和战关系战国秦汉汉高祖汉武帝汉元帝二:张骞通西域(观看视频并结合书本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 西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公元前______,__________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张骞此行历时多少年?3 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意义?(a.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b.奠定了我国对西域今新疆地区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公元前___西汉政府设置_____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c.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同中亚、欧洲的通商关系发展起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互相传递着文明信息。
)4除张骞外,你知道的外交家还有谁?5从张骞、班超身上你能学习到什么精神?三:丝绸之路(一)学生分组合作探究1你能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吗?从___出发经____,今____,通往__、__,直到____2你知道哪些物产、艺术是从西域传入的?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今天的生活会怎样?3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中有什么作用?4每课一得:你知道汉族名称的来历吗?(二)拓展延伸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四、课堂演练五、课堂小结(你学习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教案说课稿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教案说课稿一、说教材《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阔的疆域”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汉朝对西域的通商和开发,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汉通西域,包括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对西域的治理;第二部分是丝绸之路,包括丝绸之路的路线、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历史人物、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的认知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史实来感知历史,理解历史。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通西域的背景和过程,掌握汉朝对西域的治理措施。
(2)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国家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汉通西域的过程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难点:丝绸之路对后世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图片形式展示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引导学生关注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教学内容(1)汉通西域①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目的。
②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及意义。
③分析汉朝对西域的治理措施。
(2)丝绸之路①介绍丝绸之路的路线。
②讲述丝绸之路的开通过程。
③分析丝绸之路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3.小组讨论(1)汉通西域对汉朝有哪些影响?(2)丝绸之路为什么被称为古代东西方交流的桥梁?(3)丝绸之路对后世有哪些影响?(2)强调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国家观。
5.课后作业(1)熟记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一.说教材1.课标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这将是本课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所要达到的目的。
2.教材地位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这个学习板块,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建立,大一统的局面开始形成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本课所讲的“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就是秦汉大一统在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集中体现,所以这节课实质上是对前面所讲秦汉帝国建立和大一统局面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是对秦汉历史的拓展和延伸。
本节课由中原王朝和匈奴的和战关系、张骞通西域以及丝绸之路三个目录组成,在这三个目录中第一目是小字部分,对后两目的展开起到了铺垫作用,第二目是第三目的前提和基础,第三目则是第二目的延续和发展,三个目录之间因果相连,体现了中原王朝、匈奴族和西域各族之间的民族关系。
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
2.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及作用。
3.通过对张骞通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路线图的了解,使学生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技能。
4.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在中外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全面认识思考历史现象和内在联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并区分两图的不同。
2.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丝绸之路群雕、敦煌莫高窟和失落的楼兰古城四幅图片引入本课课题,引发学生探求历史的浓厚兴趣。
3.通过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品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和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进一步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成为古代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意志品质。
2.通过开通丝绸之路后东西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认识到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七年级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1课时
祁连山脉——河西走廊
楼兰古国
楼 兰 古 胡 杨 树
火焰山
新疆魔鬼山
作业
资料跟上 预习17课,做完资料的选择题。
界之路,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 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 志。
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
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 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你预习了吗
黄瓜、胡萝卜、大葱、大蒜
水仙、茉莉、海棠
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
西 方
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 宝、音乐、舞蹈、宗教------
东 方
友谊之道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 和养蚕技术------
张骞通西域
汉政府在沿途 修道路,设驿站, 筑长城
丝 绸 之 路 的 畅 通
成为东西 方文化交 流的桥梁
模块一 张骞通西域
1.西域是指什么地方?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
结果、意义?
西域—— 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 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
玉门关
阳关
张骞通西域
次数 时间 目的
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发展与西域 的友好关系
结果
了解了西域 各国的情况 沟通了与 西域的联系
意 义
公元前 第一次 138年 公元前 第二次 119年
小结:
张 骞 通 西 域 结 要 重 果
设西域都护,把西域 纳入政府管辖范围内
开
拓
丝绸之路
促 进 中 外 经 济 文 化 交 流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说课稿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说课稿二、教法与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我有三大特色。
第一大特色是,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嘴、动手”能力。
例如:我课前让学生准备有关本课的物品,可以是葡萄、石榴、丝绸、瓷器等实物,还可以是其中的人物故事、诗句;我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我还设计了“演一演”“想一想”“论一论”“找一找”“画一画”等题型,既突出重点、化解了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二大特色是,我在师生探究式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行分组教学法,每组定好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还设计了课堂活动表。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我在平时成绩中适当加分,既鼓励了学生,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分析:(一)复习提问首先我充分发动学生当复习小导师,自己设计问题带大家对上节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进行复习,以巩固上节课学的知识点。
(二)导入新课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我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指出:两汉时之所以能打败匈奴,原因之一就是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引出课题,开始讲授新课。
(三)讲授新课本课内容共有三大部分:1. 张骞通西域本目内容是课文的重点。
要讲清三个方面:①西域的含义;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时间、经过、意义;③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①西域的含义:我首先利用《张骞出使西域》形势图突出“西域”的概念。
在图上着重点出“玉门关”和“阳关”。
让学生踊跃朗诵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西域的诗句,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在此基础上打出老师找到的两首诗来进一步加深印象。
接着让学生介绍汉武帝以前西域的情况,从中点出他们与汉通好的可能。
在讲出使经过时,我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想一想:a.那张骞此行情况如何?可能会遇到什么艰险?b.如何你是张骞,当遇到你所设想到的艰险时,你会怎么做?让学生分组讨论,可与地理学科中有关地球面貌探索的内容相结合,自由发挥。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案
秦汉开辟西域和丝绸之路(教课方案)大连第三十七中学赵红所属学科:历史适于的年级:七年级上册一、教材剖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6 课。
本课是一节重要的介绍秦汉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史实的课文,主要叙述“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内容。
在本单元中,这节课是在继对秦汉政治制度加以介绍后,从民族关系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对秦汉两朝的内容作了增补。
进而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秦汉两朝的历史。
本课共有三目,即“中原王朝与匈奴的核战关系”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
第一子目是小字部分,对后两个子目的睁开起到了铺垫作用。
第二子目是第三子目的前提,第三子目是第二子目的发展持续。
三个子目内容相互联系,缺一不行。
本课中的小字部分、“每课一得”、“资料阅读”和十幅图片、表示图等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增补作用,可指导学生在过程中阅读。
本课的要点是张骞通西域的史实,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沟通中的作用。
本课的难点是张骞通西域。
这里包含许多的较生分的地区名以及行走路线的复杂。
别的,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
二、学情剖析学生在对秦汉大一统举措的详细学习后,对此期间的民族交往、经济发展的学习易于接受。
此外,初一学生感性认识是较激烈的,讲课过程中应把更多理性的东西,转变为学生们易接受的、理解的知识来教授。
可经过多媒体投影演示大批的路线图、表示图和人物肖像图,帮助学生风趣而有效的学习。
三、教课目的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课标要求叙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历史沟通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知道西域的观点。
叙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认识西域都护府的设置状况。
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
经过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表示图”初步掌握辨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技术。
能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课前要修业生采集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故事以及采集中原王朝通西域相互输出的物件、技术、艺术等史实,以此培育经过多种门路采集资料获得知识的方法。
初中历史《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优秀说课稿范例
初中历史《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优秀说课稿范例一、说教学理念与目标(一) 有关教学理念结合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我力求用新课程理念来统领全课,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旧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努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整合历史资料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评价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 有关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将目标指向学生发展的方向,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
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本课的内容和授课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点: 1 、知识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中,要求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关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要求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
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并处理展示的过程,学习从多种途径获取历史资料并分析、整合历史信息的方法,并初步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课堂进程中自始至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二、说教学内容和过程(一)有关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中国古代史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下面我从教材的地位作用、学生情况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过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中的重点课。
课本内容包括三部分:1、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2、张骞通西域3、丝绸之路其中,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重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本课的难点。
丝绸之路的开通,从世界范围来说,它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可以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之举齐名,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
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掌握的历史知识比较肤浅,尤其对本课的历史地理位置生疏,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避免历史知识过于专业化、成人化,而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三、本课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课标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3、情感目标: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重点: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作用。
2、本课难点: 张骞出使西域,
五、说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利用多媒体教具,递进式层层深入地设计设问,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自然的体现重点突破难点。
(详见教学过程)
八、说教学模式:
导知——导情——导行
九、说教具:
利用多媒体教学,便于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知识,理解教师的要求,将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对比使教学形象化、直观化,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十、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结构合理。
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应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直观生动、可塑性强,注重多学科内容的渗透。
以学生为依托,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
优化了教学环节,精练了教学内容,简明了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开动脑筋,自觉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深入发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科学的认知结构。
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得以发挥,主体作用得以展示,思维得以充分训练,情感得以渗透,人格得以升华。
在和谐、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课堂教育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十一、说作业:(2——3分钟)评估测试卷第十五课。
以上是我对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