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社会心理学历年考题整理
北京大学心理考试题及答案
北京大学心理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A. 认知过程B. 情感状态C. 社会行为D. 基因遗传答案:D2. 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班杜拉D. 皮亚杰答案:C3. 在心理学中,哪个理论认为人类行为的主要驱动力是满足基本需求?A. 行为主义理论B. 精神分析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 认知发展理论答案:C4. 下列哪项不是情绪调节的策略?A. 认知重评B. 表达抑制C. 社交分享D. 情绪宣泄答案:D5.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危机是什么?A. 信任与不信任B. 自主性与羞愧和怀疑C. 同一性与角色混乱D. 亲密与孤独答案:C6. 下列哪项不属于学习心理学中的强化?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惩罚D. 自我效能答案:D7. 在心理测量学中,哪个指标用来衡量测验题目的区分度?A. 信度B. 效度C. 难度D. 区分度答案:D8. 哪种心理治疗方法强调了患者无意识冲突的重要性?A. 认知行为疗法B. 精神分析疗法C. 人本主义疗法D. 系统疗法答案:B9.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A. 文化背景B. 个人经验C. 刻板印象D. 客观事实答案:D10. 在心理学研究中,双盲实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减少实验者偏见B. 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C. 增加实验的外部效度D. 减少样本误差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答案: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被压抑的欲望、恐惧和冲突,这些无意识的内容可以通过梦境、口误等途径表现出来,对人类行为和情绪有着深远的影响。
2. 描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解释其在教育和工作场所的应用。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北大本科生社会心理学侯玉波期末试题整理
北⼤本科⽣社会⼼理学侯⽟波期末试题整理社会⼼理学期末试题整理⼀、概念理解(每题3分)要求:对所给出的概念加以解释,并举⼀个例⼦来说明这⼀概念。
如:归因:是指……的过程,………就是归因。
【1】归因【2】现场研究【3】偏见【4】情绪性寂寞【5】去个体化【6】改变型领导者【7】⼈本主义【8】晕轮效应【9】匹配假设【10】认知失调【11】社会传染【12】⾏为主义【13】模仿【14】囚徒困境【15】团体规范【16】接触假设【17】⾃我效能⼆、简述题(每题6分)1、如何⽤“世界体系理论”思路看待华夏⽂明对世界⽂明的影响;2、要提出⼀个要研究的社会⼼理学问题应该考虑什么;3、社会⽣物学是怎样看待⼈类的利他⾏为的;4、什么事团体极化?并解释它是怎么产⽣的;5、怎么运⽤协商解决⼈际冲突;6、什么是⾃我障碍策略,最⼤作⽤是什么;7、写出研究中国⼈的⼈际关系的其中三个著名学者及其观点;8、怎样⽤协商解决⼈际冲突;9、什么是⾃我障碍,其最⼤作⽤是什么;10、⽤进化论的观点解释利他⾏为;11、相关研究及其特点;12、建构⾃我的⽅式;13、饮酒对侵犯⾏为的影响;14、团体沟通的特征。
三、论述题(每题12分)1、Festinger等⼈是怎样证实认知失调理论的;2、谈谈晕轮效应在⽣活中的影响;3、品味电影《浪潮》,并从团体规范⾓度谈谈极权的形成;4、霍夫斯塔图将⽂化⼼理分为⼏个维度,中国⼈和美国⼈在这些维度上的特点⽐较;5、社会进化理论是如何解释利他⾏为的;6、霍夫斯泰德的⽂化维度,中国和美国的各⾃特点是什么;7、中国⼈的⼈际关系问题,举出三个学者的观点;8、⽤社会交换理论的思路论述如何与同学相处;9、近代化理论对中国传统⽂化的态度及你的认识;四、案例题分析题(16分)【1】刘⼒是⼀名即将⾛上社会的毕业⽣,临近毕业的时候他遇到了很多烦⼼的事情,……………………..。
要求:⽤1-2个⼼理学概念和⼀种⼼理学理论对案例中的现象加以解释,限500字以内。
《社会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
《社会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现象C. 个体心理特征D. 个体生理过程答案:B2.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从众B. 遵从C. 服从D. 创造力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心理动力学理论答案:D4. 以下哪个概念描述了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倾向与群体平均行为一致的现象?()A. 从众B. 遵从C. 服从D. 群体思维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A. 空间距离B. 相似性C. 对方的社会地位D. 个性特征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和______法。
答案:案例分析法7.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为了获得社会认同而遵循他人的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
答案:从众8.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包括群体认同、______认同和自我认同。
答案:文化9. 以下哪个理论提出了“社会交换”的概念,用以解释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行为选择?()答案:社会交换理论10.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包括从众、遵从、服从和______。
答案:领导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学科。
()答案:错误12. 群体规模越大,个体在群体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就越强。
()答案:错误13. 个体在群体中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但并非所有从众行为都是消极的。
()答案:正确14. 人们在面对压力时,往往会选择遵从他人的行为。
()答案:错误15.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交换”是指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获得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交换。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北大 社会心理学 侯玉波 考试题
阿伦森等著,侯玉波等译1社会心理学导论定义:研究人类的思想、感觉、行为如何受其他人真实或想像的存在的影响。
社会影响的威力:超越人们性格上的个体差异而成为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性的基本动机:社会心理学强调对社会环境的解读。
一个人对社会的解读来自两种基本动机:维护自尊的需求;正确了解自己和社会的需求。
只有考察人们如何解读社会环境的动机,才能了解社会影响的力量,避免归因错误。
社会心理学作用:应用到各种社会现实性问题解决,如减少偏见、遏制暴力及劝导人们更健康的生活。
研究方法:实证研究,而不是依赖常识或长者的智慧。
2 研究方法论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假说的来源自研究者的灵感或以前的研究和理论。
观察法:描述社会行为。
外部观察不会加入他们自己的任何预成观点;参与观察法,研究者和被观察者互动;档案观察法。
相关法:相关系数高并不能决定因果关系。
实验法:社会心理学偏好的设计,因为他能使研究者推论出因果关系。
实验设计的内部效度:确保除了自变量外,没有其他客观因素影响结果。
实验设计的外部效度:确保实验结果能外化到不同的人群与情境中。
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取舍被称为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困境:不要尝试在单个实验中做到滴水不漏,通过实验室实验可以确保内部效度,通过现场实验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外部效度。
跨文化研究表明:在某些文化中的发现并不总是能类化到其他文化中去。
基础研究旨在获得对人类社会行为的了解,应用研究旨在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
社会心理学伦理问题包括知情同意(能随时离开实验的自由)、确保匿名性、私密性、实用后释疑(尤其使用了欺瞒手法的时候)。
3 社会认知—我们如何思考社会性世界社会认知:关于人们如何选择、解释以及运用信息来做出判断和决定的研究。
自动化:低付出思维,它不带意识、意图和目的,不需要努力。
图式对我们所识、所思、所记都有强烈影响,非常有用,也存在缺陷,可能导致人们自动形成刻板印象。
图式的可提取性是指图式和概念在我们头脑中所处的位置的优先性,以及我们在做关于社会世界的判断时使用这些图式和概念的可能性。
北大心理学考试真题答案
北大心理学考试真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心理活动B. 生理活动C. 社会行为D. 物理现象答案:A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关注哪个领域?A. 认知过程B. 潜意识C. 学习过程D. 社会互动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情绪的基本类型?A. 快乐B. 悲伤C. 愤怒D. 惊讶答案:D4. 哪个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强化而发生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主义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 精神分析理论答案:A5. 自我效能感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班杜拉B. 弗洛伊德C. 马斯洛D. 皮亚杰答案:A6. 下列哪项不是人格的特质理论?A.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B. 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C.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D. 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答案:D7. 哪个量表是用于评估个体的焦虑水平?A.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B. 贝克抑郁量表C.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D. 艾森克人格问卷答案:C8. 哪个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的需求驱动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主义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 精神分析理论答案:C9. 哪个概念描述了人们如何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A. 条件反射B. 观察学习C. 社会学习D. 经典条件作用答案:B10.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测量的主要类型?A. 智力测试B. 人格测试C. 能力测试D. 生理测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A. 发展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神经科学D. 经济学答案:A, B, C12. 以下哪些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A. 知觉B. 记忆C. 情绪D. 动机答案:A, B13. 以下哪些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A. 动机B. 环境C. 遗传D. 社会文化答案:A, B, C, D14. 以下哪些是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技术?A. 认知重塑B. 行为修正C. 情绪调节D. 药物治疗答案:A, B, C15. 以下哪些是人格评估的方法?A. 投射测试B. 自我报告问卷C. 观察法D. 神经影像学答案:A, B, 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考试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行为D. 社会影响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D3.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行为B. 个体在群体中失去自我C. 个体在群体中获得认同D. 个体在群体中形成竞争答案:A4. 社会影响的来源可以是:A. 个体B. 群体C. 社会规范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是指:A. 个体在面对不一致信息时的心理状态B. 个体在群体中失去自我C. 个体在群体中获得认同D. 个体在群体中形成竞争答案:A6.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A. 行为归因B. 情感归因C. 认知归因D. 社会归因答案:C7.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预言”是指:A. 个体的期望影响他人的行为B. 个体的期望影响自己的行为C. 个体的行为影响他人的期望D. 个体的行为影响自己的期望答案:B8.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思维”是指:A. 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似性B. 群体成员之间的一致性C. 群体成员之间的冲突D. 群体成员之间的合作答案:B9.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类型?A. 种族偏见B. 性别偏见C. 年龄偏见D. 个人偏见答案:D10. 社会心理学中的“旁观者效应”是指:A.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更激进B.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更保守C.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更被动D.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更积极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包括:A. 人际关系B. 群体动力学C. 社会影响D. 社会结构答案:ABC2.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方式包括:A. 说服B. 顺从C. 服从D. 抵抗答案:ABC3.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涉及的内容包括:A. 行为的原因B. 行为的结果C. 行为的意图D. 行为的情境答案:ACD4.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A. 歧视行为B. 社会排斥C. 群体冲突D. 个体的自我认同答案:ABC5.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决策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A. 群体思维B. 责任分散C. 社会惰性D. 群体极化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行为D. 社会影响2.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人文科学D. 交叉科学3.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4. 社会心理学中,态度的三成分模型是由()提出的。
A. 奥尔波特B. 凯尔曼C. 特里普利特D. 谢里夫5. 在社会心理学中,归因理论的提出者是()。
A. 海德B. 凯利C. 阿施D. 费斯廷格6. 社会心理学中,群体极化现象是指()。
A. 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保守B. 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冒险C. 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极端D. 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中庸7. 社会心理学中,从众行为的主要原因是()。
A. 信息性影响B. 规范性影响C. 社会认同D. 群体压力8. 社会心理学中,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个体倾向于()。
A. 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B. 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C. 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D. 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9. 在社会心理学中,社会认同理论是由()提出的。
A. 塔菲尔B. 特纳C. 凯利D. 费斯廷格10. 社会心理学中,旁观者效应是指()。
A.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比单独时更激进B.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比单独时更保守C.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比单独时更冷漠D.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比单独时更热情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A. 社会认知B. 社会影响C. 人际关系D. 群体行为1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案例研究法13. 社会心理学中,影响个体从众行为的因素包括()。
A. 群体规模B. 群体凝聚力C. 个体自我意识D.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14. 社会心理学中,影响个体态度改变的因素包括()。
北大社会心理学历年考题整理
(三)名词解释1. 再社会化答: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做重大的调整,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2. 社会角色答: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3. 角色扮演答:即角色实践,它是角色期待和角色领悟的发展,是个体按照其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环境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
4. 归因答: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5.基本归因错误答: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6. 自我设障答:个体常常将失败归于外因,但有时也积极主动、预先设置障碍,以其作为后来失败的归因,达到保护自尊的目的。
7. 社会认知答: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8. 刻板印象答:所谓的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印象。
9. 自我实现的预言答: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怀有某种期望值这种期望值将会不自觉地)引导着这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行为,这一系列的行为将最终导致另外一个人也朝着这个原先的期待值前进,最后这个预言得以实现。
10. 社会比较答:个体就自己的信念、态度、意见等与其他人的信念、态度、意见等做比较11. 社会态度答:个体对社会存在(某一特定的人、事、物)所持有的具有一定结构且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它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构成。
12. 利他行为答: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13. 对情境的社会性定义答: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应对事件做出判断这种对情境的判断受他人反应影响的现象就是对情境的社会性定义。
14.责任扩散答: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和助人失败所带来的可能成本应该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与个体心理的相互作用D. 社会结构答案:C2.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A. 他人在场时,个体的工作效率降低B. 他人在场时,个体的工作效率提高C.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降低D.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提高答案:B3.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塔杰菲尔D. 斯金纳答案:C4. 从众行为通常发生在哪种情境下?A. 个体独立完成任务B.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C. 个体与他人意见一致D. 个体与他人意见不一致答案:B5. 社会影响的类型不包括:A. 服从B. 从众C. 认同D. 独立思考答案:D6.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学习,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A. 班杜拉B. 皮亚杰C. 弗洛伊德D. 荣格答案:A7.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阿伦森B. 费斯汀格C. 马斯洛D. 卡尔·罗杰斯答案:B8. 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A. 负面影响B. 无影响C. 积极影响D. 有时积极有时消极答案:C9.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是基于:A. 情感B. 利益C. 义务D. 权力答案:B10. 社会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首次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特里普利特C. 阿伦森D. 班杜拉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答案: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水平会影响其动机、情感和行为。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可能面对挑战,坚持努力,并在困难面前保持积极态度。
2. 描述社会影响的三种主要形式。
答案:社会影响的三种主要形式包括服从、从众和认同。
服从是指个体按照他人或群体的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行为或观点以与群体保持一致;认同是指个体因为欣赏或尊重他人,而模仿其行为或观点。
北大心理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北大心理学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 心理现象B. 生理现象C. 社会现象D. 自然现象答案:A2.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哪三个部分组成?A. 自我、本我、超我B. 认知、情感、行为C. 意识、前意识、无意识D. 感觉、知觉、记忆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知觉B. 思维C. 情绪D. 呼吸答案:D4.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归属与爱的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生理需求答案:C5. 以下哪个是正强化的例子?A. 惩罚B. 奖励C. 消退D. 负强化答案:B6.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斯金纳B. 罗杰斯C. 弗洛伊德D. 费斯汀格答案:D7. 以下哪个是情绪调节的策略?A. 认知重评B. 避免C. 情绪抑制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8.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7-11岁儿童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9.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测量的类型?A. 智力测试B. 人格测试C. 能力测试D. 物理测试答案:D10.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班杜拉B. 斯金纳C. 弗洛伊德D. 皮亚杰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的区别。
答案:经典条件作用由巴甫洛夫提出,主要研究刺激-反应的关联,如狗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
操作条件作用由斯金纳提出,强调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强化或削弱作用,如通过奖励来增加某种行为的发生。
2. 描述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自我效能理论由班杜拉提出,认为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判断,会影响其动机、情感和行为。
自我效能感越高,个体越有可能面对挑战,克服困难。
3. 解释认知失调及其对行为的影响。
答案: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认知(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产生的不舒适感。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D. 文化与心理的关系答案:C2. 下列哪个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权威理论?A. 认知失调理论B.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答案:A3. 社会认知指的是什么?A. 社会中的认知现象B. 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加工过程C. 社会行为的认知动因D. 认知过程中的社会实践答案:B4. 在社会心理学中,"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怎样变化?A. 变得更加独立B. 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C. 完全与群体行为相反D. 随机变化答案:B5. 下列哪个效应描述了人们在群体中减少个人责任感的现象?A. 社会促进效应B. 社会懈怠效应C. 社会认同效应D. 社会交换效应答案:B6. 根据米尔格拉姆实验,人们服从权威命令的倾向说明了什么?A. 人们总是独立思考B. 人们容易受到权威的影响C. 人们总是反抗权威D. 人们只在特定情境下服从权威答案:B7. 归因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人们如何解释自己的行为B. 人们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C. 人们如何解释成功与失败D. 所有以上内容答案:D8.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什么?A. 情感B. 互惠C. 权力D. 文化答案:B9. 下列哪个术语描述了人们倾向于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的现象?A. 同化效应B. 异化效应C. 同类相吸D. 社会比较答案:C10. 社会规范的作用是什么?A. 限制个体行为B. 促进社会秩序C. 增强个体自由D. 减少社会互动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是______,他的《群体心理学与我》是该领域的经典著作。
答案:古斯塔夫·勒庞2. 在社会心理学中,______是指个体在没有他人在场时的行为与在群体中的行为不同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考核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核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个体和群体心理过程的相互作用D. 社会行为的预测答案:C2.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归因B. 社会影响C. 认知失调D. 神经传导答案:D3.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塔杰费尔D. 斯金纳答案:C4.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什么?A. 他人在场时,个体行为效率降低B. 他人在场时,个体行为效率提高C. 他人在场时,个体情绪反应增强D. 他人在场时,个体情绪反应减弱答案:B5. 以下哪个不是社会影响的类型?A. 从众B. 服从C. 模仿D. 竞争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旁观者效应”。
答案:旁观者效应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当旁观者数量较多时,个体采取行动的可能性降低的现象。
这通常归因于责任分散,即每个人都认为其他人会采取行动,从而降低了个人的责任感。
7. 解释“认知失调”理论,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在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感受到的心理不适。
例如,一个人可能既想戒烟,又无法抗拒吸烟的冲动,这种矛盾导致心理上的不适。
8. 描述“自我服务偏差”及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答案: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这种偏差可能导致个体在团队中过于强调个人贡献,忽视团队合作,从而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用来解释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原因的理论。
它主要关注个体如何将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如性格、能力)或外部因素(如情境、运气)。
在人际关系中,正确的归因有助于理解他人行为,促进沟通和理解;错误的归因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行为D. 社会问题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D3. 社会心理学中,态度改变的三个阶段不包括()A. 认知阶段B. 情感阶段C. 行为阶段D. 反馈阶段答案:D4.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A. 从众B. 服从C. 说服D. 所有以上答案:D5.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倾向于()A. 与他人保持一致B. 与群体保持一致C. 与自己的角色保持一致D. 与自己的价值观保持一致答案:B6.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来学习社会行为A. 观察B. 模仿C. 强化D. 所有以上答案:D7.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交换理论的假设?()A. 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追求最大化自己的利益B. 社会互动是一种交换过程C. 个体总是理性地评估自己的行为D. 社会互动是无意识的答案:D8.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A. 个体行为的内在动机B. 环境对行为的影响C. 认知过程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D. 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答案:C9.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通过()来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观点A. 与他人比较B. 与自己的过去比较C. 与理想状态比较D. 与社会规范比较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促进效应?()A. 社会助长B. 社会抑制C. 社会影响D. 社会干扰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答案: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研究内容包括个体与他人、群体的关系,以及社会影响下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2. 描述从众行为的特点。
答案:从众行为的特点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点以与群体保持一致。
3. 什么是社会促进效应?请举例说明。
答案: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个体在他人在场时,其行为表现会得到增强的现象。
社会心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社会心理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中的()。
A. 生理反应B. 心理活动C. 行为表现D. 认知过程答案:B2.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个体B. 群体C. 社会D. 文化答案:A3. 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弗洛伊德B. 威廉·詹姆斯C. 库尔特·勒温D. 让·皮亚杰答案:C4.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是()。
A. 个体、群体、文化B. 认知、情感、行为C. 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关系D. 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答案:C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 社会认知B. 社会影响C. 社会关系D. 社会问题答案:ABC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ABCD3.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
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中的生理反应的科学。
()答案:错误2.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群体。
()答案:错误3. 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威廉·詹姆斯。
()答案:错误4.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是个体、群体、文化。
()答案:错误5.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实验法。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答案: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中的社会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
2. 简述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
社会认知研究个体如何感知、解释和记忆社会信息;社会影响研究社会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社会关系研究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五、论述题1. 论述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社会心理学题目与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参考题目一、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变量:指一个具体有不同数值的量,其量大小能够视察和测量。
变量一般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选用或操纵的变量,以确定对其心理或行为的影响。
因变量是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行为反应。
3、信度:指测量本身的一贯性,如果测量的分数是渴重复的,一贯的,则测得的分数就是可信的。
一项研究结果经过重复后得到类似的结果,就意味着这项研究是可信的。
4、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的参加生活。
一句话,通过社会化使个体从自由人变成社会人。
个体实现社会化是个特别长的过程。
5、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中所处的地位、身份,而根据这种社会地位、身分,规定了这个个体应当具有的心理和行为。
6、角色期望: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是由社会及其对应的文化规定的,人们正是根据个体的社会角色对他抱绝对的希望,称之为角色希望。
7、态度8、社会知觉:心理学术语,指具有社会意义的那种知觉,而社会意义是离不开人的,所以社会知觉也称人知觉、对人知觉、人际知觉,包括个体自我的知觉,对群体成员和群体本身的知觉。
9、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在人们交往中这种比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别人下判断,而在最初的印象形成之后,人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视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因。
在与他人接触中,对初交者形成印象,所根据的材料往往在时间上有绝对间隔,因而材料出现的次序对于印象形成作用不大一样。
人都根据间隔段后面的材料形成印象,这种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10、第一印象: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而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过程。
11、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指对他人知觉的一种偏差倾向。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个良好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好,这个人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反之也一样,如果一个人被认为是坏的,所以他就被消极的光环所笼罩,从而也就被赋予其他不好的品质。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个体与社会互动的心理过程D. 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化学分析法答案:D3. 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社会影响?A. 从众B. 服从C. 社会促进D. 个人主义答案:D二、填空题4. 社会心理学中的________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因受到群体影响而改变其行为或态度的现象。
答案:从众5.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在他人存在的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效率会________。
答案:提高或降低三、简答题6.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
答案: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特性和能力的认知与评价,它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情感,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7. 解释社会认同理论。
答案:社会认同理论是由亨利·塔杰尔提出的,它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部分来源于他们所属的社会群体。
个体通过与群体成员的比较,形成对群体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可以增强个体的自尊和归属感。
四、论述题8. 论述社会影响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答案:社会影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个体的决策。
例如,从众现象可能导致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做出与自己原有观点不同的选择;服从权威可能导致个体在权威人物的影响下做出违背自己价值观的决策;社会促进效应可能使个体在他人观察下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可能因为压力过大而降低表现。
社会影响的存在说明个体的决策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受到周围社会环境的显著影响。
结束语:通过本次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库的练习,考生应该能够对个体与社会互动的心理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释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现象。
希望考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社会心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社会心理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D. 社会行为答案:C2.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 个体B. 群体C. 社会D. 文化答案:B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历史法答案:D4.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以下哪位学者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阿德勒D. 勒温答案:D5. 社会心理学中,群体极化现象是指:A. 群体成员倾向于采取比个人更极端的立场B. 群体成员倾向于采取比个人更温和的立场C. 群体成员倾向于采取与个人相同的立场D. 群体成员倾向于采取与个人相反的立场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A. 社会认知B. 人际关系C. 群体行为D. 社会影响答案:ABCD2. 社会心理学中,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包括:A. 群体成员的多样性B. 群体成员的一致性C. 群体成员的权威性D. 群体成员的领导风格答案:ABCD3. 社会心理学中,以下哪些理论属于社会认知理论?A. 归因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社会比较理论答案:ACD三、判断题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的科学。
答案:错误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仅限于实验室实验。
答案:错误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为。
答案:正确4.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正确5.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不涉及文化因素。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群体心理、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行为等。
2. 描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
答案: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会互动中会权衡成本与收益,倾向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行为模式。
五、论述题1. 论述社会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北大历年心理学真题
北大历年心理学真题北大历年心理学真题汇集标题: 北大心理系1998研究生入学考试实验心理学真题一、名词解释(35分):内隐记忆、沃尔夫假说、(心理物理法)常误、交互作用、(记忆)主观组织、话在嘴边现象(tip-of-the-tongue)、stroop效应二、不同感官的敏感性能比较吗?如能,怎样比较?如不能,为什么?(10分)三、恒定刺激法中,允许被试作三类反应有什么缺点?(10分)四、信号检测论中评价法的击中率和虚假率为什么都是累积概率?(10分)五、 A、B是两个自变量,各有两个水平,如A为组内设计,B为组间设计,试说明在一项混合设计中具体的实验过程(程序)是怎样的?(15分)六、两个平均数差异显著性的检验中,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各有什么意义?(10分)七、有人要了解手动作的稳定性是否受情绪的影响,他让青年组在兴奋状态测定,平均得10分,让老年组在安静中测定,平均得9分。
经过统计检验,两组手稳定性得分差异不显著,因此他下结论说:手动作稳定性不受情绪的影响。
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北京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考试时间:2000年1月23日上午招生专业:所有专业研究方向:所有方向指导教师: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每小题选择出一个你认为最适合的答案,并直接在答案编号上用“○”圈出你的选择.l、心理学研究:1)灵魂 2)行为 3)行为与意识 4)躯体与神经2、心理学研究的数据是:l)刺激 2)行为 3)变量 4)行为反应的描述3、心理学的研究假设是:1)关于概念的陈述 2)关于规律或关系的可检验的陈述3)关于事物变化的陈述 4)关于概率可能性的陈述4、 Oedlpus complex是______提出来的。
1)荣格 2)埃里克森 3)弗罗伊德 4)霍妮5.随机样本可用于防止:1)归因偏差 2)实验者期望误差 3)皮克马力翁效应 4)自我证验预言6、操作定义的意义在于使研究:l)变量可测量 2)标准化 3)可重复 4)以上都对7.跨文化比较属于:。
北大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北大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心理活动B. 心理现象C. 心理过程D. 心理状态答案:B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哪一部分是潜意识的?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潜意识答案:A3.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A. 行为B. 情感C. 认知过程D. 社会互动答案:C4.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测量的主要功能?A. 诊断B. 预测C. 治疗D. 评价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案: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心理测量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局限性,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7. 解释什么是情绪智力,并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情绪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管理自己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智力高的人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例如在团队合作中有效沟通,解决冲突。
8. 描述认知失调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由费斯汀格提出,指的是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感。
例如,一个吸烟者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仍然继续吸烟,此时会产生认知失调,可能会通过否认吸烟的危害或寻找理由来减轻这种不适。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答案: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广泛,包括学习理论、教学方法、学生评估、教师培训等。
例如,应用认知心理学原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来设计课程;应用发展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0. 讨论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思维现象,并分析其对决策的影响。
答案:群体思维是指在群体决策过程中,为了维护群体的一致性和和谐,成员可能会压制异议,导致决策质量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名词解释1. 再社会化答: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做重大的调整,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2. 社会角色答: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3. 角色扮演答:即角色实践,它是角色期待和角色领悟的发展,是个体按照其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环境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
4. 归因答: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5.基本归因错误答: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6. 自我设障答:个体常常将失败归于外因,但有时也积极主动、预先设置障碍,以其作为后来失败的归因,达到保护自尊的目的。
7. 社会认知答: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8. 刻板印象答:所谓的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印象。
9. 自我实现的预言答: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怀有某种期望值这种期望值将会不自觉地)引导着这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行为,这一系列的行为将最终导致另外一个人也朝着这个原先的期待值前进,最后这个预言得以实现。
10. 社会比较答:个体就自己的信念、态度、意见等与其他人的信念、态度、意见等做比较11. 社会态度答:个体对社会存在(某一特定的人、事、物)所持有的具有一定结构且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它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构成。
12. 利他行为答: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13. 对情境的社会性定义答: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应对事件做出判断这种对情境的判断受他人反应影响的现象就是对情境的社会性定义。
14.责任扩散答: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和助人失败所带来的可能成本应该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15. 攻击行为答:就是违背了社会主流规范,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或试图伤害他人心理或身体状况及破坏其他目标的行为。
16. 社会影响答:在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引起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及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17. 群体思维答: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人们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寻求一致,以至于对其他变通行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价受到压制。
18. 去个性化答: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19. 群体极化答:在一个组织群体中,个人决策因为受到群体的影响,容易做出比独自一个人决策时,更极端的决定,这个社会现象,被称为群体极化20. 偏见答:是指人们基于非客观、非真实的认识而对他人或他群体产生的消极态度和情绪指向。
21. 从众答: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为了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而采取的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的倾向。
22. 服从答:由于受到外界的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与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
外界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他人和规范23. 领导答被看做群体或组织中特定的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所在群体或组织和所属成员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行为过程。
24.锚定效应沉锚效应,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25. BATNA最佳替代方案(BATNA: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指的是假如目前的谈判不成,达到目标所在的其他可能性,如果除了目前的谈判结果之外,其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谈判者就应该尽量将谈判谈成而不是放弃。
一个人对BATNA的估计决定这个人的谈判底线或者临界点在哪一点,在这一点之上,任何谈判条件都超越他的期望,都是他可以接受的26.认知失调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费斯廷格提出的。
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
在费斯廷格看来,所谓的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比如你本来想帮助你的朋友,实际上却帮了倒忙。
费斯廷格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如你和你喜欢的人一起郊游或不理睬与你有过节的另一个人。
但有时候态度与行为也会出现不一致,如尽管你很不喜欢你的上司夸夸其谈,但为了怕他报复你而恭维他。
27.社会感染社会感染,个体通过语言、文字、表情、动作和其他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或行为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
社会感染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影响方式。
它由感染者、被感染者和感染信息构成。
28.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
具体的说,就是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
(归因<Attribution>指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 是人对影响或解释其行为的因素做出结论的一种认知过程(McCabe & Dutton, 1993)。
自Heider (1958)提出归因概念和理论至今, 归因始终是社会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
)现场研究顾名思义,有别于学院的高度控制的实验室研究,需要实验者进入实际环境进行长期观察、采访,搜集大量显示数据和资料,并最终通过分析得到相应结论或推论。
人类学家进行的现场研究较普遍,如林顿进行过马克萨斯人、塔纳拉人的现场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现场研究耗时较长,有的时间跨度以年为单位。
(四)简答题1.简述对应推论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琼斯与戴维斯(Jones & Davis)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常假设他人的内在品质与他们的外在行为相对应。
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有:(1)行为的社会合意度: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期望或不为社会所接受时,如当一个人做了不道德的事(如杀人),我们就可以从其行为推论出他/她是一个不道德(如残忍、无人性)的人。
(2)行为的自由选择性:如某人从事的行为是自由选择的,而非在外在强大压力下才做的,那我们就会认为此人的行为与其内在的品质相对应。
2.简述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
P110-111答: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是由凯尔曼于1961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人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过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1)服从。
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物质或精神的满足或为了避免惩罚而变现出来的行为叫服从。
服从行为并非出于个体的内心意愿,并且是暂时性的,只是为了达到自己一时一地的目的而被迫表现出来的表面的行为。
(2)认同。
认同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和行为,并有意无意地模仿他人,是自己的态度和他人要求相一致。
(3)内化。
态度改变进入内化阶段以后,个体就完全的从内心里相信并接受了他人的观点,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态度。
3. 如何减少群体冲突和偏见?P266-268答:偏见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产生着各种各样消极的后果。
但是,偏见并非是不可消除的。
(1)消除刻板印象。
偏见的认知成分往往是一种社会刻板印象。
由偏见对象表现出与刻板印象相异的行为来,会有助于偏见的消除。
(2)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
只有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才有利于真实地了解对方独特的能力、性格、爱好、抱负等,避免陷入为主的判断,从而达到预防和消除偏见的目的(3)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
为不同群体设定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奖励的给予视全体是否共同合作而定)的任务,而非互斥性的竞争任务,是消解群体间的敌对情绪和偏见的重要途径。
4. 什么叫宽大效应?这种现象为什么会产生?P83答: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人们比较关注与重视负性消息,但是人们却倾向于对他人作正性的评价,这种现象叫宽大效应。
这似乎是一个矛盾,人们之所以对他人的评价如此宽容,原因可能有:(1)人们希望自己的周围都是好人好事,这样自己会感觉舒服些;(2)在大多数文化中,正性词汇比负性词汇更常见;(3)人们通过对他人的宽容来显示自己的大度与仁慈。
5. 什么叫基本归因错误?产生的原因有哪些?P89答: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错误。
基本归因错误产生的原因可有:(1)人们有一种信念,相信人们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多以内因来解释人的行为,而忽略外因的影响。
(2)情境中的行动者比情境中的其他因素往往更突出,所以,人们更容易注意行动者,而忽略背景因素、社会因素。
6.简述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P111-117答:改变态度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劝说宣传法。
这是一种借助语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广告等各种传播媒介来传播信息、影响人们,使之态度发生改变的方法,是一种极为常见和广泛使用的方法。
(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角色对承担角色的个体所具有的约束和影响来改变个体态度的,该方法在态度改变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3)团体影响法。
通过团体对个体所具有的影响也可以有效的改变人们的态度。
(4)活动参与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引导人们参加与态度改变有关的活动来改变人们的态度。
7. 为什么在其他人需要帮助时会出现旁观者效应?P165答:(1)责任扩散。
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和助人失败所带来的可能成本应该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2)对模糊情境的社会性定义。
当时间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做出判断。
(3)评价焦虑。
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在注视着自己,就会按照别人期待、以能够被大家喜爱和接受的方式表现自我,避免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很不成熟或傻气,以减少社会贬低的发生。
8. 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P129-132答:(1)熟悉。
人际关系的由浅入深,是从相互接触何处不交往开始的,通过不断接触,彼此相互了解,容易引发喜欢。
(2)接近。
生活的时空性决定了我们只能与空间距离接近的人有密切来往(互联网例外),距离越接近,交往的频率可能就越高,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相似。
我们倾向于喜欢在态度、价值观、兴趣、背景及人格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
(4)互补。
交往的互补性是指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获得相互满足的心理状态。
(5)吸引你的个人特征。
9. 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内容。
P106答:认知失调论是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来的所谓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所持有的认知彼此矛盾冲突,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
当在认知上产生失调状态时就会引起个体心理上的不愉快和不舒适的感觉体验,造成心理上的紧张感,从而驱使个体去减轻或消除失调状态,使认知互相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