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作业

合集下载

西南大学_复习试卷_答案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名称_0163_作业_第二次作业(简答问题)

西南大学_复习试卷_答案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名称_0163_作业_第二次作业(简答问题)

试卷名称:0163_作业_2论述题(10.0 分)1.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2、辨证法的否定和形而上学否定的根本分歧是什么?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什么?4、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什么?5、什么是度?掌握事物的度有什么重要意义?6、什么是货币?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什么?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9、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0、机械反映论与能动反映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方式有哪些?12、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经验是什么?13、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和运行机制是什么?14、承认相对静止的社会意义是什么?15、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应该坚持什么标准?16、“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们不断发展创新而形成思想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

它的主要特征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2、辨证法的否定和形而上学否定的根本分歧是什么?答:辩证的否定观强调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强调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联系与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而形而上学否定观则把否定看成是外在的否定,是彻底的否定和全盘的抛弃。

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什么?答:党的群众观点:相信人民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虚心向人民学习的观点;一切对人民负责的观点。

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什么?答: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追逐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是把所得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或者贮存起来,而是将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即扩大再生产。

2020-2021学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第二次作业可下载

2020-2021学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第二次作业可下载

2020-2021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次作业1.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什么关系?答:经济制度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具有决定性作用。

经济制度是反映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经济体制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反映的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形态。

2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答:平均利润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生产价格以各个不同产业部门的个别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均衡化为平均利润率为前提。

3.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答:①价值规律;②货币的产生与发展;③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④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4.简述公有制的含义以及公有制主体作用的表现。

答:公有制的含义:生产资料归公共所有的制度。

公有制主体作用的表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作用是什么?答: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②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价值规律能够调节生产资料的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改革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

6.简述我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客观必然性。

答: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②社会化生产的必然要求;③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

7.什么是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要经过哪些阶段,采取哪几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①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销售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②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③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在时间上相继进行;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

(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的多次反复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C.由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D.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分配关系C.产品分配关系及其所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⑤A.①②④⑤B.③④⑤D.②③④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实践的效果定是非④人们A.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④A.人们的错误判断B.人们的主观想象D.剥削阶级的偏见④要通过中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绝对主义观点D.诡辩论观点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④意识依赖A.①②③B.②④C.④⑤D.①③⑤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A.整个社会的代表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C.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机构D.抵御外来侵略的组织机构A.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B.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C.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D.社会发展的继承方式与动物界发展的继承方式不同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外界的反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A.地理环境、上层建筑、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经济基础C.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上层建筑分]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的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③生产力、生产关系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④⑤D.①②③④能认识世界A.①③⑤B.②④C.①②④D.③④⑤④有限与A.①②③⑤B.②④C.①③④D.③④⑤A.改造主观世界的实际能力B.改造客观世界的实际能力C.解决社会矛盾的实际能力D.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A.学习书本知识B.参加社会实践C.进行社会调查D.研究实际情况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A.都是对客观世界一定范围、领域和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B.按其本性能够正确地反映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C.都包含有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D.都是包含有某种错误认识的不完全的客观真理A.历史唯物主义的B.唯心主义的C.相对主义的D.多元论的3.人们在生产中A.1、2、3B.2、3、4C.1、2、4D.1、2、3、4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精神的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A.①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⑤A.①②③④⑤B.③⑤C.②④⑤D.②③④⑤A.读书学习B.间接经验C.思维创造D.实践活动③对事物一定层A.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④⑤A.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B.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C.人类生存和发展以来于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④客体可知A.①②③④⑤B.②④C.③⑤D.①②⑤④理在事先⑤人的A.①②⑤B.②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⑤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状况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是否平等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合理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4.它渗透A.1、2、3B.2、3、4C.1、2、4D.1、2、3、4A.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要求B.是否被群众所接受C.是否在一定历史阶段得到广泛传播D.是否被统治阶级所支持A.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B.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精神关系C.人们在分配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和精神关系的总和D.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和精神关系的总和A.①③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A.①③⑤B.②④C.①③④D.③④⑤A.客观规律B.社会实践C.客观真理D.主观能动性A.物与物的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人与物的关系D.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⑤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④⑤D.①②③④⑤。

2022年秋季-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复习资料]-答案7

2022年秋季-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复习资料]-答案7

2022年秋季-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0007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物质性
<-B.->存在性
<-C.->可知性
<-D.->运动性
【正确答案】:A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

<-A.->动力和源泉
<-B.->现象和本质
<-C.->状态和形式
<-D.->方向和道路
【正确答案】:D
3.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正确答案】:C
4.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正确答案】:C
5.下列选项中,强调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B.->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正确答案】:C
6.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马克思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第二次作业
一,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论述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政治、阶级关系和文化的影响。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剩余价值的核心是资本意识形态是根本,政治是手段,经济是最终结果。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雇佣工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是: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即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证关系,孤立地强调一个方面。所以,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是:
2,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同时,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又反过来保护其经济基础,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3,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资本主义意志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3,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能任意割裂两者的辩证关系,孤立地强调一个方面。
马克思、恩格斯归纳总结了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发展进程,得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提出共产主义理想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在斗争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得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姓名:吴远林学号:1205116141、如何理解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答:(1)认识的发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发生的自然史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从实践出发,认为以工具性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劳动实践的发生和发展为人类认识活动的发生提供必要性和可能性。

从认识的发生可以看出,人的认识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而对于有认识能力的人来说,他的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仍然是由实践决定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2)认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其主要内容是: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认识是以客体为原型的,认识一定含有反映或摹写客体的内容。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包括一定的选择性、重构性,而不是简单的、直接的摹写。

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它是通过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

2、如何理解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答:(1)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性。

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一般说来仅仅经过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循环,是不能达到的,往往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原因在于人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

其一,受到客观事物发展程度的限制。

其二,受到生产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其三,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性格特征等主体因素,也影响和限制着人们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

(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符合,认识运动就基本完成了。

然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又没有完成。

客观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在空间上,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是无限多样的,层次和联系是没有穷尽的;在时间上,事物发展的这一过程向另一过程的推移转变也是无限的,旧过程结束了,又开始新过程,新事物层出不穷。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次作业100分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次作业100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 A )A.人们不能消灭它、改造它和创造它B.人们不能消灭它、改造它,但可以创造它C.人们不能消灭它、创造它,但可以改造它D.人们不能创造它、改造它,但可以消灭它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D )A. “代理制”B. “个人联合”C. “企业联合”D. “参与制”4、金融资本是由(C )A.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 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 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 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5、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C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度过社会主义的理论6、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D )A. 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 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7、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指( D )A.工人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B.工人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工人转移旧价值的时间 D.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8、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D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9、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它在使用过程中( D )A.能转移自身的价值 B.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C.能转移和保存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10、由于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使价格与价值不一致,这说明( D )A.价值规律失去了作用B.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C.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D.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11、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12、“万物存在吾心中”的观点是( B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科学主义13、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4、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看它是( B )A. 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B.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16、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C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动资本17、某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商品按价值量出售后,他的劳动耗费就( A )A.得到部分补偿 B.得到完全补偿C.没有得到补偿 D.得到超额补偿1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C )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19、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 )A. 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 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 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 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20、当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单位时间内( B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上升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下降C.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D.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不变,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二、多项选择题2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C D )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22、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 B C )A、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的各部门之间的分配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姓名:159****2022班级:202209学期成绩:100分∙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阶级性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得分:2.5分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物质的观点∙B、运动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2.5分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得分:2.5分4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

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肯定中包含否定∙B、量变引起质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得分:2.5分5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身监禁。

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伽利略平反。

这说明()∙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得分:2.5分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2.5分∙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2.5分8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2.5分9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靠()。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作业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作业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简述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涵和这一理论的意义。

答: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反思了我国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一、邓小平从生产力的高度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无疑是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1. ( 单选题 )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 )(本题2.0分)A、实践性B、阶级性C、深刻性D、批判性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2. ( 单选题 )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本题2.0分)A、培根和洛克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斯密和李嘉图D、圣西门和傅里叶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3. ( 单选题 )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本题2.0分)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4. ( 单选题 ) 规律的两个特点是( )(本题2.0分)A、客观性和普遍性B、客观性和历史性C、普遍性和持久性D、普遍性和自觉性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5. ( 单选题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本题2.0分)A、要注重分析矛盾的同一性B、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斗争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6. ( 单选题 ) 下列选项中,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本题2.0分)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27. ( 单选题 ) 那种主张“天赋的才能”“天生的心灵禀赋”的观点属于( )。

(本题2.0分)A、唯心主义先验论B、旧唯物论的直观反映论C、唯物主义反映论D、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8. ( 单选题 ) 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任何真理都是( )。

(本题2.0分)A、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B、主观性和相对性的统一C、客观性和绝对性的统一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9. ( 单选题 )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作业[单选题]6. 杰出人物是()A:A. 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B:B. 专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C:C. 专指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D:D. 专指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参考答案:A[单选题]5.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A: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B.实践——认识——实践C:C.概念——判断——推理D:D.感觉——知觉——表象参考答案:B[单选题]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A: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B.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C:C.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D: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参考答案:D[单选题]3.事物的规律是()A:A. 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B:B.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C:C. 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D:D. 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参考答案:D[单选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标志是()A:A.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B:B.《神圣家族》的完成C:C.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产生D:D.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参考答案:D[单选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A.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B: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C.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D: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参考答案:B[多选题]二、多选题2.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A: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B. 实践决定认识C:C. 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D:D.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E:E. 认识和实践互相决定参考答案:ABCD[论述题]三、简答题1. 人的社会规定性的内容2. 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 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和改造的哲学意义4. 如何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参考答案:1. 第一,人必须取得社会的形式才能成为现实的人。

第二,社会规定了人的性质和能力。

第三,社会规定了人的差异性。

2. 第一,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代表着事物发展的主导方向,具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客观必然性。

第二次马克思作业

第二次马克思作业

•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 去同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 是怎样调整心态。
• 插入“消极与积极两面状态及其结果”的 图片
•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 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 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 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 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 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 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 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 物。
• 在半个多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理解并掌握了唯物 论、辩证法以及实践认识论的思想和基本 原理 。 • 马克思哲对我们的启示,对我们的指导是 难以用简单的几句话表述的。这我仅以我 个人对马克思哲学肤浅的认识谈谈。不过 我真心希望,我这简单肤浅的认识,会对 大家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
• 因此为了达成某一目标,取得某一物质, 产生的意识才能不断地推动着我们前进。 因此,是物质决定了意识,意识依赖于物 质并且反作用于物质。不仅如此,体现了 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的马克思主义的物 质观,还使我明白了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 可以认识的对象,然而由于科学技术条件 的诸多限制,世界上还存在着许多未被我 们认识的东西,但这些并不是不可认识的 东西,例如宗教中所宣扬的神佛等,世界 七大未解之谜等都是客观存在的。
• 学习中: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在 考试之后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沮丧 难过的经历,或者自己付出了辛勤努 力,没有得到丰硕的学习果实而放弃 自己的目标的体验。
• 插入“成绩不理想而沮丧”图片
• 发展论说:事物的发展总是沿着,道 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趋势。

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作业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7至11章,回答下列问题:一、判断题(判断“正确”或“错误”,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10分。

)1、“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2、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请判断:(C)A、正确B、错误3、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4、唯心史观的两大缺陷:没有发现思想背后的物质原因和人民群众的作用。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5、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请判断:(D )A、正确B、错误7、群众路线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路线。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8、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请判断:( B)A、正确B、错误9、“自由王国”就是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状态。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10、“按需分配”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10分)1、人们认识的起点是(D)。

A、客观事物B、社会意识C、感觉D、理性认识2、实践是指(C)。

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3、“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一表述体现了认识论中的(A )。

A、辩证法B、唯物主义C、唯心主义D、可知论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环境和社会本身的关系问题D、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5、社会历史观是(A )。

A、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B、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观念C、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基本观念D、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特殊观念6、经济结构是指( A )。

A、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D、经济因素7、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可以表述为(A )。

马克思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第二次作业

第二次作业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2、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3、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和消极后果4、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1.(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从认识论角度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法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坚持反映论的前提下,肯定主体在认识中的选择、建构等能动作用。

人的认识不仅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动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示和说明世界,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时间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消极作用:(1)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2)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3)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4.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由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同样是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次作业
1.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达到一定的速度
B、事物的变化是否符合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C
2.肯定与否定的关系是()。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D
3.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B
4.对唯心主义哲学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A、剖析它的根源,揭露它的实质,直到对它彻底摧毁
B、具体分析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以它为对立面,当作批判的靶子
D、全部抛弃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B
5.正确把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必须学会:()。

A、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B、在现实中把握问题,在问题中把握现实
C、在现存中把握未来,在未来中把握现存
D、在理论中把握实践,在实践中把握理论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A
6.“从认识过程的程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

”这体现了认识论的()。

A、唯物主义思想
B、唯心主义思想
C、辩证法思想
D、经验论思想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A
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环境和社会本身的关系问题
D、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B
8.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

A、人力、风力、畜力等之和
B、各种力量之和
C、各种知识之和
D、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D
9.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将来表现为()。

A、经济管理职能
B、政治管理职能
C、文化管理职能
D、公共管理职能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D
10.社会形态是()。

A、社会存在各个方面的统一
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
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D、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D
1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被称为社会基本矛盾,()。

A、是因为它们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的始终
B、它们互相配合
C、它们相互渗透
D、它们互相决定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A
12.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主体是()。

A、社会主要矛盾
B、人民群众
C、科学家
D、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确定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B
13.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经济基础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上层建筑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C
14.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人的技术很全面
B、人的各方面素质和潜能的普遍提高和全面发展
C、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得参加
D、人民群众都发展一致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B
15.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

A、细胞学说
B、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C、万有引力定律
D、生物进化论
E、系统论
答题: A. B. C. D. >>
参考答案:ABD
16.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主要表现在:()。

A、它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B、它是分析现代社会制度的方法论
C、它能帮助我们分析全球性问题
D、它能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现成答案
E、它是当今世界文化精华的集中反映
答题: A. B. C. D. E. F.
参考答案:ABCE
17.根据“统筹兼顾”的原则,要做到:()。

A、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B、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C、统筹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利益
D、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
E、统筹上级和下级
答题: A. B. C. D. >>
参考答案:ABCD
18.“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哲学寓意是()。

A、运动是绝对的
B、运动是客观的
C、夸大了静止,否认了运动
D、夸大了运动,否认了静止
E、运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答题: A. B. C. D. >>
参考答案:ABC
19.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因为()。

A、它是新出现的事物
B、它出现在旧事物内部,是旧事物的否定因素
C、它继承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增添了新内容
D、它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E、它暂时具有强大的力量
答题: A. B. C. D. >>
参考答案:BCD
2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统一和斗争的关系
D、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E、相互联结的关系
答题: A. B. C. D. E. F.
参考答案:ABE
2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哲学寓意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D、量变就是质变
E、量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质变
答题: A. B. C. D. >>
参考答案:ABC
22.国家的对内职能有:()。

A、政治统治
B、经济建设
C、社会管理
D、组织学习
E、劳动致富
答题: A. B. C. D. >>
参考答案:ABC
23.有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作用机制”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是一个辩证过程
D、生产关系是形式,生产力是内容
E、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基本适合
答题: A. B. C. D. E. F.
参考答案:ABCDE
24.有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作用机制的是()。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是一个辩证过程
D、经济基础是形式,上层建筑是内容
E、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基本适合答题: A. B. C. D. E. F.
参考答案:ABCE
2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基础强大
E、人民群众运动活跃
答题: A. B. C. D. >>
参考答案: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