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目录一、法律基本概念 (3)1. 法律的定义与特征 (4)2. 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 (5)3. 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 (6)二、法律要素 (7)1. 法律规则 (8)2. 法律原则 (9)3. 法律概念 (11)三、法律渊源与效力 (12)1. 法律渊源的种类 (13)2. 法律效力的层次 (15)3. 法律适用的原则 (16)四、法律制定与实施 (18)1. 法律制定程序 (19)2. 法律适用条件 (19)3. 法律遵守与执行 (20)五、法律关系 (21)1. 法律关系的主体 (22)2. 法律关系的客体 (23)3. 法律关系的内容 (24)六、法律责任 (25)1. 法律责任种类 (26)2. 法律责任的认定与追究 (28)3. 法律救济途径 (29)七、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 (31)1. 法治国家的理念与原则 (32)2. 法治社会的建设与维护 (33)3. 全民守法与法治教育 (34)八、国际法与国际私法 (35)1.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36)2. 国际私法的管辖与法律适用 (37)3. 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律制度 (39)九、常用法律法规解读 (40)1. 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42)2. 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43)3. 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45)4. 行政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46)5. 经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48)6. 社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49)一、法律基本概念法律的定义:法律是一套规范和约束社会行为的规则体系,由国家制定和实施,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解决纠纷和促进公平正义。
法律的特征: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稳定性、明确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
它适用于所有在其管辖范围内的个人和组织,违反法律会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
法律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法律可以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
不同类型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
法律基础知识汇编
法律基础知识汇编第一章:法律的定义和分类法律是一种规定人们行为的制度,它由国家制定和实施。
法律的分类主要分为民法和刑法两个方面。
民法关注民事纠纷和个人权益保护,而刑法则涉及犯罪行为和对犯罪分子的惩罚。
第二章:法律的来源法律的来源包括宪法、法律和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司法判决和其他普通法律文书。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人民的基本权利。
法律和法规则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约束力的法律文件。
第三章:法律的适用和解释法律的适用是指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适用哪个法律。
如果存在法律规定,应当依法适用。
如果法律无规定,则根据类似情形适用相关法律。
解释法律是指对法律条文的词义和精神进行理解和阐释的过程。
第四章: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个人或组织因违法行为而承担的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一般分为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两种形式。
刑事责任由犯罪行为所导致,而民事责任由违反合同或侵犯他人权益所引起。
第五章:合同法基础合同是双方或多方之间共同约定的法律文件。
合同的要素包括合同当事人、合同标的、合同形式和合同内容等。
合同的履行要符合诚实信用原则,并且必须是合法、真实、有效的。
第六章:知识产权法基础知识产权法保护创造性的智力成果。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
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助于激励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
第七章:劳动法基础劳动法是调整雇员和雇主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
劳动合同是劳动法的基础,它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法保护雇员的劳动权益,确保雇主按照规定支付薪资和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第八章:环境法基础环境法保护自然环境、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环境。
环境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原则、制度和措施。
环境法的执行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平衡。
总结:法律基础知识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了解和遵守的法律,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
本文对法律的定义和分类、法律的来源、法律的适用和解释、法律责任以及合同法基础、知识产权法基础、劳动法基础和环境法基础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法律基础知识
一、法理学1. 法的特征是:(1)意志性,法体现的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2)国家性,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是国家权力的体现;(3)规范性,法以权利和义务确定人们的行为规则,以确立、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4)强制性,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违反义务的行为予以国家名义的制裁。
2. 成文法是指国家立法机构按照既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发布和实施的法律,一般都以法典和单行法规文件形式出现。
3. 不成文法是指不经过正式的立法机构的立法程序而是在司法实践中由人民法院加以确认、因而不具有法典和单行法规文件的存在形式的法律,主要由习惯法和判例构成。
4. 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法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作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不能达到为自己经济基础服务的目的。
5. 法对于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并且通过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6. 法与政治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可以归纳为政治主导法律,法律规制政治。
7. 法与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生成方式上的建构性与非建构性;行为标准上的确定性与模糊性;存在形态上的一元性与多元性;调整方式上的外在侧重与内在关注;运作机制上的程序性与非程序性;强制方式上的外在强制与内在约束;解决方式上的可诉性与不可诉性等方面。
8. 以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为标准,将法律责任划分为:(1)刑事责任;(2)民事责任;(3)行政责任;(4)违宪责任;(5)国家赔偿责任。
9. 法律制裁可依不同标准分为不同的种类。
与法律责任的种类相对应,可以将法律制裁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违宪制裁。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新16字方针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依法治国的目标并未全部达成,实现政治文明的征程仍在路上,需要我们继续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克服法治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基础知识是指人们在法律领域中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法律知识。
对于每个公民来说,了解法律基础知识不仅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还能够使我们在法律层面上做出明智的决策。
下面是我为您总结的一些法律基础知识:1.法律概念及分类:法律是规范人类社会行为的一种制度化的规则。
根据法律的性质和作用,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等不同类型的法律。
2.法律文本:法律文本是指体现法律规则的文件,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
法律文本对于解释法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司法解释,对法律的具体适用具有指导作用。
3.立法:立法是制定法律的过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进行的。
立法程序一般包括起草、审议、通过等步骤,法律的颁布实施需要符合相应的程序要求。
4.法律效力:法律的效力是指法律规则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违法者可能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法律效力可以分为直接效力和间接效力两种形式。
5.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所产生的后果和承担的责任。
法律责任可以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三种类型。
6.司法制度:司法制度是指社会对法律纠纷进行审理和解决的机制和程序。
司法制度的核心是独立的司法机关和公正的审判程序。
7.法律适用:法律适用是指在实际情况下根据法律的规定对特定事实进行判断和处理。
合理准确地适用法律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基础。
8.法律程序:法律程序是指司法机关在处理法律事务时需要遵循的法定程序。
合法的程序保障了当事人的权益和司法公正的实现。
9.法律权益:法律权益是指个人或组织按照法律所享有的权利,基于法律规定的保护和法律责任匹配。
10.法律援助:11.法律救济:法律救济是当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通过司法途径获得的补偿和修复。
法律救济是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12.合同法:合同法是规定了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等方面的法律规则,是民事法律的基础。
13.劳动法: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一种法律制度,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基础知识详细解读
法律基础知识详细解读法律基础知识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了解的一部分,对维护自身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解读法律基础知识,包括法律的定义、法律的分类、法律的来源以及法律的适用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
一、法律的定义法律是一种规范人类社会行为的制度,主要是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规则来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权威。
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对每个公民都具有约束力。
二、法律的分类法律按照其内容和效力可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商法、劳动法等多个领域。
其中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具有最高效力和权威。
而行政法、民法、刑法等则是对不同领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法律。
三、法律的来源法律的来源可以分为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等多个层次。
其中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都必须符合宪法规定。
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普遍适用于全体公民的规范,如民法典、刑法典等。
法规是国务院、地方政府等制定的具体规范,如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规章是各个部门、机构制定的针对特定事项的规范,如部门规章、企事业单位规章等。
司法解释是最高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法律适用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四、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适用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适用地域、适用时间和适用主体。
适用地域是指法律规范的适用范围,可以是全国范围、地方范围或特定区域范围。
适用时间是指法律规范的适用期限,可以是立即生效、具体时期或特定事件发生后。
适用主体是指法律规范的适用对象,一般包括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五、法律的违反与制裁法律规定了公民或组织在社会行为中的规范,如果违反法律规定,将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
法律制裁可以分为民事制裁和刑事制裁两种形式。
民事制裁主要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争议,如赔偿损失、履行合同等。
而刑事制裁则是通过刑事诉讼来追究犯罪责任,如刑罚、拘留等。
综上所述,法律基础知识是公民必备的一部分,了解法律的定义、分类、来源和适用等内容对于维护自身权益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法律基础
第一节法律基础一、法的本质和特征1.法的本质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解释: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2.法的特征: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和社会规范,不仅具有行为规则、社会规范的一般共性。
还具有自己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2)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循的效力,具有强制性;(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提示: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例题1·多选题】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BCD)。
(2009年)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本质和特征。
以上的描述均正确。
【例题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规范基本特征的有(ABC)。
A.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B.国家制定或认可C.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取得社会公众认可『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法的概念与特征。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例题3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C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D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本质与特征。
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不是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该题针对“法的本质和特征”知识点进行考核】【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鹌鹑的)。
A. 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B. 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C. 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D. 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本质与特征。
法律基础知识
▪ A.法系 B.法律体系 C.法律渊源 D.法的形式 ▪ 3.法律如果未经正式公布,则 ▪ A.有效 B.部分有效 C.效力待定 D.不生效
▪ 4.法的制定主体是: ▪ A.中国共产党 B.全体人民 C.国家 D.党和国家 ▪ 5.在我国,立法的基本依据是: ▪ A.党的政策 B.客观实际 C.宪法 D.国际准则 ▪ 6.在我国负责公布法律的机关是:
和运转环节的全系统,包括立法系统、执法系统、司法
系统、守法系统、法制监督系统等。由这些系统组合而
成的一个纵向的法制运转体系。
▪
法学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有关法律的学科体系。
▪
立法体系是指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的规范性文件的系统,是法的效力等级系统。
▪
法系是指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对法所作的分类。
▪
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
▪ 法的效力层次遵循的原则:宪法至上
原则;等差顺序原则;特别法优先原则;实体法 优先原则;国际法优先原则;新法优先原则。
▪ 法的效力范围:
▪ 3、法律体系
▪
又称“法的体系”或“法体系”,是指由一国现
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
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
法制体系:也称“法制系统”是指法制运转机制
▪ 二、多选
▪ 1、法的基本特征有: ▪ A.技术规范而非行为规范 B.以权利义务为内容 ▪ C.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有的法有普遍约束力 ▪ 2、法的规范作用包括: ▪ A.指引 B.评价 C.预测 D.执行社会事物 ▪ 3、法的社会作用的具体表现: ▪ A.组织和管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化大生产 ▪ B.推进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 C.维护社会的正常生产与产品交换秩序 ▪ D.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条件
法律常识,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常识(一)《法律基础》第一部分法律基本知识一.法律的概念:法律的含义、特征、分类和作用。
二.法律的制定:法律制定的含义和特征,立法体制。
三.法律的实施:法律实施的概念,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的效力,法律关系,法律责任和制裁,法律解释。
第二部分宪法一.宪法概述:宪法的含义和特征,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监督保障。
二.国家的基本制度:中国的国体,政体,选举制度,国家结构形式,经济制度。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三部分行政法一.行政法概述:行政法的概念,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
二.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概念。
三.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概念和分类,行政行为成立的条件,行政行为的效力及其分类。
四.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概念和原则,行政复议的范围,行政复议的管辖,行政复议的申请、受理、决定和执行。
第四部分刑法一.刑法概述:刑法的概念与任务,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适用范围。
二.犯罪和犯罪构成: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
三.故意犯罪的形态: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四.刑罚:刑罚的概念与目的,刑罚的种类,量刑,数罪并罚,缓刑和假释,时效。
第五部分民法一.民法概述:民法的概念,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
二.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三.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瑕疵民事行为,代理。
四.民事权利:物权,债权,人身权。
五.民事义务与侵权责任:民事义务,侵权责任。
第六部分经济法一.经济法概述: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经济法律关系。
二.公司法:公司法概述,公司的概念和分类。
第七部分社会法一.劳动法:基础概念,《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第八部分诉讼法一.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和基本程序,刑事诉讼中涉讼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二.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管辖,诉讼参加人,证据,强制措施,审判和执行程序,民事诉讼时效。
法律基础必学知识点
法律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法律基础中需要掌握的必学知识点:
1. 法律的定义和分类:了解法律的基本定义以及法律的分类,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2. 法律的来源和形式:了解法律的来源和形式,如宪法、法律、行政
法规、司法解释等。
3. 法律的效力和适用:了解法律的效力和适用的原则,如合法性原则、公正原则、适用性原则等。
4. 法律主体和客体:了解法律关系中的法律主体和客体,如公民、法人、国家等。
5. 法律权利和义务:了解法律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和范围,如人身
权利、财产权利、合同义务等。
6. 法律程序和司法制度:了解法律程序和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如诉讼程序、证据规则、审判程序等。
7. 法律责任和制裁:了解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制裁措施,如
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
8. 法律保护和救济:了解法律保护和救济的途径和方式,如诉讼、仲裁、行政救济等。
9. 法律伦理和道德观念:了解法律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和界限,如法律
道德化、道德约束力等。
10. 法律文书和法律解释:了解法律文书的写作规范和法律解释的原则和方法,如判决书、决定书、司法解释等。
以上是法律基础必学的知识点,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和应用法律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一个基础的框架,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精品
第一节法理学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1.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基础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段〔国家〕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的作用,指法对人的行为和社会生活影响,是法的本质在社会中的表现。
3、法的创制又叫法的制定或立法,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法律制定泛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狭义的法律制定专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称国会、国家立法机关等〕制定、修改、补充、废止基本法律〔或法典〕和法律的活动。
4、法的实施,是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实现的活动。
5、法律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客观法律现象的主观反映,即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
6、法律解释就是人们对现行法律规范或法律条文的内容、含义以及使用的概念、术语等所作的说明。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人身自由权、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人的权利8、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㈠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㈢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㈤依法纳税9、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驶自治权,使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人民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
11、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的版图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设立的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
1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
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行驶国家元首的职权。
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法律基础名词解释一、法律基础概述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
法律的适用离不开对基础名词的理解和解释。
本文将对法律基础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
二、法律法律是由国家或其他法定机构制定、公布和施行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公众遵循的规范。
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社会关系和行为进行限制和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三、法规法规是法律的具体实施细则。
它是由行政机关或其他有法定职权的机构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解释、细化和执行法律。
法规的制定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对公众有约束力。
四、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所产生的后果。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违法行为,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形式有罚款、拘留、有期徒刑等不同的适用方式。
五、合同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订立的、相互约定的法律文件。
通过合同,当事人约定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各方的合法权益。
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具有法律约束力。
六、合同条款合同条款是合同文本中对权利和义务的明确规定。
它涵盖了合同的各个方面,包括合同的目的、双方的权益、违约责任等内容。
合同条款的约定要明确、具体,以确保当事人的权益不受侵害。
七、诉讼诉讼是一种通过司法机关解决争议的方式。
当事人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将争议提交给法院,由法院依法进行调解、审理和判决。
诉讼程序包括起诉、举证、辩论等环节,最终由法院作出判决。
八、案件案件是指在法院审理的争议案件。
案件通常由原告提起,被告被要求提供答辩,双方提供证据并进行辩论。
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适用法律的判决或裁决。
九、证据证据是在诉讼过程中用来证明争议事实或证明法律关系的材料。
证据可以是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形式。
法院对于合法、充分的证据将予以采纳,并依据证据作出判决。
十、判决判决是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做出的裁决结果。
法院在审理案件后,根据证据和法律原则,对争议事项作出决定。
判决对当事人具有强制执行力,要求当事人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法律基础ppt课件
行政争议的法律救济途径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等。行政复议是由行政机关内部进行审 查,行政诉讼则是由法院进行裁决,国家赔偿则是国家对受害者的赔偿。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分类
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 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
绝对义务和相对义务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01
02
03
对应关系
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 相互对应,权利人享有权 利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义 务。
相互依存
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没 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 无义务的权利。
平衡关系
在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 务应当平衡,不应出现权 利过多或义务过重的情况 。
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
法律体系
指一国现行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 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成的一个呈体系 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部门
指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是按照一定 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集 合体。
法律关系与法律事实
法律关系
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 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事实
法律救济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法律救济是指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权利和利益,包括 司法救济和非司法救济。
详细描述
法律救济是指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权利和利益的一系列 活动。它通常包括起诉、辩护、申请执行等环节,以确 保权利和利益得到合法、有效的保护。根据救济的来源 不同,法律救济可以分为司法救济和非司法救济。司法 救济是指通过法院来保护权利和利益的救济方式,如民 事诉讼、刑事诉讼等;非司法救济则是指通过仲裁、调 解、行政复议等方式来保护权利和利益的救济方式。
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称。
入门级法律基础知识
入门级法律基础知识法律是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对于每个人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入门级的法律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对法律有更全面的认识。
1.法律的定义和分类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对社会行为有约束力的规定。
根据体系和性质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劳动法、商法等多个领域。
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宪法和法律层级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对其他法律具有最高的威力。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
其他法律在宪法的框架下制定,并不能违背宪法的规定。
3.法律的适用法律适用的原则包括普通适用和特殊适用。
普通适用是指法律对于一般情况下的规定和制裁;而特殊适用是对特定人群、特定行为做出的规定和制裁。
法律的适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不能随意变通。
4.法律的效力法律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
一旦法律被制定并公布,就具有普遍约束全体公民的效力,无论个人是否知晓该法律。
同时,法律对于违反者有强制执行的措施,如罚款、拘留、判刑等。
5.合同法基础知识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的成立需要三个基本要素:意思表示、标的物和法律许可。
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合同的当事人、合同的标的、合同的条款和合同的履行等。
6.刑法基础知识刑法是规定国家对违法行为制止、惩罚和改造措施的法律。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罪责刑相适应等。
刑法分为普通刑法和特殊刑法,普通刑法适用于一般情况,特殊刑法适用于特定行为和特殊身份的人群。
7.民法基础知识民法是规范民事关系的法律,主要包括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责任等内容。
在民法中,私人行为是指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公人行为是指与国家机关有关的行为,8.行政法基础知识行政法是规范公共行政活动的法律,包括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行政权利和行政责任等内容。
行政法的实施主体是行政机关,而行政法的内容和适用要根据具体行政行为和情形进行判断。
法律基础
一、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 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 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 身关系的法律规范。
概
念
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民法典——公元 161年古罗马制定的《古罗马市民法》,是 现代民法的始祖。 我国的民法——1986 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通过,1987年1月1日起 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法通则》,简称 《民法通则》。
A.自愿原则 C.诚信原则 B.平等原则 D.公平原则
5.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 必须在合法界限内行使权利,要遵守 国家的法律和国家政策,尊重社会公 德和社会公共利益,遵守公序良俗, 不得损害他人、国家、集体和社会公 共利益。
【案例】“公序良俗第一案”
——泸州遗赠纠纷案
黄永彬立下遗嘱,将财产遗赠给 婚外同居五年的女子张学英。黄永彬 去世后,与黄永彬结婚三十余年的妻 子蒋伦芳控制着全部财产,拒绝分给 张学英。张遂向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 人民法院起诉蒋。
[问题] 根据我国 法律,赵勇是 否有署名的权 利和获得报酬 的权利?
【案例答案】
1、《民法通则》第10条规定:“公民的民 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因此,无论是成年人 还是未成年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著作权是一项民事权利,它包括作者署名权和 获得报酬权。赵勇完全享有著作权,也当然享 有署名权和获得报酬权。 2、该杂志社虽然为教委下属,但杂志社与 赵勇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关系,适 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杂志社选用 赵勇的作品,就应该依照我国《著作权法》为 赵勇署名并支付报酬。
引起债的发生的主要 根据有四种: 合同 侵权行为 不当得利 无因管理
不当得利之债:不当得利是指没 有合法根据,使他人财产受到损失而 自己获得利益的一种法律现象。 无因管理之债:无因管理是指没 有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义务,为 避免他人的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和 服务的,提供管理和服务的一方有权 要求他方支付必要的费用。
法律基础知识讲解
法律基础知识讲解01:法的本质与特征(★)1.法的本质(1)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这是法的本质。
(2)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3)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4)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国家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包括概括性和利益导向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明确公开性、可预测性和普遍约束性。
法具有明确的内容,能使人们预知自己或者他人行为的法律后果(可预测性)。
【解释1】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具体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行为模式、标准的属性(概括性)。
【解释2】法的主要内容是由规定权利、义务的条文构成的,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从而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维持社会秩序(利益导向性)。
【例题1·判断题】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
()(2015年)【答案】√【例题2·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规范B.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C.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D.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障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答案】B【例题3·多选题】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行为规范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答案】ABCD【解析】(1)选项AB:属于法的本质;(2)选项CD:属于法的特征。
法律基础的名词解释
法律基础的名词解释法律基础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法律基础来造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法律基础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法律基础的意思《法律基础》在介绍法学基本理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基础上,全面讨论了中国宪法、行政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商事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诉讼法律制度、国际法律制度、国际私法制度的基本规范和知识。
. 读者对象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师生和研究人员,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法律、法学有兴趣的其他读者。
“法律基础”也是法学专业基础教学教学规范术语,即法学教育最基本的前沿教育。
法律基础造句欣赏、与此同时,土耳其政府改革了法律基础、出台了许多政策来实施经济刺激计划,为国外企业家、土耳其本国民营家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2、为促进中摩合作,双方将继续完善双边法律基础。
3、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组成部分的法律基础知识课程,与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法学专业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
4、第二章对行政综合执法的理论基础和法律基础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5、非法学专业大学生通过法律基础课的学习,了解法律常识、培养法律思维、树立公民意识。
5、造句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让大家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6、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高校思想品德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
7、它是美国的根本大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8、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基础,是建立在诚实信用原则之上的先合同义务。
9、WTO是多边贸易体系的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10、在奥地利初级和中级教育的法律基础是1962年的教育法。
法律基础造句精选1、具体来说,他要求律师支持处理全球环境问题所必须的国际条约法律基础。
2、这位律师说,他甚至现在每个星期都会去本市一所公立小学,讲上一堂法律基础课。
3、我国现行的收容遣送制度对维护社会治安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是收容遣送在法律基础上存在严重的缺陷。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1.法律的一般含义: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2.法律的定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成。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5.、建立社6.7.8.9.10.宪法在11.12.13.14.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特定主体指妇女、离退休人员、军烈属、母亲、儿童、老人、青少年和华侨等)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15.我国的国家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决定国家重大事项,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行使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等重要职权,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国务院(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及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总理负责制,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16.民法---概念:是调整平等之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合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17.10周18.19.条件;20.权)21.物权22.债权2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基础一、判断题1、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而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宗教等都不具有强制力。
√2、 我国国家行政机关的最高领导人是国家主席。
×3、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
×4、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5、 社会主义法的适用是国家专门机关的专门活动。
√6、 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特殊社会规范,因此,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就是法。
×7、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制度,即政体。
×8、 在我国,公民是指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不包括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9、 宪法规定,有宪法修改提议权的是全国人大主席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1、 并非一切社会关系都能成为犯罪客体,刑法以外的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就不能成为犯罪客体。
√2、 对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是指怀孕期间不能执行死刑,等该妇女分娩后方可执行死刑。
×3、 醉酒的人因神志不清,是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所以,他们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4、 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必定是严重违法行为。
√5、本来不存在不法侵害,由于防卫人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因而错误地事实正当防卫,造成他人无辜损害,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不适时防卫”。
×、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7、犯罪中止存在于故意犯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
×8、死缓不是一个独立的刑种,而是死刑执行的一项制度。
√9、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
√10、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国家安全法》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无论其主观目的如何都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同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都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2、 对于无权代理,被代理人均可不承担责任。
×3、为了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女方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一年内,男女双方均不得提出离婚。
×4、 法人必须有独立支配的资金和财产,但有独立支配的资金和财产的单位不一定是法人。
√5、 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消,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则从其配偶离婚或者再婚后的配偶死亡起,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6、 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是无效民事行为。
×7、 我国民法通则不仅规定了公民享有人身权,也规定了法人享有人身权。
因此,凡公民享有的人身权法人也同样享有。
×8、 无过错责任就是不问行为人有无过错,只要造成他人损害的,就要承担民事责任。
×9、 人身权以特定的精神利益为内容,与财产权益毫无联系。
×10、 无效民事行为,从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时起没有法律效力。
×11、 1、凡是开庭审理的案件,都应当公开审理。
×12、 一方解除婚约,必须征得对方的同意。
×13、 结婚登记是结婚必经的法定程序,也是唯一的法定程序。
×14、 为了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女方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一年内,男女双方均不得提出离婚。
×15、 甲和乙是兄弟。
在父亲死后,兄弟两签定了一份书面协议:年迈的母亲完全由兄来赡养,母亲的一切遗产由兄继承,弟不负责赡养母亲,亦不继承母亲的遗产,该协议合法有效。
×16、 经公证机关公证过的遗嘱是不能撤消和改变。
×17、 在未经法庭审判之前,侦查、起诉机关无权从法律上认定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有罪。
√18、 继承只能从被继承人生理死亡开始。
×19、 二审法院审判,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和自诉人提出的上诉案件,实行上诉不加刑原则。
×20、 受遗赠人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也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国家、集体、社会团体和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二、选择题1、 法是统治阶级的( A )。
A、整体意志2、 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包括( ABCD )。
A、劳动就业权 B、劳动者休息权 C、取得报酬权 D、物质帮助权3、 在阶级社会中,法的实施主要靠( D )。
D、国家强制力作保证4、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是( A )A、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法制是民主的保障5、 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AC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6、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人员是(ACD)?A.国家主席、副主席 C.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7、 法律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C)是否适用。
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无溯及力。
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8、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C.选民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原则 D.秘密投票原则9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要求是(B)。
B.准确、合法、及时10、(ABD)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A.宪法、法律B.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 D. 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11、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B )。
B、国家检察机关12、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D )。
D、审判机关、检察机关13、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国家机构由国家权力机关、国家主席、国家行政机关(C)、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组成。
C.中央军事委员会14、我国宪法的修改须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 。
D、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15、我国宪法修改提议权,宪法规定属于(CE )。
C、全国人大常委会E、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是( B )。
B、间接故意犯罪2、 一架正飞越在美国领空上的中国民航飞机上,一个伊朗公民杀死了一个德国公民,犯了杀人罪,该犯的犯罪行为应适用( A)。
A、中国法律3、 投毒杀人,当被害人服毒后尚未死亡之前 ,犯罪人悔悟,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抢救,但抢救措施未生效,被害人死亡,这种行为属于( C )。
C、犯罪既遂4、 章某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判决自1997年1月1日起生效,章犯的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刑刑期应为(B )。
B.1997.1.1——2009.12.315、 犯罪分子甲某,盗窃了居民张大妈的一台彩电,从而侵犯了张大妈的财产关系,这在犯罪构成中,就叫(C )。
C、犯罪客体6、 甲偷乙的财物,因害怕被追究,过了一段时间又偷偷地送回,这是( C)。
C、犯罪既遂7、 盗窃犯正在室内行盗,忽听门外有人咳嗽,误以为主人回来,因而停止行窃,跳窗逃走,这是(B )。
B、犯罪未遂8、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又分为(BDEFG) B、管制D、拘役E、有期徒刑F、无期徒刑G、死刑9、刑法上的不作为是指(D ) D、消极的不实施应当实施的行为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于( B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并自公布之日起正式施行。
B、1993.2.2211、《国家安全法》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主体是指( AC )。
A、境外机构、组织、个人 C、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的境内机构、组织、个人12、在下列行为中,( BCF )不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B、国际贩毒行为 C、非法出入境行为 F、走私行为13、某甲与乙有仇,欲寻机报复。
一日某甲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
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甲某深感害怕,折返家中,甲某的行为属于( B )。
B、犯罪中止14、根据刑法的规定,下列人员中哪些人员不适用死刑(AB ):A、犯故意伤害致死罪犯罪时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怀孕的妇女15、被告人张某在市郊僻静处遇一青年妇女,突然将该妇女抱住,正欲实施强奸,这时附近走出两个男人,于是被告人被迫停止了犯罪。
被告人的行为是( A)。
A、犯罪未遂16、某护士在给一病孩注射青霉素时,忘记了做皮试,致小孩过敏死亡,某护士的行为属于( B )。
B、疏忽大意的过失17、犯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 B )。
B、相对负刑事责任18、24岁的青工小张非常喜欢邻居家4岁的男孩小涛。
一日,小张带小涛到一座桥上玩,小张提着小涛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小涛边喊“害怕”边挣扎,小张手一滑,小涛掉入河中,小张急忙去救,小涛已溺水而死。
从刑法理论上看,小张对小涛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态度是属于( C)。
C、过于自信的过失19、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借到M国探亲的机会滞留不归。
1年后甲受雇于N国的一个专门收集有关中国军事情报的间谍组织,随后受该组织的指派潜回中国,找到其在某军区参谋部工作的战友乙,以1万美元的价格从乙手中购买了3份军事机密材料。
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B ) B、以叛逃罪和间谍罪论处20、特别累犯( B )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 )再犯本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B、危害国家安全,任何时候1、 刘某现年17周岁,父母双亡,主要靠自己打工维持生活。
刘某(B )。
B.可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进行民事活动要具有法律效力应( B ) B.通过法定代理人3、刘某被宣告死亡后重新出现,原由其子继承的2间房屋已卖给了余某,对此2间房屋( B )。
B.刘某无权要求余某返还房屋,但刘子应把卖房款返还刘某4、 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的行为,其法律后果应( AD )。
A、由代理人承担 D、经被代理人追认后,被代理人才承担责任5、 甲将走失山羊一只领回家中饲养,两个月后以60元卖给乙。
乙在回家途中,羊被主任丙认出,向乙索讨,两人争执不下,告到法院,根据民法规定( A )。
A、山羊归丙,甲退还乙60元,丙付给甲两个月的饲养费6、王某刚满16岁时,即自初中辍学进入了其父亲所在的工厂当临时工,每月收入300多元,除交给父母一部分作为生活费外,其余全都积攒下来,不到1年时间就有了1000多元的积蓄。
在未征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王某自作主张买了一套西服,花了近1000元,由于父母反对,王某决定向商场退货,但商场不同意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