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
孔子拜师学习目标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学习过程情境导入初读感知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
(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④感知课文大意。
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①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a.谈孔子。
b.谈老子。
c.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事迹。
我们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课后作业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
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赵州桥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雄伟、横跨、冲击力、坚固”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在积累语言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渗透法制教育《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蒲家小学雷明琼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4、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防沙、森林保护法》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1、中国地图。
2、学生: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生字词。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养育了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母亲河,以前的黄河可以跟今日的江淮媲美,可今天她变了——1、出示地图,引导学生寻找黄河流经哪几个省、区。
2、简介黄河。
3、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内容。
4、学生读“资料袋”的介绍后,想想自己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5、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呢待我们阅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后,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让学生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怎样变化的。
二、根据要求,自读自学。
1、说说,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汇报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师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文。
(2)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三、围绕重点,全班讨论交流。
1、了解黄河的变化,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语文法制渗透教案
语文法制渗透教案教案标题:语文法制渗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法律法规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 运用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将法制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法制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掌握一些常见的法律法规,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3. 学习法律文书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将法制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法律知识。
2. 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法律法规的教材和案例资料。
2.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写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与语文教学的结合。
2.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法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讲解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法规,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3.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具体应用和意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学生根据案例,结合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写作训练(20分钟)1. 教师介绍法律文书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2. 学生根据所学的法律知识和写作技巧,完成一篇与法律相关的作文。
3.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和修改。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制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法规和法制教育。
3. 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掌握一些常见的法律法规,并能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写作训练。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法律与生活的关系3.学会依法维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与生活的关系、依法维权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法律宣传海报,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讲解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规范性文件。
(2)讲解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规范社会行为。
3.法律与生活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哪些方面需要遵守法律?(2)举例说明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如:交通安全、网络安全、消费权益保护等。
4.学会依法维权(1)讲解依法维权的重要性: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懂得依法维权。
(2)教授依法维权的方法:向有关部门投诉、申请法律援助、起诉等。
5.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1)讲解如何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语文课文中的问题,如:《狼和小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法律作用的作文。
五、课后作业1.深入了解一部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分析其作用。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法律作用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2.举例讲解时,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
3.在课后作业的批改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及时给予反馈。
重难点补充: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是法律呢?生1:法律是不是就是老师的规矩?师:有道理,但更准确的说,法律是国家制定的规则,它规定了我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5篇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5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5篇,供大家赏析。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4、渗透《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五条、三十一条、三十二条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感悟文章的野性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2、渗透《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法制教育,增强保护野生动物意识。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介绍资料1.激趣导入: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区。
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具有雄、奇、险、秀的特点。
总面积约360平方公里。
数以千计的石峰危岩平地拔起,形态各异,亭亭玉立。
峰上奇松挺拔,灌木丛生,时有云雾蒙绕,景色神奇。
区内山奇水秀,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索溪峪便是其中的一个景区。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索溪峪。
2.板书课题,质疑:野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野的?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具体描写索溪峪的野的?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1、师导入: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随着作者的描述,沿着作者的足迹去看看索溪峪,一起去享受索溪峪给我们的快乐。
自读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出示要求:(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想,课文通过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在书本上找出来,用笔做符号。
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悟表达方法。
2、检查预习,理清思路⑴读准字音,扫清障碍。
出示词语:断壁悬崖、拔地而起、磅礴、千峰万仞、绵亘蜿蜒、浩气长舒、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窈窕淑女、怦怦直跳⑵理解词语猜词游戏。
形容山延续不断,弯弯曲曲地延伸。
(绵亘蜿蜒)古时八尺或七尺叫一仞。
形容山多而高。
(千峰万仞)气势宏伟、盛大的样子。
(磅礴)面目秀丽,姿态优美的女子。
(窈窕淑女)⑶检查读文,指名读,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⑷学生汇报并板书:山野、水野、野物野、人野。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背景在当今社会,法制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接触到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制教育的意义,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第二章:宪法教育2.1 教学内容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掌握宪法的基本原则,了解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认识宪法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2.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宪法知识,提高宪法意识。
2.3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宪法知识竞赛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宪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章:刑法教育3.1 教学内容了解犯罪的基本概念、特征和种类,掌握犯罪的法律责任,了解刑罚的种类和执行,认识刑法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作用。
3.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犯罪与刑法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3.3 教学评价通过刑法知识竞赛、案例分析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刑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四章:民法教育4.1 教学内容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种类,掌握民事权利和义务,了解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认识民法对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
4.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民法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4.3 教学评价通过民法知识竞赛、案例分析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民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五章:行政法教育5.1 教学内容了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调整对象,掌握行政行为和行政诉讼的基本知识,了解行政法对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作用。
5.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行政法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5.3 教学评价通过行政法知识竞赛、案例分析等形式,检验学生对行政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草原》)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草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草原》,使学生了解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描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草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增强法制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描绘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语句的理解。
2. 法制教育的渗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草原的美。
3. 采用讨论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草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
3. 学习生字词: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牢固掌握。
4.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彼此对草原的感悟。
6. 法制教育环节: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草原地区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意识。
7. 小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法制教育的渗透效果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短文。
3. 深入了解草原地区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意识。
八、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草原或相关景点,让学生亲身感受草原的美,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九、评价与反馈:在课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馈,关注学生在语文素养、法制意识等方面的进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渗透法制教育计划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渗透法制教育计划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渗透法制教育计划四年级(2)班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202*-202*)学年度第二学期杨妮英为了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特拟定教学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把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放在首位,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理念,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切实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本班现有学生50人。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培养,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地学习习惯,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还存在着学习不踏实,上课注意力分散等问题。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做为教学重点,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语文水平的提高,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标: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
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
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
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0、本册安排了3个“法制教育渗透点”分别在:第9课《自然之道》,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30课《文成公主进藏》。
渗透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防洪、防沙治沙、环保方面的法制建设概况等。
四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最新范文
四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最新范文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分析《课程标准》中有关教材的客观表述,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确定具体的课堂目标,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四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最新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最新范文1【学习目标】1、会人5个生字,理解“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
【学习过程】一、录象揭题1、小朋友,每年国庆节,很多国家都要举行隆重的检阅仪式。
到时候,部队首长、国家领导人、甚至外国贵宾都会观看部队队伍和群众队伍。
2、瞧,这是我们中国的检阅仪式。
(看阅兵式录象)3、看了刚才的录象,画面中的军人、部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4、今天,我们要去波兰首都华沙看一场特殊的检阅仪式。
(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读课文。
讨论课文主要内容: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的()仪式上,让()的博莱克走在()。
_时,他们的队伍得到了观众的一致()。
3、指名说。
4、读了课文,你感觉课文中向我们描述的这次检阅和我们刚才录象中看到的检阅有什么不一样?三、学习课文第12段:博莱克的表现1、你瞧,这就是博莱克,他在队伍中,表现怎么样?2、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博莱克的。
指导朗读12段,读出自信、投入、有精神的博莱克。
(自由读、指名读讲评、男女读、全体站起来读。
)3、看到博莱克的表现,你想怎么夸他?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读一读)4、那为什么有的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齐读)四、学习课文第2~9段1、这些小伙子更棒的表现是在检阅仪式之前。
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检阅之前的情况吧。
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2~9段,思考:检阅仪式之前,这些小伙子在讨论一件什么事?2、指名回答。
(他们在讨论该不该让博莱克去参加检阅仪式?)3、该不该让博莱克去,为什么要讨论呢?分析:如果让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第一章: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1.1 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性。
1.2 教学内容:讲解法制教育的概念、意义和作用,分析法制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1.4 教学活动:1.4.1 讲解法制教育的定义和意义。
1.4.2 分析法制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
1.4.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制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学习宪法知识2.1 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讲解宪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介绍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4 教学活动:2.4.1 讲解宪法的定义和特点。
2.4.2 介绍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2.4.3 分析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宪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学习刑法知识3.1 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刑法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刑法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3.2 教学内容:讲解刑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介绍刑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4 教学活动:3.4.1 讲解刑法的定义和特点。
3.4.2 介绍刑法的作用和地位。
3.4.3 分析刑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刑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学习民法知识4.1 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民法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民法在保护公民权益中的重要作用。
4.2 教学内容:讲解民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介绍民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和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增强法制观念。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选取与法制教育相关的课文,如《宪法的重要性》、《遵纪守法,从我做起》等。
2. 辅助材料:法制教育案例、相关法律知识介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法律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法制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中吸取教训。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
2.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法制教育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3. 学生法律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法制观念提升情况: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价学生法制观念的提升。
六、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选取与法制教育相关的课文,如《法律的约束与自由》、《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等。
2. 辅助材料:法制教育视频、相关法律知识介绍。
七、教学方法1. 视频观看法:教师播放法制教育视频,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法律的作用。
2.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3. 情景模拟法: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模拟法庭审理,增强法律意识。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
2. 观看视频:教师播放法制教育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法律的作用。
3. 情景模拟:教师设计情景,学生模拟法庭审理,体验法律程序。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法律与法制教育的重要性;2.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功能;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4. 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5. 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1.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2. 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教学准备:1. 法律知识资料;2. 教学课件;3. 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法律的概念:“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律吗?法律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解释和补充:“法律是国家制定的行为准则,是指导人们行为的规范。
”步骤二:讲解法律的功能(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功能:“法律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教师通过案例或实例说明法律的作用,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和讨论。
3. 在课堂上展示相关法律知识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渐转向理性认识。
步骤三:学习法律常识(15分钟)1. 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法律常识,例如:“成年人可以自行行为,不需要经过监护人同意;禁止酒驾等”。
并解释每一条法律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学生可以自由提问和讨论相关法律知识,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步骤四: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法律有关的日常生活场景,例如:买菜、上学、安全规范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提出他们认为需要遵守的法律规定,并说明为什么要做出这些行为。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增强合作学习和团队意识。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提出法律的重要性和对学生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思考,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增强法制意识。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和法治思维,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律常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尊重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关系•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2. 法制教育相关知识点•法律的定义和特征•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具体法律知识:宪法、刑法、民法等•具体法律案例:通过语文文本分析相关法律问题3. 法制教育相关理念和价值观•法治思维和法治社会的理念•尊重法律和法律权威的重要性•参与和维护法治的责任和义务三、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语文与法制互融的理念和实践•介绍语文与法制教育的关系和互动作用•分析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给予学生相关案例,并引导学生通过语文文本发现法制教育的元素和价值2. 第二课时:法制教育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介绍法律的定义和特征•解释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宪法、刑法、民法等具体法律知识点,并通过语文文本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第三课时:法制教育相关理念和价值观的培养•介绍法治思维和法治社会的理念和要素•强调尊重法律和法律权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参与和维护法治的责任和义务意识4. 第四课时:语文文本中的法制教育案例分析•选择一篇与法制教育相关的语文文本•引导学生通过语文文本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和法律原则•讨论学生对相关法律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和认识5. 总结与评价•对本教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教学反思•提出进一步深化法制教育渗透语文教学的建议和措施四、教学评价与考核教师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和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和考核。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表现等形式。
此外,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综合性评价任务,例如写作、演讲或小组项目等,以检验学生对法制教育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高效课堂”而努力。
二、学情分析四共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
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
在语文学习方面,本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平时比较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个别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学习质量不高。
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xx年春正式试行,本册教材分组编排。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依次是:乡村生活、科技成就、轻叩诗歌的大门、作家笔下的动物、走遍千山万水、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伟大的人物品格、奇妙的童话。
本册共编有27课。
其中精读20课,略读7课。
全册保留了原教材3篇课文,新选和从其他册调整了24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适合教学的课文,其中《在天晴了的时候》《芦花鞋》《宝葫芦的秘密》《短诗三首》等课文及古诗词等是新选入的课文。
四、教学目标(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本册要求识字个,写字个。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精选5篇)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精选5篇)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1少年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从小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素质教育,有助于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这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注意简单化、牵强化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综上所述,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法制渗透:一、利用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
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
我们要充分挖掘小语课文中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
如《美丽的小路》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优美的文字所吸引。
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注意引领学生关注课文中游人对野物的态度。
教师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爱护环境的相关条例,让学生对此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
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有爱护环境卫生及保护环境的愿望和行动,从而全班学生在教育下取得更好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
二、写作训练,有机渗透在小语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善于用法律标准来明辨是非。
在习作中,我还利用写日记这一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渗透法制教学教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沙坝小学杨文俊老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中国地图。
2、学生: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生字词。
教学课时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养育了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母亲河,以前的黄河可以跟今日的江淮媲美,可今天她变了——
1、出示地图,引导学生寻找黄河流经哪几个省、区。
2、简介黄河。
3、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内容。
4、学生读“资料袋”的介绍后,想想自己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
5、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呢?待我们阅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后,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让学生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怎样变化的。
二、根据要求,自读自学。
1、说说,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
汇报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师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文。
(2)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围绕重点,全班讨论交流。
1、了解黄河的变化,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2、对于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恶性循环”之现象和“水土流失”之害。
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拓展延伸:可以结合最后一自然段和“资料袋”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学生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
4、法制教育渗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第九条,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防沙、森林保护法》等实施条例。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1、师小结:我们通过读书和交流读懂了这篇课文。
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现在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
让我们把自己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师用充满激情的话语)
2、学生自由用饱满的激情朗读课文。
五、总结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道理,你们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的号召”呢?
2、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保护方案。
3、根据自己的所想,试写一份治理黄河的方案或标语。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
如: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黄河是我家,黄河养我我爱她。
)
六、作业设置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学练优》中相关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