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
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时期
生产力 人类活动特点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水平
生物资源遭
以采集和狩猎 到一定的破 被动适应环境,
史前文
为主,对环境 坏,但环境 对人地关系认
极为低下
明时期
的影响极为有 问题对人类 识肤浅,崇拜、
限
的威胁并不 依赖自然
严重
时期
生产力 水平
人类活动特点
生产力 人类对资源和
农业文 有了较 环境开发利用
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
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3.B 4.C
知识点(二) 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下列为近几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2010 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2011 年: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2012 年: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 2013 年:“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减少你的耗粮足迹”。 2014 年:“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 2015 年: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2016 年: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2.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
分析图示内容不难确定,E 属于资源开发,F 表示产业活动, G 表示产品消费,H 表示废物排放。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示意图
造成黄土高原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 因是开垦草地,草场过载,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为了协调 人地关系,控制黄土高原的生态恶化,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 展之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 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 意思为:深谷大川里,制度总会与外界不同,生长在那里 的人民的风俗总与外界不同。“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 向义”(《管子》)。意思为:富庶地区的人没有才能志向, 是因为他们贪于享乐;贫苦地区的人都重视信义,是因为 他们自力更生,乐于劳动。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 系的思想,据此回答 内容和要求
第61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四)谋求人地协调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缺短、环境污染、生态破 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环境和 发展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以联合国召开的一系列环境会议为契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 形成并得到公认。
人地思想 人类文明 发展阶段 时期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①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 染
形成原因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 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 染物的集中
城市地区
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 坏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 过大
பைடு நூலகம்
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①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 着发 发 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展 较发达国家严重, ②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中 以生态破坏为主 环保意识不强; 国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 家 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 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 达 较发展中国家轻, 污染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大为 国 以环境污染为主 好转 家
(2012海南卷地理14~15) 表1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 型的面积。图5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 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 此完成5~6题。
表1
土地覆 被类型 沙 地 草 地 盐碱地 耕 地 沼泽地 建设用 地
面积/万 hm2 468.7 58.8 32.1 16.6 10.7 1.4
属湿润低平原, 土壤侵蚀、环 三江低 建立湿地自然保 湿地 湖泊、 海洋边缘 境污染、围湖 地、湖 护区,停止围垦, 萎缩 地区, 沉积物充 造田、引水灌 滨、 海滨 退田还湿地 满湖沼 溉、河流改道 扩大自然保护区, 人类的狩猎、 生物 林区、 草 物种资源丰富, 建立生态走廊, 采 采集、环境污 多样性 原、 近海 物种都有一定 育结合,合理放 染和生态系统 锐减 海域 的寿命 牧, 实行禁渔期制 的破坏 度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
东欧和北亚:工 业污染和核污染 造成附近土地荒 芜,危害健康
加利福尼亚: 全球烟雾最严 重的地区之一
印度洋: 全球增温 是海平面 太升,威 胁低地
中国:工业发展 加重了环境污染
澳洲:化学肥 料、欧洲的耕 作方式以及硬 蹄类动物引起 土地退化
南美洲:热带 森林破坏,野 生动物受到威 胁
南太平洋:过度捕捞及全 球增温导致海面上升,威 胁低地和岛屿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主要原因? 社会生产力、人类对自然认识水平
1.人类与环境密切的联系
(1)人类通过生产或生活活动与环境发生联系
•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 • 不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 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排放废弃物 • 环境把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
环C 境
物质
废
A 人类社会 B 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要 表现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 染、水污染、噪声污 染等
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 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森林减少、水源枯竭、 物种减少等
原因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 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 密集,造成污染物的 集中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 强度过大
⑵不同国家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 加严峻)
历史阶段 采猎 文明 农业 文明 工业 文明 现代 文明
人地关系的特点
人类处在被动, 对自然的影响微弱
人类处在主动地, 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
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 企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人类期望与环境友好, 关注人地协调统一
人地关系思想 天命论和有神论 尊天敬地
地理环境决定论 天人相关
征服论 人定胜天
和谐论 可持续发展论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人地关系概述 2、历史回顾 (1)早期的采集渔猎时代 此图反映出在采猎文 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 平低,人们对环境既崇 拜又依赖,不能解释自 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 和生活的影响,将其归 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 作用---神
(2)农业文明时期
农业社会---利用 自然----局部出 现环境问题
采猎文明时期没有环境问题? 采猎文明时期,人口少,生产力水平低, 人类活动的能力和范围小,对环境的影响弱, 环境问题主要由洪涝、干旱等自然原因引起。 群体采集和狩猎也会给生物资源造成破坏, 引起物种灭绝,但是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 威胁很小。
P92活动 1.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已超过自然界自 我调节能力,成为影响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 因素之一,自然环境正以人类未能预知方式 发生着变化。①图中隐藏的环境问题可能有 矿山开采地区的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 出来的废矿石堆积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 会造成污染。
三、走向人地协调—— 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实质: 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及原则
1)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 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 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 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相互关系
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 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 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经 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 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 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 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 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 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 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 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 经济系统 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 应。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1、 史前文明——人类 自然时期(1) 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以渔猎和 为主。
(2) 人地关系: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 ,只是被动地 环境,与环境是一种 关系。
2、 农业文明——人类利用、 自然时期(1) 生产力水平: 和 技术得到发展,大规模开发农业自然资源。
(2)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 性大大减弱, 增强。
(3) 出现的问题:大多源于生态破环,如 、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
(4) 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能正确认识 的不协调,但有了科学的 。
3、 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 时期。
(1) 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
(2)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试图成为 的主宰,人地关系 呈现,人地矛盾迅速 。
(3) 环境压力: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超过了 ;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超过了人类发现 的速度;环境的污染程度超过了环境对污染的 ;不可逆的环境退化程度超过了人类建设新环境的速度。
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1)背景:20世纪后半叶,工业发达国家的污染严重,以影响经济顺利发展。
(2)提出: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 》的纲领。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 的能力。
(2)内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 要发展;发展要有 ,要协调的关系;不能危及 的发展,即代与代之间的公平;强调 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即代内公平。
(3)内涵⎩⎪⎨⎪⎧⎭⎪⎬⎪⎫⑯ 持续发展是基础⑰ 持续发展是条件⑱ 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⑲ 原则⑳ 原则○21 原则(1) 原则:它包括 公平、 公平、 公平。
(2) 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是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地关系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
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很低,他们往往是被自然环境所支配的。
人们在采集、狩猎和捕鱼中过着与自然环境相依存的生活。
自然环境是原始人的重要生产力,每一个人都必须维持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以获取食物和必要的物品。
因此,人们不得不与自然环境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尊重自然界的规律,遵循自然界的周期。
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在农业社会时期,人们开始了解自然规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活动。
在农业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渐渐掌握了种植和养殖技术,同时加强与自然环境的交流和互动,建立了和自然环境更为密切的关系。
人们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和农业工具,赋予农业以科学技术之力,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开拓了更多的生产区域,这些发展促进了人地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工业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进入工业社会时期,人类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人们开始使用机器生产商品,这些机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并且出现了多种环境污染,使得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于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和生产的全球化,各国之间发生了更多的经济联系,世界范围内对自然资源的争夺也变得愈加激烈。
人们在对待自然资源的问题上出现了许多冲突,并出现了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当代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在当代社会,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需要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
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开始鼓励环保、生态旅游等活动,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为了维护生态环境,许多国家出台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了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等举措,促进了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共处。
人地关系经历了从被支配到和谐共生的历史演变,如今,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采取既激进又科学的措施,共同推进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课件6: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美丽的地球拥有撩人的自然美景。然而,如今的地球正 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固 体废弃物与日俱增、臭氧空洞、酸雨、赤潮、温室效应、水 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 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于是,全人类大声疾呼:“Save Our Soul”,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环境污染。
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
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生态破坏。
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
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环境污染为主; 发展中国家具有人口和发展双重问题,环境问题严重。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环境问题全球化
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 拯救地球是我们地球村每一个村民的责任!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和谐
玛雅文明的消失
以下三种人类活动隐藏着什么环境问题?
矿山开采
高峡出平湖
现代都市
❖ P92活动
❖ 1矿山开采: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 ,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
❖ 修水坝: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阻断了河水中生物的生存 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发展。
工业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 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
二、直面环境问题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影响环 境
环境反作用 于人类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 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
速度时。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
农业 文明
生产力发展 依附减弱,对 环境科学萌芽 灌溉和农耕 抗增强环境趋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古代的人地关系思想
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自己所处自然环境的认识,其发展历程漫长,大致可划 分为两个阶段:古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和近现代的环境决定论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高,认为自身生活的环境是 由自然环境决定的。在这一时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他 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地理环境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对 社会制度和文化产生影响。同时,亚里士多德还认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环境因素决定了希腊各城邦的政 治制度和风俗习惯
全球合作与政策协同
时,智能化管理也将有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
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各国政府将加强合作,
共同制定和执行环保政策,推动全球绿色发展。
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将在推动环保事业方
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
-
谢谢您的 ·观看·
BUSINESS TRIP PROJECT PLAN
6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同时期,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大陆腹地决定论"。他认为,一 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对其政治和经济都有重要影响。如果一个国家控制 了大陆腹地,就意味着它拥有了控制欧亚大陆的权力。这一理论在当 时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理论依据
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 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这个背景下,美国学者麦克哈根提出了生态 决定论。他认为,自然环境的演化决定了人类的起源和演变。在自然 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如气候、地形、水文等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才能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二、调整行为
三、加强国际合作
一、要转变哪些观念? 1.发展观 2.资源观 3.环境观 4.伦理道德观 5.消费观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一、转变观念
过度放牧
1.发展观
2.资源观
3.环境观 过度开垦
2.一次性的餐盒、饮料瓶要进行回收,因为要实 现资源的„„利用。
持续性原则
3.酸雨是全球性的问题,要依靠全人类齐心协 力„„解决。
共同性原则
课堂小结
人 地 关 系 思 想 的 历 史 演 变
人地 关系 的历 史演 进
•史前文明:崇拜自然,环境问题不明显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出现局部的生态破坏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环境问题严重,矛盾 激化
对抗性增强,环境受到破坏。局部地
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引起水土流失和土 地荒漠化等
3.
工业文明——人地矛盾尖锐时期
(1) 人类思想 : 征服自然
(2)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出现了全球性 环境问题 (3)原因
人口过快增长,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提出背景
①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他 国环境造成损害;
②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应该与 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③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 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④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 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 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循环经济 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 (3).生态农业: 效益。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思想:征服自然,自然的主宰
4.后工业文明时期的谋求人地协调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谋求人地协调—— “和谐论” 人地关系产生的后果: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全球关注
人地思想: “和谐论” —— “可持续发 展”
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 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及程度不同,环境问题的 表现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也不同。
主要技术手段:原始技术(石器、木器)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被动适应环境,环境强大的制约力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崇拜自然——”天命论” 或 “宿命论”
2.农业文明时期的改造自然阶段
人类主导性产业活动 :栽培作物,驯养家畜
主要技术手段:农业技术(青铜器、铁器、犁、耕作制等)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指社会性的人 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 动的人, 有意识地从事同自然进行物质交换而组成社会 的人, 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人, 地: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无机自然界与有机
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自然地理环境.
1.采集渔猎时期的崇拜自然阶段
人地思想 人类文明 发展阶段 时期
人地关系特点
后果 环境问题不严重
环境对人类制约 作用较强,人类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对环境的影响微 弱
人类对自然的依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赖性减弱,对抗 性增强
环境趋于恶化
人类改造自然能 人地关系全面不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力增强,试图成 协调,矛盾迅速 为自然的主宰 激化 谋求人地 后工业化 寻求人地协调的 环境和发展问题 协调 时期 道路 得到普遍关注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改造自然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定胜天”—— “天 人相 关”和“因地制宜”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
第一阶段:崇拜自然
或者是直接将自然给予衣食的能力人格化,
这就是崇拜自然的阶段 成为了某一个神的能力
第一阶段:崇拜自然
古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人们认识到人类与地 理《礼环记境·的王关制系》:非广常谷密大切川,异认制为,人民类生社其会间的者发异俗展。 亚里是士由多地德理:环地境球决的定上的各,种可有居什住么性样与的不地同理的环纬境度,有关。 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活方式。
测试:
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 来我织布”。据此回答18~19题。
18.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 A.史前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后工业化时期
19.该社会发展阶段,下列关于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 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第一阶段:崇拜自然
崇拜自然
但是,狩猎与采集的收获量无法保证,人类依旧长 期处于无法保证温饱的阶段,这时,便出现了对“自 然”(这个给予他们衣食的存在)的崇拜。
第一阶段:崇拜自然
部分民族选择了自然中存在的生物, 作为他们崇拜的对象
第一阶段:崇拜自然
而部分民族想象虚构了自然中不存在的生 物,作为他们崇拜的对象
第四阶段:人地协调
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对人地关系 的认识更加深化。
许多学我者认们为改,人变类了与地自理然环境,之间不 是一种决自定与然被也决定改的变关系了,我而是们一种相互
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第四阶段:人地协调
人地协调 人类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
律,又不能完全听命于自然环境的摆布,进而沦 为大自然的奴隶。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演变:
崇拜自然(原始时期)→改造自然(农业时期)→征服自然(工业时期)→人地和谐(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现在)
2、人类不断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类不断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和能量;人类对待环境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环境的反馈作用)。
3、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4、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从其分布来看,
①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②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发展中国家,由于承受人口和发展的双重压力,而且发达国家将许多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均较严重。
5、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即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6、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
持续,其中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
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思考:
3.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
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
3.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
除了酸雨,还有哪些全球化的环境问题?
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全流域受到影响;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威胁着全人类。
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
分析图中的案例,哪些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05
主要技术手段:农业技术(青铜器、铁器、犁、耕作制等)
06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01
02
2.农业文明时期的改造自然阶段
人地思想: “和谐论” —— “可持续发展”
后工业文明时期的谋求人地协调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谋求人地协调—— “和谐论” 人地关系产生的后果: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全球关注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这三图反应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呢?
矿山开采 修水坝 建设城市
P92
活动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景观图,讨论以下问题 两幅图所反应的生产活动有什么不同?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两种不同的生产活动对土地利用方式有什么不同?分别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07
的人,
08
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人,
09
地: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无机自然界与有机
10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ppt-
和谐论(人地协调论)、 可持续发展论
人口众多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现代的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地理环境决定论
可能论、适应论、 生态论观点 和谐论 (人地协调论)
可持续发展论
小结:
时期
生产力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 的认识
部分生物 适应、崇 基本协调 遭到破坏 拜
采猎时期 低下
再 见
2.农业文明
利用、改造自然
农耕景观 都江堰 乱伐森林
古代的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定胜天论
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
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1. 工业文明
(1)生产力水平: 发展速度快 (2)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3)人地关系的认识 : 人类试图成为环境主宰 (4)人地关系: 人地矛盾突出
(2) 环境问题: 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3) 人地关系的认识 : 恐惧、适应、崇拜自然 (4) 人地关系 :
人地基本协调
生产力低下的采集时代
崇拜自然
古巴比伦的太阳神崇拜
2.农业文明
(1)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提高
(2)环境问题: 出现局部环境问题 (3) 人地关系的认识 :利用、改造自然, 人地对抗性增强。 (4)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紧张
(5)思想: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 生态论观点
征服自然
人类试图成为环境主宰
2. 二战后
(1)生产力水平: 达到较高的水平
(2)主要环境问题: 人口激增,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3)人地关系的认识: 环境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 谋求人地和谐 (4)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十分尖锐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ppt课件
尝试探究: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大致经过了哪些阶段 提示: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由最初的崇拜自然经历了利用、改造自然征服 自然阶段,直到现在的谋求人地协调阶段.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1.史前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
(1)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以渔猎和
(2)人地关系: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
然环境,与环境是一种
关系.
适应
为主.
采,只集是被动地
自
微乎其微
依赖
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1)生产力水平:
技术得到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2)人地关系:人类大规耕模作地和灌溉 自然,开发利用
等农业自然资源;
人对自然的依附性
,对抗性增强.
(3)环境问题:局部地区开始出现,如
减少等,大多源于
. 改造
、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
土地
(的4)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能正确认识减弱
的不协调,但有了科学
水土流失
生态破坏
人地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萌芽
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 尖时锐期
(1)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
,人口数量
,经济实力空前提高. 迅速提高
(2急) 人剧地膨胀关 系 : 人 类 试 图 成 为 自 然 界 的 主 宰 , 人 地 关 系 全 面 呈
阅读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 ).
答案 (1)B (2)C
必修二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过度开采矿产资源
滥伐森林
过度放牧
过度捕捞·······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历史时期
人地思想
史前文明 崇拜自然
农业文明 改造自然
工业文明 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
与环境的对抗 人地关系急剧 增强; 不协调; 人类改造 自然能力微弱 大规模开发利 过度开采各种 用资源 资源 (动植物、土地、水) 【环境遭到破坏】【范围逐渐扩大】
性问题。
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 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
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
和政策。
1、我国古代的行为或主张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 的是 ( ) A.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引水灌溉,将会导 致(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资源短缺
寻求人地和谐
二、可持续发展——走向人地协调 人地协调只能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 人地矛盾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 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可持续发展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 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目的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农业生产将土地开垦为 耕地,可能造成水土流 失、土地肥力下降等生 态环境问题。但它作用 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 景观还有可能恢复。
大规模、集约化的工业化 生产,不仅造成生态破坏, 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 破坏面积大,程度深,被 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 恢复的。
后工业时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地矛盾激化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
生态破坏:
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 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环境自净能力: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 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
图6.8
污染的形成
思考 环境污染是怎样形成的?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
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
•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地
区
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环境污染为主:
产生的原因 交通、工业活动
和人类聚居地过 分集中
城市地区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噪声污染等 生态破坏为主:
乡村地区
如水土流失、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 水源枯竭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 不当或强度过大
读图6.7“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1)为什么要不断扩 大耕地面积? (2)通过什么方式扩 大耕地面积? (3)这些方法会带来
哪些负面影响?会形成
恶性循环吗?
图6.7
2.环境问题 (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 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 坏等问题
资源短缺:
B
C
3.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 代际之间
物种之间 (人与人、人与其他生物种群) 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
(2)持续性原则
合理开发和利用 保持适度规模 经济活动 社会发展 ——自然资源
————人口
处理好关系
保持在资源和 环境的承载能 ——经济与环境
力之内
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 超越 资源 与 环境承载力 的基础上,保持发展 的 持续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能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能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会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并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二.教材分析
“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
本节从过去、现在、未来即以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直面环境问题、探索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线索展开教学,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
三.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通过前面所学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的知识,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区位分析能力,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已有认识。
因此,如何由理论知识上升为切身的体会并付诸行动去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
回顾过去,了解现在,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践的必然性。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时间轴上的演变以及当代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材料,知道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培养分析图表、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
2.将“环境观”与“发展观”统一起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
(二)难点:如何处理好经济的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使两者协调地发展。
六.教学策略
采用直观教学、活动教学、讲练结合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夯实基础
A.低温、高湿的阴天,且风速很小
B.高温、高湿的阴天,且风速很大
C.高温、低湿的晴天,且风速很小
D.低温、低湿的晴天,且风速很大
4.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灌溉、排水不合理,会导致农田()
A.遭受水蚀
B.沙漠化
C.盐渍化
D.受到污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