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特色发展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SWOT分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SWOT分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SWOT分析乡村振兴是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面临着人口外流、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小城镇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在这个背景下,对小城镇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来分析小城镇发展的优势(Strengths)。

1. 地理位置优越:许多小城镇位于交通枢纽的重要位置,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便于与周边地区进行跨区域合作。

2. 丰富的自然资源:部分小城镇拥有丰富的农业、林业、水利资源,有利于发展农业产业、生态旅游等。

3. 文化积淀深厚:许多小城镇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有利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4. 低成本优势:相对于大城市,小城镇的房地产、人工成本等较低,有利于引进企业和人才,推动产业发展。

1. 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欠缺,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2. 产业结构单一:一些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生产,缺乏多元化发展的支撑。

3. 人才流失严重:小城镇缺乏吸引人才留下的机制和政策支持,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潜力。

4. 缺乏品牌效应:一些小城镇缺乏对外宣传和品牌打造,知名度较低,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商家。

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对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红利和资金扶持。

2. 产业转移红利:随着一线城市产业转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有望吸引更多的产业转移项目和投资。

3. 旅游消费升级: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需求日益增长,为小城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机遇。

4. 互联网+带来新机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小城镇拓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 城市扩张对土地资源压力:部分小城镇已经受到周边城市扩张的压力,土地资源供给受限,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王昭耀以小城镇为重要载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我国80年代初提出的“小城镇,大问题”,对这条道路进行了初步尝试;80年代中期提出的“小城镇、大政策”,对这条道路进行了深入探索。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这是对多年探索的充分肯定和总结升华,也是对走这条道路的总体部署。

深刻理解、认真贯彻中央的这一战略方针,是在新的世纪加快发展小城镇,不断把农村改革与发展推向新的阶段,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

一、发展小城镇是加快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中国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不仅影响全国统一开放大市场的形成,而且极大地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也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更快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因此,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加快小城镇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小城镇是坚持有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

从国际经验看,世界经济进步与城市发展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为80%,有的高达9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为60%左右,我国只有30%。

如何处理好城市化滞后工业化、大中城市发展和小城市建设的矛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我国大中城市数量少、容量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特殊的中国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西方式单纯发展大城市的城市化道路。

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必须在适量适度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充分发挥小城镇的“蓄水池”作用,建立大中小并举的城镇网络体系。

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距离近、迁移成本低,是我国低收入低素质农村人口的最佳选择。

特别是现代化的交通、通讯、传媒大大缩小了人们的空间距离感,功能完善的小城镇对农民具有越来越强大的吸引力。

遍布农村的小城镇将成为今后农村二、三产业的集中地,农村商品、生产要素的集散地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乡村小城镇化

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乡村小城镇化

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乡村小城镇化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其中乡村小城镇化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之一。

加快乡村小城镇化的发展,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和平衡。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乡村小城镇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小城镇化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只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乡村小城镇化才能真正实现。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的便利度,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乡村小城镇化,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通过引进适合当地特色的产业和项目,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加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竞争力。

三、发展乡村旅游乡村小城镇化也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推动乡村振兴。

许多地方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以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入和支持,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土地流转也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因此,政府应出台更加有利于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五、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发展乡村小城镇化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

因此,政府应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满足乡村振兴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鼓励农村青年人才留在家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优化乡村治理结构乡村小城镇化发展也需要优化乡村治理结构,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增强乡村自治和自治能力。

通过推进村务公开,加强村民参与决策,改善乡村治理,提升乡村发展的动力和效率。

打造特色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打造特色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打造特色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小城镇建设已成为推动区域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

打造具有特色的小城镇,不仅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还能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特色是小城镇的灵魂所在。

一个具有独特特色的小城镇,能够在众多城镇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和资源。

那么,如何打造特色,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呢?首先,要深入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

每个小城镇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是无法复制和替代的宝贵财富。

比如,有的城镇拥有悠久的古建筑群,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有的城镇传承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如传统的手工艺、节日庆典等。

我们应当对这些历史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和保护,将其融入到小城镇的建设中。

可以修缮古建筑,使其成为旅游景点或文化展示场所;也可以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吸引游客,提升城镇的知名度。

其次,要注重产业特色的培育。

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支撑,没有特色产业的小城镇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找准产业定位。

比如,有的城镇地处山区,森林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木材加工、特色养殖等产业;有的城镇靠近河流湖泊,水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水产养殖、水上旅游等产业。

同时,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再者,要加强城镇规划和建设的特色。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镇的地形地貌、自然景观等因素,避免千城一面的局面。

建筑风格要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街道布局要合理,方便居民出行和生活。

同时,要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如公园、广场、图书馆、体育馆等,为居民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此外,生态环境也是小城镇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城镇的魅力所在,也是吸引人们前来居住和投资的重要因素。

要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对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

同时,要注重生态景观的打造,增加绿化面积,建设生态廊道和湿地公园,让城镇居民能够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重庆三大经济区发展小城镇特色经济的基本思路

重庆三大经济区发展小城镇特色经济的基本思路

生产 “ 专 新 、精 、特 ”产 品 ;另一方 面 ,要 与高 校 ( 把 移 民 、生 态建 设 和经 济 发 展结 合 起 来 ,发 和科 研院所 加强 联 系 ,开 发 引进新 技 术 、新 ¨ 岂和 新 三) 】 J
展 生态型小 城 镇特 色经 济 三峡库 生 态经 济 区 ,拥 产 品 一此外 ,鼓励 近 郊 小 城镇 发 挥 毗 邻 主 城 区 的 优 有 长 江 水 道 、渝 怀 铁 路 和 渝 万 高 速 公 路 ,水 利 、矿 势 ,发展 电子 信息 、新 材料 等高新 技 术产 业和 出 口刨
维普资讯
三大经济区建设 1 、嘲 ^ ㈨ ,
■■■圈圈瞳圈圈r…—


——一 一

Hale Waihona Puke 。 发展 小城镇 特 色经 济应把握 好 五太原 则
重庆 三大经济

是 因地而特 ,明确 发展方 向 。因地 而特 ,就 是
不能照搬照抄 ,简单移植别人 的经验和发展模式。其
和新 型产 业 ,避 免结 构趋 同 。 ( )j 进 适用 技 术 和先 进 工 艺 .逐 步改 造 传 统 蚪先 一方 面 .要在 生产 配方 、制作 _艺 、产 品包 装 I =
时机 .积 极 承接 沿海 发 达 地 区及 丰城 医 的产 、 №转移 . 产 业
加 快 建 设 以特 色 产业 园 区 为 支撑 的城 郊 型 产 、 集 以 及经 营管 理 等 方 面下 功 丈 ,提 升产 品质量 和档 次 . 世密
色经济 与 业农 村简单分 割 .则不仅不利于农业增 农
维普资讯
』  ̄,L 删 I ,- L . s^ 1l , t D 三大经 济区建 设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3篇)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3篇)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为充分发挥中心乡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加快与aa市区的互融对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结合中心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要求和原则以省市构建ss都市经济圈和建设ss新区为契机,以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落实城乡发展规划布局一体化、城乡产业和经济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管理一体化五大任务,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基本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建成产业集群、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新型工业物流主导型小城镇。

1、因地制宜,科学指导。

立足实际,突出乡情特色,提高规划的实际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2、注重实效,循序渐进。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发展公共事业,完善公用设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依靠群众,项目带动。

动员引导村民积极投身小城镇建设,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打造示范带动平台。

二、建设目标根据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产业结构布局,以九合化工建材新型物流园区建设为助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城市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三产结合的新型工业物流主导型小城镇,形成“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高、三产抓突破、三产并进”的良好格局,推动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共同发展。

三、建设内容按照“整体规划、尽快纳入、分步实施、产业升级”的总体思路,全力实施以“道路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土地开发蓄积发展后劲、产业发展助力镇域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三路一道一园一区二中心”建设,通过园区建设和商贸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将中心建成规划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型城镇。

(一)主要任务1、撤乡建镇工作。

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联系,完成撤乡建镇的批复工作和小城镇建设规划。

特色小城镇发展背景下的城镇风貌保护规划探讨--------以云南大理洱源右所镇风貌保护为例

特色小城镇发展背景下的城镇风貌保护规划探讨--------以云南大理洱源右所镇风貌保护为例

特色小城镇发展背景下的城镇风貌保护规划探讨 --------以云南大理洱源右所镇风貌保护为例李莹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特色小城镇的风貌特征面临严峻威胁:首先,新旧建筑混杂,地域建筑风貌逐步丧失。

新建工业建筑出现厂房大棚,住宅开始崇尚欧式异域风格,商业建筑风格不一,没有章法,整体风貌过于杂乱;同时地方对传统民族建筑的价值认知明显不足,保护与保留意识不强,传统老旧建筑残破不堪,年久失修,大多处于荒废。

其次,小镇的空间肌理开始向城市肌理转变,由以慢生活节奏为主的曲折街巷与分散化小型近人尺度的开敞空间,逐步向以强调高效,经济为主导的平直道路与集中化巨型公共空间转变,小镇的空间肌理韵味正逐步丢失。

再次,城镇建设空间缺少对农田与自然空间的协调统一,城镇风貌侵占性过强。

农田与自然景观是特色小城镇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过度重视城镇建设空间的发展,农田与自然区域处于相对被动,出现景观视线通廊不通透,农田风貌被遮挡,城镇风貌相对单一。

最后,传统文化的风貌特征正逐渐淡化。

快速城镇化催促着地域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变,也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商贸集市,民俗活动不适应新时期的城镇发展,开始淡出日常生活。

风貌是一个小城镇耐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小镇独有个性,稀有价值的充分体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风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大理市右所镇为研究目标,剖析小镇风貌问题,讲解如何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保留传统风貌的方法。

关键词:风貌保护、城镇化、空间肌理、开敞空间、自然景观图:右所镇风貌景观1.2.云南大理右所镇风貌保护背景右所镇简介与发展背景右所镇位于大理市北洱源县内,距州府大理73公里,北距丽江120公里,香格里拉225公里,处于大理至丽江、大理至香格里拉旅游带中心位置。

其国土面积302.43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占70%,坝区面积占30%。

全镇有耕地面积42500亩,实施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的有林面积106614亩。

培育和发展小城镇特色经济的途径

培育和发展小城镇特色经济的途径
流 动^ 口多 的 优 势 , 建设 产 品 集散 基地 或 运 输 量 大 的 工 商 企 业 由 于 大 部 分 小 城 镇 沿 长 江 、嘉 睦 江 、乌 江 ,沿 成 渝 、渝 黔 喻 遂 和 渝 涪 高 速 公 路 、沿 渝 怀 铁 路 等 丹
布 .水 陆 交 汇 、铁 路 与 公 路 交 汀 、主 干 公 路 之 间 及 与 次 级 公 路 交 汇 ,变 通 十 分 便 一 利 这 些 小 城 镇 要 充 分 利 用 所 处 区 位 的 经济 流 向 .开 发 当地 经 济 资 源 , 留 住 流 动 的
进 旅 游 文化 产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 要 把 握 消 费 多 元 化 趋 势 . 把 t富 的旅 游 名 胜 资 源 和 深
酸 黪
厚 的 历 史 文化 积 淀 ,转 变 为 小 城 镇 现 实 的 特 色 产 业 , 在 人 与 自然 的和 谐 共 存 中促 进
旅 游 文 化 产 业可 持 续 发 展 ,实 现 旅 游 文 化 兴 镇 一 二 是 采 取市 场 的 开 发机 制 .走 联 台
( ) m 业 催 生 。 即 充 分 利 用 城 市 资 金 、 技 术 信 息 和 人 才 资 源 发 展 和 提 升 小 城 二 镇 丁 业 , 用 现 代 高新 技 术改 造 传 统 的 手工 作 坊业 , 发展 小城 镇 特 色 经 济 。 一 是 实行 产 品 多 元 化 ,进 一 步 把食 品加 工 业 、机 槭 加 制 造 业 、轻 纺加 工 业 、建 材 业 和 手 工艺 制 造 业 做 太 做 强 二 是加 强对 村 镇 工 业 的协 调 引 导 , 促进 分丁 分业 ,行 业 协 作 , 择其 优 势 产 品 加 以 提 升 。 三 是 引进 城市 企 业 和科 研 院 所 及 高 技 的 资 金 、产 品 技 术 信 息 和

我国小城镇发展模式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小城镇发展模式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小城镇发展模式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我国小城镇发展已形成工业主导型、商业贸易型、交通枢纽型、旅游开发型、历史文化名镇等几种模式,如何因地制宜的选择发展模式是未来城镇化道路的一个关键。

分析了不同模式的特点,东西部城镇化模式的差异性及影响不同模式的自然地理状况因素、社会文化影响因素和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模式影响因素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重要阶段,十八大报告指出城镇化必须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一致,良性互动。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较大,因此小城镇发展不能采用一条道路,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小城镇发展模式。

1 我国小城镇目前发展的几种模式目前我国各地小城镇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以下几种小城镇发展模式。

(1)工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是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主要由工业产值带动经济发展,最早是工农相结合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典型小城镇主要有东台市富安镇、建湖县庆丰镇。

东台市富安镇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创办了国家一流蚕茧市场,一直从收烘、缫丝、织绸、绢纺、服装垄断式服务,被国家定为省级的茧丝绸集团典型工业主导型的小城镇。

在支柱产业的带动下,以发展现代绿色建材、水泥、钢筋混泥土等为主导产品的绿色建材集团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与茧丝绸集团共同构成全镇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

2011工业产值超过7亿元。

采桑养蚕生产解决农民就业8000多人,平均每年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

近两年以来,已有近万名农民职工到小城镇上落户居住,有3000多户农民筹集资金3亿元建筑多片住宅小区和学校。

小城镇上人口由6000多人迅速扩展到1.5万人,形成了一个具有自身特色产业同时有带动周边村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小城镇。

建湖县庆丰镇近几年累计投入建设城镇基础设施7000多万元,开发有特色的建筑,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该镇近年来工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手上有较充裕的钱来更好的建设自己的家园。

该镇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根据小城镇自身自然地理状况和规划建设目标有益于工业发展的地段,坚决只用来发展工业,不做他用。

我国小城镇发展模式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小城镇发展模式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繁 华 地 段兴 建 了乌 苏 路 市场 以 粮 油 、 建材、 水泥 、 钢 筋 混 泥 土 等 为主 导 产 品 的绿 洋房 , 服 装 交 易为主 的 3 个 商业 贸易街 , 色建材 集团逐渐发展 壮大起 来, 与 茧 丝 绸 农副 产品 、
留, 注 重保 护
合 而 逐 渐发 展 起 来 的 。 典 型 小 城 镇 主 要 有 东 台市 富安 镇 、 建 湖县 庆 丰镇 。
贸易型 小 城 镇 。 例 如江 苏 阜 宁 县 北 沙 乡, 地 成 了旅 游 型带 动的 小城 镇 发展 。 理 位 置位 于 盐城 、 淮 阴2 市4 县 交 界处 , 具 有
( 5 ) 历史 文化 名镇
周边 人 们 约定 贸 易交 历史 文化 名 镇 和 一 般 的 旅 游 带 动 发 展 东 台市 富 安镇 充分 利 用 当地 资 源 , 创 办 区域 中心 位 置的 优 势 , 因为 他 们 了国 家一 流 蚕 茧 市 场 , 一直 从 收 烘 、 缫 丝、 易 日期 为 1 4 天每次。 近 年来 , 该 小 城 镇 先 后 起 来 的 小 城 镇 是 有 一 些 区 别 的 , 拆 除 旧建 筑 物 2 万 多平 方 只有 部 分 在功 能 发展 上 是 相 类似 的 。 因此, 织绸 、 绢纺、 服 装垄断式 服务, 被 国 家定 为 整 治可 利 用土 地 , 新建4 万多平方米。 目前 纵 横 交 错 的 3 0 在 这 样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小 城 镇 尤其 应 该 省 级 的 茧丝 绸 集 团 典 型 工业 主 导 型 的 小 城 米 , 到6 层 高 的 小 注 意 其 历史 上 的 一 些 地 势 和 文化 遗 产 的 保 镇。 在 支 柱 产业 的 带 动下 , 以 发 展现 代绿 色 万 平方 公 里 的 北 沙 集 镇 均 是 5

小城镇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北京通州区梨园镇为例

小城镇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北京通州区梨园镇为例
过去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 产业发展过于依赖房地产,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未来 梨园的发展将会迎来拐点,进入一个瓶颈阶段,需要 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梨园现有可利用资源不强,自生 资源体系不具有明显竞争力,需通过后天打造的人工 型产品形成核心吸引力,属于产品驱动型经济。 产业发展应对策略 (1)房地产业热度消退后,需要调整产业结构, 整合现有的产业矛盾,保障自身经济和谐发展,人民 就业稳定。 (2) 作 为 北 京“ 城 市 副 中 心 ” 的 重 要 组 成 镇, 梨园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现代服务产业,增加 提升品质的项目和产业。 (3)梨园镇不同于国内一般镇,其规模等级较高, 借助北京和通州的发展优势,具有良好的经济条件、 市场条件和交通条件,可发展文化、创意等产业。 (4)紧抓环球影城落地梨园这个契机,做好梨 园镇产业转型发展。 产业发展定位 通州文化旅游区规划面积 12.05km2,涉及梨园、 台湖、张家湾三镇,其中 5.5km2 位于梨园,是其中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梨园可借助文化旅游区和环
基本背景 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东部发展带上 的重要节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处于桥头堡位置。 梨园镇作为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 分,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城镇化水平,都将从北京远 郊区县向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角色转变,应与周边城 镇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态势。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推动通州高标准建设 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要从具备完整城市功 能的独立城市角度去思考未来如何发展,通州应借助 建设城市副中心的有利机遇,未来应高标准设计,按 照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建设,充分发挥联动京津冀协调 发展的重要节点作用。 通州区“一城一带一轴多点”战略,促进梨园协 同发展 梨园镇作为通州城市功能最为成熟的部分之一, 有着相对完备的产业发展基础,在通州“一城一带一 轴多点”战略中,梨园一方面承接了商务中心区总部 型企业、商务服务、生活性服务等产业的溢出。另一 方面作为文化旅游区的一部分,在完善国际性服务职 能的同时,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文化融合考 虑,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不断完善通州的文化产业种类。 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建设,完善梨园文化旅游功能 依托环球主题公园及地区交通优势条件,结合梨 园镇餐饮、休闲、住宿等商业类型,未来通过体验式 商业、主题形象店、跨界体验、线上线下融合等方式, 在梨园镇可建设囊括购物中心、写字楼、五星级酒店、 销售型公寓在内,集休闲购物、商业会展、旅游集散 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类型。

特色小城镇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以乌恰镇特色小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为例

特色小城镇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以乌恰镇特色小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为例

特色小城镇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以乌恰镇特色小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摘要: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特色镇的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通过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探索小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特色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宏观方面(国家及自治区政策的支持)三部委在推进特色小城镇发展上部署了一系列举措,内容涵盖打造、培育、建设、政府资金等多个方面内容。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城镇的建设首要任务是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坚持深化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创业创新新平台,通过产业发展,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来改变当地的维稳形势,从而带动农村发展。

同时,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致力于打造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和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通过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坏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乌恰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从未来较长时期来看,为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其主导产业将以工业为主,同时注重旅游业等重要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因此,本次规划重点强调工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明确未来发展核心产业。

1、两大特色产业包括柯尔克孜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乌恰城郊休闲产业带项目,主要是依托现有农业和农产品资源优势,逐步延伸产业链,参与整个区域农业现代化产业集群的协作分工,并与周边地区形成错位发展、相互补充的整体产业格局。

2、一、三产业发展指引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将现代科技、现代管理与农业发展相结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将农业发展与观光休闲旅游等农业服务业以及食品加工等农业加工业相结合,将农业从一产逐步向三产的产业链进行延伸,提升农业附加值。

中国特色小城镇发展空间格局特征与政策建议

中国特色小城镇发展空间格局特征与政策建议

目前,中国各地发展特色小城镇的热情高涨,建设不断提速。

据统计,全国特色小镇试点有403个,加上地方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总数超过2000个。

当前以及今后,特色小城镇的空间布局都将对中国整体城镇格局产生一定影响,如何理解当前特色小城镇的分布空间格局以及发展趋势,有助于在全国范围内引导特色小城镇发展。

中国特色小城镇发展空间格
局特征
1.从整体分布和发展趋势看,
呈现东部地区引领,西部、中部紧
跟,东北发展较慢的趋势。

从第一
批特色小城镇的分布看,东部地区
最多,其次为西部、中部、东北地区,
数量比约为40%:30%:22%:8%,
以秦岭淮河为南北界,分布数量比
约为59%:41%(南方比北方)。


过特色小城镇的分布和密度分析,
发现特色小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区
域为上海、苏州、杭州形成的三角
区域。

从数量看,浙江省位居第一,
共计入选8个,江苏省、山东省及
四川省分别入选7个,其余省份入
选数量为3-4个。

第二批特色小
城镇分布比例基本与第一批保持一
致,东部地区仍为最多,西部、中
特色小城镇在中西部地区发展以文化旅游小镇的形态为主,反映了中西部小城镇在转型发展中对自然资源和外部游客市场依赖性较强的特征。

中国经济报告 2018年第9期。

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城市正在变得愈发拥挤和不宜居。

这也促使了中国政府开始关注乡村的发展,提出了以小镇为主体的乡村振兴战略。

随着这一战略的推动和实施,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中国特色小镇的概念和特点中国特色小镇是指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同时也保持了一定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和地方特点的小城镇。

与传统城市不同,中国特色小镇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传承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多数中国特色小镇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传承了大量的国家和地方的文化遗产,如名胜古迹、风景名胜、传统民俗、民间艺术等等,这也是中国特色小镇的一大亮点。

2.依靠现代化产业进行发展。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正变得复古且低效,不再能满足现代生活发展的需求。

因此,中国特色小镇开始借助现代化的产业进行发展,这些产业常常包括旅游、文化创意、手工业、现代服务业等。

3.坚持依托特色资源进行发展。

中国特色小镇常常以当地的具有特色的资源作为突破口,如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传统产业、文化资源等等。

以这些资源为基础,它们通过打造生态型、休闲型、文化型等不同的小镇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4.注重人文环境和社区管理。

新型城镇化不只是单纯的城市扩张,它强调的是质量和品位,更注重人文环境和社区管理。

中国特色小镇也一样,会注重打造人性化、文明化、智慧型、绿色环保型的社区环境。

二、影响中国特色小镇发展的因素中国特色小镇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内外两方面,具体如下:1.内部因素(1)土地政策:对于小镇的规划批准和用地审批,往往存在激励力度不足、程序繁琐、制度漏洞等问题,也会对小镇发展带来阻碍。

(2)资金:由于小镇处于一个微小的经济维度内,一旦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特别是没有政府支持和市场依托时,将会极为艰难。

(3)知识水平:中国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才储备和专业素养,以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领先模式和先进技术的应用。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遵义市加快推动特色小镇和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遵义市加快推动特色小镇和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遵义市加快推动特色小镇和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7.13•【字号】遵府办函〔2020〕141号•【施行日期】2020.07.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遵义市加快推动特色小镇和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遵府办函〔2020〕141号各县、自治县、区(市)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遵义市加快推动特色小镇和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你们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7月13日遵义市加快推动特色小镇和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特色小镇和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19〕20号),加快推动全市特色小镇和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结合国家和省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根据我市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开展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产业立镇、城乡融合,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的原则,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连结点,助推全市山水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

围绕人的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短板,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防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

按照协调、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生态环境保护,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1. 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城市群发展模式是在现有城市基础上,将周边城市和乡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经济社会区域。

这种模式以大城市为核心,辐射周边城市和乡村,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布局。

城市群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和协同发展,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2. 以小城镇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小城镇是农村与城市的过渡地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

以小城镇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注重发挥小城镇的优势,通过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吸引农民进城就业,促进农村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3. 以历史文化古镇为特色的发展模式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以历史文化古镇为特色的发展模式,通过保护和开发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文化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和城镇化进程。

4. 以生态农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追求,以生态农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这种发展模式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推广可持续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5. 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的发展模式
产业园区是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转型。

产业园区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加速城市化进程。

,新型城镇化的五大发展模式旨在推动城市化进程,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不同的发展模式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发展需求来选择和推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小城镇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小城镇发展历程

工矿型小城镇
总结词
以矿产、工业等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导 产业,形成的小城镇。
详细描述
这类小城镇依托当地矿产、工业等资 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的 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典型案例包括 山西省的孝义市、辽宁省的葫芦岛市 等。
旅游型小城镇
总结词
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为依托,发展旅游业的小城镇。
耿车模式
以个体加工业为主导,通过发 展农村加工业和专业化市场, 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发展 。
珠江三角洲模式
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通过引 进外资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推
动小城镇发展。
小城镇发展经验
规划先行
制定科学合理的小城镇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 和目标。
政策扶持
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财政、税收、土地等政 策,鼓励小城镇发展。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小城镇发展经历了起步探索 、快速发展、优化提升三个阶段,取得了显著成就。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小城镇发展经历了多 个阶段。在起步探索阶段(1949-1978年),小城镇发展 较为缓慢,主要依靠农业支持。在快速发展阶段(1978200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小城镇数量和规模迅速 扩大,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在优化提升阶段( 2000年至今),小城镇发展逐渐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发展。经过 70年的发展,小城镇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力量。
小城镇发展的政策措施与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小城镇发展工作协调机制, 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
行主体责任,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

重庆小城镇特色经济发展的初步成效和主要经验

重庆小城镇特色经济发展的初步成效和主要经验

获得经济结构合理 、生产技术先进 、运营机制灵活的 城镇特色经济多样化 、多层次发展的基础 。时间上 ,
新优势 、质量优势和市场 占有的先发优势。 “ 人优我 小城镇特色经济又是动态变化的 ,其资源特色 、产业 新” ,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 ,获得经济结构 类型 、 市场结构等都可能会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变化 合理 、生产技术先进 、运营机制灵活的新优势 。 而改变。因此,小城镇在一定时期形成的特色经济不
维普资讯
编者按: 去年 , 重庆 市区县 学会 组织 力 量 , 小城 镇 的建 设 和发 展 进 行 了谓 。 对 查 和研 究 , 写并 专辑 印发 了《 撰 重庆 小城镇 特 色经济 专题 研 究报告 》 。谣研 究掇 音 受到有 关 方面好 评 , 管副 市长 陈光 国为 专辑题 词 :城 镇 无产 业 不兴 , 分 “ 产业 元特
方面 的绝对优势。 “ 人有我优” ,主要来源于规模经
仨) 空间上的不可替代性和时间上的动态性并存。
济 、专有技术 、 科学管理以及原材料 、劳动力等因素 在地域 上 ,小城镇 的区位 优势 、交通通讯 、自然 资 所形成的成 本优势 、质量优势和市场 占有的先发 优 源 、 传统工艺 、建筑风格 民俗民风、文化底蕴等整 势 。 “ 优我新 ” 人 ,就 是通过技 术创新和 体制创新 , 合而成的比较优势 ,是其它城镇不可替代的 ,也是小
忠县的石宝镇 、 奉节的白帝镇 、 巫山的双龙镇等。
( 主要经 验 二)
1 、解放思想 ,拓宽思路 ,加强领 导。龙水镇针 对五金优势 ,确定了以优势兴产业 、以产业建市场 、 以市场带城建 、以城建促发展的战略思路 。杜市镇明
维普资讯
H 鳅 腿 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城镇特色化发展——2017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论坛总结:▲小城镇规划需要深刻体会和挖掘当地地域性特征,不管是文化的还是生态的。

▲小城镇规划需要分析规划实施后的使用对象,即面向村民、小城镇居民进行小城镇规划的调研,关注人的需求。

▲小城镇空间特色的塑造没有一成不变的原理,也没有统一的规定、标准和做法,正因为如此,特色小城镇才更有魅力。

平行论坛一:小城镇产业发展和空间特色塑造1.从哪些方面塑造小城镇的空间特色武凤文副教授认为主要包括特色、景象、品质和美丽四个层次,其中“特色”是贯穿到总体的,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保留体制并将其盘活;通过住建部的培育来保护提升产业、形态及风貌(前提是小镇本身已有一定的基础和特色);挖掘人(社会习俗)、物(建筑物/构筑物/基础设施)、产业等的资源来重塑风貌。

谢华教授提出,小城镇的建设关系到整个国家到各省市以及到地方的大局建设,那么要怎么吸引城市人来小城镇、并且将其留住呢?主要是关注小城镇的风貌、民居产业以及它们背后的历史。

由于很多特色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都被埋没了,因此关键是充分调研当地县域范围、镇域范围的资源,挖掘小城镇的民族特色及资源,形成相应的产业,比如挖掘某些沿海小镇的海塘文化、海产品文化。

由于教育中缺失小城镇的内容,很多时候设计者以城市的手法来对待城镇,以致不符合当地的诉求。

陈懿教授以四川的一个红叶风景区为例,提出要从小城镇的风水、人居环境入手,充分考虑当地人的心理,才能使规划获得他们的认同。

当时风景区由于红叶树木被砍伐而衰落,规划建议将以前的枫情提升成七彩风情,形成四季的特色风貌,这也符合藏区特色风貌。

设计者先是设想长期居住需要什么环境,进而提出较为贴合当地人需求和喜好的方案。

2.塑造小城镇的空间特色有哪些方法荣丽华教授提出了三个方法。

第一是特色化发展,要求决策者、管理者、专家学者和规划业界三个层面都对小城镇的地域性有足够的关注,不能盲目跟风。

第二是可持续发展,让各种建设及方法都能持续下去。

第三是具有可实践性,不能仅仅作出较难实现的渲染图。

比如说呼伦贝尔的太平村,当时解决用电问题的措施是林场发电,这既容易实践、也兼顾环境需求。

总结最后,陶其中副秘书长总结道,塑造空间特色其实没有一成不变的原理,也没有统一的规定、标准和做法,这也是特色小镇的魅力所在。

与会的各位专家对理论和实践的阐述都十分精彩,总体而言,塑造小城镇空间特色,可以关注六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系统化、自然生态、社会性、人的追求、技术性以及实施性。

平行论坛二:小城镇的风貌与文化、生态与防灾1.村镇规划应重视尊重自然与传统文化小城镇生态方面,是大格局用西方的办法,还是以传统工艺园林理论来保护?朱涛总工指出,小城镇要将人与自然相结合,无论是从文化角度、技术角度还是民族自信角度,风貌规划一定要继承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规划一定要结合一些科学的方法,确定环境的承载能力,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同时,不能将中国“天人合一”的理论与国外的一些先进方法手段对应起来,应当以传统文化为主干,适当地吸收外来的东西。

村镇风貌和设计中,应当由政府推进整体风貌整治、发挥老百姓的创造力还是推进企业为村镇赋予主题特色?陈小卉秘书长认为,进行村镇规划调研时,要考虑三点:如何挖掘地方特色?当地有哪些特色没有体现?当地居民的诉求是什么?由此衍生出具体的做法。

雷振东副院长对目前城市中缺乏文化的建筑、城市设计表示不认同,认为乡村就是“有艺术的自然之都”,乡镇的文化一定要成长。

目前生态问题在规划中较为缺失,村镇规划应当考虑自然因素,通过对地形、河流、山体等自然条件的尊重,将人与自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另外,虽然村落较为分散,但人口大多集中在乡镇中,因此小城镇的防灾问题也十分重要。

2.如何进行村镇规划嘉宾们也结合工作经验,分析了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的难点。

谭欣院长认为,城市文化缺失现象较为严重,乡村与小城镇成了旅游的聚焦点,特色小镇的提出为小城镇指明了一条以文化为特色的发展路径。

而目前在西部地区,特色和动力是小城镇建设的两个主要问题。

特色方面,有许多西部小城镇的特色不够鲜明,仅仅体现在产品差异性上,需要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塑造小城镇“特而强”的方面;发展动力方面,西部小城镇更多以行政的动力搞建设,与市场契合度不佳,较难见效。

如何发挥生态的优势,将地方的一些传统与习俗进行物化的表现从而进行相应的规划,是西部小城镇建设中的一个问题。

划的教育与城市规划从对象上和尺度上来说是两个系统,应加强在城乡规划教育中对于乡村的调研及工作。

用城市规划的思维规划乡村会出现一定的失误,因此在规划时一定要加强研究,理清规划的条件,并考虑村民的现代化需求。

对于生态安全格局与产业等方面,需要从镇域的层面进行考量,通过有针对性的规划手段进行规划。

小城镇特色设计一、小城镇特色构成要素小城镇在规模、功能、结构、性质等方面与城市相比要简单的多,城镇的特色构成相对比较简单,但在构成要素上却是一致的。

小城镇特色构成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城镇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人工创造的物质环境和居住其中的人的行为活动。

美国学者格林汉姆在《维持场所精神——城市特色的保护过程》一书中指出,构成城市识别性的主要成分为:物质特性和面貌;可识别性的活动和集会;意义和象征。

城市特色的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上述三个方面,城市特色构成定义同样适用于小城镇。

因此,可以将小城镇特色的构成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三种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小城镇的特色。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小城镇特色构成的基础性要素,主要包括城镇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森林资源、农业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

它是以自然地理要素为主体,在特定区域内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环境。

自然环境要素体现出小城镇特色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特征。

小城镇在规划建设时,应当重视利用他们各自的自然地理条件,创造各具特色的外部形态。

2. 人工环境人工环境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涉及的方面较多,它是小城镇特色构成要素的主要部分。

人工环境是指某个历史、地理和社会条件下人们在城镇中生活中所形成的积淀和痕迹,以及现代城市居民建造并依然在使用的各种场所和环境。

人工环境主要包括城市形态和布局、建筑物、开放空间、环境设施等内容。

(1)城镇形态和布局是一个土地使用的问题,也是小城镇规划的基本内容。

小城镇的形态和布局影响这开发强度、交通流线、环境质量等,城镇形态与布局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有的带有浓郁的人文色彩,有的是顺应自然形势,还有的是经济规律影响下的成果,而更多的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2)建筑的体量、色彩、风格、材料、布局等对城镇空间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是构成城镇特色的重要元素。

建筑物同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它是城镇特色主要的物质载体,也是体现城镇特色最直接的要素。

建筑物形态与气候、日照、地形地貌、开发空间有关,同时也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相关。

它不仅反映小城镇的地域文化、自然条件,也反映了小城镇居民的习俗、审美。

(3)公共空间主要包括街道、广场、集市等城镇的外部空间,是小城镇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

公共空间由于视野开阔,人群集中,能够成为城镇中最有特色的区域。

街道和道路是城镇中线形开发空间,既有交通的作用,又能为城镇居民同生活的活动场所。

而广场和绿地是城镇中最有魅力,最能体现城镇文明程度的开放空间,随着商业和现代文化的介入,小城镇的生活更加开放,居民也迫切需要更多的高质量开放空间,但同时也需要避免开放空间尺度过大。

(4)环境设施是城镇外部空间中供人使用,为居民提供服务的设施。

它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如垃圾桶、坐凳、广告牌、路灯、护栏等。

这些要素虽小,但却是影响小城镇特色的重要因素。

位置合适、点缀得当的小品可以美化环境,提高居民的文化品位和欣赏水平,对小城镇特色环境起到衬托作用。

3.人文环境城镇中的人文环境包含了广泛的内容,某种程度上应该说是城镇的文化,是不同的城镇间地方文化差异性的体现。

人文环境包括民族宗教、历史人文、民俗风情、民间工艺等。

由于范围与所处环境的不同,人文环境对于小城镇特色体现比一般的城市要来得显著,我国的城乡发展长期处于“二元结构”中,乡村地区具有明显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特征,因此很多传地域人文的特征也得到较好的保存,这对于小城镇来说是最好的人文资源,这些人文环境资源具有独特性、不可模仿性。

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应该鼓励发挥人文环境的特点,让地方文化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有所体现,逐步形成了小城镇特有的人文景观。

二、特色小城镇的设计的目标(1)协调发展的城镇群体小城镇的区域性特征是城乡一体、城乡结合,这是小城镇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条件,也是小城镇城市化进程的重点,更是小城镇第一产业布局调整的中心。

小城镇城市规划设计应该考虑到这种特殊性,以总体把握区域小城镇群体的视角,注重小城镇间协调配合、分工合作的可能性,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小城镇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确定城镇职能和辐射范围,既满足本镇的现实要求,又与相邻城镇互为补充,达到相互促进、各显其能的目标。

(2)特色鲜明的城镇产业具有本土特色的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是实现高质量城镇化的必要条件。

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的融合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增强城镇活力的重要路径。

小城镇的产业结构特征是第一、二、三产业并存:第一产业有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的趋势;第二产业不同于大中城市的综合性的工业,而是有比较独立的块状经济特点,即以某一项集聚型产业为主。

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这些产业特征并加以利用和引导。

(3)生态绿色的城镇环境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受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小城镇的发展建设必须深度融合集约、绿色、节能、环保理念。

小城镇拥有比大中城市条件优越的自然条件,应当加强小城镇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小城镇建设需要重视城镇绿地系统、河流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打造生态绿色的城镇环境。

小城镇必须治理污染型企业,避免低产出、高污染的产业引入。

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措施,严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调整小城镇产业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开展绿色低碳城镇、绿色生态城镇、绿色居住区、绿色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探索和引导新型生态绿地城镇化发展之路。

(4)特色鲜明的城镇文化。

小城镇应当重视地域历史文脉的继承与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加强对历史文物、民风民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挖掘、保护和合理利用。

传统民居、寺庙等历史建筑是城镇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城镇重要的旅游资源,既要保护这些资源不受破坏,也要在保护中宣传展示以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此外,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小城镇应当提高小城镇的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水平,搞好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和标志性建筑设计,丰富城镇的文化内涵,提升城镇文化品位,塑造城镇形象,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