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古诗赏析20首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d9eb4a680203d8cf2f2404.png)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赠刘景文/冬景(宋代: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行(唐代: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2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全)
![2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全)](https://img.taocdn.com/s3/m/f70ff35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f.png)
2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目录8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 (1)1.长歌行(节录) (2)2.七步诗 (3)3.敕勒歌 (4)4.咏鹅 (6)5.回乡偶书 (7)6.咏柳 (8)7.凉州词 (9)8.登鹳雀楼 (11)9.春晓 (13)10.宿建德江 (14)11.凉州词 (15)12.出塞 (16)13.从军行 (18)14.芙蓉楼送辛渐 (22)15.鹿柴 (23)16.竹里馆 (25)17.送元二使安西 (26)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9)19.别董大 (30)20.静夜思 (31)1.长歌行(节录)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
2.晞(xī):晒干。
3.阳春:暖和的春天。
4.德泽:恩惠。
5.秋节:秋季。
6.焜(kūn)黄:枯黄色。
7.华:同“花”。
8.老大:年老。
9.徒:徒然。
【今译】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
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
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
“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
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
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二十首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二十首](https://img.taocdn.com/s3/m/c25b6c6d192e45361066f5c9.png)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二十首01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zhòng niǎo gāo fēi jìn 众 鸟 高 飞 尽 , gū yún dù qù xián 孤 云 独 去 闲 。
xiāng kàn liǎng bù yàn 相 看 两 不 厌 , zhǐ yǒu jìng tíng shān 只有敬亭山。
02寻隐者不遇sōng xià wèn tóng zǐ 松 下 问 童 子 , yán shī cǎi yào qù 言 师 采 药 去 。
zhǐ zài cǐ shān zhōng 只 在 此 山 中 , yún shēn bù zhī chù 云深不知处。
03 绝句(唐) 杜甫chí rì jiāng shān lì 迟 日 江 山 丽 , chūn fēng huā cǎo xiāng 春 风 花 草 香 。
ní róng fēi yàn zǐ 泥 融 飞 燕 子 , shānuǎnshuìyuānyāng沙暖睡鸳鸯。
04 竹里馆(唐)王维dúzuòyōu huáng lǐ独坐幽篁里,tán qín fùcháng xiào弹琴复长啸。
shēn lín rén bùzhī深林人不知,míng yuèlái xiāng zhào明月来相照。
lú05 塞下曲(唐)卢纶jínàn cǎo jīng fēng林暗草惊风,jiāng jūn yèyǐn gōng将军夜引弓。
二年级下册古诗必背12首
![二年级下册古诗必背12首](https://img.taocdn.com/s3/m/34c69e7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f.png)
二年级下册古诗必背12首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美好画面。
“草长莺飞二月天”,一上来就把我们带到了农历二月,那时候小草长得旺盛,黄莺欢快地飞来飞去,多有生机呀。
“拂堤杨柳醉春烟”,堤岸上的杨柳呀,就像喝醉了酒似的,在春天的烟雾里摇摇晃晃,这“醉”字用得特别有趣,就好像杨柳也被春天的美景给迷住了。
再看那些小朋友,“儿童散学归来早”,放学回来得特别早呢。
为啥呀?“忙趁东风放纸鸢”,他们着急趁着东风把风筝放起来。
你看,小朋友们多贪玩又多可爱,整个画面充满了春天的欢乐气息。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贺知章把柳树写得可美啦。
“碧玉妆成一树高”,就好像柳树是一个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姑娘,用“碧玉”来形容,那柳树得多清新呀。
“万条垂下绿丝绦”,无数条柳枝垂下来,就像绿色的丝带一样,这比喻真妙。
那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就像一把剪刀一样把柳叶裁剪出来。
春风就像个巧手的裁缝,这个想法真是太有创意啦。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杨万里写西湖的六月那是相当的厉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他就直接告诉我们,西湖的六月呀,和其他时候的景色可不一样。
到底怎么个不一样法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莲叶多得好像和天连在一起了,一片碧绿,无边无际的。
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红得特别鲜艳,“别样红”就好像在说这红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六月西湖的荷花才有这么美的红。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杜甫的这首诗就像一幅画。
“两个黄鹂鸣翠柳”,你看,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多热闹。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da761edd88d0d233d46abe.png)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读: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https://img.taocdn.com/s3/m/47939b16aaea998fcc220e86.png)
课内必背古诗+译文1.《古诗二首》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⑴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妆:装饰,打扮。
⑷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似:好像,如同。
【译文】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题解】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课内必背段落2.《找春天》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小儿垂钓》《池上》)课文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小儿垂钓》《池上》)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7e0b9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d.png)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小儿垂钓》《池
上》)课文原文及赏析
《小儿垂钓》和《池上》是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中的两首古诗,下面是这两首古诗的原文及赏析。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孩子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
诗人通过对小孩子外貌和动作的细腻描写,如“蓬头稚子”,“侧坐莓苔”,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天真可爱,专心致志的小钓手形象。
而“遥招手”和“怕得鱼惊不应人”则表现出小孩子的机灵和专注,既怕惊扰了鱼,又想回答路人的问话,十分生动有趣。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孩子在池上偷偷采白莲的场景。
诗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出了小娃的天真活泼和无忧无虑。
其中,“偷采白莲回”一句,既表现了小娃的顽皮,又展示了他的快乐。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则形象地描绘出了小娃采莲后,水面浮萍被划开的痕迹,进一步突出了小娃的天真可爱。
这两首诗都充满了童真童趣,通过诗人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和纯真,同时也展示了孩子们的无邪和活泼。
二年级下册古诗必背20首
![二年级下册古诗必背20首](https://img.taocdn.com/s3/m/d338e5a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2.png)
二年级下册古诗必背20首1、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己亥杂诗清代·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8、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9、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0、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1、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2、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3、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4、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5、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16、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7、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18、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9、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二年级下古诗必背20首
![二年级下古诗必背20首](https://img.taocdn.com/s3/m/22e3d37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c.png)
二年级下古诗必背20首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别董大》(其一)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别董大》(其二)唐·高适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4、《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8、《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七步诗》三国·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1、《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2、《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4、《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5、《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6、《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7、《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8、《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9、《咏露珠》唐·韦应物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小学二年级必背的20首古诗并附解析
![小学二年级必背的20首古诗并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917b5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3.png)
以下是适合小学二年级学生背诵的20首古诗,并附有简单的解析: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思念故乡的情景。
学生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月亮的美丽和思念故乡的情感。
2.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这首诗写了作者登上高楼,俯瞰山河的壮丽景色。
学生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们向上进取的精神。
3.《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析:这首诗简单地描绘了一只鹅在水中游动的场景。
学生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动物与自然的和谐。
4.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鸟儿的歌声和花朵的开放。
学生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自然的变化。
5.《小燕子》-无名氏小燕子,穿花衣。
叽叽喳喳,飞来飞。
飞到梁上,又飞回。
飞到林里,又飞回。
解析:这首儿歌描述了小燕子在花丛中飞舞的情景。
学生可以通过这首儿歌感受到小动物的活泼和自由。
6.《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思考。
学生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人们的思考。
7.《七步诗》-曹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解析:这首诗通过煮豆的比喻,表达了兄弟间相互残害的悲哀。
学生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友爱和和谐的重要性。
8.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情感,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学生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人生的珍贵和努力的重要性。
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二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20首
![二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20首](https://img.taocdn.com/s3/m/874549b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1.png)
二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20首以下是二年级下学期必背的古诗20首(以简单易记为主):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咏鹅》 -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 《小溪淌水》 - 白居易小溪淌水清又清,滋润边上的花草鲜。
小鱼戏水欢笑声,荡起涟漪涌泉澜。
5. 《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 《七步诗》 - 曹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7. 《竹里馆》 - 王之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9. 《夜泊牛渚怀古》 - 杨万里牛渚西江夜,断月如眉焦。
横吹芦管草,侧倚村舍高。
一身庞大仰,双颊秋光毫。
往事小酬乐,朝朝(晨昏)忆陶(过)渚。
10.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2. 《采莲曲》 - 南唐·李煜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3. 《王子安宅》 - 王之涣莺啼序夜长,梦里喧阳乐。
九衢迎彩驾,八闽送歌舞。
攒喧离散日,临骏列翛如。
忆历平生事,心劳恐衰温。
14.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5. 《登飞来峰》 - 杜甫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6. 《行宫》 - 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7. 《山行》 -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8. 《枫桥夜泊》 -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二年级学的古诗
![二年级学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49fdda1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3.png)
二年级学的古诗人教版二年级学的古诗有(上册)《梅花》、小儿垂钓、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江雪、夜宿山寺、敕勒歌;(下册)《村居》、《咏柳》、《赋得古原草送别》、《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悯农》(其一)、《舟夜书所见》《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注释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名句赏析——“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bū)的《山园小梅》。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誉为咏梅的绝唱。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
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
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以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注释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二年级 下册古诗
![二年级 下册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f76622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d.png)
二年级下册古诗1.《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5.散学:放学。
6.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意青草萌生,黄莺翩飞,正逢这万物复苏的二月天。
杨柳轻柔地抚摸着堤岸,水边像蒙上一层醉人的云烟。
放学后的孩子们,一路欢笑着早早赶回家,因为他们已经约好,急急忙忙迎着东风一起去放纸鸢。
2.《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字词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
诗中用来比喻柳树碧绿的叶子。
妆:妆扮,打扮。
一树:满树。
丝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诗中用来比喻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诗意】远远望去,如碧玉妆扮的柳树又美又高。
微风吹来,仿佛舞动着轻柔的绿色丝绦。
有谁知道,精美的细叶是哪位用心剪裁。
原来——和煦的春风就是灵巧的剪刀。
3.《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字词注释】离离:草木繁多而茂盛的样子。
枯:干枯,枯萎。
荣:草木茂盛。
尽:完。
【诗意】那辽阔的原野上,长着茂密而繁盛的绿草。
冬去春来,每年一度枯黄一度繁荣。
熊熊的野火,怎么也无法将它们烧尽。
只要春风吹来,所有的草又将迎来新生。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及注释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43969c7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67.png)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及注释二年级下册的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认同感。
以下是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及其注释:1.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注释:-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 疑:怀疑。
- 举头:抬头。
- 思:想念。
2. 《春晓》- 作者:孟浩然-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注释:- 春眠:春天的睡眠。
- 啼鸟:鸟的叫声。
- 风雨声:风雨的声音。
3.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注释:- 白日:太阳。
- 依山尽:靠着山边落下。
- 黄河:中国的第二长河。
- 穷:尽。
4. 《悯农》- 作者:李绅- 原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注释:- 锄禾:锄地。
- 日当午:中午时分。
- 汗滴:汗水滴落。
- 盘中餐:饭桌上的食物。
5.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注释:- 日照:阳光照射。
- 香炉:香炉峰,庐山的一座山峰。
- 紫烟:紫色的雾气。
- 银河:天上的银河。
6. 《绝句》- 作者:杜甫- 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注释:- 黄鹂:一种黄色的鸟。
- 翠柳:绿色的柳树。
- 白鹭:一种白色的鸟。
- 西岭:指山的西面。
- 千秋雪:长久不化的雪。
7.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注释:- 鸟飞绝:鸟儿飞走,看不见了。
- 人踪灭:人的踪迹消失了。
- 蓑笠:用草编的雨衣和帽子。
- 独钓:独自钓鱼。
这些古诗词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非常适合二年级学生背诵和理解。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必背古诗(20首)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必背古诗(20首)](https://img.taocdn.com/s3/m/bbe10e8e52ea551811a6877a.png)
【二年级上册10首】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理解】老朋友孟浩然辞别黄鹤楼到东边的扬州去了。
这正是繁花似锦柳绿如烟的暮春三月。
我望着他乘坐的那只小船越走越远,最后连那片白帆的影子也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
这时候只有滚滚的长江水向遥远的天边流去。
2、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理解】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需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3、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理解】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
东西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有一只挂着帆的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4、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理解】旷野茫茫,西沉的夕阳染黄了天边的乌云,风吹雁鸣,声音凄凉,大雪飘落。
不要担心旅途中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5、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理解】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在晴朗的蓝天飞翔。
透过窗子望见积雪经年的西山雪岭,门外停泊着要到东吴远行的船只。
6、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理解】好雨像适应了季节变化,到了春天就降临。
伴随着春风悄悄地飘洒在夜里,滋润着万物,细微而没有声音。
田野里的小路、乌云,全部乌黑,只有江中船上的灯火明亮。
到天亮时,再看那红色的湿漉漉的地方,春花沉甸甸的,妆点着锦官城。
7、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理解】在初春明媚的阳光里,江边是多么美丽。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20首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20首](https://img.taocdn.com/s3/m/3426a12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a.png)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20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你看这首诗啊,就像一幅画一样。
诗人把柳树比作一个精心打扮的美女,“碧玉妆成一树高”,就好像这柳树是用碧玉打扮起来的,高高地站在那儿呢。
那“万条垂下绿丝绦”,哇,数不清的柳条就像绿色的丝带一样垂下来,风一吹,肯定超级美。
最后诗人还调皮地问呢,这么细巧的叶子是谁裁剪出来的呀?然后他自己回答,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裁出来的。
这想法可真奇妙,把春风想象成剪刀,一下就把春天的那种生机和柳树的精致都写出来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赏析:这贺知章可真是个有趣的老头呢。
他小时候就离开家了,等老了才回来。
你想啊,虽然他在外面待了那么久,但是家乡的口音一点都没变。
可是呢,他的头发都白花花的了。
那些小孩子看到他,根本不认识,还笑嘻嘻地问他这个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这就特别有画面感,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在里面,诗人离开家乡太久了,家乡的小孩子都不认识他了,但是又有一种很温馨的感觉,毕竟还是家乡的孩子,充满了天真无邪。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诗可经典了。
前面两句就像电影镜头一样,太阳挨着山慢慢落下去了,黄河呢,朝着大海不停地流啊流。
然后诗人突然就有个很有哲理的想法,要是想看到更远的地方,那就得再爬上一层楼。
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有更广阔的视野,就得不断努力,往更高的地方去。
就像我们学习一样,想懂得更多知识,就得更努力地学习,不断进步呢。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孟浩然写春天写得特别细腻。
春天的时候啊,人睡得可香了,不知不觉就天亮了。
然后到处都能听到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这多有生机啊。
可是诗人突然想到,昨天夜里听到风雨的声音,那些花儿不知道被吹落了多少呢。
这就有一种对春天的喜爱,又有点小担忧的感觉。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大全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d750c3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e.png)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全古诗大全二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全部古诗及其解析和作者如下:《咏柳》作者:贺知章古诗内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柳树的形态和生长环境,赞美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诗人用“碧玉”比喻柳树的色泽,用“绿丝绦”形容柳枝的垂坠之美,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景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古诗内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解析:这首诗以草原为背景,通过描绘草原的生机和离别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离别的哀愁。
诗人用“离离原上草”形容草原的广阔和茂盛,用“一岁一枯荣”表现生命的轮回和变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杨万里古诗内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六月西湖的美丽风光,特别是荷花和莲叶的生机和色彩。
诗人用“接天莲叶无穷碧”形容莲叶的广阔和碧绿,用“映日荷花别样红”表现荷花的娇艳和艳丽。
《绝句》作者:杜甫古诗内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生动的动物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的向往。
诗人用“两个黄鹂鸣翠柳”形容春天的生机勃勃,用“一行白鹭上青天”表现天空的辽阔和高远。
《悯农(其一)》作者:李绅古诗内容: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生活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人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形容农民的辛勤付出,用“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表现社会的不公和农民的困境。
以上是二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全部古诗及其解析和作者。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赏析
![二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eed4a3f121dd36a32d82e3.png)
本学期背诵篇目赏析(共10篇):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①,偷采白莲回②。
不解藏踪迹③,浮萍一道开④。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注释]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④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江上渔者(宋代)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注释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爱:喜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波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元日北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名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1)元日:阴历正月初一。
(2)屠:美酒名。
(3)曈曈[音“童童”]:形容太阳刚出的样子。
(4)桃:桃符。
古时习俗,元旦用桃木写神茶、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为能压邪。
译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饮美味的屠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2春雪唐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名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1、华:即花。
芳华,芬芳的鲜花。
2、初,刚刚,有怨春来过晚、花开太迟之感。
惊,惊讶。
这句意:二月才刚刚见到小草的嫩芽。
流露出诗人久盼的春色终于快来了。
3、庭树,庭,指天井,小园子里的树。
这句意:白雪嫌春天来得太晚,故飞飞扬扬落在庭树上,装点春色。
诗意:前两句说新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才见到春草发芽。
后两句用拟人手法,写白雪等不得春色的姗姗来迟,竟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一派春意。
全诗变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写成热闹的仲春,是一首别开生面的佳作。
赏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
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
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单纯的叹惜、遗憾。
「惊」字最宜玩味。
它似乎不是表明,诗人为二月刚见草芽而吃惊、失望,而是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而惊喜。
心的感情是: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
「初惊」写出「见草芽」时的情态,极其传神。
「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初」字含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
然而这种淡淡的情绪藏在诗句背后,显得十分含蕴。
愈在《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
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腾挪,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
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怅惘、遗憾,而是欣喜。
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
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称神来之笔。
「却嫌」、「故穿」,把春雪描绘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
诗的构思甚奇。
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
「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一翻再翻,使读者如入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感。
3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名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①江畔:指锦江之滨。
②独步:独自散步。
③塔:墓地。
④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⑤两句意为: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诗意: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
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赏析】陆游空怀一腔报国志,被桧之迫害后,只好投靠在制置使成大麾下,这段时间他作了大量的诗,到杜甫草堂拜谒,还曾为杜甫的绝句“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闲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到犀浦考察“黄师塔”的出处。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1、黄鹤楼:旧址在今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雄伟壮观。
2、之:往,去。
3、广陵:的旧名。
4、故人:老朋友。
(指孟浩然)5、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6、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7、下:沿江顺流而下。
8、尽:消失。
9、惟见:只能见到。
10、天际:天边。
译文:春光灿烂,知心朋友扬帆启程,诗人站在楼上,凝望孤帆渐渐远去,直到它完全隐没在青天绿水之中。
最后只见滚滚江水流向天边,诗人的感情也随着江流而起伏。
赏析: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烟花三月下”,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
在理。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白的印象是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而,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
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
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容。
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
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
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
“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
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
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
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表现出目送时间之长。
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但又不是单纯写景。
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
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5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飞,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名句: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注释:平明:天刚亮。
白羽:箭尾白色鸟羽,指箭。
没:嵌入。
石棱:大石块突出部分。
译文: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赏析:本诗利用一个颇有戏剧性的情节变化,表现了将军的勇武。
将军把箭射入石棱中的描写,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全诗形象鲜明突出,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味道淳厚。
此诗用的是汉代飞将军广的典故.据说广有一次出去巡逻,暮色苍茫中看到草丛中卧着一只虎,便拉开弓射去.次日早晨去找虎,却发现箭射在一块大石头上,箭镞已经没入石头.但是他再次引弓射石头,却再也射不进去了.6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名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 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是指天气晴朗的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游赏美景。
游览(河边),欣赏春花。
3. 泗水:河名,在今省泗水县。
4.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面:以“东风”代表春天,指春天的面貌。
6.滨:水边。
7.一时:一下子。
译文: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