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泻下剂
中药方剂学泻下剂
ABCD
脾胃虚弱者慎用
泻下剂多为寒凉药,对脾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脾胃虚弱者应慎用。
遵循医嘱
使用泻下剂时应遵循医生指导,不可自行盲目用 药。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05 泻下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 用与展望
临床应用
治疗便秘
泻下剂主要用于治疗便秘,通过 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缓解
便秘症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代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泻下剂在临床应用中更加广泛,尤其在治疗急性肠梗阻 、肠道寄生虫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也为泻下剂的 疗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02 泻下剂的中药组成与功效
攻下药
总结词
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适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等症。
详细描述
攻下药多为苦寒性质,具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等功效。常用的攻下药包括大黄、芒硝、番泻叶等, 它们能够刺激肠道蠕动,软化粪便,加速排便。
拓展泻下剂的应用范围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拓展泻下剂的应用范围,如将 其应用于肠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减肥药物的研 发等领域。
加强泻下剂的安全性评价
未来研究应加强泻下剂的安全性评价,确保其在 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用法
水煎服,芒硝冲服。
小承气汤
组成
大黄、厚朴、枳实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轻下热结,适用于大便不通、脘腹胀满、舌苔 黄腻、脉滑实等症。
调胃承气汤
组成
大黄、芒硝、炙甘草
功效
缓下热结,适用于阳明燥热内结 、口渴便秘、心烦口疮、舌苔黄 燥等症。
用法
水煎服,芒硝冲服。
大黄牡丹汤
组成
方剂学课件-泻下剂
注意事项
1. 注意药量,避免过量引起腹泻等不良 反应。
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不良反应:可能出现恶心 、呕吐、腹泻、腹痛等胃 肠道反应,以及乏力、心 悸等全身症状。
应对措施
1. 若出现胃肠道反应,可 减量或停用,并观察症状 变化。
3. 对于不良反应较重的情 况,应及时就医,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
方剂学课件-泻下剂
目录 CONTENTS
• 泻下剂的概述 • 泻下剂的组成与功效 • 常用泻下剂的介绍 • 泻下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 泻下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01
泻下剂的概述
泻下剂的定义
01
泻下剂:指以泻下药为主要组成 ,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 、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等作用的 一类方剂。
02
适用人群
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 热内结等需要泻下的人群。
禁忌人群
孕妇、身体虚弱者、脾胃虚寒者 、年老体衰者等,以及患有肠道 器质性病变的人群应慎用或禁用 。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泻下剂 ,如丸、散、汤剂等,遵循医嘱或说明 书规定的剂量和用法。
3. 使用泻下剂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 避免油腻食物。
2. 若出现全身症状,应立 即停药并就医。
05
泻下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泻下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结词
泻下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主要用于通便、排毒,缓解肠道压力,减轻病情。
详细描述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如肠梗阻、便秘等,泻下剂能够软化粪便、润滑肠道,促 进肠道蠕动,从而缓解便秘症状。对于肠梗阻等紧急情况,泻下剂有助于清除 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减轻肠道压力,缓解病情。
《方剂学》泻下剂
《方剂学》泻下剂泻下剂简介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
本类方剂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的理论立法。
属于“八法”中的“下法”。
形成里实证的病因不一,有因热而结者,有因寒而结者,有因燥而结者,有因水而结者,人体体质有虚实之异,故治法、用药亦随之而不同。
因热结者,宜寒下;因寒结者,宜温下;因燥结者,宜润下;因水结者,宜逐水;邪实而正虚者,又当攻补兼施。
因而泻下剂相应地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五类。
泻下剂是为里实证而设,用于表证已解,里实已成之时。
若表证未解,里实虽成,亦不可纯用泻下剂,以防表邪随下法内陷而变生他证,应权衡表证与里实证之轻重缓急,或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解,方能切合病情。
若兼瘀血、虫积、痰浊,则宜配合活血祛瘀、驱虫、化痰等法。
对年老体弱、孕妇、产后或正值经期、病后伤津或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必要时宜配伍补益扶正之品,以其攻邪不忘扶正。
泻下剂大都易伤胃气,使用时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同时,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忌食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第一节寒下寒下剂,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
症见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甚或潮热,苔黄厚,脉实等。
常用寒下药如大黄、芒硝等为主组成方剂。
由于实热积滞于肠胃,易致气机升降阻滞,甚则导致气滞血瘀,故常配伍行气与活血祛瘀药如厚朴、枳实、木香、桃仁、丹皮等。
代表方如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
大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酒洗,四两(12g) 厚朴去皮,炙,半斤(24g) 枳实炙,五枚(12g) 芒硝三合(9g)[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现代用法: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方剂学第二章-泻下剂
在这种情况,你用寒下的办法,能够一下子就把 热顿然而解,大便一通,热就顿然而解,不是逐 渐的下降。
这里有几个问题要注意,它虽然肚子里面有很多 的有形之积,看上去肚子并不高起,跟气胀,水 都不同,但是它有一点:肚子硬,所以这个问题, 有时候讲到“痞满燥实,腹大满痛”,如果是初 上临床,或对这个情况少见的时候,往往产生怀 疑:它肚子有东西,怎么肚子是这样呢?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舌苔。
我们刚才非常强调颜色,强调上面津液的多少,但是我们 现在环境不同了,那么这些病人往往在医院里经过输液了, 输液以后,舌苔就改变了,从上面看是白滑,你透过白苔, 可以看到黄苔,还有一些透过白苔看不到黄苔,是寒凉药 用的太多了。
那么这里还有一个东西可以验证:辨舌验齿,有句话叫 “前板枯燥”,就是门牙,因为嘴一张开,就看到前面的 牙齿,比里边的牙齿清楚,而且前面的牙齿是平的,好看。
大黄牡丹汤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方解:
君 大黄——荡涤湿热瘀结。 丹皮——凉血化瘀。 臣 芒硝——软坚散结,助大黄攻下。 桃仁——活血化瘀 佐 冬瓜子——清肠利湿,排脓散结。
运用:
随证加减: 1、热毒重者,加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
败酱草; 2、血瘀较重,加赤芍、乳香、没药。
使用注意: 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
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急下存阴”,因为到了 这个时候,所存的阴液很少了,不赶快急救的话, 就要阴竭阳亡,这是大承气的主要作用。
热厥,系由实热内结,阻滞气机,阳 气不能布达四肢所致,为真热假寒证。以 本方治疗,属“寒因寒用”治法。
痉病系由热盛伤津,筋脉失养而挛急所致。 发狂为胃肠实热上扰心神所致。
功用:峻下热结
(“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法”—
中药方剂学-泻下剂
麻子仁丸《伤寒论》
【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
病证解析:
脾不布津,但输膀胱—小便频数
脾 约
大便秘结-燥热伤津,肠失濡润
证 苔微黄,脉细涩—燥热伤津之象
肠脾肠 胃津失 燥不濡 热足润
配伍意义:
润 麻润大肠 泻
臣
热 白 芍---养血敛阴,缓急止痛
通 便
升麻—轻宣升阳,欲降先升
君 臣
佐使
配伍特点:补泻升降并用,寓通于补,寄
降于升。
十枣汤《伤寒论》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悬饮, 水肿。
病证解析:
咳唾胸胁引痛
水饮停胸,
短气胸背掣痛不得息 气机不利
心下痞硬,干呕—水饮犯胃
腹胀喘满 二便不利 水停肠腹,气机不利
头痛目眩—饮邪内阻,清阳不升
全身水肿—水邪泛滥全身
水停泛 邪于滥 壅胸全 盛胁身
配伍意义:
攻 甘 遂—善逐经隧之水湿
君
逐 芫 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
水 饮
大
戟--善泻脏腑之水湿
臣
大 枣—培土制水,缓和诸药峻烈和毒性
用法:
三药为散,大枣煎汤送服。 小剂量开始(1~2克);清晨空腹服用 得快利后,糜粥自养
黄龙汤《伤寒六书》
【功用】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三、分类: 寒下—里热积滞证。 温下—里寒积滞证。 润下—肠燥津亏便秘。 逐水—水饮壅盛实证。 攻补兼施—里实正虚便秘。
四、注意事项: 1、表证未解,里已成实者,宜先解表、后治里
或表里双解。 2、年老体虚,孕妇、产妇,妇女经期,病后伤
津亡血者,慎用或禁用。 3、顾护胃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4、服药期间禁油腻及不宜消化食物。
方剂学泻下剂
调胃承气汤
组成:大黄、 芒硝、甘草
功效:泻热通 便,消食导滞
主治:阳明腑 实证,热结便 秘,腹胀腹痛, 苔黄厚,脉滑
数
方解:大黄泻 热通便,芒硝 软坚润燥,甘 草调和诸药, 共奏泻热通便
之功。
麻子仁丸
组成:麻子仁、芍药、 枳实、大黄、厚朴、杏 仁
功效:润肠通便,行气 消胀
主治:肠燥便秘,腹胀 腹痛
寒热泻下剂:适用于寒热错杂, 脾胃虚弱,大便不通,腹痛腹胀 等症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热泻下:适用于热邪内侵,脾胃 积热,大便秘结,口干口臭等症 状。
寒热泻下剂的注意事项:使用寒 热泻下剂时,要注意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药物。
03
泻下剂的禁忌症
孕妇禁用
泻下剂可能导致孕妇流产、早产等不良后果 孕妇应避免使用泻下剂,如必须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孕妇使用泻下剂时,应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孕妇使用泻下剂时,应严格遵循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
产后及月经期妇女慎用
产后妇女: 产后身体 虚弱,不 宜使用泻 下剂
月经期妇 女:月经 期使用泻 下剂可能 导致月经 不调、痛 经等问题
孕妇:孕 妇使用泻 下剂可能 导致流产、 早产等问 题
老年人: 老年人体 质较弱, 使用泻下 剂可能导 致脱水、 电解质紊 乱等问题
儿童:儿 童使用泻 下剂可能 导致腹泻、 脱水等问 题
作用机理:泻下剂通过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缓解便秘症状。
使用注意事项:泻下剂使用需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注意用量和用法,避免过度泻下,损 伤正气。
虚证泻下
病因:脾胃虚弱,运化无力 症状:大便稀溏,腹胀腹痛,食欲不振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补中益气 方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方剂学泻下剂
泻下剂的作用机制
刺激肠道蠕动
泻下剂中的药物成分可以刺激肠道平滑肌,促进肠道蠕动,从而 加速粪便的排出。
增加肠道水分
某些泻下剂中的药物成分具有吸水性,可以增加肠道内的水分, 使粪便软化,易于排出。
降低肠道内压
泻下剂可以降低肠道内压,减轻肠道痉挛,缓解便秘症状。
泻下剂的应用范围
泻下剂的临床应用
泻下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便秘、肠易 激综合征等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研究展望
01
泻下剂的作用机制 深入研究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讨泻下 剂的作用机制,以期发现更有效 的药物作用靶点。
02
泻下剂的配伍与剂 量优化
研究将致力于优化泻下剂的配伍 与剂量,以提高疗效并降低副作 用。
03
配伍注意事项
1 2
孕妇慎用
泻下剂多为攻伐之品,易伤正气,孕妇应慎用。
脾胃虚弱者慎用
泻下剂易伤脾胃阳气,脾胃虚弱者应慎用。
3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服用泻下剂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影 响药效。
04
泻下剂的煎煮与服用方法
煎煮方法
煎煮器具
选择砂锅或搪瓷锅作为煎煮器具,避免使用 铁锅或铝锅,以免与药材发生化学反应影响
泻下剂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肠道健康的重视,泻下剂在预防医学领域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注意反应
使用泻下剂后,应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 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06
泻下剂的现代研究与展望
现代研究进展
泻下剂的成分研究
现代研究对泻下剂的成分进行了深入分析, 发现了许多具有泻下作用的活性成分,如大 黄素、芦荟苷等。
《方剂学》第十一章,泻下剂!
▪ 4,逐水:具有攻逐水饮,消除水积肿胀的作用, 适用于水饮壅积于里之实证。
▪ 5,攻补兼施: 具有扶助正气,泻下实积的作 用,适用于里实积结,而正气内虚者。
▪ 三,使用注意:
▪ 1,若表证未解,则应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
▪ 2,年老体弱,产后衰弱,病后,应兼顾其虚,
▪ 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 脉沉弦。
▪ 3,使用注意:
▪ (1)首先辨清证的虚实。
▪ (2)三药为散,大枣10枚煎汤送服。
▪ (3)从小剂量0、5—1克开始,每日一次,
▪
清晨空腹服用。若下少,明日加量。
▪ (4)不宜久服,以防中毒。3---5天为一个
▪
疗程。每疗程之间停用3—5天。
▪ (5)体虚及孕妇慎用。
兼气虚加——人参。
▪
阴津不足加——玄参,生地。
▪ 5,“急下存阴”之剂,注意煎服法。
▪
本方煎服法与疗效有关。
▪ 6,热结旁流——“通因通用”
▪ 7,热厥——“寒因寒用”
▪ 8,痉病
▪ 9,使用注意:体弱及孕妇禁用。
▪ 10,三承气汤有何区别?
▪ 11,何为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法,举方剂 说明之。
▪ 12,你对大承气汤的痞满燥实是如何理解 的?
方名 同
麻子仁丸
五仁丸
润肠通便之功,治疗肠道失润之便秘证
功效 异
病理
特点
泄热行气 气滞热结 功偏泄热结
润燥滑肠 津枯燥结 功专润肠燥
济川煎(2)
▪ [组成] 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
▪
升麻,枳壳
▪ [功用]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方剂学-泻下剂
“属统疗用攻凡
下于称里为积以
法八为实主、通
”法泻证,逐便
中下的用水、
的剂方于等泻
。剂治作热
,
、
分类
方剂
适应症 注意事项
一类
二类
三类
寒下剂 温下剂 润下剂
逐水剂 攻补兼施
剂
大承气汤、大 黄牡丹汤 温脾汤
麻子仁丸
十枣汤
济川煎
黄龙汤、增液 承气汤
大陷胸汤
大黄附子汤、 三物备急丸 五仁丸
禹功散
里热积滞实证 (热结)
生姜 大枣 甘草
(佐使药)
和中益胃
人参(佐药)
益气
谢谢 和 美 仪
是 很 有
德 , 学
进 友 谊
闻 茶 、
通 过 沏
感 之 道
就 是 品
式益习,饮茶。赏
某图
。的礼美茶、
茶
一法心、赏
的
观看 出 品
种,修增茶 、
美
气滞
热结
津伤
大承气汤
实(腹痛拒按)
大黄(君药)
苦寒泻热 攻积通便
峻
助下
热 结
芒硝(臣药)
泻热通便 润燥软坚
燥(肠中燥屎)
速 泻 泻热破气 之 推荡积滞 功
满(脘腹胀满)
厚朴(君药)行气除满行 气助枳实(臣药)
下气 开痞散结
痞(胸脘闷塞压重感)
大承气汤
方剂
组成
大承气汤 硝黄枳朴
小承气汤 黄枳朴
调胃承气汤 硝黄草
共同点
泻热通便 都用大黄4两
区别
痞满燥实 (阳明腑实
重证)
痞满不燥 (阳明腑实
轻证)
中医方剂学第4讲--泻下剂
里热炽盛,伤阴化燥,燥 屎内结于肠中
腑 甚或潮热 —热在阳明,旺于申酉时
实 谵语 —热扰心神
证 手中戢然汗出 —阳明主四肢,热迫津液外泄
舌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 脉象滑实
里热炽盛,热盛伤津, 燥热内结之体征
2、热 结 旁 流 (通因通用)
下利清水,色纯青 其气臭秽
腑热炽盛,积滞内结不出, 迫肠中津液从旁而出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温 君 附子—温补脾阳,祛除寒邪
补
大黄—泻下攻逐积滞
脾 阳 臣 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阳祛寒
攻
佐 人参—甘温,补脾益气。
下
与附子温补阳气以扶脾弱。助阳先益气之意
冷
积 使 甘草—助人参补脾益气;防大黄泻下伤中;
调和诸药。
润下
麻子仁丸《伤寒论》
组成:麻子仁15g 大黄12g 杏仁10g
四、分类:
寒下—里热积滞实证。 温下—里寒积滞实证。 润下—肠燥便秘。 逐水—水饮壅盛于里的实证。 攻补兼施—里实积滞而正虚者。
五、使用注意:
1、用于表证已解,里实已成。若表证未解,里实已成, 则应视表里证的轻重,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
2、兼有血瘀、虫积或痰饮,分别配伍相应药物治之。 3、泻下剂除润下剂外,均属峻猛,多年老体弱,新产血
均 可 治 疗 大黄后下
阳 明 腑 实 大 黄 、 枳 轻下热结
证。
实、厚朴
减枳朴量 三药同煎
大 黄 、 芒 缓下热结 硝、甘草
主治
痞满燥实 俱备的阳 明腑实重 证。
痞满实而 不燥的阳 明腑实轻 证。
阳明燥实 内结而无 痞满之证。
大陷胸汤《伤寒论》
心下痞满而痛,甚则从心下至 水热互结
水 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方剂学-泻下剂
肉当牛枳泽升
苁
麻
(
蓉
归
膝
壳
泻
炒 )
君臣
佐
医学课件
40
配伍特点:
一、标本兼顾: 温肾益精治其本;润肠通便治其标。
二、补中有泻,降中有升: 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
医学课件
41
运用:
辨证要点: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
舌淡苔白,脉沉迟。 使用注意:
邪热伤津及阴虚者忌用。
医学课件
42
医学课件
19
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附子汤
《金匮要略》
医学课件
20
大黄附子汤--主证病机分析
寒邪积滞阻于肠道—— 腹痛便秘 寒 积 寒滞厥阴—— 胁下偏痛 里 实 寒凝气滞—— 发热,手足厥冷 证
寒实佐证—— 苔白腻,脉弦紧。
医学课件
21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解:
附大细
子黄辛
君
臣
医学课件
22
本方用药特点: 1、大黄、附子同用,属去性取用之法。 2、附子用量较大,体现以温为主,属温下
麻杏白大枳厚白
子
仁仁芍黄实
蜜
君臣
佐 朴 佐使
医学课件
34
本方配伍特点: 下不伤正,润不滋腻,攻润结合。
本方剂型服法特点: 丸剂,每服10小丸。渐加,以知为度。
意在缓下,实属润肠通便为主之剂。
医学课件
35
运用:
辨证要点: 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少津。
使用注意: 年老体虚,津亏血少者,以及孕妇应慎
医学课件
12
3、复方大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2021中医助理基础《方剂学》第三单元 泻下剂
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泻下剂主要适用于里实证。
里实证有因热而结实者,有因寒而结实者,有因燥而结实者,有因水而结实者,均可使用泻下剂。
此外,邪实而正虚者,也可使用泻下剂,但当使用泻下剂中的攻补兼施剂为宜。
2.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临证首当辨别里实证的性质及患者体质的虚实,分别选用相应治法方剂。
热结者,宜寒下;寒结者,宜温下;燥结者,宜润下;水结者,宜逐水;邪实而正虚者,又当攻补兼施。
(2)泻下剂是为里实证而设,用于表证已解,里实已成之时。
(3)里实证若兼瘀血、虫积、痰浊等,应酌情将泻下剂与活血祛瘀、驱虫、化痰等治法方剂配合使用。
(4)年老体弱、孕妇、产后或正值经期、病后伤津或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泻下剂。
必需使用时,也宜配伍补益扶正之品。
(5)泻下剂易伤胃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忌食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寒下大承气汤(《伤寒论》)【组成药物】大黄四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方歌】大承气汤用大黄,枳实厚朴芒硝襄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趣味记忆】笑将军朴实【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证候】(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甚至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配伍意义】本方证乃伤寒之邪内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或温病邪入胃肠,热盛灼津,燥屎乃成,邪热与肠中燥屎互结成实之阳明腑实证。
前人将阳明腑实证的特点归纳为“痞、满、燥、实”四字。
治法当峻下热结,急下存阴,釜底抽薪。
热结旁流治以大承气汤,乃属“通因通用”之法。
热厥治以大承气汤,“热深者,厥亦深”,这种用寒下之法治厥冷之证,亦称为“寒因寒用”。
本方煎服方法为: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再溶服芒硝。
大黄之所以生用、后下,是取其泻下之力峻猛。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泻下剂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方剂学——泻下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泻下剂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大便秘结、胸腹积水等里实证。
要点二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泻下剂是为治疗里实证而设,必是表证已解,里实已成者,方可应用。
若表证未解,里实已成,则需衡量表里轻重,采用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之法。
2.老年体虚,新产血亏,病后津亏,以及孕妇、素有出血疾患者宜慎用。
3.中病即止,慎勿过剂。
4.禁忌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细目二寒下要点一大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四两厚朴(炙)半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大便秘结不通,矢气频转,脘腹痞满而硬,疼痛拒按,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谵语,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
下利清水,色纯青而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脉滑实。
3.热厥、痉病和狂证。
见有里热实证者。
【组方原理】一者,由于伤寒之邪化热,内传阳明,邪热与燥屎相结,热盛伤津,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不通,矢气频转,脘腹痞满而硬,疼痛拒按;四肢禀气于阳明,阳明经气旺于申酉时,里热炽盛,蒸腾于外,故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浊气上攻,心神被扰,则谵语;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均为热盛伤津,燥屎内结之象。
治宜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二者,由于里热炽盛,燥屎结于肠中不得出,以致少量粪水从旁而下,色纯青而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脉滑实。
治宜通因通用,泻热以存津液。
三者,由于实热积滞闭阻,阳热受遏内郁,不能外达四末导致阳盛格阴,故见四肢厥冷而为热厥;实热内结,热盛伤津,筋脉失养则症见抽搐而发为痉病;阳明热甚,上扰神明,则神昏谵语,发为狂证。
治宜急下热结,保存阴津。
上述各证虽临床表现各有不同,但其实质都与实热内结有关,根据“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故可同用下法治之。
方中大黄苦寒,泻热通便,既泻热以除病因,又通便以治主证,且生用并后下,荡涤之力更锐,治“实”而为君药。
中医方剂学泻下剂
大承气汤用法(yònɡ fǎ)
先煎枳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生者气锐而先行(xiānxíng),熟者气钝而和缓。”
《伤寒来苏集》
第十九页,共85页。
大承气汤
配伍(pèiwǔ)特点
❖ 1、泻下药加行气(xínɡ qì)药 ❖ 2、通因通用 ❖ 3、寒因寒用 ❖ 4、釜底抽薪
第二十页,共85页。
通便止痛
积滞阻于肠道—— 便秘
积滞
外寒入里
(shízhèng)
寒 积
寒滞厥阴——
胁下偏痛
里
实 寒凝气滞—— 手足厥冷,发热(郁热)
证
舌脉—— 苔白腻,脉弦紧
温里散寒
第三十九页,共85页。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tōnɡ biàn)止痛
君:附子: 温里散寒(用量须大于大黄) 大黄 :荡涤(dàngdí)积滞(去性存用)
运用
辩证要点(yàodiǎn) 以痞、满、燥、实四证及舌红苔黄、
脉沉实为辨证要点(yàodiǎn)。
第二十一页,共85页。
大承气汤
使用(shǐyòng)注意
1、体虚慎用、孕妇禁用 。 2、中病即止。 3、热邪伤津,可见苔黄或焦黄,但临床上常常由于输液或寒凉
药过用后,导致舌苔白黄(透过白苔可以看到黄苔)或白苔, 可借助验齿(齿干甚至(shènzhì)如枯骨)来确诊热结伤津。
难点: 通因通用 寒因寒用
第二十九页,共85页。
大黄(dàihuáng)牡丹 汤
Ⅰ类 《金匮要略》 寒下剂
第三十页,共85页。
大黄(dàihuáng)牡丹汤右少腹疼痛拒按 痛如淋,小便自调
主主治治::肠肠痈痈(湿湿、、热热、、瘀瘀))
食肥甘厚味(hòu wèi) 辛辣之品
(完整版)方剂学泻下剂
二泻下剂1.试述泻下剂的治证特点及使用注意。
泻下剂的治证特点:以泻下药为主,用于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主治胃肠积滞,大便秘结、水饮内停等里实证。
使用注意:1)若表证未解,里实积滞已成,治应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不宜单独应用下法。
2)除润下剂之外,其余均属峻烈之剂,故孕妇、产后、月经期及年老体弱、病后伤津或亡血者,宜慎用。
必要时可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以虚实兼顾。
3)泻下之法,每易伤及胃气,故应用时须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4)服泻下剂得下后,当忌食油腻、生冷等,以顾护胃气。
2.名词术语解释:泻下剂、阳明腑实、热结旁流、釜底抽薪、急下存阴、通因通用。
泻下剂:以泻下药为主要组成,具有通导大便,荡涤实热、排除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可以泻下里实证的一类方剂。
主要治疗胃肠积滞,实热内结,脘腹胀痛,或脏腑有寒凝积滞,或水饮内停引起的严重水肿,胸腹积水体质壮实者,或虚、实便秘。
根据泻下剂的不同作用,可分为寒下剂、温下剂、润下剂、逐水剂和攻补兼施剂。
阳明腑实:阳明病,病邪入里化热,燥热与肠中糟粕搏结,劫耗津液,燥结成实的病理变化。
热结旁流:症名。
阳明腑实,肠燥屎内结而致时泄臭水之症。
釜底抽薪:指用通导大便以泻去实热邪气的一种治法。
好比抽去锅底下燃烧的柴草以降低锅内的温度。
泛指寒下法,如大承气汤。
急下存阴:指通过峻泻通便以祛除实热邪气,从而达到保存阴津的一种治法。
如大承气汤。
通因通用:为反治法之一。
指用通利的方药来治疗泄泻病证的一种治法,如应用大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证。
3.大黄在大承气汤、黄龙汤、温脾汤、麻子仁丸中的作用及配伍有何不同?1)大承气汤峻下热结,治疗实热积滞的阳明腑实证,方中用大黄泄热通便,涤荡实热积滞,用大黄配芒硝,苦寒加咸寒,相需为用,峻下热结而通便。
2)黄龙汤清热泻下,益气养血,主治肠胃燥热,气血两虚。
黄龙汤是由大承气汤攻下热结配伍人参、当归、甘草、桔梗、生姜、大枣补益气血,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
方剂学-泻下剂(全面精炼)
• 热厥,系由实热内结,阻滞气机,阳气不 能布达四肢所致,为真热假寒证。以本方 治疗,属“寒因寒用”治法。 • 痉病,系由热盛伤津,筋脉失养而挛急所 致。 • 发狂,为胃肠实热上扰心神所致,为阳明 腑实证之常见伴见症状。
• 通因通用—用通利的方法治疗通泻的症状。 热结旁流是由于积滞所致的腹泻。 • 寒因寒用—用寒药治疗寒的症状。热厥证 是由于里热亢盛,格阴于外,阳气不能布 达于四肢所致。 • 釜底抽薪、急下存阴—峻下热结,以救阴 液。
• • • •
2、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四两 甘草二两 芒硝半升 功用: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 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 胀痛,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 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
• 3、复方大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 组成:厚朴 炒莱菔子 枳壳 桃仁 赤芍 大黄 芒硝 • 功用:通里攻下,行气活血。 • 主治:单纯性肠梗阻属于阳明腑实而气胀 较明显者。
第五节 攻补兼施
概说
• 主治:里实正虚,而大便秘结之证。 其主要表现为腹满便秘而兼气血不足或阴 津内竭者。 • 配伍: 常用攻下药与补益药组成。 • 代表方剂: 黄龙汤(自学)
病案举例
• 某男,20岁,诉腹痛,时时下痢恶臭清水。 脘腹痞满,腹痛拒按,口渴,色红苔黄厚, 脉滑而实。
思考题
• 三承气汤在组成、主治、功效、煎服方法 方面有何异同
学习要点
• 掌握大承气汤、温脾汤、十枣汤的组成、主治、 功效、配伍意义、配伍特点、辨证要点。 • 类方比较:三承气汤在组成、主治、功效、煎服 方法方面的异同 • 重要配伍: 大承气汤配伍枳实和厚朴的意义; 大黄附子汤配伍附子的意义; 温脾汤中配伍大黄与附子的意义; 十枣汤配伍大枣的意义; 麻子仁丸配伍麻子仁、杏仁的意义。 • 服用方法:三承气汤、十枣汤的服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1、简述大承气汤的主治证。 2、简要比较三承气汤(大、小、调胃承气汤)
第五节 攻补兼施
适用病证:里实正虚之大便秘结证。 组方规律:以泻下药为主,
配益气滋阴药。
黄龙汤
《伤寒六书》
主证病机分析:
阳明腑实证
邪实
自利清水,色纯青, 脘腹胀满,腹痛拒
按。
因下失下
身热口渴,身疲少
气 血 不 足 正虚
气,谵语,甚则循 衣摸床,撮空理线,
神昏肢厥,舌苔焦
黄或焦黑,脉虚。
辨证要点: 大便秘结或自利清水,脘腹胀满,身热
邪热伤津及阴虚者忌用。
随证加减: 1、气虚加人参; 2、有火加黄芩; 3、肾虚加熟地,虚甚去枳壳。
趣味歌诀法:
济川煎 : 牛肉只归谢妈(牛膝 肉苁蓉 枳实 当归 泽泻 升麻)
第四节 逐水
一、适应证:水饮壅盛于里, 正盛邪实之证。
二、组方规律:以峻下逐水药为主 (大戟、芫花、甘遂……) 配:养胃扶正药(大枣)
草 芒硝)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肠痈基础方
主治证侯病机分析:
肠 痈
湿热搏结气血——
郁结成痈,右少腹疼痛 拒按,甚则肿痞。
初
起 ,
湿热郁滞肠中,不涉膀胱—— 小便自调。
湿 热
气血郁滞,营卫失和——
时时发热,自汗恶寒。 (肠痈已成)
郁
滞 证 湿热郁蒸—— 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辨证要点: 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滑数。
三、注意
1、宜形气俱实者,虚人慎用
(可与补益剂配合或交替应用)。
2、中病即止。 3、肿胀消,当调养脾胃,培土御水。
十枣汤
《伤寒论》
--泻下逐水的代表方; 治疗悬饮及阳水实证的常用方。
主治: 1、悬饮(胸腔积液);
2、水肿臌胀(肝硬化腹水)。
病机与证候分析
上干清阳
头痛目眩
饮停胸胁、肺气不利 咳唾胸胁引痛,短气
约。”
--
-------------------《伤寒明理论》
麻子仁 芍药 枳实
大黄 厚朴 杏仁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方解:
君 麻子仁——润肠通便。 臣 杏仁——1、润肠;2、降气以助通畅下实。 芍药——养血敛阴,缓急止痛。 佐 小承气汤——泄热行滞。 使 蜜——1、润燥滑肠;2、调和诸药。
运用:
辨证要点: 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弦。
随证加减: 1、腹中胀痛,加厚朴、木香; 2、腹中冷痛,加肉桂、吴茱萸。
趣味歌诀法:
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 附子 人参 当 归 ** 甘草 干姜 芒硝)
第三节 润下
一、适应证:燥结证及虚秘证。
(“无水停舟”证及“无力行舟”
使用注意: 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
虚者不宜使用。
趣味歌诀法:
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 桃仁 芒 硝 牡丹皮 冬瓜子)
第二节 温下
适用病证:里寒积滞实证。 组方配伍规律:
以泻下药为主,配伍: 1、温里药(附子、干姜) 2、益气药(人参、甘草)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脾阳不足,寒积中阻的常用方。
主证病机分析:阳虚寒积证。
寒积阻于肠道——腹 绕痛脐便不秘止,。脐下绞结,
脾 阳 不 足 — — 手足不温,不渴,苔白, 脉沉弦而迟。
温脾汤组成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方解:
大附芒干当人甘
黄子硝姜归参草
君
臣
佐 佐使
配伍特点:
温通、泻下、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 于攻下之中,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
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僻。 佐: ▲大枣—— 1、缓和三药的毒性、烈性;
2、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 3、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趣味记忆法 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 芫花 大枣 大戟)
本方用法:
1、三药等份为散,晨起空腹以大枣 煎汤
送服。 2、小量开始,每日一次,每次0.5~1g。 服后下水量少,次日加量,最多至1.5g。 3、服药得快利后停服,宜食糜粥养胃。 4、老年体弱慎用,孕妇忌服。
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痛, 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 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
三承气汤比较(阳明腑实证、大黄)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主治 痞满燥实
痞满实
功用 峻下热结
轻下热结
组成 大黄、芒硝 大黄、枳实
枳实、厚朴 厚朴
用法 厚朴倍于大黄;枳、朴量轻,
先煎枳朴,后 厚朴为大黄一 下大黄,芒硝 半;同煎。 溶服。
证)
二、组方配伍规律:
1、前者以润下药为主,常配寒下药及滋阴 养血药;
2、后者以补肾润肠药为主,配升清降浊之 品。
麻子仁丸(脾约丸)
《伤寒论》 -“脾约”证常用方;润下法的代表方。
主证病机分析:
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
“脾约”:“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
膀胱,致小便数而大便秘,故曰其脾为
第二章 泻下剂
一、概念: 泻下药-通便、泻热、攻积、逐 水-里实证 二、适应证:里实证
三、分类:热结证——寒下剂 寒结证——温下剂 燥结证(“无水停舟”)——润下剂 虚结证(“无力行舟”) 水饮壅盛——逐水剂 体虚里结——攻补兼施剂
四、注意事项: 1、年老体虚、经期、产妇、病后伤津以及亡血 者慎用;孕妇禁用。 2、中病即止,不可过剂。 3、下后忌食生冷油腻。
第一节 寒下
适用病证:里热积滞实证。
组方配伍规律:
寒下药配行气药、活血药
大承气汤《伤寒论》
学习意义: 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 寒下法的代表方。
主证病机分析:
阳 热 痞:自觉胸脘闷塞不舒。
明
实 互 满: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
腑结
实 于 燥:肠中燥屎干结不下,舌苔黄燥。
证
胃 肠 实:腹痛拒按,大便秘结,脉实有力。
口渴,神倦少气,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功用: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方解:
大芒厚枳人当甘桔生大 黄硝朴实参归草梗姜枣
配伍特点: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
随证加减: 原书:“老年气血虚者,去芒硝”。
或适当增加参、归用量。
附方:新加黄龙汤
组成:
大芒生玄麦海人当姜甘
黄硝地参冬参参归汁草
君
臣
佐1 佐2 使
水 饮停心下
心下痞硬
悬饮
饮 壅
饮邪犯胃,胃气上逆 干呕
盛 饮停脘腹,气机不利
饮溢肌肤 苔白滑,脉沉弦
腹胀 水肿
实水
(一身悉肿,下半身尤甚)
辨证要点: 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
利,脉沉弦。
甘遂
大戟
芫 花
功用:攻逐水饮
方解:
君:甘遂——善行经隧脉络之水湿; 臣: 大戟——善泄脏腑肠胃之水邪;
大黄牡丹汤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方解:
君 大黄——荡涤湿热瘀结。 丹皮——凉血化瘀。 臣 芒硝——软坚散结,助大黄攻下。 桃仁——活血化瘀 佐 冬瓜子——清肠利湿,排脓散结。
运用:
随证加减: 1、热毒重者,加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
败酱草; 2、血瘀较重,加赤芍、乳香、没药。
趣味歌诀法:
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 枳实 麻子 仁 芍药 大黄 杏仁 蜂蜜 )
附方
济川煎《景岳全书》
-肾虚便秘的常用方
主证病机分析:
小便清长,
肾阳不足,气化无力, 大便秘结,
肾 津液不布,开合失司。 舌淡苔白,
虚
脉沉迟。
便
秘
腰膝酸软,
肾精不足
头晕目眩。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方解: (君)肉苁蓉——温肾益精,暖腰润肠。
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 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 口舌干燥,脉滑实。
热结为本质,旁流为假象。以大承 气汤治疗热结旁流,属“通因通用”治 法。
热厥,系由实热内结,阻滞气机,阳 气不能布达四肢所致,为真热假寒证。以 本方治疗,属“寒因寒用”治法。
痉病系由热盛伤津,筋脉失养而挛急所致。 发狂为胃肠实热上扰心神所致。
组成: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 枳实三枚大者 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痞、满、实而不燥之阳明热结轻
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 舌苔老黄,脉滑而疾;或痢疾初起,腹 中胀痛,里急后重者。
2、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四两 甘草二两 芒硝半升 功用: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热结,燥实在下,而无痞满之证。
调胃承气汤 燥实 缓下热结 大黄、芒硝 甘草
大黄、甘草同 煎,芒硝溶化。
3、复方大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组成:厚朴 炒莱菔子 枳壳 桃仁 赤芍 大黄 芒硝
功用:通里攻下,行气活血。 主治:单纯性肠梗阻属于阳明腑实而气
胀较明显者。
趣味记忆法:
1.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 大黄 枳实 厚朴) 2.小承气汤:大黄朴实 (大黄 枳实 厚朴) 3.调胃承气汤 : 大干(甘)忙(芒 ) (大黄 甘
功用:峻下热结
(“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法”—
—对于实热内结而阴液大伤之证用 峻下剂荡涤实热积滞,从而达到迅 速保存阴液,挽救阴液的目的的治 法。)
药
大黄酒洗四两
物
芒 硝
三
组
合 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