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专题: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 最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最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称谓1.谦称与尊称在古代,自谦称谓通常带有“卑、下、鄙、贱、愚、小”等语素,例如“卑人、下愚、鄙人、贱子、小可”等。
或者是带有这种意思的词语,例如“仆、臣、不肖、不才、不佞”等,表明自己地位卑微,才疏学浅。
不仅称呼自己有谦称,称呼自己的亲属也有谦称。
例如:家”常用作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例如家父、家母、家兄。
舍”常用作称比自己年幼的亲属,例如XXX、舍妹。
先”常用作称已去世的己方长者,例如先帝、先父、先母。
亡”常用作称同辈的去世者,例如亡妻、亡弟。
尊称称谓是直接向对方表达敬意。
其方法有四种:①称人之字。
例如:“故今具道所以,XXX或XXX也。
”(XXX《答司马谏议书》)“君实”是XXX的字。
②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君”“子”“公”“先生”等。
③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
④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
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2.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总角:幼年泛称。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半百:五十岁。
XXX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
XXX:一百岁。
3.亲属关系称谓在中国古代的宗法社会中,家族是中心,以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
先解释两个概念:六亲:父母妻子兄弟。
九族:有两种解释,一是纵向的,指的是高祖、XXX、祖、父、自己、子、XXX、XXX、玄孙;一是横向的,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古代一人犯罪,常常牵连到亲属也被杀戮,所谓灭三族,指父母兄弟妻子;所谓诛九族,包括从高祖到玄孙的直系亲属,以及旁系亲属中的兄弟、堂兄弟等。
这是封建专制时代惨无人道的刑法。
再看古代的亲属称谓:父亲的父亲是祖父,父亲的母亲是祖母,祖父母的父母是曾祖父和曾祖母,XXX父母的父母是高祖父和高祖母。
2019年高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经典备考材料
2019年高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经典备考材料博罗县华侨中学(老道整理)一、称谓【雅称】一种美称。
自家父母称“椿萱”,他人母亲称“萱堂”,岳父母称“泰山、泰水”,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同学称“同窗。
【尊称】也叫敬称。
自家父母称“高堂、双亲、膝下”,别家父母称“令尊、令堂”,老师称“恩师”,他家房居称“尊府”。
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婉称】:家父母称“家严、家慈”,去世父母称“先父先严、先母先慈”,”。
【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古代帝王自称“孤、寡”。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
学生自称“门生、受业、不才、小生、小可、晚生”等;自家父母为“家父、家母”。
(一)对别人和别人亲友的尊称(敬称)1.在被称呼人的姓、名、字号等核心称呼前面或后面加“子”、“公”、“君”、“老”、“父”、“令”、“尊”、“贤”、“仁”、“足下”、“尊驾”、“夫子”、“阁下”、“先生”、“大人”等。
如:子墨子、范文正公、谢君、张老、渔父、尊夫人、贤伉俪。
令堂(对方母亲)、令尊(对方父亲)、令爱(对方女儿,也叫令千金)、令郎(对方儿子)、令兄(对方哥哥)、令妹(对方妹妹)、令弟(对方弟弟)。
注意:公、君、足下、尊驾、夫子、阁下、先生、大人等词还可以单独用来称呼别人,表示尊敬。
2.称字、号、别号、谥号如:(苏)东坡,东坡居士是苏轼的别号。
苏轼也常被人称为苏子瞻,子瞻是苏轼的字。
范文正公,“文正”是范仲淹死后朝廷给他的封号(谥号)。
3.称对方的书斋名如聊斋先生,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
4.称籍贯如:孟襄阳,襄阳是孟浩然的籍贯地。
柳河东,河东(今山西永济)是柳宗元的籍贯地。
5.称官名、爵位、做官地如:杜工部,杜甫曾任工部员外郎。
文少保,文天祥曾任太子少保。
寇莱公,北宋名臣寇准封爵莱国公。
陶彭泽,陶渊明曾在彭泽任县令。
6.对皇帝、皇族成员、诸侯王的尊称称皇帝的“庙号”、年号,如“太祖”、“太宗”、“洪武皇帝”(朱元璋)等。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含答案及解析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单选题85道)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单项选择题85题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单选题 85道)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2019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详细解析
2019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详细解析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答案: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答案:B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一)学校与科举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最新2019高考文化常识160(讲义版)
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
(√)83.古代祭祀或祭拜用纯色全体牲畜和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叫“牺牲”。
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所以这类牺牲称为“牢”。
(√) [拓展] 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牲畜,用羊、豕各一,称为“少牢”。
84.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独居,以示虔诚。
这些活动叫“斋戒”。
斋戒时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
(√)85.纨绔子弟代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因为纨是一种细而有光泽的绢帛;绔是套裤,是套在最外面御寒的。
穷人一般穿不起绔,而富贵人家子弟不仅穿纨,还讲究“纨绔”。
(√)86.古人称已嫁出的女子回娘家省父母为“归宁”,也指男子归省父母。
(√)87.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二)节日习俗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88.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又称元日、新春、新正等。
春节习俗是庆贺过去的一年,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拓展] (1)古时候,人们把谷物的成长周期称为“年”。
民间一般从上年的腊月初八或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来年的正月十五都称为“春节”。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89.元宵节,古称上元节、灯节。
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好的收成。
吃元宵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还有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灯、迎紫姑、走百病等。
(√)[拓展]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唐寅《元宵》90.(2017·全国卷Ⅲ)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2019高考复习之文化常识.ppt
四、风俗礼仪
2、古代礼仪 (1)政治 ①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 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 ②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 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 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祭地礼仪 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四、风俗礼仪
2、古代礼仪 (1)政治
③宗庙之祭 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 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祭祀时行九拜礼。 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 ④对先师先圣的祭祀 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 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明代称孔子为 “至圣先师”。清代,立文庙,称孔子 “大 成至圣文宣先师”。
(今河南商丘)、岳麓书院(今湖南长 沙)、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白鹿 洞书院(今江西九江)。
二、官职制度
1、中央官制 ①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中国古代最尊显 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三 公说法有司马、司徒、司空;太傅、太 师、太保;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②三省六部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 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 袭未改。
三、姓名称谓
1、基本称谓 【称爵名】如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 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北 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三、姓名称谓
1、基本称谓 【称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后、等级 较高的嫔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 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 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如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范仲淹为范文 正公。皇帝的谥号常为“××帝”。
传记类文言文常涉及的为官常识
4、为官成绩突出 ⑴升、迁、擢、陟、晋、进:提升、 迁任、提拔、晋升、进用 ⑵加、封、赏:加封、封赏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识记古代文化常识】专题练PPT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 “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解析】 在这四个选项中,“下车”“京师”两个词大家 比较熟悉,很容易判断。有疑问的可能是“车驾”和“收考” 两个词。这样我们可以把选项的解释放到原文里面,根据上下 文的语意来推断。原文“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 所欲言”中,“车驾”在主语的位置,应该是代称帝王;原文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7)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九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三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翼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二)古代的官名、爵位、庙号、谥号以及表官职变动的名 词 我国古代的官职和爵位,既有延续继承的,也有一朝或 几朝短期使用的,它们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需要我们对此 有所了解。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2.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侯、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左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都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届高考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
2019届高考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第一篇:2019届高考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2019届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C(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调动官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文中“谥忠介”的“ 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
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2.B(3分)(解析:B.“同治”“光绪”是庙号错,是年号.)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3.D (“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2019届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1.朔日 2.晦日 3.望日 4.既望 5.下九 6.初阳
1. 农历每月的初一
2. 农历每月的末尾
3. 农历每月的十五
4. 农历每月的十六
5.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6.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
纪年法: 3、年号纪年——(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
年号纪年)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
“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 七月某日”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此后, 一个皇帝有一个或多个年号。在中国历史上, 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 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 年,历60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 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 盛世”。又如唐玄宗用“开元”为年号历28年 (713—740),史称“开元盛世”。
唐代有五京:东京、北京、南京、西京、 中京。
六大古都 今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 封、杭州。北京古称“蓟”,又称“燕京”。 西安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久 的古都,明时始称西安,古称长安。洛阳为 九朝名都。南京,秦汉时称“秣陵”,孙吴 时称建业,晋称建康,南唐时称金陵,朱元 璋改称应天府,清代称江宁府,太平军称天 京,另有“石头城”“白下”之称,为 六代 古都。开封古称大梁,汴梁,汴京,宋称东 京。杭州古称钱塘,又称临安。
公元推干支 方法一: 分除余数法
例2:1982年的干支纪年为? 1982÷10的余数为 2,2-3=—1,—1+10=9,第九位的天干为“壬” 1982÷12的余数为2,2-3=-1,-1+12=11, 第十一位的地支为“戌”
2019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2019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最完整版,共13个专题)一、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2019高考文学常识大全:古代文化常识
2019高考文学常识大全:古代文化常识2019高考文学常识大全:古代文化常识1.关于古诗与星宿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李商隐《马嵬》:“此日),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
2.关于古诗文与纪时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日中:见于《陈太丘与友期》《两小儿辩日》。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孔雀东南飞》)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更定:见于张岱《湖心亭看雪》。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暮春:见于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3.关于古诗文与节日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绝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
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4.关于中国古代纪年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一前135)。
在中国历,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一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一1795年,历60 年。
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又如唐玄宗用“开元”为年号历28年(713一740),史称“开元盛世”。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秀才,在文中指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东汉时改称“茂才”。
与明清时期的“秀才”意思不同。
B.江左,古指江西。
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
六朝时江左为政治、经济中心。
C.策试,一般以政事、经义策问应考者,以其对政事的见识观其文辞之高低,以便量才录用。
D.赠,皇帝为去世官员加封爵位名号。
有时也把爵位名号赐予官员已故的祖先或妻室。
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领,指兼任,多指兼任相对高的官职,如《三国志》“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顷之,又领益州牧”。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D.万岁,千秋万世永远存在,表示祝颂、欢呼;也可以表示封建时代臣民对帝王的称呼。
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庐墓,古人在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
这就是“庐墓”,也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
B.台阁,汉代指尚书台,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中的“台阁”就是泛指大的官府。
C.东都,是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
隋唐时指洛阳。
当时京都在长安,洛阳在长安以东,因而称“东都”。
D.赠,是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谥”只能在死后获得,“赠”可在生前获得。
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序,即书序,是作者本人自撰或他人撰写的用以评论、介绍作品内容或作者意趣的文体,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B.荫补,指在古代时候,子孙因先辈有功,可以享受恩典而取得入仕的权利,当官员有缺额时,可以被选任授职。
C.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合称,与韩愈《师说》中所言“六艺经传”的六艺所指相同。
2019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饮食器用
【古代家具】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 桌、椅、柜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 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 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 现的家具。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 几乎都在床上进行。如《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 [chuí] 床便大怒。”诗中的“床”指的是坐具。和这种矮 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风等。还有一种矮榻常与床 并用,故有“床榻”之称。魏晋南北朝以后,床的高度与今 天的床差不多,成为专供睡觉的家具。唐宋以来,高型家具 广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巾 架、屏风、盆架、镜台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各个朝代 的家具,都讲究工艺手法,力求图案丰富、雕刻精美,表现出 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派,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独特风格与样式”,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 角、徵【zhǐ】、羽。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 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 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如 《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 皆垂泪涕泣。”文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 的声音,声调悲凉。 【宫调】音乐术语。古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 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音阶的起点,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音阶的起点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而以其他 各声为主者则称“调”,如商调、角调等。也统称为“宫 调”。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ǐ],形似大碗,人 们从甗[yǎ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guǐ]中再食用。簠[fǔ],是一种 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fǔ]簋[guǐ] 对举”的说法。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 来盛肉酱与肉羹了。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盂,盛饮之器, 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圈足。盆盂,均为盛物之器。案,又称食案, 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讲究 “举案齐眉”,以示敬意。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 上,然后用刀割着吃。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 支地。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 任人宰割的境遇。如《鸿门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说的就是这种境遇。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 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 为“筷”,沿用至今。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 铜等。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制成,贵族的食器则以青铜居 多。古代统治者所用的筷子,有的用金、银或象牙制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中国古代皇帝拥有至 高无上的权力,地位独尊。 以下属于对皇帝尊称的是
(C )
①天子 ②孤 ③圣上 ④殿下 ⑤陛下 ⑥圣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⑥
返回
知识清单
详见WORD电子版
返回
• 当然,在高考上遇到不太了解的文史常识时,也可以借助上下文语境进行合理推断。
返回
当 堂 训练
专题学案
(2017·全国卷Ⅰ)阅读《宋书·谢弘微传》,完成 1~4题。
D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 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 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 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 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 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 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 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 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古诗文阅读
返回
返回
栏目一 考情梳理 · 一目了然 栏目二 专题学案 · 一一突破 栏目三 知识清单 · 一览无余
栏目导引
返回
考情梳理
【考法综述】
• 古代文化常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 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 惯例。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 是非常复杂的。
解析:“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的是谢混,不是谢弘微。
返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解析:翻译句子要抓住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特殊文言句式等得分点。 (1)句中,循:遵守。事:服侍,侍奉。党:亲族。(2)句中,臧否:褒贬。 以:介词,用。乱:打乱,扰乱。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 ,古代官员遭逢 姻亲”一句看,这里的姻亲应包含
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血亲,血亲只是姻亲的一部分。所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 以,“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
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 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
葬。
返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解析: 本题考查古 代文化常识。涉及古 代官职、君主制度、 古国情况等。“有司” 在文中指有具体职务、 做具体工作的官吏, 而不是指朝廷中的各 级官员。
返回
就题点拨
对古代文化常识专门设题考查,在全国新课标三套卷中皆有出现。就现有题例分析,应该从 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梳理常见的文化常识 对史传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和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的古代文化常识进行分类梳理,并且追 求精准的记忆,这是破解难题过程中的关键。 2.分析题例设误方式 分析现有题例中已经使用了的设误方式,并预测来年高考卷可能出现的新的设误方式,有利 于识别陷阱,准确答题。 3.掌握几种常见的设误方式 (1)扩大范围。(如解说“太子”,扩大范围说“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2)跳脱背景。(如解说“嗣位”,本来是嫡长子继位,却说成“最年长的儿子”继位,忽略嫡 庶。) (3)张冠李戴。(如将对“庙号”的解说弄成对“谥号”的解说。) (4)以今释古。(如将“中国”的今义说成“中国”的古义。) 4.比较筛选错误项 反复分析比较各选项的解说,用已知的文化常识对各选项进行筛选排除,缩小确定范围,推 断出解说错误的一项。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 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 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 “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 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返回
跟进矫正
阅读《晋书·何攀传》 ,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 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 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 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 父老乡亲。
• 近年来,高考对文史知识的考查渐渐增多,单独命题屡有出现,常见的考查角度主要 有:①古代政府机构;②官职的升迁;③古代的礼法习俗;④古代的时间与地理方位; ⑤古人的称谓;⑥文学典故与常识。
• 对文史常识的复习,关键是靠平时的阅读积累,要在大量的阅读与训练中形成对古代 文化语境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可通过有意识地分门别类的整理,集中记忆,加强识 记。
答案: (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 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2)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返回
专题探究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宋史·曾公亮传》(略) ,完成文后题目。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 C )
解析: “察茂才”“传承民族文化的重 要载体,节日文化是民族性格、民族文 化的集中展示。下列四组诗句分别反映 了中国古代四种传统节日习俗,其起源
与佛教无直接关联的是( C )
A.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B.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C.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D.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解析: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 意。其次,理清画波浪线句子中 的人物关系。①谢弘微“童幼时, 精神审,时然后言”。②过继后 的叔父谢混有知人之明。③谢 混向谢思夸赞谢弘微“此儿深中 夙敏,方成佳器”。同时注意, 表示时间的词语“童幼时”,提示 语“曰”,虚词“之”。
返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解析: 对于文化常识类题目,考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顺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 利完成。有时也可以根据文本意思
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 进行推断。B.姻亲,是指由于婚姻
用。
关系结成的亲戚。血亲,是指有血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 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
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为特征的亲属关系。从原文“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