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法护理操作(经口鼻腔吸痰)周金柱(专业研究)

合集下载

2024版吸痰法护理操作经口鼻腔吸痰周金柱学习教案

2024版吸痰法护理操作经口鼻腔吸痰周金柱学习教案

在吸痰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 吸、心率等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024/1/30
17
案例分析:成功处理复杂情况
2024/1/30
01
案例一
患者李某,因肺部感染导致痰液粘稠难以咳出。周教授通过选择合适的
吸痰管和采用雾化吸入等辅助治疗措施,成功帮助患者排出痰液,缓解
了呼吸困难症状。
02
5
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和职业素养,提高患者 满意度。
02
吸痰法护理操作基本概念与原理
2024/1/30
6
吸痰法定义及作用
2024/1/30
01
吸痰法是一种通过负压吸引的原理, 经口、鼻腔或人工气道将分泌物吸 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操作 技术。
02
吸痰法的作用包括清除呼吸道分泌 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 染,改善肺通气功能,促进患者舒 适。
7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咳痰 者。
禁忌症
鼻咽部有出血或肿胀情况的患者;存在精神异常或不能配合操作的患者;存在 呼吸道急性炎症的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
2024/1/30
8
操作原理及步骤
操作原理
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通过特定的吸 痰管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吸出。
2024/1/30
10
03
经口鼻腔吸痰操作方法与技巧
2024/1/30
11
准备工作与器材介绍
01
02
03
04
洗手并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包括口罩、手套等。
2024/1/30
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连 接是否正确。

护理经鼻腔吸痰术操作流程

护理经鼻腔吸痰术操作流程
防止导管插入时对鼻腔造成损伤
插入导管
缓慢将导管通过鼻腔插入至气道
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鼻腔出血
吸痰操作
开启吸引器,缓慢抽吸痰液
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
导管撤出
关闭吸引器,缓慢撤出导管
观察患者反应,防止意外发生
清洁整理
清洗和消毒所用器械,处理废物
确保无菌环境,防止交叉感染
记录报告
记录吸痰量、性质及患者反应
完整记录,以便后续护理跟进
护理经鼻腔吸痰术操作流程
操作步骤
具体操作
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
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
确保手部卫生,防止感染
器械准备
准备吸痰器、无菌导管、生理盐水等
检查所有器械是否消毒完好
患者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过程并取得同意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患者体位
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仰卧位
使患者感到舒适,便于操作
导管润滑
用生理盐水润滑吸痰导管

最新经鼻、口吸痰护理操作流程

最新经鼻、口吸痰护理操作流程
2度:痰的外观较1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 内壁滞留,但容易被水冲净;
3度: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 塌陷,玻璃接头内壁上常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
背部叩击,促进排痰
• 叩背原则:双手成杯状交替叩背,从下至上、 从外至内,背部从第十肋间隙、胸部从第六肋 间隙开始向上叩击至肩部,注意避开乳房及心 前区,力度适宜,频率约200次 /min。
9.对于清醒患者,吸痰过程中应鼓励其咳嗽。
(三)结果标准
1.清醒的患者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 并配合操作。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安全(生命体征无 异常变化)、有效。
3.用后物的处置符合消毒技术规范。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选择吸痰管型号大小适宜(成人10-12F,小
儿6-8F )。
经鼻、口吸痰护理操作流 程
参考资料
• 卫生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 准(试行)》的附件:《常用临床护理 技术服务规范》
•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 外科ICU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二)工作规范要点
8.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心率 和SpO2,当出现心率下降或SpO2低于90% 时,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2恢复后 再吸,判断吸痰效果。
3、吸痰动作应轻、稳。吸痰管不易插入过深, 以防引起剧烈咳嗽。
(四)注意事项
4、吸引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吸出物 的性状、量。
5、如痰液黏稠(2度、3度),应配合背部叩 击、雾化吸入、应用振动排痰仪等。
6 、 鼻饲后30min内尽量避免吸痰,防止呕吐 而致误吸。
痰液粘稠度的判断
具体的判断依据是根据吸痰过程中痰液在吸痰管玻璃接 头处的性状及在玻璃管内壁的附着情况将痰液的粘稠度分 为三度: 1度:痰液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 滞留;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技术之经鼻(口腔)中心负压装置吸痰术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技术之经鼻(口腔)中心负压装置吸痰术

护理技术操作标准技术之经鼻〔口腔〕中心负压装置吸痰术〔一〕评估和观看要点1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合作程度、双肺呼吸音、口腔及鼻腔有无损伤。

2.评估痰液的性质、量及颜色。

3.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负压吸引装置、操作环境及用物预备状况。

〔二〕操作要点1.吸痰前后,听患者双肺呼吸音,赐予纯氧吸入,观看血氧饱和度变化。

2.调整负压吸引压力0. 02-0. 04MPao3.经口鼻腔吸痰:吸痰管经口或鼻进入气道,边旋转边向上提拉。

4.人工气道内吸痰:正确开放气道,快速将吸痰管插入至适宜深度,边旋转边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o5.吸痰管到达适宜深度前避开负压,渐渐退出的过程中供给负压。

6.观看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听诊呼吸音, 记录痰液的性状、量及颜色。

〔三〕指导要点1 .告知患者气道内吸引的目的,取得协作。

2. 吸痰过程中,鼓舞并指导患者深呼吸,进展有效咳嗽和咳痰。

〔四〕留意事项1.观看患者生命体征及呼吸机参数变化。

2.遵循无菌原则,每次吸痰时均须更换吸痰管,应先吸气管内,再吸口鼻处。

3.吸痰前整理呼吸机管路,倾倒冷凝水。

4.把握适宜的吸痰口寸间。

5.留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当,遇有阻力时,应分析缘由 , 不得粗暴操作。

6.选择型号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外径应W 气管插管内径的l/2o经鼻/口腔中心负压装置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100 分〕工程标分仪表5技术操作要求仪表端庄、服装干净,洗手,戴口罩1 了解患者病情、合作程度、双肺呼吸扣分原则一项不符扣0. 5一项不符扣2音、鼻腔有无损伤,意识状态、生命体10 征、吸氧流量。

2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评估位。

3 评估负压吸引装置、环境及用物预备状况。

4 对糊涂患者应当进展解释,取得患者协作。

1 双人核对医嘱,打印条形码。

2 〔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吸痰前〔要〕10 检查设备性能及管道连接是否正确。

操作3 用物:中心负压吸引装置一套、治疗盘前内放治疗碗2 个〔内盛生理盐水〕、一次预备性吸痰管2 根、一次性无菌手套、弯盘、纱布、压舌板、必要时备开口器及舌钳未核对、未打印扣2缺一件扣0. 5安全10 与舒适1 环境安静,干净。

经口(鼻)吸痰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经口(鼻)吸痰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3
操作者逻辑性、熟练程度。
2
同上
3
4
每项 1分
5
2 每项 2分 每项 2分 每项 1分
2 3 4
体位 检查设备
连接 吸痰
拉床帘遮挡→根据需要给予翻身、拍背、协助患 4
者头偏向护士、检查患者鼻腔。
打开电源开关、检查吸痰器、连接吸引器、调节 负 压 ( 压 力 40~53.3kpa , 儿 童 吸 痰 压 力 < 8 40kpa)、关吸引器开关。 开治疗盘,检查并打开吸痰管外包装头部,与吸 引装置连接→右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盘 10 绕在右手中,试吸生理盐水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口腔内吸痰: 左手反折吸痰导管末端,右手持吸痰管前端,将
3 圾桶内。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 15 秒,如痰未吸尽,连续
4 吸痰不超过四次。 必要时更换吸痰管行咽部吸痰,左手折叠导管末 端,右手插入咽部 10~15 厘米,放开导管末端,
5 动作轻柔、灵活、迅速地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吸 痰。 吸痰完毕,冲洗吸痰管,取下吸痰管,将吸痰管 与负压管分离,翻转手套包裹吸痰管,放入医疗 5 垃圾袋。 关闭负压吸引器取纱布或纸巾喂患者插进口鼻
2 分泌物。 固定放置负压管接头(玻璃接头每日更换消毒)
4 →脱下手套 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观察患者反应 (面色、呼吸、心率、血压),口鼻黏膜有无损 8 伤,听诊呼吸音,适时安抚情绪。 拉开床帘,协助患者置于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4 →清理用物,按规范处理→洗手。
记录操作时间,痰液情况。
2
关爱患者,护患沟通有效。
经口(鼻)吸痰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流程Βιβλιοθήκη 操作步骤标准 分扣 分
实 得 分
评分 标准
1. 评估:了解患者病情、缺氧情况;呼吸道分 泌物的量、黏稠度;了解患者的鼻腔、口腔状况; 8 了解患者的配合度、心理反应。

医院护理操作规范——经鼻、口腔吸痰法(2019年版)

医院护理操作规范——经鼻、口腔吸痰法(2019年版)

医院护理操作规范——经鼻/口腔吸痰法【目的】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3.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用物准备】中心负压装置或电动吸引器一套(设备性能良好,各管道己连接好)、治疗盘内有带盖无菌容器2个、弯盘、无菌纱布、无菌血管钳或镊子。

一次性吸痰管数根、手套、压舌板、手电筒,听诊器、必要时备舌钳、开口器或口咽气道、插线板等。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指导内容】1.如果患者清醒,安抚患者不要紧张,指导正确配合,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

2.告知患者适当饮水,以利痰液排除。

【注意事项】1.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直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3.如患者痰液粘稠,可以配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当患者出现缺氧症状如紫结、心率下降等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吸痰手法是从插管的适宜深度轻轻左右旋转向上提吸。

5.吸痰管的型号、软硬度均应适宜,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6.一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重复吸痰应间隔3~5分钟。

7.吸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是否改善、吸出物的性状及病情变化。

8.插管时不可有负压,以免损伤呼吸道或口腔粘膜。

9.贮液瓶不可过满,超过2/3满时应及时倾倒。

【相关知识】1.电动吸引器调节负压:成人为40~53.3kPa、儿童<40 kPa。

2.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护理措施①有效咳嗽:咳嗽是一种防御性呼吸反射,可排出呼吸道内的异物、分泌物,具有清洁、保护和维护呼吸道通畅的作用。

护理人员应加以指导,帮助患者学会有效的咳嗽。

施要点有: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屈膝,上身前倾,双手抱膝或在胸部和膝盖上置一枕头用两臂夹紧,深吸气后屏气3秒(有伤口者,护理人员应将双手压在切口的两侧),然后嘱患者腹肌用力及两手抓紧支持物(脚和枕),用力做爆破性咳嗽,将痰咳出。

经口、鼻腔吸痰操作方法

经口、鼻腔吸痰操作方法

8L/min)
1、调节压力(负压):0.02-0.04mp 2、患者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5-
吸痰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实施:1、连接吸痰管,试吸力,湿润导管。
2、插管:进管时阻断负压:经口插入深度1416cm,经鼻腔插管深度22-25cm,气管套管10-20cm,气 管导管10-25cm,原则上超过气管插管长度,插管至合适 深度,遇阻力向外退出1cm后吸引。
总结——注意事项
•3、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 3~5 分钟,患者耐 受后再进行。 •4、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患者发 生缺氧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 痰,休息后再吸。 •5、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并做好记录。 •6、贮液瓶内吸出液达2/3满时应及时倾倒。 •7、吸痰管插管深度:遇到阻力是再上提1cm •8、插管深度:经口14-16cm
• 2、连接管路,调节负压表头至0.02-0.04mp,检查负压管路是否通 畅
• 3、检查患者口、鼻腔(有活动义齿者取下);使患者头部转向一 侧,面向操作者,昏迷患者或不能配合患者放置口咽通气道。或用 压舌板、开口器帮助张口。
• 4、 手消毒,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并检查灭菌有效期,撕开外包装, 一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开口端与吸痰器负 压管连接
(1)需要吸痰情况:有气道不畅顺,咳嗽有痰,听诊有 痰鸣音。
a.直接听见痰鸣音。患者不能进行完整有效的自主咳
嗽(痰
液连续刺激性呛咳)。怀疑误
吸。明显呼吸费力。血氧饱和度下降。
b.需要留取痰标本检验。
( 2)翻身、拍背、雾化等促进痰液引流措施后,应立即 吸痰,以获得最佳效果。

经鼻、口吸痰法操作流程

经鼻、口吸痰法操作流程

十八、经鼻/口腔吸痰法
(一)目的
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

(2)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

(3)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操作要点:
(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2)连接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合适的负压。

(3)检查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

(4)连接吸痰管,滑润冲洗吸痰管。

(5)插管深度适宜,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

(6)如果经口腔吸痰,告诉患者张口。

对昏迷患者可以使用压舌板或者口咽气道帮助其张口,吸痰方法同清醒患者,吸痰毕,取出压舌板或口咽气道。

(7)清洁患者的口鼻,帮助患者恢复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
(1)如果患者清醒,安抚患者不要紧张,指导其自主咳嗽。

(2)告知患者适当饮水,以利痰液排除。

(三)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 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经口鼻中心吸引器吸痰法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评分标准。

经口鼻腔吸痰操作方法讲解讲义

经口鼻腔吸痰操作方法讲解讲义
吸痰前必须正确评估患者吸痰指征,做 到按需吸痰,以尽量减少吸痰对患者的刺激 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概述
• 适应证
•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排痰 者如: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 前、气管 切开、会厌功能不好等患者
吸痰指征
•遵循最小吸痰频次原则,按需吸痰
(1)需要吸痰情况:有气道不畅顺,咳嗽有痰,听诊有 痰鸣音。
经鼻22-25cm 气管插管10-20cm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
3吸痰瓶及吸痰器连接管(两根)
4呋喃西林一瓶 标注:用途、姓名、开瓶日期、时间
吸痰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准备: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
2、环境:清洁、舒适
3、用物:负压吸引装置、吸痰管、听 诊器等。连接并检查吸痰装置,调节负压。
4、患者:头转向一侧,检查口腔黏膜, 取下活动义齿,颌下铺治疗巾。
• 要点说明:
总结操作流程?1将用物推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了解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或用氧浓度向清醒患者说明目的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2连接管路调节负压表头至002004mp检查负压管路是否通畅畅?3检查患者口鼻腔有活动义齿者取下
经口鼻腔吸 痰操作方法
讲解
经口鼻、气管吸痰的操作方法
将吸痰管不带负压直接进入气管深部,遇阻力时向外提1cm (避免吸到并损伤气道粘膜),再加负压吸引。
(2)、当口鼻分泌物明显增多时,先吸口鼻分泌 物,再吸人工气道内分泌物。两次吸痰应用不同的吸痰管。
(3)、当气管切开的皮肤切口有大量分泌物溢出 时,先吸切口外分泌物。
•2、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吸痰用物应每天更换1次,一 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经口鼻腔吸痰术操作

经口鼻腔吸痰术操作
经口鼻腔吸痰术操作
演讲人
目录
01. 操作前准备 02. 操作步骤 03. 操作后处理
1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1
询问患者病 史、过敏史、
用药史等
4
检查患者口 腔、鼻腔情 况,如分泌 物、出血、
溃疡等
2
检查患者生 命体征,如 心率、血压、
呼吸等
5
评估患者配 合程度,如 合作、抗拒、
紧张等
3
评估患者意 识状态,如 清醒、昏迷、
01
04
定期检查吸痰管 的完好性,如有 破损或老化,应 及时更换。
冲洗后,将吸痰 管放入消毒液中
浸泡30分钟, 进行消毒处理。
02
03
消毒后的吸痰管, 应放在通风处晾 干,避免潮湿滋
生细菌。
记录吸痰量
记录吸痰量:每次 吸痰后,记录吸出
的痰液量 1
记录吸痰效果:每 4
次吸痰后,记录痰 液量的变化,以便
烦躁等
6
评估患者病 情严重程度,
如稳定、恶 化、紧急等
选择合适吸痰管
吸痰管应具有良好 的弹性和韧性,不
易折断
吸痰管应具有良好 的耐腐蚀性和耐高
温性,不易损坏
根据患者年龄、病 情和吸痰需求选择
合适的吸痰管
吸痰管应具有良好 的导管性能,便于
插入和取出
准备其他相关物品
吸痰管:选择合适的吸痰 管,确保吸痰效果
05
连接吸痰器, 开始吸痰操作
插入吸痰管
将吸痰管插入患 者鼻腔或口腔
吸痰完成后,将 吸痰管从患者鼻 腔或口腔中取出
准备吸痰管和吸 痰器
清洁吸痰管和吸 痰器,进行消毒 处理
检查吸痰管是否 启动吸痰器,进通畅行ຫໍສະໝຸດ 痰操作吸痰操作01

经鼻腔、口腔吸痰法操作流程

经鼻腔、口腔吸痰法操作流程

经鼻腔、口腔吸痰法目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评估患者:1、接触患者前按七步洗手法洗手。

2、治疗单和医嘱查对无误.3、评估患者所需用物:治疗车、治疗盘(内治疗巾、听诊器、手电筒、医嘱单)4、端盘至病房,手持医嘱本,核对(您好,您是1-3号丁一吗?我是您的责任护士小李,请先让我查对一下您的床尾卡。

您现在感觉怎么样?)(有点憋气),(先让我检查一下您的肺部情况。

)肺部听诊顺序一般从肺炎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侧胸及后背,左右部位进行对比听诊,注意呼吸音的变化。

检查完。

(肺上有痰鸣,呼吸有点快)。

然后帮患者系好衣扣,盖被,翻身(让我来替您拍背,把痰咳出来。

)拍背方法:护士五指并拢成杯状,用指腹和大小鱼际着落,扣击时放松手腕,均匀扣击,每一部位扣击1分钟.扣击顺序应沿支气管走行方向,自下而上,由边缘到中央,有节律地扣拍患者背部,同时嘱病人缓慢深呼吸。

平躺。

(嘱患者咳痰,了解患者排痰能力)。

患者:痰咳不出来.护士:我准备用吸痰器来帮助您吸痰,(用手电筒)再检查一下您口腔和鼻腔情况,口腔无活动性义齿,您先休息一下,我去准备用物,马上给您吸痰。

(端盘回去)操作前准备:1、操作前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按无菌原则铺口鼻吸痰盘(铺治疗巾,内放2个无菌换药碗,一个盛无菌生理盐水,另一个盛变血管钳或镊子1把,纱布2块)盖盘,写上铺盘时间,放在上面。

3、治疗盘放在治疗车上,听诊器,贮痰瓶、压力表、连接管、12-14号吸痰管数根,推车至病房。

操作过程:1、操作前核对患者的手腕带,查对床号、姓名,并做好解释。

患者头转向操作者或头部略后仰,吸痰前调高氧流量。

打开连接管,分别与贮痰瓶、压力表连接,妥善旋转贮痰瓶,打开设备带负压吸引器端口,将压力表插入端口,调节负压,压力为0。

04-0。

05mpa2、检查铺无菌盘的时间,打开无菌盘备用。

3、打开另一个连接管,一端与贮痰瓶连接,另一端与吸痰管连接,连接吸痰管.4、左手握住连接处,右手持镊子夹住吸痰管下端1/3处(吸生理盐水,检查管道是否通畅)5、操作中再次查对患者床号、姓名,昏迷患者吸痰时可用压舌板或张口器协助患者张口,左手返折吸痰管末端,右手用无菌镊持吸痰管前端将吸痰管轻轻插入口腔.左右旋转,吸出口腔内分泌物。

经口鼻腔吸痰(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经口鼻腔吸痰(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9.洗手,记录痰液的性质、颜色、粘稠度及量(口述)。
5
未洗手记录各扣1分,未口述扣2分。
评价
15分
1.操作熟练,动作敏捷。
5
操作不熟练扣5分。
2.动作轻柔,无黏膜损伤。
5
动作不轻柔、损伤黏膜各扣2.5分。
3.爱护体贴病人。
5
爱伤观念不强扣5分。
4.限时6分钟。
每提前或拖后30秒加、减1分。
6
未评估扣4分;评估不全一项扣2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3.洗手、戴口罩。
5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4.用物准备:治疗盘、中心吸引装置一套、吸痰管2根、一次性手套1副、压舌板、手电筒、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治疗碗或小盖罐2个、棉签。必要时备开口器、舌钳子、口咽通气道。具体如下:按无菌原则铺治疗巾,盘内放一次性无菌治疗碗,倾倒无菌生理盐水。纱布1块,一次性治疗巾,一次性手套,无菌治疗巾遮盖用物,注明铺盘时间。盘外备12~14号(成人用)吸痰管数根,一次性手套,一次性治疗巾,无菌生理盐水(注明开启时间),速干手消毒液,听诊器。
经口鼻腔吸痰(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项目
操 作 内 容
分值
评 分 标 准
操作前
准备
25分
1.仪表端庄,着装整洁。核对病人床头牌及腕带,自我介绍。解释目的及指导配合。
6
仪表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未核对、未解释各扣2分,核对、解释不全各扣1分。
2.评估: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自我排痰能力、双肺呼吸音、氧饱和度及口鼻腔有无损伤。
8
缺一件扣1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污染一处扣2分。
操作
流程
60分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查对病人取得病人配合,必要时清洁鼻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咯血、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忌体位引流 以下禁忌扣背和震颤:
脑出血急性期(7-10天),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颅内手术后7天以内。
咯血、肺大泡低血压、肺水肿、心血管不稳定,近期有急性心肌梗死、心绞 痛史。
未引流的气胸、近期肋骨骨折或有严重骨质疏松;近期脊柱损伤或脊柱不稳。
胸壁疼痛剧烈、肿瘤部位、肺栓塞、栓子。
吸痰法护理操作
阜阳民生医院/血液净化科 周金柱
优选专业
1
痰是怎么形成的?
优选专业
2
痰多的原因?
优选专业
3
目录
吸 痰 法
优选专业
4
吸痰法--操作分类
口/鼻腔吸痰
人工气道吸痰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优选专业
经口鼻腔气管导管 吸痰法 经气管切开气管导管 吸痰法
5
吸痰法--学习计划
一、目的 二、适应证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 畅 预 用 排防于痰,促并各者进发种如呼症原:吸发因年功生引老能起体,的弱改不、善能危肺有重通效、气咳昏嗽迷、、 麻 掌醉握未操清作醒步前骤、及气注管意切事开 项、会厌功能
查病历、解释
2
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 征、痰液的量和粘稠情况
3 有呼吸困难和发绀血氧 饱和度下降、有痰鸣音
4 有无粘膜损伤、鼻中 隔偏曲、鼻息肉
5 心理状态、合作能力
优选专业
19
吸痰法(经口/鼻腔吸痰)操作流程--评估重点内容
意识和生命体征 义齿、鼻中隔 听诊(6个部位和呼吸音对称) 气囊压力(使用和正常值) 紧急程度
优选专业
22
吸痰法(经口/鼻腔吸痰)操作流程--准备
4、连接并检查吸痰装置,调节负压 负压成人为20~26.7KPa(150-200mmHg)
小儿吸痰压力﹤20KPa (150mmHg)
5、患者:头转向一侧,检查口腔黏膜,取下活动性 假牙,颌下铺治疗巾准备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给予100%氧气吸入,吸痰前加
任何疾病所致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优选专业
11
常用排痰方法--重点掌握
掌握
气道湿化
气道湿化方法
体位引流
根据痰液潴留部位调整患者体位,使痰 液潴留的肺区域在上挤压振颤胸廓,在 患者呼气时挤压胸廓
叩击震颤排痰法
人工排痰法气道湿化
雾化吸 入法
局部空气 湿化法
呼吸机 湿化法
吸痰法(经口/鼻腔吸痰)操作流程--观察与记录
1、观察呼吸是否改善、痰液吸引情况,有心电监护 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SpO2 情况 2、记录痰量、性质、颜色
优选专业
25
吸痰及其注意事项--吸痰管的选择
吸痰管的长度:
吸痰管长约55cm
吸痰管的柔软度:
应选择管壁光滑、挺直、富有弹性的吸痰管。 气道内吸痰管和口腔内吸痰管最好分别选择。 气道内吸痰的吸痰管选择:根据气管套管直径来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 一般为小于气管套管内径的1/2,一般可选择直径2-2.5mm的吸痰管
优选专业
20
吸痰法(经口/鼻腔吸痰)操作流程--告知
02
有效咳嗽的目
01
吸痰的目的 和步骤
的和方法
03
操作中可能出现 的不适和风险,
取得合作
注意:患者痰多危急时应立即实施操作,
再向患者/家属作适当的解释
优选专业
21
吸痰法(经口/鼻腔吸痰)操作流程--准备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 2.环境:清洁、舒适 3.用物准备:负压吸引装置(是否完好)、吸痰管、 听诊器等(检查无菌用物消毒日期)
有效咳嗽
体位引流
优机选专械业 排痰
9
选择排痰方法
项目
适应症
有效咳嗽 神志清醒,能够配合,痰多粘稠,不宜咳
出和术后病人
体位引流
支气管-肺疾病有大量痰液者
扣击震颤 吸痰
长期卧床,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和长期建 立人工气道者
危重、年老体弱、新生儿、神志不清、人 工气道优等选专不业 能进行有效咳嗽者 10
排除禁忌症
不 识好记等吸患痰者压。力及不同位置吸痰插入吸
三、学习目标痰管的深度
优选专业
6
吸痰法--原理及方法
原理:利用负压吸引原理,连接导管吸出痰液 方法:以下二种 1.中心吸引装置 2.电动吸引器
优选专业
7
优选专业
8
吸痰法--常用排痰方法
四字诀
气道湿化、雾化
湿、翻、拍、咳(吸) 翻身
叩击震颤
旋转振动排痰仪
24度,相对湿度为70%以上
优选专业
17
吸痰法(经口/鼻腔吸痰)操作流程
核对
1
2
评估
6
观察与记录
3
告知
5
实施
4
准备
优选专业
18
吸痰法(经口/鼻腔吸痰)操作流程--核对、评估
首次 评估
1
1、核对医嘱,查病历、解 释 2、病情、意识状态、生命 体征、痰液的量和粘稠情 况 3、呼吸状况:有呼吸困难 和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 有痰鸣音 4、口鼻腔粘膜情况 有无 粘膜损伤、鼻中隔偏曲、 鼻息肉 5、心理状态、合作能力
大氧流量及拍背或雾化吸入
优选专业
23
吸痰法(经口/鼻腔吸痰)操作流程--实施
1、连接吸痰管,试吸力 ,湿润导管 2、插管:插入吸痰管时阻断负压 3、吸痰:左右旋转,向外提拉(退出),吸净痰液, 每次吸痰时间≤15s,间歇3~5min,若有气管插管或气 管切开,应先抽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再抽口鼻 处,吸痰管一用一换,注意无菌操作 4、肺部听诊:湿啰音有无减少或消失 5、整理:患者体位舒适优、选专清业 洁用物按规定分类处理24
快速有节奏叩击背部或胸部,
每个部位1~3min,从下至
上,从外至内,避开乳房和
心脏,勿在脊柱骨突部位进
行,背部从第十肋间隙、胸
部从第六肋间隙开始向上叩
击至肩部。
优选专业
15
常用排痰方法--健康宣教
❖促进痰液排除的措施:
卧床者抬高床头30至45度,鼓励病人变换体位; 予定时扣背排痰 可离床活动者,鼓励其离床活动。 指导病人深呼吸
室内空气 湿化法
气管内 滴入法
常用方法
优选专业
13
常用排痰方法--体位引流
原则:抬高患肺位置,使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 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及病人自身体验,采取相应 的体位。 先引流痰液较多的部位,然后进行另一部位
优选专业
14
常用排痰方法--叩击震颤排痰法
协助患者坐位或侧卧位,五
指并拢成空杯状,利用腕力
❖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
先进行深呼吸3-4次,深吸气后屏气片刻,躯干 稍向前倾,腹肌用力收缩,连续咳嗽三声。
优选专业
16
人、物、环境要求
护理人员 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准备物品 环境要求
负压吸痰装置,无菌盘内盛适当型号的无菌 吸痰包数条,二个有盖的无菌缸(均盛无菌 生理盐水,试吸、冲洗用),手套,生理盐 水,纱布,注射器,必要时备压舌板,舌钳, 开空口气器清,新听、诊流器通,,气合囊适压的力温检湿测度表:温度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