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1)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及对策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及对策首先,金融全球化为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1、资本流动:金融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动,使得中国能够吸收更多的外来投资。
这些资金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2、融资渠道:金融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渠道,使得它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融资,并且扩大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3、技术创新:金融全球化促进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在支付、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
这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金融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风险。
1、金融风险:金融全球化使得中国金融市场更容易受到国际金融风险的传播。
例如,2024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因此,中国需要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
2、汇率波动:金融全球化使得汇率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国需要加强汇率政策的灵活性,稳定市场信心,防范汇率风险。
3、竞争压力:金融全球化使得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增加了竞争压力。
中国需要加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本土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针对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金融监管: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2、提高金融独立性:减少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依赖,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例如,加大对本土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培养本土金融人才。
3、加强金融创新:通过金融科技的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满足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
4、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共同应对金融风险和挑战。
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金融合作,共同推动金融开放和发展。
综上所述,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我们应积极应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的应对策略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它们更担心全球化将有可能破坏经济稳定,摧毁重要的社会保障体系,加速环境的恶化,导致文化认同的丧失,使得冲突增多,疾病、犯罪蔓延。
实际上,不确定的经济发展机会,普遍的贫穷,体制的弊病丛生,制度以及技术革新扩散的极限等因素,均制约了它们的发展机遇(约瑟夫)。
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一)保持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1、在政府机构内部创建技术分析部门并任命训练有素的政策顾问2、使用经济学上的手段去分析激励机制和体制适应性等问题。
使制度发展和改革等问题的透明度将大大提高。
(二)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参与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1、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单个发展中国家力量单薄,声音微弱,其实力不足以推动利于自身发展的全球化规则的制定,发展中国家要联合起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使发达国家在制定全球化规则时能更多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参与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
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
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三)引导相应产业和部门参与国际竞争1、引导相应产业和部门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对有条件的产业和部门应引导其直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这样才能使相应的企业有更大的动力去追求新技术、提高效率和改进管理,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利益。
2、引导相应产业和部门参与国际竞争的措施。
对国民经济的同产业部门,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程度的保护措施,在对国内需要挖掘潜力的产业和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进行适度保护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能够保证立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向国外发展。
(四)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加速科技创新。
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
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
中国金融业应对金融全球化的策略
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
01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防范金融
风险。
推动金融市场均衡发展
02
加大对证券、保险等行业的支持力度,推动金融市场的均衡发
展。
加强国际合作
03
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和规则制定,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事务
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03
中国金融业的应对策略
04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方向
坚持改革开放,推动金融国际化
开放资本账户
逐步开放资本账户,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推动跨境资本流动 。
优化外资政策
制定吸引外资的政策,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市场准入透明度。
推动金融机构国际化
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开展跨国业务,提供全球化金融服务。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支持小微企业
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提 高金融服务可得性。
加强金融创新
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实体经济多 元化的金融需求。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提高资源配置效 率。
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应用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对金融科技研发的投入,培养科技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
推广数字化服务
推动传统金融业务向数字化转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强化风险管理
金融全球化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降低了投资成本,为 投资者提供了更丰富的投资选择。来自金融全球化的历史与发展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西方 国家开始放松金融管制,推动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自由化。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崛起,金融 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跨境金融交易和资本流动更加频繁。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 (1)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金融全球化与中国奇迹是世界经济发展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积极探索,同时也是当前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金融全球化是摆在每个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对世界银行业的变革有重大影响,而我国在银行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也面临着多重挑战。
本文分析了金融全球化形势下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问题,并针对稳健经营问题着重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本文的重点在于论述银行业稳健经营对于日益融入全球化之中的中国经济的极端重要性,指出中国银行业在稳健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中国金融发展;经济失衡;影响;对策目录摘要 (1)一、金融全球化和银行业稳健经营概述 (3)(一)金融全球化概述 (3)(二)银行业稳健经营概述 (3)二、稳健的银行业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意义 (4)(一)稳定的金融市场环境 (4)(二)稳健的银行业对经济具有促进和拉动两方面的作用 (4)(三)银行业的稳健影响中国从全球化中获得的净收益 (5)三、金融全球化下中国银行业稳键经营问题分析 (6)(一)业务流程设计不够合理 (6)(二)银行文化和经营理念 (6)(三)信息技术运用方面 (7)(四)我国银行的竞争力分析 (7)四、金融全球化下增强我国银行业稳健性的对策建议 (8)(一)重新整合银行业务流程 (8)(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银行文化 (8)(三)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 (9)(四)适当开展业务外包 (10)结论 (10)参考文献 (11)一、金融全球化和银行业稳健经营概述(一)金融全球化概述关于金融全球化概念,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仍无一致的定论。
国外经济学家倾向于将其定义为资金或金融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大量和自由地流动的趋势;国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金融全球化是指因全球范围内金融管制放松和金融业开放加速而使国别资本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趋势。
全球经济形势展望与中国应对策略
全球经济形势展望与中国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分析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中国在这一背景下应采取的对策。
一、全球经济形势综述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挑战。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明显放缓,部分国家甚至陷入衰退。
此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等因素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展望尽管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着不确定性和风险,但也存在一些积极因素。
首先,随着疫苗的研发与推广,全球经济将逐渐恢复,尤其是服务业和旅游业等受疫情冲击较大的领域。
其次,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再者,跨境贸易和投资合作的深入推进有望促进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中国面临的挑战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下,中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外部需求不确定性增加,对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提出了挑战。
其次,内部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仍需加强。
最后,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减少等问题也对经济增长构成了压力。
四、中国应对策略之一:增强内需拉动在当前外部需求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加强内需拉动是中国应对经济困境的一项重要策略。
政府可以通过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等措施来刺激消费,从而实现经济复苏。
五、中国应对策略之二:加快产业升级为了应对全球经济竞争的挑战,中国需要加快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兴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举措,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六、中国应对策略之三:加强国际合作面对全球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政府可以主动参与国际组织的改革与建设,积极推动自由贸易的发展,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七、中国应对策略之四:优化金融体系中国应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减少金融风险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
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摘要】金融全球化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中国金融业也带来了深远影响。
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接着探讨了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发展和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重点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以及金融科技在中国金融全球化中的角色。
结论部分将对中国金融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定位进行梳理,并展望未来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前景,探讨中国金融机构如何适应全球化的挑战。
通过本文,可以更好地了解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并为中国金融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中国金融、应对策略、影响、国际化发展、监管挑战、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科技、定位、展望、适应挑战。
1. 引言1.1 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金融全球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金融面临的重要挑战。
如何应对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是当前中国金融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金融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中国金融机构要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提升国际竞争力。
通过开展跨境业务、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国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国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提高监管水平和效能。
要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扩大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结算中的使用。
通过开放金融市场、推动金融市场改革,提升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金融科技在中国金融全球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加强金融科技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
中国金融要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制定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促进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有机结合,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2. 正文2.1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金融全球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对中国金融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融全球化加剧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推动了中国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浅析金融全球化及我国的对策
关键词
金 融全球化
金 融风险
对 策策略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8) 1 2 5 0 17 — 8 4 2 0 1— 1 - 1
中图分 类号 : 8 0 F3
文献标识码 : A
当前 。 界金融一体化趋势 已对世界经 济产生 了广泛 而深远 世 的影 响 , 融全球化加强 了各国与各地 区之 间在金融领域 的相互 金 依存 关系 , 在一些情况下 促进 了彼此之间 的共同利益 , 国际关系 对 的发展产生了积极 的推动作 用 ,在另外一些情 况下它也导致 了国 家利益 之间的矛盾和 冲突 , 了国际关 系的健康发展 。对任何一 损害 个主权 国家来说 ,弄清各个利益 主体之 间相互 依赖和相互 冲突产 生的原因 , 做到趋利避害 , 不但有利于本 国经 济的发展 和社会 的稳 定, 而且对 国际关 系的稳定 与发展具有 十分重要 的意义 。 金 融全球化的基本 内涵 金 融全球化主要是指世 界各 国和地 区放 松金融管制 、开放金 融市场 、 资本在全球 各 国、 使 各地 区的金融 市场 自由流动 , 终形 最 成全球统一金融市场 、 统一货 币体 系的趋势 。它是 以金融市场交易 的国际化和市场参与者 的国际化为代表 的金 融全球化 ,也 即国际 金融 的发展趋势将是 以金融 网络化 、 货币一体 化、 金融服务现 代化 和金融 风险扩大化为 主要 特征的金融全球化 。世界金融一体 化趋 势经过 8 年代的发展 , 9 年代 形成了一个高 潮 , O 到 O 对促进世 界政 治经济 的进一 步发展产生 了广泛而深远 的影响 。 其 主要表现有 以下几个方面 : 1 . 资本流动 全球化 。 资本流动全球化是金融全球化最突 出的表 现。资本的跨 国流动一方 面使 发达国家 的多余 资本可 以通 过全球 市场寻求利润最大化 ,另一方 面使发展 中国家可 以很方便地 从国 际金 融市场筹集经济发展所 需的资金 ,对发展 中国家 的经 济发展 起到了积极 的促进作用 。 2国际金 融市场进 一步融为一体 。国际金融 市场从广义上讲 , . 是指 进行各种 国际金融交 易活动的场所 ,主 要包括长短期 资金借 贷、 有价证券交 易 、 外汇 买卖 、 黄金买卖 等 ; 从狭义上讲 , 是特 指国 际间资金借 贷与筹集 , 即资金融通 的场所 。 3 融创新层 出不穷。适 应新 技术条件下竞争 的需 要 , . 金 同时亦 为规 避限制性法规和风 险 , 2 世纪 6 _ 7 从 O o _O年代开始 , 发达国 在 家率先 出现金融创新 活动 。这既包括制度 的创新 , 又包括工具的创 新, 例如信用制度 的创新 、 股权衍 生工具 的创新等等 。 4 融机 构及其 业务全球 化。 . 金 金融机构及其业务 的全球化有两 个动因 : 一是金融全球化本身 的发展要求 。二是经济全球化 的发展 促使 金融全球化和贸易全球 化更加紧密地结 合在一起 ,大型跨 国 公司把业务拓展到哪 里 , 相应 地要求本 国的跨 国金融机构 把机构 和业务 拓展到 哪里 。 5 币 系全球化 。 . 体 货 金融全球化 的发展一方面使金融市场上外 汇的供求不断变化 , 造成 了各 国货币之间 的汇率频繁波动 , 另一方 面使 越来越多的 国家融人 到世界经济和 国际金融 当中,货 币体系 全球化 的趋势越来越 明显 。 二、 金融全球化 中金 融风 险的生成 1 融市场的大开放 。 . 金 加剧 了全球金 融动荡。这是金融全球化 最不 利的影 响。国际金融 的动荡 , 因资本流动 的变动而产生巨大 将 的波及 效应 和放大效应 。一 国的经济和金融形势 的不稳定 , 通常都 会通 过 日渐畅通 的金融渠道 迅速传递给所有 关联 国家 。随着金融 市场 的大开放 和 “ 银行链 ” 的加 长, 整个 系统都潜伏着危机 , 增加 了 金融体 系的不稳定性 。 2 融管制 的放松 。 剧 了金融风 险。在世 界金 融一体 化进程 . 金 加 中, 各国政府 纷纷放松 了对金 融 的管 制 , 即放 开汇率 , 取消利 率限 制, 消除证券交易 中的固定佣 金制度 , 让资产 价格重新发挥 其市场 调节作用 。资产价格 的自由化 , 一方面加快 了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 步伐 , 而增强 了资本在 国际间的流动性 , 一方面导致 国内市场 从 另 秩序紊 乱 , 市场价格 自动 调节机能被破坏 , 生经济危机 的风险加 发
中国金融应对金融全球化的策略
安全形成严峻 的挑战 。 中国作为正在崛 规建设滞后 。 国金融监管长期依靠由 两个 方 向人 手 :1 部治 理 。国有 企 业 我 (外 ) 要从整体 起 的经济大国, 如何进行金融体制的塑 上 而 下 的 行 政 管 理 ,法 律手 段 极 为缺 必须尽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造 ,最 大 限度 地 利 用 金 融 全 球 化 的 机 乏 。金融监管的实质是法制管理 , 而在 上把握国企改革 和金融体制改革 的内 遇, 并将 金 融 风 险 控 制 到 最 小 , 一 个 现实 中 , 融 机构 从 市场 准 人 、 务 运 在 联 系 , 循产 权 清 晰 、 责 明确 的要 是 金 业 遵 权 加快 建立 公 司法 人 治理 结构 。这既 非 常紧 迫 的现 实 问题 。 营, 到市场退 出、 违规处理都存在大量 求 , 的法 律 问题 需 要 加 以 明确 和解 决 。其 是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 立足长远发展的 次, 监管体制尚未理顺 。 这主要表现为 , 需 要 , 是 实现 金融 全 面对 外 开放 的前 也 当前 , 中国金 融业 所 面 临 的问题 主 要 集 中于 三个 方 面 : 其一 , 证券监督权力分散 。从 中央管理 提。 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让市场机 虽然中国证监会是主要 监管 制在金融资源配置 中发挥基础性 的作 ( 金融业整体缺乏竞争力。 一) 从银 层角度看 ,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其独特的经济模式和发展策略,成功地应对了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中国倡导和推动经济全球化。
中国始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化进程,主张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并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
中国与多个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推动了地区和全球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此外,中国还主动参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改革,加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作,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动力和基石。
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为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还大力吸引外资、推动国内市场的开放,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和跨国投资,加强了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中国不断完善和深化经济结构调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认识到传统的出口导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
中国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中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创新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由产业链升级为价值链,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内外平衡。
第四,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布局。
中国注重实现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分工与合作。
中国发挥自身的优势,逐步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上迈进,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积极发展制造业,努力提升技术含量和品牌影响力,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推动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实现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
最后,中国加强了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
金融全球化下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金融全球化下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一、金融全球化趋势对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影响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20世纪后期以来,金融全球化以强大的势头迅猛发展,资本流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金融业的调整和改革以及世界各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
金融全球化对国际金融业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全球化推动了国际投资的发展。
世界金融业的相互融合和各国金融市场的相互渗透,使得国际间的资本融通日益简单快捷,国际间资金的划拨和结算日益便利,从而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也使一国的资金余缺能在世界范围内调配,闲置的资金可以转变为盈利的资本,使一国的经济发展可以不完全受制于国内储蓄和资金的积累,这就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是为一些低收人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国民收入创造了机会,当今世界上许多战后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的高速起飞,是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分不开的。
2、金融全球化促进了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全球化。
在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之下,全球金融中心和金融市场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全球跨国公司因此而迅速发展和壮大。
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就是在全球一体化战略指导下在两个以上的国家从事贸易、生产、金融等活动。
因此,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生产着全球性的产品,即:生产产品所用的资金、原材料、技术、劳动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而产品也销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加速生产国际化的同时,又加强了国际资本和贸易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促进了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
金融全球化促进了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提高了资金的流通效率,有利于降低筹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同时,金融全球化也推动了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开发,促进了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并把它们传递到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场上。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经济、金融、贸易等领域更加紧密的相互联系和交流,成为了世界各国共同的挑战和机遇。
然而,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同样面临着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并分析并提出应对的策略和措施。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1. 加快了形成开放型经济体系。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与世界各国形成了紧密联系,引进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的理念,并一直在坚持这种理念,不断加快经济体系的创造和重构,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形成。
2. 提高了技术水平。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技术的快速传播和创新,这对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是很好的机会。
我国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到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将其运用到本地市场,进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3. 加速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消费升级。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世界各地的商品和服务的流通,为我国民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消费行为得到了更加理性的调整,更加关注品质和个性化的选择。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虽然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样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1. 全球市场的扭曲及抗风险能力的不足。
由于全球市场的扭曲性质,一些国际大公司可以利用中东欧等地劳动力低廉的情况直接购买产品和服务,造成一些企业并不稳定的经济困境。
2. 转型和升级难度大。
中国优势产业在全球市场中处于低端产品,这意味着中国产业在全球化的挑战下必须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换代。
3. 贫富分化问题加剧。
经济全球化让那些拥有知识和技能的人们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但其也使得那些力量较弱的人们逐渐失去了直接与其他基础设施资源和公共服务体系的联系。
三、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1. 实行开放型政策。
一方面,我国应继续推进经济开放,采取开放型经济战略;另一方面,要以精细化贸易、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国内政策和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金融开放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金融开放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金融开放已成为中国实现国际化目标的一项重要战略。
在此过程中,金融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金融开放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金融开放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1、国际竞争加剧金融开放将加剧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
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涌入,中国金融业将面临更严峻的竞争压力,但也将促使中国金融业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竞争力。
2、金融创新加速金融开放将带来更多的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
在外资银行的引领下,中国金融业不仅将面临更多的创新项目,也将更好地了解金融创新的理念和实践。
3、机构改革加速金融开放对中国金融机构的管理和运营方式将产生重要影响。
外资金融机构的涌入将推动中国金融机构加快结构和管理方式的改革,使之更加透明、规范和有效。
4、金融体系稳定性压力加大金融开放将增加中国金融体系运作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外资金融机构的参与可能会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需要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和体系弹性,保障金融安全和稳定。
二、金融开放的对策分析1、加强监管能力加强监管能力是实现金融开放最基本的条件。
政府应加强监管机构和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并严格监管外资金融机构的参与,防范金融风险。
2、完善法律体系金融开放需要一个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体系的支撑。
政府应加快金融法律体系建设,明确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运营和退出机制,为金融开放营造一个透明、公正、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3、促进金融业转型升级金融开放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中国金融业也需要进一步加快自身转型升级。
扩大金融市场和服务领域,不断推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竞争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4、加强合作交流金融开放需要更加紧密的合作和交流。
中国应积极融入全球金融发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和规则制定,推动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结语金融开放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金融国际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和对策
金融国际化一、金融全球化内涵及动因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主体所从事的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过程。
金融活动的全球化主要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流动全球化。
随着投资行为和融资行为的全球化,即投资者和融资者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符合自己要求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资本流动也全球化了。
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以前所未有的数量、惊人的速度和日新月异的形式使全球资本急剧膨胀。
2、金融机构全球化。
金融机构是金融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
金融机构全球化就是指金融机构在国外广设分支机构,形成国际化或全球化的经营。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金融服务业全球竞争,各国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竞相以扩大规模、扩展业务范围和推进国际化经营作为自己的战略选择。
3、金融市场全球化。
金融市场是金融活动的载体,金融市场全球化就是金融交易的市场超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而趋向于一体。
目前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已连成一片,全球各地以及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趋于一体,金融市场的依赖性和相关性日益密切。
金融市场全球化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放松或取消对资金流动及金融机构跨地区、跨国经营的限制,即金融自由化;二是金融创新,包括新的金融工具、融资方式与服务方式的创造,新技术的应用,新的金融市场的开拓,新的金融管理或组织形式的推行。
特别是信息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和广泛应用,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开始走向金融网络化,即全球金融信息系统、交易系统、支付系统和清算系统的网络化。
二、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二元效应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全球化的正效应体现为:第一,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从国际市场引入外资。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拓展,相当多的资金流向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并带动了技术的扩散和人力资源的交流。
第二,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发达国家金融运作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金融效率。
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建立较早,金融体系较为完善,金融风险控制机制严密。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二 、金 融 全 球 化 的 主 要 特 点
资 金 缺 口 .并 带 动 了技 术 的 扩 散 和 人 力 资 源 的 交流 。 () 2 金融 全 球 化 有 利于 先 进 的 金融 运 作 经验 引入 中国 . 高金 提
金 融 全球 化 的迅 速 发展 对 我 国金 融 乃至 世 界 经济 产 生 了深远 融效率 由于 发 达 国 家 的市 场 经 济 和 金 融体 系较 为完 善 .金 融风 险控 的影 响 。其 主 要 特 点 如 下 :
的 影 响 因素 ,提 出相 应 的 对 策与措 施 。 [ 关键 词 金 融 全球 化 影响 因素 对 策与措 施
金融 全 球 化 的迅 速 发 展 对 我 国金 融 乃 至世 界 经 济产 生 了深 远
的影 响 , 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监管体 系并没有随着金融全球化的 发 展 而 同步 发 展 这 就 使 国 际 金融 的不 稳 定 性 日 显 突 出 2 纪 9 便 利 。随 着 电 子 商务 、电 子货 币的 普 及 .网络 银 行 和 网上 交 易 已 0世 O
一
体 化论 等几 种 理 论 来 表述 。其 实 质 反 映 了金 融 全 球 化 是 一种 趋
( ) 融 全 球 化 有 利 于 中 国 吸 引外 资 ,加 快 工 业 化 进程 1金 中 国 为 实现 工业 化 .需要 投 入 巨 额 资 本 和 先 进 的 工业 技 术 。
势和过程 是世界各国或地 区金融活动趋于一体化。它具有广泛
的 内 涵 ,是 一 个 综 合 性 的概 念 。具体 来 说 金 融 全 球 化是 经济 全 外资的引入为中国缓解资金短缺 的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带 球 化 的 重 要组 成 部 分 是金 融 业 跨 国 境 发展 而趋 于 全 球 ~体 化 的 动 了技 术 的 扩散 和人 力 资 源 的 交流 。随 着金 融 全 球 化 的拓 展 .相 趋 势 .是全 球 金 融 活 动 和风 险发 生 机 制 目益 紧 密 关联 的 一 个 客观 当 多 的资 金 流 向 了 中 国 .这 在 一定 程 度 上 弥 补 了 中 国经 济 发展 的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趋势与中国应对策略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趋势与中国应对策略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市场也逐步趋向国际化,不同国家之间的金融市场之间越来越相互联系。
下面从主要趋势、影响和原因等方面具体阐述:1. 主要趋势(1)跨国化:不同国家之间的金融市场之间愈发错综复杂,资本和商品的运动范围逐渐变得跨越地域与国界。
(2)标准化:由于移动通讯和数字技术的普及,市场信息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也推动各国间的金融市场标准化和规模化,便于更加高效流畅地进行交易。
(3)金融创新: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也意味着金融产品的创新,例如外币基金、国际证券、全球范围的债券市场或衍生品等,更为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多选择。
2. 影响(1)推动经济增长: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有助于加速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2)提高风险: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资本的跨国流动也带来更高的风险,如跨境不良资产的传染和金融危机等。
(3)加大政策协同需要:由于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不同国家之间的金融政策之间也愈发相互影响,需要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3. 原因(1)新兴市场的崛起: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依赖于对国际资本的需求,也随之推动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化进程。
(2)全球化的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也就成为了必然趋势。
二、中国应对策略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困难和机遇并存的时刻。
面对趋势,中国应采取以下对策:1.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应该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和技术,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积蓄动力。
同时,积极推动国内金融业开放,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市场。
2. 建立严谨金融监管体系中国市场体系与国际市场相互融合的同时,在开放的前提下,也建立起理性的金融监管体系,如加强审慎的风险管理、打击金融违法违规行为等。
3. 提高金融人才素质中国应该大力提高金融机构的人才素质,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提升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力。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和对策作者:顾雨纤胡滨来源:《山西农经》 2017年第22期摘要:近段时间,金融全球化成为了热门话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由金融主题从事的金融活动,如果超越了国家的界定就是金融全球化。
像金融机构、市场、业务、资产和收益等等都有了趋向全球化的态势。
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和过程,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之一。
经济全球化需要金融全球化的助力,需要其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无论是拓展范围还是加深程度,金融全球化都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国际金融在发展的着几十年时间里,金融全球化是一个十分重要和显著的标志性特征。
关键词:全球化;金融创新;金融市场文章编号:1004-7026(2017)22-0095-02中国图书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1 绪论近段时间,金融全球化成为了热门话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由金融主题从事的金融活动,如果超越了国家的界定就是金融全球化。
像金融机构、市场、业务、资产和收益等等都有了趋向全球化的态势。
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和过程,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之一。
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具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就是金融全球化,金融业在国与国之间的发展,即跨境发展正在迈向一体化的进程,全球的金融活动将日益密切,风险发生制度也日趋与其紧密联系,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在不断地深化和拓展。
经济全球化需要金融全球化的助力,需要其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无论是拓展范围还是加深程度,金融全球化都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国际金融在发展的着几十年时间里,金融全球化是一个十分重要和显著的标志性特征。
当然,在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发达国家和一些跨国建立的金融机构,在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当中,他们是主要的受益者,也制定着金融全球化的规则。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一,发达国家相较之而言都拥有雄厚的资本和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和对策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市场开放:金融全球化使中国金融市场面临更加开放竞争的环境。
外国金融机构可以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
这将促使国内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竞争能力。
2. 资金流动:金融全球化加速了资金的跨境流动,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机会。
然而,资金流动可能带来金融风险,如资本流出、外汇波动等,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3. 利率和汇率:金融全球化使中国的利率和汇率受到国际市场影响更加明显。
国际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可能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调控能力。
为应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中国可以采取以下几项对策:1. 加强监管能力:加强金融监管机构的能力和规范,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提高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和风险管理水平,防范金融风险。
2. 加强金融创新和技术发展:积极引入先进的金融科技和创新产品,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加强金融科技监管和风险防控,确保金融创新的安全可靠。
3. 推动资本市场改革: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竞争力。
增加金融市场的有效性、流动性和透明度,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
4.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推动形成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国际金融秩序。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共同应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
综上所述,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中国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和监管能力,加强金融创新和技术发展,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全球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表明,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迄今为止国际经济关系中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普遍的自由贸易、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乃至经济危机等一系列世界性问题的出现,催生了全球化。
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二、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备受国际贸易的影响,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对全球化的依存度也越来越高。
1.外贸依存度攀升近年来,中国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发展,外贸依存度越来越高,国际市场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2.产业结构面临挑战随着各种先进的产品和制造业的发展,中国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小,产业结构面临深刻挑战。
3.外汇储备压力加大在全球化进程中,人民币的国际化加快,人民币的流动性需求日益增大,外汇储备稳定的压力也随之加大。
三、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策略为了应对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重措施加强自我保护。
1.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国际化,需要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加强与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提高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对外竞争力。
2.加强对外投资中国对外投资是推动全球经济稳定增长和建立更加公平、平衡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政府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力度,向全球市场输出中国资源和服务,推动全球经济的协调发展。
3.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中国应对全球化的必由之路。
中国政府将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优化中国经济结构的重点,积极推进信息化、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水平。
4.提高竞争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研究和开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在人类进入新千年之际,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世界,形成引人注目的经济景观和潮流。
作为一种趋势,金融全球化一方面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形成严峻的挑战。
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金融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
此时,我们该如何进行金融体制的塑造,最大限度地利用金融全球化的机遇,并将金融风险控制到最小,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题。
一、金融全球化及其二元效应分析(一)金融全球化的特点。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主体所从事的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过程。
它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发达国家及跨国金融机构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这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金融资本雄厚,金融体系成熟;调控手段完备,基础服务设施完善;以发达国家为基地的跨国金融机构规模庞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与之对应,全球金融规则也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这些规则总体上有利于其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
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技术通道。
当代发达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全球性金融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货币的普及,网络银行和网上交易将突破国界在全球铺开,全球金融市场越来越被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金融市场的同质性进一步提高。
第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竞争的需要,同时亦为规避限制性法规和风险,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率先出现金融创新活动。
这既包括制度的创新,又包括工具的创新,例如信用制度的创新、股权衍生工具的创新等等。
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一方面融资证券化趋势大大加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
第四,金融资本规模不断扩大,短期游资与长期资本并存。
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随着参与全球化的金融主体越来越多,全球金融资本不断扩大。
在这其中,既有长期投资的资本,也有短期投机的资本。
目前,在全球市场中出入的国际投机资本大约有7.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每年GDP总和的20%。
应该说,长期资本的投入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而短期游资的逐利和投机,则易引发一国的金融动荡。
(二)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二元效应。
金融全球化在对各国经济和金融的影响中,同时具有正负两种效应。
出于研究的需要,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它对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影响。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全球化的正效应体现为:第一,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从国际市场引入外资。
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发展比较落后,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矛盾。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拓展,相当多的资金流向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并带动了技术的扩散和人力资源的交流。
第二,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发达国家金融运作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金融效率。
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建立较早,金融体系较为完善,金融风险控制机制严密。
这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借鉴之机。
同时,金融全球化还提高了国内外金融业间的竞争程度,迫使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利用金融创新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在:第一,金融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民族金融业的生存面临巨大压力。
发展中国家参与金融全球化,符合自身长远利益。
但是,由于其金融业处于弱势地位,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还较差。
如果外国金融机构大规模进入,势必给其民族金融业造成巨大的生存压力,金融体系遭受冲击将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金融全球化为国际游资制造风险提供了条件。
金融全球化虽然有利于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但是,出于逐利的动机,国际游资会利用发展中国家利率、汇率管制放开后产生的金融产品价格波动,大量涌入发展中国家套利和套汇。
加之目前国际上尚未对投机资本提供必要的约束机制,若有风吹草动,国际游资就会从所在国大量撤走,从而引发严重的金融动荡。
第三,金融全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泡沫化程度。
在过去20年中,发展中国家从国际市场筹集到的大笔资金被过度投入股市和楼市进行炒作。
同时,国际投机资本也乘虚而入。
在巨量资金的支撑下,证券、房地产市场逐渐脱离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而飚升,并逐步演变为泡沫经济。
第四,金融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监管和调控带来严峻挑战。
金融全球化意味着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获利。
出于获利的需要,国际上许多金融资源被无序、过度开发,金融投机性凸显。
加之现代金融交易工具发展迅速,极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巨额资金的交易与转移,其去向不确定性很大。
这既给发展中国家金融监管与调控带来严峻的挑战,也削弱了其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
二、中国金融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金融全球化的特点和二元效应有助于我们形成它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一般性理解框架。
为了将问题引向深入,我们还需进一步分析中国金融业在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特殊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
当前,中国金融业所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金融业整体缺乏竞争力。
从银行业看,主要表现为资产质量恶化,资本严重不足,收益急剧下滑。
银行的资产质量是决定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按国家规定,银行不良资产比重不得超过15%。
而我国银行的不良债权已大大超过了这一比例。
到1995年,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重即达22.3%,与当年商业银行的总准备率21%相当。
另据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的资本比率不得低于8%,而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距此标准相去甚远,截至1997年6月,四大国有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只有3.12%。
虽然1998年发行了2700亿特别国债补充资本金,但依然离所需甚远。
银行资产质量下降的直接后果就是经营效益急剧下滑。
1996年,国有四大银行净资产利润率只有5.5%,这一指标不但低于国内其他非国有银行,更远低于东南亚国家金融机构。
而正是银行不良贷款及低收益率是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诱因。
从非银行金融机构看,证券业的竞争力问题较为典型。
这主要表现为证券业规模偏小,实力有限。
众所周知,证券业展开竞争和抗御风险是要以必要的规模和实力作为保证的。
目前,证券经营机构和国内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规模普遍偏小。
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各自资产总额都在10000亿元以上,合计10万亿元。
而在证券公司中,截至1999年10月,全部证券公司资产总额约为3500亿元,规模最大的申银万国证券资产仅有300亿元左右。
如果再与外国投资银行相比,中国证券的实力就相差更远了。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资本市场和证券业的对外开放,随着跨国大型投资银行大举进军中国资本市场,以国内现有证券经营机构的实力,是无法与其比肩相争的,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二)金融创新乏陈。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还很落后,且存在两大问题:其一,金融创新过于依赖政府。
由于我国的金融机构还不是真正的企业,金融创新主要依靠政府和金融主管当局,表现为一个自上而下的强制性过程。
其二,在有限的金融创新中,各领域进展失衡。
例如,金融工具、产品、服务的创新步履缓慢;在业务创新中,负债类业务多于资产类业务;在资产类业务中,真正能够保证受益、转移风险的金融创新寥寥无几。
显然,金融创新的不平衡性和行政主导降低了金融资源的效率,削弱了中国金融机构的创新竞争力。
(三)中国金融业的监管存在突出问题。
从中国金融业的内部自律看,金融机构面临着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困境,即如何真正解决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
国有银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在追逐利润的动机、风险控制及产权问题上,尚未达到市场经济的要求。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最终解决,金融业仍然不按商业法则运营,在同具有综合实力优势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竞争中就难以获胜。
从外部监管看,首先表现为金融法规建设滞后。
我国金融监管长期依靠由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法律手段极为缺乏。
金融监管的实质是法制管理,而在现实中,金融机构从市场准入、业务运营,到市场退出、违规处理都存在大量的法律问题需要加以明确和解决。
其次,监管体制尚未理顺。
这主要表现为:其一,证券监督权力分散。
从中央管理层角度看,虽然中国证监会是主要监管部门,但包括财政部、央行、计委在内的各个部门都对市场拥有较强的干预能力。
从地方角度看,由于地方政府对地方证券管理机构的制约作用,出于地方利益的需要,有时仍会干预证券机构的运营。
这就产生了对证券监管的统一协调问题。
其二,监管部门缺少评价考核金融机构市场风险的标准,对异常金融变动缺乏及时的预警定位和风险处理。
这种情况如不改变,金融开放之后,很难监管全球化下各类金融机构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和随之而来的风险。
再次,对外资监管准备不足。
近几年,随着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数量的增多,其运营安全性已日益与我国金融安全相关联。
我们须对少数外资金融机构为逐利而利用监管缺陷违规操作的可能性保持相当的警惕。
另外,一旦资本账户开放,国际短期游资定会大量进入,金融监管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而目前,我国金融的对外监管尚处于初始阶段,从监管手段到法律法规都很不完善。
因此,当务之急是如何建立起一套规范科学的金融监管体制,对外资金融机构和短期游资进行动态监管,防范所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
三、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一)培育真正的市场主体和竞争体制,形成与开放环境相适应的竞争能力。
首先,国有银行要建立国家控股的多元化产权制度。
建立国家控股的多元化产权制度,必须从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两个方向入手:(1)外部治理。
从我国国情看,国企改革和政府行为是与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改造密切相关的外部条件。
外部治理,就是要解决好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国有企业必须尽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是造成国有银行(本身就是国有企业)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外因之一。
由于两者产权同构,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恶化。
为此,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国企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在联系,遵循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要求,加快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这既是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立足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金融全面对外开放的前提。
如果不能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没有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无法在微观制度层面根本解决银行业面临的风险。
第二,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在传统体制下,政府为了挽救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经常干预银行的贷款决策。
其结果,不但企业的依赖性变本加厉,银行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减小。
因此,当务之急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将工作重心从被动的对企业进行“救火”,逐步转向培育市场竞争机制和竞争能力、维持金融秩序、鼓励金融创新、加大监管力度的轨道上来,让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政府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从宏观对金融运行进行调节。
(2)内部治理。
对国有银行内部进行治理,建立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其意义有二:第一,从表层看,有助于解决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资本金,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其二,从深层次看,对国有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造,建立经营权、所有权和监督权分立的制度框架,可以形成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摆脱政府的行政干预,使银行的市场化经营获得制度上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