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专题十四_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1a4468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a.png)
『对点训练』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
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
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A.实施的条件
B.所有制结构
C.经济管理模式
D.产品分配方案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注意题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 商品和货币”,而战时共产主义在产品分配方案则是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期的世界
时空坐标·宏观把控单元知识
阶段特征·宏观把控单元知识
总 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时期,也是一战后由动荡走向 特 暂时稳定,再从大危机、大动荡走向世界大战的时期。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 征 这一时期的典型特点 政 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 治 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 上 的灾难。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据材料信息“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可知,当时的经济政 策应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方面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到新经济政策后才实行农业税,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是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手段,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点,由于当时生产力还没有达到过渡到共产主 义的条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违背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 在农民手里拿走的太多,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不能作为该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失败的 主要原因在于主观因素即苏维埃决策脱离实际,客观原因不能作为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a614908316fc700abb68fcb5.png)
明确如下思路:
1.为什么要创新调整?其背景是什么? 2.如何创新和调整? 3.调整的结果如何?如何看待调整?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和调整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会动荡
造成了政治经济危机
①都进行农村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 经济体制改革 集制
②都利用市场 和货币关系发 展经济
放开商品市场,允许 资本家经营企业,还 允许外国资本家到俄 国经营
作用:都使经 济得到恢复, 社会得到稳定
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 恢复发展起来,苏维 埃政权进一步巩固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
“文革”使经济 濒临崩溃社会混乱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十四单元: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你认为是否都是不可避免的呢? 5.他的判断实现了吗?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学者总评:
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 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它 不是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 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 青年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10月8日,第一份 给外国人特许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 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平说历史·2014届】专题1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改革
![【平说历史·2014届】专题1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38844d325727a5e9856a61d0.png)
【解析】B
考点2、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市场与计划的态度
(1)排斥市场、商品、货币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表现?)
斯大林体制:(表现?)
(2009•广东历史•2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 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 是指 A.十月革命 C.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D 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质是不要市场和货币以及商品经济,用行政手段 干预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则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 系,甚至一定程度恢复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间接过渡到社会 主义。
考点2、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市场与计划的态度
(1)排斥市场、商品、货币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为把我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总共用了约13年的时 间”
国家计划为指令
沃兹涅辛斯基:计划就是法律。
指令性的经济计划。
特瓦尔多夫斯基 《春草国》
一份骄人的答卷: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 经济发展表
1913年 世界 工业总产值 机器制造业 电力 煤 钢 1928年 世界 1932年 世界 欧洲 1937年 世界 欧洲
“党直截了当地说:这件事情需要有重大牺牲,如果我们真想 达到目的,我们就应该公开和自觉地忍受这种牺牲。”
失去财富——贡税+剪刀差 失去土地——强制集体化 失去自由——城乡分治 失去生命——大饥荒、消灭富农、冷酷的法律
冷酷的法律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
斯大林1932年8月亲自制定《关于保护社会主义财产的法令》 (五穗谷物法)规定盗窃农庄财产者可以处以最高刑罚——枪 毙并没收全部财产。到1933年根据此法令判处了54645人 。 ——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
高三历史学科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学科一轮复习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9c4c44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0.png)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高三一轮复习从2022年9月开始,至2023年1月底结束,大约17周时间。
本轮复习担负着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重任,是高三备考复习的基础环节。
一、指导思想本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以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为主要依据,从一轮复习实际和学生已有学习水平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巩固主干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进度安排一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按教材模块进行章节复习,适当进行知识的整合,归纳、理清、分析、阶段的综合知识。
根据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为依据,把整个高中历史分为17个大专题38个小专题,将性质相同的历史现象结合在一起,注意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相互联系,突出历史现象的整体性特点,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记忆和认知历史。
既要着眼于专题知识体系的构建,又要巩固各时段的通史知识体系,两者相互穿插、整合,从而理清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建立起合理通达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
三、复习目标进行横向的专题复习,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使一轮专题巩固;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阶梯技能和技巧,为第二轮通史、综合强化打好基础。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争取在2013年高考当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四、备考基本策略与措施1、一轮复习时间长、任务重,备考指导要围绕“抓基础提能力”做文章,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与素质。
要做到以下几点:全面提高,既要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又要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全程提高,要做到学、练、考、补有机结合,保障学生学习环节的完整性;全员提高,要帮助学生补弱促强,查漏补缺,特别是通过帮扶,让学生通过本轮与后期的复习,各有所得,各得其所。
2、备考指导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一是要通过对课标、考试大纲和多种版本教材的研究、整合,从中发现、提炼核心知识点、主干知识,优化复习内容;二是要精心设计实施过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要重视规范化训练,特别是非选择题答卷规范化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考试技能。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00c9411f51e79b8969022640.png)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框架
主题线索
壹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
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 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 苏俄政府采取的新经济政策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 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苏联模式的形成
二、新经济政策
正确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 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政策。它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 地位和苏维埃的领导,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背景 ②目的 ③内容
④特征 ⑤评价
➢ 政治上: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人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 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和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 ➢ 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 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 劳动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 ➢ 积极: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为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 消极: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叁
30年代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30年代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 具体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时1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时1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https://img.taocdn.com/s3/m/e6849b0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c.png)
解析:选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有利于国际市场的 开发,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纷 纷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 衡”是调整农业的措施,与题目不符,故 A 项错误;提高关 税,实行贸易保护,主要是抵御外来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不 符合题意,故 B 项错误;“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 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是恢复工业的措施,故 C 项错误。
1.(2013·高考全国卷Ⅰ,T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 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 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 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2.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为了缓和危机,通畅国际贸易渠道,巩固美国在世界市场中 的地位,罗斯福上台后提出了一些比较缓和的外交政策。 (1)罗斯福上台伊始就发出对苏友好的信号,1933 年 11 月, 美苏两国正式建交并就债务问题、赔偿问题和宗教问题达成 谅解。 (2)1934 年 6 月,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降低了长期 以来美国的高关税政策,以此来缓和美国与西方各资本主义 国家的关系,改善对外贸易环境。
解析:选 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主旨:胡佛的某 些措施被罗斯福新政所借鉴,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来作答。A 项与罗斯福新政允许罢工存在矛盾;B 项与罗斯福新政相悖; C 项罗斯福新政是通过行政手段调整农业生产,并非“自愿 减少耕地”;D 项的整顿金融和兴办公共工程的做法为罗斯 福新政所借鉴。
2.(2015·高考海南卷)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 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 40%提高至 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 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39页PPT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39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a61841feee06eff9aff807a2.png)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答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757b4fcaaedd3382c4d324.png)
第一专题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简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答: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开始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而到新世纪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尽管出现了一些曲折和反复,但总的来说坚持了改革的市场的取向。
回顾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上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1992年。
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谨慎地、有限制地引入市场调节机制,并给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和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公有经济的补充成分。
第二阶段是1992年至20世纪末,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明确地和全面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将大部分国有企业改造为混合所有制的现代股份公司,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30年的改革,到20世纪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
第三阶段则是从进入21世纪到2020年。
这个阶段要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个阶段已开始近半。
虽然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还不完善,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2、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乃至政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社会各阶层利益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
①第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于经济体制本身的系统性。
②第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于经济体制与其他体制的关联性。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于利益关系调整的深刻性。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在于经济体制的深刻性。
3、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根据《决定》的精神和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第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高二历史必修二名词解释
![高二历史必修二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fb5451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6.png)
高二历史必修二名词解释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特点1.曲辕犁: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一种先进的耕作工具,可以控制耕地的深浅。
2.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3.南青北白:唐代陶瓷在隋代青、白瓷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南青北白”(即越窑的青瓷,刑窑的白瓷)的局面,并以此引领后世中国瓷器的基本风貌。
4.五大名窑:哥汝定官钧。
只有哥窑出产青瓷。
5.资本主义萌芽:指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某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6.重农抑商: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7.商帮:明清出现的地域性的商人群体,著名的有徽商和晋商。
8.草市:乡村定期集市。
9.扬一益二:除了长安、洛阳这两京,全国工商业经济最繁荣的是扬州,次为成都。
10.广州十三行:清代设立于广州的全国唯一的经营对外朝贡贸易的专业商行。
11.朝贡贸易:明清时期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的交易,目的不在于获取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12.市舶使:官名,唐朝置,专管对外贸易。
13.井田制:奴隶主贵族土地所有制形式。
14.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之一,目的是要抑制土地兼并。
规定官员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15.海禁与闭关锁国:明清时期对外政策,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贸易,闭关锁国指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海禁和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逐渐落后世界。
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开辟新航路:是指从欧洲出发,经过大西洋、印度洋或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到达亚洲、美洲的新的航海线路,这主要是相对于新航路开辟前由亚洲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而言。
2.地理大发现:西方历史学中对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发现新航路的通称或以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等事件为代表的15~17世纪欧洲国家进行的海上新航路的开辟和对其已知世界以外的地球上新的地理单元的发现。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精品课件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讲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的变迁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精品课件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讲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aa9fb15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4.png)
微点3
二、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 1.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把我国尽快建设成 先进的工业国的主要任务。 2.严重曲折: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掀起了“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在1959—1961年发生了严重困难。 3.初步调整:为了克服困难,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 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4.“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 常工作期间国民经济有所好转。
微点1
微点2
微点3
角度拓展 (1)(2022山东潍坊一模)1953年1月,党和政府明确了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 教育,中心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高、中级技术人才。这一教育方针在当 时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判断 推动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 )
微点1
微点2
微点3
(2)(2022河北普通高中模拟)1955年3月,毛泽东指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 力发展的要求,否则生产力会起来暴动。”为此,中央决定东北、华北、华 东各省应停止发展,全力转向巩固;中南、西南、西北各省在巩固中继续发 展;山东、河南等地适当收缩。由此可知,毛泽东评价的是什么? 判断 国家工业化的布局问题。( × )
微点1
微点2
微点3
角度拓展 (1)(2022辽宁葫芦岛期末)1912年,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第一次 世界大战期间面粉紧俏,荣氏兄弟获得厚利。1918年,面粉厂扩大到10家, 每日产量可达到惊人的4.2万袋。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判断 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 )
微点1
微点2
微点3
微点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专题14+风云变幻的国际格局——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大盘点+专题特训】
![专题14+风云变幻的国际格局——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大盘点+专题特训】](https://img.taocdn.com/s3/m/4d0b127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6.png)
专题十四风云变幻的国际格局——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化内容导航01 阶段特征02 学问整合03 易错概念04 重难深化05 专题训练20世纪上半期(20世纪初至1945年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两次世界大战、两种社会制度调整与创新的时期,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也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时期。
政治两次世界大战严峻冲击了世界秩序,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从国际联盟到联合国,布满强权政治颜色,深刻影响了战后的和平与进展;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从抱负变为现实;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取得巨大成果经济苏俄(联)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冲击,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国经济渐渐恢复;经济大危机后,凯恩斯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指导思想文化列宁主义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过程中,民族民办法识觉醒(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方面一战及战后秩序1.第一次世界大战(1)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大事。
(2)全面爆发: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4)结束: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2.一战后国际秩序(1)体系: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二战及战后秩序1.其次次世界大战(1)局部爆发: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二战的序幕;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斗。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制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3)全球阶段:1941年12月,太平洋战斗爆发。
(4)战斗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同年9月2日,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2.战后国际秩序(1)体系:建立雅尔塔体系。
2023年公需科目培训单选题
![2023年公需科目培训单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c5ceaee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c.png)
单选:()正在成为科学技术研究的典型特征。
A.数据精细型B.数据密集型C.数据分散型D.数据智能型答案:B单选:()安全的主要功能是发现异常、跟踪溯源、反制、威慑。
A.边界B.终端C.应用D.舆情答案:A单选:()不属于智慧康养平台的体系化优化方向。
A.路程规范化B.可支付体系C.品牌化D.连锁化答案:A单选:()的心灵是敏感的,准备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
A.青少年B.少年儿童C.青年D.中年答案:B单选:()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实现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A.2025年B.2030年C.2035年D.2050年答案:A单选:()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A.绿色经济B.农业经济C.数字经济D.工业经济答案:C单选:()负责指导做好“大思政课”全媒体宣传工作。
A.国家文物局B.生态环境部C.中央网信办D.国家卫生健康委答案:C单选:()集成分布式网络、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多种技术,基于不易篡改、可追溯等特点,有望解决数字空间的信任和安全问题,推动互联网从传递信息向传递价值变革,重构数字产业体系。
A.数字孪生B.虚拟现实C.5GD.区块链答案:D单选:()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A.文化软实力B.文化向心力C.文化影响力答案:A单选:()就是计算能力,指的是数据的处理能力。
A.超高清视频B.虚拟现实C.IPv6+D.算力答案:D单选:()决定着发展的动力,进而决定着发展速度、效能和可持续性。
A.创新B.协调C.绿色D.开放答案:A单选:()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
A.社会性B.理论性C.实践性D.科学性答案:C单选:()年,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教育部批准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并纳入新设立的交叉学科门类,这是国家安全学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4 5 课时3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4 5 课时3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8ce801aa8956bec0975e395.png)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栏目 导引
专题十四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知识定位】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斯 大林模式”·苏联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1929-1933 年经济大 危机 【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通过 美国对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态度的转变考查“斯大林模式” 的工业化成就。涉及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有“时空观念”和 “历史解释”等方面。具体解读如下:
栏目 导引
专题十四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深化理解】 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栏目 导引
专题十四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轻巧识记】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误区警示】 辩证地看待“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中的一种探索和创新。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不适合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 的。
栏目 导引
专题十四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材料反映了苏 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钾矿的行为,不涉及技术 基础,也没有违背计划经济指令,排除 A、B 两项;一个由 苏联自行建设,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不能体现完全依赖外 资,排除 C 项;德国公司负责与新经济政策在工业上的措施 类似,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栏目 导引
专题十四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知识定位】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新经 济政策 【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通过 对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这一现 象的描述,考查苏联新经济政策及工业化建设。涉及的历史 核心素养主要有“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方面。具体 解读如下:
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卷政治试题及答案
![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卷政治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a9af4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d.png)
聊城市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思想政治试题(一)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毛泽东:共产党人“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
习近平:“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①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共产党成功的根本所在②共产党人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③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④共产党在奋斗中必将深刻改变世界的趋势和格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3年,我国全年完成邮政行业寄递业务总量1625亿件,比上年增长16.8%。
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9.7亿件,包裹业务0.2亿件,快递业务量1320.7亿件,快递业务收入12074亿元。
对快递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以下描述正确的是()①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促进了网购和快递业的快速发展②快递版图的持续扩张带来了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③网购与快递的便捷性激发了人们的购买欲望和消费需求④快递业完善供应链条,畅通经济循环,服务生产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某企业采取深化企业改革、进行技术革新、管理模式创新和加强员工培训等措施,促进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结合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关于企业所采取的措施,以下传导正确的是()①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利益分配→激发员工生产热情→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②进行内部技术革新→提高产品性能→生产成本下降→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③采用科学管理模式→优化劳动组合→节约使用人力→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④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投入产出比值上升→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企业年金通常由企业和员工共同缴纳,企业缴纳的比例一般要高于员工的缴纳比例。
【原创】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八 经济发展模式的调试与转型 教师版
![【原创】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八 经济发展模式的调试与转型 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dfd5c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2.png)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
[线索提炼]线索一:1949~1956年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时期,可分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49~1952年)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阶段(1953~1956年)。
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等。
线索二: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曲折发展的时期。
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1971年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等。
命题趋势考点清单专题 八 ××经济发展模式的调试与转型线索三:1978年至今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等。
线索四: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技教育发展,中国的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迅猛的发展,在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文学艺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具有阶段性、多样性、人民性的鲜明特点;教育发展经历了奠基、动乱中的教育到新时期教育的复兴,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教兴国”战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
常规考点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借鉴与创新常规考点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战略、特点及原因(1)战略①以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极低的人均国民收入为基本国民经济背景。
中央党校培训心得体会_中央党校培训感悟与反思
![中央党校培训心得体会_中央党校培训感悟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4c795f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7.png)
中央党校培训心得体会_中央党校培训感悟与反思党校是轮训和培训中国共产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我们在中央党校要认真好好学习。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中央党校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中央党校培训心得体会篇一12月,在集团公司统一安排下,我走进了中央党校,再次成为一名学生。
在党校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学习,时间不长,但紧张有序,效果显著。
每堂课我都认真做笔记,晚上还对着笔记复习,真的非常受用。
在党校时就利用宿舍能上网的机会把一些有感受的观点写进博客里,以便今后继续学习,深刻领会。
下面把学习体会向组织做汇报。
1、总体感受,老师们教学水平很高,上课的老师基本都自己做学问,教给我们的不是教科书里的内容,都是自己多年研究所得,很前沿、很有启发。
党校精心安排的课程在老师们深入浅出、精彩生动的教授下,感觉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人生的升华之旅。
2、孙建杭博士的《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文化构建》讲座,把企业文化当作市场经济的第三只手,其重要程度不容忽视,而这正是中国企业的最大问题—既有企业文化的缺失更有道德约束的缺失。
他以中国共产党因为拥有优秀的文化仅用28年的时间完成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伟业为例,阐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让我充分理解了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的信念。
3、陈惠湘老师用联想、阿里巴巴、中建股份等几个案例阐述了《企业文化与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要义。
指出了集团企业在统一文化下运作的重要性的。
更直截了当指出,有效的激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论断。
最后,他还针对广西投资集团的文化建设建言献策,认为广投集团要从使命文化、绩效文化、企业文化与机制、制度联动等三方面着手,完成打造集团文化重要任务。
4、钟国兴老师以一句:升级才能生存。
展开了很有意思的《员工潜能开发与团队管理》教授,他的语言非常平实,教授的内容既能用在企业上,也能用在家庭、孩子教育上。
他的自我突破、自由团队、链式学习、创新激励等理念既能用于企业经营,更可以用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实现。
专题十四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2节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专题十四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2节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eca5c8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b.png)
石油生产
石油储量
①我国通过理论创新,摆脱了“贫油国”的帽子;②主要分布在大庆油田、新疆地区克拉玛依油田等陆相沉积区域和大港油田、胜利油田等近海海相沉积区域
开采量
油田位置、地质条件、资金、技术、经济、政治等因素
①20世纪60年代之前,我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主要依赖进口;②大庆油田等大油田的开发,使我国在1964年实现了石油基本自给;③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成为自给有余的净出口国
节流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耗能少的产业;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开展石油深加工,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倡导节油,调节油价;对石油资源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
储存
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和石油储备洞库
调配
建设输油管道,实现石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
(1)我国煤炭供需状况: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在数量上足以满足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需求。
缓解资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
①占用耕地,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地表塌陷;②破坏和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产生粉尘、甲烷等废气,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③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④地下水漏失,废水排放污染水源,加剧水资源紧张
①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有毒汞等污染物,造成酸雨和严重雾霾,危害人体健康;②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________ 使用时间 2015 年4月___日编号 12 【考点突破】
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各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东方一个国度,也正在诞生奇迹。
从
第 3页
在
材料三中,苏联在年代实施了什么农业政策?怎样理解“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这对苏
【专题训练】1——7 CDA DDDD
8.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就即可分析出来。
第(2)问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括。
第(3)问中的后两问要认真分析材料,认清斯大林所说的“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这句话的含意就可以理解“殖民地”的意思了;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论证。
第(4)问要根据前三问的认识,对两个政策作对比分析。
答案:(1)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学习的样本;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苏联:20世纪20年代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工农业生产遭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矛盾尖锐;救济的对象应是底层人民,而不是大银行、大企业、大农业。
(3)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实行高积累。
理解: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来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
影响: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专题训练】1——7 CDA DDDD
8.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就即可分析出来。
第(2)问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括。
第(3)问中的后两问要认真分析材料,认清斯大林所说的“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这句话的含意就可以理解“殖民地”的意思了;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论证。
第(4)问要根据前三问的认识,对两个政策作对比分析。
答案:(1)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学习的样本;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苏联:20世纪20年代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工农业生产遭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矛盾尖锐;救济的对象应是底层人民,而不是大银行、大企业、大农业。
(3)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实行高积累。
理解: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来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
影响: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专题训练】1——7 CDA DDDD
8.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就即可分析出来。
第(2)问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括。
第(3)问中的后两问要认真分析材料,认清斯大林所说的“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这句话的含意就可以理解“殖民地”的意思了;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论证。
第(4)问要根据前三问的认识,对两个政策作对比分析。
答案:(1)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学习的样本;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苏联:20世纪20年代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工农业生产遭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矛盾尖锐;救济的对象应是底层人民,而不是大银行、大企业、大农业。
(3)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实行高积累。
理解: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来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
影响: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
强国;但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专题训练】1——7 CDA DDDD
8.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就即可分析出来。
第(2)问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括。
第(3)问中的后两问要认真分析材料,认清斯大林所说的“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这句话的含意就可以理解“殖民地”的意思了;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论证。
第(4)问要根据前三问的认识,对两个政策作对比分析。
答案:(1)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学习的样本;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苏联:20世纪20年代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工农业生产遭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矛盾尖锐;救济的对象应是底层人民,而不是大银行、大企业、大农业。
(3)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实行高积累。
理解: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来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
影响: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专题训练】1——7 CDA DDDD
8.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就即可分析出来。
第(2)问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括。
第(3)问中的后两问要认真分析材料,认清斯大林所说的“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这句话的含意就可以理解“殖民地”的意思了;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论证。
第(4)问要根据前三问的认识,对两个政策作对比分析。
答案:(1)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学习的样本;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苏联:20世纪20年代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工农业生产遭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矛盾尖锐;救济的对象应是底层人民,而不是大银行、大企业、大农业。
(3)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实行高积累。
理解: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来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
影响: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专题训练】1——7 CDA DDDD
8.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就即可分析出来。
第(2)问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括。
第(3)问中的后两问要认真分析材料,认清斯大林所说的“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这句话的含意就可以理解“殖民地”的意思了;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论证。
第(4)问要根据前三问的认识,对两个政策作对比分析。
答案:(1)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学习的样本;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苏联:20世纪20年代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工农业生产遭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矛盾尖锐;救济的对象应是底层人民,而不是大银行、大企业、大农业。
(3)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实行高积累。
理解: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来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
影响: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