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doc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课不要逃避现实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勇于面对艰苦的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学会克服困难,不气馁,不放弃。
课堂教学设计《不要逃避现实》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各种艰难的困境呢?(学生自由发言,讲自己对学校的了解)二、组织课堂活动1、总结各种现实中出现的困境。
2、了解学生对困境的理解。
三、组织课堂活动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所经历的的困境呢?(学生发言,教师评述。
)四、想一想,困境虽然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对待困难的态度。
面对困境我们要勇于克服,不气馁,不屈服,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五、布置课外活动,了解更多克服困境的人或事。
六、1、安排时间活动,学习先进人物经历。
2、写下我的收获:第二课让勇气和信心伴随一生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勇气和信心在生命中的重要位置。
2.使学生体会勇气和信心可以让我们更强大。
课堂教学设计《让勇气和信心伴随一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有过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时候吗?二、看图讨论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讨论。
面对困难沮丧,甚至轻生。
三、组织课堂活动你认为失去信心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后教师可让几名学生发言)你认为失去勇气体现在那些方面?(学生讨论后教师可让几名学生发言)四、学习教材,想一想。
1.如何坚定信心,鼓起勇气?2.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五、课堂小结六、写下我的收获:第三课我就是我教学目标: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要有自己的性格,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需要去盲目的崇拜、模仿别人。
2.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做尊严,自立,自强,自信的人。
《我就是我》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知道,人各有不同的性格,你对自己的性格有什么认识呢?2、学生自由发言。
二、学生交流小组内互相总结每个人的性格。
那些性格是优秀的需要发扬,那些性格是应该改正的?三、组织课堂活动一同学们,贝多芬为什么不演奏?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可指几名学生发言,教师在旁适当点拨。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介绍小学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和发展需求设计的一套教学计划和教材体系。
它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内容,并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
本文档将针对小学校本课程的教学安排进行详细说明。
课程目标小学校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 - 培养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 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 培养英语学习能力,提高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能力。
- 培养科学探究兴趣和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 培养社会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 培养音乐、美术和体育兴趣,提高艺术表现和身体素质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语文小学语文主要包括阅读、写作、识字、语法和修辞等方面内容。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互动问答、阅读训练和写作指导等。
数学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数与代数、几何与观察、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等。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示范演示、问题导入、探究式学习和数学游戏等。
英语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包括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和书写等。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示范、小组合作、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
科学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包括自然与生活、科学与技术、科学探究等方面内容。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实验能力。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实验演示、观察研究、问题探究和讨论交流等。
社会小学社会的教学内容包括人与社会、生活与环境等方面内容。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和社会实践活动等。
音乐、美术和体育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音乐语言、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等方面内容。
小学校本课程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校本课程阅读教学设计引言: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针对小学生的校本课程阅读教学进行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优秀的阅读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辨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注重细节、理解大意、进行推理等;4. 培养学生运用阅读技巧的能力,如找主题句、归纳总结等;5.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如课文、短文、图书等。
内容可以包括不同种类和题材的阅读材料,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1. “先导导读”方法:在阅读课开始前,向学生介绍课文的大意,给出关键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预测能力。
2. “逐段阅读”策略:将课文分成若干段落,依次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做好每段的理解和归纳总结。
3. “问题导向”教学: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分析,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4. “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和分享阅读体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5. “阅读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补充阅读,如阅读相关资料、名著、课外读物等,拓宽知识面。
6. “阅读量化”方法:设立阅读计划,鼓励学生每天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并记录阅读量,形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与学生讨论简单的话题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热身活动: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或练习,帮助学生调整状态,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准备。
3. 阅读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阅读教学,包括先导导读,逐段阅读,问题导向等。
4. 拓展活动:结合课文内容或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阅读活动,如作文、演讲、小组讨论等。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章认识周围的世界【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乡和学校。
2.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教育。
【课堂教学设计】《我们的学校》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每天在学校学习、活动,你对我们的学校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发言,讲自己对学校的了解)二、组织课堂活动1、认识学校的位置以及自己家与学校之间的位置关系。
2、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
三、组织课堂活动四、想一想,自己每天在学校做哪些事情?五、布置课外活动,了解更多有关学校的情况。
六、安排时间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学校。
第二章在大家庭中生活【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班集体,知道应该尊敬老师、孝敬父母,懂得应该与同龄人友好相处。
2.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教育,知道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热爱集体生活。
【课堂教学设计】《热爱集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班集体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我们都要热爱这个集体。
二、看图讨论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讨论。
三、组织课堂活动你认为热爱集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后教师可让几名学生发言)四、想一想1.你做过那些有意集体的事情?2.见到有损集体的现象应该怎么做?五、课堂小结第三章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教学目的】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知道人的生活离不开劳动。
2.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受到热爱劳动的教育。
【课堂教学设计】《劳动创造财富》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人要生活,就必须劳动,因为劳动可以创造财富。
二、看图讨论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对图片进行讨论。
三、组织课堂活动一同学们,农民为什么要种田?工人生产机器干什么用?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可指几名学生发言,教师在旁适当点拨。
四、组织课堂活动二认识其他的劳动方式。
五、课堂小结六、布置课外活动了解周围的人,看他们分别从事什么职业。
第四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目的】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兴趣在人的一生中的作用。
小学生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方案(精选5篇)

小学生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方案(精选5篇)小学生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方案(精选篇1)单元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第一课时认识圆(1)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等。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2、出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二、新知探究(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 、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
(2)课本第56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3)指出纸片的圆心、直径和半径。
2、自学,教师巡回指点,发现难点。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
4、小组讨论:(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定州市东湖小学刘玉敏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全班交流,发挥小组每个成员的智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熟悉的定州名胜。
生说:
定州塔位于定州市内,宝塔街文博园后,实验小学的西面。
作用:在军事上起重要作用,又称“瞭敌塔”。
议一议:这样高的塔是怎么建成的?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交流、探究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资料的表达进行适当的补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如:
调查项目所在地:______
建造时间:____
功用:______
特色:_______
社会影响:____
针对课前搜集资料的运用。使孩子们有内容、有话题、有重点的表达中明白课前搜集与整理不是走过场,而是让其真正发挥课前准备的时效性。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重点突出,介绍定州塔
有限的时间里,你们说该如何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
学生活动
热爱。)
向全班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摘取重点向同学和老师介绍。
生说一说。
揽胜楼为考官办公、住宿之所,构建精雕细琢,体现出我国古典匠师们高超精湛的记忆。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探究资料以及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明白历史上对于考试的重视。明白贡院的含义。
给孩子们一定空间,让孩子们学会根据具体的内容分析整理资料,并为课堂上学生有条理、有内容、有重点的表达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
5、贡院
6、概括总结,升华情感
教师活动
1、介绍起所在地
年代、样子、面积、传说。
师适时补充:贡院俗称考棚,始建于清乾隆四年,贡院平面呈方形,占地2.21公顷,建筑面积1547平方米。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教育教学目标。
小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包括思想道德素养、学习能力素养、身心健康素养、社会实践素养等。
2. 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艺术、体育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置。
1. 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2. 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3. 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4. 科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5. 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表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三、教学方法。
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和跨学科的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思维。
3. 注重实验探究和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育教学管理。
1. 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 加强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指导和评价,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3. 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五、实施保障。
1. 加强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提供必要的教育教学条件和环境。
2. 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保障,提供必要的学生保障服务和支持。
3. 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小学活动校本课程设计

小学活动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活动课程中涉及的基础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科学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
3. 学生了解活动课程相关的文化背景,拓宽知识视野。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参与活动课程,提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综合实践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技巧,完成活动任务。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活动课程充满兴趣,积极参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精神。
2. 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关心同伴,培养友善、互助的品质。
3. 学生通过活动课程,增强自信心,培养勇敢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活动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活动课程基础知识:涵盖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点,以课本为依据,选取与活动相关的内容,如自然现象、动植物认知、简单物理原理等。
2. 实践活动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实验操作、户外探索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团队协作与沟通: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社交技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通过活动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尊重、关爱、勇敢、自信等。
详细教学大纲如下:第一周:活动课程基础知识学习,语文、数学、科学知识点导入。
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案【篇一:小学四年级校本教学设计】四年级校本课教学计划(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34人,多数学生基础较好,对校本课程学习感兴趣,少数学生的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够明确,在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学习习惯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
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三、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四、教学措施(一)切实抓好实验进程我校校本课程分为二大版块,学生的参与面广、可开发空间大,课程研发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实验的管理与督导,不断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实施。
(二)切实组织好学生展示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比活动,检测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效果,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课“走进花木” 教学目标:1、认识当地常见花草树木,能说出它们的名称2、通过上网查找、图书等方式掌握一些花卉的基础知识3、了解一些简单的养花经验及部分常用花的繁殖方法教学过程:一、花的认识。
1、组织学生到景点、基础转一转,看一看,作记录。
2、汇报:你最欣赏哪种花?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描述一下它的特点。
二、了解常识。
1、请孙玉明老师作介绍。
月季花的养护知识香樟的特性月季、鸡冠花、黄杨、桂花等的繁殖2、汇报自家的花木及平时父母的栽培、管理。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4篇)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4篇)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较新4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小学校本课程教案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篇一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导读:小学2017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一)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
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班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我班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总体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三、具体措施(一)切实做好培训工作为了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我班将以讲座、自学、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为课本课程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切实抓好实验进程我校校本课程以《塞外明珠---官厅湖》为教材,学生的参与面广、可开发空间大,课程研发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实验的管理与督导,不断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实施。
(三)切实组织好学生展示依据不同年级所学校本课程内容的不同,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比活动,检测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效果,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使用和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以此促进我班新课程的改革,使我校的素质教育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2017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二)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四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四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运用书本课文中的语言文字;2.培养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表达;3.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4.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意图;2.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知识;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阅读的深度。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课大纲、教学课件;2.学生准备: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准备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课文内容,并和学生们分享一些相关的生活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解读(2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等形式,带领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师还可以提问学生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语言知识点的学习(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语言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情感体验(10分钟)教师通过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5.课文朗读和演练(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语言表达的演练,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知识点有清晰的掌握。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六、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审美情感,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对以后的教学进行改进。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教案【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校本课程计划】2015年春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校本课程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一、概述:二、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他们终生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我校的校本课程特开设了科学实验。
三、主要任务、目标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为目的,我们力争通过开展科学实验的校本课程,来加强对学生观察和实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四、教学内容三年级学生对科学活动感兴趣,爱动脑、爱动手,因此我们科学实验的课程内容内容贴近三年级小学生的生活,采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
本学期主要以“系列科技小实验、小游戏”、“观看科教片”、“科技小发明”和“科技实践”等方式开展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科技知识,启发创造性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科普知识,包括自然知识、科学常识、科技知识。
2.科技小实验小游戏。
3.科技小制作。
4.基本仪器的使用。
【篇二:小学校本课程教案】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第1课时安全教学目标:1、了解学校安全现状。
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教学过程:一、提问1、在学校、回家路上、活动中那些是不安全的?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
二、学习儿歌1、出示儿歌:安全防范很重要,千万不要忽视了。
卫生活动与行路,安全第一保健康。
2、指导学生读。
3、学生齐读。
4、点名读。
5、背诵儿歌。
6、教师讲解。
思考与练习:1、让学生说说在校内外的日常生活、日常活动、上学、放学路上应该注意哪些安全?2、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你见到的不安全现象。
校本课程教案

校本课程教案小学语文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
2、会认“心、到、井”等11个字,会写“下、井、心、来、你”五个字。
3、理解课文,养成遇到困难时乐观、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能流利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
2、会认“心、到、井”等11个字,会写“下、井、心、来、你”五个字。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养成遇到困难时乐观、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演奏《小青蛙找家》,一个学生戴着小青蛙头饰,伴随音乐跳出来,全班同学也跟着唱。
2、戴着青蛙头饰的同学说:“我怎么掉进枯井里了?怎么办呢?”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青蛙。
引导说:“现在小青蛙掉进井里了,谁来给他想个办法?”找几个学生说。
二、初读课文,在读中识字1、教师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
3、学习小组合作识字。
学生相互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卡片可以是学生自己写的,也可以是爸爸妈妈写的。
)4、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短句卡片,开火车读,抢读,学习小组齐读。
5、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三、自主朗读,感知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给别人听,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是教师,还可以是他的朋友们……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让同学们评一评,比一比,看谁读得,读出了恰当的语气。
四、分角色表演读。
1、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读。
2、抽一二组在全班表演读。
五、结合情境图,想想说说1、教师出示情境图(幻灯片)。
2、想一想①小青蛙掉到井里为什么还要唱歌?②如果小青蛙不唱歌,还可以怎么做?③你喜欢这只小青蛙吗?为什么?3、讨论、交流。
4、教师总结:这只小青蛙是只快乐的小青蛙,聪明的小青蛙,勇敢的小青蛙。
教师板书“快乐的”“聪明的”“勇敢的”。
六、在愉悦中下课。
教师弹奏《小青蛙找家》,让每一个学生都变成一只快乐的小青蛙,聪明的小青蛙,勇敢的小青蛙边唱边跳出教室外。
小学《快乐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快乐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快乐数学》校本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游戏、故事等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索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数学图形的世界1. 学习基本的几何图形及其特征。
2. 了解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第二单元:数的奥秘1. 学习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
2. 掌握数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 结果性评价:定期进行数学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快乐数学》校本课程教材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几何模型、计算器等3.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4. 教学资源库:互联网、数学故事书籍、数学游戏等七、教学进度安排本学期共30课时,每周1课时。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单元:数学图形的世界(6课时)第二单元:数的奥秘(8课时)第三单元:计量单位与数值(5课时)第四单元:方程与比例(5课时)第五单元:几何初步知识(6课时)八、教学实践活动1. 数学游戏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校本课程《孔府》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孔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初步感受孔府建筑的特点及其承载的儒家文化。
2. 通过诵读经典,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所体现的“和”、“仁”、“廉”思想。
3. 认识家风家训对人生的影响,增强传承儒家文化的自信心。
4. 了解孔府文化遗产,领悟其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难点:1. 通过诵读经典,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所体现的“和”、“仁”、“廉”思想。
2. 认识家风家训对人生的影响,增强传承儒家文化的自信心。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自学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老师:导入新知同学们,(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先考考你们,请看大屏幕,会的同学请举手?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师:同学们积累的传统文化真多啊!那这些名言都是谁写的呢?生:孔子。
师:你们对孔子了解多少?学生回答。
(出示幻灯片简介孔子)师:曲阜最著名的景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师:曲阜啊,最有名的就是三孔了,(师指着曲阜三孔地理位置图)你知道三孔指什么吗?生:孔府孔林,孔庙。
师: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周公封鲁孔家兴,少昊坟头谁祭牲?显赫堪羞皇室裔,富豪不让紫禁城。
诸孙争誉生前乐,孔子安贫身后名。
已届仲秋迎圣诞,寻常巷陌也悬灯。
同学们猜一猜这首诗描写了三孔中的哪一处景点?生:孔府。
师:你们真聪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府,领略孔府的独特魅力。
(板书:孔府)二、走进孔府师:同学们在课下根据自主学习单的要求搜集孔府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介绍一下你搜集的资料,2 分钟后请几个同学上台介绍。
同学上台交流老师评价。
同学们讲的太好了,我们跟着视频,再次领略孔府的魅力。
(播放孔府视频)师:看完这段视频你对孔府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生:回答。
三、诵读经典师:同学们孔府不仅建筑宏伟,流传下来的诗作同样值得我们细细诵读。
《五柏抱槐》是孔子第73 代嫡孙所写,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3 页,对照拼音,自由的读这首诗,读准确,读通顺,开始吧。
小学六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六年级校本课程教案篇一:六上校本课程教案2019—2019年六年级校本课程一、指导思想: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学校及周围的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化发展的课程。
本学期校本课程将在上学期开发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和完善,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学校持续发展目标,把读书活动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力求取得更好效果。
二、课程基本理念1、本着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给学生最适应的教育,让学生最快乐的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使他们真正成为一名既能全面发展,又能突出个性的合格小学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丰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改变学习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
4、通过学习,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并能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
5、建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
形成学生认同,乐于参与的激励性评价形式。
6、为突出校本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按季节和时令选择相应授课内容。
7、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三、课程内容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备日常交往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现将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教学内容:1、腾飞吧!祖国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自信,我们腾飞的翅膀3、让勤奋成为理想腾飞的翅膀4.扬起自信的风帆5.歌曲《飞得更高》6.青少年需要自尊自信7.让自己更快乐8.面对考试,你紧张吗?9.学习的磁石10. 在竞争中进步11、擦亮你的眼睛12、与网共舞13、做负责任的好少年14、成长的轨迹15、学会保护自己16、让我和你交朋友四、课程实施及建议:1、课程教学结构:创设情境小组交流汇报表演师生评价2、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3、课时安排: 每周1课时4、活动地点:本班教室或根据需要而定五、具体目标:1、制定校本计划(包括阅读目标、内容、措施、考评学生方法),写在教案扉页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1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方案
课程名称:古诗文诵读
课程意义:学校开展古诗文诵读,在于宏杨和继承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强化民族精神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夯实师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课程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温家宝总理在重要演讲中谈到:“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下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对家庭、社会和教育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2009年,全国两会众多代表和委员纷纷指出:国学进入课堂势在必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杨“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
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美德。
其中“天下为公”的理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
等,对于少儿道德信念、精神价值、人格熏陶、习惯养成、文化基础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作用。
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
以古诗文诵读,走进中华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渗透为阵地,让少年儿童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
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升,从而为教育改革找到突破口。
这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课程方案的建设和实施,对于学校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课程基础:学校自2011年开始,开展“读千古美文,做华夏赤子”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教师的支持、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社会声誉逐年提高。
以诗激情、益智、明理、育人渐成特色。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综合性课程。
课程特点:其课程本身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知识性、教育性的特点。
在活动开展中具有整合性、渗透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民族性—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
知识性—传统的古诗文知识
教育性—激发民族自豪感,促进民族精神教育。
整合性—它能与其它学科有机的整合。
渗透性—易渗透到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之中。
广泛性—在途径、形式和方法上具有广泛性。
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力求通过在校内开展中华经典文化教育,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发展,达到“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素养提高、学校特色发展、家庭与社区和谐”四者相互促进的共赢目标。
所谓“学生健康成长”就是通过古诗文诵读,达到“长知识、明道理、学做人”的目标。
所谓“教师素养提高”就是通过古诗文传授,达到“以文修身、以言明理、以志导行”的目标。
所谓“学校特色发展”就是通过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来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凸显学校文化内涵特色,促进“爱国主义教育、行规教育、学科教育”等目的。
所谓“家庭与社区和谐”就是通过古诗文诵读的宣传和影响,以传统美德、民族节日教育、小手牵大手活动等辐射到家庭,影响到社
区,从而进一步促进学习型家庭和社区的创建工作,营造和谐向上的家庭与社区氛围。
二、分年级目标
目标类别
具体分阶段目标
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
知识与技能1.读准、读好一定量的古诗词。
激发
兴趣。
2.能初步了解诗
意。
知道李白、杜
甫等一些伟大诗
人。
3.掌握诗词诵读量
为40首左右。
4.培养学生的诵读
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
1.有韵味地读准、
读好较多量的古诗
词。
兴趣较浓。
2.了解诗词常识。
3.掌握诗词诵读量为60首左右。
4.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表演能力、理解能力。
1。
熟练而有韵味地读准、读好更多量的古诗词及经典篇章。
兴趣浓郁。
2.能正确地分析、掌握和阐述诗词意思。
知道了解更多诗人。
3.诗词诵读量为80 首。
4.培养学生的诵读
能力、分析能力、
理解能力、表演能
力、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会古诗词诵读的基本学习方法。
2.培养每日读诗的
好习惯。
3.初步领会篇幅较
小的古诗词的意思
和背景。
1.掌握古诗词诵读
技巧和方法。
2.养成了每日背诵
古诗词的习惯。
3.在了解和知道古
诗词意思和背景的
基础上,有感情的
诵读。
1.熟练掌握古诗词
诵读的方法。
2.积极参与古诗词
诵读比赛和教育主
题活动。
2.能根据情景,较
熟练的诵读和运用
古诗词。
感悟古诗
词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对民族文化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懂得以礼待人,真诚守信,较有自信的展示和表达自己的才艺。
课程资源:古诗词诵读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网络资源、书刊资源、典籍名句资源、电视信息资源、教材资源、楹联题词音像的资源、校园环境资源、主题讲座等。
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
课程设置、课时计划:古诗文诵读课程,分为低、中、高年级三个部分组成。
每学期3—4个单元,每周一课时,
每学期15课时。
每课时明确一个主题,分设四个板块。
课程内容:
(1)显性课程:包括古诗词的诵读和吟唱、古诗古韵的表演、诗人的故事、民族乐器的弹奏、名人名句的应用、作品的欣赏和书画的练习等。
(2)隐性课程:包括语文拓展型课程、艺术节、升旗仪式、校训、少先队活动、行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等。
教材建设:
(1)成立教材编写小组,制定《古诗词诵读》课程的教材编写方案,定时讨论、交流和修改编写的材料内容。
(2)组成教材课堂实践小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堂有效性研究。
课程评价:
1、随堂评价:由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随堂巡查评价,研究总结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教材攥编、组织形式、授课过程及其它。
2、成果展示评价: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好教材、好课,学生好的作品等进行展示评价。
课程管理:
1、构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网络。
(1)成立课程领导小组。
由学校党政和分管校长、主任参加。
其主要职责是策划和实施古诗文诵读课程建设,制定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奖惩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