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故”“去”“汤”“遗”“若”“趋”等实词的词义及“引刀趋机”“嗟来之食”“盗泉之水”等典故2、理解故事的所包含的思想意义3、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对文中涉及的有关科学知识、历史典故的理解教学设想一课时,在诵读的基础上,点拨关键词语,让学生复述,在此基础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思想意义,至于表达技巧等相机略提即可。
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强不知为知,不懂装懂。
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作言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二、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试读将读不准的字划出来。
(二)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并参照注解,初步理解文意。
(三)学生齐读(四)学生复述故事通过学生的复述了解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及时作出校正。
(六)讨论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相反的看法呢?2、对两小儿的争论,孔子的态度怎样,可以看也孔子的什么品质?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三、学习《乐羊子妻》(一)试读(二)教师正音后范读(三)学生朗读(四)点拨重点词语(五)学生复述(六)讨论1、这个故事写了乐羊子的妻子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2、第一件事她用什么办法说服丈夫的?表现了乐羊子妻的什么品格?你同意乐羊子妻的做法吗?有没有“捐金于野”必要?3、第二件事,她又是用什么方法说服丈夫的?表现了她什么品格?4、我们从乐羊子妻的身上学到什么?四、现场表演《两小儿辨日》五、作业见练习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篇二1、过程活动化。
我们可以把学生课堂活动是否充分作为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改革的标尺。
如果课堂上没有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形式也有内容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升华精神的活动,就没有语文教学的改革。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x[推荐5篇]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x[推荐5篇]第一篇:《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x设计意图: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加强朗读、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三个单元目标),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紧紧把握、突破单元总目标:①理解作品内容,品味文中富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②美文美读,学习文中的象征手法。
③仿写、积累背诵精美语段结合主题学习丛书中赵丽宏的文章《生命》,继续赏析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有感情的朗读、品析语言、仿写语言,落实能力训练,最后能背诵精彩优美的文段,学为己用,落实积累的目标。
学习目标:①理解作品内容,品味文中富有深刻含义的语句②美文美读,学习文中的象征手法③仿写、积累背诵精美语段。
指导思想: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日月光华皆是诗,风云雨雪总关情让我们在人生之路上,在“语文主题学习”的海洋中,含英咀华,且歌且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优美的、脍炙人口的散文诗。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全班展示朗读《日》《月》两短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读后教师可根据情况范读引导,一读一评,力求贴近作者当时的感情,以便学生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
课内朗读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读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进行诵读,师生共同点评。
三、汇报交流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方法和能力教学时主要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或提问,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为主,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以便打开思路,激活思维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文章的理解或所提问题有可能较为肤浅,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主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肠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把握: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陋室铭(刘禹锡)一、预习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2.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1.朗读课文。
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
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
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和理解短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短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归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短文:选择两篇适合学生水平的英语短文,内容可以涉及日常生活、自然科学、社会文化等方面。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短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短文的主旨大意和细节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短文内容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短文,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3. 词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短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可以通过例句、游戏等方式进行。
4. 文章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短文的主旨大意、人物关系、事件发展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短文中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课后作业1. 复习短文内容,巩固所学词汇和短语。
2. 写一篇关于短文内容的简短作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或问答方式,评估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策略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短文文本: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英语短文,难度适中,内容丰富,具有趣味性。
短文两篇 黄鹤楼、于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篇短文《黄鹤楼》和《于园》。
(2)理解并掌握两篇短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韵味和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短文《黄鹤楼》和《于园》。
(2)理解并掌握两篇短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韵味和美感。
2. 教学难点:(1)短文《黄鹤楼》中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等诗句的理解和鉴赏。
(2)短文《于园》中的“园中多奇石,玲珑剔透,如猛虎、如奔马、如行人、如飞鸟”等描述的理解和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黄鹤楼》和《于园》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篇短文,感受作品韵味。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和难句。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比较两篇短文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4. 鉴赏与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鉴赏两篇短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学生分享对诗句和描述的感悟和体会。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两篇短文《黄鹤楼》和《于园》。
2. 运用所学,为一篇现代文创作古风诗句或描绘一段景物。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黄鹤楼和于园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023最新-《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优秀6篇】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常用的实词,翻译全文。
2.了解时间(工作程序)、逻辑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疏通文言语句;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教学本文要先让学生自学,找出生僻字请老师帮助解决。
疏通文意,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通过设计巧妙的题目引导完成。
在疏通文言语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对,这“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900多年前,北宋的平民毕升发明的,比德国的答凳堡活字印刷要早400多年,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啊!)今天,我们有幸在语文课本中学习《活板》一文,(板书课题。
)了解活字印刷在当时的制作、印刷情况。
2.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沈括,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并解决。
2.试举例说明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的。
3.文章的题目是“活板”,为什么开头却写雕板?4.本文的题眼是一个“活”字,通篇是怎样围绕这个“活”字作文章的?5.本文结尾写活字的下落时,为什么不详细说明怎样得到活字而要一笔带过?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1.解释词语。
2.试举例说明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的?明确:(我认为这篇文言说明文,总体上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两篇短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择两篇适合学生水平的短文,内容可以是关于日常生活、科普知识、文化习俗等。
2. 教学重点:短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语法结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短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短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词汇学习:针对短文中的关键词汇,进行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词汇知识。
4. 语法讲解:分析短文中的语法结构,如时态、语态、句型等,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到实际中。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短文内容,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词汇和语法掌握情况进行点评,给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他们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答题和讨论,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词汇和语法掌握:通过练习和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短文文本:选择适合学生的英语短文,可以是教材、报纸、网络资源等。
2.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3. 练习题:针对短文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4.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便签纸等,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六、教学策略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交互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三篇】篇二师生共同赏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品味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把握作者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预习成果,疏通文意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借助页下注释,读准字音。
2.反馈预习情况。
向大家推荐认为值得积累或要引起注意的字词。
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词请求协助。
教师提示一些重要词语,协助学生理解文句。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想遂:于是,便至:到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盖:原来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3.请学生翻译全文,要求其余学生能做出中肯评价。
4.全班齐读短文,要求字音准确,句读恰当。
(考虑到本文篇幅不长且难于理解的字词不多,所以本文对于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以交流预习成果的形式展开,这样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诵读,体会作者情感,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的兴趣及水平。
)二、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1.请同学说说对苏轼的了解。
苏轼是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
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2.教师补充对苏轼的看法。
师:关于苏轼,刚才大家都说了,苏轼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地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
看来他们真的该好好地学一学苏轼,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苏轼这里获得使人生快乐的真谛。
(这个环节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了解苏轼,一方面是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另一方面苏轼是中国文学举足轻重的人物,多些介绍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难句解疑,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1.文中哪一个词能够让我们看出苏轼此时的处境?如何理解“闲人”一词的含义?苏轼心情如何?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
有诗日:“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
《短文两篇》教案(优秀5篇)
《短文两篇》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里是漂亮的小编给家人们找到的《短文两篇》教案【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重点】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难点】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课时】2课时。
【课型】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一课时学习《行道树》一、看导语,默读《行道树》二、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贪婪堕落点缀自豪冉冉苦熬繁弦急管红灯绿酒多姿多彩三、朗读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方法:《行道树》这样的文章中有精辟的议论,是点睛之笔。
初读要抓住这种文眼,再读,要从文眼入手,回味思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引出应有的结论,从而获得教益。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⑴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⑴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⑴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⑴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
⑴找出课文中的一个哲理性语句,三个关键词。
老师点拨:⑴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⑴为神圣的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⑴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精选6篇)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精选6篇)教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短文教案篇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感情。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德育目标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
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
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二、介绍课题、作者本文虽短,但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答/谢中书/书”——写给谢中书的信。
注意断句。
明确两个“书”的含义。
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含有审美意味的应用性文体。
多记事陈情。
三、整体感知,欣赏美点1、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老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视频,帮助学生规范字音和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内容概述1.1 短文两篇的主题与目的本节课将学习两篇短文,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技巧。
1.2 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能够:理解并分析两篇短文的主题和观点;运用阅读技巧提取关键信息;练习批判性思维,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第二章:教学资源与准备2.1 教学材料两篇短文文本;学生阅读记录表;写作评价标准;投影仪或白板。
2.2 教学环境的准备教室布置成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每个学生有一张桌子和椅子;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投影仪或白板。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开场白,引起学生对短文主题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短文的主题和目的。
3.2 阅读第一篇短文分配时间让学生阅读第一篇短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关键信息和自己的疑问;学生完成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3.3 分析第一篇短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分析短文的主题和观点;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短文的内容;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练习提取关键信息和分析能力。
第四章:批判性思维训练4.1 讨论和对比两篇短文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篇短文,进行对比讨论;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两篇短文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和立场,以及他们的写作目的。
4.2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提出自己对短文的看法和观点;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发展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五章:写作技巧训练5.1 写作前的准备教师提供写作指导,明确写作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根据阅读和讨论的结果,确定自己的写作主题和观点。
5.2 写作过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思考和调整;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3 写作评价学生完成写作后,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反馈;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反馈,进行写作的修改和完善。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荷塘月色》与《小石潭记》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和《小石潭记》中的精彩片段;(2)能够分析并比较两篇短文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3)能够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两篇短文的内容和主旨;(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3)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荷塘月色》和《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2)分析两篇短文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3)背诵两篇短文中的精彩片段。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荷塘月色》和《小石潭记》的作者及背景;(2)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引发对两篇短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短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体会语言之美;(3)对照两篇短文,发现并总结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两篇短文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朗读感悟:(1)挑选两篇短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读比赛;(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片段的感悟和欣赏之情。
5. 背诵积累:(1)引导学生背诵两篇短文中的精彩片段;(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提高文学素养。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两篇短文中的精彩片段;2. 写一篇以自然美景为主题的作文,运用所学到的描写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通用12篇)《短文两篇》篇1教学目标①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③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1、图画展示,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愿意把自己的画画展示出来呢?并说说这样画的理由。
教师投影搜索到的行道树图画。
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呢?2、诵读感知①教师范读课文②学生自读发现,初步感知。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③ 你能说说朗读后的感受吗?二、合作探究,品味赏析1、合作感悟,品读明理:学习了课文,文中哪些语段让你感动?(四人小组讨论交流)2、自问自答,互动释疑:学生质疑交流,小组讨论解决。
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疑难问题和值得深究的问题,进行讨论。
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①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 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提示]自我牺牲、奉献人类、心系社会……②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有关提示]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
从个人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
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③怎样理解“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④“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有关提示]保护环境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⑤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提示]采用了对比手法:a.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b.与人类的无知行为对比。
3、品味语言:你认为哪些语言描写最生动,最能突出行道树的形象?试分析说明?让学生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优秀9篇】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优秀9篇】教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9篇《短文两篇》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教学重点篇一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1)名言警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精选6篇)
《短文》优秀教案《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短文》优秀教案1从容说课《谈读书》是培根的一篇著名的随笔,围绕读书,论述了知识的价值、求知的目的、读书的态度、方法等内容,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
《不求甚解》是邓拓先生的一篇杂文,文章采用驳论,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
教学两篇短文,要从内容、写法两方面进行突破。
内容上,要引导学生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背诵两文中的名言警句,加强语言积累。
激发学生热爱读书,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写法上,应引导学生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教学本文,宜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和“比较阅读法”。
批注式阅读法注重学思结合,注重自我评价;比较阅读法注重求同存异,注重比较辨析。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点拨,答疑解惑,组织学生互动合作,讨论探究,在思维的碰撞交流中,自主评价、独立判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藻饰、狡黠、诘难、伦理、滞碍、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豁然贯通、不求甚解”等词的读音和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背诵两文中的名言警句,加强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1.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把握其思想内容。
2.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培养正确的读书观,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富兰克林和罗素。
2.理解《美腿和丑腿》和《我为什么而生活》这两篇生活随笔的内容。
二、能力培育目标1.培养学生投入感情,在诵读中整体感知、深入领悟的能力。
2.揣摩含义深刻的语句,鉴赏两篇生活随笔情与理的融合。
三、德育渗透目标感受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明白因乐观而幸福,因悲观而不幸的人生哲理,思考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活着,激发积极乐观,努力向上,追求知识,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重点、难点】《美腿和丑腿》对人的深入观察和剖析,文章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我为什么而生活》中作者表现的博大胸怀,教学时要重点注意。
【解决办法】1.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消化课文,加深理解。
2.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学生活动】诵读感悟,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学习《美腿与丑腿》由于个性和成长历程的差异,每个人获得幸福的能力也是有所差异的,有些人容易感到幸福,有些人的幸福感却屈指可数。
我们现在来做一个简单的心理测试,看看你的幸福指数有多高。
题:若是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掉在地上,你觉得掉在地上的会是什么?A.高价宝石B、瓶盖C、镜子的碎片D、硬币选A:“真幸运!”“真是不可思议的经验!”这就是你的想法,所以,哪怕遇到了无谓的灾害,你也是能乐在其中的类型。
你的幸福指数是70℅。
选B:也许你自己不觉得,但是你其实有点悲观的倾向,不过,不妨试着稍微改变一下看事物的观点,这么看来,你好像不太可能会看破红尘哦!你的幸福指数是50℅。
选C:因为发现漂亮的东西而想靠近看看,结果却怕自己会被玻璃碎片割伤什么的,你的想法就是这么悲观。
你的幸福指数是30℅。
选D:你是很乐天的人,不过,好像也有慎重的一面,能够随性地歌颂人生而且最健康的人就是你啦!你的幸福指数是90℅。
由于生活态度的不同,每个人的幸福指数也各不相同。
但幸福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人生的最高生活理想。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和理解生词;(2)能够理解短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积极参与、合作共赢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新目标英语》教材,共有两篇短文。
第一篇短文介绍了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第二篇短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合作的故事。
两篇短文题材丰富,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具备一定的词汇量。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仍有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3. 教学重难点:(1)生词的正确拼读和理解;(2)短文大意的理解和文章结构的把握;(3)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两篇短文;(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两篇短文?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两篇短文,划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2)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辅导。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词和句子理解问题;(2)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短文大意。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词和短文难点;(2)引导学生分析短文结构,把握文章大意。
5.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短文中的情境;(2)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词,加强记忆;2. 根据短文内容,完成阅读理解练习;3. 写一篇关于环保或合作的短文,锻炼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3. 阅读理解练习:通过练习成绩,了解学生对短文大意的理解和文章结构的把握程度。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荷塘月色》与《小石潭记》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和《小石潭记》中的经典句子。
(2)能够分析并比较两篇短文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方式。
(3)能够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来创作自己的短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和情感。
(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3)通过模仿、创新等方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提升自信心。
教学重点:1. 《荷塘月色》和《小石潭记》的经典句子和段落。
2. 两篇短文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方式的比较。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自己的短文。
2. 分析、比较、归纳作者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荷塘月色》和《小石潭记》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章:导入一、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荷塘月色和小石潭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作者介绍(5分钟)简要介绍朱自清和柳宗元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 评估学生对作者介绍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第二章: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荷塘月色》和《小石潭记》,理解文本内容,标记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二、分享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互相交流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分享交流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文本分析一、经典句子解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荷塘月色》和《小石潭记》中的经典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23.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学习如何对特自己缺点和错误。
2.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
3.整体感知道课文,理解文章。
4.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
2.难点:(1)翻译文言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课时划分二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枭逢鸠教学过程一、预习1.朗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语《枭逢鸠》又名《枭将东徙》,是一则动物寓言。
“枭”即猫儿鹰,是传说中的一种不吉祥的鸟。
因其鸣声多在夜半时分,而且叫声凄厉。
故而不受人们欢喜。
枭意识到这一点滴,于是决定搬家。
可是斑鸠告诉它:除非它变自己的叫声,也就是改变它的生活习性,否则不管搬到哪里,都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三、正课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枭逢鸠》选自《说苑•谈丛》,本书汉朝学者刘向采集传记百家,正史杂著所载古人行事之迹,编成君道、臣术、建本、兵节、贵德、复恩等二十卷,“欲以为法戒”。
本书广征博引,文字生动,不仅对于历史科学,而且也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
著有《新序》、《说苑》等。
2.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特别是人物对话,要读出感情。
语气和韵味。
3.翻译课文。
补充重点词语。
何故:什么原因?犹恶子之声:犹,还是。
4.质疑:枭要向东迁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并归纳:因为人们讨厌枭鸣叫的声音。
5.质疑:鸠对枭东迁持什么态度?讨论并归纳:斑鸠认为枭要改变自己的鸣叫的声音。
如果不改变,向东搬迁,人们还会讨厌枭的声音。
6.质疑: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讨论并归纳:(1)可从如何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角度来谈。
如:一个人有了缺点错误,该力求改正,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如果只埋怨别人,只改换坏境是无济于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谈读书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
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
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
”“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
浮,实学有才者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
(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四、讨论与交流:
(1)学习本课后,对议论文的写作的认识体会。
(2)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讨论单位,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
五、总结、归纳:
六、布置练习: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二)不求甚解
教学目标:
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4.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
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
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
“滥竿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
6.作业:背诵课文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