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记叙文燕昭王求士【思考练习题答案】一、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二、主要是指君主对人才的态度问题。
郭隗认为,君主要象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人才看成自己的老师,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才前来投奔,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郭隗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有二: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燕昭王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
三、用了比喻。
郭隗将自己比作死千里马,将燕昭王比作“古之君人”,用千金买千里马比喻以谦虚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招纳人才。
郭隗希望燕昭王通过这个比喻明白招纳人才的办法。
其作用是:1 .由于比喻贴切,使纳贤之理得到透彻的阐明;2 .增加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气。
四、这段话中以排比为主,排比、对偶、层递三种修辞方法结合使用。
其作用是:排比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透彻;而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层递使三种待人态度的优劣层次更加鲜明。
五、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1. 币:礼物,与现代的币含义不同;以,连词。
2. 师之:把他(郭隗)当作自己的老师。
3.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
远:意动用法,以······为远。
4. 诎指:同屈旨,委曲自己意愿。
5. 事,为······服务。
管晏列传【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一、管晏合传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 两人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贯注了知人善荐的思想。
管仲因得到鲍叔推荐才帮助桓公成就霸业,晏婴因知人善荐而使齐国三世强大。
2. 管晏二人都对齐国有显赫功绩。
管仲使“齐桓以霸”,而晏婴让“景公以治”。
3. 二人都让司马迁感慨万千。
谏逐客书课后答案
谏逐客书课后答案【篇一:谏逐客书李斯阅读答案附翻译】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人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问,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大学语文课后答案
《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从头至尾都流露出作者对故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思念,作者选择了“雨”作为情感表达的依托,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冷”字?请大家思考讨论。
明确:“听听那冷雨”中的“冷”,字面上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的外在感受,内在的“冷”则是作者远离祖国大陆而产生的内心的凄冷。
作者在最后一节写到听不到雨声,作者的心中是失落的,其实更是为25年没有回到祖国的深深遗憾和感伤。
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课堂小结:这篇诗质的散文,以听雨(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从美国,到台湾,到大陆)、纵的历史感(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时代)、和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交织成一个形象密集、书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
不管岁月的漂泊带给人们多少的沧桑,但那种家国之思却永远都不会改变。
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明确:由外到内的写法。
因为乡愁牵绵不断,躲过现实的雨躲不过乡愁这心中的雨,因为思念故国思想也在下雨。
生成结论:语言美和景美都是由于情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他的笔下,一切的景物和感情都带上了作者的浓浓的思想感情在里头。
那么到底是什么感情呢?同学们请从课文里找出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
得出答案:第1段“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提醒学生注意“久违、牵连、孺慕”等词,直接抒情,写出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第2段写中国传统书法中的“雨”字传达出了一个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之情。
第4段将美国和中国的雨作对比,写出了作者对故土、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和追思。
第12段“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
”写出了一切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游子对故乡浓重的思念之情。
总结本文的主题意蕴: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描写,真切地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游子形象,委婉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大学语文(第三版)孙昕光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大学语文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部分习题答案【篇一】一、填空题1. 词性转换题:(1)形容词转名词:老人喜欢在公园里散步。
(喜欢散步的人)(2)动词转名词:他的写作水平比较高。
(高水平的写作)(3)名词转动词:他是学校篮球队的一员。
(成为学校篮球队的一员)(4)副词转形容词:他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形象逼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2. 名词与代词:她没告诉我这个消息。
(消息)这件事对他来说一点儿都不重要。
(这件事)3. 词语搭配:大胆创新、淘汰落后、迎接挑战、不断进步、提出建议、形成风气、争先恐后、盲目跟风4. 句子填空:(1)历史又一次证明,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保护)(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精神是民族的“摇篮”。
(民族)(3)好的教育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教育)(4)这座小区因为环境优美而备受追捧。
(被)(5)孩子们纷纷为老师送上自己精心制作的礼物。
(送上)二、解答题1. 请简述《鹿鼎记》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所著的武侠小说,该小说出版于1969年。
该作以嘉庆朝盛衰为背景,通过描述韦小宝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并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进行讽刺和揭露。
2. “望断南飞雁,思君万里绵”是唐代杜甫的诗句,请解释其中的意思。
这句诗描绘了远离家乡的游子思念故乡的情景。
南飞的雁代表着离开家乡的人,游子对雁的眺望表明他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和故土。
而“思君万里绵”则表达出游子对亲人的无尽思念之情。
3. 请问一下,“气质”一词在不同上下文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不同上下文中,“气质”一词的意思可能有所变化。
一方面,它可以指一个人内在的精神特质、性格和个性,比如某人有一种文雅的气质。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指一个人外在的形象和风度,比如某人有一种高贵的气质。
【篇二】一、填空题1. 词性转换题:(1)形容词转名词:苹果很好吃。
(好吃的苹果)(2)动词转名词:她喝了一杯咖啡。
(喝咖啡的人)(3)名词转动词:他成了公司的总经理。
2010-2011大学语文(本)课后思考与练习答案
2010-2011大学语文本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齐桓晋文之事 2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A.娴熟论辩技巧巧妙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引人入彀从而使对方心悦诚服B.善于运用譬喻说明抽象的道理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C.大量使用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使其文章形成气势磅礴畅达雄辩的风格 3 孟子思想在哪些方面是对孔子思想的发扬光大孟子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主张民有恒产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二冯谖客孟尝君 1如果说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是自信的表现那么形成他的这种自信的主客观原因何在主观原因冯谖不甘碌碌无为的用世精神和深谋远虑的卓越才能客观原因孟尝君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的良好品质 2联系毛遂自荐伯乐相马一类故事试析实行唯才是举曹操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等主张的社会条件和环境毛遂自荐伯乐相马都是讲了人尽其才的问题而曹操的唯才是举和龚自珍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等主张都是为人才的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环境这在当时就是人才制度改革的大胆探索和尝试是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较高境界在我们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更需各类大量的人才因此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尊重科学大胆探索完善制度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这样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一定能够人才辈出兴旺发达 3从择选设计人生道路的角度谈谈狡兔三窟的双重性意义积极的和消极的一个人应该在自己的人生设计上考虑周全一些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深谋远虑才能使自己永远不处于危险的境地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如果过多为将来打算就容易使自己畏首畏尾止步不前失去创造力三秋水1本文揭示了什么道理这种道理在客观上有何意义主要揭示了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的哲理同时也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不要囿于个人的见闻而故步自封要保持谦虚的美德人贵有自知之明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知耻而近乎勇自大是由于无知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等等这些道理能够启示我们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事物 2本文是怎样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的整篇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假托河伯与北海若这两个虚构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通过正反两种思想境界的对比十分清晰地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哲理与形象的结合达到化抽象艰涩为具体可感的神奇效果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点本文比喻层见叠出一连用了井蛙夏虫曲士三个比喻来说明人的认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本文援譬设喻往往连类生发如用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似礨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豪末之在于马体这样连类的比喻将其要阐发的哲理论述得十分清楚 4 你认为这种对话体在说理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对话体多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和辩论来阐述道理善于将不同思想的碰撞或逻辑思辨的过程有机地呈现出来其语言也容易具有生动活泼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不足之处是思路和逻辑有时不够严谨5 在阐述哲理时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来并说明其效果如何拟人比喻对比排偶说理形象而有力 6 指出本文中的成语请指出来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坐井观天太仓稊米 7阅读下列文字回答相关问题10分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A这段文字说明什么道理 B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C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一个今天常用的成语 1人容易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才能跟他谈大道理 2排比比喻 3井底之蛙四容忍与自由 1胡适为什么要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通过对四诛的现代解释胡适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什么思想胡适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是让人们看清楚封建专制的不容忍必然导致灭亡的历史事实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思想 2胡适为什么要将中国古代的四诛与西方的宗教迫害并列为例为了说明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类共同的习惯都是喜同而恶异的因此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 3胡适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论断的他所提倡的容忍与他所追求的自由各自的内涵是什么胡适在经过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思想宗教等历史几十年深入研究探索总结之后提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论断他所说的容忍主要是指容忍异己的思想信仰等他所追求的自由也是在首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见解的度量的基础上的自由五赞美 1本诗表现了作者哪几种复杂的内心情感这些情感怎样构成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庄严宣告本诗在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激情歌唱中流露出悲悯痛苦幸福负疚激昂深沉等相互交织的复杂情感这些民族情感通过对一组组的意象群客观冷峻的描写得以飞升构成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庄严宣告2 试析本诗中的农民形象塑造诗人采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手法抓住生活化的细节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吃苦耐劳坚强不屈勇于牺牲无怨无悔的充分体现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农民形象又运用超越时空的抽象性语言将个体形象提高到普遍性与群体形象的高度使一个具体的农夫的形象成为中华民族主体形象的象征 3诗歌是以意象来表达意念与情感说说你对下面诗句的理解走不尽的山峦和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七行显示三层意思前三行交代赞美的对象祖国民族首句是从自然的角度抓住山峦河流和草原三个具有特征和代表性的景物意象来说明其大地用走不尽修饰说明其广大第二句是进一步说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民民族抓住村庄鸡鸣狗吠三个意象用数不尽密密的说明其人口之多民族之大第三句是说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亚洲用原是荒凉意言其贫瘠与凄凉且历史悠久第四五六三句是进一步暗示这块土地及其生活在它上面的人民的长久的不幸苦难与悲哀野草茫茫低压的暗云忧郁的森林都象征着给这块土地和人民带来灾难不幸与悲哀的各种恶势力呼啸着干燥的风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有无数埋藏的年代意言其行为及其带来的结果且已是漫长历史了最后一句表达祖国人民及其一切与诗人我的关系他们魂牵梦绕似的与我连在一起实际上是说诗人不法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牵挂担忧与关切之情 4 此诗与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都写了中华民族和祖国的命运但作者处于两个不同的时代诗中的形象和情感有何异同之处二者都选择了众多的意象组成意象群象征祖国的命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择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窝等意象和意象群来代表祖国不同阶段的历史《赞美》则用乌鸦的声音干燥的风低压的暗云埋藏的年代等看似祖国大地上的实景隐喻着民族命运的衰败不祥和诗人对民族生存环境险恶的认知尤其注重对现实生活中的具象进行准确的提炼使之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定格比如塑造了一个具体的农民的形象六我的世界观 1爱因斯坦对人类的贡献无论在科学研究上还是社会进步上都是非常伟大的请结合他这篇文章谈谈你的体会确实伟大 2爱因斯坦认为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因此对别人尽力有所报偿你觉得他这样说也这样做是否有得也有失得到的是主要的失去的微不足道 3自然科学家关心政治也以追求真善美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对科学研究有无副作用是否浪费精力和时间文要学点理理要学点文这能有什么益处文理能够渗透互补么能七张忠丞传后叙 1.为什么说本文在艺术上议论与叙事并重试加以分析说明本文的最大特色是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前半部分侧重议论针对污蔑许远的谬论进行驳斥在驳斥中补叙许远的事迹以补李翰《张巡传》之不足并高度赞扬了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历史功绩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南霁云的动人事迹并补叙了张巡许远的一些轶事为睢阳保卫战中的几位英雄人物塑像立碑前后两部分既有上述分工又有内在联系前者之议论是后者叙事之纲领后者之叙事是为前者之议论提供事实佐证两部分都紧紧围绕着赞扬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展开2具体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本文几个英雄人物形象生动光彩照人这主要得力于传神的细节描写如南霁云的拔刀断指抽矢射塔张巡的好学记忆力超人和就义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都是文中的精彩片断其次作者有意让英雄人物的不同性格相互映衬如张巡之从容镇定博闻强识视死如归许远之宽厚谦和甘心让贤南霁云之忠勇刚烈嫉恶如仇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此外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劣无耻也有力地反衬出英雄们的磊落胸怀和凛然正气 3.解释下列句子中染红的词语 1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拉 2 翰以文章自名自负 3 疑畏死辞服于贼言辞软弱不坚 4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评说 5 不能通知二父志明白了解 6 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神色不变安详 7 亦见其自比于逆乱比比并逆乱安史叛军8 此矢所以志也标志 9 因乱抽他帙以试书套此处指书本 10 嵩将诣州讼理诣到讼理诉讼八我有一个梦想 1 从内容与情绪两个角度分析这篇演讲词的层次结构这篇演讲词从内容上可分成两大部分一116自然段叙述美国社会黑人的现状以及渴望改变现状的决心和意志二1733自然段描述渴望实现后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金博士用一连串的排比句鼓舞与会者鼓动起全场的热烈气氛又通过在大段的热情激烈的话语之间适度穿插但是对于我并非没有注意到一类内容调节演讲的节奏使得演讲者与听众的情绪一浪高过一浪地推向顶峰 2 谈谈你对非暴力抗争观念的看法从时代的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用演讲的语气诵读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到篇末的部分九魏公子列传 1 信陵君既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你以为他的性格魅力何在司马迁是怎样刻画这一著名历史人物的信陵君的性格魅力主要表现在他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这两大方面司马迁长于刻画历史人物在本文中他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揭示信陵君的性格特征 2侯嬴为什么选在信陵君夺取兵权的时机北乡自刭他的死表现了何种精神信陵君对侯嬴的以死相报为什么不加劝阻呢关于侯赢在信陵君到达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刎一事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理解战国时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已者死信陵君能仁而下士且待侯生者备矣侯生就会成为为知己者死的士信陵君对侯嬴的以死相报为什么不加劝阻呢这就要从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风尚道理观念来看在当时守信用践诺言是人们行动的规范这样士为知己者死忠于知己不失信不背约以死报知遇是他们坚守不渝的信条如果对他提出的以死报知己的行动加以劝阻这就将会被认为是不知己的表现是对人格的蔑视是极不礼貌的行为作为仁而下士有三千余宾客的信陵君对士的这些特点是一清二楚的他决不能劝阻轻生死重信诺的侯嬴以死报知己的行动相反他还认为侯嬴的以死相报将会激励和坚定自己在夺军救赵的斗争中必须成功不能失败的决心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侯嬴显然这样的处理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3 侯嬴朱亥如姬是信陵君窃符救赵壮举中的三个有功之人作品都写得呼之欲出作者对这三个人物的描写在手法上有何不同对侯嬴作者采用详写的方法除去以行动表现他的性格特征外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如他关于窃符救赵的主张关于夺晋鄙军的计谋突出表现了他忠于知己的性格特征对朱亥文章是借侯生之口提到的除了试探公子之外与下文有关朱亥情节的多次叙述相照应因此全文有关朱亥的内容看似闲笔实则大有深意对如姬采用插写的手法表现其窃符报恩十念奴娇·过洞庭 1 此词作者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表现在作者超旷的胸怀与豪迈的凌云之气词中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表里俱澄澈的邈远景色更寄寓了作者高超的精神境界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词人的思想已被宇宙的空明净化了而宇宙的景也被词人的纯洁人格净化了二者浑成一体并且遭遇困蹇却仍然光明磊落甚至有能驱遣天地万物尽吸西江的豪举这就更加展示了作者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 2 简析这首词物境与心境相交融的艺术特色词的上片侧重描写物境作者有意突出水天辉映上下通明的澄澈意境以形象手段传达从中感悟到的心物交融天人同化的美妙体验下片侧重描写心境物境与心境互相映射达到了高度的融合 3尽吸挹西江三句的豪纵气概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尽吸西江三句中作者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大有调遣万物的气魄极其豪放旷达不仅使词中的自我抒情形象占据了画面中心而且充塞于天地之间作者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在词中得到了鲜明表现十一报刘一丈书 1 在当时政治黑暗不少士大夫寡廉鲜耻的情况下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态度与勇气不愿屈节逢迎以同流合污十分憎恶愤恨官场黑暗现实 2 文章详写谒见前而略写谒见后这在艺术上取得了何种效果作者于才德称位仅一笔带过却对上下相孚在当时之虚伪大加挞伐这是因为上下相孚的真相一旦揭穿才德称位便成了无根之木也就毋须多作辩述了十二苦恼 1马车夫姚纳为什么要再三对别人甚至对小母马叙说他儿子死了的事老马夫姚纳想向别人倾诉失去儿子的痛苦然而那么大的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 2 本文的人物对话描写有什么特色对塑造人物形象起了什么作用小说的对话描写精当简练能反映出人物在特定环境场合中的性格特征与心理活动姚纳与军人及三个寻欢作乐的青年的对话不仅深刻揭示了军人与三个青年的自私自利麻木不仁而且也反映了姚纳内心深处极度苦闷的情绪3 小说是怎样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作对比的这样对比有何作用文中姚纳先后四次想向军人三个青年扫院子的仆人与年轻马夫诉说苦恼但这些人对他都漠不关心最后他来到小母马跟前小母马不仅听着他的倾诉而且还闻闻主人的手马有情而人无情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一对比更能引起读者对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同情对世态炎凉的颤栗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憎恶4 举例说明本文中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所起的作用老头儿叹口气搔搔自己的身子他想说话叹气搔身子这些细节写出了他有强烈的向人倾吐苦恼的痛苦的心境及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的渴望但却找不到一个能诉说的人可见他的孤单寂寞压抑滞重的心态190页第六自然段十三谏逐客书1文章如何说明逐客的弊病本文第四段是从理论上直接阐明逐客之害逐客的结果必然是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这样做简直就是借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强盗这样说明逐客的弊病一针见血抓住了要害这个结论对于雄心勃勃的秦王来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2指出文中的铺陈部分并说明其表达的作用本文采用了铺陈的手法说明客卿之功事实胜于雄辩在第二段作者列举了历史上四位国君与当今秦王的大量事实作论据第三段作者详细铺述秦王重外物轻人才的事实文气饱满大大增强文章说服力 3举例说明本文所采用的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本文在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之后即反复采用正面论述和反面推理相结合正反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证第二段中四位秦君皆以客之功的事实是正面论述向使句以下转入反面说理第三段中秦王重用异国之物与用人上的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形成对比第四段中五帝三王之成功与秦王却客以助仇也是正反对比十四吊古战场文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宣扬文教在守不在战 2具体分析本文抒情与写景如何密切交融以共同表达主旨作者想象丰富描述亦见功力无论是声折江河势崩雷电的总体描述还是利镞穿骨惊沙入面的细致摹写都可谓简洁生动河水萦带群山纠纷两句尤为警策在描述古战场悲凉肃杀之景象的同时作者还倾注进了悲怆沉痛的情感将惨淡之景与惨痛之情融汇一体读来令人惨恻不已三有人以为本文对战争的看法有失偏颇情调也太凄伤你的看法如何边患不靖是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作者由凭吊古战场回顾边患历史体察人民苦难有针对性地尖锐指出边战不息的原因有时也在本国帝王好战边将邀功多事四夷致使士卒牺牲累累百姓流离失所因此作者主张为政应重在宣文教施仁义行王道睦邻友好得守在四夷之效所言未必尽当但用心可贵精神可嘉十五二月兰 1 作者对亲人的怀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人生意义文章通过对居住地燕园内盛开的二月兰的描写联系自己人生的遭遇真切地抒写了对亲人的怀念并阐发了对人生的感慨行文中透露出对人格的高蹈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叩问 2分析文中对二月兰描写的作用运用反复这一表现手法渲染气氛突出意象强化情感是本篇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本文多次反复地描写了二月兰的意象对其的赞颂之情溢于言表首先作者借二月兰的意象歌颂亲情更歌颂了女性身上特有的美好品质其次二月兰象征着众多女性平常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哲学最后二月兰还象征着一种女性情感与气质特征即善良关爱他人与自我牺牲 3 指出最能体现文章艺术风格的地方本文最显著的特色是运用反复的手法渲染气氛如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这段景物描写在开头和中间部分出现两次一字不差笑对春风出现两次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出现三次紫气直冲云霄出现四次反复手法的运用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二月兰象征的平凡女性美好品质的赞美而且凸显了意象二月兰是题目是全文记叙抒情的中心是作者的立意所在一次次的反复加深了读者<a name=baidusnap1></a><B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的印</B>象聚焦了读者的关注点同时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首尾呼应营造出关注全篇的情感基调和气氛十六听听那冷雨 1 这一篇散文比较长通读以后请想一想作者究竟是如何结构这许许多多的段落它们都集中在什么方面落实在怎样一个主题上你觉得这些段落对主题都起到某种作用吗以雨为线索结构全文集中到一缕剪不断的乡愁上落实在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和思念这个主题上作者从金门街写到厦门街从时代的变化写到永恒的乡愁从西方的凄风冷雨写到祖国的杏花春雨黄梅细雨凄凄切切地诉说着情感用各种具体的意象让我们产生了共鸣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 2 为表现自己文章的主题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古典诗词也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段比如对偶排比双声叠韵拟人化的手法等等这样的写法当然可以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请尝试设想假如不使用这些艺术表现手法在我们的阅读中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会感到平淡无味缺乏激情和意境3 论文的写作我们说必须注意有根据有充分的材料所谓有所本从而有所谈论或者得出某个结论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常常依靠作者的想象依靠某种联想展开想象的翅膀带着浪漫主义的激情去宣泄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一篇文章作者将这样的想象和联想发挥到了极致请思考在作者感情的宣泄中这些想象和联想的线索所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想象和联想的线索就是雨开始由台湾岛上的雨<a name=baidusnap3></a><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9999'>季</B>引入对大。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语文课是大学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然而,很多同学在课后习题上遇到了困惑,不知道如何进行解答。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我整理了一些常见的习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课后习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要求我们通过阅读文章来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的例子: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常常以诗词作为自己的表达方式。
他们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通过诗词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社会的批判。
诗词成为了古代文人的一种身份象征。
1. 文人雅士常常以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答案:文人雅士常常以诗词作为自己的表达方式。
2. 诗词在古代文人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答案:诗词成为了古代文人的一种身份象征。
二、作文作文是语文课后习题中重要的一环,它要求我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来完成一篇短文。
下面是一个作文题及答案的例子:请你以“我的大学生活”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大学生活的感受和体会。
我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
在大学里,我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知识,还能够结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首先,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自由。
在高中时,我们的生活被学业和家庭琐事所束缚,几乎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在大学里,我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活动,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其次,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机会。
在大学里,我可以参加各种社团和组织,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还可以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拓宽自己的眼界和经验。
这些机会让我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大学生活让我结交了许多好朋友。
在大学里,我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互相支持和鼓励。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记叙文燕昭王求士【思考练习题答案】一、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二、主要是指君主对人才的态度问题。
郭隗认为,君主要象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人才看成自己的老师,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才前来投奔,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郭隗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有二: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燕昭王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
三、用了比喻。
郭隗将自己比作死千里马,将燕昭王比作“古之君人”,用千金买千里马比喻以谦虚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招纳人才。
郭隗希望燕昭王通过这个比喻明白招纳人才的办法。
其作用是:1 .由于比喻贴切,使纳贤之理得到透彻的阐明;2 .增加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气。
四、这段话中以排比为主,排比、对偶、层递三种修辞方法结合使用。
其作用是:排比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透彻;而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层递使三种待人态度的优劣层次更加鲜明。
五、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1. 币:礼物,与现代的币含义不同;以,连词。
2. 师之:把他(郭隗)当作自己的老师。
3.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
远:意动用法,以······为远。
4. 诎指:同屈旨,委曲自己意愿。
5. 事,为······服务。
管晏列传【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一、管晏合传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 两人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贯注了知人善荐的思想。
管仲因得到鲍叔推荐才帮助桓公成就霸业,晏婴因知人善荐而使齐国三世强大。
2. 管晏二人都对齐国有显赫功绩。
管仲使“齐桓以霸”,而晏婴让“景公以治”。
3. 二人都让司马迁感慨万千。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整理2
《婴宁》-蒲松龄, 把握婴宁的个性特点和性格转化轨迹,体会小说所展示的社会人生内涵。
婴宁的性格最终发生了很大转化,由“无时不笑”到“矢不复笑”,再到“笑须有时”。
显然,这转化意味着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和对社会礼法的顺应;虽然这是不得已的,但却是社会人生的必然:狐女要走出荒山深谷,投身人际社会,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就必须经由这样一番洗礼。
如果说这里有一种“隐于笑”的悲剧情味,那就是因为它象征着人类永远也无法解脱的个体性与群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矛盾的困境。
小说的深刻内涵和普遍意义或许就在这里。
, 作者说婴宁是“隐喻笑者”,这话该如何理解,蒲松龄说婴宁是“隐于笑者”,有两层意义,一是婴宁的天然本性得到了隐藏,既是婴宁对当时社会的适应,是婴宁成熟的表现,又是婴宁的天然本性并没有改变,仅仅是表现形式的改变而已;二是作者点明了本文的主旨:揭示人类永远无法解脱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矛盾的困境。
, 谈谈这篇小说的整体建构特点。
鬼母形象具有整体建构和主题深化的双重价值。
小说的表层叙事,是王子服遇美女、寻美女、娶美女的经过,但内里实情,却是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的过程。
表面上的重重偶然与巧合,实际上都是鬼母为完成托养义务所作的有意安排;而鬼母无所不能,则是她导演这一幕幕喜剧的真正机杼。
特别是她对婴宁的一再教诲,督导婴宁从“笑辄不辍”到“笑须有时”,从“少教训”到成为“全人”,更是加速了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从而也就十分鲜明地彰显出小说披露人类困境的主题。
这就是《婴宁》整体构思的奥妙所在。
, 具体分析作品中描写花儿的表现作用花与笑,是婴宁的两大爱好。
小说中对笑与不笑的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的转变。
爱花,是婴宁的重要性格特征。
小说中对花儿的描写,一方面推动着情节发展,一方面衬托主人公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
初见王生时,婴宁手中拈着一枝梅花,喜好清幽而不浓艳的梅花,表现她安于僻野、不事浮华的品格;她住的院子“桃杏尤繁”,见王生时,俯首自簪的也是一朵杏花,雪白清淡的杏花喻示她纯净自然的品格;她喜爱的海棠花与碧桃花也都清香宜人;嫁到王家,她仍“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甚至背着丈夫典卖金银首饰,用以购买上好的花种,几个月后,庭阶、篱笆、厕所,到处都是花草。
谏逐客书课后答案
谏逐客书课后答案【篇一:谏逐客书李斯阅读答案附翻译】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人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问,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大学语文试题孙昕光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孙昕光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代表作?A. 《狂人日记》B. 《阿Q正传》C. 《边城》D. 《呐喊》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李清照4. “水调歌头”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歌?A. 五言绝句B. 七言律诗C. 词D. 赋5. 下列哪部作品是明代小说?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儒林外史》...(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共10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______三部分。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3. 《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
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5.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共5空)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对中国古代史学的贡献。
2. 分析《离骚》中屈原的爱国情怀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其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意义。
2. 论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
五、作文题(30分)请以“我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 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B4. C5. B...(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填空题1. 颂2. 孟浩然3. 曹雪芹4. 苏轼5. 王勃...(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答案)三、简答题1.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他撰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对后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整理版]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红楼点滴(1)北大的独特魅力:课堂的散漫,教学的严正,学术的容忍“北大人”独特的性格特点:散漫,求真,容忍(2)这种站起来提问或反驳的举动,有时还会有不礼貌的。
如有那么一次,是关于佛学某问题的讨论会,胡适发言比较长,正在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个姓韩的同学气冲冲地站起来说:“胡先生,你不要讲了,你说的都是外行话。
”胡说:“我这方面确是很不行。
不过,叫我讲完了可以吗?”在场的人都说,当然要讲完。
因为这是红楼的传统,坚持己见,也容许别人坚持己见。
根究起来,韩君的主张是外道,所以被否决作者笔下充满感情的形象。
对于校长、名师、青年学生、校外评论的人,作者都以朴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赋予同样感情。
作者饶有兴趣地谈论教师间和师生间的一些学习和生活趣事,但是并没有厚此薄彼,他并没有站在某一方的立场,没有对名师仰视,也没有对其他人贬低,而是以同样饱满的情感回忆这些曾经发生在身边的可爱人的可爱事。
甚至对校外人士的评论,也平实地陈述,然后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述说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师生间涉及某学术问题时坚持己见互不相让,作者也以饱含的情感不失偏颇地表现师生的形象。
(3)读红楼点滴红楼点滴,即北大的二三事。
作者以北大为中心的旧人旧事、生活点滴表现了北大的一代学风,更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深厚感情和对旧人旧事旧情的无限美好的回忆,是一篇感情充沛的记事抒情散文。
《红楼点滴》层次结构简单分明。
点滴一谈课堂的散漫,二谈教学的严正,三谈学术的容忍。
然后又分别从各方面说明各层次所表现的主题。
课堂的随随便便,先说不应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再说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教学的严正,先谈教师之间如此,师生之间也如此;学术容忍通过一件件事例说明红楼的容忍风气的根深蒂固。
作者叙事与说理相结合。
在层次递进过程中,又分别对事件进行因果分析。
如课堂散漫,不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出于几方面的因缘和合;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出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原因。
在层次说理过程中,又分别举事例进行说明分析。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整理(2)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整理(2)一黄州新建小竹楼记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那些语言中可以看出他坚贞自守、不甘沉沦的精神?本文抒发了作者多次被贬谪的愤懑不平的情感,文中虽多次写贬谪生活的幽趣盎然,看似怡然自得没实际上却透露出落寞惆怅、愤懑不平的情感。
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恬静和坚持自己的人格操守,文中多写谪居生活之闲适情趣,“披鹤蹩”、“戴华阳帽”、“执《周易》”如此种种,都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恬静,又以“齐云、落星”等楼和竹楼对比,写出了作者坚持自己人格操守的情感。
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其居住楼之易巧乎?2、分析竹楼在文中的象征意义:答:在文中,围绕着主楼之“易朽”与“不朽”展开讨论,表达了这样的象征意义;竹楼的形质固然会很快朽腐,但贬居于竹楼中的仁人志士们的品格境界确是不朽的!这是本文的主旨,也是其人文精神价值之所在。
二祭十二郎文1、古人说,“情真自然成至文”。
以本文为例,谈谈你的体会。
答:本文是韩愈侄儿韩老成英年早逝,韩愈哀痛欲绝,血泪和墨写下此篇祭文,文章感人至深,是其情意的真挚与深切,无论是追忆叔侄俱幼是“未尝一日相离”的童稚旧事,还是历数成年后两人几度离合的因由衷曲;无论是坦陈“生不能相养以共居”的迁就悔恨,还是直抒“呜呼哀哉”的深切悲痛,字字句句都是从肺腑中流出而浸透着骨肉亲情。
尤其是“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几句,悲痛之至已如痴如醉,情意何等真切!而本文亦为韩愈的手写稿,非刻意而为,写真情,诉琐碎,情之真挚、深切,至文自然而成。
2、韩愈对老成死讯的将信将疑,是否可以看出来他对侄儿的一往情深?请具体分析说明。
答:“呜呼!其信然耶?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耶?”可以看出韩愈对老成的死将信将疑,一会儿似在做梦,一会儿似真的发生,而在对老成的死将信将疑,表现的是韩愈对老成的死的事实不能接受或不想接受,叔侄二人自幼相伴朝夕,情同兄弟,韩会夫妇死后叔侄二人更是唇齿相依,相濡以沫,将信将疑之中饱含了韩愈的不舍与悲痛,足可以见得他对侄儿一往情深。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文章开头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隐喻河伯与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穆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令人目不暇接。
如用井蛙、夏虫、曲士米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用小石小木之大山,四海之在天地,X空之在大泽,中国之在海内,梯米之在大仓,万物与人,九州与人,毫末之在马体,之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暑十公有限的,因此倪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我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推到读者面前。
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连类而及,层见叠出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一,考核课文的内容,要求考生熟读教材上面的所有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掌握。
(一)浅层次掌握。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措施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D;试题难度:易;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掌握。
大学语文(第三版)孙昕光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第三版)孙昕光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形象生动;⑶借代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樊迟、仲弓问仁》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
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二、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 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 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兼爱》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
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
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
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习题册参考答案-《语文(第三版)习题册》-B10-3261.docx
语文(第三版)习题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给我未来的孩子一、语言训练1.D2.B3.A4.C5.B二、语段分析1.文中提到的“最严酷的冬天” “玫瑰的芳香”“色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最严酷的冬天 ?指人生最困难的时期, ?玫瑰的芳香 ?指美好的事物(或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回忆等),?色彩 ?指人生的精彩。
2.作者为什么希望自己未来的孩子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答:因为理想主义者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理想会使人出众,理想能纯洁人的气质,理想主义者的结局悲壮而决不可怜。
三、拓展阅读这位父亲给新入学的女儿哪些忠告?对你有何启示?答:略。
2走出地平线一、语言训练11.D2.A3.C4.C5.B二、语段分析1.文中的地平线指什么?走出地平线有什么含义?答:地平线是一种视觉感受,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
走出地平线就是跳出自己的圈子,冲破思想的牢笼,扩展自己的襟怀。
2.作者在文末说:“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平线,但是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飞行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到地平线的。
”请你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简要地概括出来。
答:一个人只有扩展自己的襟怀,冲破思想牢笼,超越自己,才能走出封闭自己的 ?地平线?。
三、拓展阅读读完本文后 , 你有什么体会?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写出来?答:略。
本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读完本文之后,我对自己的理想充满信心,并且想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虽然会有许多艰难险阻,但只要一颗持之以恒的心,生活就有意义。
3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一、语言训练1.C2.D3.A4.D5.B二、语段分析21.当作者还是一个青年大学生的时候,报刊上曾刮起一阵讨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微风,但作者为什么没有参加进去?有的文章不知所云,我看不懂。
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种讨论本身就无意义,无价值,不如实实在在地干几件事好。
2.第 2 段说“不如早点离开人世”和第3段的“长寿有一些好处”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
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
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
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2、这四句诗通过融情入景和对比的方法,把感情表达得更深刻、形象、含蓄。
其中2、4两句分写乐和哀,分别拟喻国家的和平安宁与破败纷乱,两相对比,足见主人公前后感情心理变化之大,以及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难;1、3两句,前句当哀不哀,强化了战士的参战心情和决心,后句当乐不乐,强化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摧残。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用法: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读mò,同“暮”,一年将尽的意思。
2.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没有谁。
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读yù,下,降落,用作动词。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又……又……。
5.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很、甚。
6.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无,没有。
《山鬼》思考练习题1、屈原为什么会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谈谈你对屈原的认识和了解。
屈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志士和诗人,他崇高无私的爱国精神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每年五月端午这一天,许多国家和民族包棕子、划龙船,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作为一位卓有才华的政治家和诗人,无论国家怎样对待他,无论自己的处境多么艰难,他都一心一意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决不向黑暗邪恶低头妥协,宁死不肯离开自己的祖国,并用诗歌将自己的心声记录下来,让千秋万代的人们感受他的思想和情感,这就是屈原为什么受到全世界人民尊敬的原因。
2、山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分析诗中山鬼感情变化的轨迹?诗中的山鬼是一个美丽痴情的女子形象,她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愿望,精心打扮准备,在凄风苦雨中痴痴等待自己的爱人,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喜悦和痛苦。
作者屈原通过塑造这一形象,表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忠贞态度,也寄托着自己虽遭流放而心中依然苦苦思念关心楚国、楚王的高尚爱国热情。
诗中第一节,山鬼在赴约途中的感情是喜悦、兴奋的;第二节,随着等待时间的不断延迟,天空黑暗下来,天上刮起了风、下起了雨,这时山鬼的心情也变得暗淡下来,发出了岁月不饶人的感慨;第三节,山鬼一方面对自己的纯洁和忠贞行为感到自豪,对对方迟迟不至的行为自我宽解,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不断迁移,她渐渐开始对自己的宽解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伴随着雷电和暴风雨的加强逐渐加深,最终使她陷入了因爱人迟迟不来而带来的极度孤独和忧愁中。
诗人通过山鬼从兴奋到忧愁这一心理过程的变化,真实反映了爱情给人带来的缠绵、痛苦和折磨。
3、将这首诗与《诗经·采薇》对照,结合过去学过的其他作品,说说屈原的诗歌和《诗经》有什么不同。
主要表现在:《诗经》侧重于写实,重章叠句突出,语言朴素,民歌色彩很强,句式是以四言为主;而屈原的诗歌则侧重于表现理想,抒情性更强,语言富有变化和文采,句式则是每句七个字,且每句都有一个语气词“兮”字等。
4、、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及用法:(1)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被:同“披”。
(2)、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遗(wèi):赠、送。
(3)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晏:同“晚”。
孰:谁。
(4)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离:同“罹”,遭受。
《春江花月夜》思考练习题(一)、如何看待这首诗的思想价值?主要通过对春江花月之夜优美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哲理感慨,抒发了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离愁别情虽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传统主题,但诗人将其置于优美环境中表现,以人生哲理探求开掘深意,使这首诗感伤而又不过于消沉,诗中表现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挚爱情的歌颂,更多地流露出健康向上的情调。
与以往同题诗歌不同,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魅力。
(二)、分析这首诗的烘托与铺垫手法。
诗的开篇将“春江花月夜”自然组合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谱写了一首春的颂歌,这首春的颂歌反衬着春的忧愁。
接着诗人面对春江明月,抒发宇宙永恒的感悟,从中寄寓着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慨叹。
这种慨叹,以其意味深长的哲理对诗的感伤情调作了进一步的铺陈。
正是在环境气氛的烘托与哲理议论的铺垫基础上,后面的抒情达到高潮,月圆而人情难圆的慨叹、游子思妇“相望不相闻”的感伤具有了更加动人的感染力。
(三)、找出诗中有暗示意义的写景句,并说明其暗示意义。
诗中有许多写景之句,实际上是通过暗示手法抒写相思之情。
例如“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长恨歌》思考练习1、仔细吟诵全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歌主题的观点。
这首诗的主题具有双重性: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对李杨荒淫误国的讽刺批判,同时也有对李杨悲剧的同情,对李杨真挚和专一的爱情的歌颂。
形成了批判与同情并存、讽刺与惋惜兼容的复杂主题。
2、诗的最后四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合全诗说说“此恨”的含义。
“此恨”之义直接关乎全诗主题的解释。
单就这四句诗的局部来看,“此恨”的意思明显带有对李杨爱情深感惋惜的意思: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真挚爱情却不得不长期面对生离死别,“此恨”乃为“长恨”。
但是,联系诗前面“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从此君王不早朝”、“尽日君王看不足”等一系列因宠杨而导致唐明皇疏远朝政的交待来看,最后的“此恨”还含有主人公对以往荒淫误国进而导致国家和个人爱情走向悲剧的自责和悔恨。
3、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被人看作是荒淫误国的典型,理应受到大家的谴责,可为什么这首中的李杨爱情还能得到许多人的同情?原因有以下方面:(1)诗中的李杨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坚贞态度本身是非常优美感人的。
(2)尽管作者主观上对唐玄宗荒淫误国有批判讽刺之意,但客观上却以同情之心和绚丽之笔加以表现,因而使作品具有突出的赞美爱情倾向。
(3)爱情对每一个人都是美好的。
对读者而言,相对于唐玄宗的政治过失,他和杨贵妃真挚动人的爱情更容易打动读者,占据读者的心灵。
西风颂思考练习1、诗人极力描绘西风的威力是为了说明什么?诗人歌唱西风,极力描绘西风的威力,也是在描绘和歌唱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风暴。
他歌唱革命运动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横扫旧世界一切黑暗反动势力。
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一顶顶皇冠随风落地,一群群妖魔鬼怪望风逃遁,这正是当时欧洲革命形势的生动写照。
2、“西风”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西风”象征着扫荡腐朽、反动、落后旧势力的革命力量。
3、谈谈“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一诗句的深刻哲理。
结尾脍炙人口的诗句,既概括了自然现象,也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指出了革命斗争经过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光明前景,寓意深远,余味无穷。
《郑伯克段于鄢》思考练习1、《郑伯克段于鄢》中的细节描写十分成功。
请一一找出来,说说其在本文中的表达作用。
本文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十分成功。
例如:“庄公寤生”使姜氏受惊,由此厌之,表现了姜氏的乖戾偏狭;颍考叔“食舍肉”,既写出了其纯孝,更突出了其聪慧机敏;“隧而相见”则表现了庄公与统治阶级宣扬的孝道的虚伪可笑。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巨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亦,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里揭示了共叔段怎样的性格?贪婪狂妄,愚昧无知。
(如共叔段的野心勃勃、有恃无恐,因急于篡位而不免浮躁;)。
2.郑庄公对共叔段的扩张置若罔闻的背后包藏着什么用心?庄公表面上一忍再忍,实际上是等待共叔段“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结果。
3.这里体现了郑庄公怎样的性格特点?其性格是怎样表现出来的?阴险狡诈、怂弟作恶、胸有城府、老谋深算;是通过其语言表现出来的。
(郑庄公沉着冷静、以守为攻、坐待时机,有勇有谋的国君。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亟.请于武公。
屡次。
2.都城.过百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