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
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临床分析与治疗论文
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临床分析与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施行583例剖宫产术,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者78例,其中初产者60例,经产(包含多产者)1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2岁,愈合时间最短7天,最长25天,平均16天。
结果:通过对78例患者的临床病因观察,发现有63例患者在术前使用过地塞米松,,贫血、产后出血者30例,肥胖、腹壁水肿者1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者1例,因产程延长(头位难产)者6例,妊娠10例,胎膜早破者6例,583例患者中有170例是于夏季手术。
结论:应尽量避免对切口愈合不利的因素,对发生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中图分类号】r 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336- 02随着医学科学的突飞猛进,麻醉技术的日益完善,剖宫技术的不断提高,分娩过程的缩短,对产痛的恐惧等,使许多女性放弃了阴道分娩的权利,剖宫产术已成为解决难产、快速结束产程、抢救产妇和胎儿生命的有效措施和常规手术,然而剖宫产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手术,术后感染是剖宫产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我院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583例剖宫产术后发生的78例切口愈合不良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的583例剖宫产患者发生切口愈合不良者78例,发病率为13%,其中年龄最小18岁,最大42岁,平均30岁,初产者60例,经产者(包括多产)18例。
1.2 治疗针对病因治疗及对症治疗。
1.2.1 局部治疗红外线局部照射,每次15~30min,每日1~2次,同时,局部给予胎盘组织液+庆大注射液纱布块湿敷。
1.2.2 抗炎治疗多选用广谱抗生素,常用三联疗法: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甲硝唑注射液。
具体使用为应对母婴无明显霉副作用、效果肯定的原则,若青霉素类、头孢药物过敏者,改用克林霉素。
剖宫产术后21例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
首 位 为 阴道试 产 时 间较 长 且羊 水 有不 同程度 粪 染 ; 次 其 为 妊娠 高 血 压疾 病 、 血 、 娠 合并 糖 尿病 、 中或 术后 出血 贫 妊 术 量 较 多 ; 三 种 原 因 : 妇 分 娩 前 体 重 指 数 ≥3 gm2 第 孕 0k / 的肥 胖 者 、 位组 织 供血 少 、 对 手术 操 作 时 间长 、 术 切割 过 程 单 相 手 中易残 留脂 肪 颗 粒 导 致脂 肪 液 化 、 坏死 、 液 ; 四种 原 因【 渗 第 1 J
官 腔 感 染 1例 ; 膜 早 破 2例 ; 水 有 不 同程 度 胎 粪 污 染 胎 羊
一
5 。术 后 7 例 2h内有 不 同程 度体 温 升高 的 1 5例 ; 后 4d内 术 有红 、 、 结 的 7例 ; 后 无 明显 体 温 升 高 , 口无 红 、 、 肿 硬 术 切 肿 压 痛 5例 ; 口有 淡黄 色 渗 出液 的有 9例 。 以止血 钳 探查 发 切 现皮 下 有 空 腔 隙 , 开 皮 肤 , 直 肌前 鞘 层裂 开 1 扩 腹 3例 , 线 拆 后 切 口无 渗 液 , 红 、 、 痛 , 院后 半 月 内发 现 切 E愈 合 无 肿 压 出 l
发症 。
【 键 词] 宫 产 ; 壁切 口 ; 关 剖 腹 处理 方 法
[ 中图分类号】 7 98 R 1.
【 文献标识码】C
【 文章编号】17 — 7 12 1 )2 C 一 7 一 2 6 4 4 2 (0 10 ( )1 5 O
随着 社 会 因 素 及 剖 宫产 手 术技 术 的提 高 等 各 种 因素 的 影 响 ,剖宫 产 娩 出胎 儿 的 方法 更 为普 遍及 更 被广 大 孕 妇 接 受 , 而 随 着 剖 宫产 率 的升 高 , 关并 发 症 也 成 为 产 科 关 注 然 相 的重 点 , 其是 剖 宫 产 术 后 腹壁 切 口愈 合 不 良 , 要 有 切 I 尤 主 : I 脂 肪液 化 、 L裂 开 、 V感 染 等 , 对产 妇 、 属 的精 神 、 切 I 切 l 其 家 躯 体、 作、 工 家庭 及 经济 造成 程 度 不 同 的损 害 , 重 的甚 至 影 响 严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26例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26例分析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8年12月的26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
结果妊娠合并症、产程延长、手术及住院时间长、孕妇肥胖、贫血、营养不良、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
结论加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护理,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征象,尽早处理,每天坚持换药,二期缝合切口,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并使切口早期愈合。
标签: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近年来,剖宫产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然而剖宫产相关并发症也引起产科界的高度重视,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切口血肿、切口疝等。
现将我院1999年1月~2008年12月的26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分析如下,旨在通过调查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切口愈合不良提供必要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1999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行剖宫产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26例产妇,其中,21例为腹部横切口,5例为腹部纵切口,均为足月分娩。
1.2临床表现26例患者中,18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术后4~7 d切口出现红肿、硬结,有热痛及脓性分泌物溢出,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均有细菌生长,考虑为感染所致;8例患者术后无明显体温升高,切口无红、肿、压痛,但切口有黄色渗液,内见漂浮脂肪滴,考虑为切口脂肪液化,给予换药并以镊子探查,发现皮下有空腔隙,扩开皮肤见皮下脂肪不新鲜,有液化组织,部分可达腹直肌前鞘层。
1.3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规定,乙、丙级视为愈合不良。
乙级:切口局部红肿,硬结,血肿,渗液;丙级:切口化脓。
2结果2.1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2.1.1感染相关因素共18例,其中,妊娠合并糖尿病3例,妊高征2例;10例腹部切口感染者产程>12 h,12例腹部切口感染者破膜时间>24 h;8例行急诊剖宫产,羊水均有不同程度的胎粪污染,8例手术时间>1 h。
临床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临床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目的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相关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
方法选取60例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婦产科接受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以随机方式将所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造成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具体分为术前因素、术中因素以及术后因素等,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率96.67%,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率为63.33%,其差异性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造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必须对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以加速妇产科患者切口愈合,而且还要对造成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加以重视,避免类似现象再次发生。
标签:腹部手术;妇产科;切口愈合;护理措施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其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若不能对伤口愈合不良进行有效处理,一方面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另一方面还会带给患者更大治疗痛苦,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制约[1]。
为此,必须对造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及时性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选取60例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并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60例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年龄为21~49岁,平均年龄为(34.2±1.5)岁,其中有35例患者为剖宫产,25例患者为子宫次全切。
以随机方式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性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
·52·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韩 洁 任凯红 谭 洁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一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摘 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的各类影响因素与其相对应的防控对策。
方法:摘选2018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剖宫产手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产妇47例,把其作为观察组,在同一段时间中,摘选我院接收的剖宫产手术后并未出现腹部伤口愈合不良产妇58例,把其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结果。
结果:观察组肥胖的总发生率、胎膜早破的总发生率、低蛋白血症的总发生率、合并有阴道炎的总发生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2组的术前白细胞(WBC)较高的总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剖宫产手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是因为许多因素所引发的,临床中需要更为关注肥胖、胎膜早破、低蛋白血症、合并有阴道炎等有关的因素,以尽可能地防止引发剖宫产手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
关键词:剖宫产术 影响 腹部伤口愈合不良 效果 防控对策近几年,在剖宫产、麻醉有关的技术得到极大地提升后,使得孕妇大多选取剖宫产,而由于许多原因不愿意进行自然分娩。
在总剖宫产率逐步上升后,人们十分重视的核心除了剖宫产以外,还有剖宫产所引发的各类并发症。
特别是对于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而言,其会给产妇、产妇亲属均给予许多压力,甚至是极有可能会危害到产妇的生命;另外,还会增多医护人员的工作总量,并提升发生医患纠纷的机率。
为此,临床中需要更为关注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对其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以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处理[1]。
本研究特选取本院47例剖宫产手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产妇,分析并研究剖宫产手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的各类影响因素与其相对应的防控对策:1对象及方法1.1 对象摘选2018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剖宫产手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产妇47例,把其作为观察组,在同一段时间中,摘选我院接收的剖宫产手术后并未出现腹部伤口愈合不良产妇58例,把其作为对照组。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临床分析(附13例报告)
第3 0卷第 1 期 21 0 0年 2月
赣
南
医 学
院 学
报
f3 ^ . .0 1 册 . O1 2 0
J URN AN O AL OF G NAN ME C DI AL UNI R I Y VE ST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 口愈合不 良临床分析 ( 1 附 3例报告 )
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 口愈后不 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 9例为脂肪液化 , 9 2% ; 口感染 1例, 占6 . 切 占 77 , .% 血肿 3例 , 3 1 占2 .%。1 3例病人中合并贫血、 营养不 良 6例 , 6 占4 %。结论 : 引起剖宫产后腹部切 口不 良 的因素很多 , 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 、 术前 并发症, 推广 围术期用药 , 提高操作技 能 , 可降低腹部切 口愈合不 良的发
2 ea m n o btr sadG ncl , h hr fie op a o u a— nU i rt, undn G aghu 16 0 .D pr et f s tc n y eo g teT i A a dH sil f nY t e n esy G agog unzo 50 3 ) t O ei o y d i t t S s v i
Z N hoyn F N J nhi, E G Q。a E GS a— g , A i —u P N i i i a c ( .D pr et f bt r s n yeo g ,h i t fie op a o annM  ̄c n esy G nhu J nx 3 10 ; 1 e a m n o s tc adG ncl y t Fr fa dH si l f na e M U i rt, azo i gi 40 0 t O ei o e s Al t t G v i a
剖宫产术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Ma t e na r l a n d c h i l d h e a l t h h o s p i t l a i n C h a n g s h a Ci t y h u n a n , Ch a n g s h a 4 1 0 0 0 7, C h i n a
s e c t i o n a n d a t o t l a o f 5 5 c a s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wo u n d t o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ly a s i s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a n d a t he t s a me t i me , c e s a r e a n s e c i t o n
T E A T 工 B E论 著 l
C 二H 工 NA H E A L T H 工 N口 U B 7 - 只 Y
剖宫产术切 口愈合不 良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4 1 0 0 0 7
【 摘要】目的 分析引起剖宫产术切 口愈合不 良的诱发 因素及探究有针对性 的预 防措施 。 方法 对 2 0 0 9年 1 月一2 0 1 2 年 1 2 月 剖宫产术后切 E l 愈合不 良而进行 了伤 口换 药的患者 共 5 5例的临床资料 以回顾性 的方法进行分 析 , 和 同期进行剖 宫产而没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c a u s e o f i n d u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c e s a r e a n s e c t i o n i n c i s i o n p o o r h e li a n g a n d e x p l o r e m e a s u r e s t o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
资料 与 方 法
2 0 年 6月 一 09年 6月 实施 剖宫 05 20
产术产妇 37 07例 , 中术 后切 口愈 合不 其
良7 6例为观察 组 , 中切 口感染 2 其 6例 , 脂肪液化 4 5例 , 口裂开 5例 ; 切 年龄 2 2~ 3 8岁 ; 3 4 周 ; 孕 6~ 1 初产妇 5 3例 , 经产妇 2 例 。 机 抽 取 同 期 住 院 剖 宫 产 分 娩 3 随 疗, 有效率 7. % 。B组 3 72 9例失败 6例 , 有效率 8 . % 。B组 治愈率 高于 A组 ( 46 P > .5 无 统 计 学 意义 。血 B—H G转 00) C 阴时间、 平均住 院 日 B组较 A组缩 短 , 差 异显著 ( 0 0 ) 见表 1 P< . 1 , 。
Wo n e gh a d c ri o t r i d n s ai n u d l n t n o t se od a mi it t c r o
有 基 础 性 疾 病 等 l 指 标 在 观 察 组 和 对 2项
照组 中差异有显著性 , P<00 。年龄 、 .5 孕 周、 胎膜早破 、 社会 因素剖 宫产 等 4项 经 统计学分析 , 察组和对照组 中差异无显 观
著 性 , 00 。 结 论 : 对 影 响 剖 宫产 切 P> . 5 针 1预 后 不 良 的 高危 因素 如 肥 胖 、 多 的 阴 : 2 过
两组影 响切 口愈合不 良的产 妇基 本
因 素 比较 , 表 1 见 。
j
a s cosfr u g a —s ec mpi t n sr k f t o ri l i o l a o s i a r s c t ci
f l w n e ae n s ci n ol i g c s ra e t .Aca Ob tt Gy e o o t se n —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106例分析
例。
道内寄生大量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 但妇 女
理。
出细菌生长 , 考虑 为肥胖 、 术 中使用 高频
电刀不当 、 缝合技术等所致皮下脂肪组织 血运差 、 脂肪液化所致切 口愈合不 良。
诸 多影 响剖宫产 术后切 口愈合 不 良相关
因 素 中 居 首 位 。 一 般 认 为 , 孕 妇 分娩
前体重指数 ≥3 0 k g , ' m 为肥胖 , 如孕前及 孕期过度 营养摄人对术后切 口愈合 不利 , 可能 因为肥胖者单位组织供血少 , 影响操
过密可影 响组织 血运 , 导致 组织 缺血 、 坏 死及缝线异 物反应 ; 术 前贫 m 、 低 蛋 白 缸
处理 : 剖 宫 产 术后 腹 部 切 口出现 红
资 料 与 方 法
肿、 硬结 , 可给予庆 大霉 素 +利 多卡 因局
2 0 0 2~2 0 1 1 年 收治剖宫 产术后发 生 腹部切 口愈 合不 良患者 1 0 6例 , 其中8 6
0 4. 11 1
不 良。① 乙 级 : 切 口局 部红 肿 , 硬结, 血
讨
论
肿, 渗液 ; ②丙级 : 切 口化脓 。
结 果
感染相关 因素 : 剖宫产术后腹部 切 口
感 染 的 主 要 原 因有 破 膜 时 间 过 长 , 产 程 较
摘
要 目的 : 探 讨 剖 宫 产 术后 腹部 切 口
阴道 有 自净作 用 , 羊水胎粪 中含有抗菌 物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佳诊治论文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佳的诊治分析【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76-01【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佳的原因,寻找最佳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佳病例的资料。
结果:妊娠合并症、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手术时间过长及肥胖,使用电刀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佳的机会;对切口愈合不佳病例实施及时彻底的清创,按时换药,并给予纱布湿敷和红外线照射,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愈合良好。
结论: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佳的高危因素,应制定有效地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佳的发生。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佳;诊治剖宫产是产科常见手术,是解决难产、快速结束产程和挽救胎儿生命的有效措施。
随着手术技术和麻醉水平的进步,手术的安全性得以显著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其中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佳就是常见的一种,其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而且会影响医疗工作,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后果。
文章对我院2006年6月~2012年5月期间31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佳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切口愈合不佳的常见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6月~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感染的产妇23例,脂肪液化8例。
年龄17~42岁,孕周36~43周。
其中26例为横切口,5例为纵切口。
其中首次剖宫产术24例二次剖宫术7例。
使用电刀1例1.2 临床表现:23例切口感染患者术后体温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至少2次≥38℃,术后4~7 d出现腹部切口红肿热痛,伴有脓性分泌物或血性分泌物;20例切口部分裂开,3例切口全部裂开,深达腹部肌前鞘;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8例脂肪液化中有2例亦有体温身高,其余6例无明显体温升高,并有一例出院后第三天才发现油性渗出返院就诊,但8例均有油性液体渗出。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分析
疾病 使机体免疫 、 防御功能降低 , 菌的易感性增强 , 对细 导致机
体康 复过 程缓 慢 , 口感染的几 率增加 , 切 特别是糖尿病 患者的
高血糖环境易 引起 组织水肿 , 以利 于细菌生长 , 易导致 伤 口裂
开和感染 。 冬末春初气候多变 , 各类感染发生率较高 , 由于温 且 差大 , 产妇免疫力低下 , 术后容易合并上 呼吸道感染。手术时间
剖宫产术是产科 处理难产较安全 、 常用 的方法 。近年来 , 随
合不 良的内在 因素。阴道检查次数过多、 各产程处理不当、 抗生
着剖宫产率的增 高 , 术后切 口愈合不 良也成为产科 常见 的并 发 症, 主要表现为切 口周围红肿热痛 , 偶有浆液 性和脓性渗出 , 严
重时可发生切 口裂开 , 继发出血 、 血症 甚至 危及 生命 , 败 给患者
2 结果
操作 , 密切观察各产 程进展 , 合理应用抗 生素可 以明显 降低切 口感染率 。正 常孕妇 阴道和宫颈 内存在大量细菌 , 各种菌群保
持相对稳定性 。 产程 中阴道检查导致生殖道 自然 防御功能被破
表 1 切 口愈合情况
21 腹部 切 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合 情况 ( 表 1 3 . 见  ̄)
坏, 一些 条件致病菌成 为致病 优势菌进入 宫腔 、 胎盘部位及切
口处 引起感染 。慢性阴道炎患者可因过度的阴道检查 、 无菌操
作不严格 、 自身不 注意卫生 、 第二产程延 长 、 膜早破 、 胎 未及时 给予抗生素治疗 , 发生切 口感染 。 有临床资料表明 , 剖宫产 围手 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明显 降低产褥期感染 率H 3 各种基础 。( )
V0. 2 0 1 28 01 No1 .
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相关问题探讨
探讨 产科剖宫产手术切 口 愈合不 良的原 因, 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 法 回顾性分析产
【 摘要】 目的
科 16 5 0例剖宫产手术中 1 8例切 口愈合 不良患者 的I 临床资料 , 探讨切 口愈合不 良的因素 。结果
其原因有患者 的机
体营养状况欠佳 、 腹部脂肪过厚 , 合并子宫肌瘤 、 卵巢肿瘤 , 手术治疗 以及术者缝合 的过密过紧 、 过松过稀 、 对合错位 、
状 况 有 明显 的相 关 性 。
,
般 在 3 一1 % 之 间 , 均 为 5 。 手 术 切 1愈 合 不 良 % 0 平 % 3
( 22 % ) 体 型 中等 但 腹 部 脂 肪 较 厚 者 3例 ( 6 6 % ) 消 7.2 , 1 .7 ,
切 口裂开脏器脱 出、 腹壁切 口疝 等。剖宫产手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口愈 合不 良是产科临床常见 的手术并发症之一 , 其发生 率各地报道 不
一
一
瘦者 1 ( .6 ) 例 5 5 % 。说 明腹壁脂 肪厚 度与 剖宫产 切 口愈 合
a e t n fo 1 6 a e fc s r a e t n Re u  ̄ n s ci r m 5 0 c s so e a e n s ci . o o sl
Th a t r f p o u d h ai g atr c s r a e t n i c u e e f co s o o rwo n e l e e a e n s ci n l d d n f o
【 e od 】 C s ens t n I io ; Po w u dh i K yw r s e r e i ; n s n a a co ci or on e n l a g
3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临床分析与防治
发生于皮 下脂 肪层肥厚 患者 ,肥 胖的患者切 口脂肪液 化的发 生率 明显增加 。② 感染 。感 染是影响切 口愈合不 良的严重因 素 。 引起 感 染 的 原 因 很 多 ,如 手 术 时 间 的延 长 、术 后 下床 活 动 晚 和 胎 膜 早 破 等 。文 献 报 道 ,剖 宫产 术 后 感 染 远 高于 阴 道分娩 ,致病 菌主要为 阴道和 宫颈 处的细菌 ,宫腔菌群 主要 是术后 阴道菌群上 行所致 。③缝合 技术不当 。缝合过 紧过 密 时,可 以造成血液 循环障碍 ,导致 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给 致 病 菌 提 供 了滋 生环 境 : 过 稀 过 松 时 , 使 组 织 对 合 不 良,影 响 其生长 ;缝合 时止 血不彻底 ,出现渗 血和渗液 ,形成死腔 , 腔 内的渗血和渗液 是细菌 良好 的培养 基。④糖尿病 、营养 不 良、贫血等也是影 响切 口愈合 的因素 。如患者合并有糖尿病 时,手术切 口的高血糖 环境可 以引起 组织水肿 ,同时有利 于 细菌 的生长 ,导致感 染的发生 ;贫血 时血红蛋 白含量下 降, 使 红 细 胞 携 氧 能 力 降低 , 手 术 部 位 组 织 缺 氧 ,影 响 切 口 的 愈
析 )[ ] 中国实用外科杂 志,2 0 ,2 1 ):6 0 J. 0 0 0( i 8.
[] 李彦.剖宫产手术腹部切I愈合障碍[】 4 q J .实用医技杂志,2 0 ,5(2 06 2 ):
40 20
临 床 研 究
Clni l i ca Re e c s ar h
中 国 民 族 民 JI 药 '医  ̄ -
C i e e J u na f Et n me ii e a h o h r c h n s o r l o h o d en nd Et n p a ma y ・1 1 ・ 2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
doi:10.3969/j.issn.1674—4985.2O13.27.028
随着 生活水平 的提 高 ,人们 的思想也 随之改变 ,剖宫产 ① 山东省 临沂 市人 民医院 山东 临沂 276000 通信作者 :孙琳
逐渐 的发展起来 ,大有 超越传统 的妊娠 生产 的趋 势 [1-21 ̄传 统 的妊 娠生产 ,除去孕妇 痛苦之外 ,其他都是 相 当的安 全 , 很少 留下病症 。与传统 的妊娠 生产相 比,剖宫产也有着相 当
instead of cesarean section,but in cesarean section postpartum complications beca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people and obstetrics.The priority am ong
肢体恢复 [9-10]0 综上所述 ,对 骨科患者 实施 舒适护理 ,可 明显增加病患
满 意度 ,同时具有显著疗效 ,值得临床推荐 。
参 考 文 献
[11】张蓉 ,张瑾 .舒适 护理 在骨科 整体化 护理 中的调查 分析 [J].陕西 医学杂志 ,2012,1(12):1693—1694.
turnover rate decreas ed.The following according to the hospital clinical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abdominal wall incision poor healing after cesarean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例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例分
析
剖宫产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分娩方式,对于某些孕妇来说,这可能是生产的必要选择。
虽然剖宫产术可以带来许多益处,但是也有可能出现并发症,其中一个是腹部切口愈合不良。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表现为切口裂开、感染、痛苦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重新缝合伤口。
导致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很多,例如手术操作不当、瘢痕组织过多等等。
在分娩后的一周内,有少部分孕妇会发现腹部切口周围的疼痛,伤口也有可能出现红肿和流脓的情况。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孕妇应该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针对腹部切口愈合不良,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治疗和防止剧烈疼痛的出现。
一些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药物来消除疼痛和预防感染,保持休息状态,饮食上适当补充一些营养物质等等。
如果严重的话,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孕妇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出现,例如:
1. 在剖宫产术后一段时间内,要避免做剧烈运动和重体
力劳动。
2. 必须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需要勤换消毒敷料以保持
伤口干燥,预防细菌感染。
3. 孕妇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身体运动或者按摩来促
进血液循环和伤口愈合。
4. 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补充维生素C、锌等富有营养的食物。
在总结一下,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问题,孕妇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
在任何情况下,如果孕妇发现了任何不正常的症状,都需要第一时间到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这样可以确保孕妇和宝宝的健康状况得到最大的保障。
5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临床分析
结 果
动 ,避免 体重 增长 过快 。② 孕期 定期 检查 ,及 时发 现
所 有产妇 经 以上 措 施 治疗 后 切 口均 愈 合 良好 。 其 中 15例轻 度愈 合 不 良者 ,经 清 创 、换 药等 处 理 ,5 ~ 7天愈合 。36例 中度 及重 度愈 合 不 良者 ,经 清创 、
资 料 与 方 法
肪 液化 :本组 发生 28例 ,发 生 率 为 54.9 9/6。其 中体 重 指数 > 2.5的产 妇 有 17例 。肥 胖 患 者脂 肪 组 织 太 厚 ,血 运较 差 ,手 术 中如 切 断 与 切 口交 叉 的血 管 , 可使血 运进 一步 减 少 ,切 口愈 合 过 程 缺少 血 液及 营 养 ,导致 组织 细 胞 坏 死 ,液 化 。 而且 脂 肪 层 过 厚 ,操 作 困难 ,手术 时 间延 长 ,组 织 水 肿 ,加 重脂 肪 组 织 缺
2.治疗 措 施 ① 轻 度 切 口愈 合 不 良者 ,拆 除 1 ~ 2针 缝 线 ,清 创 坏 死 组 织 ,雷 夫 奴 尔 纱 条 引 流 ,渗 液 明显 减少 去 除引 流 ,蝶 形 胶 布 牵 拉 封 闭 伤 口促 进 愈 合 ;②切 口大 量渗 液 ,全 层 均不 愈 合 者 ,及 时拆 除 缝 线 ,用生理 盐水 冲 洗 ,将 糜蛋 白酶 2 mg均 匀洒 于 创 面 ,根 据渗 出液量 ,每 日换 药 1~ 2次 ,直 至切 口有 新 鲜 肉芽生 长 ,在切 口 内放满 白糖 ,以蝶 形胶 布 固定 伤 口 ,2~3天换 药 ,换 药 过 程 继 续 予 抗 生 素 预 防感 染 。
3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临床分析
[ 全菁, 3 】 康宗莉 .再次剖宫产手术 7 6例 临床分析叨. 中国妇幼保健, 1 , 2 05 0 2
( )3 . 1 : 4
[ 吕绿平, 4 J 张瑛, 李晓勤, 姚晓燕. 剖宫产切 口选 择的临床探讨【. 再次 玎四川医学,
2 0 ,9 1 ) 18 0 82 ( O :3 5
3讨 论
口部位血液循环较差 。 ②纵切 口腹壁 张力较横切 口张力大 , 缝线密度 大, 缝线对局部刺激和损伤相应增大 。③横切 口 开皮肤后 , 切 拉开皮 下组织对血管的损伤较纵 切口小 。这些因素对 切口愈合起着至关重 要 的作用 。剖宫产时应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 , 权衡利弊 , 恰当选用 。
21 3 例体温< 8 , 例体温> 8 . 3 3 ̄ 6 C 3 ℃者或者持续两天以上者 , 最高达 3 . C 1 例血象异常 ,l 9  ̄。 8 0 2 例正常 。 2 1 例血清白蛋  ̄< 2/ ,7 白 3 3s 2 例 L 蛋t> 2/。 例血红蛋 ̄< 0 /。  ̄ 3g 3 L 3 8g 术前存在感染的均予抗 生素抗感 L 染, 术后予联合抗炎 , 选用头孢类+ 甲硝唑类抗 生素。所有病例均有
医学信息 2 1 年 0 月第 2 卷第 8 M d M I o  ̄o . u . 0 0 V . 3 N . 00 8 3 期 ei f m i A g 2 1 . d 2 . o c nr n 8
产及腹壁纵切口和腹壁横切 口。组 间比较上述分析指标 。
2 结 果 ( 表 1 衰 2) 见 、
腹壁 的切 口类型对切 口愈合有一定的影响 , 二者 比较有显 著性
差异 。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 因素有关 : ①纵切 口皮 下脂肪层较厚 , 切
编辑, 杜苏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护理
压 力 蒸 气 灭 菌 。 术 者 严 格 消 毒 ,术 时严 格 掌握无菌 操 作 技术 ,操作 应 做 到 稳 、准 、 轻 、快 ,减 少 手 术 损 伤 ,尽 量缩 短 手术 时 间。③行 子宫切除术前 ,护士应严格遵 医 嘱 ,每 天用 碘 伏 彻底 擦 洗 外 阴和 阴道 2 次 ,连用 3天 ,术 前 1小 时阴道 再 冲洗 1
方法 :通过病例资料分析及对近期病 区环境进行评估 。
消毒不彻底 ,消毒剂 有效 浓度 不达标 ;术 中无 菌操 作不 当 ;切 口内存有失活组织 或 切 口暴 露 时 间 长 ;术 中不 注 意 切 口 的保 护 等 ,导 致 术 后 切 口感 染 。麻 醉 效 果 不 佳 , 手术 困难 ,手 术 时 间 长 ,术 中过 度 牵 拉 损 伤使脂肪组织 氧化 分解 ,发生液化等都可 能导致切 口愈合 不 良 。(3)切 口缝 合技 术 不 当或 止 血 不 彻 底 致 切 口内形 成 血 肿 , 又没有及 时引 流 ;缝 合 留有死腔 ,缝 合线 不 吸 收 ,均 可 成 为 感 染 的 异 物 继 发 感 染 。(4)基 础疾 病 :术前 合 并 轻度 或 中 度 贫 血 ,或 低 蛋 白血 症 ,未能 很 好 地 纠 正 ; 术 中失 血 过 多 ,而 术 中和 术 后 又 未 及 时 输 血或补充蛋 白 ,造成术后机体处于贫血状 态 ,低 蛋 白 血 症 ,致 伤 口 局 部 营 养 不 良。 使切 口愈合延期 。另外 ,患者 由于皮 下 脂 肪 厚 ,手 术 创 伤 也 易 导 致脂 肪 液 化 发 生 切 口裂 开 。(5)环 境 污 染 :期 间 由于 产 科 患者较多 ,病 床 紧张 ,致产 妇科患 者混 居 同一病房 、病 室空 气流通 不 畅 ,病 区终 末 消毒不彻底等 ,导 致病房 空气 质量 下 降。 手术室也 由于 1天连续多例手术 ,且 2例 手术之间没有 进行 空气及 环境 的消毒 处 理。这些都为院内感染创造 了良好条件 。 另外 ,部分患 者 因住院 时间较 长 ,也 使 院 内 感染 的 几 率 增 加 。(6)精 神 饮 食 因 素 :患 者 术 前 、术 后 由于 焦 虑 及 环 境 欠 安 静 ,及 术 后 切 口 疼 痛 、药 物 应 用 等 所 引 起 的 不 适 ,精神状态 、饮食 、睡眠都 很差 ,机 体 内 环境 发生了紊乱 ,抗 病能 力降低 ,也 容易 导 致 细 菌感 染 ,发 生 切 口裂 开 。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造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期间发生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24例产妇临床资料。
结果本资料中有16例(66.67%)患者发生脂肪液化,3例(12.50%)发生切口感染,1例(4.17%)发生切口血肿,4例(16.66%)合并营养不良、贫血;并且本资料中血脂高于正常水平7.5mmol/l的患者有2例,占8.33%。
该2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结论医生术前、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这样能够达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并能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10-01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孕妇选择剖宫产娩出胎儿的方法。
但是随着不断增高的剖宫产率,相关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特别是由于剖宫产术后所引起的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其不仅仅会对产妇及其家属的精神、躯体、家庭、经济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导致产妇发生生命危险。
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期间发生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24例产妇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期间进行剖宫产方式结束分娩后发生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24例产妇,年龄为21-42岁,平均年龄(30.7±4.5)岁。
该24例产妇中行急诊剖宫产的有20例,占83.33%;择期行剖宫产的有4例,占16.67%。
在行急诊剖宫产的患者中发生胎膜早破、宫内发生感染的有4例,占20.00%;发生产程异常的有4例,占20.00%;妊娠期中患有糖尿病的1例,占5.00%;妊娠合并营养不良贫血的5例,占25.00%;急性胎儿窘迫的有4例,占15.00%;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有2例,占10.00%。
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
置底 , 取头困难 , 易感染影响愈合。④ 胎膜早破 1 , 0例 胎膜早 破
可 能为羊膜炎所 致 , 破水 时间超 1 2小 时可 能感 染 , 感染 影响 愈 合 。⑤贫血 8例 , 孕妇轻/ 中度贫血多拒绝输血治疗 , 药物治疗 时
20 0 5年 1 ~20 月 06年 1 2月我糖 致 一过 性 偏瘫 2例 报告
周 思军 高峰 岚 商河县人 民医院( 山东 商河 2 10 ) 5 6 0
【 中图分类号】 5 7 3 R 8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 1 7 2 ( 07 2 0 0 0 17 — 8 1 2 0 )3— 16— 1 病史。该次发病 为午餐后 2小 时, 起病 急 , 进展迅速 。入 院查 体
现 梗 塞灶 。
低血糖 对机体 的影响 以神经系统为主 , 尤其是脑部及 交感 神 经。由于神经细胞本身没 有能量贮备 , 脑细胞 所需能量 , 几乎 完 全直接来 自血糖 。低血糖神经症状 的严 重程度与血糖下降程度 、 低血糖 持续 时问及机 体对低血糖 的反应有关 。低血 糖易致交感
神经兴奋 , 脑损害多以大脑 皮层 、 底节 、 基 下丘脑 、 中脑 、 桥 、 脑 延
髓为顺序 , 可表现为多种神经损 害形式 或其组合 , 与人体 耐受 应 低血糖 程度有关 。该两例患者神经损害不尽相 同, 但都存 在交感
神经兴奋症状及偏瘫 , 升高血糖后症状迅速消失 , 且颅脑 C T已排
术, 术后疴 睛恢复 良好 , 饮食 尚可。既往无 高血压 、 心病 、 尿 冠 糖
【 收稿 日期 】 2 0 6— 07— 9
剖 宫 产 切 口愈 合 不 良原 因分 析
唐恒 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
作者:聂文翠
来源:《今日健康》2014年第02期
【摘要】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剖宫产手术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切口血肿、切口疝等。
通过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病原因分析,得出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由多因素引起,提高认识,正确指导孕期保健,做好产前检查、围手术期给药预防、控制病房内细菌数量、减少手术时间及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是减少切口愈合不良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2-0200-011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表现
1.1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分类临床表现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表现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切口脂肪液化,大多发生在手术后4~12 d,一般无发热,少数也可伴有发热 ,渗液中混有脂肪滴,切口无红肿及压痛, 但切口有黄色渗液,内见漂浮脂肪滴,考虑为切口脂肪液化,给予换药并以镊子探查,发现皮下有空腔隙,扩开皮肤见皮下脂肪不新鲜,有液化组织,部分可达腹直肌前鞘层。
第二类为切口感染,伴发热, 出现红肿、硬结,有热痛及脓性分泌物溢出,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均有细菌生长。
1.2诊断标准
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乙、丙级视为愈合不良。
乙级:切口局部红肿,硬结,血肿,渗液;丙级:切口化脓。
1.3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治疗方法
第一类如切口较浅,局限于皮下组织,给予拆除缝合线,每日换药,后期可用蝶形胶布拉合。
如果裂口较深, 需先行切口撑开引流,拆除皮下缝线,清除坏死组织,清除死腔,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及0.5%甲硝唑液冲洗切口,0.5%甲硝唑液打湿纱布或康复新液打湿纱布后行切口局部引流,1次/d,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行二期缝合。
对于第二类切口,需先行切口撑开引流,拆除皮下缝线,用片状刮匙搔刮切口,清除坏死组织,清除死腔,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及0.5%甲硝唑液冲洗切
口,0.5%甲硝唑液打湿纱布引流,1次/d,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行二期缝合。
2 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
2.1 切口愈合不良发生原因
2.1.1全身因素
自身组织再生能力对切口愈合起重要作用。
如合并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水肿等,影响切口愈合。
肥胖在诸多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因素中居首位。
一般认为,孕妇分娩前体重指数≥30 kg/m2为肥胖,如孕前及孕期过度营养摄入对术后切口愈合不利,可能因为肥胖者单位组织供血少,影响操作而延长手术时间,且脂肪过厚,在切割时容易残留脂肪孤岛以致难以避免缝合缺陷,导致脂肪液化、坏死及渗液。
2.1.2手术操作以及缝合技术
操作粗暴对组织挫伤严重,脂肪组织脱落坏死,发生脂肪液化。
手术生疏增加手术时间,术野暴露时间延长。
缝合技术差,同一部位反复进出针,创面对合不齐,留有死腔或者缝合过紧过密,影响局部血运。
2.1.3手术时间过长(>1 h)
手术时间超过1 h,感染即增加1.5倍。
主要原因是创面暴露时间过长,细菌大量繁殖。
同时长时间手术多伴有创伤面扩大,出血及局部血肿发生,从而降低了全身及局部抵抗力,导致术后切口感染。
2.1.4术中出血
筋膜下血肿直径5 cm者,大多变成脓肿,一个月左右,筋膜下血肿破溃,脓液经腹壁排除而感染。
高血压、糖尿病、体形肥胖者均为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慢性高血压导致外周血管发生不可逆病理变化,影响切口局部的血液循环。
其次,相对手术切口张力大,缝线过密过多,容易造成脂肪液化合并感染,并且脂肪层厚易导致无效腔形成,以及单位重量脂肪组织血供减少。
另外,下腹部皮肤皱褶、增加消毒及术后护理的困难,均可导致术后切口愈合不良。
2.1.5产程延长及胎膜早破
产程延长12 h或胎膜破裂超过6 h剖宫产术后就有感染风险,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大,抵抗力低下,下生殖道细菌通过剖宫产娩出胎儿带入腹部切口,导致切口感染。
另外产程中阴道检查及肛查次数的增加,破坏了生殖道的自然防御机制,也相应增加了阴道和宫颈处细菌进入宫腔的机会,易引起感染。
胎膜早破后存在于阴道及宫颈处的细菌易进入宫腔,增加了感染的机会,而且部分胎膜早破本身既由感染引起,所以更易发生切口感染。
2.1.6麻醉效果欠佳
麻醉效果好坏直接影响手术操作,麻醉差相应手术时间延长,手术时间越长,术中出血越多,切口感染机率越大。
2.1.7气候变化
夏季由于气候湿热,患者汗液等分泌物增多,亦可细菌繁殖,发生切口感染。
2.2 切口愈合不良预防措施
预防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2.2.1孕期保健
做好孕妇整个孕期的保健工作,对于肥胖患者,孕期应进行均衡及适度营养,并配合适当锻炼,指导孕妇控制体重增长过快十分必要;对于慢性贫血、营养不良者应给予高蛋白及高糖饮食,并补给各种维生素,分娩前数日可输入适量白蛋白及氨基酸,妊娠中、晚期适量补充铁剂,必要时多次少量输血,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合并高血压者孕期应尽可能及时控制好血压;合并糖尿病者血糖最好控制在8 mmol/L以下;有阴道炎的孕妇应及时局部用药,孕晚期避免性生活;进入产程的孕妇,特别是已破膜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导尿和肛查,如需阴道检查,应做好无菌操作;对于难产的孕妇应及时行剖宫产,避免产程延长;对体能消耗较大的孕妇,应及时补充能量,避免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2.2.2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临床实践证明,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剖宫产感染的发生率。
凡存在发生感染因素及有可能导致感染的条件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感染率,使用原则:①手术的种类有显著术后感染的可能;②手术过程中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③具备各种外环境感染的条件;④所选抗生素毒性低,安全,有效;⑤无该抗生素变态反应,皮试阴性;⑥对妇产科常见菌群或已培养菌群敏感并具备活性;⑦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应严格关注二重感染并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宋祥兰,刘兰兰,孙梅玲,等.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0年变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590.
[2]杨鹏主编《临床妇产科速查手册》第二版,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9: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