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及岩体地基本性质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学第1章 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PPT

工程地质学第1章  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PPT
• 〔5〕岩石的抗冻性
• 岩石空隙中有水存在时,水一结冰,体积 膨胀,就产生巨大的膨胀力,使岩石的构 造和联结受到破坏,假设岩石经反复循环 冻融,那么会导致其强度降低。岩石抵抗 冻融破坏的性能称为岩石的抗冻性。
• 一些常见岩石的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见 表1.3。
• 〔1〕岩石的变形特性
应力-应变曲线
• 1.2 岩石的类型及其特征
• 〔1〕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 〔2〕岩浆岩的构造与构造 • ①岩浆岩的构造 • 按结晶程度,岩浆岩的构造可分为: • a.全晶质构造〔crystalline〕 • b.非晶质构造〔glassy〕 • c.半晶质构造〔subcrystalline〕
• 按矿物颗粒大小,岩浆岩的构造可分为: • a.等粒构造〔equigranular〕
• 〔1〕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 〔2〕变质岩的构造与构造 • ①变质岩的构造 • a.变晶构造〔crystalloblastic〕 • b.变余构造〔palimpsest〕 • ②变质岩的构造 • a.板状构造〔platy〕 • b.千枚状构造〔phyllitic〕 • c.片状构造〔schistose〕 • d.片麻状构造〔gneissic〕
• 可将岩石变形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 • ①微裂隙压密阶段(图中的Oa段)
• ab段〕
• bc段〕
• c点以后〕
• 〔2〕岩石的强度
• 岩石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称为岩石的强 度〔strength〕。岩石的强度单位用Pa表示。 岩石的强度和应变形式有很大关系。岩石 受力作用破坏,有压碎、拉断和剪断等形 式,所以其强度可分为抗压强度、抗拉强 度和抗剪强度等。
• ①珍珠光泽 • ②丝绢光泽
• ③油脂光泽 • ④蜡状光泽 • ⑤土状光泽 • 〔4〕矿物的解理与断口 • 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那么裂开的性质称

《岩石力学》课程标准

《岩石力学》课程标准

《岩石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岩石力学》是工程地质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岩石和岩体的力学行为及其与工程实践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岩石力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为今后从事与岩石工程相关的设计、施工、监测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岩石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及其与工程实践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岩石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岩石工程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的技能。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1. 岩石力学基本概念与原理(8学时)岩石力学定义、研究内容及发展概况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物理性质、水理性、热学性质、变形与强度特性等岩石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应力、应变、强度准则等岩石力学中的基本原理:静力学原理、动力学原理等2. 岩石的应力状态与变形(12学时)岩石的应力状态分析:应力测量、应力分布规律等岩石的变形分析: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流变等岩石的强度准则:库仑-莫尔强度准则、格里菲斯强度准则等3. 岩体的应力场与位移场(10学时)岩体的应力场分析:岩体中的应力分布规律、岩体中的应力集中与松弛等岩体的位移场分析:岩体中的位移规律、岩体中的位移变化等4. 岩石工程设计与施工(16学时)岩石工程的类型与特点岩石工程设计:结构设计、稳定性分析等岩石工程施工:施工方法与技术、施工监测等5. 岩石工程监测与加固(8学时)岩石工程监测:监测方法与技术、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岩石工程加固:加固方法与技术、加固效果评价等四、课程实施与评价1. 教学组织形式: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1.5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1.5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软化系数表示。 软化系数kd:等于岩石在饱和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
在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的比。用小数表示。其值越小, 表明岩石在水作用下的强度和稳定性越差。
岩石的软化性决定于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 岩浆岩和变质岩的软化系数大都接近于1.0;粘土矿物含量 高、孔隙度大、吸水率高的岩石,软化系数越小,如泥灰 岩和页岩。
降低岩石的强度。在工程中应当重视岩石中这些低强度 矿物含量的增长对岩石强度的降低作用。
但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含有高强度矿物的岩石,其强度一定就 高。因为岩石受力作用后,内部应力是通过矿物颗粒的直接接 触来传递的,如果强度较高的矿物在岩石中互不接触,则应力 的传递必然会受中间低强度矿物的影响,岩石不一定就能显示 出高的强度。
180~300
岩石名称 辉绿岩
抗压强度 (MPa)
200~350
岩石名称 页岩
抗压强度 (MPa)
10~100
100~250
玄武岩
150~300
砂岩
20~200
180~300
石英岩
150~350
砾岩
10~150
100~250 100~250 80~250
大理岩 片麻岩 灰岩
100~250 50~200 20~200
岩体 = 结构面 + 结构体
岩块的强度高,岩体的强度不一定高。
结构面的发育程度、性质、充填情况以 及连通程度等,对岩体的工程性质有很 大的影响。
29/35
1. 结构面
结构面:存在于岩体中的各种地质界面。
(1)结构面类型: 原生结构面:成岩时形成
沉积结构面:层面、层理、夹层等 火成结构面:原生节理、流纹面、接触面等等 变质结构面:片麻理、片理等等

工程地质-岩石及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幻灯片课件

工程地质-岩石及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幻灯片课件
岩石受水作用后,强度和稳定性发生变化的性 质称为岩石的软化性。软化学性主要决定于岩 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黏土矿物含 量高、孔隙度大 、吸水率高的岩石,与水作 用容易软化而丧失其强度和稳定性。
• 软化性指标是软化系数(softening coefficient): 在数值上,等于岩石在饱和状态下的极限抗压 强度和在风干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的比,用 小数表示。其值越小,表示岩石在水作用下的 强度和稳定性越差。软化系数小于0.75的岩石, 认为是软化性强的岩石,工程性质比较差。
• 1)第一变形阶段为图中OA段曲线,属于微裂隙压密阶段, 岩石中微裂隙在压力作用下逐渐被压密,岩石的应力—应 变曲线呈上凹形。
• 2)第二变形阶段为图中AB段曲线,属于弹性变形阶段, 岩石中微裂隙进一步闭合及压密,孔隙被压缩,因而岩石 的应力—应变曲线为曲型的直线形式。曲线上B点所对应
的应力e为弹性极限强度或比例极限。
膨胀试验仪器
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指标
2、岩石的主要力学性质指标
• (1)岩石的变形性质 • 岩石变形有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黏性变形三种。 • 1)弹性变形 •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撤去后又恢复其原
有的形状及体积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 2)塑性变形 • 岩石在超过其屈服极限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撤
包括孔隙)部分单位体积的重量。在数值上,等于岩石固体颗 粒的重量与同体积的水在4℃时重量的比。其大小,决定于岩
石中矿物的比重及其在岩石中的相对含量。
• (2)重度(容重, unit weight):指岩石单位体积的重
量,在数值上等于岩石试件的总重量(包括孔隙中的水重)与 其总体积(包括孔隙体积)之比。其大小,决定于岩石中矿物 的比重,岩石的孔隙性及其含水情况。

岩石与岩体

岩石与岩体

首先取决于岩体的结构类型与特征, 其次才是组成岩体的岩石的性质。
其意义在于结构面的特征决定岩体
的性质。
不同结构类型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整体块状结构: 强度高 各向同性 抗风化能力强
层状结构岩体: 强度较高 各向异性 层间滑动
碎裂结构岩体: 完整性差 强度低
散体结构岩体:
碎石土类 各向同性 强度最差
岩石的抗压强度最高,抗剪强度
居中,抗拉强度最小。抗剪强度约为
抗压强度的10%~40%;抗拉强度仅 为抗压强度的2%~16%。岩石越坚硬, 其值相差越大。 抗压和抗剪强度是评价岩石(岩
体)稳定性的指标。
(三)影响岩石工程性质的因素 1. 矿物成分: 应注意矿物对岩石强度影响 2. 结构 岩石按结构分类:结晶联结 胶结物联结 强度上的一般规律:
结构体:被结构面切割成的块体。
形状:柱状、块状、板状、楔状、锥状等 等 原因:与岩层的产状有关。 结构体大小可用体积裂隙数Jv来表示,指 岩体单位体积通过的总裂隙数。 Jv =1/S1+1/S2+1/S3+… …+1/Sn=∑1/Si Si :岩体内第i组结构面的间距 1/Si:该组结构面的裂隙数(裂隙数/m)
4.软化性 岩石吸水后,其强度和稳定性发生变化的性 质。 软化系数kd:等于岩石在饱和状态下的极限 抗压强度与在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的比。 用小数表示。 5. 抗冻性 岩石抵抗冻胀压力作用的能力。一般用强度 降低率来表示。
(二)岩石的力学性质
变形特性:弹性模量 泊淞比
弹性模量E:应力和应变之比。 泊淞比: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 强度特性:岩石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抗压强度Rc:抵抗压碎破坏的能力 抗拉强度Rt :约为0.02~0.16Rc 抗剪强度[]:约为0.1~0.4 Rc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习题及解答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习题及解答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习题及解答第一章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一、什么叫岩石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为什么说它真实的反映了岩石的破坏过程?认识这一过程对研究岩石性质有何意义?岩石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又称全应力—应变曲线,是在刚性实验机上得到的、反映岩石加载后变形和破坏全过程的实验曲线。

如图1-1,它与在一般普通的材料实验机上所得的曲线不同,可分为以下几段:1、OA段,为岩石的压密阶段,由于岩石内部各种裂隙受压闭合而形成;2、AB段,接近于直线,为线弹性阶段,B 点为弹性极限;3、BC段,为塑性段,与普通材料实验机上脆性岩石发生破坏前塑性段很短相比,它的塑性段较为明显。

由于这一阶段岩石内部有微破裂不断发生,又称为破裂发展阶段。

岩石到C点发生破坏,C点即为强度极限;4、CD段、岩石的破坏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即岩石在C 点达到强度极限以后仍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在低于强度极限的压力下应变继续扩大,直到压力降到某一较小值,岩石在 D 点达到完全破坏。

这一段卸载曲线CD,称为后破坏曲线或峰后特性曲线。

岩石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真实地反映了岩石破坏的全过程。

过去在普通的材料实验机上得不到这一曲线,是由于普通的材料实验机具有“柔性”,在对岩石试块加载过程中它本身也相应地产生变形,不断地聚积一部分变形能。

当岩石达到强度极限后,随试件破裂。

图1 岩石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二、莫尔强度理论和格里菲斯强度理论提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们在本质上有何区别?为什么目前莫尔强度理论较广泛地用作岩石的强度条件?莫尔强度理论认为,材料破坏主要是由于破坏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一定程度,但此剪应力还与破坏面上由于正应力造成的摩擦阻力有关。

也就是说,材料某一点发生破坏,不仅取决于该点的剪应力,同时取决于正应力,即沿某一面剪断时剪应力与正应力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τ=f(σ)。

格里菲斯强度理论则认为,任何材料内部都存在各种细微的裂缝,当材料处于一定的应力状态时,在这些裂缝的端部便会产生应力集中。

岩石、岩体与土体的性质

岩石、岩体与土体的性质

岩石、岩体与土体的性质岩体和土体是同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物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查明建设场地岩土的工程技术性质,合理地利用场地岩土作为工程建(构)筑物的地基、围岩或构成材料,有时还需要有效地改善场地岩土的工程技术性质,使之适应工程建设的要求。

2.1 岩石的工程性质岩石是由矿物按一定的结构形态组成,具有一定构造形式,质地比较坚硬的地质集合体。

岩石的工程技术性质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岩石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岩石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是由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所决定的。

2.1.1 岩石的种类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石按软硬程度(强度)可分为硬质岩石(极硬岩、硬质岩)、软质岩石(软质岩、极软岩)两大类。

每种岩石的组织结构都可经历不同的风化程度。

1)硬质岩石微风化:组织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铁锰质渲染或矿物略有变色。

有少量风化裂隙,岩体完整性好。

中等风化: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仅沿节理面出现次生矿物。

风化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差。

岩体被切割成20~50 cm的岩块。

锤击声脆,且不易击碎,不能用镐挖掘,岩芯钻探方可钻进。

强风化: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

长石、云母已风化成次生矿物。

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完整性极差。

岩体被切割成2~20 cm的岩块,可用手折断。

用镐可挖掘,干钻不易钻进。

全风化: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但尚可辨认,并且有微弱的残余结构强度,可用镐挖,干钻也可钻进。

残积土:组织结构全部破坏。

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大部分已风化成土状,锹镐易挖掘,干钻易钻进,具有可塑性。

2)软质岩石微风化:组织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铁锰质渲染或矿物略有变色。

有少量风化裂隙,岩体完整性好。

中等风化: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发生变化,节理面附近的矿物已风化成土状。

风化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差,岩体被切割成20~50 cm的岩块,锤击易碎,用镐难挖掘,岩芯钻探方可钻进。

岩石及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岩石及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括细微的裂隙 )的发育程度,对岩石的强度和 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岩石的孔隙性用孔隙 度表示。孔隙度在数值上等于岩石中各种孔隙 (包括裂隙)的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用 百分数表示。
岩石的孔隙率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岩石的 结构构造,同时也受风化作用、岩浆作用、构 造运动和变质作用的影响。
(3)吸水性 岩石的吸水性,反映岩石在一定条件下的吸
2.岩石的主要力学性质
岩石的力学性质是指岩石抵抗外力作用的 性能。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首先发生变形,当 外力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岩石便开始破坏。所 以在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时,既要考虑岩石的 变形特性,也要考虑岩石的强度特性。 (1)岩石的变形
岩石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岩石在外力作 用下产生变形,且其变形性质分为 弹性和塑性 两种。 根据曲率的变化,可将岩石变形过程划 分为四个阶段:
岩石和岩体过去统称岩石。实际上.从工程 地质观点看,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没有显著软 弱面的石质材料,岩体则是岩石的地质综合体。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是岩体的基础,岩体工程 地质性质,严格受其结构面的控制。
§4.1 岩石工程地质性质
就大多数的工程地质问题来看,岩石的工程 地质性质主要决定于岩体内部裂隙系统的性质及 其分布情况,但岩石本身的性质也起着重要的作 用。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包括 物理性质和力学性 质二个主要方面。
形由压缩转变为膨胀。应力增加,裂隙进一步扩展,岩石局部破损,且破
损范围逐渐扩大形成员通的破裂面,导致岩石“破坏”。c点对应的应力
达到最大值,称为峰值强度或单轴极限抗压强度。
(4)峰值后阶段(图中c点之后) 岩石被环后,经过较大的变形,应力下
降到一定程度开始保持常数,d点对应的应力称为残余强度。
E
由于大多数岩石的变形具有不同程度的弹 性性质,且工程实践中建筑物所能作用于岩石 的压应力远远 低于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因此, 可在一定程度上将岩石看作 准弹性体,用弹性 参数表征其变形特征。

3第一章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3第一章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一、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常用指标
(二)岩石的水理性质
1.岩石的透水性 1.岩石的透水性 透水性:指岩石允许水通过的能力。 透水性:指岩石允许水通过的能力。
水只沿连通孔隙渗透,渗水性大小可用渗透系数表示, 水只沿连通孔隙渗透,渗水性大小可用渗透系数表示,主 要决定于岩石孔隙的大小、数量、方向及其相互连通情况。 要决定于岩石孔隙的大小、数量、方向及其相互连通情况。
一、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常用指标
(三)岩石的力学性质
2.岩石的强度 2.岩石的强度 抗压强度: 抗压强度:岩石在单向压力作用下抵抗压碎破坏 的能力。 的能力。 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岩石在单向受拉条件下拉断时的极限 应力值。 应力值。 抗剪强度: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抗剪强度: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γ = ρ⋅g
一、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常用指标
(一)岩石的物理性质
2.岩石的比重 2.岩石的比重 比重:岩石固体部分单位体积的重量, 比重:岩石固体部分单位体积的重量,即单位体积 固体颗粒的重量与4℃时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Gs)。 4℃时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 固体颗粒的重量与4℃时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Gs)。
ε
一、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常用指标
(三)岩石的力学性质
1.岩石的变形特性 1.岩石的变形特性 弹性模量:单轴压缩条件下, 弹性模量:单轴压缩条件下,轴向压应力与轴向 应变之比。 应变之比。 弹性模量越大,变形越小, 弹性模量越大,变形越小,说明岩石抵抗变形 的能力越高。 的能力越高。 泊松比: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 泊松比: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 泊松比越大, 泊松比越大,表明岩石受力作用后的横向变形 越大。 越大。
变形= 结构体变形+ 变形= 结构体变形+结构面变形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

软弱岩体
完整性差、岩石强度低, 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不均质岩体
岩石强度和完整性在空间 上变化较大,工程地质条 件复杂。
04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环境影响
岩石和岩体的化学稳定性
总结词
岩石和岩体的化学稳定性是指它们抵抗化学侵蚀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其矿物成分 和化学成分。
详细描述
不同的岩石和岩体具有不同的化学稳定性。例如,某些岩石和岩体可能容易受到 酸雨、地下水或工业废水的侵蚀,而另一些岩石和岩体可能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 。了解岩石和岩体的化学稳定性对于评估其对环境的长期影响至关重要。
导热性
岩石传递热量的能力。
影响因素
矿物成分、颗粒大小和排列方式、胶结物和裂隙等 。
02
矿山岩石的力学性质
抗压强度
总结词
抗压强度是指岩石在单向压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是衡量岩 石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详细描述
岩石的抗压强度取决于其矿物成分、结构、缺陷和温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岩石的抗压强度较高,但不同岩石之间的抗压强度存 在较大差异。
03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岩体的结构特征
结构面
岩体中存在的各种破裂面、节 理、层理和断层等,对岩体的 完整性、连续性和强度有重要 影响。
结构体
由结构面围限的岩块,是构成 岩体的基本单元。结构体的形 状、大小和相互排列关系决定 了岩体的整体特征。
软弱夹层
岩体中抗剪强度低、变形性能 大的夹层或软弱带,对岩体的 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05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应用
岩石和岩体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采矿工程中,岩石和岩体是主要的开采对象,其基本性质如硬度 、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对采矿工艺和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02-岩体的基本性质

02-岩体的基本性质

2 岩体的基本性质通常把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和一定结构,并赋存于一定地应力状态的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称为岩体。

岩体在形成过程中,长期经受着建造和改造两大地质作用,生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结构面,如断层、节理、层理、片理等。

受其影响,岩体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不连续、非均质和各向异性,具有一定的结构是岩体的显著特征之一,它决定了岩体的工程特性及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理。

因此,从抽象的、典型化的概念来说,可以把岩体看作是由结构面和受它包围的结构体共同组成的。

所谓“结构面”,是指在地质发展历史中,尤其是地质构造变形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方向、延展较大、厚度较小的二维面状地质界面,它包括岩石物质的分界面和不连续面,如岩体中存在的层面、节理、断层、软弱夹层等,可统称为结构面。

结构面是岩体的重要组成单元,由于受结构面的切割,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岩石有很大的差别。

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取决于结构面和结构体两部分的组合情况,尤其在工程上,岩体的工程力学稳定性质主要取决于岩体内结构面的数量、空间大小、空间组合情况、结构面特征以及充填介质的性质等。

所谓结构体是指由结构面切割而成的岩石块体。

结构体的四周都被结构面包围,常见的结构体大都是有棱角的多面体,如立方体、长方体、柱状体、板状体、菱形体、梯形体、楔形体、锥形体等。

结构体也是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的物质组成和排列组合方式也影响到岩体的力学性质。

总之,岩体是由结构面和结构体两部分组成的,这也决定了其物理力学性质不是单纯取决定于某一方面的结果,而是二者共同作用和表现的结果,这在岩体力学分析和研究时是十分重要的。

在上一章开始时曾简单介绍过岩石和岩体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工程上的岩石可视为岩体中的结构体(岩块),在无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工程中的岩石均是指岩体中的结构体即岩块而言的。

从力学角度来看,岩体与岩石有许多区别,其中较明显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岩体的非均质性岩体可以由一种或几种岩石组成,而且以后者居多。

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衡量岩石透水性的指标为渗透系数(K)。一般来说, 完整密实的岩石的渗透系数往往很小。岩石的渗透系数 一般是在钻孔中进行抽水或压水试验而测定的。
八、 岩石的变形特性
弹性: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撤出后变形 能够恢复的性质。
塑性: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撤出后变形 不能恢复的性质。
脆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很小时就发生破坏的性质。 延性:物体能够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而不丧失其承载能力 的性质。
变形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线弹性变形 非线弹性变形
a线弹性类岩石――σ~ε曲线呈线性关系,曲线上任一点 P的弹性模量E:
E
泊松比μ: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
c2 c1 a2 a1
此强度下降值与融冻试验前的抗压强度σc之比的百
分比代表抗冻系数Cf ,即
Cf
c cf c
100%
可见:抗冻系数Cf 越小,岩石抗冻融破坏的能力越强。
七、岩石的透水性
地下水存在于岩石孔隙、裂隙之中,而且大多数岩 石的孔隙裂隙是连通的,因而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地 下水可以在岩石中渗透。岩石的这种能透水的性能称为 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大小不仅与岩石的孔隙度 大小有关,而且还与孔隙大小及其贯通程度有关。
条件(整体和碎块,浸水时间等)有关。
(2)岩石的饱水率(ω2)
岩石的饱水率指在高压(150个大气压)或真空
条件下,岩石吸入水的重量Wω2与岩石干重量Ws之比,
即:
2
W2 Ws
100%
(3)岩石的饱水系数(Ks)
岩石吸水率与饱水率之比称为岩石的饱水系数,即
Ks
1 2
饱水系数反映了岩石中大开空隙和小开空隙的相对 含量。饱水系数越大,岩石中的大开空隙越多,而小开 空隙越少。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1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1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第一章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
第一节 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
一、岩石的基本概念
岩石: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由各种造岩矿物或岩屑在地 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组合成的岩块。
岩石分类: 1.岩石成因: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颗粒间结合特征:固结性、粘结性、散粒状、流动性 3.强度和坚实性:坚硬岩石、松软岩石
整体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松 散结构
第五节
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能与分级标准
一、岩体变形特征
1.岩体应力应变曲线 压密阶段、弹性阶段、塑性阶段、破坏阶段
2.影响岩体变形的因素
岩体结构影响、岩体结构面影响、试验条件影响 二、岩体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岩体强度因素: 结构面产状、结构面密度、试件尺寸、环境围压、
一、岩石的破坏机理
1.岩石破坏形式
脆性破坏、塑性破坏 2.岩石破坏机理 张裂或压裂破坏、压剪破坏、塑流破坏 二、莫尔强度理论、格里菲斯强度理论
莫尔应力圆、强度曲线、莫尔强度准则
裂纹扩展的能量准则 裂纹扩展的应力准则
第四节
岩体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一、岩体的基本概念
二、岩体结构面及结构体特征 三、岩体的基本特征 非均质性、各向异性、非连续性 四、岩体结构的类型
孔隙水压
第二节
岩石强度和变形特性
一、岩石变形性质的类别及指标
1.岩石变形性质的类别
1)弹性变形
线弹性、完全弹性、滞弹性
2)塑性变形
第二节
二、岩石的抗剪强度
岩石强度和变形特性
第二节
岩石强度和变形特性
三、岩石的单轴强度及变形特性 1.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及变形特征 2.岩石单轴抗拉强度 四、岩石在三轴应力作用下的强度及变形特性

初中岩石知识点总结

初中岩石知识点总结

初中岩石知识点总结一、岩石的类型1. 岩石的分类岩石主要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这三大类。

其中火成岩是由地壳深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例如花岗岩和玄武岩;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体或化学沉淀物堆积形成的岩石,例如砂岩和页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火成岩、沉积岩或变质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例如片岩和大理岩。

2. 岩石的性质不同类型的岩石有着不同的性质,火成岩的结晶颗粒大,硬度高,抗风化能力强;沉积岩的颗粒细腻,有层状结构,容易分层剥离;变质岩的结晶颗粒较小而有序,硬度高,抗风化能力也强。

二、岩石的形成1. 火成岩的形成火成岩是由地壳深部的高温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岩浆可以分为玄武岩、花岗岩等,根据其形成条件和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2. 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体或化学沉积物经过风化、磨蚀、沉积、压实等过程形成的。

其形成有着特定的环境条件,例如湖泊、海洋、河流等。

3. 变质岩的形成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的岩石(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在不融化的情况下发生了结晶、形状、次生矿物或原有矿物的排列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形成了变质岩。

三、岩石的用途岩石在生活中有着多种用途。

火成岩可以用来建筑、雕刻和装饰等;沉积岩可以制作砖头、石灰等;变质岩可以作为地质材料和装饰材料等。

四、国内外的岩石地质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部,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种类繁多。

主要分布在东北的火成岩、华北的变质岩、长江中下游的火成岩和沉积岩、西南的岩石构造多样。

五、岩石的保护与治理由于自然条件剥蚀、水文作用、地质活动等,岩石往往受到自然侵蚀的影响。

对于岩石的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总结:岩石作为地球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地球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学们应该通过学习岩石的相关知识,了解岩石的形成、类型和用途,进而增强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岩石的保护与治理,促进岩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01-岩石的基本性质

01-岩石的基本性质

1 岩石的基本性质在地下工程稳定性研究当中,研究岩体或岩石主要是研究其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其次是从微观上研究其矿物组成。

这主要取决于煤矿地下工程者的两个主要研究目的,其一是岩体的开挖问题,即采用何种方式方法和工艺过程对岩体进行开挖,从而形成所需要的地下空间,如井下巷道和硐室;其二是岩体的维护问题,即采用何种支护方式来保证在岩体中所形成地下空间能够确保使用期间的安全,也即通过何种方式来保证其围岩的稳定。

从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可知,岩体是指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和一定结构,并赋存于一定地应力状态的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

岩体在形成过程中,长期经受着建造和改造两大地质作用,生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结构面,如断层、节理、层理、片理等。

所以,岩体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不连续、非均质和各向异性。

具有一定的结构是岩体的显著特征之一,它决定了岩体的工程特性及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理。

由此可见,从抽象的、典型化的概念来说,可以把岩体看作是由结构面和受它包围的结构体两部分共同组成的,而岩石是不含有结构面的矿物集合体,故在这种条件下,可以将岩石近似看作岩块(结构体)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岩体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当中,首先要对岩石的基本性质进行全面的了解。

1.1 岩石的结构与构造岩石作为多孔介质的一种,是各种矿物的集合体,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是构成地壳的物质基础。

影响岩石基本性质的主要因素是岩石的矿物组成、岩石的结构与构造。

1.1.1 岩石的分类目前在岩石的分类当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岩是指在内力地质作用下,地球内部的岩浆沿地壳裂隙侵入地壳或喷出地面冷凝而成的岩石。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其中,埋于地下深处或接近地表的称为侵入岩;喷出地表的称为喷出岩。

②沉积岩沉积岩是指岩石在外力地质作用下,经过风化、剥蚀成岩石碎屑,经流水、风等搬运作用搬运到低洼处沉积下来,而后再经过压紧或化学作用硬结而成的岩石。

岩石及岩体的基本性质[详细]

岩石及岩体的基本性质[详细]

第一章岩石及岩体的基本性质第一节概述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它由各种造岩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通过结晶或借助于胶结物粘结)组合而成.一、岩石的分类自然状态下的岩石,按其固体矿物颗粒之间的结合特征,可分为:①固结性岩石:固结性岩石是指造岩矿物的固体颗粒间成刚性联系,破碎后仍可保持一定形状的岩石.②粘结性岩石、③散粒状岩石、④流动性岩石等.在煤矿中遇到的大多是固结性岩石.常见的有砂岩、石灰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粉砂岩等.按岩石的力学性质不同,常把矿山岩石分为:①坚硬岩石②松软岩石两类.工程中常把饱水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大于10米Pa的岩石叫做坚硬岩石,而把低于该值的岩石称为松软岩石.松软岩石具有结构疏松、密度小、孔隙率大、强度低、遇水易膨胀等特点.从矿压控制角度看,这类岩石往往会给采掘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二、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岩石的强度与岩石的结构和构造有关.1.岩石的结构指决定岩石组织的各种特征的总合.如岩石中矿物颗粒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颗粒形状、颗粒间的联结特征、孔隙情况,以及胶结物的胶结类型等.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小差别很大,在沉积岩中,有的颗粒小到用肉眼难以分辩(如石灰岩、泥岩、粉砂岩中的细微颗粒),有的颗粒可大至几厘米(如砾岩中的粗大砾石).组成岩石的物质颗粒大小,决定着岩石的非均质性.颗粒愈均匀,岩石的力学性质也愈均匀.一般来说,组成岩石的物质颗粒愈小,则该岩石的强度愈大.2.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集合体之间,以及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构造:1.整体构造——岩石的颗粒互相紧密地紧贴在一起,没有固定的排列方向;2.多孔状构造——岩石颗粒间彼此相连并不严密,颗粒间有许多小空隙;3.层状构造——岩石颗粒间互相交替,表现出层次叠置现象(层理).岩石的构造特征对其力学性质有明显影响,如层理的存在常使岩石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在垂直于层理面的方向上,岩石承受拉力的性能很差,沿层理面的抗剪能力很弱.受压时,随加载方向与层理面的交角不同,强度有较大差别.第二节 岩石的物理性质一、岩石的相对密度(比重)岩石的相对密度就是岩石固体部分实体积(不包括空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质量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w c dV G γ•=∆ (1-1)式中 Δ—岩石的比重;G d —绝对干燥时岩石固体实体积的重量,g;V c —岩石固体部分实体积,厘米3;γw —水的密度,g/厘米3岩石比重的大小取决于组成岩石的矿物比重,而与岩石的空隙和吸水多少无关.岩石的比重可用于计算岩石空隙度和空隙比.煤矿中常见岩石的比重见表1-1.二、岩石的质量密度岩石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包括空隙)岩石的质量.根据含水状态不同,岩石的密度分为天然密度、干密度、和饱和密度.天然密度是岩石在天然含水状态下的密度.干密度是岩石在105~110℃烘箱内烘至恒重时的密度.饱和密度是岩石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密度.干密度、饱和密度和天然密度的表达式如下:V G d d =γVG sat sat =γ (1-2) VG =γ 式中 G d 、G sat 、G —分别是干燥岩石、水饱和岩石和天然含水岩石的质量,g;γd 、γsat 、γ—岩石的干密度、饱和密度和天然密度,g/厘米3V —岩石的体积,厘米3.通常,不说明含水状态时,即指岩石的干密度.煤矿常见的岩石密度见表1-1. 对于遇水易膨胀的某些松软岩石,区分干密度和湿密度有重要意义.三、岩石的空隙性岩石的空隙性是指岩石中孔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常用空隙度表示.所谓空隙度是指岩石中各种空隙、裂隙的体积的总和与岩石总体积之比.按下式计算:%1001⨯⎪⎭⎫ ⎝⎛∆-=d n γ (1-3) 式中 n —岩石的空隙度(也称空隙率);γd —岩石的干密度,g/厘米3;Δ—岩石的比重值.岩石的空隙性也可用空隙比表示.空隙比是指岩石中各种孔隙和裂隙体积 总和与岩石内固体部分实体积之比.表达式如下:co V V e = (1-4) 式中 e —岩石的空隙比;V o —岩石内各种空隙和裂隙体积的总和,厘米3;V c —岩石内固体部分实体积,厘米3;空隙比与空隙度之间有如下关系:nn e -=1 (1-5) 岩石的空隙性对岩石的其它性质有显著影响.一般来说,空隙度增大可使岩石密度和强度降低,使塑性变形和透水性增加.煤矿中常见岩石的空隙度和空隙比见表1-1.四、岩石的碎胀性和压实性岩石破碎以后的体积将比整体状态下增大,这种性质称为岩石的碎胀性.碎胀系数——岩石的碎胀性可用岩石破碎后处于松散状态下的体积与破碎前处于整体状态下的体积之比来表示,该值称为碎胀系数.表达式如下:VV k p '= (1-6) 式中 k p —岩石的碎胀系数;V ’—岩石破碎膨胀后的体积,厘米3;V —岩石处于整体状态下的体积,厘米3.岩石的碎胀系数对矿山压力控制,特别是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有重要意义.碎胀系数与岩石的物理性质、破碎后块度的大小及其排列状态等因素有关.例如,坚硬岩石成大块破坏且排列整齐时,碎胀系数较小,如破碎后块度较小且排列较杂乱,则碎胀系数较大.煤矿中常见岩石的碎胀系数见表1-2.岩石破碎后,在其自重和外加载荷的作用下会逐渐压实,体积随之减小,碎胀系数比初始破碎时相应变小.这种压实后的体积与破碎前原始体积之比,称为残余碎胀系数,以k ‘p 表示,其值见表1-2.五、岩石的水理性质1.岩石的吸水性.岩石的吸水性是指遇水不崩解的岩石,在一定试验条件下(规定的试尺寸和试验压力)吸入水分的能力.通常以岩石的自然吸水率和强制吸水率表示.岩石的自然吸水率是指试件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吸入水分的质量与试件的烘干质量之比.岩石的强制吸水率(也称饱和吸水率)是指试件在加压(150个大气压)条件下吸入水分的质量与烘干质量之比.两种吸水率表达式如下:(1-7)%100⨯=d w G G ω%100⨯=⋅d s w sat G G ω式中 ω、ωsat —岩石的自然吸水率和强制吸水率;G w —岩石试件在大气压力下吸入水分的质量,g;G d —岩石试件烘干后质量,g;G w·s —岩石试件强制饱和吸水后质量,g.2.岩石的透水性.在地下水水力坡度(压力差)作用下,岩石能被水透过的性能称为岩石的透水性.用渗透系数来表征岩石透水性能的大小.渗透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岩石孔隙的大小、数量和相互贯通情况.根据达西定律:KAI Q = (1-8)式中 Q —单位时间透水量;K —渗透系数;A —渗透面积;I —水力坡度(压力差);3.岩石的软化性.岩石浸水后的强度明显降低,可用软化系数表示水分对岩石强度的影响程度.软化系数是水饱和岩石试件的单向抗压强度与干燥岩石试件单向抗压强度的比值,其关系式如下:1≤=ccw c R R η (1-9) 式中 ηc —岩石的软化系数;R cw —水饱和岩石试件的单向抗压强度,米Pa;R c —干燥岩石试件的单向抗压强度,米Pa.岩石浸水后的软化程度,与岩石中亲水矿物和易溶性矿物的含量、空隙的发育程度、水的化学成份,以及岩石浸水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亲水矿物和易溶矿物含量越多,张性裂隙越发育,则岩石浸水后强度降低程度越大.此外,岩石浸水时间越长,其强度降低程度也越大.如某些砂岩浸水3天后,单向抗压强度降低32~35%,浸水9天后降低51~59%.研究岩石的软化性对用高压注水法控制坚硬难冒落顶板有重要意义.表1-3为煤矿中几种常见岩石的软化系数,由该表可看出,各种岩石的软化系数都小于1,说明岩石普遍具有软化性.第三节岩石的变形性质变形是岩石的主要力学性质.岩石受载时将首先发生变形,当载荷超过一定数值(极限强度)时导致破坏.变形和破坏是载荷作用下岩石的力学性质发展变化的两个阶段.一、岩石的弹性和塑性岩石受力后既可出现弹性变形,也可出现塑性变形.但岩石与一般固体材料不同,它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往往同时出现.岩石是兼有弹性和塑性的材料.二、在单向压缩下岩石的变形特性1. 脆性岩石的变形性质.图l-l a为脆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其特点是岩石在破坏前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总应变量也较小.通常把在外力作用下破坏前总应变小于3%的岩石,叫做脆性岩石.可将图l-l a所示曲线分为三段:OA段表示岩石受载初期,由于岩石中的各种空隙受压闭合,曲线出现上弯,OA段称为岩石的压密阶段;AB段接近于直线,可近似地称为线弹性阶段,这时可认为岩石处于弹性状态;在BC段内,自B点开始岩石内部已有微破裂不断发生,到C点发生破坏,故BC段可称为破裂发展阶段.C点即为岩石的强度极限.图l-1a是利用具有普通刚度的试验机所得的结果,岩石破碎时发出巨大的声响,岩石碎块强烈弹出,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脆性破坏.如果采用刚度很大的材料试验机(常称为刚性试验机)加压,就可以使原先呈炸裂性破坏的岩石试件平静地产生破坏,从而可使试验继续进行下去,并得出岩石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图l-l b).它说明岩石应力达到最大值以后,并不立即完全丧失承载能力,而是要达到D点才完全破坏.D点称为完全破坏点,而该点所保持的某一较小的应力值称为残余强度.岩石具有残余强度的特性,对地下开采过程中合理地利用已经受到破坏的围岩(或煤体)的自承能力有重要意义.图l-l 脆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2. 塑性岩石的变形性质.图l-2为塑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它的特点是岩石在破坏之前的应变量较大.通常把外力作用下破坏前总应变大于5%的岩石叫做塑性岩石.由图l-2可知,塑性岩石应变曲线的斜率开始较陡,以后逐渐平缓.工程上把开始变缓的转折点称为屈服点,该点的应力值称为屈服极限σT.有时为了方便起见,也将OEF曲线简化为OEG折线.认为岩石在达到屈服极限以前处于近似弹性状态,而σT表示塑性流动开始.塑性岩石产生的塑性变形要比弹性变形大得多.图1-2 塑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三、三向压缩条件下岩石的变形特性图l-3a、b为干砂岩和湿砂岩在常温和不同侧压(或称围压)三向压缩条件下的变形曲线.图中的纵坐标表示最大的主应力σ1(一般为垂直应力)与最小应力σ,(一般为侧向应力)之差,横坐标表示轴向应变.试验时侧向应力σ2=σ3.由图可知: 3(l)当岩石受三向压缩时,其应力应变的开始阶段,有一段近似于直线的关系,说明在主应力差值(σ1-σ3)的峰值前不远的范围内,岩石属弹性变形.(2)岩石的脆性和塑性是相对的,在单向应力或较低的三向应力状态下表现为脆性的岩石,在高压三向应力状态下破坏前也能表现出很大的塑性.(3)三向压缩时,随着侧向应力σ3和主应力差值(σ1-σ3)的增加,强度极限(峰值)也随之增大.(4)岩石在三向压缩条件下破坏以后,虽然其结构发生了变化,但仍然保留一定的承载能力.这对于在井下控制煤柱和岩体的稳定性很有实际意义.图1-3 砂岩在常温和不同侧压三向压缩下的应变曲线a-干砂岩;b-湿砂岩四、岩石的蠕变性在恒定载荷持续作用下,应变随时间增长而变化的现象称为蠕变,表示这一特征的曲线叫做蠕变曲线.图l-4是岩石的典型蠕变曲线.由图可知,在开始加载时,试件立即产生一个瞬时应变(图中OA段),由于这一段作用的时间极短,故可近似地认为是弹性变形.在AB段,应变不断增加,但应变速率不断降低,故曲线呈下凹型,这个阶段的蠕变称为第一阶段蠕变或短暂蠕变.在BC段,应变以稳定恒速增长,这个阶段的蠕变称为第二阶段蠕变或定常蠕变,且这个阶段的时间延续最长.在CD 段,应变以加速增长,曲线呈上凹型,这个阶段的蠕变称第三阶段蠕变或加速蠕变.当应变达到某数值D时,最终引起试件破坏.图1-4岩石的典型蠕变曲线第四节 岩石的强度特性在载荷的作用下,岩石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破坏.岩石发生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称为极限载荷,用单位面积表示则称为极限强度.在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具有不同的极限强度.岩石的强度可分为单向抗压强度、单向抗拉强度、抗剪强度、抗弯强度、三向抗压强度等.一、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岩石试件在单向压缩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它是地下工程中使用最广的岩石力学特性参数,在煤矿中研究岩石分类、确定破坏准则以及表达围岩坚硬程度时,常采用这一指标.测定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通常采用直径5厘米和高径比为2的圆柱形试件,在压力机上以50~100N/s 的速度加载,直到试件破坏,然后按下式计算:AP R c (1-10) 式中 R c —岩石试件的单向抗压强度,kPa;P —岩石试件破坏时施加的载荷,kN;A —试件初始截面积,米2.煤矿常见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见表1-4.二、岩石的单向抗拉强度岩石试件在单向拉伸时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值,称为单向抗拉强度.它是岩石力学性质中的重要指标.由于岩石的抗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在受载不大时就可能出现拉伸破坏,因此,它对研究井下巷硐失稳等问题有重要意义.目前,测定岩石抗拉强度的基本方法基本上可分两类,即直接拉伸法和间接拉伸法.直接拉伸法与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类似.可按下式求得岩石的抗拉强度:AP R t t = (1-11) 式中 R t —岩石试件的单向抗拉强度,kPaP t —试件破坏时的总拉力,kN;A —试件破坏断面积,米2.由于直接拉伸法的岩石试件加工复杂,目前广泛采用劈裂法间接地测定岩石的单向抗拉强度.这种方法是用直径为5厘米和厚2.5厘米的圆盘形试件,在材料试验机上以3~5N/s 的速度加载,直至试件被压裂(图1-5).此时,可按下式计算试件的抗拉强度:DtP R p π2= (1-12) 式中 R p —圆盘形试件的抗拉强度,kPa;P —试件裂开破坏时的竖向总压力,kN;D 、t —圆盘形试件的直径和厚度,米.图1-5 劈裂法试验装置示意图1-试件;2-钢丝垫条;3-承压板图1-6 倾斜压模剪切装置三、岩石的抗剪强度岩石的抗剪强度是指岩石抵抗剪切作用的能力.目前广泛采用倾斜压模法测定岩石抗剪强度.如图1-6所示,将规格为5厘米×5厘米×5厘米的立方体试件放在两个钢制的倾斜压模之间,以50~100N/s 的速度加载迫使试件沿预定的剪切面AB 剪断.这时作用在破坏面上的应力为:(1-13)式中 T 、N —作用在剪切破坏面上的剪应力和正应力,kN;τ—抗剪强度,kPa;σn —剪切破坏面上的正应力,kPa;P —试件发生剪切破坏时压力机施加的总压力,kN;A —试件剪切破坏面的面积,米2;α—试件与水平面的夹角,(°)ατsin A P A T ==ασcos A P A N n ==四、岩石的三向抗压强度岩石在三向应力作用下所能抵抗的最大轴向应力,称为岩石的三向抗压强度.它通常是在轴对称应力组合方式(即σ1>σ2=σ3)的三向应力条件下,利用岩石三轴应力试验机测定的.图1-7 三轴试验装置1-压力室;2-密封设备;3-球面底座;4-压力液进口;5-排气口;6-侧向压力;7-试件如图1-7所示,测定时将试件放在密闭的高压容器内,用油泵向压力室内送入高压油,对试件施加侧向压力(σ2=σ3),达到预定值后封闭压力室,然后以50~100N/s 的稳定速度,连续均匀地通过压力机活塞施加轴向载荷,直至试件破坏.试件在相应侧压力下的三向抗压强度可按下式计算:AP R c 3 (1-14) 式中 R 3c —在一定侧向压力作用下的岩石三向抗压强度,kPa;P —试件破坏时的轴向载荷,kN;A —试件的初始横断面积,米2.岩石因受力状态不同,其极限强度相差很大.岩石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各种极限强度一般符合下列顺序:三向等压抗压强度>三向不等压抗压强度>双向抗压强度>单向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弯强度>单向抗拉强度.此外,单向抗压强度R c 、单向抗拉强度R t 和抗剪强度τ之间有以下数量关系:第五节 岩石的破坏类型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首先产生不同形式的变形,继而产生微细裂缝和破裂,如果破裂不断发展,将导致岩石最终破坏.有些岩石在破坏前出现很大的变形,而另一些岩石破坏前出现的变形很小或可忽略不计.通常把岩石在载荷作用下没有显著的变形而突然发生的破坏称为脆性破坏,把岩石在载荷作用下出现较大的变形以后才发生的破坏称为塑性破坏.但是在脆性破坏和塑性破坏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岩石呈现脆性破坏还是塑性破坏,不仅取决于岩石本身的性质,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条件,如岩石所处的应力状态,温度,压力,水分,受载时间等等.例如,在常温、低围压和高应变率条件下呈现为脆性破坏的岩石,在高温、高围压、多水分和低应变率的条件下,岩石可呈现为塑性破坏.不论在何种受力状态下,岩石发生破坏的基本形式只有两种:拉断破坏和剪切破坏.例如岩石在受单向压缩时,根据其上下端面的润滑情况,可能出现拉断破或剪切破坏.岩石试件在受弯曲时,往往是由于下部表面受到拉应力的作用而导致拉断破坏.至于塑性破坏(例如粘土类岩石),它实质上是塑性岩石颗粒间产生微小剪切滑移的结果,仍属于剪切破坏.因此,尽管由于岩石性质、构造特征、受力方式以及试件形状和尺寸不同,试件的破坏形态有很大差别,但从岩石的破坏方式和机理来看,都可归结为拉断破坏和剪切破坏这两种基本类型.一、拉断破坏151~21=c R τ381~51=c R R τ3c R R ⋅≅ττ拉断破坏可以直接由拉力引起的拉应力造成,也可以由压缩、弯曲等衍生的拉应力造成,但不论加载方式如何,都是由于拉应力超过极限强度而造成的破坏,其特点是岩石破坏时呈现出沿破坏面发生拉开的运动.拉断破坏又称张性破坏.图l-8 拉断破坏的两种情况a—直接拉断;b、c—间接拉断根据加载方式不同,拉断破坏可分两种情况:(一)直接拉断直接拉断(图l-8a)的特点是断裂面与受力方向垂直,断裂面明显分离.而在断裂面之间没有错动.(二)间接拉断间接拉断(图l-8b、c)的特点是断裂而与受力方向平行.当在受压面上涂润滑剂时,由于加压板与试件受压面之间无摩擦阻力或摩擦阻力很小,在纵向压缩过程中,引起试件自由地产生横向变形.当横向变形伸长量超过试件抵抗伸长的能力时,就会导致试件产生纵向劈裂而被拉断.这种因压缩而引起的拉断破坏形式又叫“压裂”或“横向张裂”.尽管以上两种拉断破坏的受力方式不同,但两者共同之处都是由拉应力引起破坏,而且都出现张开的裂缝.二、剪切破坏剪切破坏可以直接由剪切破坏或者由压缩衍生的剪应力造成.但无论加载方向如何,都是由于剪应力超过极限强度而造成的破坏.其特点是岩石破坏时呈现出沿破坏面发生相互错动的运动.剪切破坏又称剪破裂或剪裂.根据加载方式不同,剪切破坏有两种情况:(一)直接剪切通常由外加的剪力造成,其特点是剪切破坏面与外加剪力方向一致(图1-9,a).图1-9 剪切破坏的两种情况a—直接剪切;b、c—间接剪切(二)间接剪切由轴向压缩或其它受力方式引起的剪切破坏.当受压面上不涂润滑剂时,加压板与试件受压面之间有很大的摩擦阻力,试件不易产生横向变形.于是试件内部产生剪应力,最后沿与最大压应力垂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α的某个平面发生剪切破坏(图1-9b、c).α称为剪切破坏角.剪切破坏角与岩石强度有关.通常,坚硬岩石的剪切破坏角较大,软岩则较小,常见岩石剪切破坏角见表1-5.尽管直接剪切和间接剪切破坏的受力方式不同,但两者共同之处是其破坏形式表现为试件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产生滑移,即形成剪切裂缝.但这种裂缝通常都不张开,而是呈闭合的形式,常称之为剪裂面.通常,试件内部的剪应力具有对称性,试件受剪切破坏时常出现成对的倾斜裂缝,常称为“X形剪裂隙”(图1-9c).第六节岩体的基本性质前面讨论的岩石力学性质,都是以对小块岩石试件(岩块)进行的实验和研究为基础,与大范围天然岩体的力学性质有很大差别.为了有效地解决与工程有关的岩石力学实际问题,需要了解岩体的特征及其有关的力学性质.概括来说,岩体在以下三个方面与实验室岩石试件有显著不同:l)岩体以天然状态埋藏在地下,处于特定的自然物理环境(地下水、地温、地应力等)之中,这些因素无疑将对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有很大影响.2)岩体由一定数量的岩石组成,没有特定的自然边界.岩体的范围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来圈定.3)岩体中存在各种地质弱面和地质构造.岩体在自然状态下经历了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在地应力作用下,岩体内部保留了各种永久变形和地质构造形迹,例如:不整合、褶皱、断层、层理、节理、裂隙等等.根据上述特征,岩体可定义为自然界中由各种岩性各种结构特征的岩石的集合体.从工程实际来看,大多数情况下遇到的岩体,是存在有各种弱面的坚硬天然岩石.因此,从抽象的、典型化的角度来说,可以把岩体看作是由结构面和受它包围的结构体共同组成的.所谓“结构面”是指在地质发展历史中,尤其是地质构造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方向、延展较大、厚度较小的地质界面,它包括岩石物质的分界面和不连续面,如岩体中存在的层面、节理、断层、软弱夹层等,可统称为结构面.结构面是岩体的重要组成单元,它的性质影响到岩体的性质.所谓“结构体”是指由不同产状的结构面相互切割而形成的单元块体,也称单元岩块.结构体的四周都被结构面包围,常见的结构体大都是有棱有角的多面体,如立方体、柱状体、板状体、菱形体、梯形体、楔形体、锥形体等.结构体也是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的物质组成和排列组合方式也影响到岩体的力学性质.一、岩体的基本类型根据岩体结构特征的不同,岩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图1-10),1. 整体岩体(图1-10a)它是指只遭受轻微构造变动的厚层沉积岩,岩层多呈水平或缓斜状,节理不发育,很少有断层,通常可认为是均质、连续介质.这类岩体本身有很高的力学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岩体的整体强度接近于岩石的强度,具有很好的自稳性能.。

地质学基础第七章岩体

地质学基础第七章岩体

19/49
流变性:
指在恒定条件下,应力或变形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 蠕变(creep):
在一定应力下,变形随时间 持续增长。 松弛(relaxation):
在变形保持一定时,应力随 时间逐渐减小。
图 7—8 不同应力条件下岩体的蠕变曲线
20/49
强度特性
最主要是抗剪强度
m
cm
图 7—12 岩体抗剪强度包络线 1-结构面强度线;2-岩块强度线;3-岩体强度包络线变化范围
36/49
当结构面走向与边坡走向成直交时,稳定坡角最大,可 达90°;当结构面走向与边坡走向平行时,稳定坡角最 小,即等于结构面的倾角。
图 7—23 结构面走向与边坡走向成直交
图 7—24 结构面走向与边坡走向平行
37/49
2. 力学讨论
滑动面上岩体的内摩擦角
滑动面上岩体的粘聚力
K F Ntg cL G costg cL
结构分析图解法——赤平极射投影
图 7—15 赤平极射投影原理
图 7—16
图 7—17
32/49
表 7—12
图 7—18 吴尔夫投影网
图 7—19
33/49
(一) 一组结构面的分析
1.结构分析
①当岩层(结构面)的走向与边 坡的走向一致时:
边坡的投影为弧AMC
J1与坡面AC倾向相反 ,边坡稳定。 J2与坡面AC倾向相同 ,但其倾角
内部因素(岩石的地质特征)
• 矿物成分 • 结构 • 构造
外部因素
• 水的作用 • 风化作用
8/49
3.岩石的工程性质评述
岩浆岩
• 深成侵入岩具结晶结构,晶粒粗大均匀,力学强度 高。一般是良好的建筑地基和天然建筑石材。但由于 多种矿物结晶组成,抗风化能力较差。 • 浅成侵入岩特别是脉状岩体穿插于不同的岩石中, 易蚀变风化,使其强度降低、透水性增大。 • 喷出岩若具有气孔构造、流纹构造及发育有原生裂 隙,透水性较大。多呈岩流状产出,岩体厚度小,岩 相变化大,对地基均一性和稳定性影响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岩石及岩体的基本性质第一节概述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它由各种造岩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通过结晶或借助于胶结物粘结)组合而成。

一、岩石的分类自然状态下的岩石,按其固体矿物颗粒之间的结合特征,可分为:①固结性岩石:固结性岩石是指造岩矿物的固体颗粒间成刚性联系,破碎后仍可保持一定形状的岩石。

②粘结性岩石、③散粒状岩石、④流动性岩石等。

在煤矿中遇到的大多是固结性岩石。

常见的有砂岩、石灰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粉砂岩等。

按岩石的力学性质不同,常把矿山岩石分为:①坚硬岩石②松软岩石两类。

工程中常把饱水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大于10MPa的岩石叫做坚硬岩石,而把低于该值的岩石称为松软岩石。

松软岩石具有结构疏松、密度小、孔隙率大、强度低、遇水易膨胀等特点。

从矿压控制角度看,这类岩石往往会给采掘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二、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岩石的强度与岩石的结构和构造有关。

1.岩石的结构指决定岩石组织的各种特征的总合。

如岩石中矿物颗粒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颗粒形状、颗粒间的联结特征、孔隙情况,以及胶结物的胶结类型等。

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小差别很大,在沉积岩中,有的颗粒小到用肉眼难以分辩(如石灰岩、泥岩、粉砂岩中的细微颗粒),有的颗粒可大至几厘米(如砾岩中的粗大砾石)。

组成岩石的物质颗粒大小,决定着岩石的非均质性。

颗粒愈均匀,岩石的力学性质也愈均匀。

一般来说,组成岩石的物质颗粒愈小,则该岩石的强度愈大。

2.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集合体之间,以及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构造:1.整体构造——岩石的颗粒互相紧密地紧贴在一起,没有固定的排列方向;2.多孔状构造——岩石颗粒间彼此相连并不严密,颗粒间有许多小空隙;3.层状构造——岩石颗粒间互相交替,表现出层次叠置现象(层理)。

岩石的构造特征对其力学性质有明显影响,如层理的存在常使岩石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在垂直于层理面的方向上,岩石承受拉力的性能很差,沿层理面的抗剪能力很弱。

受压时,随加载方向与层理面的交角不同,强度有较大差别。

第二节 岩石的物理性质一、岩石的相对密度(比重)岩石的相对密度就是岩石固体部分实体积(不包括空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质量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为:w c dV G γ•=∆ (1-1)式中 Δ—岩石的比重;G d —绝对干燥时岩石固体实体积的重量,g ;V c —岩石固体部分实体积,cm 3;γw —水的密度,g/cm 3岩石比重的大小取决于组成岩石的矿物比重,而与岩石的空隙和吸水多少无关。

岩石的比重可用于计算岩石空隙度和空隙比。

煤矿中常见岩石的比重见表1-1。

二、岩石的质量密度岩石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包括空隙)岩石的质量。

根据含水状态不同,岩石的密度分为天然密度、干密度、和饱和密度。

天然密度是岩石在天然含水状态下的密度。

干密度是岩石在105~110℃烘箱烘至恒重时的密度。

饱和密度是岩石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密度。

干密度、饱和密度和天然密度的表达式如下:VG d d =γ V G sat sat =γ (1-2) VG =γ 式中 G d 、G sat 、G —分别是干燥岩石、水饱和岩石和天然含水岩石的质量,g ;γd 、γsat 、γ—岩石的干密度、饱和密度和天然密度,g/cm 3V —岩石的体积,cm 3。

通常,不说明含水状态时,即指岩石的干密度。

煤矿常见的岩石密度见表1-1。

对于遇水易膨胀的某些松软岩石,区分干密度和湿密度有重要意义。

三、岩石的空隙性岩石的空隙性是指岩石中孔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常用空隙度表示。

所谓空隙度是指岩石中各种空隙、裂隙的体积的总和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按下式计算:%1001⨯⎪⎭⎫ ⎝⎛∆-=d n γ (1-3) 式中 n —岩石的空隙度(也称空隙率);γd —岩石的干密度,g/cm 3;Δ—岩石的比重值。

岩石的空隙性也可用空隙比表示。

空隙比是指岩石中各种孔隙和裂隙体积 总和与岩石固体部分实体积之比。

表达式如下:co V V e = (1-4) 式中 e —岩石的空隙比;V o —岩石各种空隙和裂隙体积的总和,cm 3;V c —岩石固体部分实体积,cm 3;空隙比与空隙度之间有如下关系:nn e -=1 (1-5) 岩石的空隙性对岩石的其它性质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空隙度增大可使岩石密度和强度降低,使塑性变形和透水性增加。

煤矿中常见岩石的空隙度和空隙比见表1-1。

四、岩石的碎胀性和压实性岩石破碎以后的体积将比整体状态下增大,这种性质称为岩石的碎胀性。

碎胀系数——岩石的碎胀性可用岩石破碎后处于松散状态下的体积与破碎前处于整体状态下的体积之比来表示,该值称为碎胀系数。

表达式如下:VV k p '= (1-6) 式中 k p —岩石的碎胀系数;V ’—岩石破碎膨胀后的体积,cm 3;V —岩石处于整体状态下的体积,cm 3。

岩石的碎胀系数对矿山压力控制,特别是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有重要意义。

碎胀系数与岩石的物理性质、破碎后块度的大小及其排列状态等因素有关。

例如,坚硬岩石成大块破坏且排列整齐时,碎胀系数较小,如破碎后块度较小且排列较杂乱,则碎胀系数较大。

煤矿中常见岩石的碎胀系数见表1-2。

岩石破碎后,在其自重和外加载荷的作用下会逐渐压实,体积随之减小,碎胀系数比初始破碎时相应变小。

这种压实后的体积与破碎前原始体积之比,称为残余碎胀系数,以k ‘p 表示,其值见表1-2。

五、岩石的水理性质1.岩石的吸水性。

岩石的吸水性是指遇水不崩解的岩石,在一定试验条件下(规定的试尺寸和试验压力)吸入水分的能力。

通常以岩石的自然吸水率和强制吸水率表示。

岩石的自然吸水率是指试件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吸入水分的质量与试件的烘干质量之比。

岩石的强制吸水率(也称饱和吸水率)是指试件在加压(150个大气压)条件下吸入水分的质量与烘干质量之比。

两种吸水率表达式如下:(1-7)式中 ω、ωsat —岩石的自然吸水率和强制吸水率;G w —岩石试件在大气压力下吸入水分的质量,g ;G d —岩石试件烘干后质量,g ;G w·s —岩石试件强制饱和吸水后质量,g 。

2.岩石的透水性。

在地下水水力坡度(压力差)作用下,岩石能被水透过的性能称为岩石的透水性。

用渗透系数来表征岩石透水性能的大小。

渗透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岩石孔隙的大小、数量和相互贯通情况。

根据达西定律:KAI Q = (1-8)式中 Q —单位时间透水量;K —渗透系数;A —渗透面积;I —水力坡度(压力差);3.岩石的软化性。

岩石浸水后的强度明显降低,可用软化系数表示水分对岩石强度的影响程度。

软化系数是水饱和岩石试件的单向抗压强度与干燥岩石试件单向抗压强度的比值,其关系式如下:1≤=ccw c R R η (1-9) 式中 ηc —岩石的软化系数;R cw —水饱和岩石试件的单向抗压强度,MPa ;R c —干燥岩石试件的单向抗压强度,MPa 。

岩石浸水后的软化程度,与岩石中亲水矿物和易溶性矿物的含量、空隙的发育程度、水的化学成份,以及岩石浸水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

亲水矿物和易溶矿物含量越多,性裂隙越发育,则岩石浸水后强度降低程度越大。

此外,岩石浸%100⨯=d w G G ω%100⨯=⋅ds w sat G G ω水时间越长,其强度降低程度也越大。

如某些砂岩浸水3天后,单向抗压强度降低32~35%,浸水9天后降低51~59%。

研究岩石的软化性对用高压注水法控制坚硬难冒落顶板有重要意义。

表1-3为煤矿中几种常见岩石的软化系数,由该表可看出,各种岩石的软化系数都小于1,说明岩石普遍具有软化性。

第三节岩石的变形性质变形是岩石的主要力学性质。

岩石受载时将首先发生变形,当载荷超过一定数值(极限强度)时导致破坏。

变形和破坏是载荷作用下岩石的力学性质发展变化的两个阶段。

一、岩石的弹性和塑性岩石受力后既可出现弹性变形,也可出现塑性变形。

但岩石与一般固体材料不同,它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往往同时出现。

岩石是兼有弹性和塑性的材料。

二、在单向压缩下岩石的变形特性1. 脆性岩石的变形性质。

图l-l a为脆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

其特点是岩石在破坏前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总应变量也较小。

通常把在外力作用下破坏前总应变小于3%的岩石,叫做脆性岩石。

可将图l-l a所示曲线分为三段:OA段表示岩石受载初期,由于岩石中的各种空隙受压闭合,曲线出现上弯,OA段称为岩石的压密阶段;AB段接近于直线,可近似地称为线弹性阶段,这时可认为岩石处于弹性状态;在BC段,自B 点开始岩石部已有微破裂不断发生,到C点发生破坏,故BC段可称为破裂发展阶段。

C点即为岩石的强度极限。

图l-1a是利用具有普通刚度的试验机所得的结果,岩石破碎时发出巨大的声响,岩石碎块强烈弹出,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脆性破坏。

如果采用刚度很大的材料试验机(常称为刚性试验机)加压,就可以使原先呈炸裂性破坏的岩石试件平静地产生破坏,从而可使试验继续进行下去,并得出岩石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图l-l b)。

它说明岩石应力达到最大值以后,并不立即完全丧失承载能力,而是要达到D点才完全破坏。

D点称为完全破坏点,而该点所保持的某一较小的应力值称为残余强度。

岩石具有残余强度的特性,对地下开采过程中合理地利用已经受到破坏的围岩(或煤体)的自承能力有重要意义。

图l-l 脆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2. 塑性岩石的变形性质。

图l-2为塑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它的特点是岩石在破坏之前的应变量较大。

通常把外力作用下破坏前总应变大于5%的岩石叫做塑性岩石。

由图l-2可知,塑性岩石应变曲线的斜率开始较陡,以后逐渐平缓。

工程上把开始变缓的转折点称为屈服点,该点的应力值称为屈服极限σT。

有时为了方便起见,也将OEF曲线简化为OEG折线。

认为岩石在达到屈服极限以前处于近似弹性状态,而σT表示塑性流动开始。

塑性岩石产生的塑性变形要比弹性变形大得多。

图1-2 塑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三、三向压缩条件下岩石的变形特性图l-3a、b为干砂岩和湿砂岩在常温和不同侧压(或称围压)三向压缩条件下的变形曲线。

图中的纵坐标表示最大的主应力σ1(一般为垂直应力)与最小应力σ3,(一般为侧向应力)之差,横坐标表示轴向应变。

试验时侧向应力σ2=σ3。

由图可知:(l)当岩石受三向压缩时,其应力应变的开始阶段,有一段近似于直线的关系,说明在主应力差值(σ1-σ3)的峰值前不远的围,岩石属弹性变形。

(2)岩石的脆性和塑性是相对的,在单向应力或较低的三向应力状态下表现为脆性的岩石,在高压三向应力状态下破坏前也能表现出很大的塑性。

(3)三向压缩时,随着侧向应力σ3和主应力差值(σ1-σ3)的增加,强度极限(峰值)也随之增大。

(4)岩石在三向压缩条件下破坏以后,虽然其结构发生了变化,但仍然保留一定的承载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