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草船借箭 教学设计(表格)
【大单元教学设计】五下第二单元《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设计】五下第二单元——《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草船借箭》出自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本单元采用“大单元教学”理念,即把整个单元作为一个学习整体,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进行系统规划、整体设计,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追求,设计相应的情景任务,整合相关资源,实施教学,让学生在经历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单元解读《草船借箭》是根据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
全文结构清晰,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
故事情节紧凑,充满悬念,扣人心弦。
课文主要通过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着重写草船借箭的过程,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五下第五单元是古典名著阅读单元。
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业。
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某些历史时期的文化精神以及社会特点:尝试品味古典名著的语言特点,进而获得阅读名著的乐趣。
因此,这个单元旨在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本单元一共四篇课文,最大特点是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课文都是由原著节选或改编而来的,教学时应由此生发开去,进行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原著,了解相关资料,阅读某些章节,启发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在本单元的课后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写读后感”、“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多项教学内容。
通过选文、改编、排练、表演课本剧使学生进一步感悟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快乐读书吧”都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
目的是引导学生自觉走进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
设计思路( 一) 单元设计思路大单元主题为“古典名著之旅”,落脚点为本单元学习目标,即“初步学会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和“学习写读后感”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1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①学习第一段。
【师生活动】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
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
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
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点拨】周瑜明知故问;假惺惺说;狡黠地说;心中暗喜,嘴上却说。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②思考: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
【点拨】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设计说明:开放的课堂,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了学生读的兴趣和自信;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大大丰富了读的内涵,提高了读的质量。
)(四)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刻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
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
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学情分析: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表单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表单一、教学目标1.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
2.掌握《草船借箭》中的核心词汇和表达方式。
3.学会分析和总结故事中的智慧和战略。
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故事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和历史背景。
2.故事情节讲解:逐段解读《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
3.核心词汇和表达:–敌人的数量词汇:千军万马、人山人海等。
–战略和智慧词汇:借箭、偷袭、攻破等。
–反思和总结:箭尽一发、谋事在人等。
4.分组讨论和表达:将学生分为小组,针对故事中的智慧和战略进行讨论和表达。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故事背景介绍(1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包括故事发生的历史时代和相关的历史事件。
2.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故事背景了解故事的文化内涵和主题。
步骤二:故事情节讲解(20分钟) 1. 教师逐段解读《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和转折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故事中的智慧和战略,如借箭等。
步骤三:核心词汇和表达(15分钟) 1. 教师解释故事中的核心词汇和表达方式,例如“千军万马”、“借箭”等。
2. 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来复述故事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步骤四:分组讨论和表达(25分钟) 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发言人。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故事中的智慧和战略,例如箭尽一发胆自破等。
3. 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观点交流和讨论。
步骤五:教师总结和点评(10分钟) 1. 教师总结并回顾故事中的智慧和战略,强调学生的成果和收获。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故事中的智慧和战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表达环节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2.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发言环节,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借助网络等信息手段,初步了解有关三国的知识(人物)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心中国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乙方一方,称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课文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背景下发生的。
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就设了一个计谋,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只用了三天就借到了十万支箭。
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确智慧非凡。
文章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在整个事件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弄清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讲读课文,因为它有很深厚的历史背景,所含概的知识面特别广,所涉及的人和事也很多,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文内的知识,而应跳出书本,采集各方面的信息来丰富学习内容。
三、教学对象分析:根据小学生具有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上网浏览的能力和一定的文字处理能力。
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超文本结构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探索式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从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
让学生在积极动手、动脑、动口中自己阅读、思考、质疑达到获知、探索问题之目的。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探求问题来引导学生在自主中学习,思考质疑,运用多媒体引导创新。
原来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式教学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全新形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精品教学设计(表格式)

5.草船借箭9】(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描写人物说话时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④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⑤再读加入描写人物语言和神态词语的语段,总结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0、11】A.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B.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从中可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⑥指名读这段话。
⑦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
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
)⑧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⑨从学习中你了解到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胸有成竹,顾全大局。
)—⑩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2】(4)教师小结: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顾全大局;而周瑜却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诈。
(5)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要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如读出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读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6.谈话过渡: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草船借箭》【作业表单】【中小学】教学设计表单.doc

教学设计表单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领悟表达方法。
资料袋的内容。
我们一起打开书中100页的资料袋,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根据这部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有关内容改编的一个故事一一板书:《草船借箭》3、简介时代背景。
课件出示: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预习,巩固生字词。
(1)指读课文,正音(“擂”,应读lei,不能读1H; “丞”,读cheng,不能读ce ng;指导写字时,“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延”要注意与“廷”区别;“援” 的右边是“爰”不是“爱”。
)(2)文屮的都督和丞相分别指的是谁?(3)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妒忌、自有妙用、神机妙算。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哪些内容?3、“草船借箭”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课后的习题2,來利用图画和课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字词。
电子白板,让学生更容易梳理文章脉络。
聆听音频的范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特点。
四、殆读借箭原因,感受人物特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经典书籍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看看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別都是课文中的哪些部分写到的,并和同学交流。
(板书: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借箭前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4、[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线索]。
只要弄清楚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文屮的主要内容就水到渠成了,同学们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塑造了儿个经典的人物,大家想想谁是主要的人物?5、分角色朗读1、2 自然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草船借箭》教案模板

《草船借箭》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诸葛亮的智谋和策略,并从中汲取启示。
(3)能够运用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和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尊重智慧、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主要讲述了诸葛亮为帮助刘备解决军需难题,巧妙地利用曹操的多疑性格,通过草船借箭的方式,成功获取了大量箭矢的故事。
2.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文中关键词汇和句式的学习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三国演义》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相关情节。
(2)提问:你们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有哪些著名的智慧和故事?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记录下关键词汇和句式。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讨论人物的内心想法和表现。
(2)全班交流: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人物的特征和故事的主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思维敏捷性、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三国演义》原著或改编版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表格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表格教案(教学设计)本课的主题是《草船借箭》,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同时,通过研究,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研究、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包括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词语,默读课文并理解故事的层次和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来导入课堂活动。
学生可以阅读歌词并交流自己对歌词的理解,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同时,通过研究,初步研究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研究、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设计可以包括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简介《三国演义》等环节。
解故事情节。
五、深入探究,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___和___的形象特点,如何从文中细节描写中找到线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分析___和___的形象。
并列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分析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全班交流,教师订正。
六、拓展阅读,探究文化内涵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草船借箭”故事的文化内涵。
如何理解“智取”、“以弱胜强”等概念。
2.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草船借箭”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研究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小结。
七、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回顾学生的研究成果。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找到不足并改进。
3.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在研究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可以看出___是一个有全局观念的人,而___则是一个心胸狭窄、阴险狡诈的人。
在朗读课文时,我们需要分角色朗读,将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
比如,读出___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读出___明知___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了解学习课文,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ll个生字。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本课的情节,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并领会事件的本质。
教学难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趣求知同学们喜欢看书吗?知道我国四大名著吗?(打出屏幕)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其中一个故事,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以少胜多的一次战役。
1.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2.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二、自主学习彰显自性1.根据学习目标自我学习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4.草船借箭”的背景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5.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又如何?三、合作探究团队共赢1.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2.在文中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在哪几个自然段讲到的?除此还讲到了什麽?3.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一(1~2 节)二(3~5 节)三(6~9 节)四(10)4.默读起因部分请思考(1)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2)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四、交流分享展我风采1.找出 2-8 段的特点。
(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分析人物的心理。
3.分角色朗读。
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
(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4.读第 6~9 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1)为什么诸葛亮直到第三天四更才去开船借箭?(2)他怎么知道三天之内必有大雾?(3)谁能复述借箭的经过?5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5 草船借箭 教案(表格式)

实际起因: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2、思考:借箭诸葛亮做了哪些准备?
(诸葛亮借助鲁肃的帮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一千多个草把子)
3、老师把借箭经过的一些重点词语一一罗列出来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闽读并小组讨论借箭经过,把借箭的经过重新排列。
教学方法
1、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2、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动画导入引出课题
1、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为动画片起一个贴切的名字。
2、引导学生说出课题。
3.出示课题《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三遍。
知识讲解
(难点写了哪几个人物?
三、(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
四、2、在文中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准备,经过和结果,把文章分成四部分。
五、(起因1-2准备3-5经过6一9结果10)
六、3、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七、二、议一议
1、思考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5、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知地理、知人心。
2、 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难点分析
引导学生表达情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介绍文中的生字词和历史背景。
2. 阅读法:让学生阅读《草船借箭》的原文,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分析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人物形象。
4. 表演法:让学生分组表演《草船借箭》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让学生感受三国时期的历史氛围。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三国演义》中有哪些著名的故事吗?”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引出《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2. 讲授新课教师讲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介绍文中的生字词和历史背景。
教师让学生阅读《草船借箭》的原文,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学生:“诸葛亮为什么要草船借箭?他是怎么做到的?”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讲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学生了解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
3.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分析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4. 表演展示教师让学生分组表演《草船借箭》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草船借箭 (教学设计)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 领悟、说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为后面学习 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步培养学生的感知文本 能力。
让学生理清故事的脉络。
使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 同时也为训练学生的口头 表达能力搭建一个适宜的 平台。
结合课文内容学会用自己 的语言初步概括课文意 思,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 能力。 为后面学习课文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 意思,做事缺乏计划 性,条理性,不能独 立解决问题。
练习错误率高,并 且不能按时完成。
自 评:
(15 分)
(15 分以下)
小组 评:
85—90 分以上为优秀,75-85 为良好, 60-70 为合格,60 总评
分以下为不合格。
七、教学评价设计
总分 等级
自 评:
小组 评: 自 评:
《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这部书之所以能焕发出如此隽永的魅力,其最富有生命力的地方在 于塑造了一系列血肉丰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应把小说所 创造出来的成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通过语言在孩子们的大脑里储 存下来,使这些人物形象能够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通 过品读的语言使人物的形象丰满起来,这样诸葛亮运筹帷幄,胸有 成竹、雍容大度、神机妙算的形象才会“立”在孩子的心中。
边默读边用直 线画出来。
五、精读“雾中借箭”的内容,领悟研究策
略。 1、用一个字概括“草船借箭”的经过,再用 一个字概括,用一个词语概括,引出“神机 妙算”。 板书 神机妙算 2、理解“神机妙算”的意思。 3、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知天文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学生抓住文中 描写诸葛亮的 语句,引出 “神机妙算” 这个词语。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表格式教案

2.引导学生讨论:“草船借箭”说“借”合适吗?是“借”的吗?为什么?
3.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分组练习表演故事。
1.用四字词语概括诸葛亮的才干:足智多谋、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知识渊博、神机妙算。
2.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借”字的巧妙用法。
3.自由分组练习表演故事。优秀小组全班汇报表演,集体评议表演情况。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做好准备。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草船借箭。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按时交箭。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并在文中做上标记。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交流。
1.学生在梳理脉络时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接受任务——做好准备——草船借箭——按时交箭”的顺序来进行分段。
2.阅读课文思考,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经过是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结果是诸葛亮按期交箭。学生完成学生活动卡。
3.小组推荐学生代表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复述故事。集体评议哪些同学表现突出。
1.填写活动卡前引导学生流畅地进行概括,多给学生一些交流的机会。填写活动卡时,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1.学习第2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
(2)边读边想边议:他俩每次对话时,各自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3)读后评价:是不是把当时的情景和人物的特点读出来了?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3.学习第4、5自然段,了解“草船借箭”的准备工作,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画出相关语句,自由分组,研读体会。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概括诸葛亮特点的词语——“神机妙算”,意思是指十分高明、巧妙的计谋。
草船借箭语文教案设计

草船借箭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学习并能正确运用一些关键词汇,如“草船”、“借箭”等;3.学会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事件、情感和道德意义;4.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草船借箭》的故事资料和相关图片;•黑板、白板或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引入话题:请学生们谈谈他们对战争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二:故事阅读1.教师简要介绍《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并展示相关图片。
2.学生们根据故事情节,逐步阅读故事内容,并能回答以下问题:–主要人物是谁?他们都做了哪些事情?–主要事件有哪些?他们如何解决问题?–故事情节中有哪些有趣或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步骤三:课堂讨论1.师生讨论:针对上一步骤的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2.引导学生们思考故事中所传递的道德意义和价值观,并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故事中的主人公们是如何合作解决问题的?–故事中的决策是否明智?他们的行为是否正义?为什么?步骤四:词汇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们学习并掌握一些关键词汇,如“草船”、“借箭”等,并通过图示和例句进行学习。
2.学生们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词汇。
步骤五: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
2.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故事情节创作一个小剧本,并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参与。
3.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排练,并在课堂上表演。
步骤六:反思总结1.鼓励学生们分享他们的表演经验和感受,提问他们在表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2.指导学生们总结该故事中的主要事件、情感和道德意义,并用自己的话总结故事的主旨。
四、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根据《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组织小组讨论或写一篇短文,谈论并展示自己对勇气、智慧、团队合作等主题的理解。
2.学生们可以选择其他与勇气和智慧相关的故事,进行类似的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机妙算 晓地理 成功原因
识人心
自叹不如
教学内容
19.草船借箭
课时
9-4
教学
目标
1.借助网络等信息手段,初步了解有关三国的知识(人物)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紧扣神机妙算,从
天时、地利、人心及借箭过程感悟文中人物特征,(诸葛亮,
周瑜,曹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从天时、地利、人心及借箭过程感悟文中人物特征。
通过回顾课文,让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通过仔细体味,反复品读,品出语言之妙品出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内涵。
板
书
设
计
19.草船借箭
周瑜派其探听鲁肃
(气量小)(正直老实、顾全大局)
妒忌造箭请他帮忙
借船和军士
诸葛亮“借”箭曹操
(神机妙算)知人、识天(多疑、用兵谨慎)
2.晓地理(顺水势):学生可能结合以下句子谈体会。
3.识人心:“除了他知天文、晓地理外,‘神机妙算’更重要的体现在哪?他都识谁的心?从文中哪看出的?”
四、复述课文,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换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其他学生评价。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著名的小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等,找来读一读,或者讲个父母、同学听。
四、网上冲浪,拓展视野
利用互联网了解更多的《三国演义》的人物和事件,学生边浏览边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剪切编辑,溶入自己的想法,整理成一篇小文章,相互交流。
辅以视听,创设氛围。
网络支持,把握人物。语言表达、电脑展示、学生表演、图片讲解等。
动画演示,突破难关。
图文呈现,巩固强化。
板
书
设
计
19.草船借箭
(1)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2)知己知彼。
(3)熟通兵法。
(4)有预见性。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出最能表现诸葛亮因神机妙算而成竹在胸的一段话读一读。
4.师生总结。
三、巩固练习
1.电脑配图出示一个小故事《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让学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这个故事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据你所知,还有哪些三国故事也体现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内容
19.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妒忌、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的句子。
教学准备
投影片、《草船借箭》电影片段
教学流程
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再一次穿越时光的隧道,去探寻1700多年前那场智慧与胆略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
二、进行新课
1.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同时质疑。教师巡视指导。
2.各组选派代表运用各种手段交流汇报
汇报内容:A、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B、中哪些事例表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草船借箭》,齐读课题。
二、回顾全文,整体感知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能借箭成功呢?(神机妙算并引导学生理解神机妙算的意思)诸葛亮正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那么你能从课文当中哪些地方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能够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段,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